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高清圖片 » 漢武帝圖片高清劉徹
擴展閱讀
腳面的穴位在哪裡圖片 2025-05-16 07:05:28
微盟加圖片在哪裡 2025-05-16 07:00:35

漢武帝圖片高清劉徹

發布時間: 2023-02-24 02:32:31

㈠ 歷史上的漢武帝長得帥嗎

漢武帝不僅是個高帥富 ——《儒日中天—漢武帝的輝煌》讀後雜感
張立明 該帳號已凍結 2014-03-04

「客非常人也,且又有備,不可圖也。「這是《資治通鑒》卷一七《漢紀九》所載一個荒郊野店的老闆娘初見漢武帝時的一個判斷語。本書作者龍大軒說女人的第六感在此時大爆發,終於在最後解救了全家性命,還教夫婿得封侯。(詳見原書自序第2頁)

初步判斷漢武帝是個高帥富。考古學上有個間接證據證明漢武帝「高」,在其墓穴中發現其下葬所穿的金縷玉衣形體很大,全長1.88米,據說漢武帝身高體胖。再根據國內一些歷史題材的電視劇中飾演漢武帝的男演員,如陳寶國、黃曉明、周里京幾位的形象來輔助判斷,劉徹既「高」,且「帥」。「富」這個話題在此就不贅述了。

最難得的是,這人不但是個高帥富,還是個極有能力之人,政治、經濟、文化、外交上均有建樹,復合型人才。做事有進退,講策略。建元新政失敗後,其在以退為進,轉向聲色犬馬之樂時還在不斷發掘政治人才,培養自己的團隊。捎帶手就發現一個朱買臣,還引出一個著名的成語典故「覆水難收」。(詳見本書第十三講獨尊儒術第108頁)

種種對於其才能的施展,在本書中處處可見。這本書的語言生動,既有講故事似的史實,又有高度概括提煉的總結性認識。讀來還蠻有趣的,適合做個休閑讀物,可怡情,可增智識。

㈡ 漢武帝劉徹的資料和圖片

漢武帝劉徹(公元前156年—公元前87年),字通,漢朝第7位皇帝,漢族,中國古代偉大的政治家、戰略家、詩人、民族英雄。漢武帝是漢景帝劉啟的第十個兒子,其母是皇後王娡。公元前157年生於長安,公元前87年崩於五柞宮,享年70歲。漢武帝4歲時被冊立為膠東王,7歲時被冊立為太子,16歲登基,在位五十四年(公元前141年—公元前87年),建立了西漢王朝最輝煌的功業。曾用年號:建元、元光、元朔、元狩、元鼎、元封、太初、天漢、太始、征和、後元。謚號「孝武」,後葬於茂陵。

中文名:劉徹

民族:漢族

出生日期:公元前156年7月14日

逝世日期:公元前87年3月29日

主要成就:大一統措施,開創大漢盛世

代表作品:《秋風辭》,《天馬歌》,《悼李夫人賦》,《柏梁台詩》

廟號:世宗

謚號:孝武皇帝

在位:前141年—前87年二月

小名:劉彘

生肖:

人物生平威強睿德

《謚法》說「威強睿德曰武」,就是說威嚴,堅強,明智,仁德叫武。他的雄才大略、文治武功使漢朝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他也因此成為了中國歷史上偉大的皇帝之一。

漢武帝(前140-前87年在位)創立年號同時也是中國第一個使用年號的皇帝。他登基之初,繼續他父親生前推行的休養生息政策,進一步削弱諸侯的勢力,頒布大臣主父偃提出的推恩令,以法制來推動諸侯分封諸子為侯,使諸侯的封地不得不自我縮減。同時他設立刺史,監察地方。在軍隊和經濟上則加強中央集權,將冶鐵、煮鹽、釀酒等民間生意編成由中央管理,同時禁止諸侯國鑄錢,使得財政權集於中央。他採用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為儒學成為封建正統地位地位鋪平了道路。不過事實上漢武帝時期從來不曾缺少法治思想,在宣揚儒學的同時漢武帝亦採用法規和刑法來鞏固政府的權威和顯示皇權的地位,因此漢學家認為這更應該是以法為主以儒為輔,內法外儒的一種體制,對廣大百姓宣揚儒道以示政府的懷柔,而對政府內部又施以嚴酷的刑法來約束大臣。而宣儒並不等於棄法,法依然是漢武帝時期的最終裁決手段,當時積極啟用的汲黯和主父偃即是其中著名的例子。

