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旅遊景點
去河北吧! 既便宜又好玩
承德避暑山莊:聞名遐邇的皇家園林
承德是座風景秀麗迷人、名勝古跡薈萃、四季氣候皆宜的旅遊名城。是中國首批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中國十大風景名勝之一、中國44處重點風景名勝區之一、中國旅遊勝地四十佳之一、首批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之一、全國十個文明旅遊景區示範點之一、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此外,避暑山莊、普寧寺、普陀宗乘之廟進入國家4A景區行列。
這塊美麗而神奇的土地,有許許多多的「世界之最」:世界最大的皇家園林、世界最大的皇家寺廟群、世界最大的皇家狩獵場、世界最大的木製佛、世界最短的河流、世界獨一無二的石柱......承德旅遊口號「游承德,皇帝的選擇」已被越來越多的人們所接受。
個個聞名遐邇的皇家園林---避暑山莊,經清朝康、雍、乾三代王朝,歷時89年營造而成。佔地564萬平方米,相當於北京頤和園的兩倍,有八個北海公園那麼大,是世界最大的古典皇家園林。
避暑山莊的東北部,環列著12座規模宏大、氣勢磅礴的寺廟(統稱外八廟)。這些寺廟,建築精湛、風格各異。在這里,可以瞻仰西藏布達拉宮的氣勢;瀏覽日喀則扎什倫布寺的雄奇;領略山西五台山殊像寺的風采;欣睹新疆伊犁固爾扎廟的身影,還可看到世界最大的木製佛像---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近幾年新建的魁星樓、冰雪城、雙塔山、鳥語林、城隍廟等景點也頗受中外遊客歡迎。
城內皇家風范,鄉村
避暑勝地北戴河
北戴河海濱位於秦皇島西南15公里處,北有聯峰山作屏障,南臨茫茫滄海。風光明媚,氣候宜人,春無風沙,冬無嚴寒,秋季天高氣爽,夏季最熱的農歷六七月,平均氣溫也只有23℃。整個風景區,東自鴿子窩、金山嘴起,西至戴河口止,長約13公里,寬約2公里,為一條狹長的沿海地帶。這里沙軟潮平,是海水浴的好地方。翠黛的山巒,明凈的海灘,幽靜的別墅,優美的園林,把海邊長廊裝點得絢麗多彩。盛夏時節,遊客來到北戴河便會陶醉在迷人的海濱風光之中,清晨看日出,午間海水浴,傍晚觀海潮,待到明月高懸,漫步在沙灘上,欣賞那松濤海濤匯成的美妙交響樂,令人心曠神怡。這里是中國著名的風景區,也是馳名中外的避暑、療養勝地,被列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2001年8月5日,國家郵政局分別以聯峰山、中海灘、老虎石、鴿子窩等馳名的北戴河風景區為背景,發行特種郵票一套4枚。
北戴河海濱歷史悠久,據地下考古發現,在北戴河橫山南邊,近年發現並發掘了一組大型建築群的遺址,據考證和推斷,這處建築群遺址是秦始皇東巡時的行宮,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據史書記載,在兩千多年前的漢代,這里就是渤海海濱舟楫聚泊,物資聚散之地。漢武帝和樓船將軍楊仆曾到此巡海駐蹕,東臨碣石,並築望海台。明清時在此建關築衛,開辟商埠,並逐漸發展成為旅遊避暑區。清光緒十九年(公元1893年),修建津榆(天津—山海關)鐵路時,一些外國傳教士和中國資本家開始在這里修築別墅。光緒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清政府正式將北戴河開辟為「各國人士避暑地」,從此北戴河發展起來。以1917年至1937年為發展盛期,到1938年,這里已經建有別墅596所,來此避暑的外國人多達64個不同國籍。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這里又陸續修建了多處工人、幹部療養院、休養院。目前,這里有一幢幢的西式別墅和中式宮殿樓閣,加上近幾年興建的一批設備齊全的賓館、旅店,共3000多幢。這里每年接待幾百萬國內遊客和來自近百個國家和地區的一批批外賓、旅遊者。
北戴河名勝古跡很多,號稱二十四景。主要有聯峰山、鷹角亭、通天澗、駱駝石、對語石、觀音寺、韋陀像、蓮花石公園等,這些名勝都各有情趣,引人入勝。這兒的山格外的青,海也格外的藍。常常一天之內就可以觀賞許多景緻:日出日落,漲潮落潮,風雨陰晴,真是變幻多姿,各有佳妙。
北戴河海濱背依翠黛的青山。壁立於海邊的東西聯峰山,海拔400米,蒼松翠柏,鬱郁蔥蔥,清澗流水,幽徑曲折。這里山巒起伏,群山相互連貫,所以稱聯峰山。又因這座山形似蓮蓬,又稱蓮蓬山。沿山澗幽徑,攀上聯峰山,站在頂峰「望海亭」上,觀覽滄海,但見煙波浩渺,白浪層層,氣象萬千。
北戴河有寬闊的海水浴場,沙軟潮平,無論是海里弄潮,還是沙灘沐日,都會給人們帶來極大的樂趣。最吸引遊人的是老虎石浴場,海內有巨石數塊,突出海面,狀如群虎盤踞。浴後登立於岩石之上,放眼看滄海,水天一色,海浪擊石,洪波萬里,海鷗翔集,鳴聲歡快,令人襟懷開闊。在北戴河的二十四景中,最壯麗的景緻,要算在鷹角亭看日出了。破曉之時,遠方的天水交接處,呈現紫、藍、橘黃、淡橘紅的顏色,漸漸地,東方的天空泛起了粉紅色的霞光,進而由粉紅變成橘紅,又變得鮮紅耀眼了。驀地,海水彷彿跳動了一下,紅日的圓頂拱出了海面,波浪頓時盪起了嫵媚的笑容,整個海濱構成了一幅美妙的畫卷,充滿了詩情畫意.
