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菩提是什麼意思
「菩提」一詞是梵文Bodhi的音譯,意思是覺悟、智慧,用以指人忽如睡醒,豁然開悟,突入徹悟途徑,頓悟真理,達到超凡脫俗的境界等。
菩提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證得了最後的光明的自性,也就是達到了涅盤的程度。涅盤對凡夫來講是人死了,實際上就是達到了無上菩提。
(1)菩提什麼意思圖片大全擴展閱讀:
各種經典對菩提的解釋:
1、《佛學常見辭匯》對菩提的解釋
菩提,華譯為「覺」,是指能覺知法性的智慧說的,也就是斷盡煩惱的人的大智慧。舊譯為道,是通往真理的道路的意思。
2、《唯識名詞白話新解》對菩提的解釋
菩提,意譯覺、智、知、道。廣義而言,乃斷絕世間煩惱而成就涅槃的之智慧。即佛、緣覺、聲聞各於其果所得的覺智。此三種菩提中,以佛之菩提為無上究竟,故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譯作無上正等正覺、無上正遍智、無上正真道、無上菩提。
《大智度論》卷四曰:「菩提名諸佛道」。卷四十四曰:「菩提,秦言無上智慧。」這是照見法性——真如的最高真理的智慧。
⑵ 菩提是什麼意思
「菩提」一詞是梵文Bodhi的音譯,意思是覺悟、智慧,用以指人忽如睡醒,豁然開悟,突入徹悟途徑,頓悟真理,達到超凡脫俗的境界等。
菩提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證得了最後的光明的自性,也就是達到了涅盤的程度。涅盤對凡夫來講是人死了,實際上就是達到了無上菩提。
佛教名詞。梵文Bodhi的音譯。意譯「覺」、「智」、「道」等。佛教用以指豁然徹悟的境界,又指覺悟的智慧和覺悟的途徑。
《百喻經·駝瓮俱失喻》:「凡夫愚人,亦復如是,希心菩提,志求三乘。」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婆羅痆斯國》:「太子六年苦行,未證菩提。」 明 陳汝元 《金蓮記·郊遇》:「堪笑世人懵懂,不識菩提路徑。」
樹名。即菩提樹。
唐 封演 《封氏聞見記·蜀無兔鴿》:「娑婆樹一名菩提,葉似白楊, 摩伽陀那國 所獻也。」 張長 《潑水節·孔雀舞》:「你營巢吧,公社禮堂前面,是一棵枝葉茂盛的菩提。」參見「 菩提樹 」。
(2)菩提什麼意思圖片大全擴展閱讀:
【菩提】《 丁福保佛學大辭典 》 (術語)Bodhi,舊譯為道,新譯為覺。道者通義,覺者覺悟之義。
然所通所覺之境,有事理之二法,理者涅盤,斷煩惱障而證涅盤之一切智,是通三乘之菩提也,事者一切有為之諸法,斷所知障而知諸法之一切種智,是唯佛之菩提也,佛之菩提,通於此二者,故謂之大菩提。
智度論四曰:『菩提名諸佛道。』同四十四曰:『菩提,秦言無上智慧。』注維摩經曰:『肇曰:道之極者,稱曰菩提,秦無言以譯之。菩提者,蓋是正覺無相之真智乎。』止觀一曰:『菩提者,天竺音也,此方稱道。』大乘義章十八曰:『菩提胡語,此翻名道。果德圓通,名之為道。』
安樂集上曰:『菩提者,乃是無上佛道之名也。』唯識述記一本曰:『梵雲菩提,此翻為覺。覺法性故,古雲菩提道者非也。
⑶ 菩提是什麼意思
「菩提」一詞是梵文Bodhi的音譯,意思是覺悟、智慧,用以指人忽如睡醒,豁然開悟,突入徹悟途徑,頓悟真理,達到超凡脫俗的境界等。
菩提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證得了最後的光明的自性,也就是達到了涅盤的程度。涅盤對凡夫來講是人死了,實際上就是達到了無上菩提。
各種經典對菩提的解釋:
1、《佛學常見辭匯》對菩提的解釋
菩提,華譯為「覺」,是指能覺知法性的智慧說的,也就是斷盡煩惱的人的大智慧。舊譯為道,是通往真理的道路的意思。
2、《唯識名詞白話新解》對菩提的解釋
