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高清圖片 » 埃及隨想二高清圖片
擴展閱讀
傷感手機壁紙圖片女生 2025-05-01 00:35:51
鑽石首飾套裝圖片大全 2025-05-01 00:35:40

埃及隨想二高清圖片

發布時間: 2023-04-15 01:38:59

『壹』 寧不知傾城與傾國,佳人難再得!特洛伊遺址隨想

埃及、土耳其20天旅遊行記(15)特洛伊篇

渡過達達尼爾海峽,我們去往愛琴海邊的古老港口城市恰納卡萊,離這里40公里遠就是《荷馬史詩》中特洛伊戰爭發生的地方。

車子賓士在愛琴海沿岸,賞不盡的風光猗旎,看不完的奼紫嫣紅。

漂亮寧靜的小村莊引人遐想。

遠遠看見那個難看的仿造木馬。特洛伊古城遺址到了。

這是為了配合旅遊而製作的很拙劣的木馬道具,真是難以想像,當年特洛伊人見到的木馬如果是這個樣子,還能把它當成神賜予的嗎?

不過到了這里,也就只能湊合著爬上去照個相留個念了。

赫克托爾來了。

「海倫」呢,她到底去哪兒了?她回到斯巴達了嗎?

這是一場由一個MM引起的戰爭,卻也是一個女神導演出來由另外三位女神表演的,起因只為一個金蘋果。這個故事我們還可以把它譽為人類第一場選美的盛事,只不過結局不是太美好。其實人類的選美結局大多都不是太美好的,美好只是表面形式而已。金蘋果的故事許多著名畫家都描繪過,只不過著眼點略有分別。

故事說的是希臘的英雄珀琉斯與海洋女神忒提斯結婚時邀請了所有的神祗參加婚禮,唯獨沒有邀請復仇女神厄里斯。結果厄里斯不請自到,黑著臉來到宴席上扔下了一隻金蘋果就悻悻地走了。大家揀起蘋果看,上面刻著幾個字:「獻給最美的女神」。其他女神也就罷了,在場神級最高、同時也最為美艷的三位女神天後赫拉、智慧女神雅典娜、愛神阿芙洛狄忒這三個女刺兒頭卻因為金蘋果而爭吵了起來,都認為自己是最美的女神,要得到這個金蘋果。

三位女神爭得不可開交,就要求眾神之王宙斯來評判她們到底誰才是最美麗的女神。宙斯看著這三個爭吵著互不相讓的女人大為頭痛,一個是他老婆,另兩個理論上都是他的女兒,清官難斷家務事,哪一個畢櫻耐他也惹不起。於是他讓她們去找凡間一位瀟灑英俊、一表人才的王子帕里斯來給她們評判。

帕里斯本來是特洛亞的王子,因為神諭說他將來要給特洛亞帶來毀滅,所以就被丟棄在山裡,後來他被人養大,在艾達山裡放羊。

三位女神飄飄盪盪,在神使赫耳墨斯的引導下,前往艾達山。赫耳墨斯把金蘋果交給帕里斯,講明來意,要他評判她們誰才是最美的。

三位女神展出胴體,還擺出各種姿勢,在帕里斯面前充分展示自己的美麗。

三位女神都這么美,連被宙斯推舉的聰明人帕里斯也難以判斷。帕里斯在這之前據說還是個禁慾主義者,但在這么漂亮而且是赤祼祼的三位女神前也不禁心猿意馬,無法決斷。

三位女神只好開始出老千,不再比較誰最美,而是甜言蜜語地開出各種條件賄賂帕里斯。

天後赫拉說:帕裏手春斯,你把金蘋果給我,我就讓你成為天下最有權勢的國王。

帕里斯說:聽起來不錯,不過我還是喜歡放羊,當國王我不是很感興趣。我還是聽聽她們倆能給我什麼

智慧女神雅典娜說:帕里斯,你要是把金蘋果判給我,我就讓你成為世界上最聰明的人。

帕里斯說:聽起來頌孫也很有吸引力,不過我現在夠聰明了,要不然你們也不會來找我。

愛神阿芙洛狄忒朝帕里斯送了個媚眼,擺了個S形的姿勢,展示自己的曲線,然後嗲聲嗲氣地說話了:帕里斯,你看我美不美?你要是認為我是最美的女神的話,就把金蘋果給我。我會讓世界上最美的女人愛上你,成為你的女人。你別忘了,我可是愛神哪!

帕里斯聽了阿芙洛狄忒的話,再左右看看,就把金蘋果遞給了阿芙洛狄忒:你真的是最美的,金蘋果你拿去吧!然後對赫拉和雅典娜說:對不起了,女士們,她真的是最美的,我只能把蘋果判給她。

阿芙洛狄忒歡天喜地,一手拉著小愛洛絲,一手接過金蘋果,得意地對赫拉和雅典娜說:怎麼樣?我是最美的女神吧?

而赫拉和雅典娜默不作聲地穿好衣服離開,她們臨走時惡毒地看了一眼帕里斯,心裡惡狠狠地作了決定,並向帕里斯發出威脅:你等著,帕里斯,我們一定要摧毀你,摧毀你的父親,摧毀特洛亞。

從這一刻起,阿芙洛狄忒就成了愛神和美神的雙料女神。

後來,在特洛亞國王普里阿摩斯舉辦的一次比賽中,帕里斯戰勝了所有的王子,並遇到了自己的親生妹妹卡桑德拉。她認出了自己失散多年的哥哥。一家人見到帕里斯都非常高興,他們忘記了當初的預言,恢復了帕里斯特洛亞王子的身份。

