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光伏產業是什麼
在中國光伏產業潮起潮落、快速發展中,隨著產業集中度逐漸增強,「蛇吞象」式資本運作大戲接連上演。
海外市場對如今的中國光伏產業來說,確實占據著相當大的份額,不過,這些大多得益於光伏企業的提前布局,目前,國際上對華光伏雙反。提高關稅的措施屢見不鮮,海外市場的開拓,也確實是舉步維艱。
在中國大型光伏企業紛紛進軍海外的大潮流下,那些小企業們。又會分到多少「蛋糕」呢?
隨著光伏行業進入競爭下半場,資本的集中會繼續加劇。「以小博大」、「大魚吃小魚」等資本運作還會繼續上演,行業競爭也將更加激烈。
更多詳情網路
2. 光伏產業鏈的完整工藝流程
光伏產業鏈包括硅料、鑄錠(拉棒)、切片、電池片、電池組件、應用系統等6個環節。上游為硅料、矽片環節;中游為電池片、電池組件環節;下游為應用系統環節。從.
(一) 從產業鏈各環節看,技術發展參差不齊、產能供需存在缺口,制約產業健康發展從國內太陽能產業鏈內部來看,太陽能光伏技術整體水平不高,核心技術多依賴國外.
在光伏行業,有著一條清晰而完整的產業鏈,主要涵蓋包括硅料、矽片、太陽能電池、光伏組件、應用系統在內的5個產業鏈環節。每一環節都需要不同的設備技術和組織.
光伏產業目前已經涉及到的,包括很多方面,以後會更多:1、集中式光伏發電站; 2、分布式戶用光伏發電站;3、風光互補路燈、光伏路燈、高速警示燈光伏供電、道路.
從現在看來,太陽能企業要想把握住這場行業發展大潮,面臨著諸多挑戰。據中利騰. 國內企業只要完成3~4個商業項目,整個產業鏈就會比較完整。
光伏行業屬於新能源產業,各個地方政府都比較重視,但是總體來說,南方比北方更重視光伏行業,光伏行業主要還是集中在以無錫、深圳、包頭、濟寧為代表性的城市。.
光伏產業是指太陽能發電產業,包括太陽能電池(單晶硅、多晶硅、薄膜等)、配套組件(光伏接線盒、光伏電纜、逆變器等等)。光伏跟光熱都屬於太陽能產業
3. 光伏產業鏈的影響
(一) 從產業鏈各環節看,技術發展參差不齊、產能供需存在缺口,制約產業健康發展
從國內太陽能產業鏈內部來看,太陽能光伏技術整體水平不高,核心技術多依賴國外。其中源頭多晶硅材料生產技術工藝較低,中端太陽能電池製造技術自主創新能力不高,下游光伏發電集成技術不遜於國外。同時,各環節產品產能缺口較大,2006年,多晶硅產量300t,佔世界總產量的1%左右,僅能滿足30MW太陽能電池的生產,而同年國內太陽能電池產量達369.5MW,位居世界第四,而光伏年安裝量僅10MW。下游光伏產品應用市場尚未打開,應用水平較低,產業鏈各端供需差距較大。長期來看,這種產業內部供需不平衡、產業自主研發能力低的狀況不利於中國太陽能光伏產業的健康發展。
(二) 從產業鏈整體看,中國太陽能產業集中在中部,兩端在外,整個產業規模化程度不高
從整個行業發展狀況看,中國太陽能產品生產居於世界前列,但制約整個光伏成本的原材料生產卻高度依賴國外,同時,具有高附加值的產品應用也大部分出口。在太陽能光伏產業中,中國成為了太陽能產品加工廠,從產品末端看,我國光伏產業發展緩慢,遠不及國際發達國際水平,產業規模化尚有距離。
4. 光伏產業鏈的介紹
產業鏈構成
多晶硅經過鑄錠、破錠、切片等程序後,製作成待加工的矽片。在矽片上摻雜和擴散微量的硼、磷等,就形成P-N結。然後採用絲網印刷,將精配好的銀漿印在矽片上做成柵線,經過燒結,同時製成背電極,並在有柵線的面塗一層防反射塗層,電池片就至此製成。電池片排列組合成電池組件,就組成了大的電路板。
一般在組件四周包鋁框,正面覆蓋玻璃,反面安裝電極。有了電池組件和其他輔助設備,就可以組成發電系統。為了將直流電轉化交流電,需要安裝電流轉換器。發電後可用蓄電池存儲,也可輸入公共電網。發電系統成本中,電池組件約佔50%,電流轉換器、安裝費、其他輔助部件以及其他費用占另外 50%。
官W:華夏能源網
5. 光伏行業:一毛錢一度電,血淚交織的行業,多少英雄折戟沉沙
