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圖片素材 » 唯美古代樂器圖片
擴展閱讀
李字背景圖片大全猴 2025-08-09 07:00:45
suv剎車是哪個部點陣圖片 2025-08-09 06:53:55
收拾電腦桌子的圖片 2025-08-09 06:46:46

唯美古代樂器圖片

發布時間: 2022-05-18 02:57:07

Ⅰ 中國古典樂器名稱及圖片都是什麼

1、塤

塤,古代用陶土燒制的一種吹奏樂器,圓形或橢圓形,有6孔、8孔、10孔。亦稱「陶隕」。以陶制最為普通,也有石制和骨制等。

塤的種類很多,除了傳統的卵形塤,還有葫蘆塤、握塤、鴛鴦塤、子母塤、牛頭塤等多種類型。 有吹奏樂器基礎的pang友們可以自學隕喲,應該不太難噠。

三弦音色粗獷、豪放。可以獨奏、合奏或伴奏,普遍用於民族器樂、戲曲音樂和說唱音樂。現代三弦是在傳統三弦基礎上改進而來,大三弦分60型、80型大三弦,分別於1960年和1980年研製成功,故而得名。

Ⅱ 古代人的樂器:瑟.我要圖片

http://dl.shi.sina.com.cn/upload/05/72/60/1308057260.11137766.jpg http://bbs.zdic.net/attachments/month_0611/55Gf_JKbQryjvPqO3.jpg http://www.hongxiao.com/old/YQKU/yqtuku/120se.jpg 上面幾張都是圖片。瑟瑟,古代彈弦樂器。其歷史久遠。《樂書》引《世本》:「庖犧作瑟」。據《儀禮》記載,古代鄉飲酒禮、鄉射禮、燕禮中,都用瑟伴奏唱歌。戰國至秦漢之際盛行「竽瑟之樂」。魏晉南北朝時期,瑟是伴奏相和歌的常用樂器。隋唐時期用於清樂。以後則只用於宮廷雅樂和丁祭音樂。周、漢時期的古瑟,考古發掘中多有發現。湖南長沙瀏城橋一號楚墓(約為春秋晚期或戰國早期)出土瑟,是目前所知年代最早的實物。河南信陽、湖北江陵等地楚墓、湖北隨縣曾侯乙墓、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都出土有瑟,弦數二十三至二十五弦不等,以二十五弦居多。古瑟形制大體相同,瑟體多用整木斫成,瑟面稍隆起,體中空,體下嵌底板。瑟面首端有一長岳山,尾端有三個短岳山。尾端裝有四個系弦的枘。首尾岳山外側各有相對應的弦孔。另有木質瑟柱,施於弦下。曾侯乙墓共出土瑟十二具,多用櫸木或梓木斫成,全長約150至170、寬約40厘米。通體髹漆彩繪,色澤艷麗。春秋至秦漢以來出土古瑟以數十計,但多殘缺不全或柱位不詳。惟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出土瑟保存完好。弦雖腐朽變質,仍保持在原位上,柱的位置也比較清晰,為我們了解古瑟的張弦和調弦提供了直接的物證。此瑟二十五弦,由三個尾岳分成三組,計內九、中七、外九。內外九弦的柱位排列較為規則,定弦的音高相同;中七弦的柱位較為紊亂,但也隱約顯示出,它與內九弦做音階級進的連接。從各柱位有效弦長的比例推算,可知它按五聲音階調弦。上述古瑟至南北朝時期失傳。唐宋以來文獻所載和歷代宮廷所用的瑟,與古瑟在形制、張弦、調弦法諸方面已有較大的差異。宋末元初熊朋來(1246—1323)曾編撰《瑟譜》六卷。書中記述了瑟的形制和演奏法,並有歌唱詩經的舊譜十二首和他創作的新譜二十首,以及孔廟祭祀音樂的樂譜。當時的瑟,首尾各有一長條岳山,兩岳山外側有數目相應的弦孔,依次張弦。共二十五弦,音高按十二律呂排列。正中一弦(第十三弦)不彈,其餘二十四條弦可奏兩個八度音程的二十四個音。以右手彈「中聲」(低八度音區);左手彈「清聲」(高八度音區)。左右手也可同時彈奏高低八度的和音。基本指法是大、食、中、無名各指分別向內外方向撥弦。名為擘、托、抹、挑、勾、剔、打、摘,共八種。後世定弦法略有變化,正中一弦也可彈奏,按五聲音階或七聲音階定弦。左手在必要時可按抑柱左弦段而取變化音。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收藏清代早期瑟一具。長207、寬43厘米。二十五弦。通體髹黑漆,描繪金色花卉圖案。本世紀三十年代,上海大同樂會曾改革製作兩具瑟,一具五十弦,名「庖犧瑟」,將傳統瑟的單柱(一柱支撐一弦)改為連柱(七或八條弦共用一柱),在岳山外採用活軫,以便於調弦。另一具為百弦大瑟,採用雙排連柱交插支弦的方法排列弦位。在增加瑟的音量、改善音色和方便演奏等方面均作了有益的探索。近年,武漢民族樂器廠張開鎰、周敦發根據考古發掘的楚瑟實物,吸收現代箏結構上的合理部分製作了仿二十五弦楚瑟。長176、寬42、高10厘米。可演奏琶音、和音、和弦及快速旋律。又可使用揉音、滑音等技巧,具有獨特韻味。曾在湖北省歌舞團《編鍾樂舞》中演奏。

