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從什麼時候開始流行起非主流的
國內興起於2007年,非主流在中國產生於80後,最初是由一位80後的大二學生的心語所引領起來的潮流,盛行於90後的學生中。
非主流盛於80,90後,喜歡非主流的大都是生於90後的男生女生。
主流與非主流可以說就是人數上的差距,人們根據自己的喜好傾向於某一個潮流,人數非常多的時候,潮流即成為主流。
潮流也同樣受到地域、通信條件和文化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兩地距離遙遠,彼此的潮流無法影響到對方,就不能將兩地的潮流作對比,分出誰主誰非,這樣做也沒有意義。
通信條件和文化的影響也類似。主流與非主流一定是可以同時存在於同一個社會條件和文化背景下,同一個區域內的。這也是它們相互依存的表現。
(1)在中國大概什麼時候開始流行圖片擴展閱讀:
非主流是一種體驗,而作為一種體驗,必然要經過行為主體的感覺思考與行為。那麼,較為通俗的說法就是,非主流的傢伙總能表現出一種個性。這種個性必然是強烈的,否則將湮沒於共性的芸芸眾生。
其實眾生皆有個性,但是很微弱,絕大多數個性種子尚不足以突破自身的谷殼,更不用說生根發芽,開出他人能見到的繁麗之花了。所以說,個性的表現,不是每個人都有。
非主流的表現:
圖片:喜愛另類奇怪的圖片,比如擺POSE時會裝出痴呆,頹廢的表情。
打扮:與大眾不同,比如女穿男裝,全身穿得破破爛爛等等。
發型:染發採用藍色白色等顏色,或者做誇張的造型等。
音樂:勁爆,先鋒,拉風等等這樣的音樂受到歡迎。
生活:不人雲亦雲,不追求大眾化,思想也叛逆激進,有創造力。
個性:無限展示自己的自信,陽光,活力…
B. 照相是誰發明的,又是於什麼時候傳入中國
全世界公認攝影是法國L·達蓋爾發明的。1839年8月19日法國向全世界宣布。L·達蓋爾全名是路易·雅克·芒代·達蓋爾。1787年出生—1851年去世。
1841年光學家沃哥蘭德發明了第一台全金屬機身的照相機。該相機安裝了世界上第一隻由數學計算設計出的、最大相孔徑為1:3.4的攝影鏡頭。
1861年物理學家馬克斯威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張彩色照片。
照相在清朝時傳入中國。銀版照相之術自從1837年在法國問世之後,沒過幾年就從西洋傳入中國。 最早的照相機是由供職於中國海關的法國人儒勒.依蒂耶1846年帶進中國的。
(2)在中國大概什麼時候開始流行圖片擴展閱讀
世界上第一張照片要追溯到 193 年前。第一次工業革命期間,歐洲科學家們通過研究增進了對感光物質和物影成像的理解。1826年,從小對發明很感興趣的法國人尼埃普斯,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利用日光蝕刻法拍攝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張存世照片:《窗外風景》。
尼埃普斯曝光了足足 8 個小時才獲得了這張照片。為了改進曝光成像時間,他找到了舞美設計師達蓋爾。兩人一起合作改進技術,最終於 1839 年發布了達蓋爾攝影術。這是人類歷史上攝影技術真正的開端。
