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一個很有名的古巴革命英雄,不知叫什麼的,但是有圖片
1928年6月14日出生在阿根廷羅薩里奧市一個資本家兼庄園主家庭。他是家中的長子。1941年,格瓦拉進人中學學習,文學和體育是他最喜愛的兩門課。 1947-1953年在布宜諾斯艾利斯國立大學醫學系讀書。決心用醫道造福人類。為了實現自己的志向,在大學期間,格瓦拉利用節假日外出考察旅行。
1949年,為了取得研究麻風病和熱帶病的第一手資料,格瓦拉騎自行車和徒步到全國各地進行實地考察。在考察中,格瓦拉親眼目睹了印第安人的貧苦生活,加深了對被壓迫者的同情。
1950年,在油船廠上當水手,漫遊特立尼達和英屬蓋亞那。 1953年3月,25歲的格瓦拉以優異的成績從大學畢業,並獲得醫生資格。憑格瓦拉的成績,他完全可以獲得一份理想的職業,但他卻毅然選擇了到委內瑞拉加拉加斯一所麻風病人收容所工作。當他在布宜諾斯艾利斯車站與父母告別時,意味深長地說:"一個美洲士兵向你們告別了!」 此後,格瓦拉到過處於民族革命高潮中的玻利維亞,接著,進入秘魯,又橫穿中美,抵達中美洲最北邊的國家瓜地馬拉。當時的瓜地馬拉在阿本斯總統領導下實行反帝反封建的改革措施,因而遭到美國的反對。在那裡,格瓦拉結識了許多由於反抗獨裁統治者而被迫流亡的革命者。格瓦拉與這些革命者一起投入保衛阿本斯政權的斗爭,積極為阿本斯民主政府服務。阿本斯政府被顛覆後,格瓦拉也上了美國中央情報局黑名單,被迫潛入革命者的避難所—墨西哥。 在瓜地馬拉的革命經歷使格瓦拉認識到:要用醫道去造福人類,必須首先發動一場革命,推翻反動獨裁統治。
1955年6月的一個夜晚,格瓦拉在墨西哥城的一所小公寓里見到了古巴革命領導人菲德爾·卡斯特羅。共同的志向,使倆人一見如故,通宵暢談革命形勢和策略。在卡斯特羅的再三邀請下,格瓦拉參加了正在組建中的古巴遠征軍,成為這支遠征軍中只早的成員之一。
1956年6月8日,格瓦拉因參加卡斯特羅的遠征軍,被墨西哥警方速擄,囚於墨西哥城監獄。同年8月,獲釋出獄。
1956年11月25日凌晨2時,82名古巴遠征軍成員在墨西哥灣的圖斯潘港悄悄登上了破舊的"格拉瑪」號遊艇,緩緩地向古巴出發。想到即將投入到一場革命的風暴中去,格瓦拉興奮不已,和卡斯特羅領著大家不停地高唱古巴國歌和《七月二十六日贊歌》。經過7天7夜的漂泊,他們終於到達古巴東南部科洛臘多斯海灘一個叫貝利克的地方。不料,他們剛一登陸,就遭到巴蒂斯塔政府軍隊的襲擊。結果,82名遠征隊員中有70人喪生。格瓦拉作為隨隊醫生,一面救死扶傷,一面參加戰斗。在突圍的過程中,格瓦拉的哮喘病復發,又在戰斗中負了傷。他以頑強的毅力,忍住疾病和傷痛的折磨,和卡斯特羅一起率余部沖出重圍,轉移到層巒疊嶂的馬埃斯特臘山區,創建了游擊運動基地。
1957年1月14日,游擊隊在拉普拉塔河口打了第一個大勝仗。不久,游擊隊成交了由6人組成的指揮小組即總參謀部,格瓦拉是成員之一。5月28日,格瓦拉參加了著名的烏維羅戰斗。6月5日,他被任命為第2縱隊司令(後改稱第4縱隊)。縱隊有75人,下轄3個排,相當於連隊。7月,格瓦拉被授予起義軍的最高軍銜——少校。此後,他親自指揮了布埃西托和翁布里托等多次戰斗,與卡斯特羅密切配合,將政府軍逐出了馬埃斯特臘根據地。1958年5月,游擊隊轉入反攻。格瓦拉奉命率"西羅·雷東多」第8縱隊,沖破政府軍的阻攔,向拉斯維利亞斯這個古巴中央省挺進。12月下旬,格瓦拉率第8縱隊攻打拉斯維利亞斯省會、戰略重鎮聖克拉臘市。經數日血戰,於1959年1月1日,解放了這個重兵守衛的擁有15萬人口的城市。此戰,震驚了古巴全國,巴蒂斯塔被迫辭去總統職務,獨裁政府如鳥獸散。格瓦拉也因此而名聲大振。隨後,格瓦拉乘勝揮師西進,於1959年1月4日,一舉攻佔首都哈瓦那。一時間,在古巴,乃至整個中美洲地區,格瓦拉成了傳奇式的人物,被譽為古巴起義軍中"最強勁的游擊司令和游擊大師」。
1959年2月9日,古巴政府宣布格瓦拉為古巴公民,此後,又給予了他極高的榮譽和地位。格瓦拉先後擔任過古巴土地改革全國委員會主任、國家銀行行長、工業部長、古巴統一革命組織全國委員會書記處書記。在他看來,革命尚未完成,拉美大多數國家,包括他的祖國仍被獨裁者所統治。
1960年2月9日,出席在哈瓦那舉行的蘇聯科學,技術和文化成就展覽會的開幕式,第一次同米高揚見面。5月,切的《游擊戰》一書在哈瓦那出版。10月22日--12月9日,率領古巴經濟代表團訪問中國,蘇聯,捷克斯洛伐克,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11月18日--12月--1日,訪問中國期間,受到了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主席毛澤東,周恩來總理及陳毅副總理兼外交部長的接見。
1961年2月23日,被任命為工業部部長和中央計劃委員會委員,不久該委員會委員,不久該委員會也歸其領導。4月17日,僱傭軍入侵吉隆灘。切負現指揮駐防紼那爾德里奧省的部隊。6月2日,同蘇聯簽訂經濟協定。8月,代表古巴出席在烏拉圭埃斯特角舉行的泛美社會和經濟理事會特別會議。在會上揭露了美國建立"爭取進步聯盟"的目的。訪問了阿根廷和巴西,同弗朗迪西總統和誇德羅斯總統進行了會談。 1962年3月8日,被任命為全國領導成員,3月12日被任命為革命統一組織書記處書記和經濟委員會委員。4月15日,在哈瓦那古巴勞動者工會會議上發言,號召開展社會主義勞動競賽。8月27日--9月3日,率領古巴黨政代表團赴莫斯科。繼訪問莫斯科之後,又訪問了捷克斯洛伐克。10月下半月至11月初,負責領導比那爾德里奧省的部隊。
1963年5月,由於革命統一組織改組為古巴社會主義革命統一黨,切被任命為黨中央委員會委員,中央政治局委員和書記處書記。7月,率領政府代表團赴阿爾及利亞,慶祝該共和國獨立一周年。1964年1月16日,簽署古蘇技術援助議定書。3月20日--4月13日,率領古巴代表團參加在瑞士日內瓦舉行的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4月15日--17日,訪問法國,阿爾及利亞,捷克斯洛伐克。11月5--19日,率領古巴代表團赴蘇聯,參加士月社會主義革命周年慶祝活動。12月9日--17日,率領古巴代表團參加在紐約舉行的第十九屆聯合國大會。12月下半訪問阿爾及利亞。
1965年1月--3月,訪問中國,馬里,剛果(金),幾內亞,迦納,達荷美,坦尚尼亞,埃及,阿爾及利亞;在阿爾及利亞參加亞非團結組織第二屆會議。2月3日,率古巴社會主義革命統一黨代表團抵達北京,在機場受到了中共中央委員會總書記鄧小平和北京市市長彭真的熱烈歡迎。2月9日,結束在中國的訪問,鄧小平和彭真再次親自前往機場,為他送行。3月14日返回哈瓦那。3月15日,向工業部的工作人員報千國外之行的情況,這是他在古巴最後一次公開講演。4月1日,給菲德爾。卡斯特羅寫了告別信。辭去黨內外的一切職務、軍籍和軍銜。為了避免連累古巴,他還宣布放棄古巴國籍。【他對單一的蘇聯模式感到不解和失望,對社會主義的前途感到憂慮,因為他發現不少的革命者都是在豪華的汽車里、在漂亮的女秘書的懷抱里喪失了往日的銳氣。所以,為保持革命者的完美形象,他只能選擇戰斗,選擇一個鳳凰涅盤式的壯美結局】。10月3日,卡斯特羅在古巴共產黨中央委員會成立大會上宣讀切·格瓦拉的告別信。
1965年6月,格瓦拉率領一支有125人的古巴游擊小分隊,開赴非洲的剛果(現在的扎伊爾)金沙薩地區,化名"塔圖司令員」,指揮那裡的起義軍,想在非洲的心臟地帶建立一個"新古巴」。然而,格瓦拉領導的起義軍屢遭挫折,格瓦拉認為這里不適宜建立游擊中心,便撤回了古巴游擊隊。格瓦拉決定在玻利維亞的尼阿卡瓦蘇建立游擊中心。尼阿卡瓦蘇位於聖克魯斯省一個被峻峭的叢山所包圍的峽谷之中。格瓦拉准備以此為中心。 1966年11月7日,格瓦拉化名"拉蒙」,並化裝成一位禿頂、圈眼鏡的烏拉圭商人,從蒙得維的亞經巴西聖保羅市乘飛機抵達玻利維亞首都拉巴斯。
1967年,3月22日,以拉蒙為化名的切·格瓦拉領導游擊隊(玻利維亞民放解放軍)開始軍事行動。4月17日,切·格瓦拉的《通過三大洲會議致世界人民的信》在哈瓦那發表。7月29日,拉配美洲團結組織成立大會在哈瓦那開幕。會議主席團根據許多代表團的建議,宣告象徵性地成立"拉配美洲國",並宣布"敬愛的游擊隊員埃內斯托。切·格瓦拉少校為我們共同的祖國--拉配美洲--的榮譽公民"。1967年8月,由於叛徒的告密,游擊隊的秘密倉庫被搗毀,城市中的聯絡網也遭到破壞。8月31日,游擊隊分兩路突圍。由於華金率領的一路在橫渡馬西庫里河時,遭到玻政府軍的襲擊,全軍覆沒。格瓦拉北領的17名游擊隊員被圍於尤羅峽谷。10月8日下午l時,格瓦拉率游擊隊員滑下峽谷准備突圍。傍晚,格瓦拉腿部不幸中彈。一個游擊隊員將他由谷底拖到山頂。當他正埋頭包紮傷口時,玻政府軍槍口已對准了他。格瓦拉鎮靜地說了句:"我是切·格瓦拉」。 格瓦拉被俘的消息象閃電一樣迅速傳到了玻利維亞最高當局和美國中央情報局。次日黎明,玻利維亞武裝部隊司令親自乘直升飛機趕到現場,確認被俘者就是格瓦拉,並對其進行審訊。格瓦拉早已將生死置之度外,拒不回答任何問題。 審訊一無所獲。最後,審訊者問:"你現在在想什麼?」格瓦拉堅定地回答:"我在想,革命是永垂不朽的。」
1967年10月9日下午,審訊者見從格瓦拉口中得不到任何口供,便將格瓦拉槍殺,年僅39歲。 美國中央情報局早已將格瓦拉視為心腹大患,曾多次派特工追殺他。格瓦拉遇難後,西方陣營一陣歡呼,並切下烈士的雙手運往巴拿馬美軍南方司令部以"驗明正身」。在瓜地馬拉,由於格瓦拉常用"切」(表示友好)這個感嘆詞,戰友們就給他起了個綽號"切」。這個綽號成了他戰斗的代號,同他的姓名融合在一起。 無論今天或者將來,只要世界上還存在著壓迫、剝削與不公正,熟知和欽敬格瓦拉的人們還會發出同一種聲音:切還活著!
