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介紹幾個莫高窟里的經典石窟,要有一定特點。內容能夠越詳細越好。
莫高窟的壁畫比較多,我覺得還是飛天比較好。
敦煌的飛天已經成為了一個民族標志。記得我小時候就知道飛天,第一次看到飛天應該是出現在茅台、洋河酒的商標上。後來我知道飛天也來自敦煌,一個遙遠的地方。再後來我聽說南京的棲霞山石刻造像中也有飛天,只是石窟漫漶,我沒有能尋覓到。直到五年前我開始喜歡建築,接著讀了梁思成的《中國雕塑史》,才知道飛天起源於印度,而中國的飛天不僅僅在敦煌,凡是唐代及以前的洞窟中多有之。除了敦煌四窟(莫高窟、榆林窟、西千佛洞、東千佛洞)之外,在天水的麥積山、大同的雲岡、洛陽的龍門,甚至是河南鞏義的石窟寺、河南義馬的鴻慶寺、河北的南北響堂山、陝西彬縣大佛寺、重慶大足寶頂山等處都能見到飛天的形象。 在梁思成的《中國雕塑史》中,詳細闡述了飛天形象自印度傳來後,在中國的不斷發展變化,從北朝時的衣飾簡單、形象笨拙,到唐代的衣帶翩翩、婀娜多姿。最近看了一些資料,有的是從印度飛天與中國飛天對比的角度、有的詳細論述飛天的來源與傳說、有的論述了飛天的發展。但是這些資料大多隻有文字而沒有圖片。我想我應該匯集一下這些資料,再配上圖片,結合我現在的認識做一個簡單的論述。
飛天之形象或許來自諸天中的乾闥婆與緊那羅,所以在印度的雕塑中飛天大多數是成雙成對的。因為乾闥婆為帝釋天中的樂神,而凡繪有飛天場面的多也有樂伎的形象,所以這個推測大概是不錯的。只是在印度的一些神話中,乾闥婆並不是一個神,而是一個神族。而緊那羅或許又成為了人頭鳥身的形象。廣義上說的飛天,又是可以在天空中自由飛翔的諸天神靈。
飛天最先出現在敦煌莫高窟第272窟(北涼)中,在第257窟(北魏)中出現了典型的對稱雙飛天。飛天最早出現在佛龕上部的兩側,或者在天花和藻井之上,體現出一派祥和的佛國氣氛。最初的飛天受到印度的影響,比較朴實笨拙,衣服也比較簡單,甚至露出了腳丫子,這個時期的飛天通常是用一根飄起的絲帶和身體的姿態表明其飛天的身份。而且在早期的飛天中,幾乎看不到性別的差異。
到了西魏諸窟,飛天和樂伎的形象開始融合,第285窟(西魏)的樂伎飛天有彈奏箜篌和彈奏琵琶的飛天樂伎展現出一幅美麗動人的畫卷。特別是中國的水彩繪畫技法,讓飛天的形象更加絢麗多彩。
到了隋代諸窟,飛天的形象更加豐富,正面、側面等造型變化和各種飛天組合豐富多彩,大部分飛天姿態優美,體現出女性化特徵。而到了唐代飛天的姿態更加婀娜多姿,衣飾與絲帶也愈發靈動舒展,服飾艷麗、色彩絢爛,其身邊多為雲彩、花卉等裝飾,而飛天之美女形象也愈發明顯。
巧合的是,在一些印度傳說中,也有一種天女(阿卜莎羅)與乾闥婆的傳說,天女也是具有美女的形象,一些印度雕塑中也有女性飛天的形象,只是我不知道古代印度以及貴霜王朝(Kushan Empire)(公元45年至250年)的相關概念,不知道是誰影響了誰,或者是各自的變化與發展。就從中國現有的飛天形象的發展和變化來看,以上我所認識的大體是可為一說的。
我也會放一些其他地方的飛天形象,並簡要說明。前面列出的各個石窟,除了敦煌四窟之外我都親臨並拍照了。只不過那些洞窟中的飛天,不論是時間的跨度與發展的變化、造型的種類與特點的鮮明,都與敦煌的飛天相去甚遠。也就是因為如此,敦煌的飛天才能成為一個標志吧。但是敦煌東、西千佛洞毀壞嚴重,榆林窟、莫高窟無法拍照且限制參觀洞窟的數量(莫高窟只允許看10個洞窟),比起600多洞窟的6000個左右的飛天形象,我收集的東西還是太少太少。
如果不詳細,請到網上去搜搜,有相關資料,希望可以幫助到你,希望可以採納,謝謝,祝你生活愉快,每天都開心。
㈡ 敦煌莫高窟有多少個洞多少個窟
敦煌莫高窟至今保留有從十六國、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十個朝代的洞492 個,規模宏大,現保存完好的洞窟492個。
敦煌莫高窟始建於公元366年,一直到清代的一千五百年間,在三華里長的鳴沙山上壁上,密密層層地建造了四百八十多個洞窟,布滿了彩塑佛像和以佛教故事為題材的壁畫。彩色佛像共有兩千多身,最大的一個高達三十三米。壁畫的技巧高超,數量驚人,如果一方方連接起來,可排成五十多華里長的畫廊。此外,在一個封閉的石室中,還發現了大量的價值極高的古代經卷,文書,畫卷等。