在隨後 50 年間,盡管攝影技術一直在縮短曝光時間上演進,誕生了濕版攝影工藝和干版攝影工藝,但整套攝影設備依然非常笨重、且不易攜帶。
《中國攝影》一篇文章這樣描述 19 世紀中期流行的濕版攝影法,「攝影師外出拍攝時必須攜帶著遮光的帳篷、化學葯品、玻璃片、笨重的支架以及一壺水,全套裝備通常是整整一馬車」。
C. 大頭貼最早是什麼時候開始在中國流行的啊
大頭貼機器是曾經擔任微軟中國區總裁的唐駿發明的,當時他以50萬美元把這個專利買個了當時日本的一家公司,所以現在正版的大頭貼機器都是日本生產的。正式生產的第一台大頭貼機器於1995年出現在日本,1997年 SEGA 推出了「 PRINT CLUB2 」二代機,照大頭貼成為日本高中女生的時尚。
1997~1999短短兩三年之間,台灣市場至少從日本進口1000~1200台的照相貼紙機,也在台灣造就了全面性「哈日大頭貼」的流行風潮,由於獲利率高,投資成本低,業者競相投入市場,1997~1999這時期也可說是台灣大頭貼紙機最風行熱絡的年代。
1998年傳入中國大陸,由深圳立哈數碼科技有限公司推出了中國第一台大頭貼機器以來,直至2002年左右時間中國大頭貼市場已基本成熟,2003年是離峰期,當時大頭貼機器,也稱貼紙相機,當時大陸製造大頭貼機器的廠家也少,價格一台在20000元左右。市場上一般拍一張大頭貼相片要在15元—25元之間,曾在中國拉開一場大頭貼拍照熱。
D. 彩色照片從什麼時候開始傳入中國的
彩色照片是從1944年開始傳入中國的。
中國最早的彩色照片拍攝時間按照歷史資料記載,應該是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時的《開國大典》照片。
然而在2004年5月份,昆明展出了250幅彩色照片,經中國國家博物館專家鑒定為迄今為止發現的中國最早的彩色照片。
這批照片是由援華美軍柯林頓·米樂特和羅伯特·伯徹兩位先生,於1944年在中國昆明拍攝的彩色反轉片,現已無償贈送給中國國家博物館。
(4)在中國大概什麼時候開始流行圖片擴展閱讀:
公元1801年,英國物理學家湯姆斯·楊格發表他的色彩研究說:人們的眼睛可以有紅光、綠光、紫光三種視覺神經的色感感覺。
進一步,更宣稱自然界皆因有紅、綠、紫此三種基本的色彩的混合,才能讓人們感覺到許許多多,所有的不同顏色。
公元1860年,英國麥斯威爾研究彩色底片,率先採用三原色之紅,綠,藍分別攝影,再重疊放影之方式,成現彩色影像。
這是色彩加色法,此法引發現今彩色電視機能顯示出彩色的原理。從此,引發世界攝影由黑白走入彩色的開始,也就是人們所稱謂彩色攝影時代的崛起。
E. 中國什麼時候開始流行臟辮的
臟辮就是將頭發緊緊的纏繞在一同的一種發型,最早來源於古希臘。這種發型不只能夠避免頭發作蟲,而且在夏季會比披散頭發覺得涼快很多,如今則是作為雷鬼音樂文化傳播擴散開來。
到如今,簡直世界各地的潮流青年和雷鬼音樂文化喜好者都喜歡梳臟辮,這是一種潮流和個性的意味。隨著臟辮的盛行,臟辮製造者也作為一個新晉行業呈現在人們的視野中。優秀的臟辮製造者薪酬不低,讓很多年輕人開端涉足這個行業。
F. 非主流照片是哪年開始在網上流傳的
[編輯本段]背景-非主流
非主流就是張揚個性、另類、非大眾化,不盲從當今大眾的潮流,講究符合自己心性的服裝 、衣著、言行.
非主流意味著並不是最流行的東西... 也就是相對超前的或者滯後的
從人數上講,追求非主流的人占相對少數,多了就叫主流了.
