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非主流圖片冬天裡面要有個穿羽絨服的女孩在雪地里,意境很唯美。
看過很多小女孩穿羽絨服在雪地的唯美圖片,但和非主流扯得上什麼聯系?
殺馬特那種打扮才算非,時尚 好看 不是非,許多人誤解。
有農非這么一個詞,總之非主流是罵人的,真正算非的也是極少數。
非主流是另類到讓大眾無法接受的意思,現在大多人不知道非主流的意思也不知道什麼才算非,都是因為一傳十十傳百的誤會。
B. 冬天雪景怎樣拍照才好看
今天我們將討論在下雪的冬天如何拍照。在冬季拍攝仍然充滿技術難題和情節難題,我們今天將設法解決這些難題。
同樣令人感興趣的是在積雪中的人(而不僅僅是人)的痕跡。
總結
當然,所有技巧都是不錯的,但是在拍攝過程中,您一定不要忘記自己的創造潛能,並以任何人都沒有的獨特方式尋找節奏和風景,並且不要重復在攝影現場發表的內容。這也許是不僅在冬天拍攝的任何照片的主要組成部分。
C. 在雪地里怎麼拍美照
京內網
【手機攝影第一媒體】
冬日的雪天是影友們最喜歡進行攝影創作的天氣之一,也是會碰到最多問題的拍攝題材之一。如何在這樣童話般的時節里拍出像專業攝影師一樣的作品,你需要的是:掌握以下20個關鍵詞!
冬天轉眼之間就在身邊了,雪使這個世界變得如童話般美麗,在冬季降雪頻繁的地方到處可見「雪壓冬雲白絮飛」的景緻。怎樣將雪景記錄下來拍攝出美麗的照片才是關鍵。
01.正確時間
不要覺得我們提出的第一個關鍵詞是廢話,你會不會理所當然地認為我們所說的拍攝正確時間就是下雪時呢?這時你就需要學會用攝影師思維思考:在整個雪天的時間段里什麼時候會出現有利於拍攝的光線?當雪花覆蓋大地,覆蓋物被太陽照射後會多角度反光,所以我們應該避開太陽過於刺眼的時候,選在某個晴天的清晨日出前後或傍晚,這時的散射光比較能夠拍攝出雪的質感和層次。
02.實用的器材
拍攝雪景的環境氣溫較低,建議大家考慮攜帶較專業可靠的單反。在拍攝風景類作品的鏡頭選擇上以長焦、廣角為主。除此之外,常常還需攜帶的器材有三腳架、偏光鏡、遮光罩等。
03.溫度要零度以下
「零度」以下,這是拍雪花結晶特寫的最佳溫度,在北方的隆冬時節便是你要准備尋找這些小東西的時候了。我們可以從網路、搜狗等搜索引擎上查到許多關於雪花晶體形成的原因,這里就不詳細解釋了。大家只需要記住,拍攝晶體需要盡量無風、水汽大且溫度在零度以下的寒冷環境。
04.「雪景」白平衡
專業攝影師在拍攝雪景時,會在拍攝前習慣性地檢查相機的白平衡設置,如果此時你的相機還設置在常規的「自動白平衡」,那麼你就失算了!你在這種模式下所得到的圖片就會「充滿藍調」!如果你的相機不具有手動設置白平衡的功能,或者你還不能熟練地進行手動設置,那麼就可以在此時直接選擇「雪景/陰天」的自動白平衡模式;如果你已經能熟練地使用自己的相機了,便可以根據不同相機的設置模式,對著純白色的雪進行自定義白平衡圖片的拍攝,從而自己設定好環境里最正確的白平衡。
05.分次測光
拍攝時,常出現「雪天一片白」的圖片?別擔心,你的相機沒有問題,問題在於它使用的「自動曝光模式」失靈了!在這樣高反差的場景下,為了暗部亮部都能體現,可進行分別測光,然後進行組合得到一個較准確的曝光值。
06.「背景」對比
當我們在雪天拍攝時,你會發現從前景到背景都雪白一片,這時為體現畫面的層次,常常需要在前景,或者背景上增添一些跳躍的色彩形成對比。
07.逆光和側逆光
拍攝時,你可以大膽地利用一些逆光和側逆光來描繪景物,即使是拍攝天空和地面山脈的遠景,它們也能產生深遠的氣氛。
08.避免凝露
