當前位置:首頁 » 圖片素材 » 沙漠綠洲圖片唯美的
擴展閱讀
有創意圖片素材 2025-05-15 22:39:13
假期生活圖片唯美 2025-05-15 22:31:03

沙漠綠洲圖片唯美的

發布時間: 2022-06-12 04:09:55

Ⅰ 在浩瀚無垠的沙漠里,有一片美麗的綠洲,綠洲里藏著一顆閃光的珍珠.這顆珍珠 就是

敦煌莫高窟。它坐落在我國甘肅省敦煌市三危山和鳴沙山的懷抱中。

鳴沙山東麓是平均高度為十七米的崖壁。在一千六百多米長的崖壁上,鑿有大小洞窟
七百餘個,形成了規模宏偉的石窟群。其中四百九十二個洞窟中,共有彩色塑像兩千
一百餘尊,各種壁畫共四萬五千多平方米。莫高窟是我國古代無數藝術匠師留給人類
的珍貴文化遺產。

莫高窟的彩塑,每一尊都是一件精美的藝術品。最大的有九層樓那麼高,最小的
還不如一個手掌大。這些彩塑個性鮮明,神態各異。有慈眉善目的菩薩,有威風凜凜
的天王,還有強壯勇猛的力士……

莫高窟壁畫的內容豐富多彩,有的是描繪古代勞動人民打獵、捕魚、耕田、收割
的情景,有的是描繪人們奏樂、舞蹈、演雜技的場面,還有的是描繪大自然的美麗風
光。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飛天。壁畫上的飛天,有的臂挎花籃,採摘鮮花;有的反彈
琵琶,輕撥銀弦;有的倒懸身子,自天而降;有的綵帶飄拂,漫天遨遊;有的舒展著
雙臂,翩翩起舞。看著這些精美動人的壁畫,就像走進了 // 燦爛輝煌的藝術殿堂。

Ⅱ 沙漠綠洲

提起沙漠,人們就會想起那一望無際的黃沙和死一般的荒涼。可是在我國的塔克拉瑪干大沙漠中的哈密和吐魯番等地,卻到處一片綠,人煙稠密,物產豐富,哈密瓜、吐魯番葡萄等聞名中外,被人們稱為「綠洲」。這是因為,哈密等地的地底下有著豐富的水源,流淌著一條條地下河。這些地下河的水來自「綠洲」附近的高山。高山上積有厚厚的冰雪,雪水穿過山谷的縫隙流到沙漠的低谷地段,夏季冰雪消融,雪水穿過山谷的縫隙流到沙漠的低谷地段,隱匿在地下的沙子和黏土層之間,形成地下河。這些地下水滋潤了沙漠上的植物,也可供人畜飲用,給沙漠帶來生機,形成了一個個綠洲。在撒哈拉沙漠,人們甚至能從沙漠的地下河裡釣魚呢!
只要有水,沙漠就能變成肥沃的綠洲。如果在沙漠的地下,有著豐富的地下水源。有了這些水,植物就能生長,沙就不那麼容易甚至不能再流動了;植物又會反過來保護地下的水分,使它不很快蒸發,使雨水不致很快流走。有些植物有很強的抗旱能力,即使還沒有充足的水源,也能大量培植起來。至於海市蜃樓有兩種情形與說法!!在清新透明度絕佳的空氣,有著極佳的視線,易使人們的距離感縮減,近地面較冷且密度較大的空氣,與上層稍暖、密度較小的空氣層在低鈄的陽光下常易發生視線的折射,便造成海市蜃樓的幻像。另外一種則是說海市蜃樓說是大氣折射的結果,把遠處的景物折射到近處來了。其實,這是現代科學解釋不了的一種自圓其說。海市蜃樓是另外空間的真實體現。在物質的運動下,反映到我們這個空間里來了。另外,人們看到的海市蜃樓的景象有時是運動的,另外空間的物質就是運動的。在沙漠或其它地方,如果物質在運動下也能形成一個巨大的微觀觀測系統,人們就可以觀測到另外空間了,也就是人們所說的海市蜃樓。

Ⅲ 沙漠中為什麼會有綠洲綠洲是怎麼形成的

沙漠里有一片綠洲,因為那裡有水,所以只有水可以導致生命,要在沙漠中建造綠洲,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首先是固定沙子,然後固化沙子。防風林帶形成後,可以種植耐旱植物並逐漸綠化,說起來容易,但做起來難,沒有堅持不懈的精神是不容易的。然而,困難仍然需要解決,人們相信沙漠將來一定會變綠,沙漠的色調不是靜止的,它也可以有各種顏色。