壩上草原:體驗蒙古族民族粗獷熱情
蒙古族是克什克騰旗主體民族,有著待人熱情誠懇的傳統美德,以粗獷豪放、胸懷擔盪、誠實熱情著稱。居住蒙古包。服飾,男女老幼皆穿長袍腰帶,穿高腰靴子。飲食以糧、乳、肉、奶茶為主。其中奶豆腐、奶茶、黃油、奶酒最具特色,全羊、手扒肉是招待貴客的宴席,獨具民族特色。蒙古族的最高禮節是敬獻哈達。祭敖包、草原盛會--那達幕是蒙古族的傳統活動和特有的民族風情。
每年農歷5月13日舉行祭敖包。祭敖包是蒙古族的傳統祭祀活動,同時舉辦那達慕,其項目主要有博克(摔跤)、賽馬、射箭,還有民族歌舞表演等,充分展示燦爛的馬背民族文化
那達慕,蒙古族語意為娛樂游藝,是蒙古族傳統的群眾性集會。那達慕始於13世紀初,當時那達慕只舉行射箭、賽馬或博克的某一種比賽。如今的那達慕除了傳統的男兒三藝博克、賽馬、射箭比賽之外,還增添了烏蘭牧騎文藝演出、放映電影、篝火晚會等等新內容,同時開展經貿活動,進行物資交流,還要表彰勞動模範,其內容和形式都 有了很大的豐富和發展,那達慕這一古老的活動正煥發出新的活力,已成為融文體、經貿、旅遊於一體的草原盛會。
那達慕盛會傳統的項目為男兒三藝比賽,即博克(摔跤)、賽馬、射箭
射箭是蒙古族最古老的體育項目之一。蒙古族民族向以高超的善射技藝而著稱。蒙古族的射箭比賽分騎射和靜射。射手身穿窄袖緊身短袍,身背弓箭,策馬到起跑線,令發後,射手起路,抽弓搭箭,瞄準射靶。靜射一般皆規定距離,比賽時射手立於固定地點發射。三箭射完,以中靶箭數評定優勝,並頒獎。
博克是蒙古族最喜好的體育娛樂活動。蒙古族的博克(摔跤)起初具有很大的軍事體育性質,主要用以鍛煉力量、體魄和技巧。而現在的博克主要成為蒙古族男子比力量、技巧與本事的體育娛樂活動。蒙古族博克具有獨特的比賽規則,勝者有優厚的獎品。根據那達慕的規格參賽選手的數量不同,旗級那達慕博克參賽先鋒為512名。跤手參賽時,上穿「照德格」(鑲有銅釘的皮坎肩),下著白色跤褲,腰系綵綢做成的圍裙,腳蹬蒙古靴或馬靴,坦胸露背,有的跤手脖子上還掛著五顏六色的布條製成的「姜嘎」(在歷次比賽中獲勝的象徵物),象即將出征的武士。在比賽開始時,跤手們在粗獷的蒙古族樂曲中,跳著雄健的「鷹步」列隊上場,一隊跤手比賽完畢後,雙雙再跳著「鷹步」面向觀眾示意退場
木蘭圍場:清代皇家獵場
木蘭圍場又稱清代皇家獵場。位於承德北部圍場縣境內,東西長約150公里,南北長約100公里,周長近700公里,總面積約10400平方公里,塞罕壩國家級森林公園就在景區內。 清代,這里是皇帝、八旗子弟及王公貴族行圍習武的場所。它和避暑山莊一起,成為清政論的另一個政治活動中心。
這里氣候宜人,水草豐美,森林茂密,野獸繁多,是一個天然的動物、植物園。夏季到來,到處是花,漫坡鋪錦,呈一派塞外草原風光。林海為飛禽走獸提供了棲身之所,野生植物也得從中繁衍生長,這里有獐、狍、鹿、狼、野豬、黃羊、狐、貉等十幾種名貴的禽鳥,也在這里棲身。這里野生資源豐富。金蓮花不僅是觀賞花卉,而且可以入葯。野生蘑菇有十幾種,用它來煨湯、炒菜、燉煮,另有風味。蕨菜,是有名的山珍,當地人稱為壽菜,饋贈親友,不失為上乘禮品。汩汩流淌的清溪——吐力根河,盛產著名的細鱗魚。
木蘭圍場的藍天、白雲、清風、明月、溪流、湖泊、高山、曠野別具風格,常使遊人贊嘆不止。山林野草中,還矗立著一塊塊石碑。記載著康熙、乾隆二帝的武功神威。眾多的古跡,在野趣中,供人憑吊鑒古;美麗生動的傳說,則給遊人平添了諸多話題。
自古以來,這里就是一處水草豐美,禽獸聚集的天然名苑。「千里松林」曾是遼帝狩獵之地,「木蘭圍場」又是清代皇帝舉行木蘭秋獵之所,史載,從康熙至嘉慶年間,皇家在木蘭圍場狩獵就達上百餘次。
史書記載,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皇帝到這里巡遊,看到得天獨厚的條件,便決定在這里建皇家獵場。當時的木蘭圍場, 根據地形和禽獸分布, 劃分為72圍。每次狩獵開始,先由管圍大臣率騎兵,按預先設定的范圍,合圍靠攏,形成一個包圍圈,並逐漸縮小。頭戴鹿角和面具的清兵,隱藏在圈內密林深處,吹起木製的長哨,模仿雄鹿求偶的聲音。雌鹿聞聲而來,雄鹿為奪偶而至,其他野獸則為食鹿而聚攏。等到包圍圈縮得很小,野獸非常密集的時候,大臣就請皇上首射,皇子、皇孫隨射,然後其他王公貴族騎射,最後是大規模圍射.承德避暑山莊博物館內有一幅《乾隆木蘭圖》,生動地描繪了清代圍獵的情景。 每次圍獵, 一般要進行20多天。圍獵結束後,在張三營行宮(現隆化縣境內)舉行盛大的慶功告別宴會,飲酒歌舞,摔跤比武。並宴請蒙古等王公,按軍功大小,予以獎賞。到了清代後期,國勢日衰,停止了盛極一時的木蘭秋獵活動。到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這塊廣闊的皇家獵場禁地,全部放圍開墾。其後,森林資源逐日遭到嚴重破壞,整個圍場滿目荒涼,風沙漫天,野獸絕跡。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經過多年的治理,木蘭圍場逐步恢復了她的神奇魅力。特別是1962年國務院決定在木蘭圍場建立機械化林場以來,人工造林110多萬畝,森林覆蓋率已由本世紀末的百分之5, 發展到百分之80。如今的木蘭圍場,翻過一嶺,轉過一坡,到處是林海綠波;1993年被批准為國家木蘭森林公園。登上木蘭圍場的制高點,即當初康熙皇帝的練兵台,遠眺四方,目力所及,林浪似濤,碧波萬頃,浩瀚無際。這里風光秀麗,景色迷人,是一處獨具特色的旅遊、狩獵、觀光、度假勝地。
具體資料和圖片到這個網站上去看看吧! 我看了,還不錯!
http://jq.leryo.com/hebei.asp
⑵ 中國最美的風景(圖)
1、麗江
古樸幽雅、自然、富有民族特點和地方特色的高原水鄉麗江古城,風景宜人的萬里長江第一灣,幽雅俊秀的玉泉公園,以及被喻為「雲嶺第一枝」、「環球第一樹」的萬朵山茶等景色,組成了一幅優美的自然畫卷。旅遊資源以「二山、一城、一湖、一江、一文化、一風情」為主要代表。
2、三亞
三亞匯集了陽光、海水、沙灘、氣候、森林、動物、溫泉、岩洞、田園、風情10大風景資源和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是中國熱帶海濱風景旅遊資源密集的地區。在南山佛教文化旅遊區,有以生態和佛教文化為主題的雕塑精品;在天涯海角游覽區,有伴著不息濤聲的歷史名人雕塑群;鹿回頭山頂公園那栩栩如生的人物雕塑,在訴說"鹿回頭"美麗的愛情故事;亞龍灣中心廣場,一座榮獲了國家建築「魯班獎」的現代園林廣場及雕塑群,將把您帶回久遠的歷史。一切的一切讓您目不暇接。
3、黃山
黃山與黃河、長江、長城齊名,成為中華民族的又一象徵。它以「奇松、怪石、雲海、溫泉」四絕而聞名於世。她是中國十大風景名勝中唯一的山嶽風景區,作為中國山之代表,黃山集中國名山之大成,自古就有「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的說法。黃山還兼有「天然動物園和天下植物園」之稱。黃山正以它雄奇的容貌迎接著四海賓客。
4、九寨溝
人們說,如果世界上真有仙境,那肯定就是九寨溝。這是一個佳景薈萃、神奇莫測的曠世勝地;是一個不見纖塵、自然純凈的「童話世界」。「黃山歸來不看山,九寨溝歸來不看水」,水是九寨溝的精靈,湖、泉、瀑、灘連綴一體,飛動與靜謐結合,剛烈與溫柔相濟,不愧為「中華水景之王」。
5、桂林山水
素有山水甲天下的桂林,是我們祖國的一顆璀璨明珠,她以奇特的喀斯特地貌成為舉世聞名的旅遊勝地。「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的旖旎風光,「山峰環野立,一水抱城流」、「水繞青山山繞水、山浮綠水水浮山」的迷人景色,使得古今中外無數騷人墨客為之嘆服、為之動情。
6、鼓浪嶼
鼓浪嶼原名「圓沙州」,又名「圓州仔」,明朝時改稱「鼓浪嶼」.它位於福建省廈門市西南,與廈門隔海相望,僅1000米之遙。因島上有一中空巨石,波浪拍打,其聲如鼓,故名「鼓浪嶼」。鼓浪嶼雖有街區鬧市,卻無車馬之喧,這里空氣清新,環境幽靜,整個小島,一年四季草木蔥郁,鮮花競放,故有「海上花園」之稱。
7、長城
長城是世界聞名的奇跡之一,它像一條巨龍盤踞在中國北方遼闊的土地上。它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血汗的結晶,是中國古代文化的象徵和中華民族的驕傲。山巒起伏,雄沉剛勁的北方山勢,盡收眼底。
8、張家界
張家界自然景觀奇特,舉世罕見。峰奇,奇在千姿百態,景色各異;山秀,秀在雲遮霧鎖,鬱郁蔥蔥;谷幽,幽在幽靜深奧,幽在秀麗沉靜;洞神,神在妙趣橫生,妙在各有瑰寶。難怪李白曾嘆道:「功成拂衣去,歸於武陵源。有「大自然的迷宮」、「天然博物館、地球紀念物」之譽。
9、布達拉宮
空曠的廣場,藍天白雲烘托出潔凈的布達拉宮,陽光照耀下雄偉壯麗的布達拉宮,驕傲地聳立在世界的最高處。讓人感到的是庄嚴和神聖,這就是藏族人民心中的聖殿!
