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想「一鏡走天下」,用24—70/2.8鏡頭來搭配佳能5D4如何
想「一鏡走天下」,用24—70/2.8鏡頭來搭配佳能5D4如何?
所謂「一鏡走天下」,只是一種形容和表達,意思是說用某一支鏡頭就能適應很多或者大多數場合的拍攝,免得購買很多的相機鏡頭,也省得攜帶大批武器而負重行軍。
反過來說,要是真的有某一支鏡頭能夠「一鏡走天下」,為什麼還有那麼多的相機廠商不厭其煩、樂此不疲地不斷推出各種各樣的鏡頭呢。
答案就是——用24—70/2.8鏡頭與佳能5D4配合,確實具有「一鏡走天下」的意思。
第一、佳能5D4性能優良 。佳能5D4是在5Dsr之後推出的又一力作,在前款機型的基礎上,除了像素採取更為大眾化的配置外,在成像質量、使用性能、操作便捷等方面,都有了新的提升和優化,特別是增加了顯示屏觸控操作和數據及時傳輸功能,使得相機掌控更為人性和簡便,深受使用者好評。
第二、24—70/2.8鏡頭是出活兒的干將 。24—70/2.8鏡頭屬於中焦段鏡頭,起於24止於70,說短不短、說長也不長。「短」端可用於風光拍攝,「長」端可用於人像拍攝,中端可用於人文和人物活動拍攝。
它的成像質量有口皆碑,無論是明暗對比還是色彩還原,無論是細節刻畫還是畫面質感、銳度等,都有很好的表現。
它有著2.8的恆定光圈,在你認為需要大光圈需要虛化背景的時候,夢幻般效果十分明顯。
它的拍攝距離要求很低,可近也可以「較遠」,現場拍攝簡單靈活。
我本人擁有24—70/2.8和70—200/2.8兩支鏡頭,從使用實踐看,80%的活計由24—70/2.8承擔,20%的任務由70—200/2.8完成。
第三、24—70/2.8鏡頭攜帶方便 。
真的不能說這個配置可以一鏡走天下。首先說相機5D4是沒有任何問題的。24-70,2.8是大三元鏡頭之一,成像質量是沒有任何問題,但焦段24端不夠廣,拍攝大場面的風景需要接片。70端又不夠長,想拍特寫和遠景,達不到理想的構圖和解析度。另外,對於打鳥,微距,人像與動物抓拍肯定也不太適合。再者,如果這支鏡頭能完成所有的拍攝,就不會有16-35、70-200、60-600等鏡頭了。這是從專業要求及綜合考慮來回答這個問題。
春節前回大連,想從大連回佳木斯看父母,因為初六要返北京上班,只帶了一支百微,准備給父母拍幾張照片,可由於疫情,佳木斯和北京都沒回成。只有這支百微陪著我的5D3。有時候條件不允許,還真沒轍,從這個角度看,『』24-70『』是可以『』一鏡走天下『』的。下面的照片是我用百微拍的。謝謝!
無論是哪個相機品牌,一般都會有所謂大三元鏡頭。也就是14-24,24-70,70-200三個鏡頭,F/2.8的恆定大光圈為大三元,還有F/4的小三元。其中被人們提到最多的就是24-70F/2.8鏡頭了。
其實24-70這個鏡頭爭議也非常大,主要是跟鏡頭的定位有關系,有的人覺得,廣角不夠廣,長焦不夠長。光圈還不如定焦,非常雞肋的鏡頭。也有的人說24-70鏡頭是一個神頭,理想的掛機頭,風景人文特寫通吃。其實相機的大三元鏡頭就是定位幹活兒的鏡頭,在一定的成本和體積妥協下,盡可能給用戶更多的焦段覆蓋,盡量大的恆定光圈。足夠奢華用料的鏡片,畫質有保證。
如果你是工作用途,比如室內拍攝活動,人像等等。14-24可能表現力過於誇張了,70-200又太長了。這正是24-70存在的意義,覆蓋了35/50這樣的小廣角和中焦,適合室內帶環境的活動拍攝,環境人像的拍攝等等。
如果你是狂熱的攝影發燒友,喜歡強悍的視覺沖擊力。飽滿的畫面感,24-70這樣的鏡頭拍攝的畫面可能很難滿足你的胃口。尤其你如果是一個虛化狂魔,糖水黨。趕緊放棄24-70,入手一個定焦大光圈鏡頭。排除空間限制和透視需求,24-70能拍的內容80%可以被35定代替。
「一鏡走天下」的鏡頭,從影像畫質、功用上講是不存在的,比如佳能公司擁有眾多的鏡頭群,每隻鏡頭都有它的優點與不足。所謂的「一鏡走天下」的鏡頭只是功能、畫質上做了取捨,作為簡單的記錄生活也是不錯的選擇。
今天說說佳能2470f2.8二代鏡頭,我現在用的就是這只鏡頭,機身是5d3,題主配的機身是5d4,5d4比5d3像素要高,處理器做了提升,題主可作參考。2470f2.8作為佳能大三元之一,成像素質絕對沒有疑問,配5d4機身也是沒有問題。這是一隻標准變焦鏡頭,也是個很不錯的選擇,焦段涵蓋了廣角到中焦,風景人文通吃非常實用,能准確再現你眼中的事物。如果你經常在室內拍攝或者棚拍的話,這幾乎是一隻必備鏡頭,但是你要想一鏡走天下,恐怕有點力不從心,除非你不想搞專業攝影,就是簡簡單單記錄生活而已。因為這支鏡頭在表現上還是有點中庸,因為廣角端它沒有1424f2.8廣,特別是長焦端最長70mm,在拍一些風光上顯得有點不足。我的建議是2470f2.8作為掛機頭必不可少,資金允許的情況下再配一隻70200f2.8的,這樣拍照願景近景都可以出色完成任務。