攝影器材都是攝影師的心肝寶貝,由於雪景拍攝氣溫較低,當我們將相機從寒冷的地方拿到較溫暖的地方時容易發生濕氣凝結,此時會讓相機暫時失效,無法拍攝,所以要盡量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
09.放棄閃光燈
拍攝雪花晶體時,我們為避免雪花因閃燈離微小晶體過近,散發的炙熱溫度使雪花融化,需要放棄利用開啟閃光燈讓晶體更具有光感和質感的方法。
10.適當的前景
雪景拍攝中,前景的選擇對於攝影師營造氣氛而言是相當重要的。由於雪景難有層次的特殊性,利用掛著冰凌的樹枝,或鋪著厚厚積雪的道路、花朵、建築物等作為拍攝的前景,可以增加空間深度,提高雪景的表現力,使得整個畫面的內涵更加豐富,也可以像例圖一樣作一個形狀邊框讓景物更有一番情調,這樣就不至於因為雪天白茫茫的一片而使觀看者產生厭倦的情緒。
11.雪花光斑的產生
在我們拍攝漫天飛舞的雪花時,當雪花距離鏡頭較近,而我們選擇的對焦區域在雪花兒後面較遠距離的背景區域,那麼你就會拍攝到雪花光團狀的圖片。
12.小心水汽
你有沒有發現在寒冷天氣下用取景器拍攝時,自己呼出的水汽有時使相機鏡頭變得朦朧?所以你最好隨身攜帶一塊鏡頭布,對相機進行隨時清潔。當然,最好在拍攝時戴上口罩了!
13.巧妙利用偏振鏡
讓「天空更藍,白雲更白」的好東西?沒錯!拍雪景時最好帶上這個好伴侶―偏振鏡。加了偏振鏡後的曝光補償需要比沒加之前減少1/4到 1/3較好。不少專業攝影師都會認為:偏振鏡是不可缺少的濾鏡!其實偏振鏡的作用還有很多,我們在下一期實戰板塊中,會進行詳細地介紹。
14.顯微鏡下看雪花
英國科學家胡克,第一次在顯微鏡下看清了雪花晶體的模樣。而這些由顯微鏡拍攝下來的雪花晶體也就成為了世間難得的藝術品。我們如果自己有一個十萬倍放大倍率顯微鏡,也可以嘗試接著相機拍攝一下晶體。
15.陰影製造層次感
冬天雖然感覺柔和但缺少細節,為打破平淡,可用陰影讓白色畫面在明暗上產生平衡,影子造型也能讓景物頓增立體感。
16.臉部曝光
一、選擇光線不太強烈的時間拍攝,讓順光時被攝者臉部和背景曝光適中;二、進行包圍曝光;三、光照強烈情況下,使用逆光拍攝,暗部靠補光。
17.拍點小景
大家都忙活於拍雪的浩大磅礴時,不妨把視線分一些在眼下的小景上,可愛的雪人、窗戶上的冰晶、被雪覆蓋著的椅子等都是冬天絕好的題材。
18.HDR合成
當你想要在強烈的逆光下拍攝晚霞透過白皚皚的樹林時的五彩光影,卻因為總是苦於把握不好樹陰里的暗部細節,天空中太陽附近的亮部細節都能夠充分體現的時候, HDR合成將會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最佳方法。我們只需要在這種光線下進行三次曝光:不足、正常和過度,接著我們只需要將這三次曝光進行組合就能夠得到一張有生動細節的美麗晚霞雪景圖片了!
19.快門選擇
在拍攝有人物在畫面中的雪花飛舞照片時,快 門速度選擇在1/60s以下可以將雪花兒凝結成線條,而設置在1/80s至1/120s便可以記錄下雪花兒的飄飛過程了;如果畫面中有行走的人物出現,以上快門速度也可以讓人物不至於模糊。
20.氣氛營造
例圖是在雪後濃霧這樣的惡劣天氣下拍攝的,也許這樣的天氣會讓你放棄創作,但攝影師們卻能讓霧氣變成描述氛圍的好幫手。所以,暴風雪和霧天都是能出好片的時機,注意的就是安全問題。
註:本文轉自拍客控,如遇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或者支付稿費,謝謝?
友情提示:
投稿作品請發至郵箱:
投稿要求:
主題及風格統一的組圖18張以上;
圖片相關描述及拍攝器材;
作者簡介一份!
優秀投稿將獲得神秘獎品一份?