這其實是一片充滿活力的綠洲,雖然沙漠里幾乎沒有乾旱和雨水,但有時水可以儲存在地下,因為在沙漠中的一些地下水被雨水滲入地下, 其中一些由於沙漠中晝夜溫差大,通過冷凝滲透到地下,另一種地下水是由高山上的冰雪融化和流向沙漠地區的河水形成的。因為在有地下水的地區,大部分的人們依靠地下水灌溉並形成綠洲。


關於沙漠中為什麼會有綠洲綠洲是怎麼形成的的問題,今天就解釋到這里。

Ⅳ 一張圖片 上邊一半是沙漠一半是綠洲

壁紙,?

Ⅳ 神奇的沙漠小鎮,僅有96人居住,為何被譽為南美最美沙漠綠洲

我們可能對於沙漠的第一感覺就是人煙稀少,寸草不生的樣子,更不要說是在那裡長期生活了。但是出乎我們所意料的是在南美的沙漠之中有一個神奇的小鎮,並且這個小鎮被譽為最美的沙漠綠洲,但是在這個最美小鎮瓦卡齊納中卻僅僅只有九十六個村民在居住著。

在清澈的淡水湖裡面,你會發現不一樣的風姿,在湖裡面映照著具有特色的小鎮風情,也有漂浮著的沙漠,好像樹,湖泊,房屋以及沙漠就這樣融為一體了,如此般的仙境,令人嘆為觀止!自然也是吸引了不少的遊客前來觀賞,雖說這是個小鎮,但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該有的東西也是一樣都不少,果然是最美沙漠綠洲啊!

Ⅵ 既有沙漠又有綠洲的圖,還有完全是沙漠的圖

給你一些【絕美】攝影(大圖),希望你會喜歡。

我收集了一些,都上傳到了我的網路空間,這樣也方便你翻頁欣賞。
我想這些圖片應該符合你的要求了,一共二十多張。
地址:
http://hi..com/xiliyan/album/item/1b0e25461cac6f066a63e5ed.html#IMG=b4faa894df5cac11d31b7017

單擊圖片就會得到大圖。

(好累啊!只為你的70分啊~呵呵)

Ⅶ 仔細觀察沙漠中的綠洲題頭的照片,以「迪拜街頭鳳光」為題,寫一段話。

走在迪拜的街頭,我看到那平坦寬闊的柏油大道直通遠方,在兩條馬路之中架起了立交橋。
街道兩邊還有星羅棋布的長滿了鬱郁蔥蔥的花草的綠化帶。綠化帶旁邊一座座鱗次櫛比的摩天大廈拔地而起,插入雲霄。這些大樓高低錯落,整齊地矗立在城市之中。各種各樣樓房數不勝數,一幢挨著一幢擠滿了城市,好一派迷人的景象。
我繼續走著,來到了迪拜的中心公園。這里綠樹成陰,鮮花遍地,花園里長滿了鬱郁蔥蔥的花草,茂密的樹林青翠欲滴。由草地組成的綠海,碧綠一片,格外壯觀。一棵棵大樹就像一位位綠色衛士、護理著環境,綠化著領土。可以說,這兒就是植物的海洋。
我們接著向著公園的深處走去,只見一股股銀白色的噴泉源源不斷的從地下縱橫交錯的自來水管中噴出來,在陽光的照耀下,銀光閃閃,美不勝收,池水清澈見底,一陣微風吹來,池水不時漾起波紋。
池塘之中有一個用銅做的小地球,可能是提醒阿聯酋人民要保護地球,保護自然環境的吧!在風中,人們在小草身上澆的水灑落下來,小草也好像被此感動,而感謝阿聯酋人民呢!
夜幕初臨,岸邊的華燈倒映在池塘中,宛如無數條銀蛇在游動。
走在迪拜的街頭,你全然不知道這綠洲以前是一片不毛之地。這是怎麼回事呢?是阿聯酋人民創造的奇跡。
啊!沙漠城市迪拜——好美!

