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有沒有類似這樣的唯美圖片……(田間+動漫人物)
http://xiangce..com/picture/detail/
http://xiangce..com/picture/detail/
http://xiangce..com/picture/detail/
http://xiangce..com/picture/detail/
啊附上幾張不怎麼符合的
點進去是我的貼吧相冊
可以慢慢找,有很多美美的
望採納
⑵ 小時候總愛聽奶奶說小時候的事情,哪些故事一輩子也難以忘懷
因為小時候經常去奶奶家,所以偶爾奶奶會給我講一些她年輕時候的故事。其中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應該就是她坐過5次月子,但只吃了不到10個雞蛋吧。
每一個時代的人都會有很多的無奈,奶奶那個時代的人生活都是如此,相比較之下,我們的生活似乎好了很多,最起碼在生完寶寶之後不用被迫洗衣服,也不至於連個雞蛋都吃不上。奶奶講起小時候的事情,總是充滿了懷念,雖然如今她很多事情已經記不清了,但是小時候的事情依然記得十分清楚,雖然奶奶的身體一直都很不錯,但是行動上面開始越來越遲緩了,不過我們還是經常會去看她的,偶爾她還會給我們講一些年輕時候的故事,多年來似乎從來都沒有改變過。
⑶ 爺爺奶奶生活的樣子,與我們生活的樣子對比
你的爺爺、奶奶大概也有六、七十歲了吧。他們小時候吃不飽、穿不暖,如果是在農村還要下地幹活兒,那時,因為只有簡單的農具,勞動強度比較大。如果是在城市,他們的工資也非常少,還要養活全家,那時的孩子比較多,因此,他們的生活過得很艱苦。現在的孩子生活條件有了比較大的改善,讀書期間的孩子並不象過去那樣,還得抽空幹活兒,為家裡減少負擔,你們沒有什麼事情,就是讀書、學習,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對你們寄予非常大的期望,所以,在家裡要孝敬長輩,在學校要好好學習。這樣,才能報答他們對你的養育之恩。
⑷ 陪伴奶奶的唯美句子
1、已經到了失去的年紀,希望家裡的老人能健康,能讓我們空閑的時候多陪陪他們。
2、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盡孝道不可等,珍惜身邊的點點滴滴吧!多陪陪老人,關愛老人!
3、人的一生短暫。做自己想做的事。做自己不敢做的事。愛一個對的人。孝敬父母。多陪老人。
4、生命真的好脆弱,大家有空的話多陪陪家裡老人吧。
5、越長大越懂得珍惜家人,尤其是要多陪老人,多和老人聊天,沒有什麼比陪伴更重要。
6、感覺老人都好孤獨啊,孩子們長大了,聊的話題插不進去,想和孩子說話也不知道怎麼開口,都多陪陪老人吧,真的很讓人心疼。
7、趁著年輕,趁著還小,趁著爺爺奶奶輩的人還在,多陪陪老人,今天真真實實的感覺的他們年紀大了。
8、多陪陪家人吧!因為這比什麼都重要!人只有老了為人父母了才明白,父母的所求和金錢無關。
9、沒事就在屋裡多陪陪老人,外面風很大,在家多溫暖!
10、特殊時期,不能外出,不能串門,不能娛樂,大家要多關注家裡老人的情緒,特別是不會上網的老人,多陪聊,多開導。
11、有時間的話多陪陪老人,不是口頭應付,是在身邊真的陪伴。
12、老人心在兒孫上,兒孫心在手機上!,放下手機,多陪父母聊聊天!手機里沒有你的父母!也沒有黃金。
13、陪老人多聊天,了解老人的需求,陪老人出去散步,讓老人開心,讓孩子們多陪老人,不要讓老人感到寂寞。
14、有的人見一次就少一次了,一定要珍惜,常回家看看,多打幾個電話,多陪老人說說話,他們真的太孤獨了。
15、而立之年,一定要多陪陪家裡的老人,那些小時候以為很遙遠的年紀,已經漸行漸近了。有些老人,是多看一眼少一眼了。
16、不論工作多忙,請回到家後放下手中的手機多陪老人聊聊天,他們是孤獨的!
17、奉勸朋友們,有機會的多陪陪老人,不要一轉身就是兩個世界。
18、時間多陪陪老人,多關心一下,沒有時間陪她,也要抽空打個電話,現在老人都特別的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時間陪陪她,多跟她聊會天!