❷ 凰圖騰全集50集下載
《凰圖騰》《游擊隊》白冰挑梁兩衛視收官大戲 搜狐 2011-12-20 15:08
由白冰主演的35集抗日戰爭題材大戲《水上游擊隊》,12月11日才剛上星安徽衛視黃金檔,17日白冰擔任女一的青春偶像宮廷鉅制《凰圖騰》又強勢登陸湖南衛視金鷹獨播劇場揭開大幕,成為安徽、湖南兩大衛視年末收官重磅大戲,... 13條相同新聞 - 網路快照
《凰圖騰》芒果熱播 曝穿幫鏡頭網友意見兩邊倒 新華網 2011-12-20 10:02
由張翰、鄭爽、白冰、張默等人領銜主演的青春偶像古裝鉅制《凰圖騰》正在湖南衛視熱播,該劇自從開拍時就贏得了不少粉絲和媒體的關注。而從目前播出的情況來看,網友對這部電視劇褒貶不一,更有網友大曝劇中的穿幫鏡頭,引發了熱烈討論。 據了解,... 32條相同新聞 - 網路快照
《凰圖騰》湖南衛視開播 道具寒酸遭網友詬病 網易 2011-12-20 04:05
由張翰、鄭爽、白冰(博客)等年輕面孔主演的《凰圖騰》剛在湖南衛視開播兩日就被網友詬病:場景和服裝不夠美,劇情穿幫多。 《凰圖騰》講的是唐末紛亂年間,幾個毫無心機的年輕人意外進入宮廷,從而發生的一系列故事及感情糾葛。... 20條相同新聞 - 網路快照
視頻:張翰鄭爽情侶模樣太深刻 分開壓力大合作壓力更大 中國娛樂網 2011-12-23 17:01
《凰圖騰》上周六正式開播,張翰與鄭爽這對銀幕情侶再掀收視熱潮。已是第四次合作的兩人默契十足,可是兩人初次合作《一起來看流星雨》時卻相當青澀。大眾公認的銀幕情侶私下也是相當默契,一起做客訪談節目頻用眼神交流,曖昧模樣讓在場主持人都「看不下去」。... 網路快照
《凰圖騰》牛麗燕飾白冰妹妹 神秘大咖風瑩 鳳凰網 2011-12-19 14:34
由鄭爽、張翰、張默、白冰、牛麗燕等人主演的青春偶像宮廷鉅制《凰圖騰》已登陸湖南衛視金鷹獨播劇場(22:00)。劇中復雜的感情糾葛已經成為了關注的焦點,牛麗燕飾演的風螢和白冰飾演的風燕是親生姐妹,... 12條相同新聞 - 網路快照
《凰圖騰》湖南首播 曹媛媛演繹後宮狠 青春偶像宮廷《凰圖騰》現已接檔《錢多多嫁人記》首輪於湖南衛視熱播,這部劇以燕、蝶、鴻三人的愛情為主線,闡述了誤入宮廷的浮生若夢。該劇由張翰、曹媛媛、白冰等一代新生代演員主演,古裝劇鼻祖劉仕裕導演,並力邀了嚴藝丹為主題曲譜詞,武藝、李煒等獻唱。 ... 9條相同新聞 - 網路快照
❸ 誰知道鐵道游擊隊是怎麼一回事
1938年3月,日軍侵佔棗庄。棗庄路礦工人洪振海、王志勝參加抗日武裝,後編入蘇魯人民抗日義勇隊。1939年,洪振海等3人襲擊日本洋行,繳獲步槍、手槍各一支。以後又發展了李金山等3名鐵路工人。不久,他們襲擊從棗庄開出的日本軍火列車,獲步槍12支、機槍2挺,送到八路軍蘇魯支隊。接著,又發展了6名鐵路工人為隊員,取名為鐵道游擊隊,洪振海為隊長。1940年2月,蘇魯支隊將其正式命名為鐵道游擊隊,並派杜季偉任政委,全隊發展到15人。4月,在臨城至韓庄的鐵路線上,又組織起第二支鐵道游擊隊,共21人,由孫茂生任隊長。5月,在臨城以北辛庄組織起第三支鐵道游擊隊,共20人,由李文慶任隊長。同年6月,根據魯南軍區的指示,將活動在棗庄、臨城地區的幾支鐵道游擊隊合編為鐵道游擊大隊。
1942年1月,山東日軍糾集徐州、濟南、青島各地日偽軍「掃盪」魯中南地區。游擊隊員廣泛破襲津浦、臨棗線,在棗庄製造敵火車頭相撞,在臨城以南破壞敵電線,為八路軍和人民群眾安全轉移贏得了時間。鐵道隊還成功護送劉少奇,陳毅,羅榮桓等千餘名將士過境.被肖華將軍譽為"懷中利劍,袖中匕首"!
隨著形勢的發展,鐵道游擊隊於1943年春編入魯南軍區獨立支隊,隊員發展到400餘人。後又編入魯南軍區第2軍分區。
為紀念著名的抗日武裝鐵道游擊隊,中共山東省微山縣委、微山縣人民政府研究決定在微山島築造了鐵道游擊隊紀念碑(附圖片)。
位於山東省微山縣微山湖上的鐵道游擊隊紀念碑:
http://img.club.pchome.net/upload/club/2005/6/17/dxyok200_1118978219.jpg
❹ 《平原游擊隊》帶給我們怎樣的體驗呢
現在抗戰題材的電視劇,凡是涉及到手使雙槍的戰斗射擊場面,無一例外效仿的都是港片中的雙槍耍酷套路。如電視劇版的《雙槍李向陽》,張嘉譯演的李向陽拿的兩只駁殼槍不但完全一樣,而且打槍時都像小馬哥那樣左右開弓連環射擊。這樣看起來拉風的雙槍射擊方式,當年的敵後武工隊員是很少採用,而且也是對付不了訓練有素的兇悍鬼子兵的。
如果遇到是需要相互對射的戰斗,比如說沒能第一時間拜託掉遭遇的鬼子,這時配備了兩把駁殼槍的敵後游戲隊員,非正手中那支全自動駁殼槍並不會輕易射擊的,主要地是以保留著準星的握在正手裡的那支槍,盡最大可能瞄準了目標射擊。採用這樣的雙槍射擊方式,一個目的是為了節省子彈,子彈對當年的敵後游擊隊來說可是非常珍貴的。還有一個更主要的目的,是為了保證兩支槍不會同時打光子彈。把兩支槍的子彈同時都打空了,又是在兩手都握著槍的情況下,這樣同時給兩支槍換子彈必然耗時更長,肯定會被訓練有素的鬼子兵抓住機會趁機沖上來。所以咱們當年使雙槍的敵後游擊隊員,都是主要以正手裡的槍瞄準了打的方式射擊,打空了正手槍里的子彈後,在保證另一隻手裡的槍里有子彈的情況下,來給正手裡打空了子彈的槍裝子彈。這樣就如果鬼子趁換子彈時撲了上來,另一隻手裡的槍可以繼續射擊,壓制住撲上來鬼子避免因換子彈而陷入被動。像李向陽這樣身懷絕技的抗日英雄,很多人都能做到單手換子彈,不但能用一隻手給手裡的槍快速填彈,還夠在一隻手扣扳機射擊的同時,用另一隻手單手給另一支槍換子彈。
類似當前電視劇里的那種左右開弓的雙槍射擊方式,實際上也是不符合常理的。我們大多數人的雙手都有正負之分,負手的力量和准頭,同正手相比要差著一大截,而開槍射擊時是手是承受很大的後坐力的,因此正負手都打槍能打得一樣精準,對大多數人來說是很難做到的,尤其駁殼槍的後坐力還比一般的手槍大得多。因此說當年裝備兩只駁殼槍的敵後游擊隊員,裝備兩支槍的戰斗目的並不是為了左右開弓,而是為了一手為主一手為輔。當然能夠左右開弓雙手打槍都打得準的並非沒有,比如說抗日英雄楊靖宇,兩只駁殼槍左右開弓連續射擊,能夠打落200米外樹上的蘋果,但這樣的神級英雄在實戰中是很少的。
❺ 楚漢戰爭游擊戰示意圖
好像紅虛線是彭越
❻ 與戰爭有關的圖片。附解說。3張就好
中日甲午戰爭的整個過程,包括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
1894年7月25日至9月17日。這時在清廷內部,以光緒帝為首的主戰派占上風。時年慈禧太後六十歲,她盼望從速結束戰爭,以免耽誤她大辦慶典,因此傾向和議,但迫於清議,一時尚不敢公然主和。在此階段中,戰爭是在朝鮮半島及海上進行,陸戰主要是平壤之戰,海戰主要是黃海海戰。平壤之戰發生於9月15日,是雙方陸軍首次大規模作戰。當時駐守平壤的清軍共三十五營,一萬七千人;進攻平壤的日軍有一萬六千多人,雙方兵力旗鼓相當。戰斗在三個戰場同時展開:其一為大同江南岸戰場。晨三時,日軍第九混成旅團在大島義昌少將的指揮下,首先向大同江南岸清軍發起進攻。其二為玄武門外戰場。玄武門為日軍的主攻方向,因此集中了優勢兵力,由立見尚文少將的第十旅團(又稱朔寧支隊)和佐藤正大佐的第十八聯隊(又稱元山支隊)擔任主攻。高州鎮總兵左寶貴登玄武門指揮,激戰中,左寶貴中炮陣亡,其部下三位營官也先後覆滅,午後二時玄武門遂被日軍攻陷。日軍向城內推進,遭到清軍的奮力抵抗,只得退守玄武門。其三為城西南戰場。晨七時,野津道貫親率日本第五師團本隊,從平壤西南用炮火掩護步兵沖鋒,清軍馬隊進行反擊。至中午,野津道貫見難以得手,下令暫停攻擊,退回駐地。此時,軍總統(總指揮)葉志超貪生怕死,於午後四時樹白旗停止抵抗,並下令全軍撤退。六天里,清軍狂奔五百里,於21日渡鴨綠江回國。日軍一路高歌猛進,佔領朝鮮全境。陋室寒山客增補陸軍部分:1894年7月,中日兩軍在朝鮮開戰。