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小學生辦地學習報圖片大全,四年級
什麼都會畫?可不信,我繪畫在區里得過第一都不敢說什麼都繪畫!在你的話中我可以感覺到你有點小成就,就驕傲自滿。更何況你才9歲,神童也是他們自己練成的,我敢說你技術再好,想像力一定不夠。先謙虛吧!多請教高手、老師。
㈡ 七彩課堂四年級下冊語文第四課作文圖片素材
七彩課堂
「今天我們的活動課大家一起來吹泡泡,好嗎?」樂樂老師的話音剛落,教室里一下子沸騰了。
我們迫不及待地拿出事先准備好的七彩泡泡,正准備大顯身手時,「先輕輕地吹,觀察泡泡的數量、顏色和形狀。」樂樂老師的聲音又在耳邊響起。
我用右手擰開瓶蓋,用瓶蓋下的一根小管子在左手的瓶中蘸了蘸,嘟起嘴,對著小「8」字一吹,許多五光十色、晶瑩剔透的小寶寶就誕生了。只見它們有的像熟透了的葡萄,有的三五個串在一起像葫蘆,還有的像斷了線的珍珠,美麗極了!
正當我們玩得不亦樂乎時,樂樂老師讓我們 站起來,仰起頭朝教室上空吹。同學們個個鼓足勁,教室里立刻成了五彩的天堂,我們彷彿生活在了童話的世界裡。那些頑皮的小傢伙有的落在臉上,有的落在手上,涼絲絲的,真舒服!我們真想把這些美好的東西留下,只聽見「咔嚓、咔嚓」幾聲,原來是樂樂老師用相機記下了這美好的一刻。
老師要我們現場作文,教室里立刻變得鴉雀無聲,只聽到「刷刷刷」的寫字聲。原來只要細心觀察,寫作文一點都不難。
㈢ 讀書手抄報圖片大全四年級《既好畫又美麗》
圖片如下:
(3)4年級教育圖片素材擴展閱讀:
手抄報編排設計:
版面劃分:
先把版面劃分成兩塊,每塊中還可以再分成片。劃分文章塊面時,要有橫有豎,有大有小,有變化和有對稱的美,也可繪畫圖案進行劃分。報頭要放在顯著位置,最好是在左上或右上位置。
塊面編排:
如不符合原先的劃分,就要將版面塊面安排作必要的調整;如不能安排下文章,就利用移引、轉版的形式等,並用字型大小、顏色、花邊與鄰近的文章塊面相區別。
裝飾設計:
除報頭按內容設計、繪制外,每篇文章的標題也要作總體考慮,按文章主次確定每篇文章標題的字體、字型大小、顏色及橫、豎排位置。文章內容以橫排為主,行距大於字距,篇與篇之間適應用些題花、插圖、花邊及尾花等穿插其中,起裝飾、活潑片面的作用。
㈣ 四年級孩子的引導方法
四年級教育孩子的方法一
家長一定的做好榜樣,言出必行,答應孩子的一定早做到,不要拖拉,如果你拖延了,即使最後做了,她也會認為你不講承諾
不要發怒、不要用暴擊解決問題,因為暴力不會真的讓孩子心服口服,應該心平氣和的學會傾聽孩子的心聲。
培養孩子的自控能力:這個時候是孩子情緒,情感的突變期,所以培養孩子的自控力很關鍵。在孩子情緒快要失控的時候,不要刺激他,給她冷靜的時間,等孩子平靜後,再找孩子談,指出他的錯對。
和孩子共同制定一份行為規范,包括起床,吃飯、學習、玩耍相關內容,相互監督,相互提高,並且制定一份相應的孩子能接受的懲罰措施。
對一件事情不要過多的重復,這樣孩子會認為你很煩,太嘮叨。而應該正式和孩子談談心,說說你的想法和建議,以及通過這件事應該總結的經驗和教訓。這樣孩子比較容易接受比多次反復的嘮叨更有效果。
讓孩子明白學習她自己的事,培養她自主的學習能力,家長不必全程陪同,讓孩子獨立完成,不會的問題可以指出解決方法,沒有必要告訴孩子答案,陪養她解決問題的能力及良好的學習習慣。這樣家長會不僅省心,而且對孩子以後的學習會產生很好的影響。
四年級教育孩子的方法二
1、養成預習的習慣。
古語有雲: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預習的重要性我們在不同的文章中都已討論不止一次了,這里我們再結合例子來說一下。三年級奧數中的「盈虧問題」,如 果從字面意思來理解的話,我想大多數孩子一時還不能夠有個徹底的認識,而預習便解決了這個問題,同時,預習的加強無形中就提高了課堂上的聽課質量。
2、養成復習的習慣。
如果說預習是重要的,那麼復習比預習還要重要。教三年級奧數的張老師對她們班的學生在復習上的要求是非常嚴格的,張老師說,如果時間不允許甚至可以不 去做預習的工作,但是,復習是一定要做的。復習如同看了一場精彩的電影後回到家裡在頭腦中來回顧這些影象,這樣的回顧是加深記憶的重要方式。
學生在復習時可以從這樣幾個方面來著手:老師在今天的課堂上都講了哪些方面的知識點?哪些知識點是屬於基礎知識?哪些是新的知識點?老師在進行例題的講解時是怎麼做的?在課堂中有哪幾個知識點我還沒有吃透?等等。
3、按時完成作業的習慣。
不論是預習還是復習,把作業認真地完成才是自我檢測的一個有效的方法。三年級的作業量不是很大,所以,同學們一定要按質按量地認真完成。
