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茶道的寓意是什麼
茶藝即飲茶藝術,茶藝有備器、擇水、取火、候湯、習茶五大環節,首先以習茶方式劃分,古今茶藝可劃分為煎茶茶藝、點茶茶藝、泡茶茶藝;其次以主茶具來劃分,則可將泡茶茶藝分為壺泡茶藝、工夫茶藝、蓋碗泡茶藝、玻璃杯泡茶藝、工夫法茶藝。再次則以所用茶葉來劃分。工夫茶藝依發源地又可劃分為武夷工夫茶藝、武夷變式工夫茶藝、台灣工夫茶藝、台灣變式工夫茶藝。
茶道是中國人的藝術創造,東方文化的瑰寶!
世界已有公認,中國是茶之故鄉。茶被人類發現和利用大約有4000年到10000年的歷史。
茶道茶道,茶以載道,「道」寓於飲茶之中。所以茶道的形成有兩個必須具備的條件:一是茶的廣為種植,二是茶的普遍飲用。
茶在中國的人工栽培史是世界最早的,早在巴蜀時代,園中就已開始人工栽培茶葉。種茶之舉不晚於西周,迄今約2700年。
中國茶道醞釀於隋朝之前,形成於唐代,鼎盛於宋明。陸羽創立了中國茶道。千餘年來,茶葉文學久盛不衰,不斷有佳作問世;茶學專著有百餘部,可謂著作大備。茶道正是茶文化的結晶。中國茶道深深植根於華夏文化,有著濃郁的民族特色,不僅重視飲茶藝能,還重視飲茶時的自然環境,人際關系和茶人心態;它以中國古代哲學為指導思想,以民族傳統美德為追求目標。
中國茶文化自漢代輸入日本,中國茶道唐宋時期就已在日本紮下根來。日本人民的聰慧之處在於富有創意地學習中國茶道,並融入日本文化,形成獨具特色的日本茶道。不僅毗鄰的亞洲諸國,世界上許多國家都借鑒了中國茶道,從而形成具有民族特色的飲茶習俗。
『貳』 日本茶道文化中的七大美是什麼
日本茶道文化有著其獨特的美學屬性,共有七大美:缺陷、簡素、枯槁、自然、幽玄、脫俗、靜寂,下面我們來一一解釋這七大美:
缺陷之美
日本茶道雖追求精神上的「一心」,但卻倡導面對現實生活的不完美,欣賞缺陷。比如,茶道中使用的茶碗,不論從造型到色彩等,常常可見到不均衡一致的陶瓷品,有的左右不對稱,有的是釉沒足色,有的更是表面粗糙。還有茶室中的花入或掛軸等茶道美術品,入眼的常常不是整齊劃一的感覺,多是參差不齊。這種帶有缺陷的美,卻常有深度的魅力。日本茶道認為,缺陷的美,是一種奇數單一的美。就如中國書法中的行草,行雲流水間的狂草,在不是正楷的忘形中,獨自擁有一種看似不整齊規范的奇美。簡素之美簡潔樸素單純的美,是日本茶道文化的第二屬性。日本茶道文化的基本元素之一,是禪宗的「無」,所以,茶道的簡素,就是「無」的表現之一。比如,日本古來建築中,神宮和茶室的建築,雖然理念上都推崇簡素之美,但神宮的簡素和茶室的簡素,卻是同一概念下的兩種簡素。神宮的建築是古樸、庄岩、靜穆,京都的桂離宮,東京的明治神宮,選材上用巨木和整齊的巨石等;茶室的建築,則是簡單、純朴、寂靜,選材上是就地取材,粗木簡瓦搭成,詮釋了一種脫離於寺院的俗世修心養性之願望。這兩種簡素,都體現了日本禪學的美感。茶庭中只有常綠樹木而無花草,茶室中的掛畫,也多為水墨淡彩的山水之作。尤其是茶室中的木柱或橫梁,看似毫無精雕細刻,卻有種稚拙笨朴的素美,令人入目難忘。進入茶庭和茶室,舉目所見,沒有絢爛只有素雅,這種簡單的素美的深處,蘊藏著枯淡的清寂之美。
枯槁之美
毫無感覺的空白澄明,枯老中的孤高,歷經歲月滄桑的變遷,不論怎樣的蒼老,其中都有著無覺的靜默之美。在茶室中,常常見到掛軸中的書法或畫,墨跡淡薄難辨,或者老舊斑剝的茶盒等,雖然一目所見,有種枯槁之狀,但卻令人感悟一種枯中沉澱的力量,外表不再強大,內在卻雄氣的陽剛厚重之美。