毅軍以分統馬玉昆率五營一隊(約2100人),與淮軍盛字軍以及奉天的奉字練軍、盛字練軍一起,構成了四大軍29營,於8月先期入朝,在平壤與從牙山退回的葉志超、聶士成部匯合,朝廷命葉志超為駐平壤各軍總統。日軍分四路圍攻平壤。清軍分兵抗拒,重創日軍第9旅團。日軍中、右兩隊司令官武田秀山中佐和西島助義中佐拚命督戰,攻陷了左右兩翼的堡壘。但隨即遭到清軍的步炮協同夾擊,再遭重創。這一仗,日軍遭受了重大傷亡,據《明治廿七八年日清戰史》公布的數字,「將校以下死者約一百四十名,傷者約二百九十名」。中隊長級大尉軍官被擊斃四名,少尉軍官被擊斃二名。第9混成旅團長大島義昌少將、第21聯隊長西島助義中佐、炮兵第5聯隊第3大隊長永田龜少佐均被擊傷。清軍雖然戰勝,但不幸的是,平壤北面的牡丹台、玄武門被日軍元山支隊與朔寧支隊聯手攻陷,奉字軍統領左寶貴力戰陣亡。當夜9時,葉志超率軍由平壤倉皇潰退,狂奔500里,逃入中國境內。一路被日軍埋伏邀截,人馬自相踐踏,死者2000餘人,被俘500餘人,傷者無數。黃海海戰發生於9月17日,是中日雙方海軍一次主力決戰。發生於鴨綠江口大東溝(今遼寧省東港市)附近海面。北洋艦隊參加戰斗軍艦為10艘,日本海軍投入戰斗軍艦則有12艘。中午開戰後,北洋艦隊重創日本比睿、赤城、西京丸諸艦,但北洋艦隊中致遠艦亦受重創(管帶鄧世昌)。一八九四年九月十七日,即平壤陷落的第三天,日本聯合艦隊終於在鴨綠江口大東溝附近的黃海海面挑起—場激烈的海戰。日本海軍在大同江外海面,集中了12艘軍艦,包括其全都精華,即吉野、高千穗、秋津洲、浪速、松島、千代田、嚴島、橋立等八艘五千馬力以上的主力艦和巡洋艦。9月15日上午,北洋艦隊的主力,計軍艦10艘,附屬艦8艘,在丁汝昌率領下到達大連灣。16日凌晨1時,銘軍的十個營共四千人分乘五艘運兵船,向鴨綠江口的大東溝進發。16日中午,艦隊抵達大東溝(今遼寧省東港市),到次日早晨,軍隊全都登陸。17日上午8時,旗艦定遠上掛出龍旗開始返航。
11時許,北洋艦隊突然發現西南方向海面上有幾簇黑煙,丁汝昌登上甲板瞭望,判定為日本艦隊。於是立即命令各艦升火、實彈,准備戰斗。由東鄉平八郎指揮的吉野號率先發現北洋艦隊,發出信號「東北方向發現三艘以上敵艦」。12時20分,日艦逐漸接近北洋艦隊。中午12時50分,北洋艦隊旗艦定遠首先開炮。十秒鍾後,鎮遠艦也發出炮彈,緊接著,北洋艦隊各艦一齊發炮轟擊。三分鍾後,日本旗艦松島也開始發炮還擊。剎時間,雙方各艦百炮一齊怒放,硝煙彌漫,海水沸騰。開戰之初,雙方的力量對比如下:
火炮/門魚雷發射管/架總排水量/噸總兵力/人平均航速/節
北洋水師19555627212614.5
日本艦隊26856836391610.2
其中,日本第一游擊隊平均航速達19.4節。另據英國海軍年鑒統計,當時速射炮的發射速度是原後裝炮的六倍,由此計算,日本艦隊的火力實際上相當於北洋艦隊的三倍。依航行次序,日艦配備情況如下:第一游擊隊艦名艦長排水量(噸)速度(節)主炮(門)
「吉野」河源要一4,21622.5150mm速射炮4
「高千穗」野村貞370918260mm2
「秋津洲」上村彥之丞315026150mm速射炮4
「浪速」東鄉平八郎370924
本隊第一群陣:艦名艦長排水量(噸)速度(節)主炮(門)
「松島」旗艦尾本知道427816320mm1
「千代田」內田正敏243919120mm速射炮1
「嚴島」橫尾道昱427816320mm1
本隊第二群陣:艦名艦長排水量(噸)速度(節)主炮(門)
「橋立」日高壯之丞427816320mm1
「比睿」櫻井規矩之左右228413.2170mm2
「扶桑」新井有貢377713280mm2
本隊左側:艦名艦長排水量(噸)速度(節)主炮(門)
「西京丸」鹿野勇之進410015120mm
「赤城」坂元八太郎62210.25120mm
北洋艦隊的12艘軍艦配備情況如下:艦名艦長排水量(噸)速度(節)主炮(門)
「定遠」旗艦劉步蟾733514.5305mm4
「鎮遠」林泰曾733514.5305mm4
「經遠」林永升290015.5210mm2
「來遠」邱寶仁290015.5210mm2
「致遠」鄧世昌230018210mm2
「靖遠」葉祖珪230018210mm2
「濟遠」方伯謙230015210mm2
「平遠」李和210014.5260mm1
「超勇」黃建勛135015250mm2
「揚威」林履中135015250mm2
「廣甲」吳敬榮129615150mm2
「廣丙」程璧光100017120mm3
另外六艘艦艇為炮艦鎮南、鎮中和魚雷艇福龍、左一、右二、右三。戰斗開始不久,北洋艦隊旗艦「定遠」艦由於下水12年,7年未修,主炮發射時炸膛,丁汝昌摔傷,信旗被毀。丁汝昌拒絕隨從把自己抬入內艙,堅持坐在甲板上督戰。可是他只能鼓一艦士氣,戰斗剛開始,北洋艦隊就失去了指揮。日第一游擊隊4艦利用航速優勢繞攻北洋艦隊右翼「超勇」、「揚威」,二艦相繼被擊中起火,退出戰斗。日艦「吉野」也被北洋艦隊擊中起火,但很快被撲滅。13時30分左右,「超勇」沉沒。當日本第一游擊隊繞攻北洋艦隊右翼時,本隊也與北洋艦隊主力交相攻擊。日本軍艦「比睿」、「赤城」、「扶桑」、「西京丸」遭到北洋艦隊截擊。「定遠」、「來遠」、「經遠」重創「比睿」、「赤城」。「赤城」艦長坂元八郎太陣亡。「西京丸」也受創。14時15分左右,日本艦隊繞至北洋艦隊背後,與第一游擊隊形成夾擊之勢。北洋艦隊腹背受敵,隊形更加混亂。在混戰中,北洋艦隊一直沖殺在前的「致遠」艦受到「吉野號」、「高千穗」等的集中轟擊,多處受傷,船身傾斜。
伊東佑亨令第一游擊隊救援「赤城」、「比睿」。「吉野號」沖在最前面,正遇上全身著火的「致遠」艦。管帶鄧世昌毅然全速撞向日本主力艦「吉野」號右舷,決意與敵同歸於盡。「致遠」艦向「吉野」號右舷高速撞去。日本官兵見狀大驚失色,集中炮火向「致遠」射擊,「致遠」艦躲過一條魚雷後,終於被另一條擊中,全艦清兵共252名全部陣亡。(根據雙方史料,致遠沉沒有了新的說法,日軍史料記載日方艦隊並未發射魚雷,致遠沉沒成了黃海海戰的一個謎。)「經遠」繼續迎戰「吉野」,也中彈起火,管帶林永升、大副陳策陣亡,隨後艦也被魚雷擊沉,全艦270人除16人獲救外,全部陣亡。「致遠」沉沒後,「濟遠」管帶方伯謙、「廣甲」管帶吳敬榮,臨陣脫逃(方伯謙等是否臨陣脫逃,近年有不同看法)。「靖遠」、「來遠」因中彈過多,退出戰斗,避至大鹿島附近緊急修補損壞的機器。「定遠」、「鎮遠」兩艦浴血奮戰,中彈甚多,幾次起火。下午3時30分,「鎮遠」艦的30.5公分大炮連續擊中日本旗艦「松島」號二次。「松島」後甲板四號炮塔中彈後,火焰引發裝葯,發生了大爆炸。「松島」船軸傾斜5度,冒起白煙,火災大作。不久,「靖遠」、「來遠」搶修完畢,重新投入戰斗。日本軍艦「赤城」、「比睿」、「西京丸」負傷,旗艦「松島」情況也不容樂觀,「吉野」、「扶桑」也受了傷,又見北洋艦隊重新集隊,伊東佑亨便於17時40分左右下令撤出戰場。北洋艦隊稍事追擊,也收隊返回旅順。歷時5個多小時的黃海海戰到此結束。黃海海戰歷時5個多小時,其規模之大,時間之長,為近代世界海戰史上遠東戰區所罕見。海戰的結果是北洋艦隊損失「致遠」、「經遠」、「超勇」、「揚威」、「廣甲」(「廣甲」逃離戰場後觸礁,幾天後被自毀)5艘軍艦,死傷官兵千餘人;日本艦隊「松島」、「吉野」、「比睿」、「赤城」、「西京丸」5艦受傷(「西京丸」、「赤城」兩艦被拖行後不久後沉沒),死傷官兵600餘人。黃海海戰進一步揭露出了清政府的腐敗無能,北洋水師建立之初,艦隊在火力和整體噸位上遠超當時的日本海軍,日本海軍的制定擴充海軍計劃,為籌集經費,天皇甚至從後宮經費中撥款給海軍,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慈禧太後反而從海軍經費中抽錢建她的頤和園。大清水師軍艦年久失修,海軍訓練差,不少水兵吸食鴉片,高級官員貪污成風,整支軍隊素質低下。日本海軍加緊訓練,軍艦保養好,在自主造艦的同時,向英國皇家海軍購置新艦,學習經驗。在海戰開始前,北洋水師軍艦老舊,鍋爐破損,艦炮使用實心炮彈,射速慢,威力不足。日本海軍訓練有素,裝備了大批的新式戰艦,使用大口徑火炮,並裝備了速射炮,開發出了新型的炮彈,在總體噸位上也超過了北洋海軍,在海戰上有了極大的優勢。