春節始於太初改歷,漢武帝改正朔。漢武帝時期,衛青、霍去病數次大規模出擊匈奴,使得「漠南無王庭」。張騫出使西域,開辟絲綢之路。從此西域成為幾大文明交匯之地,漢武帝被稱為「冠於百王」。

[編輯本段]【相關事件詳細介紹】

【大一統措施】

漢武帝出巡圖漢武帝即位之初,一方面政治形勢比較穩定,國家經濟狀況也相當好,另一方面諸侯王國的分裂因素依然存在,潛在威脅還不小。所以,他在繼續推行景帝各項政策的同時,採取了一系列強化中央集權的措施。

政治:在政治方面,採納主父偃的建議,頒布「推恩令」,削弱漢初分封的諸侯國勢力,加強中央集權、加強監察制度。漢武帝還變古創制,包括收相權、設刺史、立平準均輸等重大改革與創制,建立了一套系統完整的政治制度。

軍事:改革兵制。派衛青,霍去病出擊匈奴,使北部邊郡得以安定,派張騫出使西域,聯絡被俘虜的大月氏人,開括了西北邊疆:開通了西漢聯系西域以至中亞等地的通道。

經濟:在經濟方面,採取重農輕商,整頓財政,頒布「算緡」、「告緡」令,徵收商人資產稅,大力打擊奸商;又採取桑弘羊建議,將冶鐵、煮鹽收歸官營,禁止郡國鑄錢,統一鑄造五銖錢;設置平準官、均輸官,由官府經營運輸和貿易,大大增強了國家經濟實力。同時興修水利,移民西北屯田,實行「代田法」,有利於農業生產的發展。在經濟方面還有一條重要的舉措,就是將當時的貨幣進行統一。

思想:在思想方面,採納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使儒家學說成為了中國社會的統治思想,大力推行儒學,在長安設太學。儒家學說成為中國封建統治正統思想,一直延續了兩千多年,對後世中國政治、社會、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但是也有弊端,就是不利於思想多元化的發展。

人事:漢武帝也非常注重人才的開發,他確立了察舉制度,是中國有系統選拔人才制度之濫觴,對後世影響很大。

漢武帝進行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人口統計。

意義:西漢進入鼎盛時期,也是中國封建時代的第一個鼎盛局面。

【對外關系】

發動對匈奴戰爭

漢武帝對外採取軟硬兼施的手段,一方面自前133年馬邑之謀起結束高祖以來對匈奴的和親政策,開始對匈奴正式宣戰,先後派衛青、霍去病徵伐,解除了匈奴威脅,奪回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區,擴張了西域版圖,將匈奴置於被動稱臣的局面,保障了北方經濟文化的發展。

派張騫出使西域

漢武帝在發動對匈奴戰爭同時,他派張騫出使西域,打通了著名的絲綢之路,進一步加強了與西域的聯系,並發展了中西經濟文化的交流。

對東北方和南方用兵,擴充疆土

漢武帝畫像在東北方,他派兵滅衛氏朝鮮(今朝鮮北部),置樂浪、玄菟、臨屯、真番四郡,漢帝國的版圖至此基本成形。

同時使南方的夜郎、南越政權歸附漢朝,在西南先後設立了七個郡,最南端超過今天越南胡志明市,這也使得今天的兩廣地區自秦朝後重歸中國版圖。

後果

漢武帝由於連年對匈奴和西域用兵,並由於舉行封禪,祀神求仙,揮霍無度,加以徭役加重,捐稅增高,致使農民大量破產流亡。天漢二年(前99年),齊、楚、燕、趙和南陽等地均爆發了不同規模的農民起義。但對匈奴的打擊使匈奴再無力與西漢政府相對抗,保證了北方邊郡乃至全國的安全。

