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二十四節氣中,秋天有六6個節氣依次是:立秋、處暑、白露……還有什麼
秋天6個節氣依次是: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1、立秋
是農歷七月的第一個節氣。雖然是立秋,然而炎熱的天氣必須過了處暑到白露時,才會轉涼,換言之,從立秋開始,還會熱大約三十天左右。
2、處暑
是農歷七月的中氣。「處」的意思是退隱,處暑的意思是炎熱即將過去。處暑以後,秋天已然來臨,天地間出現了肅殺之氣,對於古代中國人來說,這時是出征殺伐的最佳時期,既不會妨礙農事,也配合了秋天的氣氛。
3、白露
是農歷八月的節氣,表徵天氣已經轉涼。人們明顯地感覺到炎熱的夏天已過,涼爽的秋天已經到來了,因為白天的溫度雖然仍達三十幾攝氏度,可是夜晚之後,就下降到二十幾攝氏度,兩者之間的溫差達十幾攝氏度。
4、秋分
是農歷八月的中氣。秋分這天,太陽直射在赤道上,晝夜長短平均,氣候也不冷不熱,恰到好處,這一天正好是秋季九十天之半,故稱之為秋分,過了這一天,夜晚就逐漸比白天長了。
5、寒露
是農歷九月的節氣,由於氣溫變冷,使水氣遇冷凝結成露水,因此稱之為寒露,此時已進入深秋時節,大地一片蕭瑟的景象,寒氣逼人,鳥不再叫,蟲不再鳴,落葉滿地。白露後,天氣轉涼,開始出現露水,到了寒露,則露水增多,且氣溫更低。
6、霜降
寒露之後第十五天就是霜降,這是九月的中氣,長江以北此時秋氣肅殺,溫度漸冷,夜晚的露水遇冷凝結為薄霜後降落,因此稱之為霜降。
B. 立秋是一個怎麼樣的時節有哪些有趣的習俗
一般來說,立秋之後天氣就開始變涼爽了,雖然說可能會有點小熱,但是沒有持續多少天,就立馬變得非常涼爽,而且秋天是一個收獲的季節,立秋的時候就會有很多的風俗。那麼,你知道立秋之後都有哪些風俗嗎?我們接下來就一起看看吧!
而且立秋的話,有的地方還會進行祭祀,主要就是為了慶賀豐收,因為秋天是一個收獲的季節,有很多的農作物都在這個時候豐收了,舉行祭祀,也就是為了表達對於豐收的喜悅。總的來說,立秋之後所進行的活動也都是為了慶賀豐收罷了
C. 誰有24節氣圖
節氣表(按公元月日計算)
春季
立春
2月3--5日交節
雨水
2月18--20日交節
驚蟄
3月5--7日交節
春分
3月20--22日交節
清明
4月4--6日交節
穀雨
4月19--21日交節
夏季
立夏
5月5--7交節
小滿
5月20--22日交節
芒種
6月5--7日交節
夏至
6月21--22日交節
小暑
7月6--8日交節
大暑
7月22日--24日交節
秋季
立秋
8月7--9日交節
處暑
8月22--24日交節
白露
9月7--9日交節
秋分
9月22--24日交節
寒露
10月8--9日交節
霜降
10月23--24日交節
冬季
立冬
11月7--8日交節
小雪
11月22--23日交節
大雪
12月6--8日交節
冬至
12月21--23交節
小寒
1月5--7日交節
大寒
1月20--21日交節
二十四節氣歌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兩節不變更,最多相差一兩天,
上半年來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D. 立秋這一節氣是如何來的
古代分立秋為三候:「初侯涼風至」,立秋後,我國許多地區開始刮偏北風,偏南風逐漸減少。小北風給人們帶來了絲絲涼意。「二侯白露降」,由於白天日照仍很強烈,夜晚的涼風刮來形成一定的晝夜溫差,空氣中的水蒸氣清晨室外植物上凝結成了一顆顆晶瑩的露珠。
立秋節氣預示著炎熱的夏季即將過去,秋天就要來臨。當立秋到來時,我國很多地方仍然處在炎熱的夏季之中。立秋後雖然一時暑氣難消,還有"秋老虎"的餘威,但天氣總的趨勢是天氣逐漸涼爽。氣溫的早晚溫差逐漸明顯,往往是白天很熱,而夜晚卻比較涼爽。。當然,由於全國各地氣候不同,秋季真正開始時間也不一致。
在我國封建社會時期,還有立秋迎秋之俗,每到此日,封建帝王們都親率文武百官到城郊設壇迎秋。此時也是軍士們開始勤操戰技,准備作戰的季節。由此可見立秋日為何種天氣是如此的重要。
E. 立秋養生是常識,誰能想到24節氣竟非純粹傳統文化!你知道哪些節氣知識
為什麼24節氣中包含著一些不傳統的東西?