第二階段
從1894年9月17日到11月22日。在此階段中,戰爭在遼東半島進行,有鴨綠江江防之戰和金旅之戰。鴨綠江防之戰開始於10月24日,是清軍面對日軍攻擊的首次保衛戰。當時部署在鴨綠江北岸的清軍共八十二營,約兩萬八千人。清政府任命宋慶為諸軍總統,節制各軍。日軍進攻部隊是山縣有朋大將統率的第一軍,包括桂太郎中將的第三師團和野津道貫中將的第五師團,共三萬人。雙方兵力不相上下。但是,宋慶雖負節制諸軍之名,各軍實則不服調度,而且士氣不振,將領多無抗敵決心。是日午前十一時,日軍先於九連城上游的安平河口泅水過江成功。當夜,日軍又在虎山附近的鴨綠江中流架起浮橋,清軍竟未覺察。25日晨六時,日軍越過浮橋,向虎山清軍陣地發起進攻。清軍守將馬金敘、聶士成率部堅持抵抗,因勢單力孤,傷亡重大,被迫撤出陣地。日軍遂佔領虎山。其他清軍各部聞虎山失陷,不戰而逃。26日,日軍不費一槍一彈佔領了九連城和安東縣(今丹東)。在不到三天內,清朝重兵近三萬駐守的鴨綠江防線竟全線崩潰。金旅之戰也開始於10月24日,至11月22日旅順口陷落,這是甲午戰爭期間中日雙方的關鍵一戰。日本第一軍進攻鴨綠江清軍防線的同一天,大山岩大將指揮的第二軍兩萬五千人在日艦掩護下,開始在旅順後路上的花園口登陸。日軍的登陸活動歷時十二天,清軍竟坐視不問。11月6日,日軍進占金州(今遼寧大連市金州區)。7日,日軍分三路向大連灣進攻,發現清軍早已潰散,不戰而得大連灣。日軍在大連灣休整十天後,開始向旅順進逼。當時旅順地區清軍有七統領,道員龔照玙為前敵營務處總辦,有「隱帥」之稱,共轄三十三營,約一萬三千人。18日,日軍前鋒進軍土城子,徐邦道的拱衛軍負隅頑抗,次日,龔照玙竟置諸軍於不顧,乘魚雷艇逃往煙台。19日,黃仕林、趙懷業、衛汝成三統領也先後潛逃。21日,日軍向旅順口發起總攻。22日佔領旅順口。隨著清軍節節敗退,在清廷內部,主和派已佔上風,大肆進行投降活動。旅順口失陷後,日本海軍在渤海灣獲得重要的根據地,從此北洋門戶洞開,北洋艦隊深藏威海衛港內,戰局更加急轉直下。
第三階段
威海衛之戰是保衛北洋海軍根據地的防禦戰,也是北洋艦隊對日的最後一戰。其時,威海衛港內尚有北洋海軍各種艦艇二十六艘。1895年1月20日,大山岩大將指揮的日本第二軍,包括佐久間左馬太中將的第二師團和黑木為楨中將的第六師團,共兩萬五千人,在日艦掩護下開始在榮成龍須島登陸,23日全部登陸完畢。30日,日軍集中兵力進攻威海衛南幫炮台。駐守南幫炮台的清軍僅六營三千人。營官周家恩守衛摩天嶺陣地負隅頑抗,最後被殲滅。日軍也死傷累累,其左翼司令官大寺安純少將被清軍炮彈打死。由於兵力懸殊,南幫炮台終被日軍攻佔。2月3日日軍佔領威海衛城。威海陸地悉被敵人占據,「丁汝昌」坐鎮指揮的劉公島成為孤島。日本聯合艦隊司令伊東佑亨曾致書丁汝昌勸降,遭丁汝昌拒絕。5日凌晨,旗艦定遠中雷擱淺,仍做「水炮台」使用。10日,定遠彈葯告罄,劉步蟾自殺。11日,丁汝昌在洋員和威海營務處提調牛昶昞等主降將領的脅迫下,拒降自殺。洋員和牛昶昞等又推署鎮遠管帶楊用霖,出面主持投降事宜,楊用霖最終自殺。12日,由美籍洋員浩威起草投降書,偽托丁汝昌的名義,派廣丙管帶程壁光送至日本旗艦。14日牛昶昞與伊東佑亨簽訂《威海降約》,規定將威海衛港內艦只、劉公島炮台及島上所有軍械物資,悉數交給日軍。17日,日軍在劉公島登陸,威海衛海軍基地陷落,北洋艦隊全軍覆沒。遼東之戰持續的時間很長。自日軍突破清軍鴨綠江防線後,連占鳳凰城、岫岩、海城等地。大清國調兩江總督劉坤一為欽差大臣督辦東征軍務,授以指揮關內外軍事的全權,並任命湖南巡撫吳大澄和宋慶為幫辦,以期挽回頹勢。從1895年1月17日,清軍先後四次發動收復海城之戰,皆被日軍擊退。2月28日,日軍高歌猛進,從海城分路進攻,3月4日攻佔牛庄,7日不戰而取營口,9日又攻陷田莊台。僅十天時間,清朝百餘營六萬多大軍便從遼河東岸全線潰退。
戰爭的失敗原因
對可能發生的侵略戰爭缺乏預見
准備不足,是戰爭失敗的認識原因十九世紀後期,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已經完成了向帝國主義階段的轉變,資本輸出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這必然引起對殖民地更加激烈地爭奪。列寧分析道:帝國主義列強「除了對已經被分割了的世界來作周期性的再分割以外,爭奪半獨立國的斗爭就不免要特別緊張起來。」於是,地大物博的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國便成為帝國主義列強眼中的一塊肥肉。從鴉片戰爭開始,帝國主義對中國的侵略從來沒有停止過,但1884年中法戰爭後,由於列強之間忙於爭斗,相對平靜了大約10年,中國政治家的神經鬆弛了一些,在人們對西方列強的「友善」感到慶幸的時候,東邊的一個鄰國正在虎視眈眈。日本在19世紀60年代「明治維新」以後,資本主義得到較快發展,與封建的武士道精神結合在一起,產生了軍國主義怪胎,極具擴張性和掠奪性。侵略並戰勝中國,是近代日本的既定國策。早在1855年,日本的改革派政治家吉田松陽子就主張:「一旦軍艦大炮稍微充實,便當開拓蝦夷。曉喻琉球,使之會同朝覲;責難朝鮮,使之納幣進貢;割南滿之地,收台灣、呂宋之島,佔領整個中國,君臨印度。」吉田的這一思想,對他的弟子,後來成為日本政要的伊藤博文(內閣總理大臣)、山縣有朋(參議院議長)等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成為日本政治家的主流思想。明治維新初期,日本奠定了大陸政策,大臣田中義一在奏摺中說:「明治大帝遺策是第一期征服台灣,第二期征服朝鮮,第三期征服滿蒙,第四期征服支那,第五期征服世界。」如果說這些議論還是一個「藍圖」,到了1887年就非常具體了。日本政府制定了《清國征討方略》,決定在1892年前完成對華作戰的准備,進攻的方向是朝鮮、遼東半島、山東半島、澎湖列島、台灣、舟山群島。7年後,日本正是按照這個時間表和路線圖發動侵略戰爭,並幾乎達到了全部目的。日本在幾十年裡將上述國策一以貫之,進行各方面的充分准備,前後實施了8次《擴充軍備案》。甲午戰前的幾年,平均年度軍費開支高達總收入的31%。1887年天皇下令從皇室經費中擠出30萬元作為海軍補助費,這筆錢雖然不算很多,但表達了最高統治者的決心,勢必對全國產生很大激勵。果然,在天皇的感召下,全國富豪紛紛捐款,一年就有100多萬元。這不僅增加了軍費,也極大地鼓舞了民心士氣。日本一面擴軍,一面派出大批間諜在中、朝活動,在甲午戰前繪成了包括朝鮮和我國遼東半島、山東半島和渤海沿線的每一座小丘,每一條道路的詳圖。日本就像一架製作精良的戰爭機器,時刻不停地運轉著,一旦時機成熟,便會毫不猶豫地訴諸武力。與之相比,清政府對國家安全形勢的判斷就顯得很不到位,對遭受侵略缺乏應有的預見和警惕。一些有識之士,如兩江總督沈葆禎,台灣巡撫劉銘傳等看出「倭人不可輕視」,但朝廷和大部分政要對日本的認識還停留在「蕞爾小邦」的階段,「不以倭人為意」。在日本傾全國之力擴充軍備,戰爭危險日益迫近的緊要關頭,清政府反而放鬆了國防建設,以財政緊張為由,削減軍費預算,從1888年開始停止購進軍艦,1891年停止撥付海軍的器械彈葯經費。
放棄和喪失制海權是戰爭失敗的戰略原因
在近代戰爭中,掌握制海權非常重要。所謂制海權,簡單地說就是能使自己一方在一定的海域自由航行而使敵方不能自由航行。能否掌握制海權取決於海軍的實力和正確的戰略。甲午戰爭的制海權主要指黃海海域。黃海關繫到三個半島,即朝鮮半島、遼東半島、山東半島的海上交通,所以黃海的制海權至關重要。甲午戰爭的主戰場在朝鮮、中國一側,日軍屬於跨海作戰,補給線很長,必須從海上運輸。中國雖是內線作戰,但擾亂和切斷敵軍的海上交通是克敵制勝的重要措施。因此,集中海軍主力,尋找有利時機主動出擊,必要時進行決戰,對敵方海軍形成遏制,不但是必要的,當時也有這個力量和可能。1893年,中國海軍居世界第9位,排在英、德、法、俄、荷蘭、西班牙、義大利、土耳其之後,美、日之前。如果戰略正確,指揮得當,應該能夠取得一定的勝利,收到很大的效果。