【名臣名將】

大司馬大將軍:衛青霍光

大司馬驃騎將軍:霍去病

丞相:衛綰、竇嬰、許昌、田蚡、薛澤、公孫弘、李蔡、庄青翟、趙周、石慶、公孫賀、劉屈氂、田千秋

太尉:田蚡

御史大夫:庄青翟韓安國公孫弘張湯石慶卜式兒寬杜周桑弘羊

列將軍:霍去病金日磾(mì)(di)上官桀

奉常太常:王臧孔臧韓延年

郎中令:王臧李廣李敢

衛尉:李廣韓安國張騫路博得

太僕:灌夫公孫賀公孫敬聲

廷尉:張湯趙禹杜周郭居

太行令大鴻臚:王恢李息張騫田千秋

宗正大農令:韓安國鄭當時劉受顏異桑弘羊

中尉少府執金吾:韓安國趙禹李息王溫舒尹齊顏異桑弘羊

都尉:汲黯朱買臣江充

內史:石慶鄭當時公孫弘汲黯兒寬減宣

還有東方朔主父偃司馬遷蘇武董仲舒司馬相如

【晚年生活】

漢武帝晚年殺戮太過,頗思悔悟。李廣利伐匈奴不利,全軍覆沒,求神仙又不成,又因巫蠱之禍造成父子相殘、太子劉據自殺,種種打擊使武帝心灰意懶,對自己過去的所作所為頗有悔意。在登泰山、祀明堂之後,武帝在輪台宮殿(並非新疆輪台)里下《罪己詔》:《輪台罪己詔》「朕即位以來,所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自今事有傷害百姓,糜費天下者,悉罷之!」以表示承認自己的錯誤。天下也因此又逐漸歸於和諧,為昭宣中興的盛世奠定了基礎。

史書《罪己詔》記載:「朕自即位以來,所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自今事有傷害百姓、靡費天下者,悉罷之。」強調「當今務在禁苛暴,止擅賦,力本農。修馬政復令以補缺,毋乏武備而已。」

公元前88年,漢武帝叫畫工畫了一張「周公背成王朝諸侯圖」送給霍光,意思是讓霍光輔佐他的小兒子劉弗陵作皇帝。子幼母壯,為了防止太子的年輕母親鉤弋夫人重演呂後稱制的局面,漢武帝狠下心找借口處死了她。公元前87年二月丁卯,漢武帝駕崩於五柞宮,享年七十歲。三月甲申葬於茂陵,廟號是世宗。

【武帝生年考】

《史記·外戚世家》明確[1]記載:男方在身時,王美人夢日入其懷。以告太子,太子曰:「此貴徵也。」未生而孝文帝崩,孝景帝即位,王夫人生男。

也有人認為出生在前156年,如《漢書》上面寫:孝武皇帝,景帝中子也,母曰王美人。年四歲立為膠東王。七歲為皇太子,母為皇後。十六歲,後三年正月,景帝崩。景帝崩於公元前141年的3月,以此推算,漢武帝應該生於公元前156年(古人算虛歲)。《集解徐廣》曰:武帝崩年正七十,昭帝年八歲耳。《漢武故事》雲:帝以乙酉年七月七月日生於猗蘭殿,這也證明漢武帝生於公元前156。但有些人卻認為,漢武帝生於公元前156年是不可能的。因為漢文帝死於公元前157年的7月,漢武帝於第2年8月出生,難道劉徹在娘胎里呆了400天?實際上是這些對歷史常識的誤解。皇帝即位當年事不改元的,次年才是其本人的元年。

但是既然《史記》和《漢書》兩大最權威的著作,尤其是漢武帝本人的傳記,都記載漢武帝是漢景帝前元元年(前156年)出生,十六歲即位,我們就該肯定《史記》和《漢書》的記載。

所以漢武帝生於公元前156年,是可以肯定的。除非能夠找出比《史記》、《漢書》更權威

【關於幼名彘】

漢武帝曾以彘(彘即豬)為名的說法出於志怪小說《漢武故事》。《史記·孝景本紀》和《漢書·孝景紀第五》已經明確寫明劉徹被立為膠東王前,名字已經是徹了,根本沒有使過彘字。即使是後世的司馬光編纂的《資治通鑒·卷第十六·漢紀八》,也沒有採信《漢武故事》的說法,由此,幼名彘是以訛傳訛。