菩提,意譯覺、智、知、道。廣義而言,乃斷絕世間煩惱而成就涅槃的之智慧。即佛、緣覺、聲聞各於其果所得的覺智。此三種菩提中,以佛之菩提為無上究竟,故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譯作無上正等正覺、無上正遍智、無上正真道、無上菩提。
⑷ 菩提是什麼意思 菩提解釋
1、「菩提」一詞是梵文Bodhi的音譯,意思是覺悟、智慧,用以指人忽如睡醒,豁然開悟,突入徹悟途徑,頓悟真理,達到超凡脫俗的境界等。
2、菩提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證得了最後的光明的自性,也就是達到了涅槃的程度。涅槃對凡夫來講是人死了,實際上就是達到了無上菩提。
3、梵語bodhi,巴利語同。意譯覺、智、知、道。廣義而言,乃斷絕世間煩惱而成就涅槃之智慧。即佛、緣覺、聲聞各於其果所得之覺智。此三種菩提中,以佛之菩提為無上究竟,故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譯作無上正等正覺、無上正遍智、無上正真道、無上菩提。
⑸ 菩提是什麼東西 菩提是什麼意思
1、「菩提」一詞是梵文Bodhi的音譯,意思是覺悟、智慧,用以指人忽如睡醒,豁然開悟,突入徹悟途徑,頓悟真理,達到超凡脫俗的境界等。
2、菩提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證得了最後的光明的自性,就是達到了涅槃的程度。涅槃對凡夫來講是人死了,實際上就是達到了無上菩提。
3、梵語bodhi,巴利語同。意譯覺、智、知、道。廣義而言,乃斷絕世間煩惱而成就涅槃之智慧。即佛、緣覺、聲聞各於其果所得之覺智。此三種菩提中,以佛之菩提為無上究竟,故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譯作無上正等正覺、無上正遍智、無上正真道、無上菩提。
⑹ 菩提是什麼意思
十八子分別為:紅菩提,千葉蓮花,蟬寶,麻蟬,蜜瓜,沙騰,鳳眼,半圓金線,大金絲,白玉牙,龍眼,太陽籽,球蓮花,天意子,瓷金線,花菩提根,金蓮子,龍珠等。「菩提」一詞為古印度語(即梵文)Bodhi的音譯,意思是覺悟、智慧,用以指人忽如睡醒,豁然開悟,突入徹悟途徑,頓悟真理,達到超凡脫俗的境界等。梵語bodhi,巴利語同。意譯覺、智、知、道。廣義而言,乃斷絕世間煩惱而成就涅盤之智慧。即佛、緣覺、聲聞各於其果所得之覺智。此三種菩提中,以佛之菩提為無上究竟,故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譯作無上正等正覺、無上正遍智、無上正真道、無上菩提。據佛經記載,用菩提子念佛,可獲無量倍功德,因此,菩提子成為最廣泛使用的法器之一。其中,顯宗佛教弟子用星月菩提多一些,密宗佛教弟子用鳳眼菩提多一些菩提子其質地堅硬歷久不變,越用越光澤,新珠色淡黃,使用久則色由淺變深,品質甚高。菩提子本身有多種,按其表面的斑紋及顏色不同而命名。那麼,菩提子有多少種?據統計,大約有30餘種,人們經常選擇其中的十八種做佛珠,即常說的:「十八子佛珠」,意為:十八羅漢。滿意請採納
⑺ 菩提是什麼意思,怎麼讀
[pú tí] 意思是覺悟、智慧。
菩提一詞是梵文Bodhi的音譯,意思是覺悟、智慧,用以指人忽如睡醒,豁然開悟,突入徹悟途徑,頓悟真理,達到超凡脫俗的境界等。
菩提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證得了最後的光明的自性,也就是達到了涅槃的程度。涅槃對凡夫來講是人死了,實際上就是達到了無上菩提。
梵語bodhi,巴利語同。意譯覺、智、知、道。廣義而言,乃斷絕世間煩惱而成就涅槃之智慧。即佛、緣覺、聲聞各於其果所得之覺智。此三種菩提中,以佛之菩提為無上究竟,故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譯作無上正等正覺、無上正遍智、無上正真道、無上菩提。
