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傳說中的桂林三寶是什麼
熟悉桂林的人都知道,桂林有三寶:即三花酒、豆腐乳、辣椒醬。桂林三寶之頭寶要數三花酒。桂林三花酒是中國米香型酒類的代表。 下面是桂林三寶的一些歷史,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中國酒典》中提到,在人類還未釀酒之前,灕江兩岸的猿猴便採摘花果釀出了「猿酒」。看來,灕江算是酒的發源地之一了。據桂林市志記載,桂林古代就有瑞露、桂花酒等名酒。其中瑞露還是宋代皇上喝的貢酒。唐代詩人宋之問在《桂州三月三日》詩中這樣寫到:「始安繁華舊習俗,帳飲傾城沸江曲。」桂林在漢代也稱始安郡,詩中說的是三月三日人們踏青春遊時,「帳飲傾城」的場面和習俗。宋代詩人呂源有詩句:「倚江景物似錢塘,況有萬物新醅香」,描述了灕江兩岸千家萬戶釀酒喝的盛況。宋代周去非在《嶺外代答》書中記載:「廣右無酒禁,諸處道旁率沽白酒,在靜江尤盛……行人以十四錢買一大白」。可見宋代白酒在桂林盛行。
桂林三花酒是經過三次蒸餾而成的白酒,民間叫三熬酒。這種酒在宋代很盛行。在歷代中原統治者的心目中,桂林屬於蠻荒之地,一些失寵或者獲罪的官員和文人被流放或貶謫到這里,這些人把中原文化帶到了桂林。無論是貶謫的官員還是文人,他們都離不開酒,借酒澆愁也好,把酒臨風也好,酒助靈感也好,都需要酒來相助,於是酒文化也就得以發揚。如宋代范成大曾在桂林任廣南西路經略安撫使知靜江知府,寫下了珍貴文獻《桂海虞衡志》一書,其中就有專門的「志酒」篇章。范成大在桂林與酒結緣,寫下贊美桂林美酒的詩句:「把酒臨風瑞露傾,瓊漿何須謁雲英。」
那時,桂林釀酒的作坊就在灕江邊的象鼻山腳下。象鼻山的山洞就是天然酒窖。現在,這個山洞依然是山花酒的酒窖,走到洞邊,你就能聞到酒香。
到了清末民初,桂林的釀酒作坊把三熬酒稱作三花酒。當時沒有測量計,酒師用酒花來測酒的度數。酒花是倒酒時的泡沫。酒花有大花、中花、細花之分,以細花為上乘。桂林三花酒是細花。又有人說,這種叫三花的酒,是因為它入壇、入瓶、入杯都堆花,所以叫三花酒。民國年間,桂林有大大小小的釀酒作坊80多家,釀造出來的酒從灕江水路銷往梧州、廣州、港澳和東南亞各地。抗戰時期,八路軍桂林辦事處就設在釀酒的作坊「萬祥糟坊」里。
1952年,桂林市人民政府集中了桂林的老字型大小作坊成立了桂林釀酒廠。釀酒工藝保持了傳統,以優質大米為原料,以桂林特有的香草製成酒麴,以灕江水釀造,蒸出的酒用陶缸密封,放到象鼻山的洞里窖藏。絕了!天下就這么一個灕江,灕江就這么一個象鼻山,而「大象」偏偏有兩個大「肚子」,灕江的水偏偏就這么一段釀酒的效果最佳。真是天賜良緣啊。
先說這水。水是酒的「血液」,好水才能出好酒。宋代詩人章峴的《夜遊灕江》詩中便有:「桄榔夜暗臨江浦,茉莉香來釀酒家」的詩句,反映了灕江兩岸人家釀酒的盛況。
在民國期間,桂林最大的釀酒作坊「安泰源」便建在灕江東岸邊的九娘廟(又叫九龍廟,在今天解放橋的東端)。九娘廟下有一深潭,名為蘭花池,傳說蘭花池通龍宮,每當月圓之時,就會有蘭花從池中升起,整條灕江就回飄著蘭花的幽香。當然,這只是傳說故事,其實是蘭花池與桂林地下泉水相通,因此水質特別優良。安泰源正是用這里優良的水釀造了優質的三花酒。因此,當時「安泰源」老字型大小的桂林三花酒不僅遠銷港澳及東南亞,而且價格上也比其他作坊的酒高出一截。
1952年,桂林釀酒廠曾在廣西省技術部門的指導下沿灕江取樣,經反復化驗、檢測和比較,發現除了九娘廟之外,還有象鼻山這一段的灕江水質含有大量的有益礦物質,而且所含的微量成分非常適合釀酒,於是在此打了一口深井,抽取地下的清泉用來釀酒,難怪桂林的三花酒那麼清冽甘醇,它有灕江的韻味。
詩人賀敬之在《桂林山水歌》詩中寫道「三花酒兌一滴灕江水,祖國啊我對你的愛情百年醉!」人們可以從詩人的浪漫情懷中感受到三花酒的魅力。
再說這洞。象鼻山半枕陸地半臨灕江,岩洞內冬暖夏涼,濕度溫度恰到好處,是窖藏美酒的理想處所。酒的窖藏,實際上是制酒的再生產過程,象鼻山優越的天然條件,使三花酒中的高級酯類轉化,味更醇香。加上這里有上百年的釀酒歷史,形成了獨特的小氣候,空氣中蘊含著釀酒的微生物群落,所以,從這洞中出來的酒自然是酒中的珍品和上品。