[編輯本段]【歷史貢獻千古一帝】

中華民族發展史上漢武帝創造了數個第一:

一、推行儒學

聽取董仲舒的建議,「梳理百家,推行儒學」開創中國傳統主流文化之正統,在中華傳統文化舞台上獨領風騷兩千餘年,受到歷代統治者所推崇。這里要說明的是,漢武帝並非限制其他各家的發展,致使大力提倡儒家的發展儒法結合。例如夏侯始昌既研習儒家又通曉陰陽五行家;宰相公孫弘兼治儒法兩家;主父偃以縱橫家起家;耿直的汲黯司馬談司馬遷以黃老學說起家。

二、設立中朝抑制外朝

在惠文景帝期間,丞相大多主要是隨劉邦打天下的功臣丞相受到禮遇,武帝和丞相多有不合,為貫徹自己的命令,於是設立中朝,尚書台也是這一時期出現的。

三、建立年號

中國歷史上第一位使用年號的皇帝,公元前113年武帝以當年為元鼎四年,並追改以前為建元,元光,元朔,元狩,每一年號六年。

四、太初改歷

太初元年(前104)改太初歷,以正月為歲首,色上黃。

五、鹽鐵官營

,為桑弘羊所提出。鹽鐵官營自漢代延續至今,今天鹽鐵茶主要仍由政府及國企控制。

六、通西域

中國傳出了冶鐵術、鑿井術、絲綢製造、漆器製造等技術,西方(域)傳入胡(黃)瓜胡蘿卜葡萄汗血馬核桃天馬等歷史意義重大

七、開疆拓土

西北:衛青、霍去病抗擊匈奴,收復河套和河西走廊,張騫出塞以及細君公主、解憂公主的先後和親烏孫,前赴後繼的努力西域首次與中國聯系緊密,為後來把西域並入中國版圖奠定基礎。