帕里斯回到王宮,並且作為使節去斯巴達訪問。在阿芙洛狄忒的幫助下,王後海倫愛上了帕里斯。

兩人在斯巴達卿卿我我。

帕里斯趁當時國王墨涅拉奧斯不在宮中,把當時全世界最美的女人、斯巴達王國的王後、墨涅拉奧斯的妻子海倫拐走,帶回了特洛亞。

據說海倫的美麗吸引了全希臘人。希臘傑出的年輕人都曾向海倫求婚,甚至因為她而大打出手。後來求婚者之一的奧德修斯提議用擲金幣的方法決定海倫嫁給誰,決定之後所有的人都不能再攻擊海倫的丈夫,而且大家要共同保護海倫。如果海倫夫婦有難,大家要八方支援。後來,擲金幣的結果是由墨涅拉奧斯得到了海倫,而且繼承了岳父廷達柔斯的王位,作了斯巴達王。

當然,看起來海倫跟墨涅拉奧斯過得並不開心,所以見到帕里斯之後,很快就愛上了他,並且最後拋棄老公和女兒,舍棄王後的尊榮跟他去了特洛亞。

海倫的美還可以從人們的反應得到證實。

「每當海倫出來觀戰的時候,雙方的軍隊都停止作戰,獃獃看著絕代美人」。

《荷馬史詩》中寫帕里斯和墨涅拉奧斯在特洛亞城外的沙灘上生死搏鬥的時候,海倫登上特洛亞城頭,觀看這場關系著她和愛人生死存亡的戰斗。本來,正在城頭上觀戰的幾位特洛亞長老無比怨恨給他們帶來災禍的海倫。這時看見海倫以後他們竊竊私議:「就是為了她,這個漂亮絕倫的女人,特洛亞人和阿開奧斯人干戈相向,忍受磨難而毫無怨言。她就像永生的女神,不過還是讓她坐船離開吧,同時帶走我們和後代子孫的痛苦。」

愛美愛到可以放棄家國,也許正是古代人可愛之處。正如李延年所唱的:「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寧不知傾城與傾國?佳人難再得!」

據說雄才大略的漢武帝聽了李延年的歌,馬上就對這個佳人產生了興趣,於是就娶了李延年的妺妺李夫人,從此李夫人就專寵後宮,直到病逝。

李延年可謂世界上最成功的廣告推銷家,但最根本的還是:難道不知道美人會毀滅城邦、毀滅國家嗎?確實是因為美人實在太少、太難得了。

古人的這種可愛在電影《特洛伊》中又被帕里斯的父親普里阿摩斯再一次詮釋並誇大了。

當帕里斯的父親老國王聽帕里斯對他說他愛海倫時,老國王居然這樣說:以前我打過很多仗。有些因土地而打,有些因權力,有些因榮耀。我想,為愛而打也許比為別的什麼更好。

這話說得未免太輕松太浪漫了,這絕對是20世紀的美國人的話,而不是公元十二三世紀時候的特洛亞人的話。我想那時的特洛亞人面對這場戰爭心裡一定很沉重,因為這是生死存亡的事情,絕對不像美國人面對一場艷遇那麼輕松。

當墨涅拉奧斯把海倫被帕里斯拐走的消息告訴各城邦時,希臘人被激怒,希臘人組成了一支聯軍,龐大的艦隊在墨涅拉奧斯的哥哥阿伽門農率領下遠征特洛亞。

一場戰爭開始了。

雙方在特洛亞城外的海灘上展開大戰。

戰斗非常慘烈。

戰爭因海倫而起,她卻無能為力。

戰爭打了10年,雙方無數英雄戰死,希臘人仍然沒有拿下特洛亞城。

無奈之下,希臘人的智囊奧德修斯想了個計策:希臘人做了一個巨大的木馬,裡面潛藏了50名全副武裝的精兵,放在城外的沙灘上。然後希臘人佯裝撤退,駕船離開了特洛亞城。

特洛亞人不知是計,認為木馬是他們勝利後神賜的禮物,要把它拉進城裡。這時,阿波羅神廟的祭司拉奧孔出來勸阻,說這可能是敵人的陰謀,應該把它燒毀。女神雅典娜因為拉奧孔的舉動會破壞希臘人的計劃,就派出兩條海蛇把拉奧孔和他的兩個兒子咬死了。

特洛亞人又聽了一個希臘奸細的讒言,相信拉奧孔的死正是違背了神的旨意的結果,就把木馬拉進了城裡,然後全體舉行勝利的狂歡。到了晚上,潛藏在木馬里的希臘士兵溜出來,殺死守衛的特洛亞士兵,打開城門,趁著夜色偷偷返回的希臘軍隊潮水般湧入城內,特洛伊城淪陷了。

戰爭結束了。

雙方無數英雄戰死。特洛亞城滅亡。特洛亞的孩子成為奴隸,女人掠為女奴。男人差不多被殺光,只有極少人在另一王子埃尼阿斯率領下乘船漂流了大約六年,輾轉逃到了義大利的台伯河畔建立了新的家園:羅馬城。

特洛亞國家因為一個女人真的傾城傾國而不復存在。

希臘人帶著自己掠奪的特洛亞財富返回故鄉,但因為他們勝利後搶劫了城裡的雅典娜神廟,雅典娜在海上掀起波浪,絕大部分希臘船隻被巨浪打沉,無數希臘將士沒有死在戰場上,卻死在凱旋歸去的途中。

希臘聯軍的統帥、邁錫尼國王阿伽門農雖然回到了家鄉,卻因為他在出征時用自己的女兒向月神阿爾忒彌斯女神獻祭,被懷恨在心的妻子勾結情夫殺死在洗澡盆里。後來,他被埃及新王朝的法老阿蒙霍太普三世雕成石像豎在自己神廟前,成為阿蒙霍太普神廟的守衛者。他就是著名的門農石像,每當日出時分大風吹起,人們會聽到神像發出好像哭泣的聲音,人們相信這哭泣聲是門農在向他的母親黎明之神厄俄斯訴說他的冤屈。