『叄』 中秋賞月,如何體驗唯美茶境界
中秋賞月,如何體驗唯美茶境界
茶,源於炎黃故地,其歷史與中華文明史幾乎同步。在中古及上古時代,品茗往往是士大夫階層寄情把玩之物,而非普通民眾生活之必需,故有「品茗未識其趣一吸而盡,不暇辯味,俗莫大焉」之說。然而,如今,茶、茶道已成為我們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在品茶過程中,品茶者也同時欣賞了茶道用品設計和茶室裝飾,它已成為一種溫馨愉悅的審美過程。
茶本清幽,但在中秋來臨之際,身處都市的我們應該怎樣詮釋「和」、「清」、「儉」、「靜」之茶本性?又將如何在斑駁的月光下,擺置一桌寧靜而致遠的茶席,在悠悠茶香中,體驗唯美茶境界?今天,就讓海峽茶業交流協會、福建省美術家協會主辦的「2010首屆海峽茶道用品創意設計大賽」告訴我們答案。
茶道講究唯美,設計講究創新
中秋,因為與當空明月產生了關系,而更富有詩意。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待到宋時,形成了以賞月活動為中心的中秋民俗節日,但宋人賞月更多的是感物傷懷,常以陰晴圓缺,喻人情事態……如今,身處鬧市的我們為了得到片刻寧靜,多會選擇在中秋月圓之夜泡上一壺好茶,細細品琢,任思緒在夜空中遊走。
然而,自古以來,文人雅士不斷探索品茗深邃的意境,他們相聚品茗清談,以茶代酒,撫琴賦詩,樂在其中。而如今,在茶道溯源之後,我們更希望通過品茶,追求更高的思想境界,進而形成茶文化。但是,我們該通過何種方式去體會這種茶境?茶室傢具、茶室屏風、茶盤、茶壺、茶杯、茶寵、茶通、茶罐、杯托、香器、花器、煮水器等與泡茶有關的茶道用品,以及茶道空間該如何設計才能給人以唯美感受?
「一個唯美空間的呈現講究的是意境,設計過程講究的是創新,這就需要茶道用品設計人才不僅具備工藝美術領域方面的功底,還應對我省茶文化有一定的了解。但是,我省雖為產茶大省,在茶產業方面創下多個全國第一,在藝術設計領域也頻頻獲獎,可多年來,以茶道用品為主要內容的設計大賽卻一直未曾有過。因此,為填補茶道用品與藝術設計相結合的市場空白,促進我省茶文化的創新發展,我省首次舉辦了2010首屆海峽茶道用品創意設計大賽。主辦方希望通過此次大賽,將我省傳統工藝發揚光大,並且服務於中國茶道藝術,使茶道用品的方方面面更具實用性、藝術性及欣賞性。」 海峽茶業交流協會相關負責人稱。
雙節比拼茶創意,獎金最高5萬
「創意點亮未來,而設計是思維與創新的展現。通過此次茶道用品創意設計大賽,我們將發掘一批真正能代表茶道用品設計實力的年輕設計師,並將他們推介給社會,從而樹立起『福建茶道藝術』這個品牌,這對於今後福建藝術設計以及福建茶產業的發展都將產生極為有利的影響。這次大賽可謂開創了茶界和藝術界的先河,成為福建省茶道藝術領域學術和設計交流的舞台。」設計大賽組委會主任、福建省美術家協會秘書長王來文如是表示。
「本屆比賽主要分為茶器設計及空間設計兩方面內容。比賽過程中,強調了茶道用品的收藏價值。」據稱,茶道用品已從單純的器具發展為具有審美和收藏價值的藝術品。更為重要的是,茶道用品的設計已經成為茶文化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推動茶道用品設計的創新發展有利於推動茶產業的發展,進而促進茶文化的繁榮。
據組委會相關人士介紹,2010首屆海峽茶道用品創意設計大賽競賽主題為「創意·唯美茶境界」,分為專業組和企業組,要求設計作品具有創新獨特理念、視覺綜合表現力佳、可適合批量生產製造、適合市場需求適應於可持續發展等原則。