19、家人們都老了,原來還沒太有生老病死的感覺,這次回家對這一自然規律體會得更直觀了,有時間多陪陪老人吧
20、過了年又漲一歲,可父母又老一歲,作為兒女我們要多回家看看,多陪陪老人。
21、能多陪陪老人,就多陪陪,不要總覺得以後有機會,每一次,都可能是最後一眼
⑸ 小時候和爺爺奶奶在田野上的情景
小時候爺爺奶奶對我講 爺爺奶奶沒有土地 全部生活都在兩只手上 汗水灑在地主火熱的田野里~~
⑹ 童年時與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的人長大後性格一般有什麼特徵
長大後的性格:缺乏安全感與愛,容易患得患失,但又獨立要強。表現欲強但又有點自卑。覺得與周圍孩子不一樣。
隨著生活壓力增加,現在許多家長都會選擇雙雙在外打拚,把孩子留給爺爺奶奶照看,讓自己都更多的精力投入給工作中去,給孩子提供更好的物質生活。雖然把孩子給老人帶可以減輕家長的負擔,但也有許多弊端。
孩子童年時期是性格塑型的關鍵期,經常陪伴在他身邊人會影響他的性格發育,而老人在帶娃上雖然有經驗,在孩子教育上卻未必行。隔代教育帶出的孩子,與普通孩子相比,大都有下面三個性格。
一、更具有創造力.相比較於寶媽親自帶娃的小心翼翼,嚴格按照書本來教,爺爺奶奶對孩子會比較驕縱,限制較少,只要不會特別過分的要求都會滿足孩子,孩子做錯事也不會擔心受到呵斥,在相對溫馨的環境中成長。
因為約束較少,孩子在玩游戲時會更加隨心所欲,能自由自在的去探索,發揮自己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二、脾氣任性.「愛」有時候是把雙刃劍。老人疼愛孩子,往往到了溺愛的地步,什麼都隨著孩子性子來,要什麼就給什麼,做錯事了也捨不得打一下。這種情況下,會養出任性的孩子,甚至連基本的禮貌都沒有。
打完這個小朋友打那個,讓人十分討厭.隔代教育帶出的孩子往往是兩個極端,要麼驕橫人性,要麼膽小怯懦。如果孩子在爺爺奶奶家有種寄人籬下的感覺,就容易形成後一種性格。
三、懶老人都十分勤快,從早到晚忙不停,把家裡和孩子的事情收拾的井井有條,什麼都不讓孩子做。這樣做容易養出孩子懶懶的性格,什麼都不會做,腳下有垃圾都懶得彎腰撿一下。小時候比較懶的孩子。
特別是男孩子,長大後往往缺乏責任心.不過隔代教育也不能一概而論,具體還要看爺爺奶奶的教育方式,如果老人很有文化修養,那帶出的孩子基本也不會差。
⑺ 奶奶都是「養豬的好手」,你小時候和爺爺奶奶一起長大有什麼回憶
我從小就是和爺爺奶奶一起長大的。從前的回憶是真的很美好,現在有時候想想,我還是很想回到以前,回到那個被寵溺的孩童時期,能時時刻刻的待在他們身邊,陪伴他們工作,他們陪我長大。接下來,我說幾件最讓我感覺很懷念的事吧。
陪爺爺奶奶去田裡幹活我在田埂上睡著了因為那個時候只有我一個小孩陪伴著他們,家裡沒有大人,我也只能跟著他們一起去工作,我們都是農村人,因此下田工作是很常見的事情。我記得有一次我陪他們去田裡幹活,他們在田裡,我自己在田埂里自己玩,可能是因為很困,我就趴在田埂里睡著了。一個小孩在田埂里睡覺現在依稀是我的腦中的畫面。
我是個留守兒童,可是爺爺奶奶用心地去陪伴我,讓我感覺不到我是個留守兒童。我很感謝他們,今後我會用行動回報他們。
⑻ 急求名人的幼時家庭照片,最好包括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兄弟姊妹那種!謝謝各位大俠!
