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黃芩的功效與作用及禁忌 哪些人適宜食用黃芩
功效:
黃芩性味苦、寒,歸肺、胃、膽、大腸經,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安胎之功,凡濕熱之症皆可用之。黃芩適用於濕熱內蘊所致的黃疸、瀉痢、熱淋、瘡癰、濕溫、急性熱病、肺熱咳嗽、血熱出血及縶毒瘡瘍等,且為肺熱首選之葯。
《醫學啟源》言:「黃芩,治肺中濕熱,療上熱目中腫赤,瘀血壅盛,必用之葯。」《主治秘訣》言:「其用有九:瀉肺經熱,一也;夏月須用,二也。『』
『』上焦及皮膚風熱,三也;去諸熱,四也;婦人產後,養陰退陽,五也;利胸中氣,六也;消膈上痰,七也;除上焦熱及脾濕,八也;安胎,九也。」
譯文:黃芩,治肺中濕熱,治療上熱眼睛腫紅,多病血脈奎塞盛,一定要用的葯。」《主治秘訣》說:「它有九個作用:瀉肺經熱,第一條;夏天要用,第二條。『』
『』上焦以及皮膚風熱,第三條;去諸熱,第四條;婦女產後,養陰退陽,第五條;利胸中之氣,第六條;膈上痰消,第七條;除上焦熱及脾濕,第八條;安胎,第九條。」
不宜人群:
黃芩苦寒較甚,易伐氣傷陰,損陽敗胃,故凡虛熱、虛寒、便溏、胎寒欲墜者,皆應忌用。中病即止,不宜濫用。
(1)黃芩圖片什麼味擴展閱讀:
現代醫學發現,黃芩湯可以減輕腸癌化療損傷。
近日美國耶魯大學醫學院等機構研究人員報告稱,動物實驗以及初步臨床實驗顯示,中葯黃芩湯可減輕化療對結腸癌和直腸癌患者造成的腸道損傷。黃芩湯的主要成分為黃芩、白芍、甘草等,屬清熱類葯物。
研究人員首先利用化療葯物伊立替康治療患癌實驗鼠。伊立替康在縮小實驗鼠腫瘤的同時,也造成實驗鼠腸道內膜大面積損傷。隨後,研究人員讓小鼠服用黃芩湯的實驗室劑型PHY906。幾天後,實驗鼠受損的腸道內膜恢復正常。
研究人員發現,PHY906不但能補充健康的腸道細胞,而且可以阻斷炎症細胞向腸道遷徙,減輕炎症反應。研究人員表示,他們對17名結腸癌和直腸癌患者的初步臨床測試表明,黃芩湯「很有前景」。
2. 黃芩是熱性還是涼性 味苦性寒
很多人知道黃芪這種葯材,但是不一定聽過黃芩這種中葯。其實二者並非同一種,那麼,黃芩是熱性還是涼性?黃芩有副作用嗎?
黃芩是熱性還是涼性
黃芩,味苦、性寒。
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止血、安胎等功效。
主治
溫熱病、上呼吸道感染、肺熱咳嗽、濕熱黃膽、肺炎、痢疾、咳血、目赤、胎動不安、高血壓、癰腫癤瘡等症。
一般以內蒙古野生的枯芩為最佳,其次是山西產的黃芩,甘肅的栽培黃芩品質最次。
黃芩的功能主治
黃芩可治壯熱煩渴,肺熱咳嗽,濕熱瀉痢,黃痘,熱淋,吐、衄、崩。漏,目赤腫痛,胎動不安,癰腫疔瘡。常用於濕溫發熱、胸悶、口渴不欲飲,以及濕熱瀉痢、黃疸等症。對濕溫發熱,與滑石、白蔻仁、茯苓等配合應用;對濕熱瀉痢、腹痛,與白芍、葛根、甘草等同用;對於濕熱蘊結所致的黃疸,可與茵陳、梔子、淡竹葉等同用。
黃芩的副作用
黃芩的副作用主要體現有苦寒傷胃,脾胃虛寒者不宜使用。黃芩可用於上呼吸道感染、腸道感染、肝膽系統感染。具瀉實火、除濕熱、止血、安胎的功效。另外,黃芩有較廣的抗菌活性,對皮膚真菌亦有一定程度的抑製作用。