只有希臘最聰明的人奧德修斯輾轉十年,歷經艱險,終於回到了家鄉,和他的兒子一起,殺死了上百個糾纏他妻子珀涅羅珀、覬覦他的王位和財富的求婚者,恢復了正常的生活。

海倫因為她的美貌,被墨涅拉奧斯帶回了斯巴達。但一年後墨涅拉奧斯死去,海倫被放逐到羅得島,在那裡鬱郁而死。

特洛伊戰爭雖然在《荷馬史詩》里被演繹得有聲有色,但一直以來因其神話傳說的身份而被人懷疑其真實性。直到19世紀70年代,考古學鼻祖德國人海因里希·謝里曼通過他執著而卓越的考古過程有了發現。他發現遺址一共有九層,第六層跟荷馬在史詩中描述的特洛亞戰爭中的特洛亞城比較符合,還有火燒過的痕跡。使這座荒丘下的古城終於在世人面前從虛幻走向隱約的真實。

如今我們站在特洛亞城的廢墟上,看著腳下的破柱碎石,撫摸眼前的斷垣殘壁,心中不勝唏噓。

一茬英雄,一代美女,如今都已歸於荒草浮塵;昔日愛情、當年榮耀,現在都已化作過眼雲煙。只剩下我們這些遠方來的遊人用我們的思維思索,追問:這場遠去的戰爭真的是為了一個MM嗎?

電影《特洛亞》揭秘了大家都在懷疑,卻也在意料之中的這場戰爭的真相。

以阿伽門農為首的希臘人其實一直都在覬覦特洛亞的繁榮富庶,一直找不到借口去搶奪,這下可好了,以海倫為由頭,正好發動戰爭去攻打特洛亞,搶劫他們的財富。

影片中阿伽門農赤裸裸地說出了他們的內心:「和平是女人和弱者的專利。帝國是靠戰爭締造的!我一直都認為我的弟媳是個愚蠢的花瓶,但看來她很有用。如果特洛伊被攻佔,我將擁有愛琴海。」

這才是這場戰爭的真相。希臘人根本不在乎一個女人的命運,只在乎地盤和財富。

這是公元前十三世紀特洛伊城的想像復原圖,從圖可以想像到當年特洛亞城的富足和安逸。

從圖中紅圈可以看出,特洛亞城扼守在達達尼爾海峽峽口,地理位置異常重要。由於土耳其海峽的季風氣候,經常不能通航,過往的商船必須要在特洛亞城停留,等待風平浪靜通航以後經過海峽,這樣特洛亞城就可以坐地收錢,無本獲利。所以,特洛亞城的富庶和繁榮遠近聞名,自然就成了希臘人眼中的掠奪目標。

可憐的海倫MM只不過給他們製造了一個進攻特洛亞的借口而已。

事實上,這場戰爭使得希臘人踏上了愛琴海東岸,小亞細亞的愛琴海沿岸都成了希臘人的勢力范圍。

站在遺址上東望,昔日特洛亞城外的海灘已經成為大片良田。當年的海岸遠退數公里,在遺址上已經看不見愛琴海。但我的耳邊彷彿還回響著希臘和特洛亞的勇士們廝殺時震耳欲聾的呼喊聲。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無論阿伽門農的霸業多麼輝煌,阿喀琉斯的聲名多麼久遠,帕里斯和海倫的愛情如何純真,現在都已隨風遠去,只有特洛亞的大王子、英雄的赫克托爾光明磊落,為保衛國土戰死殺場的事跡感動著我們。

他的話將永遠激勵著無數人:「我一生遵循一個原則,一個簡單的原則:敬仰天上的神明,熱愛自己的女人,保護自己的祖國。

赫克托爾在阿伽門農武力威脅時斬釘截鐵的回答也永遠留存在天地間為人們傳頌:特洛亞人絕不會向外國人屈服!

曾經有一位哲人說過:美貌是上帝開的通行證。

信哉斯言!

即使歲月如風,海倫的艷骨已經回歸塵土,她的美貌卻永未消逝,與世長存。

3000年過後,英國被譽為劍橋奇才和戲劇晨星的天才詩人克里斯托弗-馬洛這樣寫道:

就是這張面龐讓千條艦船出征,

使特洛伊無頂的塔樓化為灰燼?

可愛的海倫,請賜我一吻,

讓我得到永生。

……

      待續:埃及、土耳其20天旅遊行記(16)以弗所篇《四月的一天我站在這里,穿越以弗所3000年的時光》

『貳』 跪求二胡隨想曲第三號—炫動的五線譜!

以下是《二胡辯坦巧隨信敬想曲攜鍵第三號—炫動》的五線譜第一頁預覽。請留郵箱。採納後發送全譜。

『叄』 二胡曲長城隨想簡介

《長城隨想》是劉文金創作於1981年的一首二胡協奏曲,1982年由閔慧芬和上海民族樂團首演。下面我給大家帶來二胡曲《長城隨想》的相關介紹,歡迎閱讀!

二胡曲《長城隨想》的創作背景

1978年,劉文金先生隨中國藝術團訪美,在一個陌生的國度里,作者的思鄉之情油然而生,紐約帝國大廈的萬里長城圖更是激發了作者的愛國之情,“面對這幅飽含著中華民族偉大魂魄和光輝歷史的畫卷,..似乎找到了社會主義祖國巍然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最強有力的標志,強烈的民族自豪感似乎注入每一根血管。”臼l作者飽滿的愛國熱情,強烈的民族自尊心及創作沖動,被充分調動起來,為寫好作品作了很好的鋪墊。

另外,劉文金先生從大禪虛醞釀到完成作品的這段時期,正是「」結束以後,整個國家經濟、生活、文化等各個方面逐步復甦、穩步發展的過渡時期,人們對生活重新燃起了希望,對祖國的發展有著迫切的要求,“每一個藝術家都生活在各個特定的歷史時期內,他們的音樂創作必然會或多或少受到他們所處的時代的經濟發展、社會風尚、文化思想、藝術思潮、審美意識等等的影響和制約。”作曲家面對社會現實生活,作品中用積極的態度,反映了這段時期人們生活中的真實感受,以喚起人們的愛國熱情,振奮民族精神,同時,表現了對美好未來的堅定信念。