於關鍵戰役指揮失誤
在雙方爭取制海權的黃海海戰中,清軍以優勢兵力(清軍:2艘重型鐵甲艦,10艘巡洋艦艦,魚雷艇及炮艇6艘,共18艘。日軍:8艘巡洋艦,1艘老式鐵甲艦,炮艇及武裝商船2艘,共11艘)迎擊日軍。而且清軍鐵甲艦定遠,鎮遠對日軍有著絕對的火力及防護力優勢。戰役指揮官,清軍水師提督丁汝昌率軍遭遇日艦後,幾次機動,被日軍搶去T字橫頭優勢。此時他將主力戰艦——2艘鐵甲艦和10艘巡洋艦以「八」字型橫列展開,一鐵甲艦為中心,向日軍沖去。妄圖以此沖散日軍艦隊。同時丁汝昌還發出命令:「各小隊須協同行動;始終以艦首向敵;諸艦務於可能之范圍內,隨同旗艦運動之。」但重要的一點是,丁汝昌並沒有制定艦隊副指揮官。12時53分,聯合艦隊旗艦松島開始發炮還擊。定遠主桅中彈,信號索具被炮火所毀,在飛橋上督戰的丁汝昌身負重傷。此時北洋水師失去指揮官,艦隊秩序混亂。但戰役勝負未定。北洋水師陣型有利於破壞日軍隊形。清軍艦隊如能繼續向前突進,可以將日軍的第一游擊隊與本隊隔開,那時戰役成敗還未可知。但定遠此時卻畏縮不前。由於丁汝昌的命令,各艦只能隨旗艦運動,故使日艦有充分時間進行機動。13時20分,日艦完成對清軍的夾擊。自此,清軍戰敗已成定局。
❼ 哪個哥哥 姐姐能告訴我 這個圖片上的人物叫什麼!
他應該是切.格瓦拉
永遠的切格瓦拉
1928年6月14日出生在阿根廷羅薩里奧市一個資本家兼庄園主家庭。他是家中的長子。1941年,格瓦拉進人中學學習,文學和體育是他最喜愛的兩門課。 1947-1953年在布宜諾斯艾利斯國立大學醫學系讀書。決心用醫道造福人類。為了實現自己的志向,在大學期間,格瓦拉利用節假日外出考察旅行。
1949年,為了取得研究麻風病和熱帶病的第一手資料,格瓦拉騎自行車和徒步到全國各地進行實地考察。在考察中,格瓦拉親眼目睹了印第安人的貧苦生活,加深了對被壓迫者的同情。
1950年,在油船廠上當水手,漫遊特立尼達和英屬蓋亞那。 1953年3月,25歲的格瓦拉以優異的成績從大學畢業,並獲得醫生資格。憑格瓦拉的成績,他完全可以獲得一份理想的職業,但他卻毅然選擇了到委內瑞拉加拉加斯一所麻風病人收容所工作。當他在布宜諾斯艾利斯車站與父母告別時,意味深長地說:「一個美洲士兵向你們告別了!」 此後,格瓦拉到過處於民族革命高潮中的玻利維亞,接著,進入秘魯,又橫穿中美,抵達中美洲最北邊的國家瓜地馬拉。當時的瓜地馬拉在阿本斯總統領導下實行反帝反封建的改革措施,因而遭到美國的反對。在那裡,格瓦拉結識了許多由於反抗獨裁統治者而被迫流亡的革命者。格瓦拉與這些革命者一起投入保衛阿本斯政權的斗爭,積極為阿本斯民主政府服務。阿本斯政府被顛覆後,格瓦拉也上了美國中央情報局黑名單,被迫潛入革命者的避難所—墨西哥。 在瓜地馬拉的革命經歷使格瓦拉認識到:要用醫道去造福人類,必須首先發動一場革命,推翻反動獨裁統治。
1955年6月的一個夜晚,格瓦拉在墨西哥城的一所小公寓里見到了古巴革命領導人菲德爾·卡斯特羅。共同的志向,使倆人一見如故,通宵暢談革命形勢和策略。在卡斯特羅的再三邀請下,格瓦拉參加了正在組建中的古巴遠征軍,成為這支遠征軍中最早的成員之一。
1956年6月8日,格瓦拉因參加卡斯特羅的遠征軍,被墨西哥警方速擄,囚於墨西哥城監獄。同年8月,獲釋出獄。
1956年11月25日凌晨2時,82名古巴遠征軍成員在墨西哥灣的圖斯潘港悄悄登上了破舊的「格拉瑪」號遊艇,緩緩地向古巴出發。想到即將投入到一場革命的風暴中去,格瓦拉興奮不已,和卡斯特羅領著大家不停地高唱古巴國歌和《七月二十六日贊歌》。經過7天7夜的漂泊,他們終於到達古巴東南部科洛臘多斯海灘一個叫貝利克的地方。不料,他們剛一登陸,就遭到巴蒂斯塔政府軍隊的襲擊。結果,82名遠征隊員中有70人喪生。格瓦拉作為隨隊醫生,一面救死扶傷,一面參加戰斗。在突圍的過程中,格瓦拉的哮喘病復發,又在戰斗中負了傷。他以頑強的毅力,忍住疾病和傷痛的折磨,和卡斯特羅一起率余部沖出重圍,轉移到層巒疊嶂的馬埃斯特臘山區,創建了游擊運動基地。
1957年1月14日,游擊隊在拉普拉塔河口打了第一個大勝仗。不久,游擊隊成交了由6人組成的指揮小組即總參謀部,格瓦拉是成員之一。5月28日,格瓦拉參加了著名的烏維羅戰斗。6月5日,他被任命為第2縱隊司令(後改稱第4縱隊)。縱隊有75人,下轄3個排,相當於連隊。7月,格瓦拉被授予起義軍的最高軍銜——少校。此後,他親自指揮了布埃西托和翁布里托等多次戰斗,與卡斯特羅密切配合,將政府軍逐出了馬埃斯特臘根據地。1958年5月,游擊隊轉入反攻。格瓦拉奉命率「西羅·雷東多」第8縱隊,沖破政府軍的阻攔,向拉斯維利亞斯這個古巴中央省挺進。12月下旬,格瓦拉率第8縱隊攻打拉斯維利亞斯省會、戰略重鎮聖克拉臘市。經數日血戰,於1959年1月1日,解放了這個重兵守衛的擁有15萬人口的城市。此戰,震驚了古巴全國,巴蒂斯塔被迫辭去總統職務,獨裁政府如鳥獸散。格瓦拉也因此而名聲大振。隨後,格瓦拉乘勝揮師西進,於1959年1月4日,一舉攻佔首都哈瓦那。一時間,在古巴,乃至整個中美洲地區,格瓦拉成了傳奇式的人物,被譽為古巴起義軍中「最強勁的游擊司令和游擊大師」。
1959年2月9日,古巴政府宣布格瓦拉為古巴公民,此後,又給予了他極高的榮譽和地位。格瓦拉先後擔任過古巴土地改革全國委員會主任、國家銀行行長、工業部長、古巴統一革命組織全國委員會書記處書記。在他看來,革命尚未完成,拉美大多數國家,包括他的祖國仍被獨裁者所統治。
1960年2月9日,出席在哈瓦那舉行的蘇聯科學,技術和文化成就展覽會的開幕式,第一次同米高揚見面。5月,切的《游擊戰》一書在哈瓦那出版。10月22日--12月9日,率領古巴經濟代表團訪問中國,蘇聯,捷克斯洛伐克,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11月18日--12月--1日,訪問中國期間,受到了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主席毛澤東,周恩來總理及陳毅副總理兼外交部長的接見。
1961年2月23日,被任命為工業部部長和中央計劃委員會委員,不久該委員會委員,不久該委員會也歸其領導。4月17日,僱傭軍入侵吉隆灘。切負現指揮駐防紼那爾德里奧省的部隊。6月2日,同蘇聯簽訂經濟協定。8月,代表古巴出席在烏拉圭埃斯特角舉行的泛美社會和經濟理事會特別會議。在會上揭露了美國建立"爭取進步聯盟"的目的。訪問了阿根廷和巴西,同弗朗迪西總統和誇德羅斯總統進行了會談。 1962年3月8日,被任命為全國領導成員,3月12日被任命為革命統一組織書記處書記和經濟委員會委員。4月15日,在哈瓦那古巴勞動者工會會議上發言,號召開展社會主義勞動競賽。8月27日--9月3日,率領古巴黨政代表團赴莫斯科。繼訪問莫斯科之後,又訪問了捷克斯洛伐克。10月下半月至11月初,負責領導比那爾德里奧省的部隊。
1963年5月,由於革命統一組織改組為古巴社會主義革命統一黨,切被任命為黨中央委員會委員,中央政治局委員和書記處書記。7月,率領政府代表團赴阿爾及利亞,慶祝該共和國獨立一周年。1964年1月16日,簽署古蘇技術援助議定書。3月20日--4月13日,率領古巴代表團參加在瑞士日內瓦舉行的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4月15日--17日,訪問法國,阿爾及利亞,捷克斯洛伐克。11月5--19日,率領古巴代表團赴蘇聯,參加士月社會主義革命周年慶祝活動。12月9日--17日,率領古巴代表團參加在紐約舉行的第十九屆聯合國大會。12月下半訪問阿爾及利亞。
