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圖片素材 » 水南蛇圖片素材
擴展閱讀
美女洗澡圖動態圖片 2025-08-08 14:32:29
華佗是哪裡人畫圖片 2025-08-08 14:31:44

水南蛇圖片素材

發布時間: 2022-05-21 04:33:55

❶ 水律蛇有多少

水律蛇,只有一種 ,別名草錦蛇、長柱蛇、山蛇、水律蛇、水綠蛇、水南蛇、烏肉蛇,是我國所產無毒蛇中的較大者,成蛇體長而粗大。背面黃褐色,體後部有不規則的黑色橫紋。在中國主要分布於廣西、廣東、福建、台灣、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四川、貴州、雲南、西藏。生活於海拔800米以下的山區、丘陵、平原地帶。蛇性情較兇猛,攻擊速度快,捕食鼠類、蟾蜍、蛙、蜥蜴和其它蛇等。11月至次年3月冬眠,5~7月產卵,卵數7~15枚,每條成年母蛇每年產卵12枚。

❷ 水南蛇長什麼樣的



中文學名:滑鼠蛇 中文目名:蛇目 中文科名:游蛇科中文屬名:鼠蛇屬 中文俗名:烏肉蛇、草錦蛇 、長標蛇、 水綠蛇、水律蛇(廣東)、山蛇(福建泉州、晉江)、烏歪(德宏)、長柱蛇 、黃閨蛇、水南蛇、錦蛇、南蛇、黃土蛇、黃緞蛇。

拉丁文名:Ptyas mucosus 英文名:Oriental rat-snake 物種命名人及年代:Linnaeus,1758 識別特徵:背面黃褐色,體後部有不規則的黑色橫紋,至尾部成為網狀;腹面前段紅棕色,後部淡黃色。

中文學名

南蛇

拉丁學名

Ptyas mucosus

別稱

烏肉蛇、草錦蛇 、長標蛇、 水綠蛇、水律蛇

動物界

蛇目

游蛇科

鼠蛇屬

❸ 水南蛇一般在那什麼地方最多

水南蛇生活於海拔800米以下的山區、丘陵、平原地帶;常出現在坡地、田基、溝邊以及居民點附近。廣泛生活於平原和山地、在我國主要分布於廣西、廣東、福建、台灣、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四川、貴州、雲南、西藏。國外分布於印度、阿富汗、印度尼西亞和中南半島。

記得採納啊

❹ 我在海南這里,村子裡的人說有一種蛇很厲害,海南話直譯過來就是水南蛇,請問原名是什麼

水南蛇又叫南蛇、水律蛇、王錦蛇,望採納

❺ 誰能告訴我這是什麼蛇學校廣場看到的,很恐怖!

盲蛇———土名「地鱔」,潛於園地泥土中捕食小昆蟲卵及幼蟲。小盲蛇像蚯蚓,只有9厘米長,可以放在手心上;

蟒蛇———又叫南蛇、黑尾蟒、金花蟒,棲息叢林,善攀援,可水棲,夜行,它是體型最大的蛇類;

赤鏈蛇———又稱火赤鏈、紅斑蛇,生活於山坡、平原、田野村莊及水源附近,食動物,如魚、蛙、蟾蜍等;

棱鱗錦蛇———又稱王錦蛇、棱錦蛇,動作迅速,食蛙、蜥蜴、蛇、鼠類及鳥蛋等;

黑眉錦蛇———又名黃頜蛇、秤星蛇,生活在高山、平原及園地等處,亦喜在住宅內及附近居住,生性較為凶暴,受驚後即豎起頭頸作攻擊之勢,捕鼠、雀、蛙及昆蟲等;

三索錦蛇———又稱「三條線蛇」;

玉斑錦蛇———又名玉帶蛇,山區森林,捕食小型哺乳動物;

水赤鏈游蛇———又名半紋蛇、水游蛇,於田野及沼澤污泥中捕食鱔魚、泥鰍、蛙及蝌蚪等;

烏游蛇———又名草赤鏈,山地近水地帶,捕食魚、蛙及蝌蚪等;

