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辛亥革命素材
1911年10月10日,在中國大地爆發了一次以孫中山為首的資產階級革命派領導的、廣大工農群眾參加的轟轟烈烈的大革命,沖垮了清王朝的封建專制統治,建立起資產階級共和國。由於這一年按中國傳統的紀年方法是「辛亥」年,歷史上就把這次震驚中外的革命運動稱為「辛亥革命」。
自從1840年鴉片戰爭以後,隨著帝國主義各國侵略的進一步加深,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帝國主義同中華民族的矛盾日益加劇;腐敗的清朝統治者對外妥協投降,對內橫征暴斂,促使階級矛盾空前激化。各地群眾奮起反抗,斗爭風起雲涌。但是這些斗爭都是自發的,缺少組織和領導。以孫中山為首的資產階級革命派宣傳革命理論,組織革命政黨,先後發動過10次武裝起義,雖然這些起義都失敗,但每次起義都起到了宣傳革命、振奮人心的作用,極大地振奮了全國人民,推動了革命形勢的迅速發展,鼓舞了各地群眾運動蓬勃高漲。
湖北位居長江腹地,武漢素稱「九省通衢」,是水陸交通中心。帝國主義各國早就根據不平等條約在這里辟租界,開商埠,辦工廠,掠奪原料,傾銷商品,把侵略的魔爪伸向城鄉各個角落。這就阻礙了民族工商業的發展,促使農村經濟破產,人民被迫走上革命道路。1904年7月,武昌出現了第一個革命團體——科學補習所,隨後又陸續成立了日知會、文學社、共進會等秘密革命組織。湖北革命黨人深入新軍,宣傳革命,在士兵中發展革命組織,進行長期艱苦的工作,逐漸控制了新軍的領導權,到武昌起義前夕,新軍中已有三分之一的士兵參加了革命組織,成為武昌起義的主力軍。1911年4月,廣州黃花崗起義失改後,同盟會領導人決定把革命的中心轉移到長江流域,在同盟會總部的推動下,實現了湖北地區革命組織的大聯合。同年夏天爆發了四川保路運動,預示著全國革命風暴的到來。武漢新軍大部被調入川,統治者在武漢的武力減弱,武昌起義的條件已經成熟。
1911年9月24日,文學社與共進會在武昌舉行聯席會議,共同組織了起義的領導機構——臨時總司令部,設在武昌小朝街85號,推文學社領袖蔣翊武為臨時總司令,共進會領袖孫武為參謀長,制訂了起義計劃。原定10月6日(舊歷八月十五日,中秋節)起義,後因准備不足,起義日期推遲10天(即10月16日)。10月9日,孫武在漢口俄租界寶善里革命總機關趕制炸彈時不慎爆炸。俄國巡捕循聲而至,搜去旗幟、符號、印信、文告等物,並轉交清政府,機關暴露。
蔣翊武得知此消息,立即召集緊急會議,決定當晚起義。但這命令還沒有傳達到基層,清政府已將起義總部及其他機關破壞,起義領導人大批被捕、個別逃走。當晚,湖廣總督瑞澄殺害了被捕的起義領袖彭楚藩、劉復基、楊宏勝3人,同時下令緊閉城門,按名冊繼續搜捕革命黨人,形勢十分嚴重。
在這緊急關頭,新軍中的革命黨人自動聯絡,決心奮起反抗,死裡求生。10日晚7時過後,武昌城內新軍工程第八營革命黨的總代表、後隊正目(相當班長)熊秉坤領導該營首先發難,打響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槍。他率領10多名革命士兵直奔楚望台軍械庫,守庫的本營左隊士兵鳴槍配合,順利地佔領了楚望台。各處聞聲響應的起義士兵一齊擁向楚望台,當即決定進攻督署,捕殺瑞激。但這時起義規模不斷擴大,熊秉坤指揮不了,於是找了工程營左隊隊長(相當連長)吳兆麟擔任臨時總指揮。在吳兆麟的指揮下,當天夜裡11時左右,革命軍以工程營為主力,分三路向督署發起猛攻。督署守兵1000餘人雖然以強大的火力阻擊各路大軍的進攻,但均未得手。午夜時分,革命軍發起了第二次進攻,瑞澄聽見炮聲嚇得驚魂喪膽,從督署後牆打開一個洞逃跑。11日晨2時,革命軍再次發動進攻,終於在黎明前攻下督署,並於當天攻佔武昌全城,武昌起義勝利了。10月11日晚到12日凌晨,革命軍先後佔領漢陽、漢口,武漢三鎮完全光復。這是以孫中山為首的資產階級革命派領導起義以來第一次取得勝利。消息傳出,全國和全世界都為之震動。