10、西湖
杭州的精華無疑是在西湖,西湖之勝不在自然,而在人文,更在湖水浸潤出的無數詩詞歌賦、古今傳奇。上千年的經營將西湖變成一座精緻的園林,長堤漫步、水榭憑欄,隨處皆可吟詠兩句古詩,引出一段典故,山水頓時生色。
⑶ 圓明園的文字圖片資料
圓明園坐落在北京西郊海淀,與頤和園緊相毗鄰。它始建於康熙46年(1707年),由圓明、長春、萬春(綺春)三園組成。有園林風景百餘處,建築面積逾16萬平方米,是清朝帝王在150餘年間創建和經營的一座大型皇家宮苑。清王朝傾全國物力,集無數精工巧匠,填湖堆山,種植奇花異木,集國內外名勝40景,建成大型建築物145處,內收難以計數的藝術珍品和圖書文物。在這些建築中,除具有中國風格的庭院外,長春園內還有海晏堂、遠瀛觀等西洋風格的建築群,被譽為「萬園之園」。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北京燒殺擄掠,慈禧太後挾光緒皇帝逃奔西安,八旗兵丁,土匪地痞即趁火打劫把園殘存和陸續基本修復的共約近百座建築物,皆拆搶一空,使圓明的建築和古樹名木遭到徹底毀滅。其後,圓明園的遺物,又長期遭到官僚、軍閥、奸商巧取豪奪,乃至政府當局的有組織地損毀。北洋政府的權貴們包括某些對圓明園遺址負有保護責任者,都倚仗權勢,紛紛從圓明園內運走石雕 、太湖石等,以修其園宅。那侵略者不僅搶奪了那珍貴的歷史文物,而且毫不留情地把它化成灰燼。佔地350公頃(5200餘畝),其中水面面積約140公頃(2100畝),圓明園的陸上建築面積比故宮還多一萬平方米,水域面積又等於一個頤和園,總面積竟等於8.5個紫禁城!
它繼承了中國三千多年的優秀造園傳統,既有宮廷建築的雍容華貴,又有江南水鄉園林的委婉多姿,同時,又吸取了歐洲的園林建築形式,把不同風格的園林建築融為一體,在整體布局上使人感到和諧完美。真可謂:"雖由人做,宛自天開"。圓明園不僅以園林著稱,而且也是一座收藏相當豐富的皇家博物館。法國大作家雨果曾說:"即使把我國所有聖母院的全部寶物加在一起,也不能同這個規模宏大而富麗堂皇的東方博物館媲美"。園內各殿堂內裝飾有難以計數的紫檀木傢具,陳列有許多國內外稀世文物。園中文源閣是全國四大皇家藏書樓之一。園中各處藏有《四庫全書》、《古今圖書集成》、《四庫全書薈要》等珍貴圖書文物。
圓明園,曾以其宏大的地域規模、傑出的營造技藝、精美的建築景群、豐富的文化收藏和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內涵而享譽於世,被譽為「一切造園藝術的典範」和「萬園之園」。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聯軍洗劫圓明園,文物被劫掠,18日-19日,園中的建築被燒毀。至今奇跡和神話般的圓明園變成一片廢墟,只剩斷垣殘壁,供遊人憑吊。
名稱由來:
「圓明園」,是由康熙皇帝命名的。玄燁御書三字匾額,就懸掛在圓明園殿的門楣上方。對這個園名雍正皇帝有個解釋,說「圓明」二字的含義是:「圓而入神,君子之時中也;明而普照,達人之睿智也。」意思是說,「圓」是指個人品德圓滿無缺,超越常人;「明」是指政治業績明光普照,完美明智。這可以說是封建時代統治階級標榜明君賢相的理想標准。
另外,「圓明」是雍正皇帝自皇子時期一直使用的佛號,雍正皇帝崇信佛教,號「圓明居士」,並對佛法有很深的研究。著有《御選語錄》19卷和《御制揀魔辨異錄》。在清初的佛教宗派格局中,雍正皇帝以禪門宗匠自居,並以「天下主」的身份對佛教施以影響,努力提倡「三教合一」和「禪凈合一」,是佛教發展史上非常重要的人物。康熙皇帝在把園林賜給胤禛(後為雍正皇帝)時,親題園名為「圓明園」正是取意於雍正的佛號「圓明」。
【長春仙館】 長春仙館,建於乾隆九年,公元一七四四年。長春仙館位於前湖西面,乾隆即位前曾居於此,有殿門3間,正殿5間。
【鏤月開雲】鏤月開雲原稱牡丹亭,位於後湖東南角,建築木料以捕木為主,殿頂覆二色琉璃瓦;乾隆即位後,改稱「鏤月開雲」,乾隆三十一年,又親題"紀思堂"匾額;院內植各色牡丹數百株。
【碧桐書院】碧桐書院,建於乾隆九年,公元一七四四年。位於後湖東北角,是一座書房。【上下天光】 上下天光位於後湖西北,為兩層樓宇,登樓可盡覽湖光水色。
【杏花春館】 杏花春館位於上下天光西面,館舍東西兩面臨湖,西院有杏花村,館前有菜圃。
【坦坦盪盪】 坦坦盪盪緊靠後湖西岸,是圓明園中專設的養魚區,四周建置館舍,中間開鑿大水池。
【萬方安和】 萬方安和位於杏花春館西面,建於水上的字形大型殿堂樓宇,有33間。
【山高水長樓】 山高水長樓位於坦坦盪盪西面,為一座西向的兩層樓房,上下各9間;前環小溪後擁連崗,中間地勢平坦,是專門設宴招待外藩之處,也經常舉行比武賽箭。
【同樂園】 同樂園位於後湖東北面,是園中最大的戲台,有清音閣3層,寬10丈,下層設演特技的機軸;南有化妝室5間,北有觀戲樓5間;乾隆間每年從正月十三起在此舉行酬節會,連日宴賞宗室王公及外藩陪臣並賞聽戲,每逢皇帝生日,也在此演戲慶祝數日。
【安佑宮】 安佑宮位於圓明園西北隅,建於乾隆七年,完全仿建故宮太廟,殿內曾陳列康熙、雍正、乾隆遺像。
【水木明瑟】 水木明瑟位於後湖以北小園集聚區中央,仿揚州水竹居,內設水力土風扇,是園中最早的觀水法。
【舍衛城】 舍衛城位於水木明瑟東面,是園中專門開辟的一座小城鎮,仿照古印度橋薩羅國首都的城池布局而建,是供奉各種佛像和收藏佛經的地方。城廓呈長方形,南北長、東西寬,四周築有城牆,共辟4門。城內街道呈十字形,內建殿宇、房舍共326間,用游廊相連接;還建有數座金碧輝煌的牌樓。城前專門開設一條貫穿南北的買賣街,稱蘇州街,由宮中太監扮作商人開市叫賣,法國教士王致誠對買賣街有比較詳盡的記載。
【文源閣】 文源閣位於水木明瑟北面,原稱四達亭,乾隆南巡浙江後,仿照寧波的明代藏書樓天一閣改建,專門貯藏《四庫全書》。
【廓然大公】 廓然大公亦稱雙鶴齋,位於舍衛城東北面,是園中一組較大的建築,主體建築北瀕大池,園內景色倒映水中猶然兩景;另有詩詠堂、菱荷深處等景點。
【西峰秀色】 西峰秀色號稱園中小廬山,仿照江西廬山改建;後垣的花港觀魚,仿照杭州西湖勝景而建。每年七夕,都在此擺設巧宴盛會。
【四宜書屋】 四宜書屋位於廓然大公東北面,有殿堂5間,正殿稱安瀾園,為乾隆南巡後,仿照杭州灣畔海寧一陳姓隅園改建。
【北遠山村】 北遠山村位於大北門內偏東,稻田遍布,各房舍名稱都與農事有關,呈現濃郁田園景色。
【方壺勝境】 方壺勝境位於福海水面東北隅,為一座巨大的山字形樓宇。
【蓬萊瑤台】 蓬萊瑤台位於福海中央,共有三個島,結構和布局根據古代畫家李思訓的「仙山樓閣」畫設計;宮門3間,正殿7間,殿前東列暢襟樓,西列神洲三島,東偏殿為隨安室,西偏殿為日日平安報好音;東南面有一渡橋,可通東島,島上建有瀛海仙山小亭;西北面有一曲橋,可通北島,島上建殿宇3間。