D. 求一圖片,一個人在雪地中顯得很孤獨的背影。
馬克,這意境適合當背景圖片。
E. 雪地赤身跪求一張雪地梅花圖片
上網路搜下圖片啦,好多,一定有你喜歡的
http://hi..com/lx2680/album/item/96543498b15248296e068c82.html#IMG=96543498b15248296e068c82
http://hi..com/jiujinghe/album/item/6083a76157e0116ceaf8f8c1.html
F. 求動漫冬天下雪背景圖片!!!
G. 今年的雪下得很大!想拍點雪景如何拍是最好的
依據雪的形態,雪景可分為飄雪、積雪和風雪景觀。拍攝飄雪時,應該選擇雪團直徑大且密度又較稀的雪天,並用深色的背景(建築物、街道、樹林等),把雪團飄落的軌跡襯托出來。拍攝積雪景觀最需要准確的曝光,必須考慮許多復雜的因素,如天氣的陰晴、時間的早晚、光照的方向和角度、雪的色澤和覆蓋情況等等,有經驗的拍攝者,會在測光值的基礎上大膽增加一些曝光量。
第一種是單純的雪景,即使有人物,也是雪景中的點綴、陪襯,最有利的時機與方法是:雪正在降落時,特別是在降鵝毛大雪時,用小一點的光圈(如用標准鏡頭可用f/11或用f/16的光圈,距離標尺放在5米上)。
第二種是以雪(常常是「積雪」)作景,人物為主,要形成人與雪的強烈對比。此時注意雪的反光不能直接反射到人物的臉上或身上,太陽斜射地面時,起伏不平的雪自身投下陰影,會增加質感和量感。用彩色片拍雪景加用偏振鏡,一方面能夠調整天空的顏色,而且可以消除反光和降低色溫(因為雪天色溫較高,會出現藍色的影子);要盡可能用遮光罩,以防止雜亂的反射光進入鏡頭。
第三種是人在雪(常常是「風雪」)中,雪的反射光可以反射到人物的身上或臉上。要選擇在干雪中拍攝,注意光線角度和背景畫面的搭配。
◆曝光:
正確的曝光是拍攝雪景中最基本也是很關鍵的問題。雪是潔白的晶體物,當其積聚在景物上使其成為白色,從而增加了景物的反光度。景物上有雪的部分亮度很高,而沒有雪的部分則顯得很暗,這使得各部分的反差很大。大部分的數碼相機其測光值是由景物反光來獲取的,因此如果你直接對著雪景來進行測光,所拍攝出來的畫面會偏暗,此時你必須進行曝光補償才能獲取正常的曝光。
正確測光和正確曝光是拍攝雪景照片成敗的關鍵。在大面積雪景中,用照相機內測光系統測光,根據顯示的數據拍攝雪景,一般都曝光不足,這是因為照相機的內側光表都是以一定的程序進行測光的,它所顯示的數據是綜合場景中高光部分、中間色調、陰影部分的平均光值。這在大多數情況下是可行的,但在雪景中,強烈的反射光往往使測光結果相差1-2級曝光量。在這種情況下,可使用曝光補償,酌情增加1-2級曝光量,也可將照相機對准中間色調物體,採取局部近測,並按此時測得的數據,將相機調到「手動」位置進行拍照。有入射光測光表的攝影者,在雪地里根據照射在被攝物體上的光束測光,按所得曝光數據拍照,那將是准確的。
積雪覆蓋的時候,由於雪的反光,有雪的部分背景亮度顯得很亮,而沒有雪的部分則很暗,反差很大對於大多數自動相機來說,測光是根據環境光線的強度來定的,所以由於積雪的光反射,使得環境背景光的強度值比較高,而實際上物體的亮度並不高,導致測光不準,此時直接拍攝則照片往往顯得曝光不足,大白天的景色看起來象晚上,白白的積雪看起來是土黃色的,多麼恐怖呀!
下雪的時候天氣必然潮濕,濕度比較大,霧可能比較重。如果溫度不夠低,則霧氣和液態的雪花相夾雜著,造成能見度低,有霧氣的時候通常能見度在1公里以內,此時盡量不要用過高的變焦倍數,否則畫面會很模糊、顏色也暗淡,還不如走近些再拍。
由於積雪的光反射造成的測光不準,使得在順光和逆光的時候都可能遇到反差很大的畫面,比如拍松樹,有雪的地方很白,沒雪的樹枝則顯得特別暗,再加上整體曝光不足,排出來的效果往往是黑色的,「大雪壓青松」變成了「臟雪和鐵絲」,豈不大大的糟糕?
