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圖片素材 » 李白送友人圖片素材
擴展閱讀
鹿晗整容圖片搜索 2025-07-11 22:07:15
電腦顯示屏插口圖片 2025-07-11 22:02:53
阿迪達斯手機屏保圖片 2025-07-11 22:02:52

李白送友人圖片素材

發布時間: 2022-06-05 05:32:29

⑴ 為李白的《送友人》寫一篇「素描」

《送友人》
李白(唐)
青山橫北郭 ,白水繞東城。
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
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⑵ 李白《送友人》寫作背景

送友人
標題: 送友人

作者: 李白

體裁:詩

格律:五言律詩

作者簡介:
李白
(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省天水附近)。少居蜀中,讀書學道。二十五歲出川遠游,客居魯郡。游長安,求取功名,卻失意東歸。至天寶初,奉詔入京,供奉翰林。不久便被讒出京,漫遊各地。安史亂起,入永王李璘軍幕;及永王為肅宗所殺,因受牽連,身陷囹圄,流放夜郎。遇赦東歸,客死當塗令李陽冰所。唐朝另一詩人白居易詩「但是詩人最薄命,就中淪落莫如君」,正是他寂寞悲涼身世的寫照。但他以富於浪漫主義的詩歌反映現實,描畫山川,抒發壯志,吟詠豪情,因而成為光照千古的偉大詩人。

年代: 盛唐 內容介紹

原文: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①。
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②。
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③。

譯文:
蒼山翠嶺橫卧北城外,清澈的河水環繞東城流。此地一為別,你將如蓬草孤獨行萬里。遊子的行蹤似天上浮雲,落日難留,縱有深深情誼。揮手告別,你我各奔東西。蕭蕭長嗚,馬匹也怨別離。

注釋:
①郭:外城。
②一:助詞,加強語氣。孤蓬:蓬草遇風吹散,飛轉無定,詩人常用來比喻遊子。征:征途。
③茲:此,現在。蕭蕭:馬鳴聲。班馬:離群的馬。

寫作背景:作者於岸邊送別友人。

作者簡介: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東),關於李白出生地,眾說紛紜,大致有兩種說法。其一,李白出生於中亞西域的碎葉城(在今吉爾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凱克以東的托克馬克市附近),李白約五歲時,其家遷居綿州昌隆(今四川江油)。其二,李白出生綿州昌隆縣(今四川江油縣)的青蓮鄉。這兩種說法,至少有一種是錯誤的。並且,都有資料和歷史考證,讓人相信哪種,真是左右為難。
天寶初,入長安,賀知章一見,稱為謫仙人,薦於唐玄宗,待詔翰林。後漫遊江湖間,永王李璘聘為幕僚。璘起兵,事敗,白坐流放夜郎(在今貴州省)。中途遇赦,至當塗依李陽冰,未幾卒。是唐代著名詩人,有《李太白集》。李白所作詞,宋人已有傳說(如文瑩《湘山野錄》卷上)。證以崔令欽《教坊記》及今所傳敦煌卷子,唐開元間已有詞調。然今傳篇章是否果出於太白,甚難斷定。今仍錄《菩薩蠻》,《憶秦娥》各一首。

鑒賞:
這是一首送別作。但這首詩通過對送別環境的描寫,表達了李白與友人的依依惜別之情。在青山綠水間,作者與友人並肩而行,情意綿綿。這次一分別,友人就要象蓬草那樣隨風飛轉,萬里飄零,再見不知何日。「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形容友人行蹤飄忽不定與自己對友人的依依不捨之情,即景取喻,浮雲與落日也都有了人情味。末句「蕭蕭班馬鳴」更增添了別時的惆悵,全詩聲色俱佳,節奏明快,感情真摯熱誠而又豁達樂觀,雖感傷別離,卻不使人灰心、頹廢。