【接秀山房】 接秀山房位於福海東南隅,內部裝飾全部採用紫檀木漆器,上面都嵌以金銀、寶石、象牙等,這些奇珍異寶上都鏤刻著山水、樓閣、人物、花木、蟲鳥。這種裝飾,從設計到刻技都由明末杭州一周姓工匠所創始,故稱周制,在我國雕刻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平湖秋月】 平湖秋月位於福海西北隅,造型上融匯了杭州西湖平湖秋月和雙峰插雲的精華。
【麴院風荷】 麴院風荷位於福海西岸同樂園南面,正殿一排5間,仿照杭州西湖麴院改建,跨池還有一座9孔大石橋。
【淳化軒】 淳化軒位居長春園正中的主體建築,建成時適逢《重刻淳化閣貼》竣工,遂將刻板嵌於左右廊的廊壁上,軒並由此得名。《重刻淳化閣貼》刻板144塊,共10卷,匯集歷代名家99人的真跡;刻成後又拓400部,分賜皇室宗親、大臣以及直隸、山東、浙江各行宮和名勝地。淳化軒因此成為北京地區著名碑林。
【海岳開襟】 海岳開襟建於水池中,台基為圓形,上下兩層,漢白玉石憑欄圍繞。台上建3層樓宇,下層為海岳開襟,南檐題「青瑤嶼」3字;中層為得金閣,題「天心水面」4字;最上層題「乘六龍」3字;台的四面各設牌樓一座。在圓明園的所有樓閣中,這組建築最為豪華。
【獅子林】 獅子林位於長春園東北隅,乾隆皇帝游蘇州後,仿建蘇州獅子林,先建8景,後續8景,共16景,形成一組別致的小園景區。
【如園】 如園位於長春園東南隅,乾隆三十二年南巡至江寧(今南京市)後,仿照明代大將徐達的瞻園建置。
【諧奇趣】 是乾隆十六年秋建成的第一座建築,主體為三層,樓南有一大型海堂式噴水池,設有銅鵝、銅羊和西洋翻尾石魚組成的噴泉。樓左右兩側,從曲廊伸出八角樓廳,是演奏中西音樂的地方。
【海晏堂】 是西洋樓最大的宮殿。主建築正門向西,階前有大型水池,池左右呈八字形排引有十二隻獸面人身銅像(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十二個屬相),每晝夜依次輟流噴水,各一時辰(2小時),正午時刻,十二生肖一齊噴水,俗稱「水力鍾」。本來是以歐洲風格的裸體女人像,但乾隆皇帝覺得裸體女人不和中國的風俗就改為十二生肖銅像,用青銅製造。
【大水法】 是西洋樓最壯觀的噴泉。建築造形為石龕式,酷似門洞。下邊有一大型獅子頭噴水,形成七層水簾。前下方為橢圓菊花式噴水池,池中心有一隻銅梅花鹿,從鹿角噴水八道;兩佣有十隻銅狗,從口中噴出水柱,直射鹿身,濺起層層浪花。俗稱「獵狗逐鹿」。大水法的左右前方,各有一座巨大的噴水塔,塔為方形,十三層,頂端噴出水柱,塔四周有八十八根銅管於,也都一齊噴水。當年,皇帝是坐在對面的觀水法,觀賞這一組噴泉的,英國使臣馬戛爾尼、荷蘭使臣得勝等,都曾在這里「瞻仰」過水法奇觀。據說這處噴泉若全部開放,有如山洪爆發,聲聞里許,在近處談話須打手勢,其壯觀程度可想而知。
【觀水法】 觀水法位於遠瀛觀中軸線南端,主要建築有安放皇帝寶座的台基,後面立高大的石雕圍屏風,兩邊設巴克魯門,門兩側各有一座巨型水塔和接收噴水的水池。池旁依勢設置各種獸類,呈半圓形,表示獸戰和林中逐鹿等游戲;噴水的管口安裝有時鍾,根據中國傳統的計時方法,用12種動物的名字表示一天的12個時辰,每隔1時辰便有1獸的口中向池內噴射水。
【萬花陣】 萬花陣亦稱黃花陣,是仿照歐洲的迷宮而建的花園。用四尺高的字圖案的雕花磚牆,分隔成若幹道迷陣,因而稱作「萬花陣」。雖然從入口到中心亭的直徑距離不過30餘米,但因為此陣易進難出,每當中秋之夜,清帝坐在陣中心的圓亭里,太監、宮女們手持黃色綵綢紮成的蓮花燈,尋徑飛跑,先到者便可領到皇帝的賞物。所以也叫黃花陣或黃花燈。清帝坐在高處,四望蓮花燈東流西奔,引為樂事。
【線法山】 線法山和線法牆之間,有一條方河,在線法牆下設水箱,置威尼斯城的模型於水箱中,皇帝坐在線法山上觀望。
圓明園建築、林木、磚石皆已盪然無存.宣統末年,當地旗人已在園內的宮殿舊址上築屋,昔日的皇家園林麥壠相望。1940年以後的日寇佔領時期,北京糧食緊張,於是獎勵開荒。從這時起,農戶陸續入園平山填湖,開田種稻。圓明園這處在清初盛世歷經150餘年苦心經營的湖山之勝,遂面目全非。
抱歉,圖片你去網路圖片找吧!
⑷ 圓明園的資料和圖片
http://image..com/i?tn=image&ct=201326592&cl=2&lm=-1&pv=&word=%D4%B2%C3%F7%D4%B0&z=0
(圖片)
圓明園
此園原為雍正皇帝為皇子時的賜園,待其即皇位以後擴建為離宮,乾隆二年(1737年)再次擴建,乾隆十六年(1751年)和三十七年(1772年)先後又附建長春園和綺春園,合稱圓明三園。它坐落在西郊海淀鎮之北,周圍泉眼叢聚,草豐樹茂,是絕好的造園之地。三園共佔地350餘公頃。園內成組的建築群有一百二十三處,被譽為「萬園之園」。咸豐十年(1860年)英法聯軍佔領北京,圓明園慘遭劫掠焚毀。
圓明園三園地勢平坦,所以造景大部分是聚水而成景、因水而成趣的水景園。具體講,圓明園有三大景區。即中部的前湖後湖景區,包括正大光明殿所在的宮廷區以及前湖、後湖沿岸的九島。每個島都有一組標題的景點,最大的一處稱「九洲清晏」,即取「禹貢九洲」的含意,象徵「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環繞後湖的東、西、北三面,形成一圈外圍景區,在這區裡布置了小園林集群,如眾星捧月般地簇擁著中央景區。外圍景區內容十分豐富,包括有祭祖的安佑宮、城堡式佛寺舍衛城、模仿商業活動的買賣街、藏書的文源閣、聽戲的同樂園、仿桃花源的「武陵春色」、仿杭州西湖的「麴院風荷」、仿紹興蘭亭的「坐石臨流」、仿廬山的「西峰秀色」等。第三景區為東部的福海景區,即以福海的大水面為中心,湖中有三個島嶼鼎列,以象徵傳說中的東海三仙山。湖岸布置了與水有關的二十處景點。此外,在圓明園的北宮牆外,尚有後來增建的一條狹長的景區,主要表現水村野居的風光。
長春園是圓明園的附園,在圓明園的東側。此園分為南北兩個景區。南區以淳化軒一組為主體建築,周圍湖島布置了十個景點,皆因地制宜,因水成景,如茹園、鑒園、獅子林、海岳開襟、玉玲瓏館等。北區為一橫長地區,區內布置了六幢歐洲18世紀巴洛克風格的宮殿式建築,名為諧奇趣、蓄水樓、養雀籠、方外觀、海晏堂、遠瀛觀,俗稱西洋樓。這些建築的體形及立面上的柱式、檐口基座、門窗細部俱為歐式建築作法,但細部雕飾也摻雜了中國式的紋樣。建築前還配有人工噴泉。西洋樓建築是歐洲建築文化第一次傳入中國的完整作品,也是歐洲與中國兩大園林體系首次結合的創造性嘗試。
綺春園也是圓明園的一個附園,是多座私家小園合並擴建而成的,共計三十景。總體布局不拘泥一定章法,但更富於自然情調。景與景之間疏密相間,水系也比較錯綜復雜,形成小巧玲瓏的格局。
綜觀圓明三園可知其造園之骨架在於理水,通過人工巧構,安排出大、中、小的湖泊群,同時互相串通,形成水系。水系之外又配以陸地游覽線,再加上假山土阜的障景作用,把全園分劃成山復水轉、層層疊疊近百處的自然空間,為開拓各類園林意匠構思創造了條件。建築群體組合都以組景為目的,每一景點皆為一個小型園林,因此形成「集錦式」的規劃形制。圓明園的單體建築設計打破了傳統官式的束縛,廣征博採地方民居形式及刻意求新的體型,小巧素雅,與自然環境相協調。圓明園中還選用大量花木植物,移植馴化一部分南方植物,花季搭配,造成繁花似錦、四季如春的生態環境。