Ⅲ 中國古代有哪些樂器

古排琴和古箜篌見圖【自藏品】

古樂器鳳凰箜篌,堆金塑工藝,鑲滿了綠色亮片,鳳眼是兩顆紅寶石,尾部中部蘭花芯鑲一顆藍寶石,製作相當考究、高檔、精美,調弦自如彈奏如常,高60厘米,長98厘米,翅膀寬32厘米,全琴九根鹿筋弦,琴身分鳳身,鳳尾,鳳翅三段拼接而成,品相完好,右翅尖處有一小裂無傷大局。具有研究和收藏價值。

Ⅳ 中國古代的民間樂器主要有哪些

中國民族樂器,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僅從己出土的文物可證實:遠在先秦時期,就有了多種多樣的樂器。如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浙江河姆渡出土的骨哨,仰韶文化遺址西安半坡村出土的塤,河南安陽殷墟中出土的石磬、木腔蟒皮鼓;湖北隨縣曾侯乙墓(公元前433年入葬)出土的編鍾、編磬、懸鼓、建鼓、枹鼓、排簫、笙、箎、瑟等等。這些古樂器向人們展示了中華民族的智慧和創造力。

古樂器一般都具有雙重功能——表現性和實用性。即是說這些樂器既是表現音樂的工具,又是勞動生產的工具,或是生活用具。如在《呂氏春秋·古樂篇》中記載有:「帝堯立,乃命質為樂。質乃效山林溪谷之音以作歌,乃以麋革置缶而鼓之,乃拊石擊石,以象上帝玉磬之音,以致舞百獸。」文中所說用生活器皿——缶,蒙上麋鹿之皮而成鼓。而「拊石擊石」則是先民們將狩獵的石器,敲擊成聲,以伴奏化裝成百獸的原始舞蹈。又在《漢書·楊惲傳》:「酒後耳熱,仰天拊缶,而呼烏烏。」這一記載,描述了人們酒後興趣大發,一面敲擊盛酒用的器皿缶,一面仰天歌唱。古時的石磬可能導源於某種片狀石制工具。可以這樣設想,先氏們在長期勞動過程中,逐漸發現某種石製片狀工具能夠發聲,可以作為樂器,於是發明了磬。

樂器的實用性不僅表現在某些樂器原來是生產工具或生活用器,並且人們用它們來傳遞一些特定的生活信息。如擊鼓出征、鳴金收陣、晨鍾暮鼓、打更報時、鳴鑼開道、擊鼓升堂等。在中國有些少數民族至今仍保留著以吹奏口弦傳遞愛情的信息,口弦成了表達愛情的工具和信物。

樂器的發展與社會生產力的發達和提高有著密切的關系。由石磬演變成金屬的磬和出現金屬的鍾,在石器時代是絕無可能,只有當人類掌握了較高的冶煉技術才成。也只有當養蠶業和繅絲業的發明和發展,才可能產生「絲附木上」的琴、瑟、箏。

先秦時期的樂器,見於文獻記載的有近70種。僅在《詩經》一書中提及的即有29種,打擊樂器有鼓、鍾、鉦、磬、缶、鈴等21種,吹奏樂器有簫、管、塤、笙等6種,彈弦樂器有琴、瑟等2種。由於樂器品種的大大增加,於是在周代時產生了根據製作樂器的不同材料而分為:金、石、土、革、絲、木、匏、竹八類,稱作「八音」分類法。

在湖北隨縣曾侯乙大墓的地下音樂殿堂中,保存了124件古樂器。無論是重達五千多斤的樂器巨人——64件編鍾,或是在造型、製作和彩繪都很精緻的鼓、排簫、笙、瑟等,都向我們揭示了春秋戰國時中國音樂文化高度發展的狀況,它是中國古代樂器光輝創造的見證。

自秦漢以來,又不斷涌現出新樂器。如秦時出現了一種新型的彈弦樂器——「百姓弦鞀而鼓之」。弦鞀是一種圓形音箱、直柄的琵琶,後至漢代發展成四弦十二柱的「漢琵琶」,又稱「阮咸」。

中華民族是一個善於吸收的民族,自漢以來,廣泛吸收了大量的外來樂器。如漢武帝(公元前140—前87年)時張騫通西域時傳入的橫吹(亦稱橫笛);漢靈帝時傳入豎箜篌(曾稱胡箜篌;約在公元350年前後的東晉時,從新疆、甘肅一帶傳入了「曲項琵琶」,明代傳入了揚琴和嗩吶等。這些外來樂器,經過不斷地改進,使它們逐漸成為中國民族樂器大家族中的重要成員。