Ⅷ 沙漠中的綠洲圖片,沙漠中的綠洲像什麼,沙漠中的湖

綠洲是浩瀚沙漠中的片片沃土,出現於終年淡水源不斷之處。綠洲大小不一,從小泉水周圍1公頃(15畝)左右到大面積有天然水或灌溉的土地,它就像是沙漠瀚海上美麗的珍珠,鑲嵌在沙漠里,閃爍著神奇的色彩。

Ⅸ 六大最美的沙漠,新疆內蒙古各兩個,其他的在哪

一提到沙漠,可能就會想起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不僅僅是因為它的面積大,也因為它氣候炎熱環境惡劣,成為世界上人跡罕至的地方,也就充滿了神秘性,從而吸引了一大批探險旅行者深入沙漠探險,隨著如今旅遊業的發展,穿越撒哈拉沙漠的旅遊線路也相繼開通,它對人們的吸引力越來越大,成為世界10大奇異之旅之一。

Ⅹ 撒哈拉大沙漠「綠洲」是怎麼回事

撒哈拉大沙漠在非洲的北部,西起大西洋,東到紅海海邊,縱橫於大西洋沿岸到尼羅河河畔的廣大非洲地區,總面積大約有800萬平方千米。

撒哈拉大沙漠是由許多大大小小的沙漠組成的,平均高度在200~300米之間,中部是高原山地。它的大部分地區的年降水量還不到100毫米,氣溫最高的時候可以達到58℃。

撒哈拉大沙漠當中,有時候也會看到一些水草豐盈的地方,被人們稱做「沙漠中的綠洲」。所以,「撒哈拉」一詞在阿拉伯語中是「大荒漠」的意思,這個詞語非常形象地說明了撒哈拉大沙漠是多麼的荒涼。

那麼,撒哈拉大沙漠從古至今難道一直是這樣荒涼嗎?經過人們艱苦的探索,終於證明了撒哈拉大沙漠地區遠在公元前6000年至公元前3000年的遠古時期,還真的是一片綠色的平原。那些早期居民們也曾經在這片綠洲上,創造出了非洲最古老和值得驕傲的一代燦爛文化。那麼撒哈拉大沙漠的「綠洲之謎」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公元19世紀中葉的時候,德國一位叫巴爾斯的探險家,在阿爾及利亞東部的恩阿哲爾高原地區曾經意外地發現了幾處古代的文化遺址。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

有一天,巴爾斯正在恩阿哲爾高原地區行走著,前邊出現了一處高高的岩壁。巴爾斯抬頭一看,只見那高高的岩壁上好像刻畫著許多岩畫,就急忙走了過去。等到巴爾斯走到岩壁跟前,看見那上邊刻畫著好多圖案。這些圖案當中刻畫的有馬、有人,竟然還刻畫著水牛的形象,而且那水牛的形象刻畫得特別清晰。巴爾斯的心裡感到非常驚訝,巴爾斯弄不明白,但是他暗暗地記住了這件事情。

不久,巴爾斯在撒哈拉大沙漠的其他沙漠地帶,也發現了水牛的岩畫。這時候,巴爾斯的心裡開始琢磨:「撒哈拉大沙漠里既然有水牛的岩畫,就是說這里曾經生活過水牛這種動物,否則,人們不會憑空把水牛的形象刻畫在岩壁上。既然這里有水牛的形象,就可以說明這里在遠古時代一定會有水和草,要不水牛怎麼能活呢?既然這里有水牛,這就可以說明在遠古時代一定有游牧民族在這里居住過。如果按此想法往下推理的話,撒哈拉大沙漠在遠古時代一定是個綠洲了。」

後來,巴爾斯在恩阿哲爾高原地區的岩畫上,發現了犀牛、河馬和一些在水裡生活的動物岩畫。他還驚奇地發現,在這些岩畫里邊竟然沒有駱駝這種動物。巴爾斯感到更加興奮。因為只有有沙漠的地方,才會有駱駝!只有有水和草的草原上,才會有水牛、河馬!撒哈拉大沙漠里的岩畫上沒有駱駝,這就說明這里在遠古的時代一定是有水、有草的大草原,決不會像現在這副樣子,到處都是沙丘和流沙。

於是,巴爾斯把撒哈拉大沙漠的歷史分成了前駱駝期和駱駝期,來標明撒哈拉大沙漠的草原時代和沙漠時代的鮮明界限。後來,考古學家們都普遍採用了巴爾斯這種對撒哈拉大沙漠的歷史分期。

20世紀30年代的時候,法國一位叫法拉芒的地質學家曾經到了阿爾及利亞奧倫南部。他在那裡也發現了一些古代洞穴壁畫。經過仔細認真地考察,法拉芒覺得巴爾斯把撒哈拉的歷史分成草原時代和沙漠時代非常合理。這時候,法拉芒還發現這些古代洞穴壁畫里邊,早期的作品當中經常可以看到水牛的形象;到了晚期的壁畫當中忽然就沒有了水牛的形象。這是怎麼回事兒呢?法拉芒認為,那時候撒哈拉地區的自然條件肯定是突然發生了重大的變化,也就是說這里的水源沒有了,撒哈拉才逐漸變成了沙漠。這樣,撒哈拉地區原先的那些水牛也就沒有辦法再活下去了。沒有了水牛,居住在撒哈拉里的人們當然也不再去刻畫它了。

