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瘦金體鋼筆書法字帖
瘦金體書法極難臨摹,要求下筆者極高的書法功力和涵養,以及神閑氣定的心境來完成的。所以想寫好瘦金體還是得不斷的練習以及臨摹。下面是我為你整理的瘦金體鋼筆書法字帖,希望對你有用!
瘦金體鋼筆書法字帖欣賞
瘦金體鋼筆書法字帖圖片4
瘦金體書法好看在哪裡?
瘦金體原本為"瘦筋體",是說其筋骨之力,以弱勝強,後來因為其斬釘截鐵之痛快,遂以"金"易"筋",稱為瘦金體。這種書法好看就好看在其瘦骨上,運筆飄忽快捷,筆跡瘦勁,至瘦而不失其肉,轉折處可明顯見到藏鋒,露鋒等運轉提頓痕跡,是一種風格相當獨特的字體。
宋徽宗的書法筆畫瘦硬,初習黃庭堅,後又學褚遂良和薛稷、薛曜兄弟,並雜糅各家,取眾人所長且獨出己意,最終創造出別具一格的"瘦金書"體,影響頗大。宋代書法以韻趣見長,趙佶的瘦金書即體現出類同的時代審美趣味,所謂"天骨遒美,逸趣靄然";又具有強烈的個性色彩,所謂"如屈鐵斷金"。
這種書體,在前人的書法作品中,未曾出現過。褚遂良的瘦筆,只是小部分相同,大部分則不一樣。與唐朝薛曜的字相比,可以說是最接近的。也許趙佶是從薛曜的《石淙詩》變格而來的,但他的創造顯然比薛曜成熟得多。這是一種非常成熟的書體,趙佶已把它的藝術個性發揮得淋漓盡致。這種瘦挺爽利、側鋒如蘭竹的書體,是需要極高的書法功力和涵養,以及神閑氣定的心境來完成的。
"瘦金書"正與其工筆花鳥畫的用筆方法契合,細瘦如筋的長筆畫,在首尾處加重提按頓挫,再取黃庭堅中宮緊結四面伸展的結構之法,頗有瘦勁奇崛之妙。這種瘦筋的字正適合題在他的工筆畫上,與畫筆相呼應。他作為兼有書法和繪畫才能的藝術家,把書法與繪畫做了很重要的融匯,開創了詩、書、畫、印為一體的文人書畫新局面,並影響後世而綿延於今。
❷ 徐國英瘦金體書法
徐國英,號胡楊、龍文齋主人,生於1944年,秉承家學,臨池五十餘載,楷書尤精,其楷法融顏、歐、褚、瘦金等諸體之長.那麼他的瘦金體又是怎麼樣的作品呢?下面是我為你整理的徐國英瘦金體書法,希望對你有用!
徐國英瘦金體書法欣賞
徐國英瘦金體書法圖片4
書法 | 瘦金書·書法史上的「奇葩」
後人評價宋徽宗是「一代昏君,千秋巨匠」,關於宋徽宗趙佶的藝術成就,後世毀譽參半,多有因其人而損其書畫者。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南唐後主李煜寫下「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如是雋永詩篇,然其作為一個不稱職的政治家,一直被人討伐。
或許在另外一個文藝的世界裡,他們應該得到公正的對待。
那麼今天,我們就去看看宋徽宗趙佶自創的「瘦金書」,欣賞一下屬於它獨特的魅力。
「天骨遒美,逸趣藹然」是趙孟頫《跋宋徽宗摹唐人明皇訓子圖》中對宋徽宗「瘦金書」之贊,數百年來對於宋徽宗「瘦金書」的評價實際上是存在爭議的,贊揚之聲有之,詬病之語亦是不少。
「瘦金」其名
「瘦金書」是宋徽宗趙佶以獨特的筆法自創的,有人說「瘦金書」原名「瘦筋書」。一般認為「瘦金體」本為「瘦筋體」,以「金」易「筋」, 只是人們對趙佶「御書」的珍重。
但是不是真就如此呢?宋周密《癸辛雜識別集·汴梁雜事》中早有「瘦金書」一詞,指其具有勁瘦如鐵的特點。明陶宗儀在《書史會要》中說到:「行草、正書筆勢勁逸,初學薛稷,變其法度,自號瘦金書。」這里提出「瘦金書」是宋徽宗趙佶的自號。根據上述兩條材料,「瘦金書」應當是一開始就有的稱呼,而「瘦筋書」、「瘦筋體」可能是後世人在理解上不同而產生的別稱。
宋徽宗其人
宋徽宗趙佶,神宗第十一子、哲宗之弟,先後被封為遂寧王、端王。趙佶本不能繼位,但哲宗英年早逝,無子,因此登基繼位,為北宋第八位皇帝。他在位二十五年,歷靖康之難,成為亡國之君。到底是玩物喪志,還是趙佶其實更適合做一個藝術家?這是一個問題。元代脫脫撰《宋史》的《徽宗紀》,嘆曰:「宋徽宗諸事皆能,獨不能為君耳!」
關於他的藝術天分,《宣和遺事》中說他「才俊過人,善寫墨竹君。能揮薛稷書,通三教之書,曉九流之典」。清代葉昌熾《語石》雲:「道君雖青衣受辱,藝事之精冠絕今古」。再加上流傳下來的關於宋徽宗的書畫作品,我們可以看出,宋徽宗本人的藝術修養是非常高的。還有一點,那便是宋徽宗崇信道教,自稱「教主道君皇帝」,這對他的書畫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瘦金書」的形成
關於瘦金體的形成源流,歷來就有學者寫過多篇文章進行分析。綜合來看,應該有兩個大的部分:一是書法本身的取法;二是繪畫藝術的影響。
書法上的溯源也是有很多異議的,有人說趙佶師法黃庭堅,還有褚遂良、薛稷、薛曜等之說,不過比這更直接的可能是「援畫入書」的影響。趙佶擅長工筆畫,有人評價他的字「點如菊,撇捺似蘭,橫直如竹,雖字亦畫。」
好了,了解了一些背景後,我們就來欣賞欣賞瘦金書的作品吧。
《楷書千字文》規整而硬瘦勁挺、透著靈秀之氣,《大觀聖作碑》纖細優美、沉靜而內斂,《神霄玉清萬壽宮詔》靈動娟麗、不落嬌弱,《穠芳詩》豪氣躍然、瘦硬中見豐腴……這些作品的美感特徵,並不是每一個書家都能夠達得到的。
後人模仿「瘦金書」的一些作品
學者葉昌熾在《語石》中提到關於「瘦金體」:「直如矢,勁如鐵,望之如枯藤冒樹……亦如游絲裊空,煙蘊直上。」這對「瘦金體」「瘦硬勁挺」的特點作了生動的概括。縱使有不少贊譽之聲,但歷代特別是官方權威對於宋徽宗的書法都不夠重視。
的確,以傳統的審美眼光來看,更加偏向於欣賞含蓄、敦厚、外蘊藏於內的書體,而「瘦金書」看起來給人一種鋒芒畢露、刻薄軟弱、缺乏內涵的感覺。
我認為「瘦金書」雖然看似鋒利,但給人一種爽利果斷的感覺,傲骨天成,其間又不乏細膩和溫柔,筆力的柔和與直硬構成了一定的動態感。盡管整體看起來過於整飭,有一種形式化的感覺,但還是給人以獨特的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