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高清圖片 » 圖片空間站全面是什麼
擴展閱讀
圖片最好的批註軟體 2025-07-17 06:37:53
桂花樹有哪些品種及圖片 2025-07-17 06:29:48
紫萁蕨圖片素材 2025-07-17 06:17:25

圖片空間站全面是什麼

發布時間: 2022-04-26 22:57:54

Ⅰ 空間站是什麼

你問的是國際空間站么?

空間站是能載人進行長期宇宙飛行的航天器,又稱航天站或軌道站。1961年4月12日,前蘇聯宇航員加加林乘坐「東方一號」衛星式飛船環繞地球飛行一周安全返回地面,揭開了載人太空飛行的序幕,宇宙飛船技術迅速發展。前蘇聯相繼發射了東方號系列飛船、上升號、聯盟號;美國也發射了「水星」號、「雙子星座」號飛船。據統計,從1969年7月到1972年12月,先後有6批共12名宇航員乘坐「阿波羅」飛船登上月球,耗資250億美元。由於宇宙飛船體積較小,人在飛船上的行動不便,在太空停留的時間又不長,不能攜帶太多的科學儀器設備進行科研活動,而且一個接一個的發射也耗費了巨額資金和大量的人力、物力。這就迫使人們考慮建造體積更大、活動更自由的飛船,以便裝上更多的生活用品和儀器設備,送上軌道長期運行,就像一個搬到空間去的實驗室。人們稱它為空間站,它是宇宙飛船發展的必然結果。

空間站一般重達數十噸,可居住空間數百立方米。它基本上由幾段直徑不同的圓筒串聯組成,分為對接艙、氣閘艙、軌道艙、生活艙、服務艙和太陽電池翼等幾個部分。對接艙一般有數個對介面,可同時停靠多艘載人飛船或其他航天器,是空間站的停靠碼頭。氣閘艙是宇航員在航道上出入空間站的通道。軌道艙是宇航員進行科研和工作的場所,裝有各種必需的儀器設備。生活艙是宇航員吃飯、休息和娛樂的地方。服務艙主要用來承裝動力和能源系統。太陽電池翼通常裝在空間站本體的外側,為空間站上各個儀器設備提供電源。在空間站里,可以探測天體,研究天文;觀察地球,勘測資源;加工新材料,試制新葯品;為人們在空間長期居住、開展航天活動、開發太空資源提供場所。目前已發射的空間站有美國的天空實驗室,歐洲空間局的空間實驗室和前蘇聯的禮炮號、和平號空間站四個。

美國在1973年5月14日由「土星五號」火箭發射了「天空實驗室」空間站,該空間站重82噸,總長36米,直徑6.7米,工作容積350立方米。有3批(每批3位)共9位宇航員在實驗室分別工作了28天、59天和84天。他們進行空間葯品、人體生理、材料物理等一系列的實驗;拍攝了大量太陽照片和地面照片。「天空實驗室」共運行了6年多,航程14億多千米,於1979年7月墜入稠密大氣層焚毀。

1973年,由法國、英國、前聯邦德國、比利時、丹麥奧地利等14個歐洲國家組成的空間局開始制訂空間實驗室計劃。10年後,耗資17億美元的「空間實驗室一號」,由美國「哥倫比亞號」太空梭運載,在1983年11月28日至12月8日成功地進行了首航。該「空間實驗室」的設計使用壽命10年,可重復利用100次。密封艙內的大氣和地面上的大氣一樣(1個大氣壓,相對濕度70%),宇航員可以不穿航天服而在其中生活和工作。參加這次飛行的4名乘員中,包括1名前聯邦德國的物理學家——U.梅鮑爾德。在10天的飛行中,科學家共進行了宇宙醫學、生物學、天文學、太陽物理、等離子物理、大氣物理、地球觀測、空間加工等70餘項實驗,取得了豐富的資料。