有主流就有非主流.主流與非主流是共存的 從字面上的意思解釋就例如:HipHop`R&B or Blues在西方社會是居於主流地位的那麼過去在中國就是非主流的,不過現在正在漸漸走向主流地位而漸漸失去主流地位的就是像小虎隊那樣的. 也可以叫做"實驗"、"前衛"、"先鋒 " 即另類的意思. 非主流人士喜愛另類奇怪的圖片,比如擺POSE時會裝出痴呆,頹廢的表情。喜歡PS圖片如cideal。
非主流,是有幾個特點的:
1、無法確切定義或到目前為止沒有定論。
2、正在變動當中,或者說仍然存在較大變動。
非主流應該保持它的活力。這個活力不是指其存在與否或正在運行與否,而是指其創造的能力。很多非主流的事物,一旦失去其創造力,盡管其形式仍然是非主流的,那麼只有兩種結局:一、消滅;二、被同化。比如嬉皮士風潮,一旦失去了其特定的歷史創造力,不能與時俱進的發展自己的理念,也就逐漸淪落到一種時尚了。 而無法確切定義或沒有定論,則是非主流事物擁有創造力的反映。
[編輯本段]非主流照片分類
非主流男孩照片
非主流女孩照片
非主流情侶照片
非主流恐怖照片
非主流傷感照片
非主流風景照片
[編輯本段]定義及評價
非主流照片就是另類奇怪的圖片,通常圖片的色彩平衡都是經過特別處理編排的,常常使用調暗畫面的光源,LOMO效果,正片負沖,黑白效果,5像素模糊,柔光,溶圖,筆刷,錯落不一字體各異的文字以及特殊角度等等來製造畫面效果,力求使圖片從構圖到色彩再到排版都帶有某種心情,在照片主題上也力求獨特,比如擺POSE時會裝出痴呆,頹廢的表情,選取角度時也常常出現一些出人意料的鏡頭。圖片張揚個性、另類、非大眾化,不盲從當今大眾的潮流的圖片。摩天輪、電線桿、氣球、鋪滿落葉的地面、有大片雲朵的天空、血跡、公園的長椅、可愛的小物件、用各種手法製造出來的心型以及大眼濃妝鼓腮少女是其常見的主題
盡管當今非主流風潮因為其傳播者的素質和其圈子內整體頹廢低俗的氣氛而受到大眾的質疑和指責,非主流圖片也因此遭到一些人的抵制。但若從本身的藝術性來看,非主流所流行的一些處理照片的風格確實有其獨特的美感,非主流照片對摩天輪、電線桿、天空、氣球和心型的執著客觀上為我們製造了很多散發著窒息美感的圖片,也使這些本來平凡的意象擁有了新的意義。在鏡頭選取、處理、排版上的創新以及力求使創作者心境融入圖像,使圖像氛圍從客觀反映變為主觀講述的理念,也因此使非主流風格的照片脫離出非主流系統之外,獨立成為一種圖像處理與設計的風格。許多非主流系照片作者本身並不是非主流人士,他們的創作借鑒於非主流圖像的風格,再將之發展,改良,摒棄一些消極的因素如很多非主流照片人像Pose瞪大眼、鼓腮扮可愛的呆板模式化,以及一些色情暴力元素,保留一些積極元素如圖像色調的策劃與布局使之能夠更主觀地體現一種心情和氛圍,形式上也不斷追求打破非主流圈內已經固定化的模式,力求與其它風格融合。這些都使他們的作品風格有但不局限於非主流風格,高水平的非主流系照片也能躋身專業平面設計領域,
[編輯本段]非主流照片值得借鑒的優點
1、色彩飽和,張力強,視覺沖擊力很好
2、P圖手法創新,大膽,往往製造出意想不到的效果
3、強調圖片要包含著某種情緒,使攝影作品本身的意義得以延伸
4、多種元素的混搭對平面設計也有很好的借鑒作用
5、鼓勵人們從很細小的地方發現事物的美感,非主流圖片往往賦予一截水管、幾只筆、籃球框、破磚牆、幾顆雜草以我們想像不到的美感,這對人們觀察生活也是種很好的啟發
6、字體的排版往往是彌補和打破畫面構圖形式的利器,效果強烈醒目。
[編輯本段]非主流照片處理
張揚個性、另類、非大眾化,時下一種和普通照片色調完全不同,盡可能的體現出頹廢傷感意味的圖片處理趨勢正流行起來,我們統稱它為——非主流照片。 不少網友都想將自己的照片調為非主流照片,但卻掌握不了其方法,如果製作非主流照片呢?如何交非主流照片做成如http://z6666.cn 上的非主流裝叫呢,
Picasa是一款照片處理軟體(相片處理軟體),它會立即查找到並整理您計算機上的所有圖片。
查找您已經遺忘的圖片。
當您在計算機上查看、掃描圖片時,Picasa 會整理整個圖片集並按照日期將所有圖片自動排序。
從 Picasa 移出和重命名照片。
想要清理那些雜亂的文件夾並在計算機的硬碟上轉移圖片?只需在 Picasa 中將圖片從一個文件夾拖放到另一個文件夾即可。經您仔細檢查之後,Picasa 會將您所做的更改變成永久更改。想要將圖片 671056398a.jpg 的文件名更改為 在 Picasa 中,只需幾秒鍾就可以完成一張圖片或一組圖片的重新命名。
[編輯本段]非主流照片需要注意的缺點
1、模式化,這主要是由其圈子內人的審美觀確定的,女生喜歡濃妝瞪眼鼓腮裝嫩,男生喜歡奇裝異服逆光扮深沉,做作的姿態使圖片喪失個性,缺乏深度
2、內容頹廢低俗,色情暴力,一方面由於照片作者的個人品味,另一方面非主流照片本身常用的手法也常常有意無意地製造出這種氛圍,比如LOMO,正片負沖等手法能製造出一些很昏暗的氣氛,給人頹廢的感覺
3、一些照片的文案的裝腔作勢,無病呻吟,文不對題,使用火星文、腦殘體過度,都會破壞整體的美感
G. 中國p圖技術是啥時候開始的
這個我還是比較有發言權的,因為從1999年開始用photoshop,當時還是4.0.