這是一首充滿詩情畫意的送別詩,詩人與友人策馬辭行,情意綿綿,動人肺腑。

首聯「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點出告別的地點。詩人已經送友人來到了城外,然而兩人仍然並肩緩轡,不願分離。只見遠處,青翠的山巒橫亘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繞城東潺潺而過。這兩句,「青山」對「白水」,「北郭」對「東城」,首聯即寫成工麗的對偶句,確是別開生面;而且「青」、「白」相間,色彩明麗。「橫」字勾勒青山的靜姿,「繞」字描畫白水的動態。詩筆揮灑自如,描摹出一幅寥廓秀麗的圖景。

中間兩聯切題,寫離別的深情。頷聯「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此地一別,離人就要象蓬草那樣隨風飛轉,到萬里之外去了。此二句表達了對朋友飄泊生涯的深切關懷。落筆如行雲流水,舒暢自然,不拘泥於對仗,別具一格。頸聯「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卻又寫得十分工整,「浮雲」對「落日」,「遊子意」對「故人情」。同時,詩人又巧妙地用「浮雲」、「落日」作比,來表明心意。天空中一抹白雲,隨風飄浮,象徵著友人行蹤不定,任意東西;遠處一輪紅彤彤的夕陽徐徐而下,似乎不忍遽然離開大地,隱喻詩人對朋友依依惜別的心情。在這山明水秀、紅日西照的背景下送別,特別令人留戀而感到難舍難分。這里既有景,又有情,情景交融,扣人心弦。

尾聯兩句,情意更切。「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送君千里,終須一別。「揮手」,是寫了分離時的動作,那麼內心的感覺如何呢?詩人沒有直說,只寫了「蕭蕭班馬鳴」的動人場景。這一句出自《詩經·車攻》「蕭蕭馬鳴」。班馬,離群的馬。詩人和友人馬上揮手告別,頻頻致意。那兩匹馬彷彿懂得主人心情,也不願脫離同伴,臨別時禁不住蕭蕭長鳴,似有無限深情。馬猶如此,人何以堪!李白化用古典詩句,著一「班」字,便翻出新意,烘托出繾綣情誼,可謂鬼斧神工。

這首送別詩寫得新穎別致,不落俗套。詩中青翠的山嶺,清澈的流水,火紅的落日,潔白的浮雲,相互映襯,色彩璀璨。班馬長鳴,形象新鮮活潑。自然美與人情美交織在一起,寫得有聲有色,氣韻生動。詩的節奏明快,感情真摯熱誠而又豁達樂觀,毫無纏綿悱惻的哀傷情調。這正是評家深為贊賞的李白送別詩的特色

⑶ 《送友人》——李白

送友人
(唐) 李白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
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郭:古代在城外修築的一種外牆。
一:助詞,加強語氣。
蓬:古書上說的一種植物,乾枯後根株斷開,遇風飛旋,也稱「飛蓬」。詩人用「孤蓬」喻指遠行的朋友。
征:征途。
茲:此,現在。
蕭蕭:馬鳴聲。
班馬:離群的馬。這里指載人遠離的馬。
【作者介紹】
李白(701——762),生日701年2月8日,漢族.字太白,號青蓮居士,人稱詩仙。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其詩風豪放飄逸,想像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他善於從民歌、神話中汲取營養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麗絢爛的色彩,是屈原以來積極浪漫主義詩歌的新高峰,與杜甫並稱「李杜」,是華夏史上最偉大的詩人。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省秦安縣東),出生於中亞細亞(現在吉爾吉斯斯坦共和國境內)5歲時隨父遷居錦州彰明(現在四川省江油縣)青蓮鄉,自號青蓮居士。好劍任俠,喜歡交遊。早年在蜀中讀書,25歲時辭親遠游,31歲時第一次入長安,一事無成。42歲時,經道士吳筠推薦,被唐玄宗召入京都,供奉翰林,後因得罪權貴,被排擠出京,從此長期漫遊。「安史之亂」期間,他參加永主李璘幕府,希望為平叛出力。李璘被肅宗消滅後,李白受牽連被流放夜郎。中途遇赦,次年病死當塗(今安徽省當塗縣)。
李白是中國文學史上和杜甫齊名的偉大詩人,世稱「李杜」。他的詩反映了唐帝國極盛時期蓬勃向上的時代風貌,有對統治者的蔑視和批判, 有對國家前途命運的關切,有對壯麗山河的禮贊。善於從民歌、神話中吸取營養,風格豪放飄逸,是屈原以來積極浪漫主義詩歌的新高峰。但有些作品也存在著縱酒、求仙的消極情緒。作品收在《李太白全集》里。
李白生活在唐代極盛時期,具有「濟蒼生」、「安黎元」的進步理想,畢生為實現這一理想而奮斗。他的大量詩篇,既反映了那個時代的繁榮氣象,也揭露和批判了統治集團的荒淫和腐敗,表現出蔑視權貴,反抗傳統束縛,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積極精神。在藝術上,他的詩想像新奇,構思奇特,感情強烈,意境奇偉瑰麗,語言清新明快,氣勢雄渾瑰麗,風格豪邁瀟灑,形成豪放、超邁的藝術風格,達到了我國古代積極浪漫主義詩歌藝術的高峰。存詩近千首,有《李太白集》,是盛唐浪漫主義詩歌的代表人物。
集詩人、神仙家、驢友、縱橫家為一身的偉大天才。
民間流傳,高力士曾為他脫靴,楊貴妃曾為他磨墨。