圓明園遺址位於北京海淀區頤和園東,海淀鎮北,原為清代大型皇家御苑,與附園長春園和綺春園合稱「圓明三園」,佔地約345公頃。目前園中西半部沿未開發,主要開放了東部園景,開放面積200多公頃。
殘存的大水法是圓明園遺址的標志。此處原是聞名遐邇的「西洋樓」——園林化的歐式宮苑,將中國園林藝術與西式建築巧妙地融在一起,中西合璧,成為建築史上的經典。遺憾的是,西樣樓以木結構為主,在1860年英法聯軍的罪惡之火中焚燒殆盡,唯一殘存的大水法因其為石制而得以倖存。這兩根依然不失精美的大石柱經蒼桑,巋然不支,令人感慨萬千。
園內還有介紹圓明園歷史的圖文資料展室;按原貌復制而成的「圓明園」微縮的模型;以及曾是皇家娛樂處——迷宮。據說當的迷宮的游戲規則是:皇上坐在迷宮中心,眾宮女從周邊打著燈往前跑,誰最先跑到皇上身邊誰就能得賞。現在遊人的興趣則在:從入口進,七拐八繞,終於找到出口。
曾經笑傲萬園的璨燦的圓明園建築已經萬劫不復,所剩的除了殘碑傷石,更多的是對往昔的沉思,各永遠不會飛煙盡的自然山水。這是圓明園遺址最獨特的風格:洗盡鉛華,凝重質朴,笑看山水,淡以致遠。
圓明園遺址仍保持水景園特色,園內遍布水域,大小河道把大面積的「福海」和規模稍遜的「後湖」,以及眾多小塊面聯結成完整的河湖水系,襯以聚土而成的山崗、島堤和荒石,別有秀色,仍是今人所愛之園。特別是附近清華、北大等高校名府中的莘莘學子,課余經常騎車到此,觀水賞月,體味園中不盡的底蘊——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圓明園遺址
「假若你能幻想神仙也和常人一般大小,此處就可算做仙宮樂園了。 」1860年10月,一個英國隨軍牧師跟著英法聯軍踏進北京圓明園時 ,情不自禁地驚嘆,「我從未見過一個景色,合於理想的仙境,今日方算 開闊眼界。」 圓明園位於北京西北郊,早在春秋戰國時代便是燕人游覽之地。遼代以後,皇室和達官貴人紛紛在此佔地造園,作為避暑遊憩之所。
1684 年,康熙命葉陶在清華園舊址上建「暢春園」,作為「避喧聽政」之所, 1709年又開始營建圓明園,作為皇四子胤禎的賜園。「圓明」乃「圓 而入神,君子之時中也;而明而普照;達人之睿智也」,取恪守圓通中庸 ,聰明睿智之意。胤禎繼位後,於1725年開始大規模擴建圓明園,增 修亭榭樓宇,引水架橋,鑿池造山,使其成為兼有「宮」和「苑」雙重功 能的離宮型皇家園林。自雍正始,園居成為一種宮庭風尚,皇帝年初朝賀一過就移居園宮,直到冬至天壇祭天前才回大內,一年中大部分時間都在園中度過。
園中由雍正題署的建築群有28處,其中長春仙館是皇太子弘 歷讀書習文的地方。弘歷即位後,圓明園擴建進入全盛時期,在他主持下 ,圓明園東北建「長春園」、東南建「綺春園」,三園共建景點100餘 處,因三園均由圓明園總管大臣管轄,故此三園後來通稱圓明園。 圓明三園成倒品字型鼎立,總面積350公頃,內有橋梁百餘座,風 景群100多處,樓台殿閣等建築總面積約16萬平方米,比故宮還要多 1萬平方米。三園外圍約10公里,圍牆約2萬延和(因多為雙層圍牆) ,規模極大,號稱萬園之園。圓明園從始建到被毀歷五世150年的修築 ,成為三山五園之首。
這個被乾隆譽之為「天寶地靈之區,帝王豫游之地無以逾此」的園林傑作,無論是在中國還是在世界園林發展史上,都不愧 變一顆璀燦的明珠。
就是這么一座美麗如仙境的大型皇家園林,歷史上的某一天卻化為廢 墟…… 法國著名作家雨果憤慨地寫道:「有一天,兩個強盜走進圓明園,一 個搶東西,一個放火。……這兩個強盜,一個叫法蘭西,一個叫英吉利。」 1856年10月,英國挑起第二次鴉片戰爭。
1860年10月6 日,法軍攻佔圓明園,管園大臣文豐投福海自殺,次日,英軍到。在圓明園無數珍寶面前,他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目光迅速變得貪婪無比。
於是,對園內珍寶開始了明火執仗的疫狂搶劫,據《泰晤士報》隨軍記者 報道:他們「誰也不知道該拿什麼東西。為了金子而把銀子丟了。無價的瓷器和琺琅瓶因太大不能運走,竟被打碎。」他們的營帳里堆滿了搶劫來的珍寶,這些珍寶有的被現場拍賣,有的則被作為禮品獻給英國國王和法國皇帝。
現在,英法博物館里收藏的中國文物有許多就掠自圓明園,如英國「大英博物館」里的晉代畫家顧愷之的《女史箴圖》的唐人摹本、法國 「國家圖書館」藏的沈源、唐岱的《圓明園四十景圖》等等。
為掩蓋劫掠 罪行,10月18日,3500多名英國士兵在圓明園內到處縱火,大火一直燒到19日,熊熊火光染紅了北京城的上空。這是世界文化史上空前 的浩劫。
1900年,八國聯軍攻陷北京,在風中搖搖欲墜的圓明園又一次遭到浩劫,強盜們四處搜尋殘存的珍寶,最後又是一把大火。圓明園,這座世界園林藝術的絕作,終於轟然倒塌,淪為一片廢墟,只剩些殘坦斷壁兀立遺址,野蒿荒草隨風搖晃,似乎是在向前來「憑吊」的後人們訴說著侵 略者的罪行。
⑸ 誰知道圓明園被掠奪的文物有哪些
1、猴首銅像
十二生肖之申猴,屬國寶級文物,原擺放在圓明園海晏堂前的十二生肖銅像之一。因八國聯軍入侵流落海外,後被中國保利集團公司購回,現收藏於北京保利藝術博物館。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
1860年「火燒圓明園」後被掠奪並流失海外,後被中國保利集團公司購回,現收藏於北京保利藝術博物館。
⑹ 圓明園的照片
圓明園這座舉世名園,於咸豐十年,即1860年的10月,遭到英法聯軍的野蠻洗劫的焚毀,成為我國近代史上的一頁屈辱史。
罹劫及殘毀圓明園的園林傑作和藝術寶藏無一不是千百萬勞動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結晶,它既體現了我國封建時代的燦爛文化,也暴露了封建帝王的揮霍無度。由於封建統治者妄自尊大,閉關鎖國,至清代中葉,整個國家的科學技術已大大落後於西方,階級矛盾日益尖銳,1840年(遣光二十年)西方殖民主義者挑起侵華戰爭--第一次鴉片戰爭;隨後國內又爆發了反抗清王朝腐敗統治的"太平天國"革命。
1856年10月,英國和法國在沙皇俄國和美國的支持配合下,聯合發動了新的侵華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其目的是要攫取更大的殖民利益。他們先在廣州兩度挑起戰端,但未達到予期願望。為了對清政府直接施加壓力,就決計陳兵京城。侵略軍於1858年5月近逼天津,清政府被迫分別與英、法、俄、美簽訂了喪權辱國的"天津條約"。