那個時代,在2000年到2003年,那個時候的PS還是主要應用於平面設計,因為當時數碼攝影還沒得到普及。2004年往後,隨著數碼相機逐漸普及,尤其是單反相機的價格逐漸走低以後,使用PS進行照片的處理開始變得越來越大眾化,各種教程和教材也在網路和書店中變得常見,各種處理技巧應運而生,但是那個時候還不叫P圖,因為網路照片的傳播還不是大眾化,只在一些專業的攝影技術論壇上交流。到了近年(07年08年以後),隨著智能手機,尤其是拍照手機的出現,同時網路照片也越來越容易發布,我們可以隨時拍隨時上傳照片,這個時候P圖就得到普及了,而且無論是拍照和P圖,都不再是專業人員的專利了。
所以網路圖片的處理和修改,與硬體普及和價格降低(相機-單反相機-拍照手機)和網路應用便利性之間密不可分的。
H. 我國的旗袍款式眾多,是什麼時候開始流行起來的
我國旗袍的款式很多,是上個世紀30年代開始流行的,幾乎成為了中國婦女的標准服飾。在清代的時候,男人們的服侍大多數以馬褂為主,因為那個時候最為流行的就是這種風格,而婦女們的服裝是以漢服為主的。自從鴉片戰爭之後,西方的文化就入侵到了我國,引起了文化之間的碰撞,同時服飾的文化也隨之發生了一些改變,因為西方文化非常的受到中國婦女的喜歡,因此經過一些改進之後,旗袍就慢慢的流行了起來。主要是通過改造中國自己的服裝,然後吸取西洋服裝的樣式得到了旗袍。旗袍的種類是非常多的,其中有低領的,有高領的,有長袖的,有開叉的等等。隨著時間的流逝,服裝的樣式也在發生的改變,接下來就給大家好好的講解一下。現在雖然已經很少看不到穿旗袍的人,但是很多女性應依然喜歡這樣的服飾。
I. 我國是哪一年開始有的彩色照片
中國最早的彩色照片拍攝時間按照歷史資料記載,應該是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時的《開國大典》照片。
然而在2004年5月份,昆明展出了250幅彩色照片,經中國國家博物館專家鑒定為止發現的中國最早的彩色照片。
這批照片是由援華美軍柯林頓·米樂特和羅伯特·伯徹兩位先生,於1944年在中國昆明拍攝的彩色反轉片,已無償贈送給中國國家博物館。
(9)在中國大概什麼時候開始流行圖片擴展閱讀:
彩色照片在中國的盛行:
中國國內是彩色照片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開始盛行,並在國內一線城市流行。如果盛行是指廣泛使用的話,當時先用的是非數碼的相機,後用的是數碼相機。
其的鋪開不是光是膠片價格決定的,因為彩色沖洗不是自己能做的,所以要看配套設施的的發展,所以真正在國內普遍應用是在九十年代,因為沖印設備開始普遍應用。
國外盛行大概是在60年代。彩照發明是在1839年美國攝影大師萊維·希爾發明的,從此以後繽紛多姿的天然色彩一直是攝影師們熱烈追求的目標。當然在這以前,一些顧客往往要求攝影師們為他們在照片上進行手工著色,但這些人工上色與真實的色彩實在是相去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