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脊椎的L3.L4在那個位置
L3,L4就是第三、第四腰椎的意思。如圖:
脊柱是身體的支柱,位於背部正中,上端接顱骨,下端達尾骨尖。
脊柱分頸、胸、腰、骶及尾五段,上部長,能活動,好似支架,懸掛著胸壁和腹壁;下部短,比較固定。身體的重量和所受的震盪即由此傳達至下肢。
脊柱由脊椎骨及椎間盤構成,是一相當柔軟又能活動的結構。隨著身體的運動載荷,脊柱的形狀可有相當大的改變。脊柱的活動取決於椎間盤的完整,相關脊椎骨關節突間的和諧。
脊柱的長度,3/4是由椎體構成,1/4由椎間盤構成。
(1)脊椎35在什麼位置圖片擴展閱讀:
腰椎腰1、腰2、腰3的位置在人體的後腰部正中線上,通常位置確定需要根據胸12的具體位置,找胸12之前需要先找到第12肋骨的肋骨頭。
肋骨頭位置大約在腰部與背部結合處,正中線旁開5-6公分左右的位置,能夠摸到肋軟骨頭,肋骨頭確定之後順著肋骨就可以找到第12胸椎,觸摸到胸椎棘突之後往下一個就是腰1椎體的棘突,再往下一個是腰2椎體棘突,再往下是腰3椎體棘突,這種方法是比較簡單一些的。
② 腰椎結構圖片 4—5在人體什麼部位
雙側髂前上棘(即身體兩側皮帶下方的2個突出骨頭)連線與脊柱的交界處就是腰5骶1,往上2個椎間盤就是腰4-5。
腰椎一共有5個,每一個椎體基本上都由椎體、椎弓及從椎弓上發出的突起(包括上、下關節突、橫突和棘突等)組成。
第1~第3腰椎的橫突逐漸增長,以第3腰椎最長,第4、5腰椎的則逐漸變短。第5腰椎椎體特別大,椎體前面特別高,當第5腰椎與骶骨相接時,構成向前凸的岬。
(2)脊椎35在什麼位置圖片擴展閱讀
腰椎骨、骶骨和兩側的髂骨共同構成了人體腰部的骨骼,這之中最重要的是腰椎,它上接胸椎,下連骶椎,共同構成人體軀乾的中軸線,成為人體的支柱。同時,腰椎還肩負著支持骻部和下肢的重任,對身體有緩震、運動、平衡的作用。
椎間盤和後關節是人體脊柱運動的基礎,之中的任何部分受損,都可以導致疼痛症狀的出現。所謂椎間盤,就是腰椎每兩個椎體之間夾有的那層與椎體緊密結合的纖維軟骨墊,它連接著椎體和前、後縱韌帶,在脊柱中起著緩沖墊的作用。
除了椎間盤之外,還有兩個後關節突關節聯系著相鄰的兩個腰椎。此外,脊柱的每個椎骨之間都有很多韌帶相聯系。
腰可以說是人體活動的重要樞紐,但它周圍沒有其他骨骼的保護,只有腰椎本身及其周圍附屬的軟組織,所以這個部位的關節比全身任何關節所承受的壓力和負荷都要大,同時關節的各項活動都需要肌肉的參與,因此,穩定、保護腰椎的角色很大程度上歸於腰部的軟組織。
③ 腰椎,脊椎,頸椎怎麼去區分
一般情況下脊柱由24塊椎骨(頸椎7塊,胸椎12塊,腰椎5塊),頸椎有7節,胸椎有12節,腰椎5節。
識別來說,當低頭時觸摸頸部後面最高的一點,那裡是就是第七頸椎的位置。與肚臍平行的是第3、4腰椎,其它的智能排除法觸摸來算了
這是腰椎和周圍神經
④ 第二節脊椎骨在什麼位置
第二節脊椎叫「樞椎」(英文標記為C2),即第二頸椎,它與第一頸椎「寰椎」(C1)共同構成「寰樞關節」,寰枕關節和寰樞關節構成聯合關節,使頭能作多軸運動,即能使頭作俯仰、側屈和旋轉運動。
如下圖:
⑤ 骶骨在哪個部位百度圖片
脊索瘤都位於哪些部位
脊索瘤常發於顱底、脊柱和骶骨。圖示為顱底、骶骨和椎體的大致位置,以及相關的重要的神經系統。相關部位脊索瘤會累及顱神經和脊髓神經,相關這些神經的功能已經在有介紹,感興趣的可以化療引起的周圍神經病變的正確認識、治療及管理,在此就不贅述了。
脊索瘤可以沿脊柱發生在從頭頂到尾骨的任何部位,骶骨、顱底和脊柱似乎最常見的原發部位。大約50%的脊索瘤位於脊柱的底部骶骨的骨骼。30%在顱底,通常在被稱為骨斜坡的顱底部位。顱底脊索瘤有時被稱為腦腫瘤,因為它們生長在顱骨內;然而,脊索瘤實際上不是從腦細胞發育而來。其餘20%脊索瘤位於頸部、胸部或下背部的脊柱部位。這些部位是頸椎、胸椎和腰椎,它們也被稱為活動脊柱。
極少數情況下,脊索瘤能沿脊柱的多個部位開始,成為多原發腫瘤。極為罕見的脊索瘤案例發生在遠離脊柱的骨頭,已有發生在肋骨,腿和腳的骨頭的案例報道。
如果脊索瘤轉移擴散到身體的其他部位,它們最常擴散的部位是肺、肝、骨或淋巴結。轉移通常只有在原發腫瘤進展時發生,在初次診斷時很少報道。
脊索瘤都有哪些病理類型?