綜上所述,2470f2.8配5d4機身日常用絕對可以,如果還想完成更多更專業的任務還得另加專業的鏡頭。
首先你的需求非常清晰,全畫幅相機搭配中焦鏡頭,這么搭配絕對ok,但有一些小問題需要提醒你。
首先是這個搭配非常重,如果是一鏡走天涯經常拿在手裡,會非常重,另外24-70焦段並不適合 旅遊 掛機,畢竟焦段尷尬。
24-70適合工作室,影棚,婚禮,等拍攝,拍攝范圍都在中焦區域,而外出掛機需要廣角還需要長焦,顯然24-70不夠廣也不夠長。
一鏡走天涯比較常見的有佳能24-105F4IS,這個鏡頭雖然廣角與24-70一樣,但是他的長焦要比70長不少,面對一些距離比較遠的拍攝105可以輕松拍攝,這點70就顯得有些吃力了。
如果堅持24-70F2.8其實還可以補充一個16-35F2.8,這枚鏡頭也是非常有名的風光鏡頭,而且適合拍攝人文等題材,雖然沒有長焦,但是超廣角帶來的震撼是24-70無法給與的,這套組合會極大改善廣角的不足,也可以拍攝大量的人文攝影作品,缺點是沒有長焦。
天下沒有任何一個鏡頭適合所有的拍攝,有針對性的選擇適合自己的才是最正確的,聽別人都沒用,不如自己先問一下自己到底拍什麼需要什麼樣鏡頭,這才是最重要的。
佳能5D4搭配24-70F2.8怎麼樣?可以一鏡走天下嗎?
佳能5D4是佳能品牌產品中最為優秀的機型之一,各項評測都是位於前列的,是款絕對的好機子,而24-70/2.8鏡頭也是經過考驗的鏡頭了,解析度也很不錯,綜合素質還是挺高的一款鏡頭。
如果5D4+24-70這樣組合,也是相當好的配置,可以適合我們日常普通的拍攝,最合適我們日常掛機用。
這個鏡頭可以說是一個啥都可以拍的鏡頭,廣角端可以拍風光,中段可以拍人文花草,70端可以拍攝人像,如果你只是家用記錄生活用,那麼這樣的搭配就是絕好的配置了。因為一個鏡頭足以應付我們外出 旅遊 或家庭拍攝。真正的一鏡走天下。
如果你是攝影愛好者,那麼只有這一款鏡頭就顯得不是太足夠了。比如24端拍風光廣角端不太廣,70端略短了點,沒有長焦,在使用長焦拍攝時略顯不足了。
以上就是本人的簡單看法,歡迎各位朋友補充或評論。
我就是劍舞影像,歡迎關注,我們一同交流攝影問題
這個問題應該是拆分為兩個部分:1)24-70搭配5D4,應該說這是很好的搭配;2)24-70鏡頭可不可以一鏡走天下,我覺得欠一點點。
搭配5D4就不提了,主要說說一鏡走天下的焦段選擇,其實24-105mm可能更合適一些,畢竟很多風光片或者旅行過程中的飛鳥動物局部街景各類建築古跡等,多會運用到中長焦段,壓縮景深、提煉畫面,這方面70mm的上限多少會施展不開,當然5D4畫質不錯可以後期裁切也能獲得清晰畫面,但畢竟100mm的畫面取捨也會優於70mm的大小吧。
也會注意到24-70mm最大光圈2.8的這個優勢,這是拍攝人像時較為突顯的,但既然想一鏡走天下,那麼風光人物各方面兼顧起見,24-70mm還是尤其局限性的。
比如這張僅僅是一條馬路間距的照片,使用100mm人物大小勉強夠用,如果70mm肯定需要後期裁剪的,這里4.0光圈也可以分辨出遠近人物的虛化。
當然在景深的壓縮效果來說,70mm也是達不到所需效果的。
所以說,24-70mm2.8搭配5D4絕對是好組合可以強強聯手,但是能不能一鏡走天下,略有勉強。
說實話我開始選擇的時候跟你一樣,就是5D4搭配24 70 f2.8,怎麼說呢大部分場景都可以一鏡到底,這顆鏡頭在拍攝人像風光等都游刃有餘。
在經過很多特殊環境拍攝的時候就會發現,確實有點長不長短不短。高不成低不就的感覺。比如廣角以及遠景都讓你分分鍾想死。
後來根據需要上了70 200 f2.8,不出意外的話還會上16 35 f2.8。所以結合我的切身經歷,最好先上一個16 35 f2.8,後期再上一個70 200 f2.8就可以了,有前後兩個焦段中間的可以省略,一個廣角一個中長焦夠用了,切不可想著一鏡走天下,哈哈
任何一個鏡頭都不可能一鏡走天下。這款搭配堪稱完美,應付日常70%工作沒有問題。
你好,如果你想一個鏡頭走天下,其實,說實話,我覺得沒有必要用全畫幅相機的了。具體我解析和推薦一下:
說實話,2470,24105,這些鏡頭拍攝效果,除了比手機更清晰一些,肉眼其實很難區分出是相機拍攝的還是手機拍攝的呢
但是,有特色有個性的鏡頭,拍攝的照片,一看就知道不是手機拍攝的呢
一、其實,華為P30系列手機,可以基本上做到一個鏡頭走天下
當然,華為手機也並不是只有一個鏡頭的呢。
二、其實,佳能G7二代,也是可以一個鏡頭走天下的呢
佳能G7二代,鏡頭焦段還是可以的呢。
三、索尼黑卡6,松下FZ系列長焦相機,這些都是一個鏡頭走天涯不錯的選擇
四、佳能5D4搭配24-70mm,這個太笨重了,而且也毫無特色啊
大多數情況下,未必真的比華為P30有壓倒性的可以辨認出來的優勢?