在空間站這個領域,前蘇聯一直保持著領先地位。從1971年4月19日至今,已發射了7個「禮炮號」空間站,目前正在太空工作的「和平號」屬第三代空間站。前蘇聯的第一代「禮炮號」規模較簡陋,居住空間只有100立方米,且只有一個對接艙,宇航員由「聯盟號」飛船來回接送。1977年9月發射的第二代空間站「禮炮6號」,增加了一個軸向對介面。1984年4月發射的「禮炮7號」,重新設計了對接接合器,與「聯盟號」載人飛船和「進步號」供應飛船進行了52次對接,空間停留時間最短75天,最長達237天。在「禮炮6號」、「禮炮7號」服役期間,軌道上45%的時間內有人。1986年2月前蘇聯發射了嶄新的空間站「和平號」。它全長約13米,與「禮炮號」相同,重約21噸,最大直徑4.2米,有6個對介面可同時使用,太陽能電池帆板80平方米(是禮炮號的1.8倍),站內工作條件和生活條件有了很大的改善。1987年4月23日,「和平號」空間站、「量子號」天體物理實驗艙、「聯盟 TM-2號」飛船與「進步29號」貨船4個航天器在空間第一次實現對接,這一航天史上的壯舉為永久性空間站的建立進行了有益的嘗試。「聯盟TM-15號」還分別與「和平號」、「禮炮7號」聯接,首次實現了兩個太空站之間的聯系。穆薩·馬納羅夫創下了在空間站連續工作1年的紀錄,並累計在空間停留時間達515天。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物理教授傑·奧尼爾設想90年代末在太空建造一個有山、有湖、有公園,但沒有污染和疾病的大型空間站「一號島」,並實現向太空移民,在站中生產葯品、晶體和精密機械零件,逐步發展太空農業,向月球采礦。展望90年代的空間技術,空間站必定成為開發太空的基地。

Ⅱ 什麼是空間站

空間站也叫航天站,是20世紀80年代的「寵兒」,被人們喻為航天器中的一代天驕,還有人稱它為巡航在太空的航天母艦。前蘇聯稱其為航天站,美國則稱為空間站。

自從1971年前蘇聯發射第一個「禮炮」號航天站以來,已有10個航天站進入太空,其中前蘇聯8個,美國1個,西歐1個。目前只有「和平」號航天站仍在太空中運行。

世界各國在航天站的發展過程中,各走各的路。前蘇聯從飛船到航天站;美國從飛船到太空梭,再到永久性航天站;歐洲則依靠美國「一步登天」。

前蘇聯的航天站至今已發展了三代,「禮炮」1~5號航天站屬第一代,「禮炮」6~7號航天站屬第二代,現在太空大顯身手的「和平」號航天站是第三代的代表。美國60年代末搞登月飛船,轟動全球,然而耗費巨資,實效不多。70年代初利用登月剩餘物資拼湊了一個名叫「天空實驗室」的航天站。美國現正從太空梭轉向航天站。目前在集中精力研製長百米、重百噸的大型永久性航天站。歐洲人雖然沒有掌握返回衛星技術,也沒有載人飛船,但是,他們很早就看出了航天站的實際效益和光輝前景。

航天站是人類開拓天疆的前哨基地。人們從多年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而且在天體物理觀測、生物醫學、冶金、人體科學,以及對地觀測等方面取得了豐碩成果,為國民經濟、科學和軍事部門提供了大量有價值的資料。人們可以預見,航天站將會創造出許多地面上難以想像和無法實現的奇跡,給人類帶來巨大的利益。例如,在航天站上沒有對流和沉澱;就能獲得非常純凈的葯物,可大量提取治療腦血栓的尿激酶和各種抗癌葯物,也可以從中草葯中提取地面上難以獲得的珍貴的有效成分。β細胞是產生胰島素的胰臟中的一種特殊細胞,在太空能很容易地將β細胞與其他細胞分離開來。如果將β細胞移植到人體中,體內就能持續產生胰島素,糖尿病就能得到根治。用β細胞消滅糖尿病,對挽救人們的生命、降低醫療費用具有深遠的影響。

航天站也為製造純度極高的晶體提供了條件。在地面生產晶體時,對流影響了純度,破壞晶體的均勻度,這種晶體製成的集成電路塊,大部分要報廢。但是,在太空失重狀態下生產的晶體,沒有對流的干擾,幾乎是無瑕的,廢品率很低。在太空製成的晶體完美無缺,加工方便,還可以做出超大規模集成電路塊,這樣既能保證計算機的可靠性,又大大提高了計算機的速度,而且還為製造巨型計算機提供了基礎。

光導纖維是大有前途的新產品。製造光導纖維離不開超純玻璃,因為玻璃越是純凈,玻璃纖維傳播信號的距離就越遠。利用太空環境改進光導纖維的製造工藝,製造出優質的光導纖維,對光導通信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空間站的軍事潛力很大,可以周而復始地對地面軍事自標進行偵察,可以拍攝地面的大炮和坦克、空中的飛機、海上的軍艦,其效果比偵察衛星還好。

空間站還可以進行空間攻擊和作戰指揮。它可以攜帶各種武器參與空間戰爭,如摧毀敵方的衛星或導彈,或向地面發射導彈,摧毀敵方的地面戰略目標等。空間站居高臨下,俯視全球,除可以直接參戰或支援陸、海、空的作戰之外,還可以取代被摧毀地面作戰指揮中心,在太空進行作戰指揮。