1860年(咸豐十年)7月,英法侵者軍艦隊再次闖到大沽口外,以英法公使進京換約為幌子,一面武力進逼,一面誘以"講和"。而又屢屢節外生枝,條件愈益苛刻,目的在於陳兵京師,逼清廷就範。面對侵略者的計謀,腐敗無能的清政府卻委曲乞和,遲遲不定戰守之策。因而痛失殲敵戰機,致使侵略軍長驅直逼通州。9月21日,通州八里橋決戰我軍失利,次日晨,咸豐皇帝倉皇自圓明園逃奔承德避暑山莊而去。名為"北巡",實則置祖宗社稷於不顧,自逃性命。從而造成都城無主,百官皆散,軍卒志懈,民心大恐的危機局面,這就從根本上動搖了對入侵者的堅決抗禦。
10月6日,英法聯軍繞經北京城東北郊直撲圓明園,當時,僧格林沁、瑞麟殘部在城北一帶稍事抵抗,即行逃散。法軍先行,於當天下午經海淀,傍晚即闖至圓明園大宮門。此時,在出入賢良門內,有二十餘名圓明園技勇太監同敵人接仗。"遇難不恐,奮力直前",英勇抗擊。但終因寡不敵眾,圓明園技勇"八品首領"任亮等人以身殉職。至晚7時,法侵略軍攻佔了圓明園。管園大臣文豐投福海而死。
10月7日,英法侵華頭目闖進圓明園後,立即"協派英法委員各三人合議分派園內之珍物。"法軍司令孟托邦當天即函告法外務大臣:"予命法國委員注意,先取在藝術及考古上最有價值之物品。予行將以法國極罕見之物由閣下以奉獻皇帝陛下(拿破倫第三),而藏之於法國博物院。"英國司令格蘭特也立刻"派軍官竭力收集應屬於英人之物件。"法英侵略軍入園的第二天就不再能抵抗物品的誘惑力,軍官和士兵們都成群打伙沖上前去搶劫,惡狼般地吞噬著園中的金銀財寶和文化藝術珍品。
據參與的目擊過劫掠現場的英法軍官、牧師、記者描述:軍官和士兵,英國人和法國人,為了攫取財寶,從四面八方涌進圓明園,縱倩肆意,予取予奪,手忙腳亂,紛紜萬狀。他們為了搶奪財寶,互相毆打,甚至發生過械鬥。因為園內珍寶太多,他們一時不知該拿何物為好,有的搬走景泰蘭瓷瓶,有的貪戀綉花長飽,有的挑選高級皮大衣,有的去拿鑲嵌珠玉的掛鍾。有的背負大口袋,裝滿了各色各樣的珍寶。有的往外衣寬大的口袋裡裝進金條和金葉;有的半身纏著織錦綢緞;有的帽子里放滿了紅蘭寶石、珍珠和水晶石;有的脖子上掛著翡翠項圈。有一處廂房裡有堆積如山的高級綢緞,據說足夠北京居民半數之用,都被士兵們用大車運走。-個英國軍官從一座有5O0尊神像的廟里掠得一個金佛像,可值1,200英鎊。一個法國軍官搶劫了價值60萬法郎的財物。法軍總司令孟托邦的兒子掠得的財寶可值30萬法郎,裝滿了好幾輛馬車。一個名叫赫利思的英軍二等帶兵官,一次即從園內竊得二座金佛塔(均為三層,一座高7英尺,一座高6.4英尺)及其他大量珍寶,找了7名壯夫替他搬運回軍營。該人因在圓明園劫掠致富,享用終身,得了個"中國詹姆"的綽號。侵略者除了大肆搶掠之外,被他們糟踏了的東西更不計其數。有幾間房子充滿綢緞服裝,衣服被從箱子拖出來扔了一地,人走進屋裡,幾乎可遮沒膝蓋。工兵們帶著大斧,把傢具統統砸碎,取下上邊的寶石。一些人打碎大鏡子,另一些人兇狠地向大燭台開槍射擊,以此取樂。大部分法國士兵手掄木棍,將不能帶走的東西全部搗碎。當10月9日,法國軍隊暫時撤離圓明園時,這處秀麗園林,已被毀壞得滿目狼瘡。
正當清政府對侵略者屈膝退讓,答應接受全部"議和"條件,擇日簽約時,英國侵華頭目額爾金、格蘭特,為了給其侵華行為留下"赫然嚴厲"的印象,近使清政府長期俯首帖耳,竟借口其被俘人員遭到虐待,悍然下令火燒圓明園。10月18日、19日,三四千名英軍在國內到處縱火,大火三晝夜不熄,全園化為一片火海,煙霧籠罩,火光燭天。相距20多里的北京城上空日光黯淡,如同日蝕,大量煙塵灰星直落巷衢。這座舉世無雙的園林傑作、中外罕見的藝術寶藏,被一齊付之一炬。事後據清室官員查奏,偌大的圓明三園內僅有二三十座殿宇亭閣及廟宇、官門、值房等建築倖存,但門窗多有不齊,室內陳設、幾案均盡遭劫掠。自此同時,萬壽山清漪園、香山靜宜園和玉泉山靜明園的部分建築也遭到焚毀。
據有關材料記載,10月18日,英國侵略軍燒毀安佑宮時,因他們來得突然,主事太監又反鎖著安佑宮的大門,所以,當時有太監、宮女、工匠等共300人,被活活燒死在安佑宮。侵略者的暴行,令人發指!
圓明園陷入一片火海的時候,額爾金得意妄行地宣稱:"此舉將使中國與歐洲惕然震驚,其效遠非萬里之外之人所能想像者"。放火的主使者把這種行徑看作了不起的業績,而全世界的正直人們卻為這野蠻的罪行所激怒。雨果在1861年寫道:"有一天,兩個強盜走進圓明園,一個搶了東西,一個放了火。彷彿戰爭得了勝利便可以從事搶劫了……。在歷史的面前,這兩個強盜,一個叫法蘭西,一個叫英吉利"。這段話代表著千百萬正直人的心聲。
圓明園的罪惡之火、恥辱之火還在熊熊燃燒之時,奉命留守北京的恭親王奕�,就全部承諾了侵略者的一切條件。不久即分別與英、法、俄諸國交換了《天津條約》文本,簽訂了《北京條約》。這樣,帝國主義列強不僅霸佔了我國的九龍司和北部的大片領土,勒索去1600萬兩白銀的巨額軍費賠款,並且大大加強了對清政府的政治、軍事控制和對我國人民的經濟、文化侵略。苦難深重的中華民族,進一步陷入了半殖民地的深淵。
圓明園被毀後,仍為皇家禁園。同治年間在慈禧太後的授意下,曾試圖擇要重修。當時擬修范圍為20餘處共3,000多間殿宇,主要集中在圓明園前朝區、後湖區和西部、北部一帶,以及萬春園宮門區、敷春堂口清夏堂等處。但開工不到10個月因財力枯竭被迫停修。此後,慈禧太後雖然修了頤和園,但並未完全放棄修復圓明園,直至光緒二十二年至二十四年,還曾修茸過圓明園雙鶴齋、課農軒等景群。1900(光緒二十六年),八國聯軍入侵北京燒殺擄掠,慈禧太後挾光緒皇帝逃奔西安,京畿秩序大亂,八旗兵丁、土匪地痞即趁火打劫,把園內殘存及陸續基本修復的共約近百座建築物,皆拆搶一空,使圓明園的建築和古樹名木遭到徹底毀滅。
其後,圓明園的遺物,又長期遭到官僚、軍閥、奸商的巧取豪奪,乃至政府當局的有組織地損毀。北洋政府的權貴們包括某些對圓明園遺址負有保護責任者,都倚仗權勢,紛紛從園內運走大批石雕、太湖石等,以修其園宅。諸如京畿衛戌總司令王懷慶、巡閱使(後賄選為民國總統)曹錕、步軍統領聶憲藩、京師憲兵司令車慶雲、公府秘書長王蘭亨等都有此般劣跡,僅京兆伊(相當於後來的北平市市長)劉夢庚一人,在1922年秋季25天內,就強行運走長春園太湖石623大車、綺春園雲片石104大車。當時先後駐防西苑一帶的陸軍十三師、十六師、國民軍十一師、東北軍五十三軍、宋哲元二十九軍等。都曾強行拆除圓明園圍牆,私行出售磚石,或用以圈建西苑操場。頤和園、中山公園、燕京大學、北平圖書館等處,也相繼運走大批石件。30年代初,在翻建高梁橋經海淀至玉泉山的石碴公路時,經北平市特別政府批准,將圓明園南邊(4800米)和東邊的虎皮石圍牆全行拆除,砸成石碴用以鋪路。於此前後,還多次公開變價批賣園內的大城磚、虎皮石和雲片石,乃至西洋樓殘存的大理石石柱等,這樣終至圓明園淪為一片廢墟。
一代名園圓明園,毀滅了。它毀於英法侵略者之手,也毀於清政府的腐敗與無能。它的毀滅,既是西方侵略者野蠻摧殘人類文化的見證,又是文明古國落後了也會挨打的證明。我們中華民族不想欺侮其他民族,但也決不允許別人欺侮我們。為了讓圓明園的悲劇永遠成為過去,努力奮進吧,炎黃子孫們
以上回答你滿意么?