武昌起義勝利後,湖北軍政府即於10月11日在武昌宣告成立。由於革命黨人公認的領袖孫中山尚在美國,黃興又在香港,這次起義前推舉的領導人或被捕、被殺、受傷,或逃匿,群龍無首;加上革命黨人沒有認識到掌握領導權的重要性,他們認為只有社會上有「名望」的人才能號召組織政府。於是,由吳兆麟等提議,把新軍第二十一混成協統(相當旅長)黎元洪找來當湖北軍政府都督,把原來湖北咨議局議長、立憲派首領湯化龍找來當總參議。黎元洪料想革命不會成功,便推託不肯上任。革命黨人只好組織謀略處,擔負起軍政府的領導責任。5天後,黎元洪再也拖不下去了,他見清王朝大勢已去,才宣誓就職。他上台後,謀略處即被撤銷,軍政府被改組,立憲派公子及反動官紳紛紛擠進軍政府。革命黨人雖然與之進行反復斗爭,終究未能扭轉以黎元洪為首的舊官僚、立憲黨人控制湖北軍政府的局面。
湖北軍政府成立後,立即宣布廢除清朝「宣統」年號,改國號為「中華民國」;公布了《中華民國鄂州約法》,規定主權屬於人民,資產階級共和國的理想在中國第一次用法律形式固定下來。此外,湖北軍政府發布各種文告,號召各省起義,促進了革命的繼續發展。在外交政策方面,湖北軍政府宣布所有清政府與各國締結的條約繼續有效,賠款、外債照舊按期償付,各國在華既得利益「一體保護」,表示革命「並無絲毫排外性質」,這是資產階級軟弱性和妥協性的表現。
武昌起義的勝利,引起了帝國主義和清王朝的極大震驚和恐慌。帝國主義各國迫於革命形勢,不得不宣布「嚴守中立」,同時又派軍艦集結在武漢江面,作武裝干涉的准備。清政府則於10月12日派陸軍大臣蔭昌率北洋新軍兩鎮南下進攻革命軍,14日再度起用北洋軍閥頭子袁世凱,委為湖廣總督,督辦「剿撫」事宜。袁世凱想趁機攫取更大更高的權位,以「足疾未愈」為理由假意拒絕出任,直到清政府委他為欽差大臣,給他統率水陸各軍的大權,他才從河南彰德老家「出山」南下。10月17日,清軍不斷向劉家廟增兵,於是爆發了陽(漢陽)夏(夏口,今漢口)戰爭。湖北革命軍奮起保衛武漢,群眾踴躍參軍,幾天之內,軍政府擴軍達4萬人。新兵奮勇投入戰斗,工農群眾手持刀矛助戰。10月19日,革命軍大敗清軍於劉家廟,首戰告捷,漢口全市張燈結綵慶祝。
10月27日,袁世凱命第一軍馮國璋部反攻,劉家廟復陷敵手。28日,革命軍又退大智門。清軍縱火劫市,大火延燒3晝夜,漢口繁華之區化為焦土。11月2日漢口失陷。3日,由上海趕來武昌不久的同盟會領袖黃興受命為戰時總司令。16日,黃興率部偷渡漢水,反攻漢口,未克,17日退守漢陽。21日,清軍進攻漢陽,黃興率革命軍英勇抵抗,終因寡不敵眾,27日漢陽又告陷落。歷時40天的陽夏戰爭結束。革命軍維持住與清軍隔長江對峙的局面。
武漢地區的軍事遭到挫折,但武昌起義造成的革命形勢是反動力量無法扭轉的。武昌起義後,短短1個多月,全國24個省中就有14個先後宣告獨立,成立了軍政府。革命風暴席捲神州大地,最後終於推倒了清王朝的腐朽統治,結束了統治中國2000多年的封建專制制度,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辛亥革命是震驚中外的一次偉大的政治事件,它在中國的土地上第一次樹起民主共和國的旗幟,這是中國幾千年文明史上的創舉,也是整個東方文明史上的創舉,在中國近代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同時,辛亥革命作為一場反對帝國主義侵略和封建主義壓迫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它的爆發立即在亞洲和世界激起巨大反響,它迎來了20世紀世界各國被壓迫民族解放運動的高漲。
② 求關於辛亥革命100周年小報的圖片資料(要的是小報背景底板,或者是插圖,不要文字)【好的追分!急!】
最佳答案 1911年,在中國大地上爆發了一次震驚中外的辛亥革命。這是以孫中山為首的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革命派領導的,廣大工農群眾參加的一次「比較明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反動的清王朝就是被這次革命洪流沖垮的。1911年為舊歷干支辛亥年,歷史上就把孫中山領導的這次革命運動稱為辛亥革命。