要提出一點的是,認真審題是在做作業時一個很好的學習習慣。作業中的習慣大都是以課堂上所講題目為基礎的,並都是在這樣的題目下展開的,但他們之間還 是有區別的,而找出區別便是審題的目的之一。只有善於找到習題中不同類型題目間的相同點和不同點,才能夠提高自己的學習效率。另外,要善於使用不同的方法 解題,這是拓寬思路的很好途徑之一。
4、要有系統學習的習慣。
系統學習也是拓寬思路、擴大眼界的很好途徑。比如,奧數中的雞兔同籠問題,如果單講可能學生們都已很明白是怎麼回事,並且在做題的過程中也能夠較順利 地完成。但是,一旦放在綜合題中,就有可能使不少同學「不辯『雞兔』是雌雄」了。這便是一個知識的系統掌握問題。只有系統學習,才能在題海中自由自在地遨遊。
5、要有一個很好的學習態度。
學習態度也同樣影響著學習習慣,一個好的學習態度也是學習進步的至關要素。在這里,我們說一個比較常見的問題。有好多家長為了鼓勵孩子學習,經常會對 孩子說這樣類似的話語:如果這次考試考的好,或是考到多少分,或是達到一個什麼樣的水平,就會給你怎樣的獎勵。一兩次孩子可能會從中嘗到其中的甜頭,但是 長此以往,孩子就會將這樣的獎勵當成一種學習的必須,一旦這種獎勵有了某些變化,或是不再像以前那樣有「甜頭」,那麼給孩子學習上帶來的影響也必將是巨大 的。所以,這點上家長自身應注意,同時,也有助於幫助孩子樹立起正確的學習態度。
㈤ 小學四年級要學些什麼呢
四年級學生語文學習會出現的問題主要有二:一是閱讀理解和語言的應用技巧不足,以致閱讀題會出現答題不完整,概括能力較弱等情況。家長要注意多用生活中的實例引導孩子,加深對語言文字的理解與運用;還可以結合課文的學習,引導課外閱讀,讓孩子的課外閱讀變得更加廣泛而有效。
二是作文缺少生活素材,很難使文章生動具體。四年級的作文包括寫人、寫事、寫景、寫生活、寫感想、體會等。這當中寫實佔大多數,寫實是為了讓孩子從日常生活出發,寫出自己的所想、所見、所感、所做,所以平時家長可以鼓勵孩子如實表達,讓他們隨時把自己的所想、所見及時記在日記本中,幫助增加寫作的素材。
經過三年級一年的知識積累,學生已有基本的英語學習基礎及習慣,但在語言的應用方面常會出現一些語法錯誤,這是語法啟蒙的黃金時期。這就要求在提高聽說讀寫技能的同時,英語學習應以實用常考句型積累為主,以啟發學生對語法的感知與應用。可是往往這個時候很多家長就會盲目地為孩子選擇過多或過難的課外英語學習內容,進入了學習的誤區。
就學習習慣而言,這個階段是孩子習慣的定型期,各種學習習慣將開始逐步固化下來,甚至伴隨孩子一生。當然這種學習習慣既包括了好的習慣,也包括不好的痼疾。
就學習內容而言,難度有了質的改變。在三四年級時,孩子的書面語言開始超過口頭語言。這個時候,孩子的成績偶爾下滑是正常的,關鍵在於我們家長要正確幫助他們,而利用好三年級升四年級的暑假,則可以充分幫助孩子做好准備,跟上學習,順利翻過小學階段成績分水嶺。
語文指導:
隨著學習難度的提升,三年級升四年級的同學會明顯感覺語文不再像以往那樣可以輕松拿高分了。四年級學生的思維處於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的階段,語文學習內容由詞句向篇章過渡,學生無論從心理發展還是學習習慣養成等方面都在小學階段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既有一定的難度,又非常重要。
數學指導:
開始接觸杯賽和升學考試必考的幾何、計數、行程、數論等內容,並開始接觸五六年級學校統測、小學六年級考試及杯賽必考的列方程解應用題。全面進入杯賽和小學六年級籌備階段。孩子數學體系日趨完善,逐步接觸小學數學學四大體系:幾何、計數、數論、組合,需要通過知識提升為今後的各大杯賽和小學六年級考試做充足准備。
英語指導:
四年級是小學階段英語學習的過渡和連接階段,是非常重要的階段。在這個時期,已經從單詞的學習逐漸轉移到句型的學習。在這個階段,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依然十分重要,學生在這個時期已經掌握了一定的單詞和簡單的句型,因此可以給學生補充一些英語小短片,小歌曲,這樣不僅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興趣,還可以擴大學生的知識面。
㈥ 愛的教育怎麼畫思維導圖(圖)
1、按照愛的教育,准備好目前通用的迅捷思維導圖。
(6)4年級教育圖片素材擴展閱讀:
《愛的教育》人物介紹
安利柯:一個品學兼優的四年級小學生。他有一顆純潔高尚的心靈,並帶著極大的熱情去關注身邊的每一件事,不斷地從生活中汲取心靈和思想的營養品。
卡倫:一個「大俠」一般的高尚少年。心地善良,富有正義感。他的俠義行為使他獲得了大人和同學們的愛戴。