二胡曲《長城隨想》的樂曲鑒賞

《長城隨想》的旋律、節奏帶有濃厚的民族韻味,但作者並沒有直接取材於已有的民間音樂素材,而是把民間歌曲、民間器樂、戲曲、曲藝等等方面的音調素材很自然地糅合在一起,形成自己富有民族特色的獨特語言。在結構上,注重中西技法的融合,巧妙地把西方協奏曲四樂章套曲的體裁形式與本民族的音樂結構發展手法結合在一起,通過展衍、變奏等手段推動音樂向前發展,並形成嶄新的民族風格。

全曲4個樂章:關山行、烽火操、忠魂祭和遙望篇。第一樂章樂隊奏出寬廣雄偉的歌頌長城主題,以獨奏二胡深沉莊重的敘述性旋律,傾訴作者面對巍峨長城浮想聯翩、心潮起伏的愛戀之情。第二樂章樂隊音樂悲壯而有戰斗性,與二胡剛柔相濟的音調旋律結合,表現中華兒女在烽火硝煙的戰爭年代為保衛長城而浴血奮戰的情景。第三樂章在樂隊模仿古鍾回盪、山川悲鳴的音樂背景襯托之下,二胡主題由肅穆含蓄的基調逐步發展為豪邁激越,氣動山河。第四樂章二胡變化再現第一樂章主題材料,接以舞蹈性的旋律,尾聲變化再現了激越寬廣的長城主題。

作品蘊含有鮮明的時代特徵和濃郁的民族風格。曾在1983年全國第三屆音樂作品(民族器樂)評獎中獲一等獎。《長城隨想》在獨奏樂器與協奏樂隊這兩方面都發揮得比較充分,所體現的“史詩性”和“交響性”都顯得比較成熟。它成為八十年代民族管弦樂創作的重要收獲,也是民族管弦樂創作走向成熟的一座里程碑。

二胡曲《長城隨想》的作者簡介

劉文金(1937~2013),河北唐山人,祖籍安陽。作曲家,1961年畢業於中央音樂學院。歷任中央民族樂團團長、藝術襲緩總監、以及中國歌劇舞劇院院長等職;現任中國歌劇舞劇院藝術指導。為中國音樂家協會理事、創作委員會副主任,中國音樂著作權協會常務理事,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副會長;2001年被聘為韓國中央大學校國樂大學教授。2013年6月27日22時21分劉文金先生去世,享年76歲。劉文金創作的每部作品都有著獨特的個性,他寫的作品幾乎都找不到某個民間固定音調的原型,但是又使人感到它們都有著傳統的血緣關系;這就是他長期學習傳統、學習民族民間音樂、學習西洋音樂,經過消化、提練,再創作的結果。他寫的音樂沒有說教式的音調,聽眾得到的第一印象就是親切感人,有著民族音樂的神韻;繼而聽之,能使人思索、回味;細而察之,使人感到他的作品中貫穿著一種藝術哲理,因而被稱為:追求民族音樂神韻的作滾燃曲家。

1951年,14歲的劉文金考入了安陽縣的一所中學,他以一個音樂愛好者的身份進了學校的樂隊,在這里他學會了拉二胡、吹笛子、彈月琴,還學會了彈奏風琴。他突出的音樂感覺很快被學校里的音樂老師李景沛發現,便有意識的對他進行多方面的培養與指導。在劉文金的腦海里,萌生了將來要從事音樂工作的念頭。

『肆』 巴金先生的《隨想錄》中哪些篇章值得背誦

一、《寂寞》

一株被扎過了的梅花在盆里死了,

她的一生原是這樣的寂寞啊!

二、《一生》

未開的——含苞了;將開的——開放了;

已開的——凋殘了; 花兒靜悄悄地過了她的一生。

三、《日》

為著追求光和熱,將身子撲向燈火,終於死在燈下,或者浸在油中,飛蛾是值得贊美的。在最後的一瞬間它得到光,也得到熱了。

我懷念上古的誇父,他追趕日影,渴死在暘谷。為著追求光和熱,彎悉人寧願舍棄自己的生命。生命是可愛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卻不如轟轟烈烈的死。

沒有了光和熱,這人間不是會成為黑暗的寒冷世界嗎?倘使有一雙翅膀,我甘願做人間的飛蛾。我要飛向火熱的日球,讓我在眼前一陣光、身內一陣熱的當兒,失去知覺,而化作一陣煙,一撮灰。

四、《黑夜行舟》

天暮了,在這渺渺的河中, 我們的小舟究竟歸向何處?

遠遠的紅燈啊, 請挨近一些兒罷!

五、《月》

每次對著長空的一輪皓月,我會想:在這時候某某人也在憑欄望月嗎?圓月猶如一面明鏡,高懸在藍空。我們的面影都該留在鏡里吧,這鏡里一定有某某人的影子。

寒夜對鏡,只覺冷光撲面。面對涼月,我也有這感覺。在海上,山間,園內,街中,有時在靜夜裡一個人立在都市的高高露台上,我望著明月,總感到寒光冷氣侵入我的身子。冬季的深夜,立在小小庭院中望見落了霜的地上的月色,覺得自己衣服上也積了很厚的霜似的。

的確埋晌乎,月光冷得很。我知道死了的星球是不會發出熱力的。月的光是死的光。

但是為什麼還有姮娥奔月的傳說呢?難道那個服了不死之葯的美女便可以使這已死的星球再生么?或者她在那一面明鏡中看見了什麼人的面影吧。

(4)埃及隨想二高清圖片擴展閱讀:

巴金1904年11月生在四川成都一個封建官僚家庭里,五四運動後,巴金深受新潮思想的影響,並在這種思想的影響下開始了他個人的反封建斗爭。1923年巴金離家赴上海、南京等地求學,從此開始了他長達半個世紀的文學創作生涯。

巴金在文革後撰寫的《隨想錄》,內容朴實、感情真摯,充滿著作者的懺悔和自省,巴金因此被譽為「二十世紀中國文學的良心」。

巴金的語言風格特徵明顯,總體來說他的語言是熱烈、明快、樸素的,謹旅然而就情感對語言的影響,又可分為前後兩期來看待。前期以青春激情的抒情語言風格著稱,感染性極強,故而巴金前期以《家》為代表的小說受到青年人的熱烈追捧。

巴金前期作品語言的氣勢和節奏激越奔肆,一瀉千里,無法以遷回婉轉,含蓄凝煉對其加以規范;熱烈酣暢,平白真率才是其方圓。這種顯示著「語句和生命是進合為一的」語言,具有強烈的感染力。

『伍』 門德爾松《隨想迴旋曲》的演奏技巧是什麼

門德爾松《隨想迴旋曲》的演奏技巧包括連音、跳音、雙音(三六度和八度)、和弦、快速跑動的音階、琶音。

《隨想迴旋曲》是門德爾松早期的作品,當時的作者14 歲,對大自然的一切事物充滿著憧憬,《隨想迴旋曲》涵蓋了鋼琴演奏中的大部分技巧,比如連音、跳音、雙音(三六度和納消肢八度)、和弦、快速跑動的音階、琶音。

作品以迴旋曲形式為主,他大量加入了自身情感和浪漫主義元素,讓其能夠橋卜很好的進行抒情表達。本部迴旋曲一共242小節,由一個26小節的引子來統御主體,向觀眾說明該作品的意義和人文特徵。

(5)埃及隨想二高清圖片擴展閱讀

《隨想迴旋曲》的音樂結構:

《隨想迴旋曲》的序奏,在E大調上採用行板的速度進行延伸,整個框架中規整的並列單二部結構,旋律具有濃厚的詩意化特徵,有的很好的情感表達作用,既突出了門德爾松對於美好生活的嚮往,也表達了門德爾松的情感寄託。

左右手旋律線條有著強烈的對比效果,並構成和聲序列進行,利用歌聲導出整部曲的主題風格,給人以歡快明亮美的享受。

主部A採用了奏鳴迴旋結構寫成,旋律急促,蜿蜒曲折,採用6/8拍,主要體現出門德爾松的詩意洞世想像,所關注的社會、生活及自然。

『陸』 探索集《隨想錄》第二集epub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探索集《隨想錄》第二集(巴金)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 https://pan..com/s/11hyZxu51D7QN6t2qcs7oUA

提取碼: ghrw

書名:探索集《隨想錄》第二集

豆瓣評分:9.1

作者:巴金

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

出版年份:1981-7

頁數:145

內容簡介:

我按照預定計劃將在香港《大公報》上連載的《隨想》三十篇(第三十一至第六十)和附錄一篇(《我和文學》)編成一個集子,作為《隨想錄》第二集。新的集子有它自己的名字:《探索集》。

我給第二集起名《探索》,並無深意,不過因為這一集內有五篇以「探索」為名的「隨想」。其實所有的「隨想」都是我的探索。

《隨想錄》的每一位讀者都有權發表自己的意見。當然我也可以堅持我的看法。倘使我的文章、言論刺痛了什麼人,別人也有權回擊,如果亂棒齊下能打得我帶著那些文章、言論「自行消亡」,那也只能怪我自己。但要是棍子打不中要害,我仍然會頑強地活下去,我的「隨想」也決不會「消亡」。這一點倒是可以斷言的。

最近有幾位香港大學學生在《開卷》雜志上就我的《隨想錄》發表了幾篇不同的意見,或者說是嚴厲的批評吧:「忽略了文學技巧」、「文法上不通順」等等,等等。迎頭一瓢冷水,對我來說是一件好事,它使我頭腦清醒。我冷靜地想了許久,我並不為我那三十篇「不通順的」《隨想》臉紅,正相反,我倒高興自己寫了它們。從我闖進「文壇」的時候起,我就反復聲明自己不是文學家,一直到今年四月在東京對日本讀者講話,我仍然重復這個老調。並非我喜歡炒冷飯,只是要人們知道我走的是另一條路。我從來不曾想過巧妙地打扮自己取悅於人,更不會想到用花言巧語編造故事供人消遣。我說過,是大多數人的痛苦和我自己的痛苦使我拿起筆不停地寫下去。我愛我的祖國,愛我的人民,離開了它,離開了他們,我就無法生存,更無法寫作。我寫作是為了戰斗,為了揭露,為了控訴,為了對國家、對人民有所貢獻,但決不是為了美化自己。我寫小說,第一位老師就是盧騷(梭)。從《懺悔錄》的作者那裡我學到誠實,不講假話。我寫《家》,也只是為了向腐朽的封建制度提出控訴,替橫遭摧殘的年輕生命鳴冤叫屈。我不是用文學技巧,只是用作者的精神世界和真實感情打動讀者,鼓舞他們前進。我的寫作的最高境界、我的理想決不是完美的技巧,而是高爾基草原故事中的「勇士丹柯」——「他用手抓開自己的胸膛,拿出自己的心來,高高地舉在頭上」。五十多年來我受到好幾次圍攻,「四人幫」燒了我的作品,把我逐出了文藝界。但他們一倒,讀者們又把我找了回來,那麼寫什麼呢?難道冥思苦想、精雕細琢、為逝去的舊時代唱輓歌嗎?不,不可能!我不會離開過去的道路,我要掏出自己燃燒的心,要講心裡的話。