無錫尚德,中電電氣,台灣茂迪相繼破產,曾幾何時那些雄心勃勃的光伏龍頭,在十幾年之後都落得個慘淡收場。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不由得讓人們心生感嘆。前段時間,全世界最低的光伏發電成本紀錄再次被打破,驚人地達到了0.0137美元一度,還不足人民幣0.1元一度,創造光伏發電"神話"。 如今,綠色發展的號角早已吹響,以光伏發電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成為各國推進能源體系轉型的"主角",貝殼投研(ID:Beiketouyan)帶領大家了解一下光伏行業。
一、光伏行業概況
1.全球光伏行業概況
隨著度電成本的下降及平價時代的到來,長期來看全球光伏市場空間廣闊。 光伏作為可再生能源,其滲透率提高是大勢所趨。2040年,全球光伏發電在總發電量的佔比將達到18.7%,而2018年全球范圍內光伏發電滲透率僅為2.2%,2019年我國光伏發電滲透率提升至3.1%,光伏發電的市場空間廣闊。
光伏累計裝機量未來20年有十倍增長空間。 根據國際能源署2019年在可持續發展假設中的預測,到2040年,全球光伏累計裝機量預計達到7200GW(年均光照1100h),而2019年全球光伏累計裝機量達到710GW,累計裝機量在未來將擴大至目前裝機量的十倍。同時根據Solar Power Europe的預測,到2023年全球新增光伏裝機容量有望達到250GW以上。
2.國內光伏行業概況
隨著國家政策的扶持和光伏行業本身經濟性的顯現,我國光伏的滲透率將持續提升。 隨著光伏成本的快速下降,新增裝機規模將快速增長,同時憑借成熟的商業模式和很強競爭力的成本,分布式光伏將成為光伏發展的主要模式。2050年,我國光伏發電總裝機規模預計能夠達到5000GW,佔全國總裝機的59%。
我國年新增光伏裝機容量有十倍增長空間。 我國發電量從2010年的42277億千瓦增長到2019年的73253億千瓦,年化增速6.3%。假設未來我國發電量增速為5%,光伏發電量滲透率到2050年分別提升至30%、35%和40%,年利用小時數為1100小時,可測算出未來30年內每年新增的光伏裝機量情況。在三種情況下,到2050年,新增裝機量分別有望達到286W/338GW/389GW。
3.光伏行業產業鏈
(1)硅原料: 要做矽片的話首先要做高純度的硅料,保利協鑫曾經是絕對的龍頭,現在來看未來的領軍者很可能是通威股份。
(2)矽片: 市場集中度較高,隆基股份、中環股份單晶市場雙寡頭格局。2019年全球單晶市場份額佔比為62%左右,預計到2021年將進一步提升至85%以上。單晶矽片市場形成雙寡頭壟斷局面,隆基和中環在2019年合計占據市場70%份額,龍頭效應顯著。
(3)電池: 目前電池集中度很低,分散性較高,現在做的比較好的是通威股份。
(4)組件: 隆基股份、晶科 科技 、晶澳 科技 都有涉及。
(5)裝機: 裝機系統(包括組件)目前不屬於整個光伏產業鏈的主流環節,因為它們的成本下降和技術迭代基本上要取決於前三個環節,而非技術成本的下降則要取決於所在國家或區域的政策環境和實際情況
二、光伏行業補貼政策
1.補貼政策完成使命,光伏電站收益率回歸公用事業屬性。
(1)2012年以前,國家發改委採用全國統一的標桿電價(超過1元/kWh),補貼強度超過0.6元/kWh,主要目的是利用高補貼提高市場參與度,孵化國內光伏市場,實現完整產業。
(2)2013-2018年H1,國家按照三類資源區分別確定標桿電價,但同期系統成本下降幅度高於標桿電價下調速度,大量項目IRR一度超過20%,國內市場呈現爆發性增長;但同時,伴隨著補貼缺口的擴大,"531"政策緊急出台,市場踩下急剎車。
(3)2019-2020年,競價方案出爐,用少量的補貼,市場化競價的方式最大化裝機規模,此時補貼強度也降到五分錢以內。市場用競價作為過渡方式,引領行業進入平價最後一公里;