大多數數碼相機的曝光時間可以手動調整,從-2.0到+2.0的范圍內以0.5為間隔設置。根據俺的實驗結果,一般可設置到1.0左右,拍攝的時候可打開LCD屏,此時可看到調整曝光以後的畫面效果或者試拍1張觀察,以明亮而不刺眼為佳,不足或過頭了效果都不好。
曝光補償無疑是拍攝冰雪碰到的最大難題,過度是一片慘白沒有層次,不足則一片灰暗喪失了雪的韻味。相機上的測光系統以中灰為測光基準,雪和冰要比中灰明亮得多,如果再加上晴天陽光的反射,測光表就會受到欺騙,此時要進行補償曝光,原則是要加不要減。
若僅拍局部有雪的畫面,增加1擋曝光為好,此時雪的比例在畫面中佔1/3左右。若畫面中雪景的比例在1/2以上,則應加1.5至2擋曝光量;若全畫面都是雪而且有強烈陽光照射,應加補償2.5至3擋曝光量,以上數據是以平均測光方式為准。碰上一次好的雪景拍攝機會不容易,最保險的拍攝方法是用包圍曝光法。幾乎所有的EOS系列相機都有包圍曝光的功能,稱為AEB功能,即在拍攝測光時,連續三張會設定不同的曝光值,若每一張照片按0.5級順序加上補償,總會拍出一張理想的照片。
◆光線:
光在攝影中起到非常關鍵的作用,很多情況下我們無法去改變自然光線,因此我們只有等待光線的變化或者採用不同的角度合理的利用光線。
由於雪是一種潔白的晶體,其反光度較高,當然太陽照射到上面時會顯得更加明亮。因此在雪景的拍攝中,如果以正面光或頂光進行拍攝,由於光線平正或垂直照射的關系,不但不能使雪白微細的晶體物產生明暗層次和質感,而且會使景物失去立體感。因此,為了表現出雪景的明暗層次以及雪的透明質感,運用逆光或後側光拍攝雪景最為適宜。但是,逆光或側面光照射在白色面積較大的雪景上,沒有被雪所覆蓋的其它色調的景物必然會因此而容易變成黑色,所以為了使雪景中的白雪和其它色調的景物都能夠有層次感,拍雪景就必須選擇柔和太陽光線。
拍攝雪景,最好是雪後晴天,如能趕上清晨的光線則更好。在陽光下,運用側光和側逆光,最能表現雪景的明暗層次和雪粒的透明質感,影調也富有變化,即使是遠景,也能產生深遠的氣氛。如果拍攝雪中人物,臉部最好加輔助光,相機鏡頭上要戴遮光罩。如果用黑白片拍雪景,應加用深黃、橙黃或黃綠色濾光鏡,以壓低天空影調,減弱雪地亮度,使景物影調柔和。若用彩色片拍雪景,最好用偏光鏡,以吸收白雪反射的偏振光,降低亮度,調節影調,使藍天的白雲突出,還可提高色彩的飽和度。
一般來說增加一擋曝光補償可以達到較好的效果,當然這個也不是絕對的,需要根據現場的環境而定,因此拍攝完後及時的進行圖片的回放,來判斷曝光補償的增減。需要注意的是,並不是所有的雪景都需要曝光補償,只有雪在畫面中佔大部分面積時才考慮進行曝光補償。
善於使用閃光燈,必要的時候採用慢速同步由於背景光線較亮,在逆光或陰影下的物體則顯得亮度不足,需要補閃光燈,以便拍出層次來,而閃光燈的距離一般是比較有限的,所以也要注意拍攝距離不要太遠。
◆快門:
風雪的拍攝,若採用1/30秒的快門速度,則可拍出被風吹卷的雪花的流動感,從而增加作品畫面的線條結構。
如果你需要拍攝一張漫天雪花飛舞的照片,那麼你應該選擇較深的背景,這樣避免背景的干擾。同時快門的速度也不能太高,一般在1/125秒左右,這樣雪花飛舞的雪花可以形成一道道的線條,表現出雪花的動感。
在下雪天,要獲得一幅雪花飛舞的照片,應選擇深色背景作襯托;快門速度不宜太高,一般以115至160秒為宜,這樣可使飛舞的雪花形成一道道線條,有雪花飄落的動感。在拍攝大雪紛飛中的人物時,要注意不要讓雪花太接近鏡頭,以免因透視關系讓雪花擋住人的臉部。