莫高窟俗稱千佛洞,這里並不是指有一個千個佛或一千個洞窟,佛語泛指有許許多多的佛和洞窟。在我國有四大石窟,山西大同的雲岡石窟,河南洛陽的龍門石窟,甘肅天水的麥積山石窟和敦煌的莫高窟。
之所以莫高窟的聲譽遠遠超越其他石窟,其原因一是敦煌莫高窟開鑿年代較早,迄今已有1638年的歷史;二是規模宏大,現保存完好的洞窟492個,像蜂窩一樣密密麻麻排列著,錯落有致,綿延1600多米;三是雕塑,壁畫十分精美,現存彩塑2499身,壁畫45000平方米,有人稱敦煌莫高窟既是一大雕塑館,又是一個佛教藝術畫廊。
(2)莫高窟石窟高清圖片擴展閱讀:
莫高窟位於敦煌市東南25公里處,開鑿在鳴沙山東麓斷崖上。南北長約1600多米, 上下排列五層、高低錯落有致、鱗次櫛比,形如蜂房鴿舍,壯觀異常。它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古典文化藝術寶庫,也是舉世聞名的佛教藝術中心。
莫高窟是古建築、雕塑、壁畫三者相結合的藝術宮殿,尤以豐富多彩的壁畫著稱於世。敦煌壁畫容量和內容之豐富,是當今世界上任何宗教石窟、寺院或宮殿都不能媲美的。環顧洞窟的四周和窟頂,到處都畫著佛像、飛天、伎樂、仙女等。
莫高窟有佛經故事畫、經變畫和佛教史跡畫,也有神怪畫和供養人畫像,還有各式各樣精美的裝飾圖案等。莫高窟的雕塑久享盛名。這里有高達33米的坐像,也有十幾厘米的小菩薩,絕大部分洞窟都保存有塑像,數量眾多,堪稱是一座大型雕塑館。
莫高窟是一座偉大的藝術宮殿,是一部形象的網路全書。莫高窟1961年被國務院首批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7 年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保護項目,並於1991年授於"世界文化遺產"證書。2018中國西北旅遊營銷大會暨旅遊裝備展上,入圍「神奇西北100景」榜單。
㈢ 敦煌莫高窟其中一座石窟或一幅壁畫的介紹
著名的有莫高窟二百五十七窟西壁的「九色鹿王本生」,又叫「修凡鹿王本生」。畫面高六十公分,寬六百一十公分。
故事內容說一頭叫「修凡」的鹿王,毛色美麗,有九色之多,它常在河邊漫步玩賞。有一天,它在河邊看到一個溺水者在呼救,於是跳進水中把他救上岸。被救者為感謝它的救命之恩,表示願意做它的奴僕。但鹿王不圖回報,只要求他不要對任何人說見到過自己就行了。被救者應允而去。
這個地方的國王為人寬厚,但王後卻貪財嗜貨,一天她夢見一隻九色鹿,非常美麗。她於是向國王要求得到這只鹿,想以鹿皮為衣,鹿角為珥飾,並且要挾國王說,如得不到九色鹿,她也活不成。國王無奈,只得發出布告,以縣官之職和大量金銀為賞,徵求能知道九色鹿行蹤的人。
那個溺水被救的人看到這份布告,心中盤算要得到誘人的賞金,完全不顧及自己對九色鹿許下的諾言,向國王報告了九色鹿的行蹤。
九色鹿此時還不知道它救起的溺水者正帶領國王的人馬來捕捉它,等到九色鹿的朋友——一隻小鳥來向它報告的時候,國王的隊伍已經來到它的前面,它要逃也不可能了。於是它縱身一躍,跳到國王面前,控訴溺水者食言,把自己如何把溺水者救起的經過向國王陳述一遍。這使國王十分驚奇,為鹿王的義行所感動遂放走了它。而溺水者因為忘恩負義也身上長滿惡瘡,口中發著臭穢之氣,王後則因得不到九色鹿恚恨心碎而死。
作品的構圖雖然是連續循序展開,但是是從左、右兩端向中間發展,左方是九色鹿救溺水者到溺水者跪謝九色鹿再到九色鹿休息;右方有王宮建築,從溺水者告密到率隊圍捕九色鹿。在兩端的中間則是九色鹿向國王申訴情況。很明顯,民間畫工是要突出這最後的情節,引起觀者的懸想:九色鹿在對國王說什麼?進而再看左、右兩側的畫面,就會清楚地了解整個事件的來龍去脈。因此,客觀地說,民間畫工選取的是九色鹿向國王陳述揭發溺水人醜行的情節為重點表現,所以安排在畫面的中間部分,左右兩端循序發展的畫面則是九色鹿陳述事件的經過情況,因為情節聯系清楚,所以畫面構圖也就被當作連環展開的形式。
㈣ 敦煌石窟隋唐塑像的莫高窟