我要履行自己的諾言,繼續把《隨想錄》寫下去,作為我這一代作家留給後人的「遺囑」。我要寫自己幾十年創作的道路上的一點收獲,一些甘苦。但是更重要的是:給「十年浩劫」作一個總結。我經歷了十年浩劫的全個過程,我有責任向後代講一點真實的敗宴感受。大學生責備我在三十篇文章里用了四十七處「四人幫」,他們的天真值得人羨慕。我在「牛棚」的時候,造反派給我戴上「精神貴族」的帽子,我也以「精神貴族」自居,其實這幾位香港的大學生才是真正高高在上的幸福的「精神貴族」。中國大陸給「四人幫」蹂躪了十年,千千萬萬的人遭受迫害,國民經濟到了崩潰的邊緣,三代人的身上都留著「四人幫」暴行的烙印……難道住在香港和祖國人民就沒有血肉相連的關系?試問多談「四人幫」觸犯了什麼「技巧」?在今後的《隨想》里,我還要用更多的篇幅談「四人幫」。「四人幫」決不止是「四個人」,它復雜得多。我也不是一開始就很清楚,甚至到今天我還在探索。但是,我的眼睛比十多年前亮多了。十年浩劫究竟是怎樣開始的?人又是怎樣變成「獸」的?我總會弄出點眉目來吧。盡管我走得慢,但始終在動;我挖別人的瘡,也挖自己的瘡。這是桐掘多麼困難的工作!能不能挖深?敢不敢挖深?會不會有成績?這對我也是一次考驗。過去的十年太可怕了!我們每個人都有責任不允許再發生那樣的浩劫。我一閉上眼睛,那些殘酷的人和荒唐的事又出現在面前。我有這樣一種感覺:倘使我們不下定決心,十年的悲劇又會重演。如果大家都有潔癖,不願意多看見「四人幫」的字樣,以為抱住所謂「文學技巧」就可以化做美女,上升天堂,那麼任何地方都會出現「牛棚」,一張「勒令」就可以奪去人的一切權局枯核利。極左思潮今天還不能說就沒有市場,在某些國家人們至今還不明白我們怎樣度過那十年的浩劫。我對一位日本作家說,我們遭受了苦難,才讓你們看清楚究竟是怎麼一回事情。據我看,他不一定就看得十分清楚,而且我們也不曾對他們解釋明白。

兩年前外國朋友常常問我:「『四人幫』不過四個人,為什麼有這樣大的能量?」我吞吞吐吐,不曾正面回答他們。但在總結十年經驗的時候,我冷靜地想:不能把一切都推在「四人幫」身上,我自己承認過「四人幫」的權威,低頭屈膝,甘心任他們宰割,難道我就沒有責任!難道別的許多人就沒有責任!不管怎樣,我要寫出我的總結。我准備花五年的工夫,寫完五本《隨想錄》。這是我的責任,也是我的權利。

作者簡介

巴金(1904~2005),原名李堯棠,字芾甘,筆名佩竿、餘一等,20世紀中國傑出的文學大師,是「五四」新文化運動以來*有影響的作家之一,被讀者們稱為「時代的良心」,曾榮獲但丁文學獎等多種國際獎項。

1927年初,巴金赴法國留學,寫成了處女作長篇小說《滅亡》,發表時始用筆名「巴金」。1928年,他回到上海,從事創作和翻譯。此後,創作了代表作長篇小說「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愛情的三部曲」(《霧》《雨》《電》)等,出版了《復仇》《將軍》《神·鬼·人》等短篇小說集和《海行雜記》《憶》《短簡》等散文集。新中國成立後,巴金筆耕不輟。1962年出版的《巴金文集》(14卷)收入了其新中國成立前的作品。進入耄耋之年,巴金先生還寫出了《隨想錄》等富於哲理的巨著。

在七十多年的創作生涯中,巴金共有一千萬字的著作和數百萬字的譯著。其著作先後被譯成二十多種文字,在海內外廣為流傳。2003年,國務院授予他「人民作家」的榮譽稱號。

『柒』 《探索集隨想錄第二集》epub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探索集隨想錄第二集》(巴金)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 https://pan..com/s/1yUPmXuprSLlO_AVcd9LNDQ

提取碼: 5pbm

書名:探索集隨想錄第二集

豆瓣評分:7.6

作者:巴金

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

出版年:1981-7

頁數:145

內容簡介:

巴金直面「文革」帶來的災難,直面自己人格曾經出現的扭曲。他願意用真實的寫作,填補一度殲蔽宴出現的精神空白。他在晚年終於寫作了在當代中國產生巨大影響的《隨想錄》,以此來履行一個知識分子應盡的歷史責任,從而達到了文學和思氏銀想的最後高峰。

作者簡介:

巴金(1904--2001)原名李堯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1920年考入成都外語專門學校。參加反封建的進步刊物《半月社》活動。為了追求光明,1923年和三哥毅然沖破封建家庭的樊並陪籠,來到上海、南京,進東南大學附中,並參加了一些社會活動。

『捌』 隨想怎麼寫

隨筆隨筆,就是想到哪寫到哪,只要你覺得有必要寫的就寫下來,沒有具體規則。實際上寫作本來就應該是一件自由的事,作文只是考驗一個考生對文字的運用能力。隨筆如果作為一種練習,也是練習文字運用的 准確性,多寫寫自然就熟練了。有二種方法如下:

一、記敘團伍岩性隨筆。記敘性隨筆大多取材於日常生活中的片斷或作者的偶然經歷,基本內容是敘事寫人。隨筆的主旨是寫情見性,它的抒寫往往融入作者的主觀感受,有時直截了當說出,有時是隱藏在文字背後。

它描寫的往往是人人類似經歷的平凡小事,但經過你仔細體味後,會使你察覺世俗風情、感悟人生道理。

二、議論性隨筆。這類隨筆又叫「隨感」或「雜感」。但隨筆的重點還是個「感『字,作者要有感而發塌御,哪怕是一點思考、一點感受、一點閃光的意念都可帶到文章中去,不擺做文章的架子,保持一種隨意漫談的風格。