1965年1月--3月,訪問中國,馬里,剛果(金),幾內亞,迦納,達荷美,坦尚尼亞,埃及,阿爾及利亞;在阿爾及利亞參加亞非團結組織第二屆會議。2月3日,率古巴社會主義革命統一黨代表團抵達北京,在機場受到了中共中央委員會總書記鄧小平和北京市市長彭真的熱烈歡迎。2月9日,結束在中國的訪問,鄧小平和彭真再次親自前往機場,為他送行。3月14日返回哈瓦那。3月15日,向工業部的工作人員報千國外之行的情況,這是他在古巴最後一次公開講演。4月1日,給菲德爾。卡斯特羅寫了告別信。辭去黨內外的一切職務、軍籍和軍銜。為了避免連累古巴,他還宣布放棄古巴國籍。【他對單一的蘇聯模式感到不解和失望,對社會主義的前途感到憂慮,因為他發現不少的革命者都是在豪華的汽車里、在漂亮的女秘書的懷抱里喪失了往日的銳氣。所以,為保持革命者的完美形象,他只能選擇戰斗,選擇一個鳳凰涅盤式的壯美結局】。10月3日,卡斯特羅在古巴共產黨中央委員會成立大會上宣讀切·格瓦拉的告別信。
1965年6月,格瓦拉率領一支有125人的古巴游擊小分隊,開赴非洲的剛果(現在的扎伊爾)金沙薩地區,化名「塔圖司令員」,指揮那裡的起義軍,想在非洲的心臟地帶建立一個「新古巴」。然而,格瓦拉領導的起義軍屢遭挫折,格瓦拉認為這里不適宜建立游擊中心,便撤回了古巴游擊隊。格瓦拉決定在玻利維亞的尼阿卡瓦蘇建立游擊中心。尼阿卡瓦蘇位於聖克魯斯省一個被峻峭的叢山所包圍的峽谷之中。格瓦拉准備以此為中心。 1966年11月7日,格瓦拉化名「拉蒙」,並化裝成一位禿頂、圈眼鏡的烏拉圭商人,從蒙得維的亞經巴西聖保羅市乘飛機抵達玻利維亞首都拉巴斯。
1967年,3月22日,以拉蒙為化名的切·格瓦拉領導游擊隊(玻利維亞民放解放軍)開始軍事行動。4月17日,切·格瓦拉的《通過三大洲會議致世界人民的信》在哈瓦那發表。7月29日,拉丁美洲團結組織成立大會在哈瓦那開幕。會議主席團根據許多代表團的建議,宣告象徵性地成立"拉丁美洲國",並宣布"敬愛的游擊隊員埃內斯托。切·格瓦拉少校為我們共同的祖國--拉丁美洲--的榮譽公民"。1967年8月,由於叛徒的告密,游擊隊的秘密倉庫被搗毀,城市中的聯絡網也遭到破壞。8月31日,游擊隊分兩路突圍。由於華金率領的一路在橫渡馬西庫里河時,遭到玻政府軍的襲擊,全軍覆沒。格瓦拉北領的17名游擊隊員被圍於尤羅峽谷。10月8日下午l時,格瓦拉率游擊隊員滑下峽谷准備突圍。傍晚,格瓦拉腿部不幸中彈。一個游擊隊員將他由谷底拖到山頂。當他正埋頭包紮傷口時,玻政府軍槍口已對准了他。格瓦拉鎮靜地說了句:「我是切·格瓦拉」。 格瓦拉被俘的消息象閃電一樣迅速傳到了玻利維亞最高當局和美國中央情報局。次日黎明,玻利維亞武裝部隊司令親自乘直升飛機趕到現場,確認被俘者就是格瓦拉,並對其進行審訊。格瓦拉早已將生死置之度外,拒不回答任何問題。 審訊一無所獲。最後,審訊者問:「你現在在想什麼?」格瓦拉堅定地回答:「我在想,革命是永垂不朽的。」
1967年10月9日下午,審訊者見從格瓦拉口中得不到任何口供,便將格瓦拉槍殺,年僅39歲。 美國中央情報局早已將格瓦拉視為心腹大患,曾多次派特工追殺他。格瓦拉遇難後,西方陣營一陣歡呼,並切下烈士的雙手運往巴拿馬美軍南方司令部以「驗明正身」。在瓜地馬拉,由於格瓦拉常用「切」(表示友好)這個感嘆詞,戰友們就給他起了個綽號「切」。這個綽號成了他戰斗的代號,同他的姓名融合在一起。 無論今天或者將來,只要世界上還存在著壓迫、剝削與不公正,熟知和欽敬格瓦拉的人們還會發出同一種聲音:切還活著!�
❽ 有個圖片像是雷鋒一樣的老頭紅背景黑頭像有鬍子頭發還偏差那個圖片是叫什麼 告訴我謝謝
切·格瓦拉生平簡介
拉丁美洲叢林游擊戰之父——格瓦拉,原名埃內斯托·格瓦拉·德拉塞爾納,1928年6月14日出生在阿根廷羅薩里奧市一個資本家兼庄園主家庭。在瓜地馬拉,由於格瓦拉常用「切」(表示友好)這個感嘆詞,戰友們就給他起了個綽號「切」。這個綽號成了他戰斗的代號,同他的姓名融合在一起。
1941年,格瓦拉進人中學學習,文學和體育是他最喜愛的兩門課。
1947-1953年在布宜諾斯艾利斯國立大學醫學系讀書。決心用醫道造福人類。為了實現自己的志向,在大學期間,格瓦拉利用節假日外出考察旅行。
1949年,為了取得研究麻風病和熱帶病的第一手資料,格瓦拉騎自行車和徒步到全國各地進行實地考察。在考察中,格瓦拉親眼目睹了印第安人的貧苦生活,加深了對被壓迫者的同情。
1950年,在油船廠上當水手,漫遊特立尼達和英屬蓋亞那。
1953年3月,25歲的格瓦拉以優異的成績從大學畢業,並獲得醫生資格。憑格瓦拉的成績,他完全可以獲得一份理想的職業,但他卻毅然選擇了到委內瑞拉加拉加斯一所麻風人收容所工作。當他在布宜諾斯艾利斯車站與父母告別時,意味深長地說:「一個美洲士兵向你們告別了!」
1955年6月的一個夜晚,格瓦拉在墨西哥城的一所小公寓里見到了古巴革命領導人德爾·卡斯特羅。共同的志向,使倆人一見如故,通宵暢談革命形勢和策略。在卡斯特羅的三邀請下,格瓦拉參加了正在組建中的古巴遠征軍,成為這支遠征軍中只早的成員之一。
1956年6月8日,格瓦拉因參加卡斯特羅的遠征軍,被墨西哥警方速擄,囚於墨西哥城監獄。同年8月,獲釋出獄。
1956年11月25日凌晨2時,82名古巴遠征軍成員在墨西哥灣的圖斯潘港悄悄登上了破舊的「格拉瑪」號遊艇,緩緩地向古巴出發。想到即將投入到一場革命的風暴中去,格瓦拉興奮不已,和卡斯特羅領著大家不停地高唱古巴國歌和《七月二十六日贊歌》。經過77夜的漂泊,他們終於到達古巴東南部科洛臘多斯海灘一個叫貝利克的地方。不料,他們剛剛登陸,就遭到巴蒂斯塔政府軍隊的襲擊。結果,82名遠征隊員中有70人喪生。格瓦拉作為隨隊醫生,一面救死扶傷,一面參加戰斗。在突圍的過程中,格瓦拉的哮喘病復發,又在戰斗中負了傷。他以頑強的毅力,忍住疾病和傷痛的折磨,和卡斯特羅一起率余部沖出重圍,轉移到層巒疊嶂的馬埃斯特臘山區,創建了游擊運動基地。
1957年1月14日,游擊隊在拉普拉塔河口打了第一個大勝仗。不久,游擊隊成交了由6人組成的指揮小組即總參謀部,格瓦拉是成員之一。5月28日,格瓦拉參了著名的烏維羅戰斗。6月5日,他被任命為第2縱隊司令(後改稱第4縱隊)。縱隊有75人,下轄3個排,相當於連隊。7月,格瓦拉被授予起義軍的最高軍銜——少校。此後,他親自指揮了布埃西托和翁布里托等多次戰斗,與卡斯特羅密切配合,將政府軍逐出了馬埃斯特臘根據地。1958年5月,游擊隊轉入反攻。格瓦拉奉命率「西羅·雷東多」第8縱隊,沖破政府軍的阻攔,向拉斯維利亞斯這個古巴中央省挺進。12月下旬,格瓦拉率第8縱隊攻打拉斯維利亞斯省會、戰略重鎮聖克拉臘市。經數日血戰,於1959年1月1日,解放了這個重兵守衛的擁有15萬人口的城市。此戰,震驚了古巴全國,巴蒂斯塔被迫辭去總統職務,獨裁政府如鳥獸散。格瓦拉也因此而名聲大振。隨後,格瓦拉乘勝揮師西進,於1959年1月4日,一舉攻佔首都哈瓦那。一時間,在古巴,乃至整個中美洲地區,格瓦拉成了傳奇式的人物,被譽為古巴起義軍中「最強勁的游擊司令和游擊大師」。
1959年2月9日,古巴政府宣布格瓦拉為古巴公民,此後,又給予了他極高的榮譽和地位。格瓦拉先後擔任過古巴土地改革全國委員會主任、國家銀行行長、工業部長、古巴統一革命組織全國委員會書記處書記。在他看來,革命尚未完成,拉美大多數國家,包括他的祖國仍被獨裁者所統治。
1960年2月9日,出席在哈瓦那舉行的蘇聯科學,技術和文化成就展覽會的開幕式,第一次同米高揚見面。5月,切的《游擊戰》一書在哈瓦那出版。10月22日--12月9日,率領古巴經濟代表團訪問中國,蘇聯,捷克斯洛伐克,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11月18日--12月1日,訪問中國期間,受到了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主席毛澤東,周恩來總理及陳毅副總理兼外交部長的接見。