德羅西:他的漂亮的面孔、驚人的記憶力和高人一等的學問都使他身邊的人對他折服,更重要的是,他處處為別人著想,以幫助困難的同學為樂。
柯萊諦:總是戴著一頂貓皮帽子,他是一個熱心勤勞的少年;他父親經營柴火生意,曾是一個光榮的戰士。
普羅克:一個在悲慘和艱苦中堅持學習,不懈努力的小學生。他不僅獲得了獎章,而且還感化了他的父親。
波巴尼:艾里克的老師,為人任勞任怨、慈祥和藹。
克洛西:身世悲慘,胳膊殘廢的少年。
參考資料:網路-愛的教育
㈦ 如何教育小學四年級的孩子
小小醬18524 ,您好! 您的提問非常好!確實,現在很多家長、老師甚至孩子本身都存在類似這樣的家庭教育方面的疑問,都希望能找到最合適的學習教材和教育方法,培養好孩子的學習生活習慣,讓孩子能積極主動地學習、健康快樂地成長,從而達到提高孩子綜合素質的目的。然而,孩子終歸是孩子,就好像一棵小樹苗,不加以正確的引導培育就很容易東歪西倒、難以成材,凡是小孩身上總有些性格和行為上的缺點、偶爾犯一些小錯誤,的確會對他的學習和生活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其實有利於教育孩子的方法有很多,你需要仔細考慮和選擇恰當的方法和教材、建議也可選擇觀看適合自己的家教視頻節目,這樣綜合起來才能對症下葯、行之有效。看了以下分析和推薦的網站視頻資料,相信您就能從中得到如何正確教育小學四年級孩子的啟示了。 由於在現時的社會大環境、應試教育模式和接收西方開放式教育等重重因素影響下,我們的孩子就像生活在一個大染缸里一樣,很容易就被染污了,沾染上某些不良習氣,例如嬌橫任性、叛逆不聽話、不誠實、上網成癮、打架、厭學、好動、注意力不集中、上課不專心等問題,尤其是處於幼兒及青少年階段的中學生情況更為嚴重!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改正孩子錯誤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以及由這些觀念導致的各種錯誤行為。雖然教育孩子的方法很多,有的人採取虎媽狼爸式的教育,還說是「贏在起跑線上」,人的一生其實是馬拉松式的長跑過程,即使贏了起跑線,能跑多遠、堅持多久、誰笑到最後還是未知之數,往往是適得其反的,因而個別人所謂虎媽教育的事例無論他們成功與否,都不值得崇拜、學習模仿、甚至廣泛推廣,這樣教育會給絕大多數孩子造成永久的、不可磨滅的心理傷害,不堪回首的童年就是這樣導致的!如果打孩子進行體罰教育,後果可能相當嚴重,將來會報復到年老的父母和孫子那一代人的身上,所以暴力方式的教育害人不淺啊!相反,反而是培養孩子健康的人格和樂觀向上的精神更顯得重要。想要從根本上教育好孩子,培養孩子學習和生活上的良好興趣和習慣,建議您趕快讓孩子喜歡上《弟子規》!聖人訓 首孝悌 次謹信 泛愛眾 而親仁 有餘力 則學文 入則孝 父母呼 應勿緩 父母命 行勿懶 父母教 須敬聽 父母責 須順承 冬則溫 夏則凊......(多讀一定能提高孩子的責任感和啟發孩子的智慧)。您看,這真是一部「大孝經」、一位最好的家教老師!寫得多好!琅琅上口,易讀易教,網上還有很多視頻故事教學素材,有多個版本適合各階段孩子觀看。作為父母,只要您願意多些鼓勵孩子和您一起觀看(這個很重要,您喜歡看能帶動他的興趣一起看,孩子天生好奇、易受他人影響),一定能讓您的孩子喜歡上她,如果能在現實生活當中努力去做、盡量落實裡面的教誨,何愁不能教育好孩子呢? 同時,您的提問涉及到廣大家長和老師都非常關心和渴望解決的青少年兒童思想品德、行為語言和學習成績的家庭教育問題,家長的正確教育引導在孩子的健康成長教育過程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因此,在平時的家庭日常生活中,誠摯推薦各位家長和孩子們觀看陳大惠老師策劃監制的優秀中華傳統文化教育大型公益論壇系列紀錄片《聖賢教育改變命運》(又名《弟子規說明書》),這是一個非常有利的關於德育與家庭教育的免費網路資源,能在快樂和感恩的氛圍中感悟人生的真理,有助孩子提高健康成長學習進步,認識災難事故因何發生,能做到趨吉避凶,真實不虛!能針對孩子身上的各種問題對症下葯、是一劑治療良方!當中一定有您需要的答案,也是我們做家長長輩學習的有力教材,的確是難得的家庭教育經典節目!這個節目里有許多精彩的事例分析,探討解決孩子教育的種種方法,真是我們和孩子的一位最佳的、一對一的家教老師,也是一個非常不錯的家庭教育網路資源,而且是完全免費的,對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有極大的幫助。