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益母草長成什麼樣子帶圖片
❷ 益母草是什麼樣子的
益母草,又名:坤草、九重樓、雲母草、森蒂 ,拉丁學名:Leonurus artemisia (Laur.)S. Y. Hu F,為唇形科、益母草屬植物,夏季開花。其乾燥地上部分為常用中葯,中國大部分地區均產,生用或熬膏用。一年或二年生草本全國大部分地區均有分布,生於山野荒地、田埂、草地等。在夏季生長茂盛花未全開時採摘。
味辛苦、涼,活血、祛淤、調經、消水,治療婦女月經不調,胎漏難產,胞衣不下,產後血暈,瘀血腹痛,崩中漏下,尿血、瀉血,癰腫瘡瘍。
益母草有利尿消腫、收縮子宮的作用,是歷代醫家用來治療婦科病的要葯。
益母草可全草入葯,有效成分為益母草素,益母草含益母草鹼、水蘇鹼、益母草定、益母草寧等多種生物鹼及苯甲酸、氯化鉀等。
益母草制劑有興奮動物子宮的作用,與腦垂體後葉素相似,益母草浸膏及煎劑對子宮有強而持久的興奮作用,不但能增強其收縮力,同時能提高其緊張度和收縮率。
❸ 益母草長什麼樣子怎麼形容
益母草為唇形科植物益母草的全草。
莖直立,通常高30-120厘米,鈍四棱形,微具槽,有倒向糙伏毛,在節及棱上尤為密集,在基部有時近於無毛,多分枝,或僅於莖中部以上有能育的小枝條。
葉輪廓變化很大,莖下部葉輪廓為卵形,基部寬楔形,掌狀3裂,裂片呈長圓狀菱形至卵圓形,通常長2.5-6厘米,寬1.5-4厘米,裂片上再分裂,上面綠色,有糙伏毛,葉脈稍下陷,下面淡綠色,被疏柔毛及腺點,葉脈突出,葉柄纖細,長2-3厘米;
由於葉基下延而在上部略具翅,腹面具槽,背面圓形,被糙伏毛;莖中部葉輪廓為菱形,較小,通常分裂成3個或偶有多個長圓狀線形的裂片,基部狹楔形,葉柄長0.5-2厘米。
生長習性
益母草喜溫暖濕潤氣候,喜陽光,對土壤要求不嚴,一般土壤和荒山坡地均可種植,以較肥沃的土壤為佳,需要充足水分條件,但不宜積水,怕澇。生長於多種環境,海拔可高達3400米。[2]野荒地、路旁、田埂、山坡草地、河邊,以向陽處為多。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益母草
❹ 益母草是什麼樣子
益母草
為唇形科植物,益母草的新鮮或乾燥地上部分。鮮品春季幼苗期至初夏花前期采割。干品,夏季莖葉茂盛、花未開或初開始采割,曬干或切段曬干。
處方用名:益母草(洗凈、曬干、切碎用)。
性味、歸經:辛、微苦。歸心、肝、膀胱經。
功效:活血調經,利水消腫,涼血消疹。
應用:①用於治療月經不調,痛經、產後惡露不盡、瘀滯腹痛等症。
②用於治療水腫、小便不利及用於疹癢赤熱等症。
❺ 益母草長什麼樣子
【植物名】益母草。
【別名】益母蒿、紅花益母蒿。
【形態特徵】越年生草本植物。莖方形,每邊凹下成槽,莖上有白毛。葉對生,形狀不一;莖生葉,葉柄長,近卵圓形,邊緣淺裂,先端鈍圓。基部心臟形;頂生葉線形,無柄或近似無柄,密集於葉腋,排成輪傘花序,花冠唇形。小堅果為黃褐色,三棱形(圖18)。
圖18 益母草
【生長分布】生於荒野、河邊、路旁和田埂。全國各地均有本品生長。
【葯用部分】全草。
【採收季節】夏、秋兩季。
【加工貯存】采割全草,陰涼處吹乾存用。
本條內容來源於:中國農業出版社《動植物網路》
❻ 益母草是什麼樣子的及圖片
益母草為唇形科、益母草屬植物,夏季開花。
葉輪廓變化很大,莖下部葉輪廓為卵形,基部寬楔形,掌狀3裂,裂片呈長圓狀菱形至卵圓形,通常長2.5-6厘米,寬1.5-4厘米,裂片上再分裂,上面綠色,有糙伏毛,葉脈稍下陷,下面淡綠色,被疏柔毛及腺點。
花萼管狀鍾形,長6-8毫米,外面有貼生微柔毛,內面於離基部1/3以上被微柔毛,5脈,顯著,齒5,前2齒靠合,長約3毫米,後3齒較短,等長,長約2毫米,齒均寬三角形,先端刺尖。
(6)益母草是什麼樣的圖片大全擴展閱讀:
益母草喜溫暖濕潤氣候,喜陽光,對土壤要求不嚴,一般土壤和荒山坡地均可種植,以較肥沃的土壤為佳,需要充足水分條件,但不宜積水,怕澇。
生長於多種環境,海拔可高達3400米,野荒地、路旁、田埂、山坡草地、河邊,以向陽處為多。
栽培的時候要中耕除草,耕翻不要過深,以免傷根;幼苗期中耕,要保護好幼苗,防止被土塊壓迫,更不可碰傷苗莖;最後一次中耕後,要培土護根。
❼ 益母草是什麼有圖片嗎
益母草為唇形科、益母草屬植物,夏季開花。
益母草是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有於其上密生須根的主根。莖直立,通常高30-120厘米,鈍四棱形,微具槽,有倒向糙伏毛,在節及棱上尤為密集,在基部有時近於無毛,多分枝,或僅於莖中部以上有能育的小枝條。
花序最上部的苞葉近於無柄,線形或線狀披針形,長3-12厘米,寬2-8毫米,全緣或具稀少牙齒。輪傘花序腋生,具8-15花,輪廓為圓球形,徑2-2.5厘米,多數遠離而組成長穗狀花序。
(7)益母草是什麼樣的圖片大全擴展閱讀:
益母草喜溫暖濕潤氣候,喜陽光,對土壤要求不嚴,一般土壤和荒山坡地均可種植,以較肥沃的土壤為佳,需要充足水分條件,但不宜積水,怕澇。
生長於多種環境,海拔可高達3400米,野荒地、路旁、田埂、山坡草地、河邊,以向陽處為多。
產中國各地;俄羅斯,朝鮮,日本,熱帶亞洲,非洲,以及美洲各地有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