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是不是高端用尼康,低端用佳能比較好呢
是不是高端用尼康,低端用佳能比較好呢?
沒有絕對,根據個人喜好和需要決定買那種~~~~
尼康佳能的神話與偏見
尼康佳能的神話與偏見
:踏雪
尼康佳能的神話與偏見
(一)
上世紀八十年代的頭一年,筆者進入大學後因專業關系需要學習攝影技術課
而開始迷上攝影。那時候個人玩的相機大多是雙反120的,主要有海鷗4B、4A,
或者折疊式的海鷗203,筆者一個窮學生,愛好了幾年攝影卻沒有屬於自己的相
機,不是跟有相機的同學借,就是節假日用學生證作抵押到照相館租相機用。
那時少見135相機,偶見江西產的海鷗205,海鷗135DF一般要單位才有。
我們系教昆蟲學的一位教授,因為在昆蟲學某一領域的研究具有國際領先水平,
出了幾本在該領域具世界影響的專著,繫上為他配了一台海鷗DF,方便科研時
作資料記錄用。聽說繫上還有一台日本的尼康135相機,一套機身鏡頭下來近萬
元,我們一般的學生見都沒見過。八十年代初的萬元呀!那時的「萬元戶」希奇
的很。尼康的威名從此在心底紮下了根。
那個時代個人能有一台海鷗DF,從某種意義上不亞於今天擁有尼康F5的自
豪感。我有兩年暑假隨教昆蟲學的那位教授到各自然保護區、名山大川採集昆蟲
標本,才有幸用了幾次DF,攝下了有生以來頭幾張135黑白底片。記得在峨眉
山上採集昆蟲標本時因為沒有住單位的招待所,十幾名師生住在峨眉山金頂的旅
館大房間里,教授怕晚上睡著後把DF掉了,每天晚上都把DF的背帶吊在脖子
上睡覺。
大學畢業參加工作後的頭兩年因為有單位的海鷗4A、朋友的海鷗4B輪換
著用,就一直沒買屬於自己個人的相機。八十年代中期彩色攝影開始流行並逐漸
普及開來,87年購買屬於自己的第一台相機時,花了270元買了一架引進德國
技術、自動曝光、內藏閃光燈、目測手動調焦的青島6型。青島6型的色彩還原、
分辯率、曝光准確性都很不錯,畢竟不能用它搞創作,一年後將它送人。那時彩
色攝影的興起使雙反120相機開始逐漸退出歷史舞台,一個朋友所在的照相器材
商店處理一批120相機,問了我幾次要不要,全新海鷗4B,30元,雅西卡124G,
100元。最後我還是沒有下手買下一架,現在想起來……後悔呀!一架青島6型
的價格買9台4B,2.7台124G,劃算啊,機會被一時的愚昧給錯過了。
處理了青島6型,又開始調研起買架135單反機。這時,理光、美能達、亞
西卡、富士卡等開始大舉進入我國業余愛好者市場,尼康開始佔領專業攝影市場。
那時市場上佳能還是鳳毛麟角。
咨詢了許多本地的省市協會的攝影家,幾乎異口同聲:買相機,尼康。鏡頭
反差大,銳度高,色彩還原好,搞創作非它莫屬。機身最好買FM2,全金屬機
身,鈦金屬快門,指標高(1/4000秒快門速度,1/250秒閃光同步),功能夠(多
次曝光,景深預測),測光准。說得最神的是耐用。本地資歷最老的一位協會會
員,拍的本地風光作品遠銷海內外,佔領香港市場,影友聚會時常向我們晚輩談
起他的FM2,他到農村采訪時,遇有農家的惡狗撲來無路可逃,扔起FM2向看
家狗砸過去,攆走惡狗撿起心愛的FM2,照用。更神的是,熱情的農民大哥
端上土特產核桃招待深入生活的攝影家,攝影家抄起手邊的FM2就捶起核桃,
方便得很,FM2沒事。
在這種環境氛圍的熏陶下,影友們的頭腦中逐漸現成了這樣的思維定式:買
創作用的攝影工具,非尼康相機鏡頭莫屬。德國的蔡司、徠卡更好,卻非一般人
可以擁有。
(二)