◆參照物:
拍攝雪景還應充分利用帶雪或掛滿冰凌的樹枝、籬笆牆、建築物等為前景,提高雪景的表現力,增加畫面的空間深度,加強人們對冰雪的感受。
滿眼全是雪的景色看上去可能有點沉悶,你可以加些有色彩的物體以增添雪景的亮點。例如利用掛滿冰凌或鋪著厚厚的積雪的青松樹枝、點綴著花花綠綠的廣告標牌的燈桿、或者是建築物等作為拍攝的前景,可以增加空間深度,提高雪景的表現力,使得整個畫面的內涵更加豐富,不至於因為白茫茫的一片而使觀看者產生厭倦的情緒。
◆濾鏡:
偏振鏡(PL鏡)是拍攝冰雪時特別有效的輔助濾鏡。它的第一個作用是可以有效地消除反光,當然強烈的點狀反光不在此列。有了這種功能,拍攝時就可以控製冰雪反光的程度,以達到最好的層次表現。使用方法是將偏振鏡裝在單反相機的鏡頭上,緩慢旋轉偏振鏡,就可以在取景器中觀察到反光的表現程度,以達到你需要的效果為止。偏振鏡的第二個作用是強化吸收藍紫色光線而不影響其他色彩。這樣在晴朗的天氣里,藍天白雪都會表現在十分出色,否則將會丟失冰雪的層次,拍出來的畫面與你看到的景物有很大差異。
使用偏振鏡(PL鏡)還需要曝光補償嗎?為表現冰雪的白色,仍需進行適當補償。使用偏振鏡後,畫面中暗部表現增強了,此時若以正常標准加級補償,則會使暗部失去層次,為使畫面有均衡的表現,加偏光鏡後的曝光補償比未加之前減少1/4到1/3為好。
◇◇保護:
雪景中還有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保護好你的器材。由於冬天氣溫低,空氣也很潮濕,這樣的環境很有可能影響數碼相機的使用。因此進行簡單的防寒防潮處理是必要的,例如簡單的用塑料袋包一下就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在不拍攝的時候可以把相機放在衣服中,可以達到保溫的作用。同時還需要注意電池的保溫,電池在低溫下消耗很快,保溫能提高其使用時間,當然多准備一些電池也是很有必要的。最後就是要注意個人的保溫了,衣帽、手套這些都要准備好,冬天真的很冷。
◆凝露:
由於天氣比較冷,我們要避免在低溫下長時間拍攝,以防止機器的提前老化。另外,當把數碼攝像機從寒冷的地方拿到比較溫暖的地方時容易發生濕氣凝結,此時會因為攝像帶與攝像機的磁鼓粘連,攝像機自動保護,攝錄按鈕暫時失效,無法繼續拍攝,所以要注意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
如果你必須要把數碼攝像機從寒冷的地方拿到比較溫暖的地方,例如從滑雪場回到賓館房間的時候,可以先將數碼攝像機裝在塑料袋中,然後密封,當袋內空氣的溫度達到周圍環境溫度時再取下塑料袋,這樣就可以有效的防止濕氣凝結現象的發生了。
如果你使用取景器來拍攝,那麼在寒冷的冬季里你會遇到這樣一個問題:你呼出的水汽使機身上變得一片朦朧,有時甚至鏡頭也會被你的水汽所「污染」,所以你最好隨身攜帶一塊軟布來隨時清潔機身,而且最好在拍攝時帶上口罩或者慢慢呼氣,如果拍攝時間比較短,那麼也可以暫時屏住呼吸。
當然,如果你使用LCD液晶顯示屏來取景拍攝的話,那麼就不會有這個問題了,不過,就如前文所提到的,使用取景器拍攝可以剩下不少電力,在隨身攜帶的電池電力緊張時使用取景器還是比較明智的。
注意鏡頭不要蒙上水霧。
注意防潮,如果正在下雪,一定要用個東西罩在相機上面,否則相機進了水就比較麻煩了!