象鼻山獨特的自然環境是釀酒得天獨厚的條件,明代應天府通判張鳴鳳稱此處為「醉鄉」,他在象鼻山腳下結廬而居,自稱「漓山人」。宋代詩人張孝祥任廣西經略安撫使時,曾在象鼻山飲酒,並當場作詩:「飢腸得酒做雷鳴,醉酒狂歌不自程。」趁著酒興,他將象山水月洞改名為朝陽洞,並將此事銘刻在水月洞里。范成大也在象鼻山飲酒,他覺得水月洞很有意境,張孝祥改名為朝陽洞不妥,還是恢復水月洞名字為好,於是又題寫了《復水月洞銘》並刻於水月洞石壁上。
自古以來,桂林的酒坊就將酒酵藏於岩洞中,象鼻山的岩洞酒酵分為大小二洞,面積達3000平方米。目前象鼻山的岩洞酵藏儲存了從1952年建廠至今每個年代的桂林三花酒珍品數千噸。象鼻山不僅是桂林的城徽,也是桂林三花酒的酒徽。
這山這水這洞,造就了美妙絕倫的桂林三花酒。難怪它「香氣清雅,入口柔綿,落口爽冽,回味怡暢」。在1957年的全國小曲酒評比會上,獲總分第一。在1990年的首屆全國輕工業博覽會上榮獲金牌,參加布魯塞爾博覽會榮獲金獎。從20世紀50年代至今多次獲國家銀質獎。關於三花酒以及桂林的來歷,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
很久以前,桂林有一位三花姑娘,她從小是吃桂花長大的,無論她走到哪裡,身上總飄散著桂花的馨香。三花姑娘愛上了一位勤勞的釀酒小夥子,小夥子決心為人類釀造出最醇最香的美酒。為了這個願望,他走遍了桂林的大山,踏遍了灕江的兩岸,去尋找一種奇特的香草來做上乘的酒麴。
灕江的浪花飛起來,撒落滿江的飛雪。三花姑娘靜靜地佇立灕江邊,苦苦等待著。
後來,她化作了美女峰。就在姑娘化作山峰的時候,灕江兩岸的桂花怒放,紅的丹桂,黃的金桂,白的銀桂。銀桂象徵純潔,金桂象徵幸福,丹桂象徵烈火般的愛情……
終於有一天,小夥子找回了香草,做成了上乘的酒麴,可是他傷心地看到心愛的三花姑娘已化作了灕江邊上永恆的雕像。傷心的小夥子把酒麴扔進了灕江。灕江頓時醉了,江水變成了香氣四溢的美酒,噴涌著珍珠般的酒花。
從此,灕江兩岸的尋常百姓家,都喝到了醇香美味的桂林三花酒。
灕水盪漾著故事,桂山訴說著期待,山和水永不分離。年復一年,每當金風送爽時節,百里灕江便處處飄拂著桂花香。後來,人們就把這座灕江邊美麗的城市叫做——桂林。
桂林三花酒還廣泛應用於烹調、泡葯酒、腌制肉菜等。桂林的另外兩寶豆腐乳、辣椒醬的製作都少不了三花酒,所以它被尊為桂林三寶之首。
桂林豆腐乳是佐餐的佳品。一塊小小的豆腐乳中,既有三花酒味,又有辣椒醬味,吃了它,桂林三寶的味道盡在其中,桂林人的飲食中,離不開豆腐乳:在過去困難的日子裡,一塊豆腐乳就可以送一餐飯,在如今富裕的日子裡,豆腐乳又用來開胃佐餐。
它以優質黃豆為原料,磨成豆腐,經過霉制等三道工序,然後加入三花酒、辣椒醬、桂酊、八角等香料,最後放入壇中蜜封,過段時間,就可以啟封上市了。它皮薄肉嫩,色澤淡黃,晶瑩透亮,吃起來,辣中帶甜,甜中帶香,而且營養豐富,其中蛋白質、氨基酸的含量很高。
桂林豆腐乳的製作歷史,可以追溯到清代。清代著名詩人袁枚南行桂林,吃了豆腐乳之後,難以忘懷,在他的《隨園食單》中寫下 「廣西白腐乳最佳」之句。
桂林豆腐乳,如今繼承了古老的傳統工藝,加上現代科學技術,質量更上一層樓。桂林腐乳廠生產的花橋牌豆腐乳,三次被輕工部評為優質產品,榮獲國家銀質獎章。它不僅滿足市民的需求,還暢銷國內外,尤其在日本、東南亞和港澳地區倍受青睞。
桂林辣椒醬,有300多年的歷史,它以桂林出產的朝天辣椒和牛角辣椒為原料,以蒜茸、豆豉等剁碎,淋上桂林三花酒,密封入壇中十天半月,然後就問世了。其味香辣醇厚,開胃健脾,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和多種微量元素,是上佳的佐餐和調味品。用它來配餚,還可以抵消食品中的異味和油膩。
桂林的花橋牌辣椒醬曾多次榮獲廣西名牌產品和輕工部優質產品稱號。
桂林三寶,三者互為表裡,缺一不可。她們是桂林山水的結晶。
② 征途金怪有什麼特徵
名字是金色的,在征途剛開始的時候,是非RMB玩家的最愛,告訴你個好辦法,要找金怪的話,可以同時按住Z,X.就會顯示怪物的名字,名字是金色的就是了!
