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有行龍、坐龍、升龍、降龍是什麼
龍的表現形式有:坐龍 、升龍、降龍、 行龍、 草龍 、雙龍戲珠。
1、坐龍
坐龍的姿勢為頭部正面朝向,頦下常有一個火球,四爪以不同的形態伸向四個方向,龍身向上蜷曲後向下作弧形彎曲,姿態端正。
這個形象一般設在中間位置,莊重嚴肅,上下左右常襯有奔騰的行龍。
在封建社會中,坐龍是一種尊貴的龍紋樣,只有在帝王的正殿與皇帝服飾的主要部位才能使用。
2、 行龍
行龍的姿勢為緩緩行走狀,整條龍為水平狀態的正側面。行龍常常作雙雙相對的裝飾,構成雙龍戲珠的畫面,若以單相出現時,龍的頭部則常為回頭狀,使畫面更顯生動。
3、 升龍
升龍的頭部在上方,呈升起的動勢。龍頭往左上方飛升,稱「左側升龍」,龍頭往右上方飛升,稱「右側升龍」。升龍又有緩急之分,升起較緩者,稱「緩升龍」,升起較急者,稱「急升龍」。
4、 降龍
降龍的頭部在下方,呈下降的動勢。倘若龍頭往左下方下降,稱「左側降龍」,龍頭往右下方下降,稱「右側降龍」。降龍又有緩急之分,下降較緩者,稱「緩降龍」。 降龍與升龍常常結合在一起,構成正方或長方的雙龍戲珠畫面,非常生動。有時,頭部在下的降龍又作往上的動勢,稱為「倒掛龍」或「回升龍」。也有時,頭部在上的升龍又作往下的動勢,我們稱為「回降龍」。
5、 雲龍
泛指奔騰在雲霧中的龍。龍和雲是結合在一起的,雲是產生龍的基礎。而龍噓出的氣便成了雲。有一種圖案叫「雲龍紋」,是雲和龍的共同體,即將龍的頭、尾、腳「打散」,又和抽象的雲融匯在一起,顯示出一種似雲非雲,似龍非龍的神秘圖案。這種抽象化的組合,加強了紋樣的裝飾性。
6、 草龍
是一種含有龍形象的卷草圖案,又叫「卷草纏枝龍」。頭部有明顯的龍頭特徵,而身、尾及四肢都成了卷草圖案。整體往往呈現出「S」形的主旋律,並將S形繼續延伸,產生一種連綿不斷、輪回永生的並雹藝術效果。卷草纏枝紋常應用在建築、傢具和器皿的裝飾上。
7、 拐子龍
拐子龍源於草龍,又脫胎於草龍,形成一種獨特的表現形式。拐子龍的線條裝飾顯得挺拔、硬朗,轉折處呈圓方角。龍的頭部也呈方圓形,整體協調一致,簡潔、明快,又有一定的裝飾意趣,常用在傢具、室內裝飾及建築的框架上。
8、 團龍
把龍的形體處理為圓形稱為團龍。它源於唐代,明清時運用較為普遍。「四團龍」、「八團龍」等團讓蔽御花定為當時的冠服制度,即一件服飾上有四個或八個團龍是最尊貴的。後來發展為坦岩十團、十二團、十六團、二十四團,數量越來越多,使用范圍也放寬了,織錦、刺綉、陶瓷、建築、傢具等裝飾上都有團龍,團龍適用性強,又保持了龍的完整性,裝飾味也很濃,運用十分廣泛。
團龍的表現形式也很豐富,有「坐龍團」、「升龍團」、「降龍團」等。團龍的圓邊還裝飾有水波、如意、草龍等圖紋,使團龍紋華麗而又豐富。
9、雙龍戲珠
雙龍戲珠是兩條龍戲耍(或搶奪)一顆火珠的表現形式。從漢代開始,雙龍戲珠便成為一種吉祥喜慶的裝飾圖紋,多用於建築彩畫和高貴豪華的器皿裝飾上。雙龍的形制以裝飾的面積而定,倘是長條形的,兩條龍便對稱狀地設在左右兩邊,呈行龍姿態。倘是正方形或是圓形的,兩條龍則是上下對角排列,上為降龍,下為升龍。不管是何種排列,火珠均在中間,顯示出活潑生動的氣勢。