1956年的時候,法國一個叫亨利·諾特的科學家曾經帶領著一支法國考察隊來到撒哈拉大沙漠,在阿爾及利亞的阿哈加山脈和恩阿哲爾高原地區進行考察。他們經過好幾個月的艱難跋涉,最後飲水用完了,大部分隊員生了病,實在是沒有辦法再往前走了。亨利·諾特決定呼叫飛機前來救援,放棄這次考察計劃。沒想到,就在這時,他們忽然發現了一些古代的山洞。亨利·諾特和隊員們立刻忘記了渴,忘記了累,忘記了病痛,動手發掘了起來。結果,他們除了找到了一些古代山洞,還找到了一條隧道。在那些山洞和隧道里,他們找到了大約3萬件壁畫作品。亨利·諾特和隊員們一看,哎呀,這些壁畫作品的色彩太豐富了,而且有著各種各樣的圖案,實在是太珍貴了。他們別提有多高興了,趕緊拍照的拍照,製作拓片的製作拓片,興奮地忙碌了起來。

亨利·諾特和隊員們從撒哈拉大沙漠回到法國的巴黎以後,立刻對那些壁畫的照片和拓片進行了仔細的研究。最後,他們認為,這些壁畫生動地反映了撒哈拉地區有綠洲時代的社會風貌。

這些壁畫當中,有古代游牧部落圍剿野生動物的狩獵場面。那些野生動物的形態刻畫得非常逼真,讓人一看就能夠認出來是大象、獅子、野驢,還有什麼河馬、犀牛、羚羊。它們被獵人追得拚命地奔跑著,那模樣特別瘋狂,看上去就好像要從畫面上跑出來似的。

這些壁畫當中,還有不少專門表現人物形象的作品。那些人物的身體顯得很高大,最高的約有9米。人物的外形差不多都是胳膊和腿顯得特別長,腰卻很細,肩膀很寬,那模樣非常像現在非洲黑人的身體特徵。而且,有的人物形象的肩膀和後背上有很多白色的斑點,就跟現在西非和中非黑人裝飾在身體上的標志差不多。所以,有些科學家覺得這些壁畫中的人物形象是典型的黑人種族的模樣。這就說明了撒哈拉史前文化是非洲土著黑人創造出來的。

這些壁畫當中,有些作品刻畫的是宗教儀式。所以,有些科學家認為,那時候生活在撒哈拉地區的人們已經有了原始的宗教信仰和圖騰崇拜。在壁畫里邊經常可以看到水牛的形象,這就說明水牛那時候可能在人們的生活里起到了特別重要的作用,於是人們就把水牛當成一種特別神聖的圖騰崇拜的東西了。

那麼,這些壁畫是什麼年代創作出來的呢?亨利·諾特他們用放射性碳14的測定年代方法表明,這些壁畫大約是在公元前5400年至公元前2500年之間創作出來的。亨利·諾特他們還發現,這些壁畫往往是用不同的風格和不同的年代刻畫在岩壁上的,所以顯得重重疊疊地刻畫在一塊兒。這些都說明,那時候撒哈拉地區的人們已經在這里生活了好幾千年了。這也就是說,那時候的撒哈拉地區正處在有水、有草、人興畜旺的草原時代。

自從亨利·諾特他們有了對撒哈拉地區的重大發現和考察結果以後,越來越多的科學家們紛紛走進了茫茫的撒哈拉大沙漠,進行科學考察。這些科學家們不僅在阿爾及利亞的恩阿哲爾高原地區有了許多新的發現,而且還在利比亞、尼日、馬里、查德和蘇丹這些國家的沙漠里邊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這些成果也表明了撒哈拉史前覆蓋的范圍和現在的沙漠地區幾乎一樣的廣遠。

撒哈拉地區的綠洲時代是已經確定了下來,那麼撒哈拉的綠洲時代是什麼時候結束的呢?它的沙漠時代是什麼時候開始的呢?也就是說,撒哈拉的史前文明又是什麼時候衰落的呢?

