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總是很困是怎麼回事
容易犯困除了一般所能想到,空氣不流通、屋內缺氧、生活作息晚,長期睡眠不足外,也可能是身體正發出警示訊號。
尤其明明睡眠時間足夠,隔天仍然不敵瞌睡蟲叨擾,昏沈欲睡。最出名的瞌睡族,可遠溯千年前,因為經常上課打瞌睡,被孔子斥責朽木不可雕也的宰予。
替宰予伸冤
「中醫學認為,經常打瞌睡表示脾胃功能不好,」致力於傳統醫學30多年,曾受聘到北京、湖南中醫學院客座教授吳長新笑說,宰予不懶,只是脾功能差些,該替宰予平反了。
中醫古書早有記載,脾胃之虛,怠惰嗜卧。夏天嗜睡,因為暑熱耗傷元氣,有損精神;冬天如果經常嗜睡,表示「身體陽氣不足或脾虛濕熱,」長庚醫院中醫師郭宗禎說。
經常思慮多,好動腦或飲食控制失當的人,往往傷脾,影養脾運化能力。當脾胃功能欠佳時,容易氣血不足,氣血兩虛的結果是,腦部供氧不足,易昏沈嗜睡。
脾和胃像孿生兄弟,功能相輔相成。脾的功能是消化食物,負責運送營養,「中醫的脾,其實就是西醫說的胰臟,」郭宗禎醫師解釋,至於胃,負責吸收食物。
從中醫觀點,脾胃另個重要功能是代謝濕氣,當脾胃功能差,體質又偏濕熱時,往往無法有效化解濕氣,會出現身體沈重、精神不振、想睡覺或胸悶的症狀。
濕氣的特質是黏滯、沈重,不容易去除。郭宗禎建議,可以從外在和內在減少濕氣侵擾,譬如住家環境要避免濕氣過重,少淋雨,偏濕冷的食物,好比冰水,盡量少吃。
當心過度嗜睡的潛在危險
根據林口長庚睡眠醫學中心主任陳濘宏醫師估計,目前國內約有4~5%的人有嗜睡困擾,除了上課或工作無法專注,記憶力減退之外,甚至有安全上的隱憂,好比邊開車邊打瞌睡,險象環生。
經常在白天嗜睡,原因除了中醫說的脾胃功能失調、睡眠不足或有憂鬱症之外,也可能是睡眠發生障礙,需要盡一步診斷。
陳濘宏表示,曾有個40多歲的中小企業老闆,開車開到一半「不知不覺」睡著,連續發生三次車禍,原以為只是睡眠不足打瞌睡,到睡眠中心診斷才知道,自己有睡眠呼吸暫停的毛病。
這種症狀起因於呼吸道出了問題,呼吸受阻,一夜醒來好幾次,睡醒後反而疲憊不堪,白天容易昏沉想睡覺,甚而在不知不覺中睡著,相當危險。
睡眠專家建議,調整作息飲食或多運動可以改善打瞌睡。運動能強化心腎,帶動氣血循環,有利肺部做氣體交換,肺強,脾也跟著強,即使體內有濕阻礙,也能一一化解去濕。
當打瞌睡頻率過高,就得找醫生診斷。我們提供幾招,幫你趕走瞌睡蟲,並附上一份評估量表,檢測自己是不是到了該問診的程度了。
第1招:吃出好精神
如果下午要開會,為了避免打瞌睡,最好不要吃太多或太快,以免影響消化。少吃油炸食物,吃得清爽有助血液清澈,避免氣血沈滯。
在選擇食物的順序上,午餐吃米或面等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之前,建議先吃肉類或蛋等蛋白質食物,免得血清促進素增加,導致昏沈欲睡、影響反應力。
經常習慣打瞌睡,體質又偏濕熱的人,郭宗禎建議不妨食療,不過最好先了解自己屬於哪種體質。
你屬於哪種體質?