⑵ 龍有幾種
龍共有14種分別為青龍,應龍,虺,虯,螭,魚化龍,蜃龍,行龍,蛟,角龍,望龍,火龍,蟠龍,雲龍。
1、應龍
應龍又名飛龍,亦作黃龍。背生雙翼的龍,據《述異記》記載:「蛟千年化為龍,龍五百年為角龍、又千年為應龍。」據說當年軒轅帝有名大將就是應龍,主要功績有斬殺蚩尤、誇父。
2、虺
《述異記》載:「虺五百年化為蛟,蛟千年化為龍。」是龍的幼年期。
3、虯
虯龍為古代傳說中有角的小龍,一說是無角的幼龍。《說文解字》:龍無角者。各本作龍子有角者。今依韻會所據正。然韻會尚誤多子字。李善注《甘泉賦》引《說文》虯,龍無角者。
(2)圖片龍行走是什麼形態擴展閱讀
應龍歷史起源:應龍最早出現是在先前的黃帝時期,《山海經》和《史記》就有記載。大意是以黃帝為首的黃河流域部落與以蚩尤為首的長江流域的部落發生戰爭,雙方都使用各種神奇的動物來幫忙。黃帝這邊的應龍擅長「蓄水」,蚩尤那方也有擅長呼風喚雨之靈物,本領較應龍更勝一籌,大雨飄向黃帝這邊。
黃帝處於弱勢,就請天女「魃」幫忙止住了大雨,一舉殲滅蚩尤部落。應龍在戰爭中立下汗馬功勞,殺了蚩尤和誇父。由於戰爭消耗能量過大,再也無力振翅飛回天庭,就悄然來到南方蟄居在山澤里。
⑶ 龍是怎麼畫的
開始就是照葫蘆畫瓢 然後在創作~ 龍就是蛇+腳+角+胡須+氣勢
龍,在繁博的中國傳統圖案紋樣中,是一種歷史悠久、寓意深奧、造型完美並廣泛流傳、深受人們景仰的藝術形象,堪稱中國傳統之冠。龍是我國特有的、超越自然的藝術創造,它是我國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是願望和理想的體現,是中華民族的象徵和標志。
分清龍的種類
龍有很多種類。《廣雅》雲:「有鱗曰蛟龍,有翼曰應龍,有角曰★龍,無角曰★龍,未升天曰蟠龍。」這是古人對龍在品種上的分類。另有一是商周時代青銅器和玉器上的★龍。還有一種形如蛇,常裝飾在青銅器和銅鏡上的()(音悔)龍。傳說中國「四大神靈」中的青龍,就是造型概括簡練、生動靈活,充滿內在力量的一種,多用在秦漢建築瓦當、漢畫石刻上,亦稱「蒼龍」。
分清龍的形態
龍的造型形態大致有以下幾種:
正龍:頭部成正面,★下有火球,四爪向四個不同方向伸展,身後向後下捲曲,姿態端正。
行龍:體成水平狀態,如行走的側面形。
升龍:向上奔騰飛舞。
降龍:向下潛降。
坐龍:身尾盤曲在頭下,無明顯升降的側面形。
沖龍:呈向前撲的動勢。
團龍:呈圓形紋樣。
回龍:呈回紋幾何狀,亦稱「拐子龍」
雲龍:雲氣繞身。
草龍:造型簡單精練的小龍。
注意畫龍的重點
國畫要特別注意水份的運用,一般說筆中的水份要稍多一些,這樣就使色彩得到明快的感覺。如果用一支筆作畫有困難,也可用二支筆,像工筆畫的渲染一樣,但在使用二支筆時,動作要簡單,靈活。如果每個胡須都要來回反復塗沫修改,效果一定會更理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