科學家們發現,大約在公元前3000年以後的撒哈拉壁畫里邊,那些水牛、河馬和犀牛的形象開始逐漸消失了。這就說明,那時候的撒哈拉地區的自然條件正在發生變化。到了公元前100年的時候,撒哈拉地區所有的壁畫幾乎快要停止了,撒哈拉地區的史前文明也就開始徹底衰落了。科學家們經過分析和研究,估計這也許是由於那時候的水源開始乾涸了,氣候開始變得特別乾旱了,要不就是發生了飢荒和疾病。

科學家們經過研究和分析,認為撒哈拉地區的草原逐漸變成沙漠大概經歷了這么一個過程:先是氣候發生突然的變化,下的雨迅速減少,一部分雨水落到乾旱的土地上以後,很快就被火辣辣的太陽曬幹了;另一部分雨水流進了內陸盆地,可是由於雨水量不多,也就滯留在了這里,盆地增高以後這些水就開始向四周泛濫,慢慢就形成了沼澤。經過一年又一年的變化,沼澤里的水分在太陽的照射下慢慢就變幹了,這樣就慢慢形成了沙丘。這時候,撒哈拉地區的氣候變化得更加壞了,風沙也越來越猛烈。生活在這里的人們又不知道保護自己的生存環境,一個勁兒地砍伐樹木,沒有節制地放牧,撒哈拉地區也就慢慢變成了沙漠地帶。經過科學家們測定,山洞裡邊的駱駝形象大約是在公元前200年出現的。也就是說,至少在公元前200年的時候,撒哈拉就變成了一片茫茫的沙漠。

經過科學家們艱苦的探索,撒哈拉地區的「綠洲之謎」就算初步揭開了。不過,科學家們對一些問題還是有點解釋不清楚。科學家們看著這些撒哈拉大沙漠里的岩畫,不由地產生了一個疑問:撒哈拉地區史前時期生活在這里的人們刻畫了那麼多的岩畫,可是他們是用什麼辦法來刻畫的呢?

有的科學家說阿爾及利亞的恩阿哲爾高原的一種岩石叫路石色頁岩,能畫出紅、黃、綠一些顏色來,而且色彩十分艷麗。再說科學家們曾經在那些山洞裡邊發現了一個調色板,就是用這種頁岩製作的。這個調色板上還殘留著一些儲石頁岩的顏料。在這個調色板旁邊,科學家們又發現了一些小石硯和磨石這樣的調色工具。所以說,生活在撒哈拉地區史前時期的人們也許是先用一種特別銳利的陵石,在岩壁上刻出野生動物和人物的形象輪廓來,然後再把儲石頁岩做成的顏料塗抹上去。

這個問題不管科學家們解釋得正確不正確,反正總是有了一種解釋。可接下來,又出現了一個問題。這就是,撒哈拉地區山洞裡的那些岩畫經歷了好幾千年,可岩畫上的顏色為什麼沒有怎麼褪色,還是那樣艷麗呢?這個問題一直到現在也沒有解開,成為又一個難解之謎。

另外,撒哈拉大沙漠地區那些山洞裡的岩畫,本身就充滿了一種特別神秘的色彩。1956年,亨利·諾特他們在阿爾及利亞阿哈加山脈東北面有個叫塔西里的地方,發現一個山洞,那裡邊有一幅6米高的彩色人物壁畫。當時,亨利·諾特看著這幅壁畫,怎麼看怎麼感到納悶。原來,這是一幅半身人像,刻畫著人物的頭、肩膀、兩只胳膊和上身,奇怪的是就是沒有耳朵、嘴巴、鼻子、眉毛;更加令人奇怪的是,這個人物像的臉上有兩隻眼睛,一隻眼睛在臉的正中間,而另外一隻眼睛卻長到了耳朵邊上,那模樣顯得特別怪誕、特別滑稽。當時,亨利·諾特越看越覺得壁畫上的這個人物形象是另外一個星球上的人刻畫的,於是給這個人物起了一個名字,叫做「偉大的火星神」。

後來,好多當代的人們看了這幅人物壁畫,都感到特別驚奇:「哎呀!它的表現手法,怎麼會和法國現代派繪畫大師畢加索的人物肖像的表現手法那麼相似呀?而且,它的人物外形和畢加索的人物外形也十分相像呀?」人們除了驚嘆以外,又問出了這樣一個問題:撒哈拉地區那些遠古時期的人們為什麼要用這種變形的藝術手法來表現人物呢?這當中又有什麼奧秘呢?

這些問題一直到現在也沒有人能夠回答得上來,成了一個難以解開的謎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