在中國樂器發展史中,值得注意的是拉弦樂器的出現大大晚於打擊樂器、吹管樂器和彈弦樂器。據文獻記載,唐代(公元618—907年)才出現以竹片軋之的「軋箏」和「奚琴」(在宋時作「嵇琴」)。宋時的嵇琴用馬尾弓拉奏,並出現了「胡琴」的名稱。如宋沈括在他的《夢溪筆談》中雲:「馬尾胡琴隨漢車,曲聲猶如怨單於。」自元代之後,在奚琴、胡琴的基礎上發展成各種類型的拉弦樂器。

中國的「吹、打、彈、拉」四大類樂器,經歷了漫長的歷史階段。新中國成立後,對傳承樂器的音質不純、音律不統一、音量不平衡、轉調不方便、固定音高樂器之間的音高標准不統一、在綜合樂隊中缺少中低音樂器等不足方面,進行了大量的探索和改革,取得了很大成績,並涌現了許多成果。

我國民族民間樂器的分類

一、古代的「八音」分類法

周代,我國已有根據樂器的不同製作材料進行分類的方法,分成金、石、絲、竹、匏、土、革、木八類,叫做「八音」。在周末至清初的三千多年中,我國一直沿用「八音」分類法。

金類:主要是鍾,鍾盛行於青銅時代。鍾在古代不僅是樂器,還是地位和權力象徵的禮器。王公貴族在朝聘、祭祀等各種儀典、宴饗與日常燕樂中,廣泛使用著鍾樂。敲擊鍾的正鼓部和側鼓部可發兩個頻率音,這兩個音,一般為大小三度音程。另外還有磬、錞於、勾鑃,基本上都是鍾的變形。

石類:各種磬,質料主要是石灰石,其次是青石和玉石。均上作倨句形,下作微弧形。大小厚薄各異。磬架用銅鑄成,呈單面雙層結構,橫梁為圓管狀。立柱和底座作怪獸狀,龍頭、鶴頸、鳥身、鱉足。造型奇特,製作精美而牢固。磬分上下兩層懸掛,每層又分為兩組,一組為六件,以四、五度關系排列;一組為十件,相鄰兩磬為二、三、四度關系。它們是按不同的律(調)組合的。

絲類:各種弦樂器,因為古時候的弦都是用絲作的。有琴、瑟、築、琵琶、胡琴、箜篌等。

竹類:竹製吹奏樂器,笛、簫、箎、排簫、管子等。

匏類:匏時葫蘆類的植物果實,用匏作的樂器主要是笙。

土類:就是陶制樂器,塤、陶笛、陶鼓等。

革類:主要是各種鼓,以懸鼓和建鼓為主。

木類:現在已經很少見了,有各種木鼓、敔、柷。敔是古代打擊樂器。形制呈伏虎狀,虎背上有鋸齒形薄木板,用一端劈成數根莖的竹筒,逆刮其鋸齒發音,作樂曲的終結。用於歷代宮廷雅樂。柷是古代打擊樂器。形如方形木箱,上寬下窄,用椎(木棒)撞其內壁發聲,表示樂曲即將起始。用於歷代宮廷雅樂。

二、目前常見的樂器分類法(按演奏性能分類)

吹奏樂器

我國吹奏樂器的發音體大多為竹製或木製。根據其起振方法不同,可分為三類:第一類,以氣流吹入吹口激起管柱振動的有簫、笛(曲笛和梆笛)、口笛等。

第二類,氣流通過哨片吹入使管柱振動的有嗩吶、海笛、管子、雙管和喉管等。

第三類,氣流通過簧片引起管柱振動的有笙、抱笙、排笙、巴烏等。

由於發音原理不同,所以樂器的種類和音色極為豐富多彩,個性極強。並且由於各種樂器的演奏技巧不同以及地區、民族、時代和演奏者的不同,使民族器樂中的吹奏樂器在長期發展過程中形成極其豐富的演奏技巧,具有獨特的演奏風格與流派。

典型樂器:笙、蘆笙、排笙、葫蘆絲、笛、管子、巴烏、塤、嗩吶、簫。

全部樂器: 木葉、紙片、竹膜管(侗族) 、田螺笛(壯族) 、招軍(漢族) 、吐良(景頗族) 、斯布斯、額(哈薩克族)

、口笛(漢族) 、樹皮拉管(苗族) 、竹號(怒族) 、簫(漢族) 、尺八 、鼻簫(高山族) 、笛(漢族) 、排笛(漢族)

、侗笛(侗族) 、竹筒哨(漢族) 、排簫(漢族) 、多(克木人) 、篪(漢族) 、塤(漢族) 、貝(藏族) 、展尖(苗族)

、姊妹簫(苗族) 、冬冬奎(土家族) 、蓽達(黎族) 、(口利)咧(黎族) 、嗩吶(漢族) 、管(漢族) 、雙管(漢族)

、喉管(漢族) 、芒筒(苗族) 、笙(漢族) 、蘆笙(苗、瑤、侗族) 、確索(哈尼族) 、巴烏(哈尼族) 、口哨(鄂倫春族)



