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雕塑作品圖片
1、《思想者》
《思想者》是法國雕塑家奧古斯特·羅丹創作的雕塑,該模型在羅丹的指導下有多個雕塑,最主要的雕像為青銅,底座為大理石材料,現藏於巴黎博物館。1880年製作的石膏模型,現藏於巴黎羅丹美術館。
《思想者》塑造了一個強有力的勞動男子。這個巨人彎著腰,屈著膝,右手托著下頜,默視下面發生的悲劇。他那深沉的目光以及嘴唇咬著拳頭姿態,表現出一種極度痛苦的心情。
他渴望沉入「絕對」的冥想,努力把那強壯的身體抽縮、彎壓成一團。他的肌肉非常緊張,不但在全神貫注地思考,而且沉浸在苦惱之中。
《吻》取材於但丁的《神曲》里所描寫的弗朗切斯卡與保羅這一對情侶的愛情悲劇,羅丹取用這一題材以更加坦盪的形式,塑造了兩個不顧一切世俗誹謗的情侶,在幽會中熱烈接吻的瞬間。
❷ 如何欣賞雕塑作品,雕塑在西方藝術史上為何有如此重要的地位
雕塑作為一種以立體視覺藝術為載體的造型藝術,是雕、刻、塑三種創制方法的總稱,是用各種可塑材料(如石膏、樹脂、粘土等)或可雕、可刻的硬質材料(如木材、石頭、金屬、玉塊、瑪瑙、鋁、玻璃鋼、砂岩、銅等),創造出具有一定空間的可視、可觸的藝術形象,藉以反映社會生活、表達藝術家的審美感受、審美情感、審美理想的藝術。
從定義上看,在欣賞雕塑中需要注意的幾個方面,空間形態、塑造風格、材料運用、情感表達等。而不同時期地域的雕塑還反應了風土人情,社會文化等等,具有承載文化的意義。
下文將主要從古典、現代和當代三個階段帶大家感受一下如何欣賞不同時期的雕塑:
先看古典的:
看到這些作品,是否覺得已經無法區分出這是不是雕塑?
近些年來雕塑發展的形式越來越多元化,甚至很難區分何為雕塑、何為裝置、何為工藝……裡面的風格也變化多樣,對於大眾的欣賞層面就會存在更多的迷茫、無從著眼,相對於較為傳統的表達方式,各種「稀奇古怪的」特別是實驗性的表現方法更讓觀眾摸不著頭腦。
所以很難分清這是不是雕塑?當代的雕塑應該怎樣去界定?
這里借用美國藝術評論家丹托的「藝術界」的概念,就他所言,「80年代藝術的樣式革命已經基本結束,藝術的問題不再是作品的問題而是語境問題。」雕塑也逐漸擺脫媒介的局限,而成為一種話語方式。當代雕塑重要的是現場中話語的指向性,這也是它與傳統雕塑的根本區別。
「語境」現在也是一個比較復雜的系統,也沒有被完全定義,所以我們姑且簡單的理解為「大環境」(包括思想感情、作者的立場、觀點、藝術修養、興趣愛好、表達的時間、對象、前因後果、表達的領域、媒介……太多,不一一贅述了)。
再來看看現在所處的環境,生活的時代,科技大爆炸、人文地域的變化、一切都在快速的更迭。任何一種藝術形態與語言方式都是在特定背景的邏輯關系中產生與發展,面對這個復雜多變的時代,雕塑語言的邊界也在不斷擴大,對於傳統,不拋棄也不固守,但在新的語境中總會獲得許多新的可能。跨界創作現在是一個時髦的詞,一切的新技術、新材料、新信息,如果能為藝術創作提供資源,能有利於藝術的充分表達,都應該去研究和嘗試。科學技術的進步會影響整個社會形態的改變,藝術當然在此列。
認知到人類身處的多元化的社會,也不難理解雕塑藝術的多樣化發展,由於個體的視覺經驗和生存體驗存在差異,所以對當代的雕塑作品觀念的解讀認知也會有很大差別,甚至有誤讀的存在,實際上每個人在觀看與解讀作品時,都是從自身的生存體驗出發,都對應於個人情感,連接著真是的自我意識,都是個性化的欣賞,誤讀是常態。這也是當代許多藝術品在欣賞上的一個特點。
❸ 照片里的雕塑是什麼
這個代表著廣州的五羊雕像總是出現在廣州對外的宣傳中,但是卻又很多人不知道這個雕像在哪裡,其實這個五羊雕像就在老廣州中軸線起點的越秀山上,就是現在的越秀公園。基本上這里也是外地遊客和廣州居民日常常去和必去的地方。這里基本上每到都人頭涌涌,遊客眾多,為的就是和五羊合照。
❹ 什麼是線雕、隱雕、剔雕、透雕我想要具體的解釋及圖片說明,非常感謝
線雕
雕塑藝術之一。
一般指以陰線或陽線作為造型手段的石、玉雕刻或青銅器紋樣雕刻。骨器上線刻是原始社會雕刻的萌芽,是一存最早的雕刻品種。線刻石浮雕亦稱「石刻畫」,是介乎雕刻與繪畫之間的品種,即石板為雕刻,拓片為畫的造型藝術。由多種技法雕成有起伏體積的雕刻品,即使大量使用線雕手段,也不能視為線雕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