不過,金怪,比同級的白怪和藍怪攻擊高,而且耐打,所以,打之前先掂量一下,推薦召喚打,比較好
③ 藍怪,黃怪和金怪有什麼區別啊
有藍金綠紫怪,沒黃怪(其實就是金)
都是BOSS,不過級別不同而已。
藍色是最低等的BOSS,很低幾率出黃色裝備,基本能出個藍色,其餘全白。血和防高些比普通
金色就比藍色高一等,很低幾率出綠色神聖裝備,一般幾率出個黃的,不過也不高,藍的愛出幾個,其他全白。血防攻擊比藍的高些,回血速度很低
綠的和紫的BOSS很強大,愛出綠色裝備,高等級技能書,魂魄石,不過生命,攻擊,防禦,回血速度特別高
④ 桂花是什麼樣子的呢
拓展資料:
桂花:桂花是木犀科目犀屬,又叫做」月桂「、」木犀「,是常綠灌木或小喬木,為溫帶樹種。葉對生,多成橢圓或長橢圓形,樹葉頁面光滑,革質,葉邊緣有鋸齒。花簇生,花冠分裂至基乳有乳白、黃、橙紅等顏色。
桂花的功效與作用:
①化痰、止咳、平喘。
②疏肝理氣、散瘀止痛、安定神經、滋潤皮膚。
③祛除口中異味,並且能夠殺滅口中的細菌。
④滋陰補腎、補元氣、調整機能。
桂花茶的製法:
在鍋中放入水,之後放入桂花、山楂和黨參煮5分鍾,等到它沸騰之後,再轉為小火煮30分鍾,過濾之後加入冰糖攪勻即可。
⑤ 請問征途里的金怪指的是什麼怪聽說金怪可以爆很多東西,請問在哪有這種怪物
是黃怪,每個區域都有幾只,要和怪的等級相差不到十級是時候才能爆,有黃的裝備和技能書
藍、金怪及 boss 怪物為全地圖隨機刷新,其中藍怪和金怪的刷新時間為 2 小時, boss 怪物的刷新時間為 3 小時,紫色 boss 怪物刷新時間為 12 小時,其中任務 boss 山大王的刷新時間為 1 小時。
⑥ 金星是什麼樣子的
一直以來,人們都習慣認為金星是地球的孿生姐妹。它的大小、質量和密度都與地球相近,而且也有很厚的大氣。現在我們也清楚,金星的表面是一片熾熱的、沒有任何生命的荒原。1982年3月前蘇聯行星探測器金星13號和金星14號的著陸器成功地降落到金星上,對金星表面土壤進行直接化學分析,才邁出了探測金星新的一步。
關於金星,曾有過許多猜想。有人認為金星的表面是一片汪洋,有人卻認為是石油海,天體植物學者則說金星表面適合於生物生存等等,真是眾說不一。因為它的真面目常常用厚厚的雲層遮蓋著。用光學方法無法穿透這塊「蒙頭紗」。金星的電視實況傳播是1975年底,金星9號和金星10號完成的。
控測器直接從著陸點發回了全景圖象,此時人們才了解,藏在濃雲後面的原來是一個沒有生命的世界。那裡溫度高達450℃,藉助於裝在金星衛星上的雷達,在幾年的努力之後,科學家才繪制出了金星的地形圖。從圖上可以看出,表面2/3是丘陵地,高度達2500米以上,上面有特別多的火山口;另外的部分是高原,深谷縱橫交錯,這里溫度低於50℃。在山區發現一些火山,其中有的高達11000米,比珠穆朗瑪峰還高一頭,不過比火星的奧林普山(27000米)矮得多。平坦低地約占表面的30%,看起來非常像月海。
金星表面風速特別小,每秒都在1米以內,但這並不意味著它根本不存在。蘇聯天體物理學家莫洛茲指出,在金星大氣壓條件下(100個大氣壓),風的呼叫聲是特別大的,在那裡,就像我們在地球上置身於鬧市所感受到的喧囂聲一樣。
計算和模擬試驗表明,如果在金星和地球上揚起一樣多的灰塵,那麼,在金星上所需的風力僅為地球的1/10。金星的天總是橙黃的,從未出現過藍色。因為,它的大氣密度太高,使得紫色、藍色和淡藍色光線都散射掉了。甚至連山岩,石頭也是橙黃色的。這是從金星13號和金星14號發回的彩色照片中得知的。