http://news.xinhuanet.com/audio/2006-09/13/xinsrc_332090313084006402471.jpg
劉嘉鈴的。
http://cqcb.cqnews.net/new/img/2005-10/18/CB1210C.JPG
巴金的。
這里好多,不過可能大多不是幼時的。
朱軍全家福
[img]http://image2.sina.com.cn/lx/upload/37/1092/20051111/467/93425/93430.jpg[/img]
金龜子全家福
[img]http://image2.sina.com.cn/lx/upload/37/1092/20051111/467/93425/93431.jpg[/img]
陳道明和杜憲
[img]http://image2.sina.com.cn/lx/upload/37/1092/20051111/467/93425/93432.jpg[/img]
景岡山的兒子。蠻帥的哦
[img]http://image2.sina.com.cn/lx/upload/37/1092/20051111/467/93425/93435.jpg[/img]
伊能靜和小哈林
[img]http://image2.sina.com.cn/lx/upload/37/1092/20051111/467/93425/93436.jpg[/img]
孫興全家福
[img]http://image2.sina.com.cn/lx/upload/37/1092/20051111/467/93425/93437.jpg[/img]
陳紅、陳凱歌和他們的兩個孩子
[img]http://image2.sina.com.cn/lx/upload/37/1092/20051111/467/93425/93438.jpg[/img]
曾志偉和阿寶
[img]http://image2.sina.com.cn/lx/upload/37/1092/20051111/467/93425/93439.jpg[/img]
鍾麗緹和女兒
[img]http://image2.sina.com.cn/lx/upload/37/1092/20051111/467/93425/93440.jpg[/img]
2005-11-16 20:19 嫿嫃
女兒盈楨Vs老爸胡瓜
[img]http://image2.sina.com.cn/lx/upload/37/1092/20051111/467/93425/93441.jpg[/img]
兒子王珏Vs老媽朱明瑛
[img]http://image2.sina.com.cn/lx/upload/37/1092/20051111/467/93425/93442.jpg[/img]
張艾嘉 和兒子奧斯卡
[img]http://image2.sina.com.cn/lx/upload/37/1092/20051111/467/93425/93443.jpg[/img]
戚美珍和苗僑偉的兒女
[img]http://image2.sina.com.cn/lx/upload/37/1092/20051111/467/93425/93444.jpg[/img]
吳綺莉和她的女兒
[img]http://image2.sina.com.cn/lx/upload/37/1092/20051111/467/93425/93445.jpg[/img]
吳綺莉女兒笑起來,單眼皮眯眯眼和富貴的大鼻子
[img]http://image2.sina.com.cn/lx/upload/37/1092/20051111/467/93425/93446.jpg[/img]
朱時茂和兒子
[img]http://image2.sina.com.cn/lx/upload/37/1092/20051111/467/93425/93448.jpg[/img]
這位著名的媽媽,和她也很著名的女兒
[img]http://image2.sina.com.cn/lx/upload/37/1092/20051111/467/93425/93449.jpg[/img]
洪金寶和小兒子
[img]http://image2.sina.com.cn/lx/upload/37/1092/20051111/467/93425/93450.jpg[/img]
鍾鎮濤和孩子在一起
[img]http://image2.sina.com.cn/lx/upload/37/1092/20051111/467/93425/93451.jpg[/img]
肥肥一家
[img]http://image2.sina.com.cn/lx/upload/37/1092/20051111/467/93425/93452.jpg[/img]
辛迪克勞馥和小寶寶
[img]http://image2.sina.com.cn/lx/upload/37/1092/20051111/467/93425/93454.jpg[/img]
伏明霞一家
[img]http://image2.sina.com.cn/lx/upload/37/1092/20051111/467/93425/93455.jpg[/img]
姜昆一家人
[img]http://image2.sina.com.cn/lx/upload/37/1092/20051111/467/93425/93456.jpg[/img]
張默和張國立
[img]http://image2.sina.com.cn/lx/upload/37/1092/20051111/467/93425/93457.jpg[/img]
趙雅芝的兒子
[img]http://image2.sina.com.cn/lx/upload/37/1092/20051111/467/93425/93458.jpg[/img]
帶上兒子,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
[img]http://image2.sina.com.cn/lx/upload/37/1092/20051111/467/93425/93459.jpg[/img]
賈妮和兒子
[img]http://image2.sina.com.cn/lx/upload/37/1092/20051111/467/93425/93461.jpg[/img]
魯迅的。
http://cache..com/c?word=%C3%FB%C8%CB%3B%C8%AB%3B%BC%D2%B8%A3%2C%CD%BC&url=http%3A//z7liang%2Ebokee%2Ecom/viewdiary%2E14104895%2Ehtml&p=&user=
⑼ 爺爺奶奶小時候的生活
爺爺奶奶小時候的生活描寫示例如下:
爺爺繪聲繪色地描述:「我們那個年代,七八歲就開始幹活啦,幹啥?撿糞、挑豬草。吃啥?野菜、山芋。哪像現在條件這么好,頓頓大米飯。」
奶奶接著說道:「大太陽火辣辣的,我們就在田裡幹活。累了隨便找個地歇歇,渴了就到河裡喝點水。衣服濕了干,幹了濕,一天勞動下來回到家,就喝沒有一粒米的玉米粥、彩兒粥……」
五十年代的生活
在那段艱難困苦的日子裡,好多家裡娃多的,都會把養不了的孩子送給親戚或鄰居或有錢的地主家,當時沒有什麼法規不能買賣人口,給點吃的、穿的就行。即使那麼艱難,家裡的孩子還是一個不少的在一起。
最困難的時候,是吃野菜度日,每個大人都餓的面黃肌瘦,當時的孩子也比現在幸福的娃們瘦小很多。生活雖然困難母慈子孝,兄弟姐妹團結在一起,互相謙讓,日子貧困而又幸福。等孩子們漸漸長大一起,日子也好轉一些,起碼不用天天挨餓。
村大隊的領導實行記工分制度,按人頭分糧食,家裡人多的就會多分些,人多乾的活就多,分到的糧食也會相對多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