1961年2月23日,被任命為工業部部長和中央計劃委員會委員,不久該委員會也歸其領導。4月17日,僱傭軍入侵吉隆灘。切負現指揮駐防紼那爾德里奧省的部隊。6月2日,同蘇聯簽訂經濟協定。8月,代表古巴出席在烏拉圭埃斯特角舉行的泛美社會和經濟理事會特別會議。在會上揭露了美國建立"爭取進步聯盟"的目的。訪問了阿根廷和巴西,同弗朗迪西總統和誇德羅斯總統進行了會談。
1962年3月8日,被任命為全國領導成員,3月12日被任命為革命統一組織書記處書記和經濟委員會委員。4月15日,在哈瓦那古巴勞動者工會會議上發言,號召開展社會主義勞動競賽。8月27日--9月3日,率領古巴黨政代表團赴莫斯科。繼訪問莫斯科之後,又訪問了捷克斯洛伐克。10月下半月至11月初,負責領導比那爾德里奧省的部隊。
1963年5月,由於革命統一組織改組為古巴社會主義革命統一黨,切被任命為黨中央委員會委員,中央政治局委員和書記處書記。7月,率領政府代表團赴阿爾及利亞,慶祝該共和國獨立一周年。
1965年1月--3月,訪問中國,馬里,剛果(金),幾內亞,迦納,達荷美,坦尚尼亞,埃及,阿爾及利亞;在阿爾及利亞參加亞非團結組織第二屆會議。2月3日,率古巴社會主義革命統一黨代表團抵達北京,在機場受到了中共中央委員會總書記鄧小平和北京市市長彭真的熱烈歡迎。2月9日,結束在中國的訪問,鄧小平和彭真再次親自前往機場,為他送行。3月14日返回哈瓦那。3月15日,向工業部的工作人員報千國外之行的情況,這是他在古巴最後一次公開講演。4月1日,給菲德爾。卡斯特羅寫了告別信。辭去黨內外的一切職務、軍籍和軍銜。為了避免連累古巴,他還宣布放棄古巴國籍。【他對單一的蘇聯模式感到不解和失望,對社會主義的前途感到憂慮,因為他發現不少的革命者都是在豪華的汽車里、在漂亮的女秘書的懷抱里喪失了往日的銳氣。所以,為保持革命者的完美形象,他只能選擇戰斗,選擇一個鳳凰涅盤式的壯美結局】。10月3日,卡斯特羅在古巴共產黨中央委員會成立大會上宣讀切·格瓦拉的告別信。
1965年6月,格瓦拉率領一支有125人的古巴游擊小分隊,開赴非洲的剛果(現在的扎伊爾)金沙薩地區,化名「塔圖司令員」,指揮那裡的起義軍,想在非洲的心臟地帶建立一個「新古巴」。然而,格瓦拉領導的起義軍屢遭挫折,格瓦拉認為這里不適宜建立游擊中心,便撤回了古巴游擊隊。格瓦拉決定在玻利維亞的尼阿卡瓦蘇建立游擊中心。尼阿卡瓦蘇位於聖克魯斯省一個被峻峭的叢山所包圍的峽谷之中。格瓦拉准備以此為中心。
1966年11月7日,格瓦拉化名「拉蒙」,並化裝成一位禿頂、圈眼鏡的烏拉圭商人,從蒙得維的亞經巴西聖保羅市乘飛機抵達玻利維亞首都拉巴斯。
1967年,3月22日,以拉蒙為化名的切·格瓦拉領導游擊隊(玻利維亞民族解放軍)開始軍事行動。4月17日,切·格瓦拉的《通過三大洲會議致世界人民的信》在哈瓦那發表。7月29日,拉配美洲團結組織成立大會在哈瓦那開幕。會議主席團根據許多代表團的建議,宣告象徵性地成立"拉配美洲國",並宣布"敬愛的游擊隊員埃內斯托。切·格瓦拉少校為我們共同的祖國--拉配美洲--的榮譽公民"。1967年8月,由於叛徒的告密,游擊隊的秘密倉庫被搗毀,城市中的聯絡網也遭到破壞。8月31日,游擊隊分兩路突圍。由於華金率領的一路在橫渡馬西庫里河時,遭到玻政府軍的襲擊,全軍覆沒。格瓦拉北領的17名游擊隊員被圍於尤羅峽谷。10月8日下午l時,格瓦拉率游擊隊員滑下峽谷准備突圍。傍晚,格瓦拉腿部不幸中彈。一個游擊隊員將他由谷底拖到山頂。當他正埋頭包紮傷口時,玻政府軍槍口已對准了他。格瓦拉鎮靜地說了句:「我是切·格瓦拉」。格瓦拉被俘的消息象閃電一樣迅速傳到了玻利維亞最高當局和美國中央情報局。次日黎明,玻利維亞武裝部隊司令親自乘直升飛機趕到現場,確認被俘者就是格瓦拉,並對其進行審訊。格瓦拉早已將生死置之度外,拒不回答任何問題。審訊一無所獲。最後,審訊者問:「你現在在想什麼?」格瓦拉堅定地回答:「我在想,革命是永垂不朽的。」
1967年10月9日下午,審訊者見從格瓦拉口中得不到任何口供,便將格瓦拉槍殺,年僅39歲。美國中央情報局早已將格瓦拉視為心腹大患,曾多次派特工追殺他。格瓦拉遇難後,西方陣營一陣歡呼,並切下烈士的雙手運往巴拿馬美軍南方司令部以「驗明正身」。
無論今天或者將來,只要世界上還存在著壓迫、剝削與不公正,熟知和欽敬格瓦拉的人們還會發出同一種聲音:切還活著!
切·格瓦拉如果能活到今天,該是七十六歲的老人了。但他永遠年輕,不只是因為他死得早,更因為他死在浪漫的理想之中。這個現代聞名於世的叛逆者擁有世界上最大的崇拜者俱樂部。即使在他去世38年後的今天,還為每次反對運動盡力盡責,沒有哪個反戰工集會上沒有印有格瓦拉頭像的T恤,沒有哪能一次大規模的遊行示威活動上沒有切·格瓦拉的旗幟。切·格瓦拉身上濃重的宗教色彩正在使其成為各種理想主義的代表。
幾十年來,他這幅20世紀最有名的肖像,以一對遙望遠方的眼神,凝視過一代又一代的年輕人成長、老去。那些昔日被切·格瓦拉的眼神鼓舞過的中年人,如今對著他的肖像,只能羞愧唏噓,或者出於妒忌轉而嘲笑一切年輕人的激情,因為我們都已發鬢斑白,而切·格瓦拉,還是那麼驕傲昂首。--摘自《切·格瓦拉畫傳》
1928年6月14日 埃內斯托·格瓦拉在阿根廷第三大城市羅薩里奧出生。他的父母都是阿根廷的名門望族,條件優渥,而且觀念開放,深受民主思想熏陶。--摘自《切·格瓦拉畫傳》
1937年格瓦拉9歲,上小學三年難,他開始對西班牙內戰產生了濃厚興趣,在卧室里他貼了一張西班牙地圖,在上面隨時標注戰爭的新動向。--摘自《切·格瓦拉畫傳》
那們仰望著他的小姑娘是格瓦拉的妹妹安娜·瑪麗亞。她從小就崇拜自己的這位多病的哥哥。格瓦拉正在接一個完美的棒球。這幅似乎精心安排的圖片被父親林奇抓拍到了。他的攝影技術使他為歷史留下了這位戰士早年的許多珍貴形象。--摘自《切·格瓦拉畫傳》
格瓦拉在旅途上一直把奇奇娜當成自己堅強的精神依附。像任何一個脆弱的年輕人一樣,格瓦拉不能忍受愛情不在身邊的日子。這位一直嚮往天下的年輕人盡管留下了一隻叫做"回來"的小狗,但顯然,他的愛情並沒有回來。在1951年10月20日,格瓦拉在自己的行程中給奇奇娜寫信稱其為"你那雙閃著迷人光彩的藍眼睛,使我終生陶醉",然後此後不久,奇奇娜的眼睛就已經閉上了。這位勇敢的年輕人顯然不能接受這個事實。但痛苦並沒有存留多久,在路上的艷遇與新鮮的世界就使他改變了立場,他已向新生活投降了。--摘自《切·格瓦拉畫傳》
格瓦拉與子女的關系特殊。他一生中共有5個孩子。他與孩子們在一起的時候極少,但卻是一個與天下所有父親具有同樣本性的人。他稱自己的女兒伊爾達為一朵"最美的愛情之花"。盡管他與這朵愛情之花的母親只相處了數年。小伊爾達離開母親,生活在格瓦拉和阿萊伊達締造的新家,其中的心酸,切自然瞭然在胸。因而,相比較其他備受關愛的孩子,小伊爾達是格瓦拉最疼愛的一個。他在離開古巴時,專門給她寫了一封信:"我今天給你寫這封信,你卻要在很久之後才可以收到。但我希望你知道我在惦記著你。我想,你是可以永遠為你父親感到驕傲的,就如我為你而感到驕傲一樣。"。--摘自《切·格瓦拉畫傳》
1959年6月2日,格瓦拉與第二任妻子阿萊伊達結婚。卡斯特羅是他們的證婚人。由於工作太忙,卡斯特羅在他們的結婚證書上簽字之後,在由新婚夫婦切開結婚蛋糕之前,就離開了現場。阿萊伊達皮膚潔白,臉上閃動著幸福之光。能嫁給一位身穿革命軍裝的男人是莫大的榮耀,當時橄欖綠軍裝已成為古巴軍隊的特別標志。婚禮是在阿爾貝托家裡舉辦的。婚禮過後,切自己開關上車,嘴裡朝天含著一支粗棒雪茄煙,帶著新娘回家。幸福的阿萊伊達露出了她的白牙齒。1月21日,伊爾達帶著女兒來到了哈瓦那,夫妻相見,格瓦拉坦言愛上了別人。伊爾達悲痛欲絕。5月22日,兩人離婚。6月2日,在卡斯特羅的建議下,格瓦拉與阿萊伊達結婚。在結婚時的一張照片上,人們看到,格瓦拉與阿萊伊達就像一對兩小無猜的玩伴在做游戲。--摘自《切·格瓦拉畫傳》
格瓦拉是讀書的天才。即使在行軍中,他也會讓自己沉浸在高貴的書中。想想吧,一個拚死前行的游擊隊員身上除了一支步槍外,就是一本埃米爾·路德維格的《歌德傳記》。這本書他讀了很久,每讀一段他都把自己的想像與心得付諸於自己著名的日記中。當然,這使他有時候並不像個戰士,反而像他那還沒有結束的摩托車之旅,只是他現在牽著一頭騾子,街在革命前夕的山區。偶爾生病,像個病人。吸著雪茄煙讀《歌德傳記》,如同一個真正的詩人。--摘自《切·格瓦拉畫傳》