(4)2021年以後,補貼政策將正式退出市場。
近十年的補貼順利的完成了它的使命,將國內市場2011年2GW左右的規模培育到現在40-50GW級別,也使得光伏成本大幅下降; 未來,國內光伏電站將回歸市場化的競爭,海外平價市場也在持續增加,光伏電站整體收益率也將趨近公用事業。
2.核心評價指標將從內部收益率(IRR)向度電成本切換。
補貼驅動的時代,高IRR吸引各路民間資本進入,民企的電站份額佔比一度達到70%。 高補貼下,由於光伏組件長期降價特點,以及"路條"和並網截止時間的限定,建設方傾向採用簡單的電站形式(越晚采購組件、越快完成並網)和盡量大的規模即可滿足收益率和利潤要求,此時初始投資主導的回報周期(收益率IRR評價)是核心指標。
平價時代,初始投資的快速回收已不現實,全生命周期的穩定收益更切實際 。因此,度電成本成為了核心指標,而長期作戰能力更強(資金實力強)的國企成為了主要玩家。
三、光伏行業技術及龍頭公司
1.光伏技術
(1)光儲結合+BIPV,應用創新改變未來用能模式
分布式光伏與儲能結合有望改變家庭、商業機構等用能模式,打開分布式成長空間。 低成本的光伏發電結合經濟的儲能設備(光伏+儲能)不僅可減少電費支出還可以平滑峰谷差和參與需求響應獲取相應收益。分布式光伏+儲能模式可廣泛應用於家庭、社區、工業園區、商業建築等不同場景中,藉助於電力市場的價格機制實現多種商業模式,光伏+儲能將實現從購買產品向提供服務轉變。
BIPV是分布式應用的突破,發展前景廣闊。 BIPV全球市場空間廣大,以工業廠房用BIPV為例,2018年國內新增工業面積7 億平米,按照光伏電站一般1MW對應1.1萬平米,則極限假設下,工業廠房對應BIPV市場空間在64GW。
(2)異質結發電效率高,技術路線清晰,是下一代光伏電池技術方向。
異質結電池處於產業突破期,技術及降本路線清晰。 異質結電池轉換效率高,拓展潛力大,工藝簡單並且降本路線清晰,契合了光伏產業發展的規律,是最有潛力的下一代電池技術,目前正處於產業導入期,具有長期投資價值。
異質結電池擁有優良特性,相比PERC享有更高的溢價。 異質結電池的核心優勢:
1)效率高,主要源自禁帶寬度;2)發電能力強,主要來自於高雙面率、低衰減、低溫度系數。根據我們測算,異質結發電能力(溫度系數、效率、雙面率較高)提升可以帶來BOS成本0.1元/W的溢價,優良的抗PID和LID性能可以在LCOE方面擁有0.2元/W溢價。
2.光伏行業龍頭公司
(1)隆基股份——全球光伏製造王者
耕耘單晶塑造核心競爭力,布局下游打開增量空間。 隆基股份依靠團隊、技術、品牌塑造核心競爭力,把握光伏產業鏈最具價值的矽片環節,並向下游市場拓展。公司產業鏈話語權強勁,擁有行業定價權及重塑行業格局的實力,通過矽片端強韌的盈利能力有能力促使行業格局進一步優化,市場集中度進一步提升。
把握光伏行業本質,隆基股份已打造堅固護城河。 隆基股份深刻把握通過技術進步降低發電成本的行業本質,有力地推動了光伏產業發展。隆基股份的核心競爭力為公司管理團隊優秀、擁有核心技術壁壘和品牌價值。
(2)通威股份——硅料電池雙環節龍頭
多晶硅產能成本優勢顯著,受益行業供給端優化。 受2019年多晶硅產能進入集中投產期影響,硅料價格下滑使得產業鏈盈利壓力較大,而2020年以來供給端逐步出清,硅料價格有望觸底回升。公司新產能布局低電價地區,生產成本降至4萬元/噸以下。高品質硅料疊加低成本,公司有望進一步鞏固行業龍頭地位。
電池片非硅成本領先行業水平,有望受益集中度提升。 通威股份不斷推動電池片成本下降,並結合大尺寸電池技術,目前電池片非硅成本低於行業平均成本25%,遠期仍將繼續推動成本下降。同時通威股份積極布局PERC+、Topcon、HJT等新型產品技術路線,有望引領行業並加速市場集中度提升。
聚焦規模化"漁光一體"基地開發與建設,打造新的利潤增長點 。通威股份打造"漁光一體"模式, 探索 新型水產養殖模式,不斷推動"漁光一體"基地規模化、專業化、智能化發展,以增厚公司業績。