窟外原有殿宇,有木構走廊與棧道相連。壁畫有佛像和佛經故事、佛教史跡、神話等題材,構圖精美,栩栩如生。造像均為泥制彩塑,分為單身像和群像。造型生動、神態各異,最大者高33米,最小者僅 0.1 米。壁畫除佛教題材外還繪有出資建造石窟的供養人像和耕作、狩獵 、捕魚 、婚喪 、歌舞 、雜技 、旅行等生產、生活情景。1900年發現藏經洞,出土了大批古代寫本和其他文物(見敦煌文書)。
㈤ 敦煌莫高窟三個最著名的窟是哪三個。
九層樓、三層樓、藏經洞。
1、九層樓:窟前的建築為九層樓,因其共有九層而得名,原為四層,晚唐(874~879)年間建成五層,宋初(966年)重修,九層樓是1935年建造,它攢尖高聳,檐牙錯落,鐵馬叮咚,已成為莫高窟的標志之一。
2、三層樓:窟前倚崖統建三層木構窟檐,故俗稱「三層樓」,為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王道士主持修建,王道士於16窟甬道北側發現藏經洞,後編號為第17窟。因此三層樓也是為數不多的窟中窟。
3、藏經洞:內有從4世紀到11世紀(即十六國到北宋)的歷代文書和紙畫、絹畫、刺綉等文物5萬多件。此外還有道經、儒家經典、小說、詩賦、史籍、地籍、帳冊、歷本、契據、信札、狀牒等,其中不少是孤本和絕本。
(5)莫高窟石窟高清圖片擴展閱讀
莫高窟的價值:
1、敦煌莫高窟是一座獨具特色、博大精深的寶庫。雖然主要以佛教內容為題材,但若揭去宗教的面紗,研究歷史的任何一個方面都能在這里找出所需的圖像資料。
2、莫高窟是唐中期以來西北地區民族關系史的形象反映。敦煌石窟壁畫是展示中古時期西北民族關系的畫卷,為今人研究民族關系史提供了第一手資料。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莫高窟
㈥ 敦煌石窟的石窟簡介
敦煌石窟,是我國和世界聞名的珍貴歷史文化遺產之一,包括莫高窟、西千佛洞、瓜州榆林窟、東千佛洞、水峽口下洞子石窟、肅北五個廟石窟、一個廟石窟、玉門昌馬石窟。
因其各石窟的藝術風格同屬一脈,主要石窟莫高窟位於古敦煌郡,且古代敦煌又為本地區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故統稱敦煌石窟。
莫高窟開鑿於前秦建元二年(366),時間最早創於公元366年(另有始建於西晉末年及東晉永和九年等說),後經北涼、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回鶻、西夏、元等時代連續修鑿,歷時千年,延續時間最長;現存石窟700餘個,規模最大;雕塑3000餘身,壁畫4500餘平方米,內容最豐富。窟內繪、塑佛像及佛典內容,為佛徒修行、觀像、禮拜處所。敦煌石窟是融建築、雕塑、壁畫三者於一體立體藝術,是中國古代藝術史的網路全書。
㈦ 莫高窟和龍門石窟還有一個什麼窟
2.雲岡石窟
位於山西省大同市。5A級景區(最高級別) 、世界文化遺產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2008年中國最佳旅遊品牌景區 [1] 、 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休閑旅遊景區。
雲岡石窟是我國最大的石窟之一,與敦煌莫高窟、洛陽龍門石窟和麥積山石窟並稱為中國四大石窟藝術寶庫。 位於山西省大同市以西16公里處的武周山南麓,依山而鑿,東西綿延約一公里,氣勢恢弘,內容豐富。現存主要洞窟45個,大小窟龕252個,造像5萬1千餘尊,代表了公元5至6世紀時中國傑出的佛教石窟藝術。其中的曇曜五窟,布局設計嚴謹統一,是中國佛教藝術第一個巔峰時期的經典傑作。
㈧ 三大石窟的莫高窟
近代以來又發現了藏經洞,內有5萬多件古代文物,由此衍生專門研究藏經洞典籍和敦煌藝術的學科——敦煌學。但在近代,莫高窟受到騙取、盜竊,文物大量流失,其寶藏遭到嚴重破壞。1961年,莫高窟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1987年,莫高窟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