但是在學了初中地理之後,我就有一個疑問:為什麼夏至是太陽照射北回歸線的時間,而冬至則是太陽照耀南回歸線的時間?這說法感覺非常的西方化,因為在我國傳統中根本沒有北回歸線和南回歸線的概念,我們甚至根本沒有明確的資料證明地球是圓的(在這里插一句,被大家瞧不起的印度人,早在公元500年的科學著作《悉達多》中就非常精準地算出了地球的周長,而且使用了負數和無理數……)。
但是就當時來說,很多人並不這么認為,比如《崇禎歷書》編撰完成之後,明朝的傳統派就多次質疑,甚至鬧到了要搭擂台打PK的地步,他們約定好用各自的方法推演天象(比如日食和月食)的時刻、方位等,然後用觀測結果說話。
F. 今日立秋,這張圖里藏著16個字…
清風送祝福,健康常相伴,轉發好運不斷
立秋,是農歷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3個節氣,更是秋天的第一個節氣,標志著孟秋時節的正式開始:「秋」就是指暑去涼來。到了立秋,梧桐樹開始落葉,因此有「落葉知秋」的成語。
從文字角度來看,「秋」字由禾與火字組成,是禾穀成熟的意思。秋季是天氣由熱轉涼,再由涼轉寒的過渡性季節。 立秋,七月節。 立字解見春。秋,揫也,物於此而揫斂也。
初候,涼風至。西方凄清之風曰涼風。溫變而涼氣始肅也。《周語》曰火見而清風戒寒是也。 二候,白露降。大雨之後,清涼風來,而天氣下降茫茫而白者,尚未凝珠,故曰白露降,示秋金之白色也。 三候,寒蟬鳴。
寒蟬,《爾雅》曰寒螿蟬,小而青紫者;馬氏曰物生於暑者,其聲變之矣。 宋時立秋這天宮內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內,等到「立秋」時辰一到,太史官便高聲奏道:「秋來了。」奏畢,梧桐應聲落下一兩片葉子,以寓報秋之意。
G. 二十四個節氣的立秋
「立秋之日涼風至」明確地把立秋與天涼聯系起來。可見,立秋就是涼爽的秋季開始了。由於各地緯度、海拔高度等的不同,實際上是不可能都在立秋這一天同時進入秋季的。按照氣候學上以候(5天)平均氣溫在10℃至22℃之間為春、 秋的標准,在我國除了那些緯度偏北和海拔較高的地方以外,立秋時多未入秋,仍然處於炎夏之中,即使在東北的大部分地區,這時也還看不到涼風陣陣、黃葉飄飄的秋天景色。對於地處中亞熱帶的四川盆地來說,常年8月暑氣猶重。氣候資料統計表明,盆地要到9月中、下旬方才先後進入秋季;在全年皆冬或者冬長無夏、春秋相連的高原和高山地區,說不上秋季什麼時間開始。立秋以後,我省盆地晚稻拔節孕穗,棉花裂鈴吐絮,絲毫不可放鬆田間管理;中稻、夏玉米進入灌漿成熟階段,要提防冰雹、大風、暴雨的危害。盆地東部和西部,應該分別繼續做好抗旱、防洪工作。立秋後的盆地,時令雖仍屬盛夏,但「立秋十天遍地黃」一個金色「秋天」就要到來了。
H. 節氣「立秋」的來歷是什麼
每年8月7日或8日視太陽到達黃經135°時為立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七月節,立字解見春(立春)。秋,揪也,物於此而揪斂也。」立秋一般預示著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秋天即將來臨。立秋後雖然一時暑氣難消,還有「秋老虎」的餘威,但總的趨勢是天氣逐漸涼爽。由於全國各地氣候不同,秋季開始時間也不一致。氣候學上以每5天的日平均氣溫穩定下降到22℃以下的始日作為秋季開始,這種劃分方法比較符合各地實際,但與黃河中下游立秋日期相差較大。立秋以後,我國中部地區早稻收割,晚稻移栽,大秋作物進入重要生長發育時期。秋的意思是暑去涼來,秋天開始。古人把立秋當作夏秋之交的重要時刻,一直很重視這個節氣。