黃芩用葯禁忌
黃芩苦寒傷胃,脾胃虛寒者不宜使用。
脾肺虛熱者忌之黃芩。凡中寒作泄,中寒腹痛,肝腎虛而少腹痛,血虛腹痛,脾虛泄瀉,腎虛溏瀉,脾虛水腫,血枯經閉,氣虛小水不利,肺受寒邪喘咳,及血虛胎不安,陰虛淋露,法並禁用。
3. 黃芩功效與作用效
黃芩功效與作用效
黃芩功效與作用效,這是我們生活中經常吃的一種食物,在中葯學上它有著補氣益血的功效,對於調理人的身體有很大的好處,特別適合養胃、養肺的人食用,清楚黃芩功效與作用效,才能更好地生活。
黃芩功效與作用效1
(一)黃芩的功效
黃芩味苦,性寒。歸肺、膽、脾、大腸、小腸經。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止血,安胎。用於濕溫、暑溫胸悶嘔惡,濕熱痞滿,瀉痢,黃疸,肺熱咳嗽,高熱煩渴,血熱吐衄,癰腫瘡毒,胎動不安。
《葯對》:黃芩,得厚朴、黃連止腹痛:得五味子、牡蒙、牡蠣令人有子;得黃芪、白蘞、赤小豆療鼠瘺。
《本草圖經》:張仲景治傷寒心下痞滿,瀉心湯四方皆用黃芩,以其主諸熱,利小腸故也。又太陽病下之利不止,有葛根黃芩黃連湯;及主妊娠安胎散,亦多用黃芩。
《醫學啟源》:黃芩,治肺中濕熱,療上熱目中腫赤,瘀血壟盛,必用之葯。泄肺中火邪上逆於隔上,補膀胱之寒水不足,乃滋其化源。
《本經》:主諸熱黃疸,腸僻,泄利,逐水,下血閉,(治)惡瘡,疽蝕,火瘍。
《別錄》:療痰熱,胃中熱,小腹絞痛,消谷,利小腸,女子血閉,淋露下血,小兒腹痛。
《滇南本草》:上行瀉肺火,下行瀉膀胱火,(治)男子五淋,女子暴崩,調經清熱,胎有火熱不安,清胎熱,除六經實火實熱。
《綱目》:治風熱濕熱頭疼,奔豚熱痛,火咳,肺痿喉,諸失血。
《本草正》:枯者清上焦之火,消痰利氣,定喘嗽,止失血,退往來寒熱,風熱濕熱,頭痛,解瘟疫,清咽,療肺痿肺癰,乳癰發背,尤法肌表之熱,故治斑疹、鼠瘺,瘡瘍、赤眼;實者涼下焦之熱,能除赤痢,熱蓄膀胱,五淋澀痛,大腸閉結,便血、漏血。
《 科學的民間葯草》:外洗創口,有防腐作用。
(二)黃芩的禁忌
《本草經疏》:脾肺虛熱者忌之。凡中寒作泄,中寒腹痛,肝腎虛而少腹痛,血虛腹痛,脾虛泄瀉,腎虛溏瀉,脾虛水腫,血枯經閉,氣虛小水不利,肺受寒邪喘咳,及血虛胎不安,陰虛淋露,法並禁用。
黃芩的作用
抗菌
黃芩對多種革蘭陽性菌、革蘭陰性菌、致病性皮膚真菌有抑製作用。
抗病毒
黃芩能夠抑制流感病毒、乙型肝炎病毒。
抗炎
黃芩素、黃芩苷能夠抑制急性炎症反應。抑制炎症模型滲出腫脹、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抑制大鼠佐劑性關節炎。
(1)機制:抑制炎性介質產生、釋放。
(2)抑制組胺釋放
(3)抗花生四烯酸代謝,抑制前列腺素E(PGE)、白細胞三烯(LT)的生成,減輕炎性介質擴張血管、增加血管壁通透性、白細胞的趨化作用。
對免疫功能的影響
黃芩能夠抑制免疫反應:尤其對I型變態反應(過敏反應)作用顯著。黃芩能夠提高機體免疫功能,因為黃芩苷,提高巨噬細胞、NK細胞功能。
清熱解毒
研究表明,黃芩有解熱的性質。黃芩有解毒作用,與所含的葡萄糖醛酸有關。
保肝、利膽
中醫認為,黃芩清肝膽,保肝,與抗氧自由基損傷有關。
鎮靜
黃芩對中樞抑制,能夠起到鎮靜的作用。
對血液系統影響