漁游蛇———「紅糟蛇」,常見,半水生性,行動迅速,食魚及蛙;

草游蛇———「花浪蛇」、「斑背蛇」,潮濕地方,食小型蛙類;

灰鼠蛇———即「過樹榕」;

滑鼠蛇———又名「草錦蛇」、「水律蛇」,敏捷;

烏風蛇———又名「烏梢蛇」;

台灣小頭蛇———又名花秤桿蛇、花蛇,嗜食蛋;

小頭蛇———秤桿蛇;

菱斑小頭蛇———又名紅寶蛇,700—1000米高山;

紫棕小頭蛇———棕秤桿蛇,泉港發現,捕食昆蟲及蜘蛛等;

翠青蛇———青竹標,常見,捕食蚯蚓及昆蟲幼蟲;

微毒蛇類有:

綾花林蛇———又叫「大頭蛇」,灌木,捕食鳥類,性較馴良;

繁花林蛇———又叫赤斑蛇、褐斑蛇,山區叢樹,被驚擾時頭頸彎成S形,能作向前伸展攻擊動作,尾部也能擺動;

紫沙蛇———土名茶斑大頭蛇、褐山蛇,森林中能爬樹;

中國水蛇———「水蛇姆」,常見,棲於稻田、池溝等;

毒性表現為神經毒、血循環毒的蛇類有:

金環蛇———又名黃節蛇、金包鐵,常見於潮濕地區或水邊,夜行,能吞食其他蛇及蛇蛋;

銀環蛇———又名白節蛇、簸箕夾,常見於住宅附近,夜行;

麗紋蛇———食堂盲蛇等;

眼鏡蛇———土名「飯匙槍」,多於夜間活動;

眼鏡王蛇———又名「大膨頸蛇」、「大飯匙槍」,有時能爬上樹,性凶暴,憤怒時頸部擴張,突襲人、畜;

圓斑蝰蛇———又名金線蛇、黑斑蝰、古錢窗;尖吻蝮蛇———土名五步蛇、百步蛇、蘄蛇,常棲於落葉或岩石上,夜行。

毒性表現為血循環毒的有:

竹葉青———即青竹蛇、赤尾雕,善爬樹,尾有纏繞性;

龜殼花蛇———土名「烙鐵頭」等,晚間因尋食常侵入住宅,有攻擊性,人畜接近時,容易被其突然咬傷。

山烙鐵頭———又名山竹葉青、黑斑竹葉青,有隱遁性,雄性較罕見;

蝮蛇———土名草上飛、土公蛇、土丘蛇、土丘子、七寸子;

海蝰蛇———土名黑尾海蛇,善泳
找來些資料,你自己看看!我也很怕蛇,看著心慌。

❻ 水南蛇圖片

有事找度娘

❼ 這是什麼蛇

  • 如圖 , 有毒的頸槽蛇 學名

  • 游蛇科 Colubridae 頸槽蛇屬 Rhabdophis 有鱗目爬行動物

  • 下圖為 紅脖頸槽蛇 Rhabdophis subminiatus,俗稱 紅脖游蛇

  • 常在河谷壩區的水稻田、緩流及池塘中活動捕食。白天活動,多發現於農耕區的水溝附近,主要以蛙類為食。

❽ 水南蛇一般多少年壽命

滑鼠蛇(學名:Ptyas mucosus),俗名:烏肉蛇、草錦蛇、長標蛇、水律蛇、山蛇,是一種無毒蛇。背面黃褐色,體後部有不規則的黑色橫紋。在中國主要分布於南方地區,生活於海拔800米以下的山區、丘陵、平原地帶。蛇性情較兇猛,攻擊速度快,捕食鼠類、蟾蜍、蛙、蜥蜴和其它蛇等。11月至次年3月冬眠,5~7月產卵,卵數7~15枚,每條成年母蛇每年產卵12枚。滑鼠蛇,在我國各地區有不同的名稱:水綠蛇、烏肉蛇、草錦蛇、長標蛇、水律蛇(廣東)、山蛇(福建泉州、晉江)、烏歪(德宏)、水南蛇、長柱蛇、黃閨蛇、錦蛇、南蛇、黃土蛇、黃緞蛇。能活幾年到幾十年