生活中,小孩甚至大人都容易出現沒有恆心、慳貪、叛逆不聽話、上網成癮、早戀、依賴性強、注意力不集中等各種各樣的問題,這些不是能從某個簡單方法或措施就能從根本上教育改正過來,變成一個孝順聽話的小孩,而是需要我們全面而系統地進行家庭教育,從根本處下手才能治標又治本。這部片裡面有很多專家、老師、家長親身說法、以其獨特的心得體會向大眾匯報,啟示家長的教育觀念會直接地影響到孩子的家庭教育,所以建議家長和孩子一起看,從小接受的家教會影響小孩子的終生,從中一定能獲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片中有一句經典的警世名言:人是能教得好的!好人是教出來的,壞人也是教出來的!可見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可是,當前我們面臨的種種現實狀況是:社會誠信嚴重缺失!各種媒體的誇張渲染、錯誤引導,孩子成長的環境不斷遭到破壞和染污,要做好家庭教育談何容易呢!家長是越來越不好當了,說實話,很多家長也不會如何當家長,就將小孩出生到這個世上,將很多的教育責任都推給了學校和社會,然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很多成長經驗是需要家長言傳身教的,推卸責任的話怎麼能將小孩教育好呢?確實悲哀啊!而我們做子女的往往不能理解父母的心意和真實體會,只圖自己的方便和享受,說實話,真是有點大逆不道啊!到哪一天我們都為人父母了,才能真正領悟這種感受,但往往為時已晚,哎...很多我們生活當中存在的所謂代溝,都是因為一代一代的接受的教育脫節了,沒有很好的連貫所造成的,現在的人太多急功近利、唯利是圖,只顧自己的享受而妄顧他人的感受。 我們必須知道,一切教育要從根本做起,就像樹要有根才能長樹干樹枝和樹葉,才能枝繁葉茂呀,如果丟棄了根本的德行教育,其他的都只是空中樓閣。在此,推薦各位有緣的朋友,無論看過或沒看過的也好,都敬請盡量抽多些時間觀看大型中華傳統文化教育的優秀論壇節目: 《聖賢教育 改變命運》(可以在網路視頻或者優酷土豆搜索播放),但願看過的人都能夠從中得到真實不虛的利益,並且繼續利益他人,讓我們攜手努力,共同創造和諧共存的社會大環境。 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所幫助和啟示。 衷心祝福您!
㈧ 小學四年級手抄報大全
資料:
數學趣味小故事:
高斯念小學的時候,有一次在老師教完加法後,因為老師想要休息,所以便出了一道題目要同學們算算看,題目是:
1+2+3+ ..... +97+98+99+100 = ?
老師心裡正想,這下子小朋友一定要算到下課了吧!正要借口出去時,卻被 高斯叫住了!! 原來呀,高斯已經算出來了,小朋友你可知道他是如何算的嗎?
高斯告訴大家他是如何算出的:把 1加 至 100 與 100 加至 1 排成兩排相加,也就是說:
1+2+3+4+ ..... +96+97+98+99+100
100+99+98+97+96+ ..... +4+3+2+1
=101+101+101+ ..... +101+101+101+101
共有一百個101相加,但算式重復了兩次,所以把10100 除以 2便得到答案等於 <5050>
從此以後高斯小學的學習過程早已經超越了其它的同學,也因此奠定了他以後的數學基礎,更讓他成為——數學天才!
一元錢哪裡去了
三人住旅店,每人每天的價格是十元,每人付了十元錢,總共給了老闆三十元,後來老闆優惠了五元,讓服務員退給他們,結果服務員貪污了兩元,剩下三元每人退了一元錢,也就是說每人消費了9元錢。三個人總共花了27元,加上服務員貪污的2元總共29元。那一元錢到哪去了?
分蘋果
小咪家裡來了5位同學。小咪的爸爸想用蘋果來招待這6位小朋友,可是家裡只有5個蘋果。怎麼辦呢?只好把蘋果切開了,可是又不能切成碎塊,小咪的爸爸希望每個蘋果最多切成3塊。這就成了又一道題目:給6個孩子平均分配5個蘋果,每個蘋果都不許切成3塊以上。
小咪的爸爸是怎樣做的呢?
小馬虎數雞
春節里,養雞專業戶小馬虎站在院子里,數了一遍雞的總數,決定留下 ,1/2外,把1/4慰問解放軍,1/3送給養老院。他把雞送走後,聽到房內有雞叫,才知道少數了10隻雞。於是把房內房外的雞重數一遍,沒有錯,不多不少,正是留下1/2的數。小馬虎奇怪了。問題出在哪裡呢?你知道小馬虎在院里數的雞是多少只嗎?
來了多少客人一天,小林正在家裡洗碗,小強看見了問道:「怎麼洗那麼多的碗 ?」「
家裡來了客人了。」「來了多少人?」小林說:「我沒有數,只知道他們每人用一個飯碗,,二人合用一個湯碗,三人合用一個菜碗,四人合用一個大酒碗,一共用了15個碗。」你知道來了多少客人嗎?