◆電池:
電池是雪景拍攝時碰到的另一大難題,低溫使電池消耗非常快。如在零上20攝氏度還有一半電量的電池,到零下5攝氏度會馬上消耗干凈。
電池在低溫下的使用時間是會大大縮短的,所以在冬季外出拍攝時要注意好電池使用時間的把握,我們可以通過以下方法來彌補這一缺憾,最好就是要備足備用電池,兩塊電池加起來的使用時間應該可以大大延長你的拍攝時間,在不拍攝時,我們最好把電池從機身上取下來,放入棉衣口袋中,這樣也可以有效的延長電池的使用時間。另外,使用取景器拍攝也可以比使用LCD液晶顯示屏節約電力,在電力緊張時建議大家使用取景器來進行拍攝。
回答者:愛吃家常飯 - 經理 四級 1-28 22:37
http://hi..com/tommmmmmmmy
我的空間啥都有 全是關於攝影的
呵呵 我用的也是400d 但是北京這一陣沒怎麼下雪
我不太好告訴你 我也沒怎麼拍 ....
嗯.... 你用 風景檔 或M檔吧 光圈 快門差不多的時候 用包圍曝光試試...
還有 重要的是 白平衡一定要調好. 不要讓雪景偏色
先給你一篇
<轉>在冬季拍攝的妙招
冬季是一年中最美妙的時光,兼有晴天到暴風雪等各種各樣的氣候現象,為攝影師提供了拍照的絕佳素材。這里有9個好方法,讓你在這個冬季里大顯身手。
1、色彩感
冬雪可以是很棒的拍攝對象,但是全是雪的一張照片看上去可能有點沉悶。你可以加些有色彩的物體以增添雪景的亮點比如這幅照片里的紅色小汽車。在暴風雪後拍攝時,它就是將這個灰沉沉的天氣照片化成一幅美麗的冬季圖片的必要元素啦。
2、節日彩燈
多姿多彩的節日彩燈可以拍出色彩豐富的照片。你很可能認為在夜色是映襯它們最佳背景,由此認定晚上是拍攝彩燈的理想時間。但是事實上這樣拍出來的效果不過是黑色底上的一些彩點。如果嘗試在「神奇時段」在黎明或黃昏的時候拍攝的話,你同樣可以在景物中記錄下一些細節,而且畫面更富趣味性。拍攝之時必須藉助三腳架,而包圍曝光法也是不錯的方法。
3、日出
在漫漫夏日裡,太陽通常都很早就升起。而在冬天日出時間比較晚,這意味著你不必早起以捕捉這些美麗的景觀。你可以對著太陽一邊的天空(但是不要讓太陽進入相機的取景框)來進行測光,就象這里的一個例子。
4、暴風雪過後
冬季是個風雪頻繁的季節,但暴風雪過後,就會有晴空萬里的感覺,還會出現不可思議的亮光。要拍攝這種景色,就要先做好觀察的准備工夫。查詢當地的天氣預報情況,掌握暴風雪會發生的時間,並偵察出有可能會出現美麗景觀的地段。
5、在「壞」天氣里拍攝
很多攝影師會在天氣變「差」的時候躲在室內發牢騷。其實他們正錯過拍攝的大好時機,因為這類型的天氣往往會醞釀出讓人驚嘆的作品。別讓自己成為徒發牢騷的一員。裝備起來(穿多層服裝),並在不良環境下保護好你的裝備,然後是尋找攝影素材。
6、光禿禿的數枝
秋季里色彩絢爛的樹葉往往令攝影師駐留。但是你不應該忽略掉冬天那已脫葉的樹木。它們可以提供很好的題材。你可以在樹的下面用廣角鏡進行仰拍,就象這里的一張照片顯示的那樣,或者在遠處用長焦鏡頭拍攝。不管是哪種方式,關鍵都是要突出樹木枝椏有趣的部分。如果你是在樹下正當中往上拍的話,就減小光圈,加大景深,以使照片上的每一個細節都可以清晰地顯現出來。
7、冰柱
冰柱會為照片增添趣味的元素。拍攝時你可以移近它,只拍攝單條冰柱的一部分,或者走遠些,把它們的周遍環境也拍進來。你還可以繞一圈,在前景光或者背景光的情形下拍。在拍近照的時候,同樣減小鏡頭光圈,盡量加大景深。
8、窗戶濾鏡效果
窗戶會在冬季中會產生出有關水的各種有趣變化,象霧和雨點。這些可見的濕氣本身可以是絕佳的拍照題材,同時它們也可以成為你有趣的「濾鏡」。聚焦水滴或者霧氣,在窗外的各種景物都會呈現出各種結構的效果。如果你的相機有景深預覽功能,那你可以試試在改變光圈大小時的各種效果;如果沒有這個功能的話,你就試拍出光圈最大、一半光圈和最小光圈的三種效果。