朋友中有一名快退休的高燒影友,九十年代初從出國援外人員手中買下一架
理光XR7配原廠標頭、28~105mm/F3.5~4.5變焦鏡頭,創作的運動會、燈會等
作品多次見諸省內外畫報、報紙,被聘為省畫報特約記者,這套理光XR7還為
他出了許多獲獎作品。在和影友的交流聚會中,雖然他出的作品比許多用名牌相
機的多,但在不絕於耳的尼康機身測光准、耐用,鏡頭反差大、銳度高,搞創作
非尼康莫屬的聲音中,他看著手中出了許多作品的理光XR7,心理卻越來越沒
有底氣了。
九十年代中期,國內市場也開始出現在國際市場已流行了幾年,技術成熟的
AF自動調焦單反機,我對老影友說,將來可能是AF的天下,以後年紀大視力
不好,現在購買相機還是選擇自動調焦的好。可考慮佳能EOS系列,技術先進,
價格又便宜。老影友似乎若有所動。
暑假時老影友到貴州旅遊創作,在黃果樹遇某省畫報一大記者、攝影家,老
影友談起換相機的事,攝影家一席:「創作用還是尼康好,佳能的鏡頭太軟,銳
度差,要不得!FM2全機械全手動,什麼環境都能應付,不像AF電子相機冷了
熱了都要罷工,故障率有高。」幾句話打消了老影友升級AF或換成佳能的念頭。
回來不久,老影友對家裡的「財政部長」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什麼還有幾年
就退休了,退休後老有所樂老有所為老有追求。老伴看他攝影已有建樹,每月都
有全國各地的稿費陸續而來,又經不住一翻翻的勸說,從幾十年的「老窯」中撥
出萬元。老影友帶著錢直奔省城尼康專賣店,4800元買了FM2,4700元買了
MF28~85mm/F3.5~4.5手動准專業頭。這九千多元的相機連根背帶都沒有,另花
300元配了根原廠背帶,總不至於整天雙手握住,也不至於買得起馬兒配不起鞍,
近萬元的相機配根雜牌背帶吧。再花300多元購買了用尼康的攝影家流行的行
頭,一件尼康攝影背心。這樣一來,一套FM2一萬元還約有超出。
買回FM2,老影友看著,愛著,護著,一般的攝影創作用理光XR7,關鍵
場合才拿出FM2拍幾張。
在漲價高峰時買了FM2,300元買根原廠背老影友都心安理得地接受了。好
東西自然價格貴。後來的兩件事卻讓老影友為FM2留下了幾年的心病。一是幾
次老影友拿FM2拍的底片到圖片社精放照片,年輕的暗房技師都對他說:「△老
師,你的尼康鏡頭是不是買到Y貨啊,清晰度還沒有別人用佳能EOS拍的高。」
老影友找了尼康用家幫鑒別他的尼康MF28~85mm/F3.5~4.5是不是Y貨,都說
不出個所以然。找專賣店,店家一口咬定是正宗的尼康MF28~85mm/F3.5~4.5,
不可能是假的。退貨換貨都不行。從此MF28~85mm/F3.5~4.5的真假成了他解不
開的心病。二是一次老影友找本地一位曾獲尼康國際影賽二等獎的資深攝影家幫
他鑒別MF28~85mm/F3.5~4.5的真偽,攝影家熟練地取下鏡頭,從後鏡片向鏡頭
里望去,突然攝影家叫了起來:「△老師,你的鏡頭里掉了一根彈簧在裡面。」我
們在場的幾人陸續看過,確實在鏡頭的鏡片之間靠邊緣處橫著一根亮晶晶的銀白
色金屬條。誰也說不準鏡頭里本來就看得見這根彈簧,還是這根彈簧掉下來了。
後來老影友找擁有尼康MF28~85mm/F3.5~4.5鏡頭的報社記者仔細比較,兩只鏡
頭都有肉眼可見的這根白色彈簧,老影友寢食不安的心病才略有緩解。
筆者至今都不明白,4000多元的高檔鏡頭,怎麼會在鏡片間橫著一根看得
見的彈簧,漆成黑色減少反光不好嗎?非要裸露成銀白色不可?
