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高清圖片 » 什麼是南洋圖片
擴展閱讀
一千米等於多少平方圖片 2025-05-18 04:16:28
能在圖片上寫上字的軟體 2025-05-18 04:10:35

什麼是南洋圖片

發布時間: 2023-02-12 16:22:39

1. 南洋在地圖的哪個地方

南洋是明、清時期對東南亞一帶的稱呼,是以中國為中心的一個概念。包括馬來群島、菲律賓群島、印度尼西亞群島,也包括中南半島沿海、馬來半島等地。清朝時期也指自江蘇以南的沿海諸地稱為「南洋」(江蘇以北沿海稱北洋)。


中文名:南洋

時 期:明、清時期

地 域:東南亞一帶

地域2:江蘇以南的沿海諸地

2. 中國近代史上人們所說的南洋是指現在的什麼地方

南洋的地理概念主要是指當今東盟十國在內的廣大區域,包括馬來群島、菲律賓群島、印度尼西亞群島,也包括中南半島沿海、馬來半島等地。而廣義的南洋還包含當今的印度、澳大利亞、紐西蘭以及附近的太平洋諸島。

南洋是明清民時期稱呼東南亞較深區域(不包括越南北部等)及其水向型附近區域:

一、是南亞的斯里蘭卡、馬爾地夫、印度海岸,而阿拉伯海西岸屬西洋了。

二、是印尼東方的澳洲北部即巴布亞紐幾內亞、索羅門群島。

三、是菲律賓群島以東的帛琉群島等西太平洋群島。

東南亞與中國山水相連,自古以來便是東南沿海百姓移居海外的主要目的地。早在秦漢時期,即有海商進入東南亞的記載。唐宋時期,中國海商遍布東南亞沿海地區,人口往來頻繁。15世紀初,爪哇、蘇門答臘等地出現華人聚居區。

明中後期,政府多次發布禁令限制出海,但由於海外貿易的興盛,前往東南亞的人口依然有增無減。然而,真正形成規模並影響至今的移民活動,則是近代以來稱為「下南洋」的移民潮。

(2)什麼是南洋圖片擴展閱讀:

中國人走出國門的移民潮,長路漫漫,充滿了血淚辛酸。

首先是「違法」。移居海外在很長時期內是不允許的,在朝廷看來,遷居海外無異於「棄絕王化」,不僅禁止,而且對回國者嚴加制裁。直到晚清,清政府才意識到海外華僑的經濟實力與商埠的重要性,於光緒三年(1877)任命當地華僑領袖胡璇澤為新加坡首任領事。1893年,清政府才正式解除「華僑海禁」。

其次是旅途艱險。早期移民偷渡出洋,整日擔心官軍稽查與海盜行劫,海上風信難測,帆船時時有傾覆之險。近代出洋華工則幾乎與奴隸無異,飽受「豬仔頭」與「豬仔館」的虐待,華工被封禁在船艙內,條件惡劣,死亡率極高,販運華工的船隻被稱為「移動地獄」。

再就是落地後的艱難。落地移民一是要克服難以適應自然環境的問題,一是受到當地各種勢力的多重壓力。

殖民者急需華人參與開發,但又對華人迅速擴張的經濟實力充滿擔憂,因而有意抑制華人權益,迫害、屠殺華人的事件多有發生,尤以印尼多次屠殺華人的事件最為慘烈。殖民勢力消退後,情況有所改善,但一旦政局動盪,華人往往成為發泄不滿的對象。

大量華人移居東南亞,不僅緩解了中國國內的人口壓力,也極大地推動了東南亞各國經濟的開發與發展。可以說,東南亞的近現代歷史是土著族群與華人共同書寫的。

目前,華人作為東南亞各國本地族群的重要組成部分,已經得到所在國的認可與認同,但歷史與現實糾葛的陰影並未消失殆盡,華人問題的徹底解決仍需時日,這就需要華人社會自身的努力,同時,中國實力之強弱也與華人的命運息息相關。

3. 南洋指的是什麼地方

南洋指的是東南亞各國。具體主要包括馬來群島、菲律賓群島、印度尼西亞群島,也包括中南半島沿海、馬來半島等地。清朝時期也指自江蘇以南的沿海諸地稱為「南洋」(江蘇以北沿海稱北洋)。

清代鄭觀應在《盛世危言·海防上》提到:「今而南洋各島,悉為占據。」(現在南洋各個國家島嶼,都被列強占據。)這里的南洋就指的是東南亞各國家。中國古代及近代有著下南洋的說法。福建、廣東等地老百姓乘船前往東南亞進行經商,也有的是戰亂時期遷徙到東南亞各國。

清朝時期也有稱江蘇以南的沿海諸地稱為「南洋」的說法。如「南洋水師」為主要負責江浙一帶的海防事務,與北洋水師相對應。

(3)什麼是南洋圖片擴展閱讀

中國人下南洋的原因

一、戰亂導致被迫遷徙

在明朝到民國這段歷史時期,國內戰亂不斷,民不聊生。福建、廣東一帶在當時慌亂窮困,人多地少,老百姓生活極度難以維持,為了謀生計,維持家庭生活,改變個人或家族的命運,躲避戰亂,閩粵地區的老百姓一次又一次、一批又一批批地到南洋謀生。

據1935年中國太平洋學會對流民出洋的原因所作的調查顯示,因經濟壓迫而出洋者占 69.95%。那個時候下南洋的人,既有對未來充滿希望的人,也有在家鄉故土呆不下去的人。

二、當地政策的吸引

英國、荷蘭殖民統治下的南洋,正處於加速開發過程中,對勞動力的需求量非常大。南洋諸國為吸引華工,先後推出一系列優惠政策。這樣的政策對於中國國內流離失所、喪失土地的無業流民來說,具有強大的吸引力。很多人就是在這個時候,或攜妻帶子,或孤身一人,漂洋過海來到南洋。

4. 什麼是南洋

南洋指的是:現在的東南亞,具體點說來就是現在的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等國家。由於華僑在南洋謀生和流動,「南洋」的內涵有所發展。南洋群島即印度尼西亞群島。

南洋的由來:

唐末開始,中國把東南亞到印度洋中諸島國劃分為東洋和西洋。 從福建、廣東沿海港口出發,渡東海到台灣、琉球、日本諸島為東洋。從呂宋順菲律賓列島,南至婆羅洲,這條沿西太平洋諸島的航線所經之地稱」南洋」。從中國沿海出發順大陸海岸南行,過印度支那半島,所經之地稱為「西洋」,東洋、西洋之間分界是南海。

拓展資料:

詳細解釋

(1) 清末至民國時期,劃分我國沿海地區為南北兩洋區,稱山東以南的江蘇、浙江、福建及廣東各省為南洋;江蘇以北的山東、河北、遼寧各省為北洋。

【出處】:鄭觀應《盛世危言·海防上》:"南洋起廈門,包汕頭、台灣、潮陽、甲子門、四澳、虎門、老萬山、七洲洋,直抵雷環為一截。"

(2)亞洲東南部國家和地區。

【出處】:鄭觀應《盛世危言·海防上》:"昔泰西各強敵,越國鄙遠而來。今而南洋各島,悉為占據。則邊鄙已同接壤,郊垧無異戶庭也。"

【示例】:茅盾《過封鎖線》:"客人們一次一次追問,才知道他是南洋華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