數學名人:
數學家高斯小時候的故事
從一加到一百
高斯有許多有趣的故事,故事的第一手資料常來自高斯本人,因為他在晚年時總喜歡談他小時後的事,我們也許會懷疑故事的真實性,但許多人都證實了他所談的故事。
高斯的父親作泥瓦廠的工頭,每星期六他總是要發薪水給工人。在高斯三歲夏天時,有一次當他正要發薪水的時候,小高斯站了起來說:「爸爸,你弄錯了。」然後他說了另外一個數目。原來三歲的小高斯趴在地板上,一直暗地裡跟著他爸爸計算該給誰多少工錢。重算的結果證明小高斯是對的,這把站在那裡的大人都嚇的目瞪口呆。
高斯常常帶笑說,他在學講話之前就已經學會計算了,還常說他問了大人字母如何發音後,就自己學著讀起書來。
七歲時高斯進了 St. Catherine小學。大約在十歲時,老師在算數課上出了一道難題:「把 1到 100的整數寫下來,然後把它們加起來!」每當有考試時他們有如下的習慣:第一個做完的就把石板〔當時通行,寫字用〕面朝下地放在老師的桌子上,第二個做完的就把石板擺在第一張石板上,就這樣一個一個落起來。這個難題當然難不倒學過算數級數的人,但這些孩子才剛開始學算數呢!老師心想他可以休息一下了。但他錯了,因為還不到幾秒鍾,高斯已經把石板放在講桌上了,同時說道:「答案在這兒!」其他的學生把數字一個個加起來,額頭都出了汗水,但高斯卻靜靜坐著,對老師投來的,輕蔑的、懷疑的眼光毫不在意。考完後,老師一張張地檢查著石板。大部分都做錯了,學生就吃了一頓鞭打。最後,高斯的石板被翻了過來,只見上面只有一個數字:5050(用不著說,這是正確的答案。)老師吃了一驚,高斯就解釋他如何找到答案:1+100=101,2+99=101,3+98=101,……,49+52=101,50+51=101,一共有50對和為 101的數目,所以答案是 50×101=5050。由此可見高斯找到了算術級數的對稱性,然後就像求得一般算術級數合的過程一樣,把數目一對對地湊在一起。
數學家高斯的故事
高斯(Gauss 1777~1855)生於Brunswick,位於現在德國中北部。他的祖父是農民,父親是泥水匠,母親是一個石匠的女兒,有一個很聰明的弟弟,高斯這位舅舅,對小高斯很照顧,偶而會給他一些指導,而父親可以說是一名「大老粗」,認為只有力氣能掙錢,學問這種勞什子對窮人是沒有用的。
高斯很早就展現過人才華,三歲時就能指出父親帳冊上的錯誤。七歲時進了小學,在破舊的教室里上課,老師對學生並不好,常認為自己在窮鄉僻壤教書是懷才不遇。高斯十歲時,老師考了那道著名的「從一加到一百」,終於發現了高斯的才華,他知道自己的能力不足以教高斯,就從漢堡買了一本較深的數學書給高斯讀。同時,高斯和大他差不多十歲的助教Bartels變得很熟,而Bartels的能力也比老師高得多,後來成為大學教授,他教了高斯更多更深的數學。
老師和助教去拜訪高斯的父親,要他讓高斯接受更高的教育,但高斯的父親認為兒子應該像他一樣,作個泥水匠,而且也沒有錢讓高斯繼續讀書,最後的結論是--去找有錢有勢的人當高斯的贊助人,雖然他們不知道要到哪裡找。經過這次的訪問,高斯免除了每天晚上織布的工作,每天和Bartels討論數學,但不久之後,Bartels也沒有什麼東西可以教高斯了。
1788年高斯不顧父親的反對進了高等學校。數學老師看了高斯的作業後就要他不必再上數學課,而他的拉丁文不久也凌駕全班之上。
數學家華羅庚小時候的軼事
華羅庚(1910——1982)出生於江蘇太湖畔的金壇縣,因出生時被父親華老祥放於籮筐以圖吉利,「進籮避邪,同庚百歲「,故取名羅庚。
華羅庚從小便貪玩,也喜歡湊熱鬧,只是功課平平,有時還不及格。勉強上完小學,進了家鄉的金壇中學,但仍貪玩,字又寫得歪歪扭扭,做數學作業時倒時滿認真地畫來畫去,但像塗鴉一般,所以上初中時的華羅庚仍不被老師喜歡的學生而且還常常挨戒尺。
金壇中學的一位名叫王維克的教員卻獨有慧眼,他研究了華羅庚塗鴉的本子才發現這許多塗改的地方正反映他解題時探索的多種路子。一次王維克老師給學生講[孫子算經]出了這樣一道題:」今有物不知其數,三三數之剩其二,五五數剩其三,七七數剩其二,問物幾何?「正在大家沉默之際,有個學生站起來,大家一看,原來是向來為人瞧不起的華羅庚,當時他才十四歲,你猜一猜華羅庚他說出是多少?