【譯文】
青山橫對著北邊外城,
水繞行到東邊的城池。
此地即刻辭別之後,
您就像孤獨的飛蓬一樣踏上了萬里征程。
飄浮的雲影好似您此時的意緒,
落日的余影恰如故人的留戀之情。
揮手之間就從此時此地離開了,
連離別的坐騎也發出了凄涼的鳴叫
這是一首五言律詩。
首聯是一工對,「青」「白」是顏色對,「山」「水」是同類對,「橫」「繞」一動一靜為反對,「北」「東」為方位對;「郭」「城」為同類對。其中「城」與「郭」互文見義。此聯不僅描繪出一幅美麗的風景畫,交待了送別時的大場景,而且山靜水動又是詩人與友人生活情景的象徵:一靜一動,我留君去,一北一東,自然的引起下聯。王國維《人間詞話》有「一切景語皆為情語」之說,此聯即情景交融的佳句。
頷聯是應該用對仗的。此聯從語意上看可視為流水對形式,即兩聯語義相承。但純從對的角度看不是工對,甚至可以說不「對」,它恰恰體現了李白「天然去雕飾」的詩風,也符合古人不以形式束縛內容的看法。此聯出句「此地一為別」語意陡轉,將上聯的詩情畫意扯破,有一股悲劇的感人力量。佛教將「愛別離」視為人生八苦之一,是深諳人性的;今人猶視出遠門為畏途,何況交通不便、信息難通的古人呢?
故古有「離愁別苦?之語。離別之苦是雙方的,但詩人在此最為關心的是朋友前途的一路風霜,「孤蓬萬里征」一句有不盡的關切殷情。俗雲「在家千日好,出外當時難」,更何況此行是。「萬里」長征呢!古人常以飛蓬、轉蓬、飄蓬喻飄泊生涯,因為二者都有屈從大自然、任它物調戲而不由自主的共同特徵。所以,此句想到「逢」的形象時十分沉重,有無限的不忍之情,非道一聲珍重可比。
接下來頸聯則感情平緩,止住了傷痛。離別既然是不可避免的,那就讓我們銘記此斷腸時刻,牢記住對方,慢慢的將一種相思化作兩地閑愁吧。太白集王琦注雲:「浮雲一往而無定跡,故以比遊子之意;落日銜山而不遽去,故以比故人之情。」從語法修辭角度看,此聯是名詞語,四個名詞短語之間不用謂語連接,其間留有空隙,可由讀者去填充創造。
浮雲既有飄忽不定的特點,也有相對靜止的特點,當無風之時,雲的凝重常讓人看不出其動態,杜甫有「雲在意俱遲」詩句即是此景。故出句也可理解為遊子將行未行的戀舊情意,有欲行又止,身行心留之復雜意緒。落目的形象既可理解為故人的眷戀之情,亦可理解為對友人的祝福之情。「夕陽無限好」、「落日長河圓」,但願友人前路陽光燦爛,諸事圓滿遂心。如此理解又呼應了「孤蓬萬里征」一句。
尾聯瀟灑自然,餘味無窮。再見了,朋友!揮手之餘,友人身影漸漸遠去,不可復識,但那可親的友人坐騎似諳人性,仍從看不到的遠處蕭蕭長鳴,娓娓辭別而又報導平安的信息,將離別的場景及情緒變得很長!很長!