據悉,2010首屆海峽茶道用品創意設計大賽已成為我省創意興茶的全新戰略之一,其輻射范圍已擴至港澳台,乃至國外。活動將持續4個月左右,但設計作品截稿時間至10月15日,恰逢雙節前後,評審時間截至10月28日。此後,待獎項公布後,主辦方還將組織參賽作品展、海峽茶道用品學術研討會、項目對接會等活動。值得一提的是,本屆大賽設有大獎。其中,專業組設至尊金獎1名,獎金最高5萬元人民幣。而企業組則設創新獎5名,獎金最高3萬元人民幣。
『肆』 關於茶道的禪語有哪些
1、人生就像一杯茶。平淡是它的本色,苦澀是它的歷程,清香是它的饋贈。
2、每一片茶葉的沉浮,都是一種緣定,不空不昧。繼續喝茶,享受當下,帶著茶的清香,愛也清了,心也清了。
3、即便你忙得很是不可開交,也應該約上朋友、愛人,或是自己在陽光下享受下午茶的時光,這不是在浪費時間和金錢,而是能讓你享受到生命的質感。
4、客從遠方來,多以茶相待。
5、菊花茶,苦到極致,漫過舌尖,直至心田。
6、經由滾燙的沸水,經由忙亂的沉浮,嘗一口這茶,真苦真澀,如同創業的艱辛;奉獻了青春的美麗,奉獻了生命的精華,品一口這茶,真香真醇。
7、強弩之戰,殘缺的人性,片刻的寧靜,唯美的下午茶,瞬間的愛情,構築了一曲曲悲壯的英雄歌。
『伍』 學習茶藝的好處有哪些
第一,簡單是「茶」和「藝」的有機結合。茶藝是茶人把人們日常飲茶的習慣,根據茶道規則,通過藝術加工,向飲茶人和賓客展現茶的沖、泡、飲的技巧,把日常的飲茶引向藝術化,提升了品飲的境界,賦予茶以更強的靈性和美感。
第二,茶藝是一種生活藝術。茶藝多姿多彩,充滿生活情趣,對於豐富我們的生活,提高生活品位,是一種積極的方式。
第三,茶藝是一種舞台藝術。要展現茶藝的魅力,需要藉助於人物、道具、舞台、燈光、音響、字畫、花草等的密切配合及合理編排,給飲茶人以高尚、美好的享受,給表演帶來活力。
第四,茶藝是一種人生藝術。人生如茶,在緊張繁忙之中,泡出一壺好茶,細細品味,通過品茶進入內心的修養過程,感悟苦辣酸甜的人生,使心靈得到凈化。
第五,茶藝是一種文化。茶藝在融合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基礎上又廣泛吸收和借鑒了其它藝術形式,並擴展到文學、藝術等領域,形成了具有濃厚民族特色的中國茶文化。
第六,茶藝是一門唯美是求的生活藝術,只有分類深入研究,不斷發展創新,茶藝才能走下表演舞台,進入千家萬戶,成為當代民眾樂於接受的一種健康、詩意、時尚的生活方式。
(5)茶道清新唯美意境圖片擴展閱讀:
茶文化對現代社會的作用主要有五個方面:
一是茶文化以茶德為中心,重視人的群體價值,倡導無私奉獻,反對見利忘義和唯利是圖。主張義重於利,注重協調人與人之間的相互關系,提倡對人尊敬,重視修生養德,有利於人的心態平衡,解決現代人的精神困惑,提高人的文化素質;
二是茶文化是應對人生挑戰的益友。在激烈的社會競爭,市場競爭下,緊張的工作、應酬、復雜的人際關系,以及各類依附在人們身上的壓力不輕。參與茶文化,可以使精神和身心放鬆一番,以應對人生的挑戰,香港茶樓的這個作用十分顯著;
三是有利於社區文明建設 。經濟上去了,但文化不能落後,社會風氣不能污濁,道德不能淪喪 和丑惡。改革開放後茶文化的傳播表明,茶文化是有改變社會不正當 消費活動、創建精神文明、促進社會進步的作用;
四是對提高人們生活質量,豐富文化生活的作用明顯。茶文化具有知識性、趣味性和康樂性,品嘗名茶、茶具、茶點,觀看茶俗茶藝 ,都給人一種美的享受;