注意事項

隨筆是文學體裁中散文的一種。它不拘一格,形式多樣,短小活潑。寫作者慣常用各種修辭手法曲折傳達自己的見解和情感,語言靈動,婉而多諷,是言禁未開之社會較為流行的一種文體。隨筆作為一種文學樣式,是由法國散文家蒙田所創的。

借事說理:作者要著力描寫一個事件,不用太多的語言去發議論,做點評,把一件事情寫清楚,文章的結尾有個簡單的點題就可以了。讀者通過讀作者敘述的這件事,就能受到觸動,明白一些道理,道理喻於故事之中。

顧名橘擾思義就是隨便想想。一般是給你一篇文章或是一件事情,讓你發表一下自己的看法。主要是要思路開擴就好。

『玖』 有哪些好聽的著名的鋼琴曲

好聽的著名的鋼琴曲有莫扎特《A大調第十一號鋼琴奏鳴曲》、貝多芬《升C小調第十四號鋼琴奏鳴曲「月光」》、舒伯特《音樂的瞬間第三首,F小調》、李斯特《帕格尼尼大練習曲之三「鍾」》、肖邦《降B小調夜曲》。

1、莫扎特《A大調第十一號鋼琴奏鳴曲》

莫扎特共編寫了十九首鋼琴奏鳴曲。《A大調鋼琴奏鳴曲》是其間的第十一首,也是最聞名的一首。莫扎特在曲中的兩個當地運用了「不尋常」的做法。

4、李斯特《帕格尼尼大練習曲之三「鍾」》

《鍾》是李斯特根據帕格尼尼《第二小提琴協奏曲》Op.7 的終曲「仿照鍾聲的迴旋曲」改編而成。是李斯特為獻給克拉拉而作的鋼琴曲集《帕格尼尼主題大操練曲》六首中的第三首。

5、肖邦《降B小調夜曲》

肖邦終身一共創造余讓了21首夜曲。降b小調夜曲出書於1833年,是肖邦前期個性的夜曲,音樂性質單純、溫文,旋律線條美麗娓婉,此曲雖帶有顯著的費爾德夜曲痕跡,但肖邦並不是一味的仿照,而是用新的辦法來體現其夜曲如歌如夢的意境。

鋼琴曲分類:

鋼琴曲可分為兩種種類,一種叫擊弦鍵琴鋼琴曲,一種叫撥弦鍵琴鋼琴曲。

在歐洲,大約14——18世紀之間,曾流行過兩種鍵盤樂器,一種叫擊弦鍵琴,一種叫撥弦鍵琴(又稱大鍵琴、羽管鍵琴)。共88個琴鍵。

這兩種樂器都因被認為是鋼琴的前身而被我們稱為古鋼琴。許多作曲家都為古鋼琴作曲,這時的曲子就是最早的鋼琴曲。例如巴赫、享德爾和斯卡拉蒂的鋼琴曲,都是為古鋼琴的。

海頓、莫扎特的大量作品和貝多芬的一些作品,也都是為古鋼琴作的。另外,古鋼琴還有它特有的纖巧的音色。

所以在古鋼琴普遍被現代鋼琴取代之後,到了十九、二十世紀之交,甚至在當代,又有少數鋼琴家重新提倡使用古悔州鋼琴。直到現代許多型制的電子琴也都設置古鋼琴的音色(Harpsichord)。

『拾』 天津市有名的合唱團

為您找到以下內容:

  • 天津大學北洋合唱團


十三、天津青年業余藝術團
天津青年業余藝術團於1979年組建,成員為來自工廠、學校和社區街道的青年。該團設有聲樂隊、民樂隊、輕音樂隊,共有百餘人。
該團以「走正路、出作品、出人才」為宗旨,積極創作,刻苦排練,推出許多優秀作品。在「天津市群眾文藝新創作展覽演出」中,該團的民樂小合奏《春光照海河》,輕音樂《白雲》、《大雁》獲二等獎。1979—1984年期間由該團走上專業藝術團體的歌手先後有王躍、楊小弟、郭玉清等。
十四、天津群藝口琴會
天津群藝口琴會成立於1980年初,隸屬天津市群眾藝術館,成員多是工程技術人員、教師、職工,共40餘人。該會在口琴家楊世珩的指揮和輔導下,水平不斷提高,曾參加國際「全日本口琴聯盟」、國際盒帶錄音比賽和國際、國內口琴比賽,多次獲獎。該會經常為天津市群眾演奏和在天津電台、電視台演播。演出的中外名曲《藍色的多瑙河》、《杜鵑圓舞曲》、《春風》、《珍珠貝》、《荷麗楠蒂》、《星星索》、《紅河谷》、《喜洋洋》等,都受到聽眾的歡迎。
十五、天津大學北洋藝術團
天津大學北洋藝術團建於1985年4月,設交響樂團、軍樂團、民樂團、合唱團,以及音樂愛好者協會等社團,共有成員400餘人。交響樂團建團後,排演了莫扎特的《費加羅的婚禮》序曲、貝多芬的《第五「命運」》交響曲等。民樂團建立後,先後排演了《津沽桃花開》、《春江花月夜》、《喜洋洋》等。
80年代末,由輔導老師任寶平、韓修成組織創作組,先後創作了交響樂《北洋頌》,交響樂套曲《校園組歌》,交響合唱《一代學驕》,合唱套曲《青春的腳步》、《獻給母校的歌》,合唱《祖國,生機勃發的地方》、《北洋頌》、《張太雷頌》等作品,多次在校內外演出。
1991年春,民樂團以《翠湖春曉》、《彩雲追月》等曲目參加了天津市大學生器樂比賽並獲獎。1991年以來,合唱團每年都舉辦音樂會。1993年天津大學承辦由國家教委、團中央等9單位主辦的「中國首屆大學生吹奏樂比賽暨第三屆全國大學生夏令營」,軍樂團獲得三等獎和特別表演獎。1995年曾先後在天津音樂廳、北京音樂廳公演。
該團在1988—1996年期間每兩年一屆的天津市大學生藝術節的比賽中,均獲器樂組一等獎及合唱組一等獎。
十六、天津小天使電子樂團
天津小天使電子樂團成立於1986年10月,由天津音樂學院附中和河西區三義庄文化站共同組建。該團與天津教科院培訓中心和京師學校合作,採用世界先進的科學教學體系,對孩子們進行智力開發。幾年來,培養出一批小樂手。該團多次參加天津及全國組織的演出,均受到好評。曲目主要有:《賣報歌》、《採茶撲蝶》、《太陽出來喜洋洋》、《溜冰圓舞曲》、《藍色的多瑙河》、《沂蒙山變奏曲》等。
1991年10月26日,該團在音樂廳舉行建團5周年音樂會,小樂手們演奏了自己創作的樂曲,受到各界好評 。該團團長朱經白,藝術指導是日本音樂家左藤明雄。
十七、愛樂合唱團
愛樂合唱團於1988年9月成立 ,成員均為已退休的聲樂工作者 ,共有70多人 。原天津歌舞劇院一級指揮趙寶山任指揮。該團以弘揚嚴肅音樂、介紹中外名曲為宗旨,以服務基層和活躍天津的音樂生活為活動方向,堅持正規的排練和演出。建團以來,到工廠、機關、學校、部隊、油田 ,以及SOS兒童村等演出已有百餘場 。他們常演的歌曲有百餘首 ,代表性曲目有:《歌唱祖國》、《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太陽最紅 ,毛主席最親》、《光輝的黨旗》、《春天的故事》、《走向新時代》、《祖國 ,慈祥的母親》、《飛來的花瓣》、《遠方的客人請你留下來》、《牧歌》、毛主席詩詞歌曲《沁園春·雪》等;外國歌曲有《伏爾加船夫曲》、《藍色的多瑙河》、《喀秋莎》等。
該團積極參加天津市的各種節慶演出和比賽演出,均取得好成績。1992年夏,在天津市第二屆合唱節演唱《回聲》、《晨鍾》、《藍色的多瑙河》等歌曲 ,獲「組織」、「表演」、「指揮」、「伴奏」,「創作」5個單項獎。1994年夏,由著名指揮家嚴良堃指揮,與天津交響樂團合作 ,演出人民音樂家冼星海創作的《黃河大合唱》;中央芭蕾舞團兩度來津演出經典劇目《紅色娘子軍》;該團擔綱劇中的合唱等 ,均受到好評。近年來,該團吸收了來自學校、工廠、機關年輕的聲樂愛好者,增強了活力。至1995年,該團擁有60多人,經常參加活動的有40多人。團長趙寶山,副團長王一林。
十八、天津少女合唱團
天津少女合唱團成立於80年代末期,隸屬天津青年宮。成員80餘人均為來自和平區中學的女學生。聲樂指導兼指揮王萍。該團常參加市內的音樂會,演唱的歌曲有《花非花》、《踏雪尋梅》、《燕子》、《鐵蹄下的歌女》等。
十九、天津鹽場女子管樂隊
天津鹽場女子管樂隊於1990年8月成立 ,有45名女職工參加 ,平均年齡30歲左右 。在天津歌舞劇院王春生 、尚永昌輔導下 ,排練了《國歌》、《團結·友誼》、《咱們工人有力量》、《三大紀律八項注意》、《歡迎曲》、《迎賓曲》、《多瑙河之波》、《雙鷹旗下》等樂曲。經常參加廠、區、市的重大慶典演出活動,都獲得成功,受到好評。
二十、寧河縣南澗花吹樂班
寧河縣南澗花吹樂班成立於1949年。其前身是早年成立的民間吹歌會。解放後,樂手們以歡慶解放的喜悅心情在吹奏中添加花樣、技巧,並形成一些程式加以堅持,遂有了「花吹班」的稱謂。
該班的主要創始人是酷愛民族音樂的吹歌樂手藍作勇。他與同鄉青年樂手李紀珍、薄連順共同研究、摸索出花吹技巧的系列表現形式。其中主要有 :在吹奏時吸煙 :兩個嘴角各一支煙 ,兩個鼻孔各3支煙,吹奏時每支煙都要冒煙;頂水碗:頭頂一隻,兩肩各一隻、兩支胳膊肘兒上各一隻 ,碗內盛滿清水 ,吹奏時水不能灑出來 ;用2尺長的膠管連接嗩吶的吹口掄起來吹;在樂器桿上安支架頂轉盤等。吹奏的樂曲有《喜相逢》、《跑驢》、《柳青娘》、《王婆罵雞》等。「文化大革命」期間,不吹舊曲目,改吹「樣板戲」。該班平時從事民俗、節慶的演奏。20世紀70年代中期,多次參加寧河縣和天津市舉辦的節慶等演出活動。伴隨該班名聲的傳揚,他們不僅跑遍了天津市的4郊5縣,還曾應邀赴河北省和東北一些地區表演。1989年參加天津市首屆田野文化藝術節,藍作勇、李紀珍、薄連順3人獲天津市文化局 、天津市音樂家協會授予的「民間樂師」稱號。90年代以來,該班培養出的年輕樂手努力傳承著花吹技巧;使用的樂器在傳統的嗩吶、管子以及打擊樂器鼓、鈸、鑼、梆子、木魚、撞鍾等的基礎上,增加了電子琴、架子鼓等電聲樂器,增強了樂曲的演奏效果。
至1995年,該花吹樂班共有樂手30多人,負責人薄連順。

【參見於天津文化信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