恐怕是未必的呢。
五、2019年了,用手機為主,單反配一個有特色的鏡頭,這是主流了
a,單反,配一個大光圈定焦鏡頭,例如35mm定,50mm定,85mm定,選擇一個你喜歡的定焦。
b,單反,配一個超廣角鏡頭,例如,16-35mm。
c,單反,配一個長焦鏡頭,例如,70-300mm,70-200mm,100-400,等等。
六、單反的鏡頭,一定要有特色,才能和手機明顯區分開來
說白了,2470,24105,這種鏡頭,雖然成像質量比手機好。
但是,其實,拍照的效果,和手機沒啥區別的了。
沒有特色,沒有個性,而且還很不方便。
這種鏡頭,就應該被手機替代。
除非你是靠攝影幹活賺錢,否則,真心不推薦2470和24105這種鏡頭的呢。
綜上所述,真心不推薦你用這種組合來走天涯了。
❷ 攝影十來年5D/5D2/5D4一路走來,大家看看三台相機出片效果,換的值得嗎
佳能5D系列,一不小心就要面臨5D5的問世了,真是發展神速啊!那麼,每一代新產品上市,是不是都值得更新呢?
佳能5D4,比5D3還是有很多改進和升級的。但是,對於攝影愛好者來說,5D3也夠用了,再說了,攝影愛好者基本上是純粹的投入,沒有產出,省錢才是最要緊的事情。
我具體談談我的看法:
一、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其實,只要相機沒有壞,都可以堅持繼續用
尤其是5D系列。
例如,即便是2019年呢,依然有人在用5D或者5D2,也覺得成像質量還是不錯的了。
二、對於少部分來說,尤其是對於職業攝影師來說,如果有剛需功能,也是可以及時換的
1,5D2,比5D,攝像就強太多了,如果你有攝像的剛需,在5D2問世的時候,及時換掉5D,就是可以的。
2,5D4,也比5D3的液晶屏對焦有了較大改進,增加了4k,如果你是靠攝像賺錢的,那麼,就可以立即購買5D4。
這個,主要取決於剛需的功能。
三、對於攝影愛好者來說,說實話,升級的剛需理由是不夠充分的
也就是拍照而已。
也就是列印A3而已。
說實話,尤其是從5D3升級到5D4的動力,對於大多數攝影愛好者來說,其實是沒有這個動力的了。
雖然說5D4肯定成像質量也還是比5D3更好,只是,有什麼必要呢?
何必跟錢過不去呢?
對於攝影愛好者來說,如果原來的機型,還能用,還夠用,可以省省錢,不要過於著急。
拍攝時機不同,不能作為參考!攝影是一種癮,追求更快更高更強是人類的天性,這種癮和天性使然就是GDP。無可厚非!
所以我挺反感玩攝影敗家的說法,這是人家一種自嘲而已,其實心裡是美滋滋的!其實自己不也想買嘛!f5.6就是沒有f1.4的效果呀,好不好另外一回事,沒有的總想試試嘛!
不要只通過手機屏幕去判斷畫質,也不要只通過放大100%去判斷一副攝影作品的好壞,更不要動不動就玄學器材黨去判斷別人。
好作品就是好作品,管你用什麼器材拍出來的,是金子就會閃光。
我的數碼相機是從尼康D70換到佳能5D、5D3、5D4。都是當年好的相機,用它們都拍到過自己滿意的片片。
從你照片來看.你換的值。
1.你能拍出這種照片說明你技術好.好技術就該有好相機。
2.你能去這些美景之地.就說明你有經濟.有經濟就該有好相機。
單純攝影功能進步是牙膏廠的特色。有人用700D還在做商業。相機後面的頭更重要一些。再說如今不作後期也不可能交貨的。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