A. 脾胃氣虛型:消化不好、臉色蒼白、體力不足、軟便、腹瀉、經常愛困。
食用香砂六君子湯:能健脾益氣、提神。(配方:人參10克、白術12克、茯苓12克、甘草6克、半夏10克、陳皮9克、木香6克、砂仁9克)
B. 體質濕熱型:精神不濟、嗜睡、頭昏沈重、口苦、煩躁易怒、胸悶、喉嚨乾
食用龍膽瀉肝湯:能清肝利膽,去痰醒腦。(配方:龍膽草9克、梔子、黃芩、柴胡各6克、生地、車前子各9克、澤瀉6克、木通甘草各3克、當歸6克)
提醒:為了避免自我判斷失誤,使用前建議徵詢專業中醫師意見。
第2招:通風好 光線足夠
保持室內空氣流通,是避免哈欠連連的基本條件。
郭宗禎醫師舉中國大陸曾進行的一項研究,研究人員測量學生上課環境的二氧化碳含量,結果發現,教室內部的二氧化碳含量比一般場所高出3倍,「不當的通風設備,使得空氣交換不良,腦部含氧量降低,當然昏昏欲睡,」郭宗禎說。
除了通風好,充足的光線也很重要。
當眼睛受到光線照射的刺激,會壓抑褪黑激素的分泌,「當褪黑激素的分泌減少,容易保持清醒,相反,如果分泌增加,就會想睡覺,」長庚睡眠中心主任陳濘宏解釋所謂的「光治療法」。
將這種光治療原理運用到工作環境,如果上班或開會時昏昏欲睡,不妨讓光線更亮,有助於提振精神。
第3招:衣服不要穿太多
冬天冷,為了保暖通常會加穿衣服,可是如果穿太多,反而容易昏沉欲睡。
梅門一氣流行養生學苑太極氣功資深教練饒懷英強調,即使冷冬,衣服也不要穿太多,避免在電暖爐前烤火,因為「熱氣會刺激體內更悶燥,將寒氣逼入五臟六腑。」
傳統醫學認為,寒氣逼心,容易發生心悸或呼吸梗塞;當寒氣走到肝,易顯疲倦;走到脾,會消化不良;寒氣入肺,呼吸道系統易出問題,氣喘機率高;走到腎,有腎虛現象,精神狀況較差。
保暖,適當就好。如果經常待在門窗緊閉的室內,為了避免成為瞌睡族,除了調整室溫不太熱或過冷,也不要穿太多衣服。
第4招:手部按摩
主持重要會議或參加重要場合時,忍不住打哈欠或打瞌睡都是失禮的表現,適時按摩手部穴位,有助於恢復元氣,提振精神。
這里介紹兩個手部穴位按摩,快速趕跑瞌睡蟲,避免當眾糗態百出。
A.按摩腦部反射區
功效:減輕疲勞引起的頭痛不舒服,有助於醒腦提神。
做法:
1. 右手大拇指與食指輕輕夾住左手大拇指指甲兩側的凹陷處,以垂直方式輕輕揉捏此穴位,主要按摩點在食指。
2. 慢慢出力揉捏,不要用蠻力,按完左手,再按右手。
B.按摩脾的反射區
功效:增強脾胃功能,避免昏沈欲睡。
做法:
1. 右手大拇指按壓左手大拇指骨下掌面,隆起像雞腿肉的這塊區域,稱做「大魚際」,也是脾的反射區。先按左手再按右手。
2. 按摩方法很簡單,拇指按下去後,輕揉每個地方,感覺痛的地方可多揉。
中國傳統醫學認為疼痛的原因,是反射區的經脈有淤結,古書說「百病皆起於淤」,多按壓痛點能使淤結處沖散,促進身體代謝循環。
手部按摩簡單易學,人人能做,很適合平時保健,不過,仍有幾個原則要注意:
▓不能愈按愈痛。
不論自己按或別人幫忙按摩,都不能過度用力,以免因疼痛導致全身緊綳,長久下來反而氣血不通暢,甚至局部部位僵硬,造成肌肉纖維化。
▓按完不用冷水洗手。
可以每天按摩,隨時隨地按,但按完不要用冷水洗手,以免因毛細孔張大,讓寒氣有機可趁。
▓按摩過程可以適量喝點常溫水,幫助氣血活化。
▓服葯期間也可以按。
不論中葯或西葯,手部按摩不會有負面影響,切忌不要猛然停葯。(資料參考:中華民國手足健康會創會人吳長新)
第5招:提神醒腦養生功
A.左右高甩法
功效:精神不佳時練左右高甩,能在短時間內甩走瞌睡蟲,讓心情輕松愉快。
步驟:
1. 兩腳平行與肩同寬,站穩地面。
2. 吸氣,往左轉腰,兩手同步甩高。
3. 吐氣,兩手下甩,往右轉腰,兩手甩高吸氣。
4. 如此左右交替來回甩,每次甩10分鍾。
枕首法
功效:能提神醒腦,提振精神。
步驟:
1. 吸氣,兩手於兩側往上提,交叉枕在腦後。
2. 吐氣,順勢弓身低頭。
3. 吸氣,慢慢起身,吐氣。
4. 兩手慢慢放下,身形回正,全身放鬆。可連續練10分鍾。
㈡ 特別困是怎麼回事
你好,蘭帛睡眠家居為你回答「
無盡的壓力,讓良好的睡眠離我們越來越遠。
但明天海量的工作,又要求今晚必須要好好睡覺。
一邊是難以入眠,一邊是必須休息好,矛盾越來越尖銳,怎麼辦?
好好睡個覺,真的有那麼難嗎?