彈撥樂器

我國的彈撥樂器分橫式與豎式兩類。橫式,如:箏(古箏和轉調箏)、古琴、揚琴和獨弦琴等;豎式,如:琵琶、阮、月琴、三弦、柳琴、冬不拉和扎木聶等。

彈奏樂器音色明亮、清脆。右手有戴假指甲與撥子兩種彈奏方法。右手技巧得到較充分發揮,如彈、挑、滾、輪、勾、抹、扣、劃、拂、分、摭、拍、提、摘等。右手技巧的豐富,又促進了左手的按、吟、擻、煞、絞、推、挽、伏、縱、起等技巧的發展。

彈奏樂器除獨弦琴外,大都節奏性強,但餘音短促,須以滾奏或輪奏長音。彈撥樂器一般力度變化不大。在樂隊中除古琴音量較弱,其它樂器聲音穿透力均較強。

彈撥樂器除獨弦琴外,多以碼(或稱柱)劃分音高,豎式用相、品劃分音高,分為無相、無品兩種。除按五聲音階排列的普通箏等外,一般都便於轉調。

各類彈奏樂器演奏泛音有很好的效果。除獨弦琴外,皆可演奏雙音、和弦、琵音和音程跳躍。

我國彈奏樂器的演奏流派風格繁多,演奏技巧的名稱和符號也不盡一致。

典型樂器:琵琶、箏、揚琴、七弦琴(古琴)、熱瓦普、冬不拉、阮、柳琴、三弦、月琴、彈布爾。

全部樂器:金屬口弦(苗族)(柯爾克孜族) 、竹製口弦(彝族) 、樂弓(高山族) 、琵琶(漢族) 、阮(漢族) 、月琴(漢族)

、秦琴(漢族) 、柳琴(漢族) 、三弦(漢族) 、熱瓦甫(維吾爾族) 、冬不拉(哈薩克族) 、扎木聶(藏族) 、箏(漢族)

、古琴(漢族) 、伽耶琴(朝鮮族) 、豎箜篌、雁柱箜篌。

打擊樂器

我國民族打擊樂器品種多,技巧豐富,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

根據其發音不同可分為:1、響銅,如:大鑼、小鑼、雲鑼、大、小鈸,碰鈴等;2、響木,如:板、梆子、木魚等;3、皮革,如:大小鼓、板鼓、排鼓、象腳鼓等。

我國打擊樂器不僅是節奏性樂器,而且每組打擊樂群都能獨立演奏,對襯托音樂內容、戲劇情節和加重音樂的表現力具有重要的作用。民族打擊樂器在我國西洋管弦樂隊中也常使用。

民族打擊樂可分為有固定音高和無固定音高的兩種。無固定音高的如:大、小鼓,大、小鑼,大、小鈸,板、梆、鈴等有固定音高的如:定音缸鼓、排鼓、雲鑼等。

典型樂器:堂鼓(大鼓)、碰鈴、缸鼓、定音缸鼓、銅鼓、朝鮮族長鼓、大鑼小鑼、小鼓、排鼓、達卜(手鼓)、大鈸。

全部樂器: 梆子(漢族) 、杵(高山族) 、叮咚(黎族) 、梨花片(漢族) 、臘敢(傣族) 、編磬(漢族) 、木鼓(佤族)

、切克(基諾族) 、鈸(漢族) 、鑼(漢族) 、雲鑼(漢族) 、十面鑼(漢族) 、星(漢族)——碰鍾 、鍾(漢族)

、編鍾(漢族) 、連廂棍(漢族) 、喚頭(漢族) 、驚閨(漢族) 、板(漢族) 、木魚(漢族) 、吾攵(漢族)

、法鈴(藏族) 、腰鈴(滿族) 、花盆鼓(漢族) 、銅鼓(壯、仡佬、布依、侗、水、苗、瑤族) 、象腳鼓(傣族)

、納格拉鼓(維吾爾族) 、漁鼓(漢族) 、塞吐(基諾族) 、京堂鼓(漢族) 、腰鼓(漢族) 、長鼓(朝鮮族)

、達卜(維吾爾族) 、太平鼓(滿族) 、額(藏族) 、撥浪鼓(漢族) 、揚琴(漢族) 、竹筒琴(瑤族) 、蹈到(克木人)

、薩巴依(維吾爾族) 。

拉弦樂器

拉弦樂器主要指胡琴類樂器。其歷史雖然比其它民族樂器較短,但由於發音優美,有極豐富的表現力,有很高的演奏技巧和藝術水平,拉弦樂器被廣泛使用於獨奏、重奏、合奏與伴奏。

拉弦樂器大多為兩弦少數用四弦如:四胡、革胡、艾捷克等。大多數琴筒蒙的蛇皮、蟒皮、羊皮等;少數用木板如:椰胡、板胡等。少數是扁形或扁圓形如:馬頭琴、墜胡、板胡等,其音色有的優雅、柔和有的清晰、明亮;有的剛勁、歡快、富於歌唱性。

典型樂器:二胡、板胡、革胡、馬頭琴、艾捷克、京胡、中胡、高胡。

全部樂器: 樂鋸(俄羅斯族) 、拉線口弦(藏族) 、二胡(漢族) 、高胡(漢族) 、京胡(漢族) 、三胡(漢族)