自從1840年鴉片戰爭以後,隨著帝國主義各國侵略的進一步加深,中國淪於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境地。帝國主義同中華民族的矛盾日益加劇,腐朽的清朝統治者對外妥協投降,對內橫征暴斂,促使階級矛盾空前激化。各地群眾奮起反抗,斗爭風起雲涌。但是這些斗爭都是自發的,缺少組織和領導。以孫中山為首的資產階級革命派吸取以往的教訓,著手組織革命團體。
1894年10月,孫中山在檀香山建立了第一個資產階級革命團體——興中會。1904年,華興會與光復會亦先後成立於長沙和上海。1905年7月,三者聯合組成中國同盟會,成為全國性的革命組織,確定以「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為革命政綱。此後資產階級革命派,一方面在政治思想領域內批判改良派的反動謬論;一方面發動了一系列武裝起義,促進了全國革命高潮的到來。與此同時,全國人民的抗捐、抗稅、抗糧和搶米風潮洶涌澎湃,抵制外貨等愛國運動也日益高漲。保路運動則為其高潮,規模之大遍及湘、粵、鄂、川四省,成為武昌起義的直接導火線和前奏曲。
1911年5月9日,清政府頒布了鐵路干線「收歸國有,定為政策」的上諭,20日,又與英、美、法、德四國銀行團簽訂了粵漢鐵路和湖北省境內川漢鐵路的借款合同,把鄂、湘、粵三省人民在1905年收回利權運動中從美國侵略者手中贖回來的粵漢鐵路和湖北省境內的川漢鐵路建築權,又重新出賣給帝國主義。這就激起了波瀾壯闊的保路運動。湖南人民首先起來,長沙各界舉行了一萬多人的群眾大會,要求清政府「收回成命」,接著爆發了群眾性的罷工罷課運動。保路運動最激烈的是四川省,全省有幾十萬人捲入運動,成立了保路同志會,掀起了廣泛的抗捐抗稅運動。清政府對保路運動進行殘酷鎮壓,釀成有名的「成都慘案」,激起群眾的極大憤慨。於是,在四川同盟會的領導下,紛紛組織起保路同志軍,發動武裝起義,清政府急忙抽調湖北新軍前往鎮壓。這就使湖北防務空虛,為武昌起義創造了條件。
湖北位居長江腹地,武漢素稱「九省通衢」,是水陸交通中心。帝國主義各國早就在這里辟租界,開商阜,辦工廠,掠奪原料,傾銷商品,把侵略的魔爪伸向城鄉各個角落。這就阻礙了民族工商業的發展,促使農村經濟破產,人民被迫走上了革命的道路。1904年7月,武昌出現了第一個革命團體——科學補習所,隨後又陸繼成立日知會、文學社、共進會等秘密革命組織。湖北革命黨人深入新軍,宣傳革命,在士兵中發展革命組織,進行了長期艱苦的工作,直到武昌起義前夕,新軍中已有1/3的士兵參加了革命組織,成為起義的主力軍。夏天爆發的四川保路運動,預示著武昌起義的條件已經成熟。9月24日,文學社與共進會在武昌舉行聯席會議,推蔣翊武為臨時總司令,孫武為參謀長,制定了起義計劃。但實際起義並沒有按預定計劃進行。10月9日,孫武在漢口俄租界寶善里總機關趕制炸彈時不慎爆炸,文件全被俄國巡捕搜走,機關暴露。蔣翊武得知此消息,立即召集緊急會議,決定當晚起義。但因命令未能及時送到,起義沒有實現,湖廣總督瑞澄下令搜捕黨人,武昌機關遭到破壞。10月10日瑞澄繼續按冊捕人,形勢十分嚴重。在這緊急關頭,新軍中的革命黨人自動聯絡。當晚7時過後,工程第八營革命黨的總代表、後隊正目(相當班長)熊秉坤領導該營首先發難。他率領十多名革命士兵直奔楚望台軍械庫,守庫的本營左隊士兵鳴槍配合,順利地佔領了楚望台。工程營左隊隊官(相當連長)吳兆麟被推為臨時總指揮。當天夜裡11時左右,革命軍以工程營為主力,分三路向督署發起猛攻,督署守兵4000餘人以強大火力阻擊,各路大軍均不得手。午夜時分,發起了第二次進攻,瑞澄聞炮喪膽,從督署後牆鑿洞逃遁。次晨2時,革命軍再次發動進攻,終於在黎明前攻下督署。武昌起義勝利了!11日晚及12日凌晨,革命軍先後佔領漢陽、漢口,武漢三鎮完全光復。這是孫中山領導革命起義以來第一次取得的勝利。消息傳出,全國和全世界為之震動。