所以,卧室的環境對睡眠質量的影響太大了,我們要做好這幾點:
1、充電的電器移出卧室。
把各種散光的、發熱的充電電器全部放在卧室外,包括手機(當然,如果你手機里有秘密怕愛人發現除外);
2、模擬日出的自然喚醒燈放在卧室
模擬日出的自然喚醒燈,其實也相當於鬧鍾,它會在你設置的起床時間,提前30分鍾模擬日出,將你慢慢喚醒,感興趣可以去買來嘗試一下。
3、採用胎兒睡姿。
誤區:我們老以為不能左側躺下,深怕壓到心臟。
但作者說,這是不對的,我們應該用胎兒睡姿。
這是側卧的一種,但胎兒姿勢的要點是,側向你的身體相對不太重要的一側,就是你平常習慣使用相對比較少的一邊。因為這一邊相對來說沒那麼敏感。具體來說,就是如果你習慣用右手,你的胎兒睡姿應該是側向左邊,如果你習慣用左手,就側向右邊睡。
㈢ 老是感覺睏乏是什麼原因
最近你有沒有感覺到經常身體乏力,上個樓梯走了沒兩步就氣喘吁吁,明明一天都沒怎麼動卻全身無力,那麼這種經常感覺全身乏力的感覺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
可以和家人散散步又鍛煉身體又可以加深和家人的親情,實在沒空的話,可以在家裡擺上瑜伽墊做做拉伸運動。大家可以在網上找找一些鍛煉身體的軟體,裡面的課程又簡單時間又短,而且鍛煉效果又好。
三、注意自己的飲食,飲食要清淡,少吃辛辣油膩的東西,定期進行身體檢查,檢查之後依據醫生的醫囑,該吃什麼不該吃什麼要尤其的注意。
㈣ 每天都感覺很困是怎麼回事呢
每天總是感覺快困沒有精神,要明確病人是不是有睡眠質量不高或者是睡眠時間不達標的情況,如果存在有睡眠障礙的話,可能會出現白天的睏倦。再就是考慮是不是存在有呼吸睡眠暫停的情況,就是夜間打呼嚕,伴有著呼吸暫停,如果有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的存在,也會影響患者的睡眠質量,引起白天的睏倦和沒有精神。病人有工作或者是生活的壓力比較大,精神處於焦慮或者是緊張的狀態、抑鬱的狀態也會引起這種困,沒有精神的情況。還有軀體性的疾病,像貧血、糖尿病或者甲狀腺功能低下的時候,也會出現困和沒有精神的情況。
㈤ 總是感覺很困是怎麼回事
主要是氣血虛、氣血不足引起的血液的新陳代謝減緩,低氣溫使血管收縮,血液迴流能力減弱血液循環不暢,疲勞或體內毒素過多引起的上火現象。你可能受冷感冒·或是是體虛上火,缺少運動,睡眠質量不好!肝火太旺!壓力過大,心情過於抑鬱寡歡,上網時間過長,煙酒過度體力下降,加上當溫度跟濕度發生較大變化時,人的體力就會下降,抵抗力量就會下降,,最常見就是感冒,咳嗽,口乾,鼻塞,咽喉痛發熱,微感風寒,乏力,煩躁,軀體酸痛,注意力難於集中,頭痛等一系列呼吸系統感染的症狀,這是由於心肺功能受抑制,機體可能出現供氧不足津液過於損耗內分泌失調,肝臟功能紊亂引起感冒症狀!或你是過於空虛無聊無所事事造成的
㈥ 一天天特別困怎麼回事
有兩個主要原因,一個是大腦活動減少的影響,另一個是大腦特定區域的主動控制。大腦活動的減少導致交感神經活動的減少,從而導致嗜睡。例如,當我們無事可做或從事不感興趣的活動時,外界刺激就會減少,參與的慾望也會減弱。最常見的結果就是大腦活動減少。這種情況,再加上懶散的傾向,身體活動的減少,交感神經的減少,告訴大腦它可以休息,我們開始感到睏倦。
3。潛意識的自我對話也是偷取能量的好方法。例如,有些朋友每天都感到疲倦,有些人真的很疲倦,有些人是因為自言自語。因為你覺得你累了,你的身體會出現一些疲勞的症狀,來證明你的判斷力,這兩種情況的區別很簡單,真正的疲勞,可以通過休息來消除,後者不是。
4。偽低能量,是另一種偽低能量,不同於上述的自我暗示,這是一種自我認知的錯誤,用外行的話來說,就是尋找高能量的錯誤標准。例如,我們的能量絕對低於運動員,我們的能量也許不如少數精力充沛的人,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的能量真的很低。正常人,會在高強度的腦力勞動或體力勞動後感到疲憊,這不是缺乏能量。