我們把老影友用FM2配MF28~85mm/F3.5~4.5拍的照片剔除對焦不準的部
分和佳能EOS50E配EF28~105mm/F3.5—4.5拍的照片擺在一起對比看,沒有發
現圖片社放像師說的清晰度有好差,也沒有發現傳說了十幾年的尼康鏡頭比佳
能鏡頭銳度高在哪裡,反差大在哪裡。說白了,尼康和佳能的同級鏡頭並
沒有肉眼可見的明顯差別,我懷疑十餘年來大談佳能頭軟的人就根本沒有用過佳
能。那年頭,專業配的大都是尼康,業余的更是難得一見佳能,沒用過佳能的攝
影家們都在談論佳能鏡頭的軟,包括一些著書立著的專家。眼見為實,耳聽為虛,
就是專家的話也要一分為二,不能輕易相信。
分析起來老影友和年輕的放像師從潛意識里總認為尼康的鏡頭成像效果與
佳能的總有天壤之別,一旦發現成像質量和佳能鏡頭相比並沒有肉眼可見的巨大
區別,就認為是Y貨的心理誤區吧。另一方面,圖片社放像師多次說老影友的
尼康鏡頭拍的底片的清晰度不夠,原因不在MF28~85mm/F3.5~4.5鏡頭上,那應
該是一隻成像較好,手感較佳而且耐用的尼康手動變焦鏡頭。清晰度不夠的原因
是,老影友的年紀大了,視力也不如前幾年,在取景屏較暗的FM2上手動對焦,
對焦精度自然不如佳能EOS自動調焦的精度。用尼康FM2拍出照片的清晰度不
如佳能EOS拍的照片就不足為奇了。
首次懷疑「佳能鏡頭太軟」的說法,是八十年代後期,在攝影畫冊上看到一
幅國外攝影家的作品:夕陽西下的牧場,金黃色的秋林背景前,柵欄後草地上一
匹被側逆光把鬃毛照得透亮的牧馬正抬著頭,一位三、四歲的金發小姑娘手持牧
草從柵欄給馬兒遞過去。畫面色彩艷麗飽和,反差適中,層次豐富。開始以為是
用蔡司或徠卡鏡頭拍的,至少是用尼康鏡頭拍攝的。看畫面下小小的說明:相機
佳能T70,鏡頭FD70~210/F4。從此開始對佳能有所好感,開始把佳能列入可以
考慮的范圍。
為了保持一份清醒,不受人雲亦雲的影響,購買到適合自己的相機,筆者訂
閱了許多攝影書籍報刊,分析研究得出得結論是:MF時代尼康最好,AF時代
佳能最先進。佳能的AF卡口另起爐灶,起點高,更有前途。佳能的鏡身驅動、
超聲波馬達技術,從原理上講應該更先進。在老城基礎上修修補補建設的城市,
在結構和功能上總沒有推倒舊城重新建設的新城合理。
九五年佳能的首架能橫豎眼控調焦的相機推出不久,就讓美國的親戚花了
970美元從美國帶回一架EOSElanⅡE(即國內的50E,EOSElan則是國內的
EOS100,而非許多人認為是EOS50,50在美國叫EOSElanⅡ)配
EF28~105mm/F3.5~4.5鏡頭。鏡頭軟了硬了倒沒想那麼多。實際使用拍攝的結果,
佳能的EF28~105mm/F3.5~4.5鏡頭真是沒得說,用105mm端開大光圈拍人像,
照片反差適中,層次豐富,色彩還原極佳,發絲清晰可辯,不愧為國外攝影刊物
評出的五星級鏡頭。
(三)
看了才到手的這期《攝影之友》,李鋒先生有篇「尼康還是佳能」的文章,
作者自稱二十年前開始欲入攝影之門以求建功立業,和大多數中青年影友一樣長
在尼康佳能的神話和偏見盛行的年代,「中毒」太深,為了大多數還不富有的影
友少走冤枉路,少花冤枉錢,讓我們一一看來。
李文:「Nikon絕對是專業的象徵,曾經裝備了世界95%的專業記者,盡管
有佳能、賓得、美能達的強力圍攻,其地位仍無動搖。」
評:尼康絕對是專業的象徵,沒錯,曾經裝備了世界上的大多數專業記者,
也是真的。看過《廊橋遺夢》的攝影者,哪位沒有對多次出現的NikonF留下深
刻的印象。但在佳能的強力圍攻下,尼康今天的地位也危危可芨。你去數一數我
國到悉尼采訪奧運會的十幾位專業攝影記者中,有幾個在用F4、F5、F100?
