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高清圖片 » 地道戰地址在什麼地方圖片
擴展閱讀
搜索路虎價格和圖片大全 2025-05-23 08:57:50
足球黑板報圖片大全 2025-05-23 08:36:35
蔬菜內背景圖片 2025-05-23 08:31:33

地道戰地址在什麼地方圖片

發布時間: 2023-01-19 22:24:07

『壹』 電影《地雷戰》《地道戰》的拍攝地點分別在哪裡

《地道戰》在河北保定冉庄取景拍攝,《地雷戰》在山東海陽朱吳鎮取景拍攝。

河北省正定縣高平村是「抗日先鋒村」,是故事的原型,但地道被洪水破壞後,不具備外景拍攝條件,因而選擇臨近的冉庄、李庄、唐庄進行拍攝的,導演將這三個村莊合而為一,影片中的高家莊實際上是這三個村莊的「合成」。

1943年春,中共海陽縣武委會在小紀區南埠村召開各區武委會主任會議。參謀楊兆龍傳授了埋雷方法,並發給各區數顆鐵制地雷,海陽民兵才開始認識了地雷,並同地雷結下了不解之緣。

是年5月,小紀區瑞宇村民兵副隊長於鳳鳴在瑞宇、東村莊之間公路上埋下兩顆地雷,炸死炸傷從行村出來搶小麥的日偽軍5名,揭開了海陽地雷戰的序幕。

(1)地道戰地址在什麼地方圖片擴展閱讀:

地道戰是在抗日戰爭時期,在華北平原上抗日軍民利用地道打擊日本侵略者的作戰方式。從保定清苑的冉庄開始經過不斷的發展,從單一的躲藏成為了能打能躲、防水防火防毒的地下工事,並逐漸形成了房連房、形成了內外聯防,互相配合,打擊敵人。

使無堅可守的冀中平原成為阻擊日本侵略軍的重要地段。地道戰曾在北京也有發現,說明這個戰術,對保護廣大的戰區群眾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1945年5月,高平村的黨支部書記兼民兵隊長劉傻子帶領村裡七八十個人打退了1000多個日本鬼子,而且還打死了50多個偽軍。戰斗結束後他去打掃戰場,結果被敵人打了回頭炮。

劉傻子就是《地道戰》中黨支部書記高老忠和民兵隊長高傳寶這兩個人物的原型。電影中,高老忠最後鳴鍾向鄉親們報警的時候,拉響手榴彈和敵人同歸於盡。而在實際中,劉傻子也的確犧牲了。

地雷戰是抗日戰爭時期中國民兵最重要的作戰方法之一,據歷史遺物顯示,地雷戰戰術形成並匯集成冊是在民國30年12月28日(1942年),作者署名劉丁,書名叫《地雷課本》,全書共分十課,第一課《總說地雷》概述了太南地區的地雷戰概況,由此書可知,地雷戰最初是在太南地區誕生。

至1941年,已經形成戰術,匯編成冊後流通至其他地區。

『貳』 地道戰遺址在什麼地方

地道戰遺址位於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區冉庄鎮冉庄村。

冉庄地道戰遺址,位於保定市清苑區冉庄鎮冉庄村, 是抗日戰爭中的一處重要戰爭遺址。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冉庄地道開挖,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擴建,於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冬天基本完成。遺址整個保護區面積為30萬平方米,重點保護區為26萬平方米。

冉庄地道戰遺址的地道及工事以冉庄村十字街為中心,有東、西、南、北主幹線,長2.25千米。另有南北支線13條,東西支線11條和通往外村的聯村地道4條,全長約16千米。

紀念館供遊客參觀的主要內容有:冀中冉庄地道戰展廳、地道遺址及地下作戰設施和地上遺址保護區。 冉庄地道戰遺址是中華民族抵禦外侮的歷史見證,是人民戰爭取得勝利的歷史見證,是中華民族英勇斗爭精神的歷史見證。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冉庄地道戰遺址



『叄』 地道戰原址在什麼地方

地道戰原址:河北省正定縣高平村是「抗日先鋒村」,這個村《地道戰》是故事的原型,但地道被洪水破壞後,不具備外景拍攝條件,因而《地道戰》影視作品選擇臨近的冉庄、李庄、唐庄進行拍攝的,導演將這三個村莊合而為一,影片中的高家莊實際上是這三個村莊的「合成」。

高平村,位於河北省石家莊市正定縣曲陽橋鄉,距縣城18公里,距鄉政府4公里。隸屬於河北省石家莊市正定縣曲陽橋鄉的高平村,是一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村中尚保留抗日戰爭時候的地道,並有抗日戰爭紀念館。抗日戰爭時期,高平村的村民和敵人進行了英勇的「地道戰」等一系列抗日戰爭。