五是促進開放,推進國際文化交流。上海市閘北區連續四屆舉辦 國際茶文化節,擴大了閘北區對內對外的知名度,閘北區四套班子一 致決定茶文化節要一直辦下去,並投資在閘北公園興建茶文化景點, 以期建成茶文化大觀園。
國際茶文化的頻繁交流,使茶文化跨越國界 ,廣交天下成為人類文明的共同精神財富。
『陸』 印度大吉嶺旅遊之後,欣賞不一樣的高山茶園,還能感受茶道嗎
隨著對印度的了解愈來愈多,對印度的歷史、音樂舞蹈、傳說故事、宗教愈加感興趣,對印度實地進行探索也就放在了日程當中。很多人問我印度大吉嶺值得去嗎?我只能說,這個要看自己的愛好,畢竟這個地方還真有點特別,大吉嶺位於印度東北部,因出產世界三大名茶之一大吉嶺紅茶而馳名世界,幸福谷茶園是世界知名茶莊,來這里可以感受不一樣的茶道,當然,還有其他非常著名的景點。
原創聲明:本文由旅遊之後編輯小旅原創,感謝分享,文章未經允許嚴禁轉載抄襲,發現必究! 親愛的愛旅遊的小夥伴,很高興今天給大家分享新一期的旅行趣聞,雖然你們不能跟小旅一起體驗旅行過程中激動和快樂,但是小旅會用最真實、最真情的感受,寫出更好的文章,讓你們一起來感受其中的樂趣; 在合適的時間,到合適的地方去旅行,你會收獲很多;人生太短,等不及茶涼,若是常駐,小旅願陪你走完這一場!
大吉嶺終年雲霧繚繞,因其降雨量充足、晝夜溫差大,高地多霧的氣候,特別適合茶葉種植,如同一道道絲帶纏繞在崇山峻嶺之中,四周被翠綠的茶園所環繞,壯麗的喜馬拉雅山在遠方的雲朵遮掩下若隱若現。大多數遊客都會在雨季過後(10月和11月)和春季(3月中旬至5月下旬)來到大吉嶺,這時候氣候乾燥,天空晴朗,風景一覽無余,溫度舒適宜人。這段時間往往是旅遊旺季。冬天這里會非常冷。
這座終年被喜馬拉雅山脈庇佑的小山城,遊客可以悠閑地逛茶園品紅茶、體驗蒸汽小火車、在TigerHill看世界第三高峰日照金山。在天氣晴好的日子裡,就算沒時間去徒步,一次不經意的回眸就能看見干城章嘉,彷彿觸手可及。除此之外,大吉嶺周邊的寺廟也是值得一去的地方。
聖安德魯教堂位於印度大吉嶺,一座古老的淡黃色的英式交通。教堂門前是一片綠地,在遠處雪山的呼應下顯得格外漂亮。教堂至今已有150多年的歷史,主要用來紀念眾多知名的大吉嶺居民,每個周日的早上都會舉行禮拜。還有chowkbazar是大吉嶺當地的一個民間市場,很多當地人都會在這里買菜以及購置各種日常用品,充滿生活氣息。這些店鋪用木板相隔,人們都非常熱情好客。
如果你和我一樣非常熱愛英國文化,想近距離體會殖民地遺風,Elgin會更加滿足心願。這里曾是許多英國名人來到大吉嶺時的駐地,酒店裡的老照片一下子就能把你帶到那個年代。這里還保存這旦增諾蓋的簽名海報,甚至專門有一座側樓,全部陳列了英國登山隊征服珠峰和旦增諾蓋的歷史照片!特別提醒大家,前往茶園之前,盡量郵件或電話與茶園聯系好,了解茶園的位置,價格包含項目,是否能夠刷卡,是否有網路等等信息,越詳細越好。
『柒』 茶的意境是什麼
茶的意境就是茶的精神,我們通常稱之為「茶道」。
茶道是一種高尚的精神修養和境界,借飲茶而相互交流,文明優雅,而且與佛教的禪宗有很深的淵源關系。
『捌』 茶道六君子圖片及名稱
『玖』 意境圖片唯美大圖有關茶藝
『拾』 茶道步驟,最好有圖解
1、沸水溫壺
將純凈水(或山泉水更好)燒至沸騰,徐徐倒入紫砂壺中,注意冬天時要用溫水先沖泡紫砂壺,避免溫差過大引起的壺裂。燙壺後將茶漏、茶杯、茶寵統統用沸水燙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