㈦ 天天很困怎麼回事
以下6種常見導致疲倦犯困的原因: 1. 睡得太多如果你每天晚上睡8-10個小時之多,可起床後仍舊感到睏倦並且渾身乏力. 2. 偏食你一定知道午餐吃得過多下午會變得昏昏欲睡,因為胃部成了重點,所有器官都忙著協助它消化食物。 3. 吸煙身體攝入尼古丁後,刺激大腦傳達釋放腎上腺素的命令,中樞神經興奮起來並過量消耗體內的葡萄糖,於是,你覺得興奮,這段時間過去後等待你的將是更深的疲倦,你要為你剛剛過度消耗的精力付出代價。 4. 不愛運動的人,肌肉虛弱. 5. 平時就愛吃葯抗感冒葯、止痛葯、抗抑鬱類葯、抗焦慮類葯都會造成嗜睡。 6. 水分攝入不夠身體內的每一個器官都依賴水分才能正常工作,所以體內如果缺水的話,新陳代謝速度減慢,就會造成強烈的睏倦感。
㈧ 一天到晚感覺很困怎麼回事
或許是因為你太忙,又累又困;
或許是因為你太閑,茫然若失;
或許你就是很睏倦,神經衰弱;
你需要鍛煉身體,有病求醫,別無病呻吟。
㈨ 總是感覺很困,想睡覺,怎麼辦。
經常感覺困的原因以及解決辦法:
1、喝咖啡過量。「咖啡因引起的睏倦」聽起來很矛盾,然而經常喝太多咖啡會降低睡眠質量和時間,從而導致白天的睏倦。在每一天晚些時候避免喝咖啡和含咖啡因的飲料是保證晚上休息的好方法。對於那些忙於日常生活的人來說,在下午3點以後,喝脫咖啡因或低咖啡因的啤酒可能是更好的選擇。
2、脫水。脫水是疲勞的常見原因,它可能有各種症狀,最典型的是頭痛,注意力不集中,情緒低落,最明顯的是口渴。幸運的是,這是一個很容易就能解決的問題,你需要每天多喝水,讓自己精力充沛,從而讓精力集中。你需要每隔幾個小時就給你的杯子斟滿,不要等著口渴了,因為等到你感到口渴的時候,你已經嚴重缺水了。
3、鍛煉不足。這聽起來可能有些矛盾,但坐一整天只會讓你更累。鍛煉能產生內啡肽,並為你提供一整天的能量。所以下次你覺得昏昏欲睡的時候,就開始行動吧!戶外運動可以讓自然的陽光使人不那麼嗜睡,並且讓人表現出更好的自己。
4、睡眠不足。如果你不能保證幾個小時的不間斷的睡眠,無論你喝了多少咖啡,你都不會覺得清醒。如果保持每天8個多小時的充足睡眠,起床後仍感覺疲憊不堪、精神不振,那麼最好讓醫生來評估你的睡眠狀況,排除睡眠障礙。有時我們甚至不知道我們的睡眠質量差是因為類似於睡眠呼吸暫停,紊亂的晝夜節律,以及各種睡眠障礙。
5、食用過多的碳水化合物。有時,食物和飲料會為人體供應能量,是活力的源泉。但是一些零食類似糖果、可樂或能量飲料、能量棒會導致我們的疲勞。簡單的碳水化合物會導致血糖水平飆升,隨後又會造成不可避免的血糖水平下降,讓你昏昏欲睡,昏昏沉沉。所以用正確的食物給自己加油,讓你的身體把「燃料」轉化為能量!
6、營養跟不上。錯誤的食物可能是一個原因,而沒有吃足夠的食物是導致疲勞的另一個明顯原因。我們需要一定量的營養讓我們的身體正常運轉,而不均衡的飲食會導致疲憊。想要有一天持續的精力,你需要讓早餐和午餐包括足夠的蛋白質和復合碳水化合物,不要忘記吃水果和蔬菜,並遠離高糖和脂肪的垃圾食品。
7、緊張。長期的壓力可能是疲勞的另一個原因。如果你經常感到不知所措,請找一些壓力管理的技巧。當你的生活中有不可避免的壓力來源,有一些方法諸如治療、葯物和自然療法可以解決壓力和焦慮等問題。
8、體力透支。是否存在即使保證足夠的睡眠,但仍然太虛弱和昏昏沉沉,無法完成你的任務清單的情況?有時它只表明你的工作太多,而不是你做的不夠。除了充足的睡眠之外,白天也要充分休息。「停機」時間可以讓你的身體和大腦重新充電,為下一個挑戰做好准備。
9、慢性疲勞綜合症。如果你一直感到疲倦,沒有明顯的原因,慢性疲勞綜合症是一種可能,這時候需要去看醫生,做一些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