這些橙黃色的岩石是由什麼組成的?與地球上的岩石有什麼區別?這一類問題,從照片上當然不可能得到解答。在金星8號(1973年發射),金星9號和金星10號(1975年發射)的著陸點,通過輻射探測,成功地測出了岩石中所含的放射性元素——鉀、鈾和鈦。發現金星上也許存在放射強度與地球上的玄武岩和花崗岩相似的岩石。
金星有含硫的礦石。所以它沒有冬夏,沒有雨雪,非常有可能是硫的循環造成的。金星厚達25千米的雲層可能就是硫酸雨滴組成的。含硫的氣體是行星二氧化碳大氣的重要成分,而表面岩層中又含有大量的硫。這究竟是物質循環的環節?還是偶然的巧合?目前還無法下結論。
金星大氣是否特別乾燥,也存在各種爭論。金星13號和金星14號測出靠近金星表面的大氣層含水蒸氣大約不超過0.002%,這就絕對推翻了金星上可能有海的推論。金星表面沒有一滴水珠,甚至連水分子也幾乎沒有,熾熱的大氣接觸表面岩石,使岩石的化學成分發生改變,通過金星13號和金星14號的考察,首先,我們明白了金星上最多的是玄武岩,而且地區不同,其成分也不同。低地上大部分是火山熔岩產物,成分與地球海洋地殼的相同,這種岩石叫高鉀含量鹼性玄武岩。高原上的玄武岩含鉀和鎂的成分非常大。在地球上這種岩石生成得比較晚,不可能早於26億年前。至於金星上是否曾經有水存在,目前還無法回答。美國學者宣稱,從先驅者金星號所測定的金星土壤的導電性中發現,高原被一層奇怪的導電性特別強的外殼包圍著。但只有硫化鐵才具有這種特性。金星號著陸區土壤分析證明了一條類地行星地質史的共同規律:玄武岩的火山活動是行星外殼長期演化不可缺少的一環。金星玄武岩的成分(硅,鋁,鐵等)與地球的相似,說明了太陽系所有行星的演化特徵。
總而言之,對金星的探測已取得相當多的成果。人們對這顆行星的認識正逐步加深。總有一天,人們會將它的神秘面紗一層層揭開。
⑦ 暗黑里的金怪是什麼
BOSS,
一般數量都有固定,但種類不一樣(除了某些固定的小BOSS)
其等級和掉落物品比同區域怪物高3`5個等級,具有特殊屬性.詳細情況可以查閱暗黑的網站
⑧ 廣西「十八怪」,每一「怪」都代表了什麼景點
在我國的旅遊大省中一定少不了廣西,在廣西有許多風景名勝,為了能向遊客展示廣西的風情,廣西人將廣西獨特的風景編成了順口溜,成了流傳甚廣的廣西“十八怪”,每一“怪”都代表一個景點,不知道你能猜出幾個呢?
第十三怪:粽粑大得像豬崽
第十四怪:石頭當成寶貝賣
第十五怪:滿街都是一腳踹
第十六怪:樂業天坑成群擺
第十七怪:千年銅鼓敲不壞
第十八怪:花山壁畫好難猜
⑨ 《山海經》中的怪物的名字和圖片是什麼樣的
《山海經》中的怪物:
1、鹿蜀
獸,其狀如馬而白首,其文如虎,而赤尾,其音如謠,佩之宜子孫。
另外一種說法說窮奇是神名,《淮南子-墬形訓》記載:窮奇,廣莫風之所生也。高誘注曰:窮奇,天神也。在北方道,足乘兩龍,其形如虎也。在天之痕中,仙山島上全身火紅,狀如牛的怪獸就是窮奇。
之後‚窮奇用來比喻背信棄義之人。
⑩ 金兜山金兜洞的兕怪叫什麼
金兜山金兜洞是神話小說《西遊記》中的地名,獨角兕大王的洞府,獨角兕大王本是太上老君坐騎青牛,趁著牛童兒瞌睡之際,偷走老君的寶貝金鋼琢,下界到金兜山金兜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