9、雪景曝光
測光表(包括機內測光系統)都是以中灰密度為曝游標準的,如果你按測光表的讀數來曝光的話,你拍出的照片就是灰色色調。白雪通常被認為是白色,而非灰色色調,所以白雪的照片在曝光色調達到白色的時候效果最佳。現在AF 35mm SLR相機附帶的全方位測光表就在重現白雪景緻上效果一流,無須任何的糾正,但對於舊式的中央測光表,拍攝的時候就應該比測光表的讀數上再增加1-1/2 檔的曝光。對於AE模式,你可以補償+1到+1.5個檔的曝光。如果不補償曝光的話,你和你的測光表就會給白雪「蒙騙」了,照片則是黑呼呼的。在你用自己的相機第一次拍雪景的時候,你可以進行梯級曝光,拍出幾種照片並做記錄,看看到底要達到你所期望的照片效果,需要補償多少曝光
還要看你喜歡那樣的了
H. 怎麼ps下雪背景
PS雪景有2種方法的:
第一種方法:1、利用調色工具調出雪景
2、打開素材圖,並復制為圖層1(快捷鍵Ctrl+J);
3、點擊圖層面版下方的「創建新的填充或調整圖層」,選取「通道混合器」,進行設置,得到灰白圖;
4、選取「通道混合器」調整圖層,將「混合模式」改為「濾色」,出現彩色效果。
5、點擊圖層面版下方的「創建新的填充或調整圖層」,選取「色相飽和度」,調整選取「綠」,調整樹木在雪景下顏色。點擊圖層面版下方的「創建新的填充或調整圖層」,選取「亮度/對比度」,進行亮度和對比度調節。
6、
按下「shift+ctrl+alt+E」,得到最終效果。
第二種方法:1、利用顏色替換和畫筆工具調出漫天雪景
2、打開素材圖,進行復制(快捷鍵ctrl+j),生成為「圖層1」;
3、選取「圖層1」,選擇「套索」工具的「磁性套索」選項,把圖像中「樹木、草地和鐵塔」部分進行比較精確的選區,選區完成後,按快捷鍵ctrl+j,創建為「圖層2」;
4、選取「圖層2」,選擇菜單欄中「圖像——模式——顏色替換」,將「吸管工具」在圖像中的「樹木」部分點擊,調節「容差」,將「圖層2」中「樹木、草地和鐵塔」部分地轉化為選區,在「色相」選項的「結果」顏色框內點擊,打開「拾色器」在將選取部分顏色替換為「白色」,創建積雪效果。
5、按快捷鍵ctrl+j,創建「圖層3」,選擇「畫筆工具」,將筆尖設置為「柔角9相素」,按F5,打開畫筆面版,依次設置「畫筆筆尖形狀、形狀動態、散布、其它動態」,打開「濕邊」和「平滑」效果。
6、選取「圖層3」,將前景色設置為白色,用設置好的「畫筆」在圖層3上拖動,拖出「雪花」。
7、選取「圖層3」,選擇菜單欄中「濾鏡——模糊——動感模糊」,增加「雪花」的真實感。
8、按下「shift+ctrl+alt+E」,得到最終效果。
希望對樓主有所幫助喔
I. 有哪位高人能夠幫我弄幾張以雪地為背景的 孤寂的背影的圖片 彩色漫畫的
http://image..com/i?ct=201326592&cl=2&lm=-1&tn=image&fm=index&pv=&z=0&word=%D2%D4%D1%A9%B5%D8%CE%AA%B1%B3%BE%B0%B5%C4+%B9%C2%BC%C5%B5%C4%B1%B3%D3%B0%B5%C4%CD%BC%C6%AC+%B2%CA%C9%AB%C2%FE%BB%AD%B5%C4&s=0#
J. 怎樣用photoshop製作雪地地面的效果
用Photoshop製作雪地地面效果的方法如下:
1、製作背景
啟動Photoshop,執行文件→新建命令,對打開的新建對話框進行設置,創建出一個新文檔。
2、設置新建對話框
選擇工具箱中的漸變工具,然後在選項欄中對漸變顏色進行設置,完畢後按下鍵,在視圖內由上至下繪制垂直漸變色。
3、繪制漸變色
單擊圖層調板底部的創建新圖層按鈕,新建圖層 1。選擇工具箱中的鋼筆工具,在視圖中繪制路徑。
4、繪制路徑
按下鍵將路徑轉換為選區,然後將選區填充為淡藍色(R206、G245、B255),按下鍵取消選區。