西南:使者軍隊的接連出現使西南邊陲第一次並入中國版圖

北方:衛青霍去病的出擊使北疆長時間穩定,保護了京師的穩定。

由此漢武帝也成了和秦始皇並列的千古一帝,後人常用「秦皇漢武」並稱。

[編輯本段]【武帝年表】

景帝前元元年年(前156年)六月丁未日出生,漢景帝中子。

景帝前元四年(前153年)四月,漢景帝立庶長子、栗姬子劉榮為太子,史稱「栗太子」;同日,封劉徹為膠東王,劉徹時年四歲。

景帝前元七年(前150年)四月,漢景帝廢太子劉榮為臨江王;王夫人封為皇後,七歲的膠東王劉徹以王皇後唯一的嫡子身份立為儲君。

景帝中元二年(前148年)臨江王劉榮「坐侵廟壖垣為宮」(侵佔宗廟外空地擴建宮室而犯罪)入獄,不久自殺;九月,梁王劉武刺殺袁盎等十餘人。

景帝後元三年(前141年)正月,漢景帝駕崩,十六歲的劉徹即位。

武帝建元元年(前139年)用趙綰、王臧開始新政,由於侵犯了宗室利益,趙綰王臧下獄自殺新政挫敗,劉徹開始韜光養晦。

武帝建元二年(前138年)派遣張騫出使西域。

武帝建元三年(前137年)擴修上林苑

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年)竇太後病死,二十二歲的劉徹正式執政。

武帝元光二年(前133年)六月,馬邑之圍未能伏擊匈奴而失利;開始與匈奴大規模交戰。

武帝元光五年(前130年)車騎將軍衛青大破龍城,取得了自漢朝開國以來對匈戰役的首次勝利,從此,進入對匈戰爭的轉折點。

武帝元朔元年(前128年)衛子夫生漢武帝長子劉據;三月,封衛子夫為皇後;武帝時年二十九歲。

武帝元朔二年(前127年)主父偃上書武帝,建議實行《推恩令》;不久正式實行;同年,衛青收復河朔之地,走白羊、樓煩王,築朔方城,從此徹底解決了匈奴對長安的威脅。

武帝元朔三年(前126年)張騫出使西域歸來,歷時十三年。

武帝元朔五年(前124年)車騎將軍衛青擊敗匈奴右賢王,得右賢稗王十餘人,畜數千百萬,天子於軍中拜其為大將軍,諸軍皆從大將軍號令。

武帝元朔六年(前123年)霍去病始戰,封冠軍侯。

武帝元狩四年(前119年)春夏之際,大將軍衛青大戰匈奴於漠北,伊稚斜單於逃走;霍去病的東路軍擊敗左賢王,左賢王敗逃而去,徹底解決了匈奴之患,從此「漠南無王庭」。

武帝元狩六年(前117年)大司馬驃騎將軍霍去病薨。

武帝元鼎四年(前113年)得寶鼎於汾水上。

武帝元封元年(前110年)泰山封禪,始有年號「元封」。

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大司馬大將軍衛青薨。

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改正朔,易太初歷,以正月為首(原以十月為首)。

武帝天漢二年(前99年)秋,李陵戰敗於浚稽山而投降;漢武帝殺李陵一家,腐司馬遷。

武帝征和二年(前91年)被丞相公孫賀緝捕的通緝犯朱世安誣告賀之子公孫敬聲以巫蠱咒武帝,賀父子下獄死,諸邑公主與陽石公主、衛青之子長平侯衛伉皆坐誅。武帝命寵臣江充為使者治巫蠱,七月,太子劉據因「巫蠱案」被陷害不能自明,殺江充,被迫起兵,皇後衛子夫自殺;八月,太子自殺,其妻妾子女皆被害,唯襁褓之中的孫子劉病已倖免,後為漢宣帝。

武帝征和四年(前89年)漢武帝為巫蠱之禍中被陷害致死的太子平反,夷江充三族,燒死蘇文,建「思子宮」「歸來望思之台」以寄託哀思,天下聞而悲之;發布《輪台罪己詔》,反省自己的過錯。

武帝後元二年(前87年)二月,漢武帝駕崩,終年七十歲,在位共五十四年,葬於茂陵,廟號世宗;遺命霍光、金日磾、上官桀輔佐幼子劉弗陵(時年八歲)即位,為漢昭帝。

[編輯本段]【年號列表】

建元前140年—前135年

元光前134年—前129年

元朔前128年—前123年

元狩前122年—前117年

元鼎前116年—前111年

元封前110年—前105年

太初前104年—前101年

天漢前100年—前97年

太始前96年—前93年

征和前92年—前89年

後元前88年—前87年

【宮闈生活後妃子女】

皇後

陳皇後,無子,驕悍,與楚服「女而男淫」,行巫蠱之術,大逆無道,被廢黜。皇後衛子夫

衛皇後衛子夫,征和二年,因被奸人誣陷「巫蠱」,被武帝詔收璽綬,因不能自明而自殺。漢宣帝即位後,追封為孝武衛思後,生劉據、衛長公主、石邑公主、諸邑公主。

妃嬪

李夫人,由霍光追封為孝武皇後,李延年的妹妹,生劉髆。

趙婕妤(鉤弋夫人),生漢昭帝劉弗陵。

王夫人生齊懷王劉閎。

尹夫人尹婕妤

邢夫人邢娙娥

李姬生蓋長公主、劉旦、劉胥。

某氏生夷安公主。

長子戾太子劉據母皇後衛子夫

次子齊懷王劉閎母王夫人元狩六年立,18歲駕薨

三子燕剌王劉旦母李姬

四子廣陵厲王劉胥(與齊懷王劉閎同時立)

五子昌邑哀王劉髆母李夫人,天漢四年立(其子劉賀當過27天皇帝)