陳景潤:小時候,教授送我一顆明珠
20多年前,一篇轟動全中國的報告文學《哥德巴赫猜想》,使得一位數學奇才一夜之間街知巷聞、家喻戶曉。在一定程度上,這個人的事跡甚至還推動了一個尊重科學、尊重知識和尊重人才的偉大時代早日到來。他的名字叫做陳景潤。
不善言談,他曾是一個「丑小鴨」。通常,一個先天的聾子目光會特別犀利,一個先天的盲人聽覺會十分敏銳,而一個從小不被人注意、不受人歡迎的「丑小鴨」式的人物,常常也會身不由己或者說百般無奈之下窮思冥想,探究事理,格物致知,在天地萬物間重新去尋求一個適合自己的位置,發展自己的潛能潛質。你可以說這是被逼的,但這么一「逼」往往也就「逼」出來不少偉人。比如童年時代的陳景潤。陳景潤1933年出生在一個郵局職員的家庭,剛滿4歲,抗日戰爭開始了。不久,日寇的狼煙燒至他的家鄉福建,全家人倉皇逃入山區,孩子們進了山區學校。父親疲於奔波謀生,無暇顧及子女的教育;母親是一個勞碌終身的舊式家庭婦女,先後育有12個子女,但最後存活下來的只有6個。陳景潤排行老三,上有兄姐、下有弟妹,照中國的老話,「中間小囡軋扁頭「,加上他長得瘦小孱弱,其不受父母歡喜、手足善待可想而知。在學校,沉默寡言、不善辭令的他處境也好不到哪裡去。不受歡迎、遭人欺負,時時無端挨人打罵。可偏偏他又生性倔強,從不曲意討饒,以求改善境遇,不知不覺地便形成了一種自我封閉的內向性格。人總是需要交流的,特別是孩子。稟賦一般的孩子面對這種困境可能就此變成了行為乖張的木訥之人,但陳景潤沒有。對數字、符號那種天生的熱情,使得他忘卻了人生的艱難和生活的煩惱,一門心思地鑽進了知識的寶塔,他要尋求突破,要到那裡面去覓取人生的快樂。所謂因材施教,就是通過一定的教育教學方法和手段,為每一個學生創造一個根據自己的特點充分得到發展的空間。
小小陳景潤,自己對自己因材施教著。
一生大幸,小學生邂逅大教授但是,他畢竟還是個孩子。除了埋頭書卷,他還需要面對面、手把手的引導。畢竟,能給孩子帶來最大、最直接和最鮮活的靈感和歡樂的,還是那種人與人之間的、耳提面命式的,能使人心靈上迸射出輝煌火花的交流和接觸。所幸,後來隨著家人回到福州,陳景潤遇到了他自謂是終身獲益匪淺的名師沈元。
沈元是中國著名的空氣動力學家,航空工程教育家,中國航空界的泰斗。他本是倫敦大學帝國理工學院畢業的博士、清華大學航空系主任,1948年回到福州料理家事,正逢戰事,只好留在福州母校英華中學暫時任教,而陳景潤恰恰就是他任教的那個班上的學生。
大學名教授教幼童,自有他與眾不同、出手不凡的一招。針對教學對象的年齡和心理特點,沈元上課,常常結合教學內容,用講故事的方法,深入淺出地介紹名題名解,輕而易舉地就把那些年幼的學童循循誘入了出神入化的科學世界,激起他們嚮往科學、學習科學的巨大熱情。比如這一天,沈元教授就興致勃勃地為學生們講述了一個關於哥德巴赫猜想的故事。
師手遺「珠「,照亮少年奮斗的前程
「我們都知道,在正整數中,2、4、6、8、10......,這些凡是能被2整除的數叫偶數;1、3、5、7、9,等等,則被叫做奇數。還有一種數,它們只能被1和它們自身整除,而不能被其他整數整除,這種數叫素數。「
像往常一樣,整個教室里,寂靜地連一根綉花針掉在地上的聲音都能聽見,只有沈教授沉穩渾厚的嗓音在回響。
「二百多年前,一位名叫哥德巴赫的德國中學教師發現,每個不小於6的偶數都是兩個素數之和。譬如,6=3+3,12=5+7,18=7+11,24=11+13......反反復復的,哥德巴赫對許許多多的偶數做了成功的測試,由此猜想每一個大偶數都可以寫成兩個素數之和。」沈教授說到這里,教室里一陣騷動,有趣的數學故事已經引起孩子們極大的興趣。
「但是,猜想畢竟是猜想,不經過嚴密的科學論證,就永遠只能是猜想。」這下子輪到小陳景潤一陣騷動了。不過是在心裡。
該怎樣科學論證呢?我長大了行不行呢?他想。後來,哥德巴赫寫了一封信給當時著名的數學家歐勒。歐勒接到信十分來勁兒,幾乎是立刻投入到這個有趣的論證過程中去。但是,很可惜,盡管歐勒為此幾近嘔心瀝血,鞠躬盡瘁,卻一直到死也沒能為這個猜想作出證明。從此,哥德巴赫猜想成了一道世界著名的數學難題,二百多年來,曾令許許多多的學界才俊、數壇英傑為之前赴後繼,競相折腰。教室里已是一片沸騰,孩子們的好奇心、想像力一下全給調動起來。
「數學是自然科學的皇後,而這位皇後頭上的皇冠,則是數論,我剛才講到的哥德巴赫猜想,就是皇後皇冠上的一顆璀璨奪目的明珠啊!」
沈元一氣呵成地講完了關於哥德巴赫猜想的故事。同學們議論紛紛,很是熱鬧,內向的陳景潤卻一聲不出,整個人都「痴」了。這個沉靜、少言、好冥思苦想的孩子完全被沈元的講述帶進了一個色彩斑斕的神奇世界。在別的同學嘖嘖贊嘆、但贊嘆完了也就完了的時候,他卻在一遍一遍暗自跟自己講:
「你行嗎?你能摘下這顆數學皇冠上的明珠嗎?」
一個是大學教授,一個是黃口小兒。雖然這堂課他們之間並沒有嚴格意義上的交流、甚至連交談都沒有,但又的確算得上一次心神之交,因為它奠就了小陳景潤一個美麗的理想,一個奮斗的目標,並讓他願意為之奮斗一輩子!多年以後,陳景潤從廈門大學畢業,幾年後,被著名數學家華羅庚慧眼識中,伯樂相馬,調入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自此,在華羅庚的帶領下,陳景潤日以繼夜地投入到對哥德巴赫猜想的漫長而卓絕的論證過程之中。
1966年,中國數學界升起一顆耀眼的新星,陳景潤在中國《科學通報》上告知世人,他證明了(1+2)!