武昌起義後,各省紛紛響應,兩個月內即有湖南、陝西、江西、山西、雲南、貴州等14省先後宣布獨立。清政府迅速解體。1911年底17省代表在南京成立了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公舉孫中山為臨時大總統,定1912年為中華民國元年,改用陽歷。2月12日清帝被迫宣告退位,清政府的統治遂告結束。3月頒布了《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在帝國主義和封建勢力的壓力下,1912年4月孫中山被迫解職,讓位於代表買辦階級利益的袁世凱,政權遂為北洋軍閥所竊據,中國依舊處在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雙重壓迫之下,一場轟轟烈烈的辛亥革命就此失敗。
辛亥革命雖然失敗了,但是它推翻了清王朝,結束了統治中國2000多年的封建專制制度,使民主共和國的觀念從此深入人心,對中國近代的歷史產生深遠的影響。但它沒有也不可能完成中國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偉大任務。
分享給你的朋友吧:
i貼吧
新浪微博
騰訊微博
QQ空間
人人網
豆瓣
MSN
對我有幫助
114回答時間:2011-9-10 22:30 | 我來評論
③ 關於辛亥革命100周年的牆報該怎麼設計
左邊武昌起義基本的介紹,中間上半部分畫孫頭像,甚至可加一些標語比如天下為公什麼的,下半部分講一些小活動,比如你自己學校的,右邊就是加點小故事。大概就這樣,當然不必這么規則,可以換換方位什麼的。孫頭像一定要畫(因為要第一眼吸引觀眾而且一定要在上面中間)
④ 求關於辛亥革命百年的手抄報素材。
資料:
什麼是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是指發生於中國農歷辛亥年(清宣統三年),即西元1911年至1912年初,旨在推翻清朝專制帝制王朝、建立共和政體的全國性革命。狹義的辛亥革命,指的是自1911年10月10日(農歷八月十九)夜武昌起義爆發,至1912年元旦孫中山就職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前後這一段時間中國所發生的革命事件。廣義上亦可指自19世紀末迄辛亥年成功推翻滿清統治在中國出現的連場革命運動。 作為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成功推翻了清朝的統治,結束了中國的帝制,開啟了民主共和新紀元,使共和觀念深入社會中上層人士思想中。
革命團體
革命的主要組織有興中會、華興會、光復會等革命團體,以及後來成立的中國同盟會。除此以外,還有共進會,文學社,同盟會中的丈夫團等。興中會主要在華南一帶開展活動,光復會在江蘇,浙江,上海一帶開展活動,華興會主要在湖南開展活動,共進會在長江流域開展活動,而後來成立的同盟會是全國革命力量的一個鬆散同盟,同盟會會員還在各地建立了各種同盟會的外圍組織。革命的領導者主要有孫中山、黃興、宋教仁、蔡元培、趙聲、章炳麟、陶成章等。革命者的主要政治主張有推翻滿清統治,建立共和體制等
黃花崗起義
第二次廣州起義(黃花崗起義)
1910年11月13日,孫中山在馬來半島的檳榔嶼,召集趙聲、黃興、胡漢民、鄧澤如等同盟會重要骨幹會議。以之前用會黨為主力在邊區的起義皆未能成功,革命正陷入低潮,議決集同盟會精英,在廣州起義,和清政府決一死戰。
1911年4月,趙聲、黃興等人在廣州領導起義,猛攻總督衙門。起義隊伍與清軍展開激烈巷戰,但最終因力量不敵而失敗。後收殮到72具烈士遺骸,合葬於黃花崗,由此建成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而此次起義中犧牲的起義軍則不止此數。犧牲者多為同盟會精英,當中包括有支持中國革命的日本人。
黃花崗起義後,清朝統治基礎更加動搖,革命黨人的精神和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鼓舞了全國人們的革命鬥志,加速了革命發展進程。
辛亥革命的成敗