⑺ 園林藝術的基本派別及特點!
啊哈,你算是問對人了,世界園林的幾大流派分為以下幾種,看了別忘了給我加分哦:
世界各國的園林形態是一種民族文化的體現,它是在一定的范圍內,根據自然、藝術和工程技術規律,主要由地形地貌、山水泉石、動植物、廣場、園路及建築小品等要素組合、建造的環境優美,生態環境良好的空間境域。
位居魁首的當之無愧是中國自然山水園。中國園林充分體現著天人合一的理念,體現著人們順應自然,以求生存與發展的思想。在造園技法上是模擬自然而高於自然,即「雖由人作,宛自天開」。它以人工或半人工的自然山水為骨架,以植物材料為肌膚,在有限的空間里創造無限的風光。又運用隔景、障景、框景、透景等手法分隔組合空間,形成多樣而統一的不同景點,可謂步移景異,靜中有動,動中有靜。宋代以後,又在模擬自然的基礎上,強化人們精神思想和文化上的追求,形成寫意山水園,以詩詞歌賦命題、點景,作為造園的指導思想。達到詩情畫意的境地,已成為中國傳統園林的精髓。
義大利台地式別墅園。由於義大利地處南歐地中海亞平寧半島,夏季炎熱乾旱,冬季溫暖濕潤,三面為坡,只有沿海一線為狹窄的平原。因此自古以來,義大利的貴族、富豪多背靠山坡、面向大海建造宅院別墅。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成為經濟繁榮的中心,使園林作為一種文化形態也達到極盛時期。特別是古希臘的建築師、園林師為逃避土耳其入侵者,大批逃亡義大利,使希臘古羅馬帝國時期的文化在該國得以復興,並得到高度發展。台地園的造園模式是在高聳的歐洲杉林的背景下,自上而下,借勢建園,房屋建在頂部,向下形成多層台地;中軸對稱,設置多級瀑布、疊水、壁泉、水池;兩側對稱布置整形的樹木、植籬及花卉,以及大理石神像、花缽、動物等雕塑。人們在林中,居高臨下,海風拂面,一種獨特的地中海風光盡收眼底。
法國宮廷式花園。法國地處氣候溫和的平原地帶,王室、貴族占據著遼闊的領地,領地四周為茂密的森林。因此,其園林的形式從整體上講是平面化的幾何圖形,也就是以宮殿建築為主體,向外輻射為中軸對稱,並按軸線布置噴泉、雕塑。樹木採用行列式栽埴,大多整形修剪為圓錐體、四面體、矩形等,形成中心區的大花園。茂密的林地中同樣以筆直的道路通向四處,以方便到較遠的地方騎馬、射獵、泛舟、野遊。著名的凡爾塞宮可謂經典之作。
英國自然風致式園林。英倫三島基本上為高低起伏的丘陵,為大西洋海洋性氣候帶,雖為高緯度,但受大洋暖流影響,使得四季冷涼而濕潤。由於陰霾、大霧的天氣居多,人們渴望陽光明媚的好天氣出現,因此英格蘭和蘇格蘭民族對園林的形式就形成了崇尚自然的理念,遠處片片疏林草地,近觀成片野花,曲折的小徑環繞在丘陵間,木屋陋舍點綴其中,沒有更多的人工雕琢之氣。倫敦園為典型之作。
以上四大流派的園林風格,作為一種文化形態輻射影響著周邊國家,這就形成了所謂的歐陸風情及東方園林兩大體系。
再提醒一句:別忘了給俺加分。就因我們是同行!
我安農大園藝系畢業。
⑻ 東方古典園林和西方古典園林
1.中國古典園林簡介:
中國古典園林歷史悠久,造園藝術更是源遠流長,早在周五王時期就有建宮苑的活動,她的形成主要受統治階級的思想及佛道、繪畫、詩詞的藝術影響,如在魏、晉、南北朝時期,統治階級爭奪激烈,國家呈分裂狀態,加之道、佛盛行的影響,產生了玄學,這時的士大夫,或人慾享樂,或潔身自好,或遨遊山水,導致了自然審美觀的形成,治園特點也多為自然情趣的田園山水。
中國古典園林的構造,主要是在自然山水基礎上,鋪以人工的宮,廊、樓、閣等建築,以人工手段效仿自然,其中透視著不同歷史時期的人文思想,特別是詩、詞、繪畫的思想境界。
1.1 中國古典園林的本質特徵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1.1.1 模山范水的景觀類型
地形地貌,水文地質,鄉土植物等自然資源構成的鄉土景觀類型,是中國古典園林的空間主體的構成要素。鄉土材料的精工細做,園林景觀的意境表現,是中國我傳統的園林的主要特色之一。中國古典園林強調「雖由人做,宛自天開」,強調「源於自然而高於自然」,強調人對自然的認識和感受。
1.1.2適宜人居的理想環境
追求理想的人居環境,營造健良舒適,清新宜人的小氣候條件,由於中國古代生活環境相對惡劣,中國古典園林造景都非常注重小氣候條件的改善,營造更加舒適宜人的環境,如山水的布局、植物的種植、亭廊的構建等,無不以光影、氣流、溫度等人體舒適性的影響因子為依據,形成舒適宜人居住生活的理想環境。
1.1.3巧於因借的視域邊界
不拘泥於庭院范圍,通過借景擴大空間視覺邊界,使園林景觀與外面的自然景觀等相聯系、相呼應,營造整體性園林景觀。無論動觀或者靜觀都能看到美麗的景緻,追求無限外延的空間視覺效果。
1.1.4循序漸進的空間組織
動靜結合、虛實對比、承上啟下、循序漸進、引人入勝、漸入佳境的空間組織手法和空間的曲折變化,園中園式的空間布局原則常常將園林整體分隔成許多不同形狀、不同尺度和不同個性的空間,並將形成空間的諸要素糅合在一起,參差交錯、互相掩映,將自然、山水、人文景觀等分割成若乾片段,分別表現,使人看到空間局部交錯,以形成豐富得似乎沒有盡頭的景觀。
1.1.5小中見大的空間效果
古代造園藝術家們抓住大自然中的各種美景的典型特徵提煉剪裁,把峰巒溝壑一一再現在小小的庭院中,在二維的園址上突出三維的空間效果。「以有限面積,造無限空間」。「大」和「小」是相對的,關鍵是「假自然之景,創山水真趣,得園林意境」。
1.1.6耐人尋味的園林文化
人們常常用山水詩、山水畫寄情山水,表達追求超脫與自然協調共生的思想和意境。古典園林中常常通過楹聯匾額、刻石、書法、藝術、文學、哲學、音樂等形式表達景觀的意境,從而使園林的構成要素富於內涵和景觀厚度。
2、中國古典園林走向世界
在我國古代不論是皇家苑囿或私人園林多以自己欣賞和生活,且極反映出主人的意識和價值取向,或炫耀氣勢惟我獨尊,或誇耀顯貴光宗耀祖,或避世取幽修身養性。這些園林的設計修建思想無一不是當時統治階層的思想反映。這也進一步鞏固了「閉關鎖國」的政策,使中國的古典園林騰達於這一時期而無法飛躍。
直到20世紀70年代末,我國實行了改革開放政策,結束了「閉關鎖國」的狀況。在這種歷史條件下,出現了中國的造園師在海外建造中國古典園林的想像,近30年來不斷得到發展。
中國的古典園林猶如中國傳統文化和歷史文化,數千年來在中華大地上孕育、生長、並發展成熟,她正以自己獨特的形式和內涵形成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是世界藝術百花叢中一簇芬芳之花,在世界園林中獨樹一幟。
2.1我們在國外進行造園活動大體有以下幾種方式:
2.1.1國家或地方政府的名義參加國際園藝或博覽會建園;
2.1.2中外友好省、州(縣)、友好城市之間互贈建園;
2.1.3承接國外政府、社會團體或私人建園等;