1973年2月,從「文革「浩劫中奮身站起的陳景潤再度完成了對(1+2)證明的修改。其所證明的一條定理震動了國際數學界,被命名為「陳氏定理」。不知道後來沈元教授還能否記得自己當年對這幫孩子們都說了些什麼,但陳景潤卻一直記得,一輩子都那樣清晰。
名人成長路
陳景潤(1933-1996),當代著名數學家。1950年,僅以高二學歷考入廈門大學,1953年畢業留校任教。1957年調入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後任研究員。1973年發表論文《大偶數表為一個素數及一個不超過二個素數的乘積之積》。1979年,論文《算術級數中的最小素數》問世。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
四年級思考題:
1.一個鍋里能同時放2張餅,烙一面要1分鍾,現在要烙7張餅,至少需要( )分鍾.
答案:7乘2=14面 算出烙幾面
14/2=7次 除以每次能烙幾張算出烙幾次
7*1=7分 烙幾次乘以每面所需要的時間
答:7分
7*1=7分
公式:張數*以烙一面的時間 注釋:只適用於烙兩張餅,其它的用上面的算式
2.黑板上寫出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張華和李玲兩個人輪流劃掉任意兩個相鄰的數,張華劃掉後李玲就沒有數可以劃了,張華有必勝的方法嗎?
答案:(1)a²-b²
(2)一個數的平方加上另一個數的平方等於這兩數的和乘以這兩個數的差
(3)(a+b)*(a-b)將其展開得
(a+b)*(a-b)=a²-ab+ab-b²=a²-b²
奧數題及答案
1、大小兩桶油,重量比是7:3,如果從大桶取出12千克倒入小桶,則兩桶油中的油正好相等。兩桶油原來各有多少油?
12/2*10=60(千克)
7+3=10
60/10*7=42(千克)
60/10*3=18(千克)
答:大桶里有42千克油,
小桶里有18千克油。
2、一桶汽油,桶的重量是油的8%,倒出48千克後,油的重量相當於同的二分之一,原有油多少千克?
48/(1-8%*0.5)
=48/96%
=50(千克)
答:原有油50千克。
*=乘號
/=除號
夠不?
㈨ 如何有效解決美術教學中的實際問題
一、美術教學中素材的運用現狀。
在美術教學中,教師為了讓學生能較生動、更全面的學習到美術知識,往往收集了許多有關的素材讓學生在課上欣賞。這些素材雖然與教學是相關的,但是它們在教學中真正起到的作用與發揮的效率教師也是沒有一個確切的答案;還有經常看到教師將許多的教學素材集中在課的前半部分以電腦展示的方法演示給學生看,演示的過程只注重數量不注重質量,學生看的眼花繚亂,還佔用上課的時間較多。這樣的展示方法好的方面是學生可以通過欣賞素材對教學內容更加的了解,開闊知識面,但是大量的素材欣賞讓學生沒有一個思考、理解、消化的過程,只是走馬觀花似的看到了一些新鮮的內容,沒有真正進入到學生的頭腦中,同時有限的教學時間也被佔用了不少,學生創作的時間變得緊張了,這也不利於學生知識技能的掌握;等到學生創作作品時有些較好的例子已經忘了,所以對提高作業質量效果也是不利;還有有了網路可以非常方便的收集各種教學素材,通過電腦演示素材,所以美術教學中實物素材的製作與教師的課堂演示漸漸的被舍棄,美術課逐漸變成了電腦展示課,美術老師一節課就在操作電腦中完成了……。這些在教學中出現的問題也許在我們的課堂中還在繼續出現,我想我們應該來仔細的思考一下,能否找到有效運用素材的方法,提高美術教學質量。
二、美術教學中素材的選擇要求。
在教學的開始階段首先是對教學素材的選擇,現在我們可以通過網路一下子找到非常多的資料,其中包括圖片、課件、文字介紹、視頻欣賞、音頻欣賞……,這些資料哪些對教學更有幫助,更能讓學生理解、接受,就需要教師進行仔細的分析研究。在近幾年來的美術教學中,我在選擇教學素材的時候是從以下幾點來選材的:
(1)美術教學中素材的選擇要與學生的年齡特徵相結合。學生的年齡不同,原有的知識水平相差甚遠,教師在選材的時候首先要對學生有一個學情的分析,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做到與原有的知識稍加提高,這樣學生在學習的時候才能夠接受。不同年齡的學生的興趣愛好、智力水平和美術技能基礎都不同,選擇素材教學由於不同的學生在技能、興趣和愛好等方面存在著差異,每個學生都有達到相同目標的最適宜方法。因此,我們在美術教學中素材的選擇中應該與學生的年齡特徵相結合,給每個學生有自主選擇素材和學習方法的空間,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也就是教學生學會針對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最佳的生態教育素材。通過自己的努力和教師的幫助與指導,最終實現學習目標。