、四胡(漢族) 、板胡(漢族) 、墜琴(漢族) 、墜胡(漢族) 、奚琴(漢族) 、椰胡(漢族) 、擂琴(漢族)

、二弦(漢族) 、大筒(漢族) 、馬頭琴(蒙古族) 、馬骨胡(壯族) 、艾捷克(維吾爾族) 、薩它爾(維吾爾族)

、牛腿琴(侗族) 、獨弦琴(佤族) 、雅箏(朝鮮族) 、軋箏(漢族)。

Ⅳ 古代樂器圖片

「箜篌」三層含義:

一,古代卧箜篌,由於現在已沒有卧箜篌,這一含義通常只在少數古籍中出現;

二,古代豎箜篌,就是我們的祖先給Cank取的中文名字,相當於「豎琴」的第一層含義;實際上是東傳至中國叫做箜篌,西傳至歐洲叫做Harp,只是近代我們中國人又設定出一個「豎琴」的翻譯名稱罷了。

三,現代的箜篌,是結合豎琴古箏並加以發展的新型樂器,或者說就是豎琴的改革類型:雙排弦豎琴。隨著現代箜篌的發展,現在「箜篌」二字越來越多的指現代的箜篌。

Ⅵ 中國古代所有樂器的名稱和圖片

古琴

琴發明於伏羲時代(伏羲在位年代2400 BC-2370 BC,參見網路詞條「三皇五帝年表」),為五弦之琴,或雲為神農(2370 BC-2338 BC)所作(《古史考》:伏羲作琴、瑟。《綱鑒易知錄》:伏羲斫桐為琴,繩絲為弦;綆桑為瑟。《說文》:琴,苞犧氏所作弦樂也。《帝王世紀》:神農始作五弦之琴,以具宮商角征羽之音。歷九代至文王,復增其二弦,曰少宮、少商。)琴發明的地點在今魯西豫東地區(伏羲之都在今河南淮陽,神農之都在今山東曲阜)。

古人雲:「八音之中,惟弦為最,而琴為之首」,「眾器之中,琴德最優」,這個琴字指的就是古琴。 「琴者靠天地之聲」,「通神明,驚鬼神」,「因而瓠巴鼓琴,飛鳥翔集,淵魚出聽;師曠鼓琴,六馬仰秣,玄鶴延頸」.....幾乎古代所有有關音樂的故事都來自古琴。古琴又有著極為廣闊的藝術表現力,清越、古樸、圓渾而又極富穿透力和質感,所以其表現境域十分寬廣:清微淡遠的《平沙落雁》、質雅清純的《梅花三弄》、悠閑舒緩的《漁樵問答》、剛烈粗厲的《廣陵散》、哀婉沉痛的《長門怨》、氣勢磅礴的《流水》,幾乎沒有什麼東西是古琴所不能表達的。

Ⅶ 誰有古風歌手,冰弦 滄海樂茗和心然的照片呀冰弦

廣義的古風歌其實好一部分已經不能算古風了,只要用書面化的半文言半白話句式填詞的都是,如墨明棋妙的《如夢令》(不過這首歌還可以)。。。。。。 狹義的古風歌歌詞偏重文言句式,樂器限制不大,但曲調一般都比較唯美。這種歌的歌詞要求極高,至少是類詩詞,且必須言之有物,主要手法是用典(也有自己編故事的,不過這類大都依據歷史記載進行擴展或改編,單純自己創作難度太大,也有,如《夢回秦淮·玉梨緣》),一般將故事的內容或感情穿插於歌詞中,其中好的如心然的那首六分多種的《白河寒秋·變奏版》,此歌歌詞穿插一個朦朧的故事,大致可看出從相識到別離,曲調哀婉,音色略帶憂愁,且有主要感情,詩詞用典極多,(我看出五首,汗……)令人嘆為觀止。 其餘的主要是個人愛好問題,不需要太過深究,事實上每個人心中的定義都不同,聽此類歌主要是為了擺脫流行歌的浮躁(愛愛愛,愛來愛去都不知道愛寫什麼,還有伊能靜的《念奴嬌》,那個「羽扇綸(lun)巾」……)和世俗的喧囂,在古典的世界中小小地放鬆和沉醉一下,就像品茶一樣,追求的是一種細膩和回味的感覺。(說到茶,這有一個樂隊,叫《滄海樂茗》,以原創為主,他們的《暮雨瀟湘》以及《烏啼夜·離別歌》可算是真正的經典了,個人認為在原創古風這一類要凌駕於絕大多數音樂之上,即使有,也最多持平) 至於古風歌手(真正唱得好且有特色的相當稀有): 心然(掀起古風歌潮流的輝煌人物,爭議不少,但唱功著實不錯,已經封麥) 冰弦(特懶,唱了N年,產量稀少,不過唱功相當好,尤其是濃重的鼻音,萌翻了大批歌迷) 微微風兒吹(唱功極強,尤其是假音的水準,少有超越) 這三人算是代表,也是我主要關注的,其餘的大都遜一籌(當然也有好的,只是資歷和唱功都相對比較「嫩」)。 董貞一直有爭議,唱功相當強,但聲音相對上面幾位缺乏特色,還有由網路走向現實的事,沒有心然當年直接PASS掉《蜀山ONLINE》重金招唱的氣度……對於走出網路,古風歌手一般都是避免這個的,因為走出網路,就沒有了虛擬的朦朧,唱出的歌也很難再由以前那種沉靜和不羈…… 剩下的如螭羽毛、吃醋的雪見(此人資料和歌曲相當難找)、櫻哚哚(此女《長歌行》和《清弦賦》相當不錯)、放肆芊蓮、鎖心玉(這丫頭算是辦新人,不過唱功相當好)等 其餘的樂團之類 桃花樓、滄海樂茗、墨明棋妙等等 桃花樓的《邂逅美人心計》 《仙路弦歌》合輯 剩下的,從網路心然吧里慢慢找 (敲了N久鍵盤,加分加分。。。。。。)