武昌起義後,各省紛紛響應,兩個月內即有湖南、陝西、江西、山西、雲南、貴州等14省先後宣布獨立。清政府迅速解體。1911年底17省代表在南京成立了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公舉孫中山為臨時大總統,定1912年為中華民國元年,改用陽歷。2月12日清帝被迫宣告退位,清政府的統治遂告結束。3月頒布了《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在帝國主義和封建勢力的壓力下,1912年4月孫中山被迫解職,讓位於代表買辦階級利益的袁世凱,政權遂為北洋軍閥所竊據,中國依舊處在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雙重壓迫之下,一場轟轟烈烈的辛亥革命就此失敗。
⑤ 2021年10月10日,紀念辛亥革命110周年,110年的夢想是什麼
110年的夢想就是實現國家的富強,實現普通老百姓能夠獲得更好的生活的目標,我們國家發展的目的就是為了能夠讓普通老百姓過上更好的生活。
110周年的紀念日對於我們國家來說是比較重要的,我們國家之所以能夠取得現在的成就,就是因為在當初有人替我們做出了犧牲。正是因為他們的犧牲才能夠獲得我們現在所擁有的美好的生活,所以我們必須要發自內心的感謝。
國家發展的目標是為了讓普通老百姓過上好日子。
我們必須要明白的是,我們的前輩所做出的一切行動都是為了能夠讓我們這一代人能夠獲得更好的生活,而且也是能夠讓我們後代能夠在國際上獲得更高的地位。國家發展的最終目標就是為了能夠讓普通老百姓獲得更好的生活,這也是國家發展的第一要義。
我們國家要想在未來獲得更好的發展,就必須要重點關注創新這個因素,擁有了更多的創新因素,我們國家在未來的發展將會變得更快速,而且這也會成為我們國家的另外一個驅動經濟發展的引擎和動力。
⑥ 辛亥革命110周年之際,你對這段歷史了解多少
不知不覺辛亥革命已經過去了110年。辛亥革命的意義重大,今天我就來和大家分享一下辛亥革命的始末。
影響
辛亥革命雖然沒有為無產階級的發展提供便利條件,但是它卻為整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創造了較為良好的環境,民國成立之後,一些實業集團紛紛發展,頗有萬象更新的氣象,但是由於袁世凱竊國,最終導致發展停滯,不過這些並不能夠抹殺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王朝的功績,因為辛亥革命,民主運動才在亞洲,開始興起。值得一提的是,辛亥革命推進了男女平等的思想發展,這不僅僅是對封建禮教的控訴,更是民主社會新生活的重要標志。
⑦ 誰有這個圖片得完整版 或者類似這種得圖片 要做有關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得PPT做封面 急求~
裁一下就可以用啦
⑧ 設計一張以辛亥革命勝利100周年為主題的海報,求指導,急急急急急
你自己去看吧.網路搜索下名字就有了鐧懼害鍦板浘
⑨ 求中國近現代歷史圖片
中國人民解放軍開進北京城
⑩ 辛亥革命100周年的資料,短一些,適合做黑板報用的···
辛亥革命是指1911年(清宣統三年)中國爆發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它是在清王朝日益腐朽、帝國主義侵略進一步加深、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初步成長的基礎上發生的。其目的是推翻清朝的專制統治,挽救民族危亡,爭取國家的獨立、民主和富強。這次革命結束了中國長達兩千年之久的君主專制制度,是一次偉大的革命運動。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國比較完全意義上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給中國人民帶來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觀點深入人心。反帝反封建斗爭,以辛亥革命為新的起點,更加深入、更加大規模地開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