據記載,宋時立秋這天宮內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內,等到「立秋」時辰一到,太史官便高聲奏道:「秋來了。」奏畢,梧桐應聲落下一兩片葉子,以寓報秋之意。其實,按氣候學劃分季節的標准,下半年日平均氣溫穩定降至22℃以下為秋季的開始,除長年皆冬和春秋相連無夏區外,我國很少有在「立秋」就進入秋季的地區。秋來最早的黑龍江和新疆北部地區也要到8月中旬入秋,一般年份里,首都北京9月初開始秋風送爽,秦淮一帶秋天從9月中旬開始,10月初秋風吹至浙江麗水、江西南昌、湖南衡陽一線,11月上中旬秋的信息才到達雷州半島,而當秋的腳步到達「天涯海角」的海南崖縣時己快到新年元旦了。
「秋後一伏熱死人」,立秋前後我國大部分地區氣溫仍然較高,各種農作物生長旺盛,中稻開花結實,單晚圓稈,大豆結莢,玉米抽雄吐絲,棉花結鈴,甘薯薯塊迅速膨大,對水分要求都很迫切,此期受旱會給農作物最終收成造成難以補救的損失。所以有「立秋三場雨,秕稻變成米」、「立秋雨淋淋,遍地是黃金」之說。雙晚生長在氣溫由高到低的環境里,必須抓緊當前溫度較高的有利時機,追肥耘田,加強管理。當前也是棉花保伏桃、抓秋桃的重要時期,「棉花立了秋,高矮一齊揪」,除對長勢較差的田塊補施一次速效肥外,打頂、整枝、去老葉、抹贅芽等要及時跟上,以減少爛鈴、落鈴,促進正常成熟吐絮。茶園秋耕要盡快進行,農諺說:「七挖金,八挖銀」,秋挖可以消滅雜草,疏鬆土壤,提高保水蓄水能力,若再結合施肥,可使秋梢長得更好。立秋前後,華北地區的大白菜要抓緊播種,以保證在低溫來臨前有足夠的熱量條件,爭取高產優質。播種過遲,生長期縮短,菜棵生長小且包心不堅實。立秋時節也是多種作物病蟲集中危害的時期,如水稻三化螟、稻縱卷葉蟆、稻飛虱、棉鈴蟲和玉米等,要加強預測預報和防治。北方的冬小麥播種也即將開始,應及早做好整地、施肥等准備工作
I. 節氣:立秋代表什麼意思
朋友,早上好!立秋(autumn begins):中國農歷二十四節氣之一,在8月7、8或9日。我國以立秋為秋季的開始。 每年8月7日或8日視太陽到達黃經135°時為立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七月節,立字解見春(立春)。秋,揪也,物於此而揪斂也。」立秋一般預示著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秋天即將來臨。立秋後雖然一時暑氣難消,還有「秋老虎」的餘威,立秋又稱交秋,但總的趨勢是天氣逐漸涼爽。由於全國各地氣候不同,秋季開始時間也不一致。氣候學上以每5天的日平均氣溫穩定下降到22℃以下的始日作為秋季開始,這種劃分方法比較符合各地實際,但與黃河中下游立秋日期相差較大。立秋以後,我國中部地區早稻收割,晚稻移栽,大秋作物進入重要生長發育時期。秋的意思是暑去涼來,秋天開始。古人把立秋當作夏秋之交的重要時刻,一直很重視這個節氣。
J. 求騰訊這個系列的二十四節氣簽到圖片「立秋」,謝謝。
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