Ⅷ 中國傳統樂器有哪些

中國傳統樂器舉例:

1、琵琶。是彈撥樂器首座, 撥弦類弦鳴樂器。木製,音箱呈半梨形,上裝四弦,原先是用絲線,現多用鋼絲、鋼繩、尼龍製成。頸與面板上設用以確定音位的「相」和「品」。

(8)唯美古代樂器圖片擴展閱讀

中國自古就是一個器樂藝術十分發達的國家。樂器按照各自使用的物質材料分為八種類別:即金,石,土,革,絲,木,匏,竹,稱為八音。樂器分為四類:吹,拉,彈,唱。依器成組和 傳播在民間 合奏用儀式 獨奏娛雅間器樂儀式的表演方式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合奏,一是獨奏。

在中國傳統生活中,器樂合奏大多數都用於民間習俗和信仰儀式活動中。獨奏在封建時代多半是文人以古琴,琵琶,簫等自娛,或在民俗場合中由嗩吶,管子,笛演奏者作即興演出,與合奏相比,形式,品種都要少一些。

Ⅸ 中國古典樂器有哪些 附帶圖片謝謝~

中國古典樂器一般按「八音」分類。
「八音」就是我國最早按樂器的製造材料來對樂器進行分類的方法,最早見於《周禮•春宮》,分為「金、石、土、革、絲、木、匏(pao)、竹」八類:

「金」類包括鍾、鈴、鎛(bo)、鏞、鐃(nao)、笙鍾、頌鍾等;
「石」類包括玉磬(qing)、、笙磬、頌磬、鳴球等;
「土」類包括塤(xun)、缶(fou)等;
「革」類包括縣(xuan)鼓、鞀(tao)、應鼓、搏(bo)拊(fu)等;
「絲」包括琴、瑟、築、箏等;
「木」類包括圄(yu)、柷(chu)等; 「匏」類包括竽、笙、簧等;
「竹」類包括簫、龠(yue)、笛、篪(chi)等。
唐制「八音」為「金、貝、絲、竹、匏、革、牙、角」:
「金」類包括鈴鈸、鐵板;
「貝」類包括螺貝;
「絲」類包括大匏琴、獨弦匏琴、小匏琴、鼉(tuo)首箏、鳳首箜篌、龍首琵琶、雲頭箜篌;
「竹」類包括橫笛、兩頭笛;
「匏」類包括大匏笙、小匏笙;
「革」類包括三面鼓、小鼓;
「牙」類包括牙笙;
「角」類包括三角笙、兩角笙。

Ⅹ 古代樂器有哪幾種

樂器
開放分類: 音樂、鋼琴、吉他、古箏、提琴

——民 族 樂 器——

民族樂器分為四類:體鳴樂器;膜鳴樂器;氣鳴樂器;還有弦鳴樂器。

一、體鳴樂器

(1)敲擊體鳴樂器:叮咚、木棍琴、韻板、基諾竹筒、竹筒琴、鑼、鐺鐺、單打、鋩鑼、銅鼓、三角鐵、木魚、廣東版、木琴、鋁板琴,等等。

(2)互擊體鳴樂器:棒棒、銅鏡、竹梆、竹杠、鈸、布哉、乳鈸、頭鈸、二鈸、小鈸、鐃、大鐃、釵、司涅、鑔、小鑔、碰盅、碰鈴、腰鈴、闊朔克、板凳、它石、它石、骨板子,等等。

(3)落擊體鳴樂器:樂杵、竹搗筒、竹筒、瑤族竹筒、阿嘎、,等等。

(4)搖擊體鳴樂器:連廂棍、薩巴依、熱巴鈴、盤鈴、金剛鈴、瑤鈴、薩滿鈴、晃鈴、串鈴、

銅鈴、八寶銅鈴、師刀,等等。

(5)綜合奏體鳴樂器:竹簧、蹈到、鐵簧、錫伯族鐵簧,等等。

二、膜鳴樂器

(1)棰擊膜鳴樂器:大鼓、排鼓、壯族的種勞、瑤族大鼓、水族大鼓、水族大鼓、塞吐、略斗、光攏、贈疆、瑤族猴鼓、苗族猴鼓、腰鼓、板鼓、豬嘴鼓、姜鼓、戰鼓、扁鼓、八音鼓、書鼓、火者、如咚、小鼓、太平鼓、日木、環鼓、抬鼓、達瑪、納格拉、達瑪如、建鼓、神鼓、那額、達布爾、竹鼓,等等排鼓。