六子漢昭帝劉弗陵母鉤弋夫人趙婕妤,在位十三年,21歲駕崩

由於歷史記載不詳,漢武帝之女未有明確排序。

衛長公主(當利公主)是漢武帝和衛皇後的長女,也是漢武帝最喜歡的女兒。

漢武帝為求長生不老,派人到處尋訪方士。最著名的方士欒大,被封為五利將軍、天道將軍、地道將軍、樂通侯,「賜列侯甲第,僮千人、乘輿斥車馬帷帳器物以充其家」,漢武帝還將衛長公主嫁給了他(衛長公主原先嫁給曹壽的兒子曹襄,因為丈夫早死,再嫁欒大),後來武帝發現欒大是個騙子,怒火中燒,派人把欒大活活燒死,以瀉心頭之恨。從此衛長公主再無事跡見於史料。只知道她的兒子曹宗在「巫蠱之禍」中遇害身亡,漢宣帝時她的孫子曹喜恢復了列侯爵位,這個爵位一直延續到東漢。

「巫蠱之禍」的發生,首先從衛長公主的兩個妹妹陽石公主、諸邑公主案拉開序幕。

征和二年(前91),有人舉報丞相公孫賀的兒子公孫敬聲與陽石公主私通,又派人用巫術詛咒漢武帝,並且在漢武帝經常經過的甘泉宮馳道埋偶人,祝詛之言十分惡毒。於是公孫賀父子死於獄中,整個家族都被處死。數月之後,陽石公主和諸邑公主都因為巫蠱牽連而被處死。

蓋長公主(鄂邑長公主)

石邑公主司馬貞《索引》認為石邑公主是衛子夫三個女兒之一,另外兩位是衛長公主和諸邑公主。

陽石公主(德邑公主)唯一的記載是「巫蠱之禍」,《史記》和《漢書》只說其是帝女,並未交代其母親身份。因為和諸邑公主同時因巫蠱罪被處死,所以現在一些註解把她當成了衛子夫的女兒。

諸邑公主

夷安公主嫁漢武帝姊妹隆慮公主子昭平君。

漢代只有皇後的女兒才有專門的記載,漢武帝是否有其他女兒還有待發現。

㈢ 漢武帝劉徹是不是高富帥這顏值簡直帥爆了吧

這是後人做的畫,當不得真

㈣ 漢武大帝是誰

漢武大帝是劉徹。

漢武帝劉徹,《漢武故事》載其初名為「彘」,西漢第七位皇帝,傑出的政治家、文學家。漢景帝劉啟的兒子,母為王皇後。

劉徹初封膠東王,七歲被立為皇太子,十六歲繼承皇位。任內為加強中央集權,頒行推恩令,又制訂左官律和附益法,嚴格禁止諸侯王參與政事。

為政舉措:

為了強化法制,劉徹於元光五年命中大夫張湯、趙禹修訂律令,最終確立了漢律的框架,即律、令共計359章,死刑409條、1882事,死罪決事比13472事。

其中代表性的例子就是強化了「見知故縱監臨部主法」的規定,即主管官吏故意放跑罪犯就與犯罪者同罪;同時「緩深故之罪」,即放寬對官吏製造冤假錯案的治罪。

由此引發了劉徹在位時期的嚴刑峻法和酷吏盛行之風。劉徹還打擊關東社會的豪俠,遷徙關東豪俠於關中、並族誅豪俠郭解,以促使漢律下沉到關東基層社會。

㈤ 求漢武大帝里劉徹的高清圖片(中年老年都可以,不要少年的),找很久了。要高清的,要高清的。

㈥ 漢武帝長什麼

漢武帝劉徹(前156年—前87年),字彘,長安(今陝西省西安市)人。西漢第七位皇帝,漢民族和漢文化的偉大開拓者之一,傑出的政治家、文學家,漢景帝劉啟的兒子,母為王皇後。

㈦ 漢武帝簡介 漢武帝是怎麼死的 評價漢武帝的功與過

漢武帝簡介漢武帝是怎麼死的評價漢武帝的功與過

漢朝的第七位皇帝:漢武帝劉徹簡介:中國古代的第二個封建王朝漢的皇帝他的雄才偉略是真正的使中華民族世代光榮的。《謚法》說「威強睿德曰武」,就是說威嚴,堅強,明智,仁德叫武。他的雄才大略、文治武功使漢朝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他也因此成為了中國歷史上偉大的皇帝之一。他就是漢武帝劉徹。

漢武帝簡介:

漢武帝劉徹(前156年—前87年),漢景帝之子,劉徹,原名劉彘,立為太子時改名為徹,西漢皇帝(是漢朝的第七個皇帝)。漢武帝是漢景帝劉啟的第九子,漢文帝劉恆的孫子, 劉邦 的曾孫,其母是王,皇後為衛子夫。他七歲時被立為太子,16歲登基,七十歲駕崩。(景帝後三年(前141)正月即帝位,後元二年(前87)二月去世,在位五十四年零一個月)54年的統治歷程。

在位期間,繼承景帝政策,打擊地方割據勢力,加強中央集權。在法律思想上,採納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確認儒家思想的封建正統法律思想的地位。在位五十四年,是西漢的鼎盛時期。前無古人的巨大功業。漢武帝的雄才大略,文治武功使漢朝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在他統治下的西漢帝國比羅馬帝國還要強盛。成為世界文明無可爭議的中心,而漢武帝的時代,也成為中華民族歷史上最值得自豪和展示的偉大時代之一。但由於徭役兵役的增加,人民負擔加重,引起農民反抗。

漢武帝的功與過:

漢武帝(前140-前87年在位)創立年號同時也是中國第一個使用年號的皇帝。漢武帝即位之初,一方面政治形勢比較穩定,國家經濟狀況也相當好,另一方面諸侯王國的分裂因素依然存在,潛在威脅還不小。所以,他在繼續推行景帝各項政策的同時,採取了一系列強化中央集權的措施。

政治:在政治方面,採納主父偃的建議,頒布「推恩令」,削弱漢初分封的諸侯國勢力,加強中央集權、加強監察制度。漢武帝還變古創制,包括收相權、設刺史、立平準均輸等重大改革與創制,建立了一套系統完整的政治制度。

軍事:改革兵制。派衛青,霍去病出擊匈奴,使北部邊郡得以安定,派張騫出使西域,聯絡被俘虜的大月氏人,開括了西北邊疆:開通了西漢聯系西域以至中亞等地的通道。

經濟:在經濟方面,採取重農輕商,整頓財政,頒布「算緡」、「告緡」令,徵收商人資產稅,大力打擊奸商;又採取桑弘羊建議,將冶鐵、煮鹽收歸官營,禁止郡國鑄錢,統一鑄造五銖錢;設置平準官、均輸官,由官府經營運輸和貿易,大大增強了國家經濟實力。同時興修水利,移民西北屯田,實行「代田法」,有利於農業生產的發展。在經濟方面還有一條重要的舉措,就是將當時的貨幣進行統一。

思想:在思想方面,採納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使儒家學說成為了中國社會的統治思想,大力推行儒學,在長安設太學。儒家學說成為中國封建統治正統思想,一直延續了兩千多年,對後世中國政治、社會、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但是也有弊端,就是不利於思想多元化的發展。

對外關系

發動對匈奴戰爭

漢武帝對外採取軟硬兼施的手段,一方面自前133年馬邑之謀起結束高祖以來對匈奴的和親政策,開始對匈奴正式宣戰,先後派衛青、霍去病徵伐,解除了匈奴威脅,奪回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區,擴張了西域版圖,將匈奴置於被動稱臣的局面,保障了北方經濟文化的發展。

派張騫出使西域

漢武帝在發動對匈奴戰爭同時,他派張騫出使西域,打通了著名的絲綢之路,進一步加強了與西域的聯系,並發展了中西經濟文化的交流。

對東北方和南方用兵,擴充疆土在東北方,他派兵滅衛氏朝鮮(今朝鮮北部),置樂浪、玄菟、臨屯、真番四郡,漢帝國的版圖至此基本成形。

同時使南方的夜郎、南越政權歸附漢朝,在西南先後設立了七個郡,最南端超過今天越南胡志明市,這也使得今天的兩廣地區自 秦朝 後重歸中國版圖。

後果

漢武帝由於連年對匈奴和西域用兵,並由於舉行封禪,祀神求仙,揮霍無度,加以徭役加重,捐稅增高,致使農民大量破產流亡。天漢二年(前99年),齊、楚、燕、趙和南陽等地均爆發了不同規模的農民起義。但對匈奴的打擊使匈奴再無力與西漢政府相對抗,保證了北方邊郡乃至全國的安全。