基於脊索瘤在顯微鏡下看起來的樣子,脊索瘤有四個亞型,也有分為三種的說法:傳統脊索瘤,軟骨脊索瘤,和去分化脊索瘤。
傳統(古典)脊索瘤:是最常見的脊索瘤形式。它是由一個獨特的類似於脊索細胞的細胞類型組成,可能有軟骨樣外觀。
低分化脊索瘤:是近年發現的一種亞型。它可能比傳統脊索瘤更具侵略性,增長更快,其特點是稱為INI-1的基因缺失。這種脊索瘤在兒童和青年患者中更為常見,在顱底腫瘤中更為常見。
去分化脊索瘤:更具侵襲性,通常比其他類型的脊索瘤增長更快,比常規脊索瘤更容易轉移。它也有INI-1基因缺失。這種類型的脊索瘤是罕見的,只發生在約5%的病人中,兒童患者中更常見。
軟骨樣脊索瘤:這是一種在過去當難以區分常規脊索瘤和軟骨肉瘤時常用的術語。這已不再是一個問題,因為Brachyury幾乎在所有的傳統脊索瘤中表達,使它們更容易和不表達BRACHYURY的軟骨樣腫瘤(例如軟骨肉瘤)區別開來。沒有證據表明有軟骨樣外觀的脊索瘤,行為方式不同於那些沒有這種外觀的傳統類型。
⑥ 人體的骶部在那個位置
骶部:
腰骶部是指臀部上緣水平面的脊椎及以下的所有脊椎骨,包括五塊腰椎、一塊骶骨和尾骨,是脊柱正中,皮帶下部位。腰骶部疼痛多指第4、5腰椎和第一骶椎疼痛。
腰骶部疼痛多見於腰椎間盤突出症,這一病症多伴有一側下肢放射性疼痛;婦科如果有炎症,例如盆腔炎,有時也可以引起腰骶部的疼痛,懷孕時,多在妊娠中後期有腰骶部的不適。另外,肛腸科的深部膿腫也可以引起。
(6)脊椎35在什麼位置圖片擴展閱讀
預防
第一,保證正確的坐姿,盡可能保持自然的端坐位,將後背坐直,並保持頸部的挺直。
第二,應每周不少於3次,每次不少於30分鍾的鍛煉,這是身體健康必需的。長期從事案頭工作的人,應增加工間休息和活動時間,以增強全身的血液循環,消除局部肌肉疲勞,預防和緩解頸椎的勞損。
第三,避免空調冷風直吹頸肩部肌肉,注意保暖。
第四,枕頭的高矮軟硬要適中,一般仰卧者枕高一拳,側卧者枕高一拳半,約10cm左右。枕芯以木棉、蕎麥皮為好,裝填量要適當,以保持一定的硬度和彈性。彈性過大的枕頭容易造成頸部肌肉的疲勞和損傷。習慣仰卧者最好在頸下墊一小枕頭,以保持頸椎的生理彎曲。習慣側卧者應將枕頭充塞到面部與肩部的空隙中,以減輕頸部的負擔。
⑦ 女人的尾骨在什麼地方啊
位於骶骨下方,即脊椎最尾端的部位,脊椎骨的最後一塊,沿著脊柱一直摸下去,最後一塊就是。其的近端以纖維軟骨和薦薦骨連接,通常這個關節的活動范圍女性比男性大,尤其是在懷孕期間。
尾骨後上部的凹陷與骶骨相連部分稱為骶尾間隙,在關節面後部兩側各有一尾骨角,相當於尾骨的椎弓和上關節突。
(7)脊椎35在什麼位置圖片擴展閱讀
一、發展歷程與功能
骶尾關節可發生骨性融合。在人類為退化之骨,切除後無多大影響。坐位時,尾骨並不著力,而系坐骨結節負重。尾骨在晚年可與骶骨相癒合形成一骨,這在女性更為多見。尾骨可以改變骨盆出口形狀,如尾骨不能活動,分娩時可發生骨折。
二、注意事項
尾椎本身有尾椎韌帶、大臀肌、尾椎肌、肛門括約肌以及提肛肌附著其上。在男性,尾椎骨的位置比坐骨粗隆,當受到撞擊時有較好的保護,相反的,在女性由於骨盆腔較為寬扁,因此在跌坐時尾椎骨相對容易挫傷。
⑧ 腰椎和脊椎的區別
腰椎是脊椎的其中之一段,脊柱和脊椎是一個概念。
從第一頸椎到尾骨,稱為整個脊柱,脊柱是由一個椎體、兩個椎弓根、兩個椎板、兩個橫突、四個關節突和一個棘突組成的骨結構,分為頸椎、胸椎、腰椎、骶骨和尾骨,脊柱由32塊椎骨組成。