(2)拍擊膜鳴樂器:夏爾巴鼓、八角鼓、鈴鼓、達卜、黃泥鼓、長鼓、光亞、光吞,等等。

(3)混合擊膜鳴樂器:手鼓(俗稱蛇皮鼓)、圓鼓、邊鼓、雙面鼓、杖鼓、蜂鼓、汪都 ,等等。

三、氣鳴樂器

(1)唇振氣鳴樂器:牛角、銅角、剛洞、海螺、鹿笛、長號、筒欽、鋩筒、布巴,等等。

(2)嗓振氣鳴樂器:合歡簫,等等。

(3)邊棱氣鳴樂器:胡笳、壯笛、乃依、橫笛、排蕭、短簫、筒簫、鼻簫、斯布斯額、鷹笛、

骨笛、吐任、直通簫、布利亞、巴葛丟冬、列都、笛朽篥、庫洛、雙管鼻笛、扎令、阿烏、笛老挪、泥哇嗚、狍哨、口笛、塤,等等。

(4)吹口氣鳴樂器:夜簫、侗笛、塞簫、獎、瓦格洛、雄林、蘇奈依、嘟嚕、低音嘟嚕、太平簫、嘎嗦、五月簫、篳簫、篳筍、勒絨、姊妹簫、雙管侗笛、波曉呼、決篥傑,等等。

(5)單簧氣鳴樂器:巴烏、篳、篳相、苗笛、芒筒、竹葉笛、馬布、篳魯、寸笛、咚咚虧、筆管、大嘀瓏、篳多喝、波蘆、篳建、利列、利羅、笛列、篳爾、篳朗布浪、芒笛、美都、其篥、雙管巴烏、雙管篳朗叨、篳總、決列、雙管竹葉笛、雙管馬布、菲察克、篳達、葫蘆絲、蘆笙、排笙、高音笙、中音笙、低音笙、木葉,等等。

(6)雙簧氣鳴樂器:巴拉曼、波伯、細篳篥、小悶笛、蘇爾奈、長嗩吶、嘉令、波列、苗族嗩吶、白族嗩吶、彝族嗩吶、拜、勒尤·勒浪、洞巴、闊詩乃依、雙篳篥、長積、雙管悶笛、咪咪、雙勒浪,等等。

四、弦鳴樂器

(1)打擊弦鳴樂器:揚琴、竹筒琴、竹琴、鏘,等等。

(2)彈撥弦鳴樂器:古箏、柳琴、阮(大阮、中阮、小阮)、古琴、蝶箏、玄琴、伽倻琴、雅托噶、五弦琴、獨弦琴、五弦琵琶、納西琵琶、火不思、忽雷、考姆茲、蘇古篤、扎木年、彈布爾、賽依吐爾、碧約牛腿琴、獨它爾、喀什熱瓦普、多朗熱瓦普、熱瓦普、巴朗孜庫木、庫木日依、阿肯東布拉、樂隊東布拉、月琴、貴州咸寧彝族布依族月琴、彝族四弦、苗族四弦、侗族大琵琶、侗族中琵琶、侗族小琵琶、其布厄、大三弦、龍頭三弦、彝族小三弦、拉祜族小三弦、僳僳三弦、賽玎、壯族三弦、垤施三弦、彝族大三弦、彝族中三弦、苗族三弦、天琴、豎箜篌、鳳首箜篌、雙排弦箜篌、雁柱箜篌、轉調箜篌、卡龍、弓琴、達比亞、傣玎、托甫秀爾、東布爾、菲特克吶、三線琴,等等。

(3)弓拉弦鳴樂器:二胡、中胡、老胡、高胡、京胡、板胡、馬頭琴、琤尼、牙箏、塔吉克艾捷克、胡琴、薩它爾、胡西它爾、椰胡、葫蘆胡、土胡、根卡、多朗艾捷克、艾捷克、高音艾捷克、低音艾捷克、獨弦胡琴、適爭、玎黑、奚琴、改革奚琴·四弦奚琴、必汪、鐵琴、藏京胡、馬骨胡、竹筒胡、納西胡琴、二黃、朗多依、西玎、多洛、扎尼、彝族三胡、四胡、蒙古族四胡、四弦胡、彝族四胡、布依四胡、馬頭琴、克亞克、呃吱、牛腿琴、庫布孜、朝爾,等等。

補充:

—— 青銅樂器主要有鐃、鉦、鍾、鐸、鈴、鉤、鐓於、鼓等

——西 洋 樂 器——

西洋樂器主要是指18世紀以來,歐洲國家已經定型的管弦樂器和彈弦樂器、鍵盤樂器。常用的西洋樂器分類情況如下:

一、弦樂器

弦樂器是樂器家族內的一個重要分支,在古典音樂乃至現代輕音樂中,幾乎所有的抒情旋律 都由弦樂聲部來演奏。可見,柔美、動聽是所有弦樂器的共同特徵。弦樂器的音色統一, 有多層次的表現力:合奏時澎湃激昂,獨奏時溫柔婉約;又因為豐富多變的弓法(顫、碎、撥、跳,等) 而具有靈動的色彩。弦樂器的發音方式是依靠機械力量使張緊的弦線振動發音,故發音音量受到 一定限制。弦樂器通常用不同的弦演奏不同的音,有時則須運用手指按弦來改變弦長,從而達到改變 音高的目的。弦樂器從其發音方式上來說,主要分為弓拉弦鳴樂器(如提琴類)和彈撥弦鳴樂器 (如吉它)。

(1)弓拉弦鳴樂器:小提琴(Violin)、中提琴(Viola)、大提琴(Cello)、倍低音提琴(Double Bass);

(2)彈撥弦鳴樂器:豎琴(Harp)、吉它(Guitar)、電吉它(Electric Guitar)、貝司(Bass);。

二、木管樂器

木管樂器起源很早,從民間的牧笛、蘆笛等演變而來。木管樂器是樂器家族中音色最為豐富的一族, 常用被來表現大自然和鄉村生活的情景。在交響樂隊中,不論是作為伴奏還是用於獨奏,都有其特殊的 韻味,是交響樂隊的重要組成部分。木管樂器大多通過空氣振動來產生樂音,根據發聲方式, 大致可分為唇鳴類(如長笛等)和簧鳴類(如單簧管等)。木管樂器的材料並不限於木質,同樣有 選用金屬、象牙或是動物骨頭等材質的。它們的音色各異、特色鮮明。從優美亮麗到深沉陰郁,應有盡有。 正因如此,在樂隊中,木管樂器常善於塑造各種惟妙惟肖的音樂形象,大大豐富了管弦樂的效果。

(1)唇鳴類:長笛(Flute)、短笛(Piccolo);

(2)簧鳴類:單簧管(Clarinet)、雙簧管(Oboe)、英國管(English Horn)、大管(Bassoon)、 薩克斯管(Saxophone)。

三、銅管樂器

銅管樂器的前身大多是軍號和狩獵時用的號角。在早期的交響樂中使用銅管的數量不大。 在很長一段時期里,交響樂隊中只用兩只圓號,有時增加一隻小號到十九世紀上半葉,銅管樂器 才在交響樂隊中被廣泛使用。銅管樂器的發音方式與木管樂器不同,它們不是通過縮短管內的空氣柱 來改變音高,而是依靠演奏者唇部的氣壓變化與樂器本身接通「附加管」的方法來改變音高。 所有銅管樂器都裝有形狀相似的圓柱形號嘴,管身都呈長圓錐形狀。銅管樂器的音色特點是雄壯、 輝煌、熱烈,雖然音質各具特色,但宏大、寬廣的音量為銅管樂器組的共同特點,這是其它類別的樂器 所望塵莫及的。

(1)銅管樂器:小號(Trumpet)、短號(Cornet)、長號(Trombone)、圓號(French Horn)、 大號(Tuba)。

四、鍵盤樂器

在鍵盤樂器家族中,所有的樂器均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鍵盤。但是它們的發聲方式卻有著 微妙的不同,如鋼琴是屬於擊弦打擊樂器類,而管風琴則屬於簧鳴樂器類,而電子合成器, 則利用了現代的電聲科技等等。鍵盤樂器相對於其他樂器家族而言,有其不可比擬的優勢,那就是 其寬廣的音域和可以同時發出多個樂音的能力。正因如此,鍵盤樂器即使是作為獨奏樂器, 也具有豐富的和聲效果和管弦樂的色彩。所以,從古至今,鍵盤樂器倍受作曲家們和音樂愛好者們的 關注和喜愛。其中,鋼琴被譽為樂器之王。

(1)鍵盤樂器:鋼琴(Piano)、管風琴(Organ)、手風琴(Piano Accordion)、 電子琴(Electronic Keyboard)。

五、打擊樂器

打擊樂器可能是樂器家族中歷史最為悠久的一族了。其家族成員眾多,特色各異,雖然它們的音色 單純,有些聲音甚至不是樂音,但對於渲染樂曲氣氛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通常打擊樂器通過對 樂器的敲擊、摩擦、搖晃來發出聲音。可不要認為打擊樂器僅能起加強樂曲力度、提示音樂節奏的作用, 事實上,有相當多的打擊樂器能作為旋律樂器使用呢!現代管弦樂隊里增加了很多非洲、亞洲音樂里的 音色奇異的打擊樂器,幾乎無法完全羅列。

(1)有調打擊樂器:定音鼓(Timpani)、木琴(Xylophone);

(2)無調打擊樂器:小鼓(Snare Drum)、大鼓(Bass Drum)、三角鐵(Triangle)、鈴鼓(Tambourine)、 響板(Castanets)、砂槌(Maracas)、鈸(Cymbals)、鑼(G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