黃芩對血液系統作用復雜,黃芩素等能夠抑制血小板聚集;能抗凝血,能抑制凝血酶誘導的纖維蛋白產生。
抗變態反應
在抗變態反應方面,黃芩甙元較甙作用強。黃芩此種抗變態反應,不產生過敏反應,此外它對平滑肌本身,也有直接的鬆弛作用。黃芩甙元及黃芩甙均能抑制過敏性之浮腫及炎症,二者能耳毛細血管的通透性。
降低血壓
黃芩酊劑、浸劑、煎劑、醇或水提取物、黃芩甙均可引起降壓作用。浸劑口服能降低正常及慢性腎性高血壓,酊劑可使神經性高血壓回至正常。
利尿作用
在急性利尿實驗中,黃芩甙元作用最強,漢黃芩素次之。黃芩醇提取物及煎劑亦有利尿作用。
對血糖血脂的影響
黃芩能夠降低血脂,能使血糖輕度上升。
解痙作用
黃芩可消除強直性痙攣的症狀。
安胎作用
黃芩有清熱安胎作用,可用於胎動不安,常與白術、竹茹等配合應用。
治療一些疾病的作用
(1)治療急慢性上呼吸道感染、支氣管炎、肺炎、支氣管擴張感染、肺間質炎等各種呼吸道疾病。也能用於肺結核病。
(2)治療急慢性腸炎、痢疾、潰瘍性結腸炎、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
(3)治療過敏性鼻炎、過敏性肺炎、支氣管哮喘等。
(4)治療急慢性肝炎、肝病,轉氨酶、膽紅素升高,以及慢性膽囊炎、膽石症,也用於免
(5)疫性肝病。
(6)治療各種免疫性、過敏性疾病,如紅斑狼瘡、類風濕關節炎等結締組織病。
(7)治療蕁麻疹、過敏性皮炎等皮膚過敏性疾病,以及過敏性紫癜。臨床還常用於治療高血壓、尿路感染、腎盂腎炎、前列腺炎、及皮膚、眼睛的各種炎症。
(8)黃芩炭治療各種出血。黃芩傳統用於妊娠惡阻和保胎,也為現代臨床所常用。
抗癌作用
黃芩能夠一定程度上的抑制癌細胞的產生和擴散。
黃芩功效與作用效2
◆ 安胎
孕婦體質都比較燥熱,而黃岑在治療改善孕婦燥熱、胎動不安方面有著至關的效果,通過服用黃岑可以幫助達到涼血安胎的效果,當然在服用黃岑的時候也可以同時搭配白術以及竹茹等,還可以通過起到保胎的效果。
◆ 清熱除濕
黃岑可以幫助達到清熱除濕的效果,對於因為濕熱引起的腹瀉以及黃疸方面有著極大的效果。
對待濕熱可以用黃岑同時搭配滑石、茯苓等一起應用,對待因為濕熱導致的腹瀉以及腹痛症狀,在選擇黃岑的時候搭配葛根、甘草等等效果更好,針對因為濕熱導致的黃疸,黃岑搭配梔子以及淡竹葉有著更好的效果。
◆ 治療溫熱病
黃岑在治療溫熱病方便有著極佳的.效果,這類疾病有著典型的特徵就是發病急變化較快,往往還伴隨著身體發熱的現象,而通過服用黃岑可以阿道改善效果。
◆ 改善乳房結塊腫痛
黃岑在治療乳房腫痛乳房存在結節方面也有著不錯的療效,當然在使用黃岑的時候還可以搭配黃柏、川軍、地龍以及黃連、乳香,將這六位葯等量選取然後研磨成細粉在通過一定方式塗抹到患處有直觀的效果。
◆ 降血壓
不管是黃岑的哪種製作方式,都可以對人體起到降低血壓的效果,可以選擇煎制,也可以浸劑口服,都可以幫助緩解神經性高血壓。
◆ 改善血液系統
黃岑對血液系統還有一定的作用,可以幫助抑制血小板聚集,在抗凝血方面有一定作用,自然也就可以緩解血栓,也可以緩解心血管疾病的出現。
從上述內容可以知道黃岑的功效可真不少,很多人直接選取黃岑當茶喝,但是黃岑畢竟是一種中葯材,在服用之前還需要知道自己是否適合。
這三種人不適合服用黃岑
▲ 空腹人群