中國的古典園林走向世界是我國的園林設計師和技術工人在新的歷史時期為宣傳、介紹中國傳統園林藝術,增進中外園林界和人民之間友誼、促進我國園林事業發展作出寶貴貢獻,不僅有很好的設計效益,同時也能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
3、中國古典園林走向世界的思考
縱觀中國古典園林海外的一些優秀作品,不是模仿國內哪一風景名勝,就是各景點的精美元素拼湊、組裝在一起。希望外國人能通過一個園就能夠吸收並理解中國的園林。這種一成不變、生搬硬套的造園模式已經滿足不了當代人的需要。
中國古典園林已經發展到了一個後世無法超越的程度,但是我們可以把握古典園林的精髓,在現有的新的歷史條件下,結合新的材料和技術,再造中國古典園林在現代的輝煌。
日本是在中國古典園林的基礎上演變出具有他們特色的枯山水園林,他們的枯山水在世界上都佔有一席之地,發展得很好。中國也應該有進軍世界的新的改革方針去應對世界。日本「禪」的思想領導著他們的園林,我相信,中國「人與自然的和諧」、「源於自然而高於自然」、「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思想同樣也能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發展出新的具有中國特色而又不失中國古典園林的「魂」的景觀。
4、中國古典園林進軍世界的改革應與全球化戰略融為一體
我們應該把古典園林進軍世界的改革與全球化戰略融為一體。時代的變化推動園林建設全球化,這不僅是園林發展的客觀趨勢,更是時代的要求,而在實施園林建設的全球化時,我們首先要強調中西方文化的差異性。在國外建設園林不能簡單的抄襲或者遷移,而是在新的條件下創作,既要適應時代的需要,又要具有典型的傳統風貌。例如:
4.1公園建設
在公園建設方面,我們在強調民族特色、地域異性的同時,適度地融入異域民族風情,積極應用多學科成果,必能將公園建設成具有感染力、創造力、風格鮮明的'現代的中國古典園林」。
4.2城市園林規劃
在城市園林規劃方面,應整體綜合考慮,建立必要的框架,掌握延伸的角度與層次,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的共存空間,而摒棄中國古典園林的單一成體,就無法研討中國古典園林歷史與文化,其園林生命、園林生態、園林文化就不能永續發展。
因此,我們必須在園林建設中既考慮繼承傳統,又考慮有所創新。既考慮中國文化,又考慮世界發展,積極吸取中國古典園林的造園精髓,保留中國古典園林的人倫空間和「天人合一」精神,克服她老的功能缺陷和過分封閉的文化負面效應,使用現代先進的科學文化藝術,更好地將中國園林建設推向新的高潮。
5、中國古典園林在國內的發展
在國內,古典園林同樣也是一切造景設計的基礎。近些年來,在它的基礎上已經形成了多個學科交叉的新型學科,如:園林設計、環境設計、規劃設計、風景園林設計等等,這些學科雖然名稱不一樣,但其所共同追求的「普遍和諧」的傳統觀念都是一樣的。古典園林中「天道與人性和諧」的一貫思想指引著他們將自然山水比德、仁智、「道發自然」為探求規律,遵循「反璞歸真」、「樸素自然」為審美標准,以自然而然的大自然才是真、善、美的。
5.1中國古典園林是現代園林設計的靈感之源
中國古典園林是現代園林設計的靈感之源,古典園林的造園思想精髓更是我們現代造園設計的理論基礎,因為一個好的園林作品並不是憑空臆造出來的,而是從「鄉土」中「生長」出來的,正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的道理,一方水土出一方園林景觀。
5.1.1對中國古典園林的研究是了解本土地域文化的捷徑
中國現代風景園林的發展,需要本土風景園林師的艱苦努力。中國的風景園林師必須關注風景園林的本土地研究,積極探索富有地域性景觀的文化特徵,這樣才能設計出「土生土長」的風景園林作品。
5.2中國古典園林面對西方思潮的沖擊需把握兩點
5.2.1開拓思路,拓展中國園林的設計領域
面對西方思潮的沖擊,現代設計師更要開拓思路,挖掘古典園林的現實意義,把中國的古典園林造園手法、空間布局形式、造園要素以及文化等等,應用到更廣泛的領域。
5.2.2融會貫通,探索科學嚴謹的設計方法
古今結合、古為今用、洋為中用是必然的趨勢。遵從古代的造景方法、合理借鑒西方的表現形式,取西方之長,補中國園林之短,融中國文化思想之內涵與西方現代之觀念,創造中國特色的現代園林。
老子有提出:「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遂有「天人之際,合而為一」的宇宙觀,認為對立物的統一,則有創新,能夠有新生事物的出現。我相信,中國古典園林在西方思潮和本土新要求的沖擊下,沿著民族文化的文脈,以嚴謹的態度進行改革、創新,定能使中國的園林和文脈在祖國的大地上遍地開花,得到延續和發揚光大。
⑼ 圓明園被毀前有多美英國拍賣會流出一組老照片,賣了175萬嗎
你只管去想像那是一座令人心神往的、如同月宮的城堡一樣的建築,夏宮就是這樣的一座建築。雨果是法國的大文豪,但他依然不惜筆墨的來描述這座被他成為夏宮的園林,也因此,人們說:希臘有巴特農神廟,埃及有金字塔、羅馬有斗獸場,東方有夏宮。這里說的夏宮是一座中國園林,一所曾經給文明古國贏得榮譽,一個曾經讓西方人刮目相看,一個中華民族驕傲的園林。
當然啦,還是因為當時九子奪嫡進入尾聲,胤禛基本被確認是未來繼承人。康熙這何嘗不是對兒子的期待,從康熙一朝開始,圓明園整整修建了一百多年。如此漫長的時間,不豪華、不精緻都對不起花在它身上的人力、物力、時間。修建好了之後它果然美得驚人,有江南秀氣的美景,正所謂:誰道江南風景佳,移天縮地在君懷。甚至還有寺廟園林、西洋建築,精緻到令人贊嘆中國人的智慧。
⑽ 365張圓明園老照片發布,歷史上的圓明園什麼樣的
圓明園位於北京西郊的海淀,緊鄰頤和園。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該廟由圓明園、長春園、綺春園組成。總面積350公頃(5200多畝),其中水面約140公頃(2100畝),有百餘處景觀,建築面積逾16萬平方米,是清代帝王在150多年時間里創建並經營的大型皇家宮苑。
其後,圓明園的遺物,又長期遭到官僚、軍閥、奸商巧取豪奪,乃至政府當局的有組織地損毀。北洋政府的權貴們包括某些對圓明園遺址負有保護責任者,都倚仗權勢,紛紛從圓明園內運走石雕 、太湖石等,以修其園宅。那侵略者不僅搶奪了那珍貴的歷史文物,而且毫不留情地把它化成灰燼。圓明園佔地350公頃,其中水面面積約140公頃,圓明園的陸上建築面積比故宮還多一萬平方米,水域面積又等於一個頤和園,總面積竟等於8.5個紫禁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