⑷ 李白的所有資料!急求!

李白(七零一-七六二),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天水附近),先世於隋末流徙西域,李白即生於中亞碎葉。(今巴爾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唐時屬安西都戶府管轄)。幼時隨父遷居綿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蓮鄉。
他的一生,絕大部分在漫遊中度過。天寶元年(七四二),因道士吳筠的推薦,被召至長安,供奉翰林。文章風采,名動一時,頗為玄宗所賞識。後因不能見容於權貴,在京僅三年,就棄官而去,仍然繼續他那飄盪四方的流浪生活。安史之亂發生的第二年,他感憤時艱,曾參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與肅宗發生了爭奪帝位的斗爭,兵敗之後,李白受牽累,流放夜郎(今貴州境內),途中遇赦。晚年漂泊東南一帶,依當塗縣令李陽冰,不久即病卒。
李白的詩以抒情為主。屈原而後,他第一個真正能夠廣泛地從當時的民間文藝和秦、漢、魏以來的樂府民歌吸取其豐富營養,集中提高而形成他的獨特風貌。他具有超異尋常的藝術天才和磅礴雄偉的藝術力量。一切可驚可喜、令人興奮、發人深思的現象,無不盡歸筆底。杜甫有「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韻》)之評,是屈原之後我國最為傑出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稱。與杜甫齊名,世稱「李杜」,韓愈雲:「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調張籍》)。有《李太白集》。

【主要作品】
客中作 秋登宣城謝朓北樓 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
靜夜思 將進酒 望廬山瀑布
早發白帝城 送友人 登金陵鳳凰台
月下獨酌 清平調其一 清平調其二
清平調其三 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 春思
贈汪倫 夢游天姥吟留別 金陵酒肆留別
關山月 子夜吳歌 長干行
蜀道難 長相思其一 長相思其二
行路難 玉階怨 贈孟浩然
渡荊門送別 怨情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⑸ 李白的送友人