如果在空腹的情況下喝黃岑水會出現茶醉現象,因為水分會沖淡胃酸傷害消化,而黃岑直接作用在胃粘膜上也會傷害胃部。
▲ 胃潰瘍患者
黃岑茶其實是一種胃酸分泌刺激劑,因此在喝過之後會導致大量胃酸出現,對於胃潰瘍患者而言,本身情況比較嚴重將會加重病情。
▲ 脾胃虛寒者慎用
黃岑的清熱功效是非常顯著的,而對於脾胃虛弱的人群而言反而不適合,尤其是還存在食少便溏的人一定要禁用。
黃岑的製作方法也非常簡單,除了煎水喝製作成茶飲之外,還可以放在粥里邊,但是在食用之前一定要了解自己的體質是否適合,而這一點需要經過專業的判斷才可以了解。
4. 有一種山上開紫色的花的葯材學名叫什麼 老人叫它元條
學名叫黃芩。
黃芩,別名山茶根、土金茶根,是唇形科黃芩屬多年生草本植物;肉質根莖肥厚,葉堅紙質,披針形至線狀披針形,總狀花序在莖及枝上頂生,花冠紫、紫紅至藍色,花絲扁平,花柱細長,花盤環狀,子房褐色,小堅果卵球形,花果期7~9月。
黃芩生於向陽草坡地、休荒地上,海拔60~1300(1700~2000)米。產於黑龍江,遼寧,內蒙古,河北,河南,甘肅,陝西,山西,山東,四川等地,中國北方多數省區都可種植。俄羅斯東西伯利亞,蒙古,朝鮮,日本均有分布。模式標本采自俄羅斯。
(4)黃芩圖片什麼味擴展閱讀
黃芩葯物禁忌
1、保持良好的作息習慣,盡量避免熬夜。
2、少吃辛辣或者刺激性食物。
3、積極參加戶外運動,放鬆心情。
4、不要給自己太大的壓力,學會合理減壓。
5、本品苦寒傷胃,脾胃虛寒者不宜使用。凡中寒作泄,中寒腹痛,肝腎虛而少腹痛,血虛腹痛,脾虛泄瀉,腎虛溏瀉,脾虛水腫,血枯經閉,氣虛小水不利,肺受寒邪喘咳,及血虛胎不安,陰虛淋露,法並禁用。
5. 黃芩的作用與功效(清熱燥濕第一葯——黃芩)
黃芩的出現,意味著對中葯的講解進入新的篇章——清熱燥濕葯。而本章內容裡面,又以黃芩為第一葯,可見其地位。
黃芩,是唇形科植物黃芩的乾燥根,主要產地有河北、山西、內蒙、河南、陝西等。一年兩收,多於春秋兩季採挖。除去須根以及泥沙等雜質,曬干,而後進一步蒸透,再次曬干,備用。蒸透的步驟也有選用開水潤透。生用、酒炙或者炭炒均可。
黃芩,味苦,性寒。歸肺經、膽經、脾經、胃經、大腸經、小腸經。
主要功效是:清熱燥濕、瀉火解毒,同時還有一定止血、安胎的功效。
黃芩,性味苦寒,主要擅長清熱燥濕,尤其是清肺胃膽以及大腸內的濕熱。對於濕溫、暑濕,清楚效果很好,經常配伍滑石、白豆蔻、通草等葯物一起治療濕溫、暑濕等證。
黃芩,是治療黃疸重要的一味葯,配伍茵陳、梔子等可以治療黃疸。
黃芩,歸肺經,善清上焦肺熱。常用來治療肺熱壅遏所導致的咳嗽、痰少質稠、身熱等症狀。另如果是配伍法半夏,則主要治療肺熱咳嗽痰多,例如黃芩半夏丸。
黃芩,苦寒較甚,清熱瀉火能力較強。配伍薄荷、梔子、大黃等,常用來治療外感熱病,高熱煩渴,面紅口燥,小便色黃等症狀,例如涼膈散。
血熱易迫血妄行,黃芩清瀉火熱的同時,還能夠涼血止血,對於火毒熾盛導致的血妄行脈外出現的吐血、衄血等證,常選用黃芩、配合大黃使用,組成大黃湯。
另外,記下小筆記,黃芩還有比較特殊的功效是——清熱安胎。對於血熱所致的胎動不安,黃芩可發揮意想不到的作用。常配伍生地黃、黃柏等組成保陰煎,
黃芩苦寒傷胃,因此脾胃虛寒的患者應避免使用,或者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