Ⅲ 世界各國建設的「空間站」,具體是什麼用途

空間站就是給宇航員在太空中生活和工作的場所。
而空間站裡面之所以要設立健身房,就是為了宇航員,可以保持足夠的運動量,裡面的健身器材和在地球上的健身器材並不一樣,都是為了宇航員度身定做的。

宇航員每天在裡面鍛煉兩三個小時,這樣才能夠令到身體更加的健康,才能夠完成日常的工作。


Ⅳ 空間站是什麼有什麼作用

空間站的作用:保證了太空科研工作的連續性和深入性,對研究的逐步深化和提高科研質量有重要作用。空間站的意義:空間站在太空接納航天員進行實驗,可以使載人飛船成為只運送航天員的工具,從而簡化了其內部的結構和減輕其在太空飛行時所需要的物質。

1986 年2 月,前蘇聯發射了第三代空間站"和平號",至今仍在太空中運行。1993 年,由美國、俄羅斯、日本、加拿大、巴西和歐洲空間局的16 個成員國共同籌建的國際空間站上馬了,它是世界航天史上第一次由多國合作建造的最大的航天工程。

軍事衛星可以進行指揮,通信,控制,偵察,監視,測繪,制導 太空站可以長期載人進行科學試驗,觀測天文現象,維修衛星,做長途太空飛行的中繼站等等。

Ⅳ 空間站是用來干什麼的

空間站也稱航天站,它是運行在地球軌道上的一種小型試驗性科研與軍事活動的基地,也是在固定軌道上長期運行的供宇航員長期居住和工作的大型空間平台。空間站是迎送宇航員和太空物資的場所,是環繞地球軌道運行的空間基地,人們又稱它為「宇宙島」。它的主要任務是研究人對空間環境的適應能力、探測天體、觀察地球、試制新材料、葯品及進行生物實驗等。

自蘇聯發射第一個空間站「禮炮1號」以來,已有一系列空間站進入太空,先後多次有數十批上百人次宇航員到站上工作,進行多次科學試驗,取得了大量實驗數據和寶貴的科學資料。美國也在1973年5月14日發射了「天空實驗室」,在1983年11月28日發射了「空間實驗室」航天站。空間站與一般航天器相比,有效容積大,可裝載比較復雜的儀器,如長焦距照相機等,使獲取的照片解析度大大提高。由於空間站可以長期載人,上面又有工作艙、生活艙、服務艙和對接艙,艙內有類似地面的生活環境。同時,宇航員和研究人員可利用的各種儀器設備進行科學研究。許多儀器可由人直接操作,增強了分辨能力,可避免機械動作帶來的誤差,可以完成比較復雜、非重復性的工作任務。隨著太空軍探索的腳步不斷向前程度的提高,空間站的地位和作用將越來越大。

目前,空間站只能一次性使用,一經發射入軌,就不能再回收使用。宇航員往返於空間站以及給空間站運送所需物品,都需要由太空梭來完成。

Ⅵ 空間站是什麼

空間站(space station)又稱太空站、航天站。是一種在近地軌道長時間運行、可供多名航天員巡訪、長期工作和生活的載人航天器。空間站分為單模塊空間站和多模塊空間站兩種。單模塊空間站可由航天運載器一次發射入軌,多模塊空間站則由航天運載器分批將各模塊送入軌道,在太空中將各模塊組裝而成。在空間站中要有人能夠生活的一切設施,空間站不具備返回地球的能力。

Ⅶ 空間站的構造是什麼樣的

空間站通常由對接艙、氣閘艙、軌道艙、生活艙、服務艙、專用設備艙和太陽電池翼等部分組成。對接艙一般有數個對介面,可同時停靠多艘載人飛船或其他飛行器;氣閘艙是航天員在軌道上出入空間站的通道;軌道艙是宇航員在軌道上的主要工作場所;生活艙是供宇航員進餐、睡眠和休息的地方,站內一般設有卧室、餐廳和衛生間等;服務艙內一般裝有推進系統、氣源和電源等設備,為整個空間站服務;專用設備艙是根據飛行任務而設置的安裝專用儀器的艙段,也可以是不密封的構架,用以安裝暴露於空間的探測雷達和天文望遠鏡等儀器設備;太陽電池翼通常裝在站體外側,為站上各儀器設備提供電源。

Ⅷ 空間站是什麼東西

空間站又稱航天站、太空站、軌道站,是一種在近地軌道長時間運行,可供多名航天員在其中生活工作和巡訪的載人航天器。

空間站

Ⅸ 什麼是空間站

空間站:又稱航天站、太空站、軌道站。是一種在近地軌道長時間運行,可供多名航天員巡訪、長期工作和生活的載人航天器。空間站分為單一式和組合式兩種。單一式空間站可由航天運載器一次發射入軌,組合式空間站則由航天運載器分批將組件送入軌道,在太空組裝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