1963年初,軍委總參指定八一電影製片廠來拍攝《地道戰》的時候,是當作民兵傳統教學片來拍的。拍片目的是要體現毛澤東的人民戰爭思想,還要讓觀眾看之後能學到一些基本軍事知識和對敵斗爭的方法,同時要求攝制組運用故事片的形式進行拍攝。

(3)地道戰地址在什麼地方圖片擴展閱讀:

1945年5月,高平村的黨支部書記兼民兵隊長劉傻子帶領村裡七八十個人打退了1000多個日本鬼子,而且還打死了50多個偽軍。戰斗結束後他去打掃戰場,結果被敵人打了回頭炮。劉傻子就是《地道戰》中黨支部書記高老忠和民兵隊長高傳寶這兩個人物的原型。

電影中,高老忠最後鳴鍾向鄉親們報警的時候,拉響手榴彈和敵人同歸於盡。而在實際中,劉傻子也的確犧牲了。

抗日戰爭中,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敵後抗日根據地不斷發展壯大,1942年,日寇對冀中根據地進行「大掃盪」,根據地人民為了抵禦和打擊日寇,想出了不少巧妙的辦法,《地道戰》電影劇情就是其中之一。

《地道戰》銀幕上所有地道內的鏡頭畫面都是在八一電源製片廠內搭景拍攝的。攝制組巧妙運用攝影鏡頭和剪輯,使得它看起來像是一個真正的地道戰斗網。

《地道戰》是1965年八一電影製片廠出品的戰爭電影,由任旭東執導、朱龍廣主演,於1966年元旦在全國上映。該片講述了抗日戰爭時期,為了粉碎敵人的「掃盪」,河北省冀中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創新地利用地道戰的斗爭方式打擊日本侵略者的故事。截至2012年,已創造出共30億人次觀看的紀錄。

『肆』 地道戰遺址在什麼地方

地道戰原址:

河北省正定縣高平村是「抗日先鋒村」,這個村《地道戰》是故事的原型,但地道被洪水破壞後,不具備外景拍攝條件,因而《地道戰》影視作品選擇臨近的冉庄、李庄、唐庄進行拍攝的,導演將這三個村莊合而為一,影片中的高家莊實際上是這三個村莊的「合成」。

地道戰是在中國抗日戰爭時期,在華北、冀中平原上抗日軍民利用地道打擊日本侵略者的作戰方式。

地道戰戰法從晉察冀邊區保定清苑的冉庄開始經過不斷的發展,從單一的躲藏成為了能打能躲、防水防火防毒的地下工事,並逐漸形成了房連房、形成了內外聯防,互相配合,打擊敵人。

地道戰使原本無堅可守的冀中平原成為中國軍民打擊日本侵略軍的重要作戰區域。

『伍』 地道戰的位置在河北哪

冉庄地道戰遺址
地址:河北省保定市清苑縣冉庄鎮
冉庄地道戰紀念館。是全國首批愛國教育基地免費開放單位之一比較出名吧 ,朋友去過 說挺好的

西河頭村,冉庄村,焦庄戶村

地道戰遺址
1.冉庄遺址
冉庄(地道戰重要標志之一)地道戰遺址,位於河北省保定市西南30公里處,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華北抗日斗爭中一處重要的戰爭遺址。這里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西有京廣鐵路、北有京深高速公路、東有保衡公路,張望公路穿境而過。
2.焦庄戶遺址
焦庄戶位於北京市順義縣東北燕山余脈歪坨山下,距北京60公里,現屬龍灣屯鎮。紀念館始建於1964年秋,定名為「焦庄戶民兵斗爭史陳列室」。
3.西河頭地道戰遺址
西河頭地道戰遺址位於定襄縣城西2.5公里的西河頭村,是與河北冉庄,北京焦庄地道齊名的我國保存的最完整的三大地道戰遺址之一。

『陸』 地道戰遺址在什麼地方

地道戰遺址在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區冉庄鎮冉庄村。

冉庄地道戰紀念館建於1959年,當時隸屬於冉庄村,隨著時代的變遷和實際任務的需要,紀念館幾度變更,2004年3月成立了由清苑縣縣委書記任主任的清苑縣地道戰遺址文物保護管理委員會暨清苑縣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管理委員會,下設辦公室,辦公室主任由冉庄地道戰紀念館館長擔任,為縣委直屬正科級全額撥款事業單位。

紀念館供遊客參觀的主要內容有:冀中冉庄地道戰展廳、地道遺址及地下作戰設施和地上遺址保護區。

歷史沿革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冉庄地道於開挖,初期僅是村民為躲避敵人的殘害,自發地挖了單口洞用於隱蔽防身。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1月,冀中區黨委明確指出:冀中要開展地道斗爭。對挖掘地道的組織領導、技術規模等問題均提出具體要求和指導意見。規模宏大的地下工程就此展開,地道戰從此誕生。

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冉庄開始擴建地道,於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冬天基本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