(2)美術教學中素材的選擇要與地方生態建設相結合。我國是一個地大物博的多民族國家,豐富的自然資源、燦爛的歷史文化、獨特的風土人情是陶冶學生情操的直觀教具。而湖湘文化一直是湘人的驕傲。「惟楚有材,於斯為盛」,對「楚材」的形成,湖湘文化功莫大矣。地處嶽麓山附近,我校有著進行美術教學的良好的自然、文化環境。名勝古跡愛晚亭、嶽麓書院、天心閣風格獨特的建築極其歷史文化背景都是很好的教學輔助素材。我們美術教師盡可以充分利用這些資源,為達成教學目標所用。
例如:在進行五年級《家鄉美》一課教學中,我就引入了家鄉的美景圖片及視頻素材輔助教學,看到一幅幅精美的嶽麓山、愛晚亭、嶽麓書院、天心閣等風景名勝的美景時,學生們無不發出自豪而由衷的贊美。筆下的家鄉美景也栩栩如生,多姿多彩。
(3)美術教學中素材的選擇要與美術學科自身特點相結合。美術課不同於其他各科的教學,它有著本學科的優勢和特點。美術教學中素材的選擇必須從教材本身入手,認真分析、研究教材,找准教學的突破口及重點和難點所在,結合美術教師的專長,根據教學的實際需要應用素材。
(4)素材的種類要因課而多變。不知大家有沒有發現,現在因為有了多媒體輔助教學,許多的教學素材可以通過視頻方便、清楚的展現給學生,所以在美術教學時教師都非常喜歡搜集一些能在多媒體上展示的教學素材,如圖片、視頻、音頻……,而一些要老師動手的素材如板書、板演、實物素材漸漸的被教師舍棄。多媒體教學有它特有的教學優勢,直觀、清晰、但是在美術教學中,我們也不應該舍棄那些同樣能發揮作用的普通素材。自然素材、實物素材的利用對我們的教學也功不可沒。
如:我在執教六年級《請到綠色商店來》一課進行商品包裝設計的教學時,我除了從網路上面有選擇性地找了很多精美的包裝設計圖片做成課件供學生參考外還讓學生在家裡找來各種各樣廢棄的食品包裝盒、包裝袋來比較欣賞,從而拓寬學生的設計思路,在具體指導包裝商品的環節我利用一個廢棄牛奶盒進行直觀的裁剪包裝設計示範,教學效果有了明顯提高。包裝設計完成以後,我啟發學生舉辦了一個「商品展銷會」,各組分工合作,自己設計廣告詞、自己構思推銷方法和優惠活動、自己上台當推銷員,模仿《快樂購》的營銷形式在課堂上進行商品推銷及模擬買賣,並且用數碼相機拍下了各組推銷會上的精彩表演,課後將視頻播放給學生觀看,大家學習的效果和興趣立即展現在眼前。這樣的教學活動使學生多方面的能力得到了鍛煉,教學效果和效率都有了大大的改觀。
三、美術教學素材的收集渠道。
1、自然資源素材:自然環境中與人類社會發展有關的、能被利用來產生使用價值並影響勞動生產率的自然諸素,通常稱為自然資源,可分為有形自然資源素材和無形的自然資源素材。嶽麓山腳下阡陌交通,綠樹環繞,自然資源豐富,能夠獲得很多有價值的自然素材。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描寫的就是八九月份嶽麓山上萬山紅遍,絢爛多姿的楓林美景。帶著學生邊爬山邊講著關於嶽麓山的故事,欣賞楓林的迷人景色,沿途收集一些飄落的下來的不同顏色不同形狀的楓葉,讓學生們尋找、比較、觀察楓樹楓葉的美的同時,觀察其他的花草樹木,把大自然饋贈的素材帶回家後將楓葉做成書簽,這是一件極有趣味的美事兒,在大自然的懷抱中師生共同進行著美的熏陶同時又能鍛煉身體,樂哉!
2、廢舊品素材:主要是指在日常生活中或者為日常生活提供服務的活動中產生的固體廢、舊物品。隨著市場經濟的高度發展,社會的物質生產水平亦有了極大的提高。在這種作用下,我深刻的思考並結合教材安排了「廢舊品巧利用」的內容,在提高學生創新能力與動手能力的同時,利用美術教學中的素材應用向學生灌輸環保教育,提倡「變廢為寶」。我在平時的教學中作了初步的嘗試,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以三年級《追風快車》、《文具小管家》、《風鈴叮當》為例,學生在材料的收集、工具的准備、欣賞、製作的過程中通過教師示範,直觀感受覺得「廢舊品素材應用」不是那麼深不可及的,由此產生創作慾望。現在都講究低碳生活從我做起,要做到環保和節約,同時還能用藝術的眼光在廢品堆里發現寶貝加工再造這些寶貝,這就是我對孩子們的要求。通過這樣的一些形式,同學們的製作技巧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時激發了他們的創作靈感。
3、人文素材:美術教學中生態教育素材中人文素材是一個很重要的內容。人文素材涵蓋了當地人們的生活方式、歷史傳統、風俗習慣、民間工藝等方面。
例如:湖湘文化藝術、歷史悠久的文物古跡、獨特的風土人情等人文素材可以為美術教學提供很好的資源。
四年級的《花手帕》一課,將湘西土家族的傳統工藝「扎染」引入教材,我給學生播放了自己去吉首鳳凰旅遊時拍下的當地手工作坊進行扎染工藝的視頻片段激趣導入學習內容,同學們都覺得很新奇有趣,技法的學習在欣賞視頻的過程中基本就了解了,再通過老師的示範指導,對這種傳統手工藝的嘗試體驗學習就更加感興趣了,學習起來效率自然就高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