(3)中環股份——光伏單晶硅技術領先
中環股份掌握光伏單晶硅關鍵技術,引領國內大尺寸光伏矽片發展。 中環股份是國內最早領先製作光伏矽片的廠商之一。
中環股份以硅材料為立足點,專注單晶硅技術,打通半導體、光伏兩條產業鏈 。中環股份主營業務圍繞硅材料展開,專注單晶硅的研發和生產,以單晶硅為起點和基礎,定位戰略新興產業,朝著縱深化、延展化方向發展。中環股份搶先推出超大M12"誇父"系列光伏矽片,光伏發電轉換效率大幅提升。
四、總結
光伏近十年超過80%的發電成本降幅和持續不斷的技術創新實現非硅成本進一步下降,而油、煤、氣等傳統能源的利用形式已非常成熟, 在貝殼投研(ID:Beiketouyan)看來光伏將成為未來最有成本競爭力的一種能源形式之一,光伏公司未來極具看點。 (ty003)
6. 光伏應用系統有著怎樣的產業鏈環節
在光伏行業,有著一條清晰而完整的產業鏈,主要涵蓋包括硅料、矽片、太陽能電池、光伏組件、應用系統在內的5個產業鏈環節。每一環節都需要不同的設備技術和組織形式。嚴格的把它們分割為六塊是不合適的,因為各環節只不過是最終系統安裝的一個半成品或者零件罷了。企業家結合自身的專業技能,興趣偏好和資源依賴對市場做出判斷,因此有人選擇只做產業鏈一個環節,有人選擇兩個,有人選擇三個,有人選擇囊括個環節的全產業鏈。
2011年騰暉光伏在中國江蘇豐縣投資開發了全球最大的23.8兆瓦屋頂太陽能發電站,在江蘇常熟與中電投江蘇公司合作投資開發了亞洲最大的9.8兆瓦屋頂太陽能發電站,於12月30日均正式並網發電,創造了延伸產業鏈發展的行業領先水平,為萬戶居民提供綠色環保新電源。
7. 光伏產業鏈的前景展望
(一) 處於起步階段的太陽能光伏產業在國家政策支持下,整體發展空間較大
根據《可再生能源十一五規劃》,到2010年,我國太陽能光伏裝機總量達30萬KW。將通過開展無電地區電力建設、啟動光伏發電城市應用工程和開展光伏電站試點方式展開。從產業應用方式上來看,我國太陽能光伏發電尚處於起步階段。賽迪顧問認為,各產業鏈從產業發展階段看,多晶硅原材料生產和光伏應用仍處於初創期,太陽能電池生產處於成長期,見圖2。在國家可再生能源發展政策支持下,產業發展空間比較大。
(二) 多晶硅產業有望改善國內原料供應不足僵局
在國內外多晶硅原材料需求的強拉下,國內企業對多晶硅原材料生產關注度日益提高。目前,洛陽中硅和四川峨眉、四川新光硅、特變電工多晶硅聯合新能源等項目在建並將相續投產,其產能均超過1000t/a。2007年底投產的江蘇中能,已形成規模化生產到2011年底,產量突破4萬噸,縮小了我國與國際上的差距。 在未來幾年,隨著這些項目的投產,國內多晶硅原材料供不應求的局面可能被打破。但同時,由於下游產業年產能的提高,對原料的需求也水漲船高,今後幾年,國內多晶硅產業能否改善國內原料供應不足局面,與自身產能能否實現以及下游產業產能的擴張速度相關,其前景並不能過於樂觀。
(三) 太陽能電池產業將保持較大競爭優勢
從近幾年國內太陽能電池發展速度與規模,以及國內主要生產廠家發展戰略來看,國內太陽能電池發展迅猛勢頭仍將保持,特別是隨國內光伏產業上游多晶硅原材料生產產能提高,太陽能電池生產受原料限制的狀況將會改善,國內太陽能電池生產在國際上將具較大的規模競爭優勢。
(四) 國內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受與成本制約,近期推廣難度大
太陽能發電上網成本較高,主要成本基本在多晶硅材料環節。但短期內全球多晶硅供不應求的局面難以改變。而針對太陽能光伏發電的政策支持尚未出台,近期內,國內光伏發電系統推廣難度較大。
8. 特高壓+光伏+風電+鋰電+儲能+氫能源,產業鏈大匯總(建議收藏)
1、特高壓產業鏈
2、光伏產業鏈
3、風電產業鏈
4、鋰電池產業鏈
5、新能源車產業鏈
6、核電產業鏈
7、氫能源產業鏈
8、儲能產業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