漢武帝的晚年生活

漢武帝晚年殺戮太過,頗思悔悟。李廣利伐匈奴不利,全軍覆沒,求神仙又不成,又因巫蠱之禍造成父子相殘、太子劉據自殺,種種打擊使武帝心灰意懶,對自己過去的所作所為頗有悔意。在登泰山、祀明堂之後,武帝在輪台宮殿(並非新疆輪台)里下《罪己詔》:《輪台罪己詔》「朕即位以來,所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自今事有傷害百姓,糜費天下者,悉罷之!」以表示承認自己的錯誤。天下也因此又逐漸歸於和諧,為昭宣中興的盛世奠定了基礎。

史書《罪己詔》記載:「朕自即位以來,所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自今事有傷害百姓、靡費天下者,悉罷之。」強調「當今務在禁苛暴,止擅賦,力本農。修馬政復令以補缺,毋乏武備而已。」

公元前88年,漢武帝叫畫工畫了一張「周公背成王朝諸侯圖」送給霍光,意思是讓霍光輔佐他的小兒子劉弗陵作皇帝。子幼母壯,為了防止太子的年輕母親鉤弋夫人重演呂後稱制的局面,漢武帝狠下心找借口處死了她。公元前87年二月丁卯,漢武帝駕崩於五柞宮,享年七十歲。三月甲申葬於茂陵,廟號是世宗。

㈧ 歷史上真實的漢武帝到底是什麼樣子的

漢武帝劉徹(公元前156年7月14日-公元前87年3月29日),西漢第七位皇帝,偉大的政治家、戰略家、詩人。漢武帝十六歲時登基,為鞏固皇權,中央設置中朝,為加強對諸侯王和地方高官的監察,在地方設置十三州部刺史,令六百石級別的刺史督察二千石級別的郡國守相。開創察舉制選拔人才。採納主父偃的建議,頒行推恩令,解決王國勢力,並將鹽鐵和鑄幣權收歸中央。文化上採用了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結束先秦以來「師異道,人異論,百家殊方」的局面,以儒家思想作為國家的統治思想始於此。漢武帝時期攘夷拓土、國威遠揚,東並朝鮮、南吞百越、西征大宛、北破匈奴,奠定了漢地的基本范圍,開創了漢武盛世的局面,另有開辟絲綢之路,在輪台、渠犁屯田等創舉,並置使者校尉,建立年號、頒布太初歷、興太學,影響極為深遠。
漢武帝在各個領域均有建樹,但在位後期窮兵黷武,又造成了巫蠱之禍,因此留下負面評價。征和四年(公元前89年),漢武帝下罪己詔。後元二年(公元前87年),漢武帝崩於五柞宮,享年70歲,謚號孝武皇帝,廟號世宗,葬於茂陵。

㈨ 漢武帝劉徹年輕的時候長這樣

劉徹(公元前156年7月14日-公元前87年3月29日),即漢武帝,西漢第七位皇帝,那個年頭有活到現在的嗎?誰見過,虛幻的人像你也相信。

㈩ 漢武大帝是誰

漢武大帝是劉徹。

漢武帝劉徹(前156年—前87年3月29日),《漢武故事》載其初名為「彘」,西漢第七位皇帝(前141—前87年在位),傑出的政治家、文學家。漢景帝劉啟的兒子,母為王皇後。

劉徹迷信神仙,熱衷於封禪和郊祀,曾多次巡遊各地,揮霍無度。在位晚年,社會矛盾日益尖銳,關東流民達二百萬,農民起義頻繁。

軼事典故

劉徹在位時,大興土木,即位後就大規模擴建上林苑,並在原有的未央、長樂二宮外又築建章、明光二宮。此外還興建了柏梁台、通天台、飛廉館等建築。

東方朔曾形容劉徹「以城中為小,圖起建章,左鳳闕,右神明,號稱千門萬戶;木土衣綺綉,狗馬被繢罽;宮人簪玳瑁,垂珠璣;設戲車,教馳逐,飾文采,叢珍怪;撞萬石之鍾,擊雷霆之鼓,作俳優,舞鄭女」,其宮苑之富麗堂皇可見一斑。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劉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