格瓦拉胸前的那條飄浮的綢帶不是裝飾品。他的手臂在戰爭中受傷,這使他的粗糙、傳奇的形象中又增添了傷感的一面。但這位硬漢似乎對此不屑一顧。他只讓自己的傷臂在那裡待了幾天,就讓自己的左手自由了。他需要左手。--摘自《切·格瓦拉畫傳》
切擔任工業部長後,顯然更忙碌了。他的口袋裡永遠塞著各種東西,有時候是筆,有時候或者是一本文件。他的手裡招牌似的拿著一支加長雪茄煙。這是薩拉斯為格瓦拉在某次集會上演講時拍攝的肖像。這種手持話筒的方式後來被西方的搖滾樂手們模仿。當然,對於切來說,革命就是一場有限的搖滾樂事件。只限於他那時候並不喜歡這種正在美國流行的音樂。盡管他身後有無數的搖滾樂手們以他為榮,以他為崇拜之偶像。--摘自《切·格瓦拉畫傳》
一位英國的女歷史家認為格瓦拉是一個感情冷淡的人,他不愛自己的孩子,也不愛他愛過的人,他只愛自己的革命,因為他離家出走了。40年後,當伊爾達不斷被問及這個話題時,她都會把這幅科達拍攝的圖片拿出來示眾。所有看到過這幅圖片的人,都會覺得問話者的可笑。格瓦拉天生就是個慈祥的父親。--摘自《切·格瓦拉畫傳》
中國官方的記錄表明,當時他與毛澤東一起探討了中國的茶葉與他喜歡的馬黛茶的味道的接近。毛還說:"切,我現在大概可以斷定你是全世界最年輕的銀行行長了。"胸懷世界的毛顯然對接待切考量周全。他安排了當時的財政部長李先念與他見面。毛的意思非常明確:"我們剛剛革命勝利的時候,也是非常缺少財政人才的。中國革命進行了22年,越到後來,我們越注意培養各類幹部。但是,我們培養的人手,總嫌不夠用的。於是,我們只好抓個大兵來管錢。事實證明,我們這樣的做法也沒有什麼不好的。
李先念與切的經歷類似。格瓦拉從這一點上似乎備受鼓舞。
當然,切最大的勝利還是簽訂了一個象徵這兩個社會主義國家友好的公報。同時還做成了一筆價值6000萬美元的生意。當然,格瓦拉認為,"我們向偉大的中國推銷的貨物,首先可以說是大量的,其次可以說是最甜的。這就是我們古巴最豐富最美好的結晶——糖。"
當然,他不但做成了生意,還在中國掀起了一般切的熱潮。他幾乎會見了當時所有的中國重要的將領與傳奇人物,以及古老的城市。當然,他的這次中國之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他甚至把自己寫的那本游擊戰的書,親手送給了毛澤東。據說,毛澤東也送了他一本簽名的有關游擊戰的小冊子。--摘自《切·格瓦拉畫傳》
兩位游擊大師的會面似乎預示著一個時代的開始。早在格瓦拉認識伊爾達的時候,他就開始認識了毛澤東。這位遙遠的東方偉人,在格瓦拉心中的地位十分重要。這位硬漢在第一次出訪時,慎重地沒有來到中國,但他在印度遭遇使他下定了決心到中國看看。在印度時他問尼赫魯讀過毛澤東的書嗎?中印兩國正在敵對中,於是這位總理只是回答:"看到你喜歡這些蘋果,我很高興。"格瓦拉隔著印度只是觸到了一個關於中國的模糊的印象。但很快,上凍春播持羅再次派他的公共關系專家出國訪問關尋求支持對卡斯特羅來說,在職的官員當中,還沒有哪們官員能夠與切的名聲相比,也沒有哪一位能夠引起新聞媒體如此大的興趣。格瓦拉的外交使命從1960年10月21日開始。這次出訪之旅是社會主義國家,其中包括了中國。11月17日,他的專機降落在北京。周恩來接見了這位年輕人。在宴會上,切用法語向周提了一個懇切的要求:希望能見到毛澤東主席。
11月19日,格瓦拉在中南海見到了毛澤東。當這位高大的老人見到切時,切竟因緊張而說不出話來。毛澤東用湖南話問候他:"切,你好年輕喲。"。--摘自《切·格瓦拉畫傳》
古巴革命傳奇英雄格瓦拉頭戴黑色貝蕾帽,一臉一頭捲曲的濃須和長發將一雙眼睛映襯得格外有神,深邃的目光凝視著遠方。--摘自《切·格瓦拉畫傳》
"導彈危機"事件中,古巴人失敗了,在這場決定古巴命運的博弈中,古巴人始終處在一個被蒙蔽的地位。格瓦拉甚至對他的人民發表演講,稱"我們的人民准備在原子彈下犧牲自己,並用自己的骨灰為新社會奠基"的時候,赫魯曉夫這個策劃導彈計劃的始作俑者,卻將他們出賣了。當卡斯特羅和格瓦拉聽到廣播里播放蘇美達成協議的消息時,他們還在討論如何保衛古巴。聽到消息,兩個人都有一種被愚弄與欺騙的感覺。卡斯特羅一拳擊碎了一面鏡子。激憤中的格瓦拉不慎將手槍掉到地上,擊傷了自己。--摘自《切·格瓦拉畫傳》
這次拍攝一共點了七支雪茄煙。這種艱苦的拍攝並不比一場戰斗容易。同時他還得接受指使用不同的姿態來滿足攝影師。這位只在理想面前顯得順從的人,似乎對於鏡頭也有一種天然的敬畏。--摘自《切·格瓦拉畫傳》
格瓦拉若有所思,目光飄向看不見的遠方。牆上是何塞·馬蒂,格瓦拉喜歡的人物。。--摘自《切·格瓦拉畫傳》
格瓦拉與他的孩子--摘自《切·格瓦拉畫傳》
1967年8月,切與他的戰友們遭受到了最艱難的一個月。他在日記中記述了這段難忘的日子:"對我來說,這是倒霉的一天。我們出發後爬上山頂時,我的頭暈了,從那時起,我就憑意志力走路了。"--摘自《切·格瓦拉畫傳》
圖片上的軍警正在一個死去的人面前擺布自己的勝利。就在玻利維亞軍事當局請來新聞記者後的址幾個小時後,圖片上還可以看到的格瓦拉的雙手將被中央情報局的人切掉。更凶惡的建議來自剛迪亞將軍,他認為如果要向哈瓦那提交足以證明格瓦拉身份的證據只需將格瓦拉的頭切下來即可。這一提議被否定了。中情局的特務顯然認為只需要一根手指就足夠了。於是,格瓦拉的屍體在被屈辱地展示後,他的兩只手就被切了下來。之後內政部長阿格達斯便偷偷地設法將這兩只手和縮微膠卷一起到了古巴。這位部長的理由是自己被英雄所感動。他需要完成此事內心才會平復。--摘自《切·格瓦拉畫傳》
3月格瓦拉的軍隊完全被包圍,他的隊伍一共有48人,敵軍則有2000人。格瓦拉最好的戰士和朋友,陸續在戰斗中陣亡。--摘自《切·格瓦拉畫傳》
❾ 請問這張照片里的人物是誰
郭延林少將~
郭延林同志是江西省吉安縣人,1929年參加游擊隊,1930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加入共產主義青年團,1932年轉入中國共產黨。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他先後任參謀、排長、副政治指導員、政治指導員等職,參加了中央蘇區五次反「圍剿」斗爭和水口、樂安等戰役戰斗,參加了二萬五千里長征和東征、西征等戰役戰斗。
抗日戰爭時期,他先後任營政治教導員、營長等職,參加了平型關、馮家溝、雁宿崖、百團大戰和黃土嶺等戰役戰斗。解放戰爭時期,他先後任東北護路軍三團政治委員、南滿護路軍副政治委員、鐵道縱隊第四支隊政治委員,參加了遼沈、平津、淮海和渡江戰役,解放大軍打到哪裡,他就率領鐵道部隊把鐵路修到哪裡。
新中國成立後,他先後任鐵道兵師政治委員、師長、軍副政治委員、鐵道兵後勤部政治委員、鐵道兵科學研究院政治委員、工程支隊指揮部政治委員、鐵道兵政治部主任等職,參加了抗美援朝戰爭和黎湛、鷹廈等鐵路建設,為加強鐵道兵部隊建設做出了積極貢獻。
郭延林同志是第四、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第六、第七屆全國政治協商會議委員。他1961年被授予少將軍銜,先後榮獲三級八一勛章、三級獨立自由勛章、二級解放勛章和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
郭延林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04年8月1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0歲。
❿ 平原游擊隊高清完整版下載
平原游擊隊1.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