❾ 黑色帶有規律的淺黃環,有背棱,這是什麼蛇坐標廣東東北部

南方地區多數叫水律蛇。
學名叫滑鼠蛇 。滑鼠蛇,在我國各地區有不同的名稱:水綠蛇、烏肉蛇、草錦蛇、長標蛇、水律蛇(廣東)、山蛇(福建泉州、晉江)、烏歪(德宏)、水南蛇、長柱蛇、黃閨蛇、錦蛇、南蛇、黃土蛇、黃緞蛇。
滑鼠蛇 是中國所產無毒蛇中的較大者,成蛇體長而粗大,一般在1500mm以上,有的可達2000mm左右。蛇身背面黃褐色,體後部有不規則的黑色橫紋,橫斑至尾部形成網紋;腹面前段紅棕色,後部淡黃色。頭部黑褐色,唇鱗淡灰色,腹面黃白色,腹鱗後緣色黑,身體前段、後段及尾部的腹鱗黑色,後緣更為明顯。頰鱗一般3片,背鱗一般19一17一14行,腹鱗185以上。頭較長,眼大而圓,瞳孔圓形;狹部略內凹;狹鱗一般3枚;半陰莖不分叉,圓柱形。頰鱗3或4、眼少2或5,與其他蛇易於區別。背鱗頸部19行,體中部17行,肛前14行;腹鱗189~193行,尾下鱗100~118對。背面黃褐色,在體後有黑色網紋或橫條紋;腹面黃白色,腹鱗及尾下鱗的後緣為黑色,有時呈黃白色。

❿ 水南蛇是不是專門攻擊婦女了

中文學名:滑鼠蛇
中文目名:蛇目
中文科名:游蛇科
中文屬名:鼠蛇屬
中文俗名:草錦蛇、長柱蛇、山蛇、水律蛇、水綠蛇、水南蛇、烏肉蛇、錦蛇、南蛇、黃土蛇、黃緞蛇
拉丁文名:Ptyas mucosus
英文名:Rat snake
物種命名人及年代:Linnaeus,1758
物種信息:背面黃褐色,體後部有不規則的黑色橫紋,至尾部成為網狀;腹面前段紅棕色,後部淡黃色。國內分布於廣西、廣東、福建、台灣、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四川、貴州、雲南、西藏。國外分布於印度、阿富汗、印度尼西亞、中南半島。生活於海拔800m以下的山區、丘陵、平原地帶;常出現在坡地、田基、溝邊以及居民點附近。行動迅速,晝夜活動,捕食蟾蜍、蛙、蜥蜴、蛇、鼠等,其中以鼠為最嗜好,在發現鼠時即快速追捕,鼠若逃入洞,也跟蹤入洞捕捉,洞口比蛇體小時,便在洞口等待,及鼠再現於洞口,便閃電式似地將其捉住。5~7月產卵,其時雌蛇於灌木叢中的落葉下面作盆狀凹,將卵產於其中,隨後雌蛇盤於其上保護之。卵數7~15枚,卵徑45~50mm×25~30mm,50~70天孵化。11月至次年3月冬眠,冬眠情況與灰鼠蛇同。瀕危信息:⒈CITES瀕危等級:附錄II;⒉IUCN瀕危等級:瀕危;⒊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等級:瀕危。
此蛇雖然會吞食其它蛇類,但常是眼鏡王蛇的食物,本人發現此蛇的成年較大個體也怕眼鏡蛇科的蛇類;性比較兇猛,攻擊速度快,和其它蛇類一樣,懼怕人類。在福建城市邊緣的個體要比山區里的大,顏色斑紋各異,和灰鼠蛇的最大區別是其腹部的顏色不是像灰鼠蛇那樣黃。
根據統計滑鼠蛇母蛇在公母比例中佔51.9%,受精卵占產卵數的92%,孵化率占受精卵數的65.2%,自然成活率可達30%,每條成年母蛇每年產卵12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