(7)菩提什麼意思圖片大全擴展閱讀
菩提內容介紹:
《法華經玄義》卷五(下)謂,法佛菩提又名實相菩提,報佛菩提又名實智菩提,應化佛菩提又名方便菩提,並配以真性、觀照、資成三軌(大正33·745a):「真性軌即實相菩提,觀照軌即實智菩提,資成軌方便菩提。
故下文雲:我先不言汝等皆得阿耨三菩提,非實非虛非如非異,不如三界見於三界,即實相菩提;我成道已來甚大久遠,即實智菩提;我說少出家近伽耶城得三菩提,即方便菩提。」
1、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的簡稱,華譯為正等覺,即無上正等正覺的意思。
2、真性菩提、實智菩提、方便菩提。真性菩提是真性不變的菩提;實智菩提是具得真實智慧的菩提;方便菩提是善巧隨機化用自在的菩提。
3、聲聞菩提、緣覺菩提、諸佛菩提。聲聞菩提是修四聖諦的行者所得到的正覺;緣覺菩提是修十二因緣的行者所得到的正覺;諸佛菩提是佛果位上所得到的最高菩提。
⑻ 菩提代表什麼意思
「菩提」一詞是梵文Bodhi的音譯,意思是覺悟、智慧,用以指人忽如睡醒,豁然開悟,突入徹悟途徑,頓悟真理,達到超凡脫俗的境界等。
菩提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證得了最後的光明的自性,也就是達到了涅盤的程度。涅盤對凡夫來講是人死了,實際上就是達到了無上菩提。
梵語bodhi,巴利語同。意譯覺、智、知、道。廣義而言,乃斷絕世間煩惱而成就涅盤之智慧。即佛、緣覺、聲聞各於其果所得之覺智。此三種菩提中,以佛之菩提為無上究竟,故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譯作無上正等正覺、無上正遍智、無上正真道、無上菩提。
拓展資料:
有關佛之菩提,據大智度論卷五十三載,有五種:
(一)發心菩提,謂十信菩薩發心求菩提,其心則為至菩提果之因。
(二)伏心菩提,謂十住、十行、十迴向等階位之菩薩行諸波羅蜜,制伏煩惱,降伏其心。
(三)明心菩提,謂登地菩薩了悟諸法實相畢竟清凈,即所謂般若波羅蜜相。
(四)出到菩提,謂第八不動地、第九善慧地、第十法雲地等三階位之菩薩,於般若波羅蜜中得方便力,亦不執著般若波羅蜜,滅除系縛之煩惱,出離三界,到薩婆若(一切智),故稱出到菩提。
(五)無上菩提,謂等覺妙覺證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即佛果之覺智。
以上合稱五種菩提。又法華經論卷下於佛之法、報、應三身,立法佛菩提(法身菩提)、報佛菩提(報身菩提)與應佛菩提(應身菩提)等三種菩提。
⑼ 菩提的含義是什麼
跟愛情沒有關系,是佛教詞語,「菩提」意思是覺悟、智慧,用以指人忽如睡醒,豁然開悟,突入徹悟途徑,頓悟真理,達到超凡脫俗的境界等。
菩提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證得了最後的光明的自性,也就是達到了涅盤的程度。【菩提】《 丁福保佛學大辭典 》舊譯為道,新譯為覺。道者通義,覺者覺悟之義。
(9)菩提什麼意思圖片大全擴展閱讀:
菩提然所通所覺之境,理者涅盤,斷煩惱障而證涅盤之一切智,是通三乘之菩提也,事者一切有為之諸法,斷所知障而知諸法之一切種智,是唯佛之菩提也,佛之菩提,通於此二者,故謂之大菩提。
同四十四曰:『菩提,秦言無上智慧。』注維摩經曰:『肇曰:道之極者,稱曰菩提,秦無言以譯之。菩提者,蓋是正覺無相之真智乎。』止觀一曰:『菩提者,天竺音也,此方稱道。』
大乘義章十八曰:『菩提胡語,此翻名道。果德圓通,名之為道。』安樂集上曰:『菩提者,乃是無上佛道之名也。』唯識述記一本曰:『梵雲菩提,此翻為覺。覺法性故,古雲菩提道者非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