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艾條熄滅的正確方法
1、用艾條滅火器來熄滅是我們最常用的,優點是小巧玲瓏、不佔用空間、價格便宜。很多人會想用水熄滅,這是個不好的辦法。會讓艾條受潮,下次點燃比較麻煩。另外,水災中醫屬陰屬寒,而艾灸火在中醫屬陽,恰好相反的兩種屬性
㈡ 一幅宋代名畫引起熱議,網友驚呼:為何和清明上河圖差異這么大
看清明上河圖,意外發現一些有趣的事情,他們這是在幹嘛?
宋徽宗、宋欽宗被擄北上
等到金朝滅掉了遼朝不久,便揮師南下,輕而易舉便打敗了由高俅調教出來的數十萬禁軍。宋徽宗、宋欽宗兩帝雙雙被俘北上,北宋由是滅亡。
也許,李唐正是在這個時候,游歷於市井之間,恰好目睹了大夫治病這一幕,便創作了《艾灸》圖吧。
距《清明上河圖》創作之時,不過短短20多年,北宋便由繁花似錦淪為滿目瘡痍。那麼,大宋子民從錦衣玉食到衣衫襤褸,便也不足為奇了。
㈢ 艾火圖是什麼時候的
艾灸圖是南宋時期的。南宋河南籍宮廷畫家李唐所作《艾灸圖》又稱《村醫圖》,現收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是存世為數不多的,以反映中醫葯為主的一幅名畫,畫面表現的是民間醫療的場景,以村醫為老翁治病為素材進行創作,所繪人物都各具神態,栩栩如生。在一農家小院中,一株大樹,枝繁葉茂,樹後房舍隱隱,樹下一老者被家人攙扶著,接受治療,其痛苦之狀躍然紙上。一位民間醫生正在給病人做艾灸和切除表面瘡瘍的手術,旁邊還有一個助手在准備粘貼膏葯,等醫生做完手術後幫病人貼上膏葯。《艾灸圖》是我國最早以醫事為題材的繪畫之一。
㈣ 足三里正確手法圖片
足三里正確手法圖片
足三里正確手法圖片,足三里是人體最重要的穴位之一,適當按摩足三里具有補益氣血的功效,能起到強身健體的效果。艾灸通常在這個針灸穴位進行,這對身體有益。以下是關於足三里正確手法圖片內容分享。
足三里正確手法圖片1
足三里在哪?
足三里位於小腿的前
外側,外膝眼(犢鼻)直下三寸,且距脛骨前嵴一橫指(中指)處。或者用手從膝蓋的正中往下摸,在脛骨粗隆外下緣直下三厘米有小凹陷的地方便是足三里。這個穴位按上去會有輕微的酸麻感,並且會伴有酸脹感。
足三里的保健作用
足三里的穴位應用非常廣泛,可以說三養生保健全身強壯的重要穴位,能夠預防衰老、緩解疲勞、強壯神經,針灸按摩還能夠起到預防腦血管意外發生的作用,除此之外也是強健消化系統的常用要穴。
補腎益氣
按摩足三里,能夠起到補腎益氣的作用,像是腎氣不足引起的頭暈耳鳴、遺尿、尿頻、【遺】精、陽痿、早泄以及腰疼都有非常好的的改善作用。
強經健步
足三里的按摩可以促進四肢經絡強健,特別是對雙腿的強健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像是四肢經常腫脹、膝蓋酸疼、對脛腓骨神經痛、坐骨神經痛、腳氣、末稍神經炎等疾病的恢復與保健作用都很顯著。
預防改善腸胃問題
足三里主消化系統,是胃經的穴位。像是一些有腸胃方面問題的人,都是應該經常按摩足三里的,比如消化不良、食慾不好、腹瀉、便秘以及胃痙攣、消化道潰瘍、急慢性胃腸炎、腸梗阻等,疾病的患者,都是需要經常按摩足三里的。
提高免疫力
足三里對很多疾病都有作用,可以調節神經衰弱、失眠和頭疼,還能幫助過敏性鼻炎以及其它耳鼻問題都可艾灸或者按摩足三里穴。
什麼時候不可以按摩足三里?