6、將路徑轉換為選區並填充顏色
分別新建圖層,使用同樣操作方法,繪制出其他圖像效果,組成雪山效果。
7、製作雪山效果
創建一個新圖層,選擇工具箱中的自定形狀工具,設置前景色為白色,然後對選項欄進行設置,完畢後在視圖中繪制樹圖像。
8、繪制樹圖像
使用移動工具,按下鍵的同時拖動繪制的樹圖像,將其復制,然後執行編輯→自由變換命令,對圖像的大小和位置進行調整,接著在圖層調板中,對創建的副本圖層的不透明度選項的參數進行設置。
9、復制並調整圖像
(1)在移動工具選項欄中,勾選自動選擇圖層選項,單擊圖像,則自動選擇該圖像所在的圖層,如果圖像覆蓋整個視圖,則只能選擇位於最上層的圖像。取消該選項的勾選,則只移動當前選擇狀態下的圖層中的圖像。
(2)再次將樹圖像復制兩個,並分別對其大小和位置進行調整,然後將較小的樹圖像所在圖層的不透明度選項的參數設置為50%。
10、復制其他樹圖像
在所有圖層的上方新建一個圖層,然後將該圖層填充為白色,選擇工具箱中的畫筆工具,設置前景色為淡藍色(R161、G236、B255),在視圖中進行塗抹。
11、 繪制圖像
在圖層調板中,設置剛繪制的圖像所在圖層的混合模式選項為線性加深。
12、設置圖層混合模式
執行文件→新建命令,對打開的新建對話框進行設置,創建出一個新文檔。
13、設置新建對話框
在未標題-1文檔中,切換到通道調板中,單擊調板底部的創建新通道按鈕,新建Alpha 1通道,執行濾鏡→渲染→雲彩命令,為該通道添加雲彩效果。
14、渲染雲彩效果
(1)可多次按下鍵重復上次濾鏡操作,以達到滿意的雲彩效果。
(2)按下鍵,單擊Alpha 1通道,將該通道作為選區載入。使用矩形選框工具將選區拖動到製作夢幻背景文檔中,並執行選擇→變換選區命令,對選區的大小進行調整。
15、變換選區
(1)如果直接按下鍵,執行的是自由變換命令,進行調整的是選區內的圖像。
(2)創建一個新圖層,將選區填充為淡藍色(R149、G230、B242)並取消選區,設置新建圖層的混合模式選項為柔光,不透明度選項的參數為84%。
16、設置圖層
在圖層調板中,將除背景圖層之外的其他圖層全部選中,然後按下鍵,將其放置到一個圖層組內,並將其命名為背景。
17、圖層編組
單擊圖層調板底部的創建新組按鈕,新建一個圖層組,將其命名為房子。參照前面繪制圖像的方法,創建新的圖層,在視圖的右下方處繪制一些房子圖像,然後再繪制出房子上的燈光圖像。
18、繪制房子圖像
雙擊圖層組的空白處,彈出組屬性對話框,在對話框中更改圖層組名稱,也可以在圖層組的名字上直接雙擊,當名稱呈可編輯狀態時輸入新名稱,按下鍵應用。
19、添加人物
執行文件→打開命令,打開光碟文件。
20、素材文檔
將該文檔中的人物圖像摳出,並復制到製作夢幻背景文檔中,然後修整邊緣圖像。
21、添加人物圖像
(1)摳圖完畢後的修整邊緣操作,可以使圖像邊緣虛化,更好的融入夢幻背景中,不至於使人物和背景出現格格不入的現象。
(2)執行圖像→調整→曲線命令,打開曲線對話框,參照圖5-429所示設置對話框,將圖像的色調調亮。
22、設置曲線對話框
執行圖像→調整→色相/飽和度命令,打開色相/飽和度對話框,設置對話框,增加圖像的飽和度。
23、增加圖像的飽和度
接下來利用通道,在人物的肩膀上繪制出小熊圖像。
24、繪制小熊圖像
配合使用工具箱中的畫筆工具和自定形狀工具,分別對其選項欄進行設置,然後在視圖中繪制出雪花圖像,並設置部分圖像的透明度。
25、繪制雪花圖像
(1)設置部分雪花圖像的不透明度時,既可在繪制前的畫筆工具和自定形狀工具選項欄中直接設置,也可以在繪制完圖像後,在圖層不透明度選項中設置。
(2)最後在視圖中添加相關的文字信息,完成實例的製作。
26、 完成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