送友人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 
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⑹ 送友人李白首句描繪了一幅怎樣的圖景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
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首句描繪了「青翠的山巒橫亘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繞城東潺潺而過之圖景.
這兩句,「青山」對「白水」,「北郭」對「東城」,首聯即寫成工麗的對偶句,別開生面;而且「青」、「白」相間,色彩明麗.「橫」字勾勒青山的靜姿,「繞」字描畫白水的動態.一幅寥廓秀麗的圖景,使人身臨其境.
【譯文】 青山橫跨北邊外城, 清澈明凈的水圍繞著東邊的城池潺潺流動。 此地一旦辭別之後, 他就像孤獨的蓬木一樣踏上了萬里征程。 飄浮的雲影好似您此時的意緒, 落日的余緒恰如故人的留戀之情。 揮手之間就從此時此地離開了, 連離別的馬兒也發出了凄涼的鳴叫聲。
首聯「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點出告別的地點。詩人已經送友人來到了城外,然而兩人仍然並肩緩轡,不願分離。只見遠處,青翠的山巒橫亘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繞城東潺潺而過。這兩句,「青山」對「白水」,「北郭」對「東城」,首聯即寫成工麗的對偶句,別開生面;而且「青」、「白」相間,色彩明麗。「橫」字勾勒青山的靜姿,「繞」字描畫白水的動態,用詞准確而傳神。詩筆揮灑自如,描摹出一幅寥廓秀麗的圖景。未見「送別」二字,但細細品味,那筆端卻分明飽含著依依惜別之情。 中間兩聯切題,寫離別的深情。
頷聯「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意思是此地一別,離人就要像蓬草那樣隨風飛轉,到萬里之外去了。此二句表達了對朋友飄泊生涯的深切關懷。落筆如行雲流水,舒暢自然,不拘泥於對仗,別具一格。
頸聯「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卻又寫得十分工整,「浮雲」對「落日」,「遊子意」對「故人情」。同時,詩人又巧妙地用「浮雲」、「落日」作比,來表明心意。天空中一抹白雲,隨風飄浮,象徵著友人行蹤不定,任意東西;遠處一輪紅彤彤的夕陽徐徐而下,似乎不忍遽然離開大地,隱喻詩人對朋友依依惜別的心情。在這山明水秀、紅日西照的背景下送別,特別令詩人留戀而感到難舍難分。這里既有景,又有情,情景交融,扣人心弦。
尾聯兩句,情意更切。「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送君千里,終須一別。「揮手」,是寫了分離時的動作,詩人內心的感受沒有直說,只寫了「蕭蕭班馬鳴」的動人場景。這一句出自《詩經·小雅·車攻》:「蕭蕭馬鳴。」班馬,離群的馬。詩人和友人馬上揮手告別,頻頻致意。那兩匹馬彷彿懂得主人心情,也不願脫離同伴,臨別時禁不住蕭蕭長鳴,似有無限深情。李白化用古典詩句,用一個「班」字,便翻出新意,烘托出繾綣情誼,是鬼斧神工的手筆。
這首送別詩寫得新穎別致,不落俗套。詩中青翠的山嶺,清澈的流水,火紅的落日,潔白的浮雲,相互映襯,色彩璀璨。班馬長鳴,形象新鮮活潑。自然美與人情美交織在一起,寫得有聲有色,氣韻生動。詩的節奏明快,感情真摯熱誠而又豁達樂觀,毫無纏綿悱惻的哀傷情調。

⑺ 李白《送友人》

1、送友人
李白

青山橫北郭, 白水繞東城。
此地一為別, 孤蓬萬里征。
浮雲遊子意, 落日故人情。
揮手自茲去, 蕭蕭班馬鳴。

這是一首充滿詩情畫意的送別詩,詩人與友人策馬辭行,情意綿綿,動人肺腑。

首聯「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點出告別的地點。詩人已經送友人來到了城外,然而兩人仍然並肩緩轡,不願分離。只見遠處,青翠的山巒橫亘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繞城東潺潺而過。這兩句,「青山」對「白水」,「北郭」對「東城」,首聯即寫成工麗的對偶句,確是別開生面;而且「青」、「白」相間,色彩明麗。「橫」字勾勒青山的靜姿,「繞」字描畫白水的動態。詩筆揮灑自如,描摹出一幅寥廓秀麗的圖景。

中間兩聯切題,寫離別的深情。頷聯「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此地一別,離人就要象蓬草那樣隨風飛轉,到萬里之外去了。此二句表達了對朋友飄泊生涯的深切關懷。落筆如行雲流水,舒暢自然,不拘泥於對仗,別具一格。頸聯「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卻又寫得十分工整,「浮雲」對「落日」,「遊子意」對「故人情」。同時,詩人又巧妙地用「浮雲」、「落日」作比,來表明心意。天空中一抹白雲,隨風飄浮,象徵著友人行蹤不定,任意東西;遠處一輪紅彤彤的夕陽徐徐而下,似乎不忍遽然離開大地,隱喻詩人對朋友依依惜別的心情。在這山明水秀、紅日西照的背景下送別,特別令人留戀而感到難舍難分。這里既有景,又有情,情景交融,扣人心弦。