成人脊柱由26塊椎骨(頸椎7塊,胸椎12塊,腰椎5塊,骶椎1塊(剛出生時5塊)、尾椎1塊)、借韌帶、關節及椎間盤連接而成。脊柱是內臟的支柱和保護器。它是四肢承重、運動、減震和平衡的主要結構。
腰椎椎體高大,前高後低,呈腎形。關節突呈矢狀位,上關節突的關節面凹,向後內側,下關節突的關節面凸,向前外側。上關節的外側有一乳突,棘突為四方形的骨板,水平地突向後。
腰椎的橫突短而薄,伸向後外方,根部的後下側有一小結節,稱為副突,在發生過程中橫突與肋同源,副突應為真正的橫突。
腰椎活動度較大,脊柱做各種方向活動時對下位椎間盤,尤其是纖維環的牽拉力最大。因為骶椎是固定的而不參與脊柱活動,脊柱活動時骶椎不產生相應的協調緩沖動作,脊柱上位各節段的活動最終均集中在最下方的2個活動節上。
⑨ 人體脊椎骨骼高清圖
人體脊椎骨骼高清圖:
人類的脊柱由23-24塊脊椎骨和中間起緩沖作用的椎間盤組成;這個結構通過韌帶和小的脊柱關節固定;具有支持軀干、保護內臟器官的作用。
脊柱人為劃分為7頸椎、12胸椎、5腰椎、骶骨和尾骨。人類的5塊骶骨和4塊尾骨相互融合,它們被稱之為「假脊椎」。有尾巴的脊椎動物有數目不等的尾骨。
成人的脊柱在矢狀面成雙s形彎曲,脊柱側面觀,有頸、胸、腰、骶4個生理性彎曲。它為直立行走的人類提供了強大支持,而且具有彈性。頸部和腰部向前突出的脊柱彎曲被稱之為脊柱前凸,相對的胸部和尾部向後突出則被稱之為脊柱後凸。
(9)脊椎35在什麼位置圖片擴展閱讀:
人體骨骼作用
1、支持作用:人體不同的骨骼通過關節、肌肉、韌帶等組織連成一個整體,對身體起支撐作用。假如人類沒有骨骼,那隻能是癱在地上的一堆軟組織,不可能站立,更不能能行走。
2、保護作用:人類的骨骼如同一個框架,保護著人體重要的臟器,使其盡可能地避免外力的「干擾」和損傷。例如顱骨保護著大腦組織,脊柱和肋骨保護著心臟、肺,骨盆骨骼保護著膀胱、子宮等。沒有骨骼的保護,外來的沖擊、打擊很容易使內臟器官受損傷。
3、運動功能:骨骼與肌肉、肌腱、韌帶等組織協同,共同完成人的運動功能。骨骼提供運動必須的支撐,肌肉、肌腱提供運動的動力,韌帶的作用是保持骨骼的穩定性,使運動得以連續的進行下去。所以,我們說骨骼是運動的基礎。
4、代謝功能:骨骼與人體的代謝關系十分密切。骨骼中含有大量的鈣、磷及其他有機物和無機物,是體內無機鹽代謝的參與者和調節者。
⑩ l3 4 l4 5 l5 s1椎間盤在身體哪個部位
L3:第三腰椎
L4:第四腰椎
L5: 第五腰椎
S1:第一骶椎(其實骶骨是5個骶椎融合成的一個整體)
L5/S1椎間盤就是第五腰椎和第一骶椎之間的椎間盤。
(10)脊椎35在什麼位置圖片擴展閱讀:
腰椎間盤突出的好發部位以L4~5椎間盤最為多見,佔58%~62%;L5~S1次之,佔38%~44%,極少部分發生於L3~4以上的椎間盤,2個椎間盤同時發病者佔5%~10%。L5~S1椎間盤是整個脊柱最下邊的2個椎間盤,是全身應力最集中的部位,承受的壓力最大。
腰椎活動度較大,脊柱做各種方向活動時對下位椎間盤,尤其是纖維環的牽拉力最大。因為骶椎是固定的而不參與脊柱活動,脊柱活動時骶椎不產生相應的協調緩沖動作,脊柱上位各節段的活動最終均集中在最下方的2個活動節上。因此,L4~5椎間盤損傷的機會最多。
在臨床上,腰椎間盤突出症的西醫治療方法以消炎止痛、牽引治療為主,對於緩解病情進展具有積極作用。腰椎間盤突出症是臨床的多發病,常見病,治療方法多,復發很難避免,這是由疾病本身決定的,糾正不良的生活習慣,是當前的主要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