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倉皇而逃什麼意思
意思:急急忙忙的逃跑。
讀音:cāng huáng ér táo
倉皇:亦作「 倉惶 」。亦作「 倉遑 」。亦作「 倉徨 」。亦作「倉黃」。匆忙急迫。
引證:宋代·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
翻譯:元嘉帝興兵北伐,想建立不朽戰功封狼居胥,卻落得倉皇逃命,
例句:國民黨軍隊整團、整師、整軍棄甲曳兵,倉皇而逃。
(1)國民黨士兵背驢圖片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近義詞:
1、倉皇出逃[ cāng huáng chū táo ] 倉皇:匆忙,慌張。慌慌張張地外出逃跑。
出處:南唐·李煜《破陣子》:最是倉皇辭廟日,教坊猶奏別離歌,垂淚對宮娥。
翻譯:記憶最深的是慌張地辭別宗廟的時候,樂隊還在演奏著別離的悲歌,這種生離死別的情形,令我悲傷欲絕,只能面對宮女們垂淚。
例句:在這輪大跌中,有小股民如驚弓之鳥,倉皇出逃,賠了。
2、落荒而逃[ luò huāng ér táo ] 形容吃了敗仗慌張逃跑。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玄德望見『地公將軍』旗號;飛馬趕來;張寶落荒而走。」
例句:敵人的猛攻被我軍打得落荒而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