尾聯兩句,情意更切。「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送君千里,終須一別。「揮手」,是寫了分離時的動作,那麼內心的感覺如何呢?詩人沒有直說,只寫了「蕭蕭班馬鳴」的動人場景。這一句出自《詩經·車攻》「蕭蕭馬鳴」。班馬,離群的馬。詩人和友人馬上揮手告別,頻頻致意。那兩匹馬彷彿懂得主人心情,也不願脫離同伴,臨別時禁不住蕭蕭長鳴,似有無限深情。馬猶如此,人何以堪!李白化用古典詩句,著一「班」字,便翻出新意,烘托出繾綣情誼,可謂鬼斧神工。

這首送別詩寫得新穎別致,不落俗套。詩中青翠的山嶺,清澈的流水,火紅的落日,潔白的浮雲,相互映襯,色彩璀璨。班馬長鳴,形象新鮮活潑。自然美與人情美交織在一起,寫得有聲有色,氣韻生動。詩的節奏明快,感情真摯熱誠而又豁達樂觀,毫無纏綿悱惻的哀傷情調。這正是評家深為贊賞的李白送別詩的特色。
2、這是一首情意深長的送別詩,作者通過送別環境的刻畫、氣氛的渲染,表達出依依惜別之意。

首聯點出告別的地點。詩人和友人並肩緩轡來到城外,舉首遠望,只見一抹青翠的山巒橫亘在外城的北面,一灣清澄的流水繞城東潺潺而過。這是寫景,但景中含情。那抹淡遠的青山可望而不可及,引出一縷悵惘之意,暗透出詩人對眼前離別的無可奈何;而那灣繞城的流水似乎又象徵著綿綿離情,潺潺不絕。這一聯「青山」對「白水」,「北郭」對「東城」,對得很工整,而且「青」「白」相映,使整個畫面色彩清麗。「橫」字寫青山的靜,「繞」字寫白水的動,也相當准確。

接下去兩句寫情。詩人借孤蓬來比喻友人的漂泊生涯,說:此地一別,離人就要象那隨風飛舞的蓬草,飄到萬里之外去了。這兩句表達了詩人對友人的深切關心,寫得流暢自然,感情真摯。

頸聯「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大筆揮灑出分別時的寥闊背景:天邊一片白雲飄然而去,一輪紅日正向著地平線徐徐而下。此時此景,更令人感到離別的凄涼痛苦,難舍難分。這兩句「浮雲」對「落日」,「遊子意」對「故人情」,也對得很工整,切景切題。詩人不僅是寫景,而且還巧妙地用「浮雲」來比喻友人,他就象天邊的浮雲,行蹤不定,任意東西,誰知道他會飄泊到何處呢?無限關切之意自然溢出。而那一輪西沉的紅日落得那麼徐緩,戀戀不舍地把最後的光線投向青山白水,彷彿不忍遽然離開。而這正是詩人此刻心情的象徵啊!

結尾兩句寫離別時的場景。詩人和友人馬上揮手告別,頻頻致意;那兩匹馬似乎和主人的心意相通,不時蕭蕭長鳴。詩人雖然沒有直接說離別的感覺,然而馬尚且不耐離情的凄苦,揚鬃哀嘶,人何以堪!

這首詩寫得自然明快,感情熱誠。詩中青翠的山巒,清澄的流水,火紅的落日,潔白的浮雲,再加上班馬長鳴,組成了一幅有聲有色的畫面,畫面中流盪著無限溫馨的情意,感人肺腑。

注釋

[1]郭:外城.
[2]為別:作別。
[3]孤蓬;一名飛蓬,枯後根斷,常隨風飛旋。萬里征:萬里行。
[4]蕭蕭:馬鳴聲。班:分別。
3、文章分析了《送友人》一首詩最大特點是詩人的主觀情意和客觀景物在詩中融為一體,強烈體現了抒情詩的抒情特色。其詩歌的抒情藝術體現在環境描寫、即景吟志、以外寫內、以此寫彼,表述出李白善於假借外物的形態聲貌寫出自己的心胸和心聲的藝術高超手法,讓人領會到抒情詩的情貴在「藏」和「含」,景物中有我,我在景物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