按摩足三里非常方便,不受地點的限制,像是午休、課間等,可以隨時拍打、按摩,但是最佳的按摩事件是在午後一點左右。
每天早上七到九點是胃經最活躍的時候,此時候按摩足三里穴能夠加速脂肪的'消耗,晚上八點到九點按摩也可以有助消化。但是,飯後是不宜馬上對足三里進行刺激的。而且每次按摩等事件不能超過半小時,十分鍾最有就可以亂,每天按摩一到兩次。
按摩足三里的禁忌
足三里到按摩對身體非常有好處,大多數人也都是適合按摩的。但是其實按摩的過程中也是有一些禁忌的事項,大家一定要牢記。
不能按的人
但是如果你的小腿有傷,或者腿部的肌肉拉傷以及腿部的皮膚有外傷的時候,都不宜按摩足三里,以免受到刺激後加重傷情。
不能太用力
按摩足三里的時候切忌不可太用力,因為力道過大會導致淤血,按摩的時候感到微微的酸痛就可以了。
不能按太久
按摩的時間不宜超過三十分鍾,如果時間過長,會導致肌肉、皮膚受到刺激,從而出現疼痛或淤血的情況。
足三里按摩方法
足三里可以敲打、可以按摩也可以艾灸,如果選擇敲打,需要手握空拳,以拳背或者小魚際的位置輕輕敲打。選擇按摩的時候可以用大拇指或中指按壓用力打圈按摩。
足三里正確手法圖片2
1、足三里的位置
足三里在小腿的前外側,脛骨與腓骨之間,犢鼻穴下方三寸的位置。犢鼻穴也就是外膝眼的中心處。如果要找到足三里,就要知道外膝眼的位置。順著自己膝蓋前正中線往下摸,可以摸到髕韌帶,髕韌帶的兩側有兩個凹陷的地方,內側的凹陷叫做內膝眼,外側的凹陷就叫做外膝眼。
2、取穴方法
(1)找到外膝眼後,用自己的手掌往下量四橫指,脛骨外側邊沿就是足三里穴,按壓有酸脹感。所謂四橫指就是除掉大拇指外,用其它四指並攏。然後進行測量,即為同身寸的三寸。
(2)取坐位,膝關節呈90度,用手掌心按住同側的膝蓋頂部,五指自然朝下。定好中指指尖的位置,往外側一指的位置就是足三里。
(3)取站位,腿要綳直,彎腰,用同側手的虎口圍住髕骨上外緣,除了大拇指外,其餘四指頭垂直向下,中指指尖的位置就是足三里穴。
3、足三里的功效與作用
足三里穴有調節機體免疫力、補中益氣、健脾和胃等功效,常用於改善食慾不振、消化不良、胃腸虛弱、腹瀉、便秘、急慢性胃腸炎、肥胖等問題。由於足三里有出色的養生功效,民間素有「每天按摩足三里,勝吃一隻老母雞」的說法。
足三里的刺激
刺激足三里最好的方法是艾灸,艾灸時最好採用隔姜灸。
操作方法
(1)生薑切成硬幣的厚度的薄片,用針在薑片上戳幾個眼兒;
(2)將艾條做成艾絨,將艾絨搓成不散的圓錐體(脾胃功能弱的老年人艾絨的大小可大一些,壯實的成人和孩子可小一些)
(3)把艾絨放到生薑片上,點燃艾絨。
(4)如果感覺非常燙時要及時把艾柱取下。
(5)對於脾胃特別虛的人可以一次艾灸兩柱。對於脾胃虛弱的老年人可每日灸,每次10分鍾左右;對於體質相對壯實的人可以採用隔日灸。
足三里正確手法圖片3
長期按摩按摩足三里穴還可以收獲到這些好處:
1、補中益氣
這是按摩該穴位的主要功效之一,足三里穴是土經土穴,可幫助調整脾胃,而脾胃又是氣血生化之源,所以按摩該穴位,可以起到補中益氣的效果。老話有一句是這么說的「常灸足三里,勝吃老母雞」,其理亦在此。
2、止瀉功效
如果你屬於脾胃虛弱或虛寒引起的腹瀉,那麼,你就可以試試刺激足三里穴,止瀉效果明顯;但如果是因痢疾或濕熱引起的腹瀉,單獨按摩該穴位效果不理想,需配合其它穴位。
3、促進食慾
該穴位還是胃經合穴,所以按摩它,還可以幫助治療胃病及胃經諸病,尤能調暢胃氣,從而改善飲食不節、食慾不振等症狀。
4、安神止痛
該穴位所在的足陽明胃經可治療神志病,所以按摩它還可以起到很好的安神鎮靜的效果。此外,按摩足三里穴該可以幫助緩解氣滯、氣虛、血虛、積食、胃虛以及脾虛等多種原因引起的腹痛的症狀。
可見,按摩足三里穴,可幫助我們解決多種健康問題。但是它有個前提,那就是必須找准了位置,掌握了正確的按摩方法,才能達到想要的目的。那麼,在家想要按摩足三里穴,應該如何取穴呢?
在家如何自行取穴?教你正確方法
第一步:將腿部保持屈膝狀態,先找到外膝眼。
第二步:明確好劇烈,差不多在外膝眼下四指寬。
第三步:在外膝眼下四指寬與小腿正中央的骨頭外側交匯處,用拇指按在骨頭與肌肉的縫隙里。
找准位置後,可以試試以下2種方式來自我保健:
一是按摩:這個操作比較簡單,平時閑的時候就可以按一按,力度以可以忍受的程度為宜,按揉結合,直到出現酸、麻、脹等崗位為宜,1次5-10分鍾左右。
二是艾灸:主要有艾炷灸和艾灸條兩種,前者對操作有嚴格要求,需在專業人士下進行,以免燙傷;後者相對安全點,很多葯店或網上都可以買到,方法是點燃一頭的艾條,然後放到合適的距離,以皮膚保持熱而不燙為最佳距離,1次灸10-20分鍾左右。
適當按壓或針灸足三里穴,可以起到多種功效,上述已經將足三里的位置以及按壓方法都給大家詳細介紹過了,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嘗試一下,相信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㈤ 日本艾灸館是什麼樣的
這些都是以前的圖片,有的 都是1860年的了,所以想了解日本的灸法,最好還是自己去日本考察下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