李文:「領先的技術,可靠的質量,伴隨高昂的價格形成了尼康在其擁護者
心中的印象。」
評:可靠的質量,僅限於尼康專業系列,許多影友使用尼康的實踐證明,尼
康的業余普及型機身的質量耐用性並不比佳能、美能達、賓得業余系列的質量耐
用性好。高昂的價格,我們都有目共睹。但不少人把高昂拒不下調的價格說次尼
康的優點,我百思不解。至於領先的技術,今天的尼康也難擔此譽,更多時候尼
康是去追趕佳能的先進技術。
李文:「無論是頂級的F5,還是最普及的FM10,單從外觀看沒有什麼兩樣,
其精緻的做工和拿在手裡的穩重的質感讓你充分體會了專業的含義。」
評:尼康專業級的F3、F4、F5,准專業級的F90x、F100拿在手裡的穩重的
質感和精緻的做工的確能讓人體會「專業」的含義。但其F80、F70、F60、F50
及手動的FE10、FM10則不行,它們拿在手裡的手感和做工與佳能、美能達、
賓得的普及型機身沒什麼大的差距,一樣輕飄飄的,和專業級的機身相比那是天
上的地下。就說FE10、FM10吧,你把它和理光的XR7MⅡ、XR8S放在一起,
FM10和XR8S,FE10和XR7MⅡ,相似的外形,相似的按鈕,相似的做工,相
似的手感。修理過這幾種機型的朋友說,FM10和XR8S,FE10和XR7MⅡ,它
們裡面的零件都是一樣的,通用的。據說這幾款機型和奧林巴斯的OM2000型,
都是日本一家小廠企諾OEM的。一家工廠基本相同的零件組裝的產品,不會卡
口商標不同,給人的感覺就有如此巨大的反差吧!
李文:「尼康的鏡頭有口皆碑,你可以花業余的價格得到近似專業的效果,
AF28~200mm的那隻成像銳利,手感極佳。AF24~120mm/F3.5—5.6D這款鏡頭幾
乎可以和定焦鏡頭相媲美了,而且只有4000元,太值了。」
評:你花業余的價格買的尼康AF28~200mm幾乎不可能得到近似
AFS28~70mm/F2.8,AFS80~200mm/F2.8專業鏡頭的效果,要不然誰還會花數倍
的價錢購買尼康的專業鏡頭。不信你看看它們的MTF值,再比比它們的成像畸
變。AF24~120mm/F3.5—5.6D更無法和定焦鏡頭相媲美,這是尼康一款成像一般,
焦距段上不著天下不著地的鏡頭。新聞記者和一鏡走天涯者買它還可以考慮。高
燒影友買了它,將來「擴軍」怎麼辦?怎麼配它都是多餘的。尼康才出的
AF24~85mm/F2.8—4IF還算得上是一隻好頭,光圈大,在此變焦范圍內成像又有
保證。
李文:「但中國有句俗話:一分錢一分貨(佳能迷們別生氣),比如那隻
EF28~135mm/F3.5—5.6 ISU鏡頭,其科技含量確實很高,IS足以讓你提高兩檔
感光度,不過其操作時的噪音和不敢恭維的成像質量(太軟)令人遺憾,畢竟最
後要拿片子說話。」
評:近二十年流傳的偏見,中毒深啊!好在最後要拿片子說話。佳能的
EF28~135mm/F3.5—5.6 ISU和尼康的AF24~120mm/F3.5—5.6D我都使用過。
EF28~135mm/F3.5—5.6 ISU那可真是一隻好頭,推出後許多職業攝影師都在用
它。瑞典哈蘇實驗室測試了全世界生產的400多款35mm相機鏡頭的MTF值,
EF28~135mm/F3.5—5.6 ISU的MTF側重平均值0.75,得分3.5,是唯一一款進
入專業級成像行列的普及型標准變焦鏡頭。而被一些影友看好的尼康
AF24~120mm/F3.5—5.6D的MTF側重平均值只有0.66,得分2.3分,排在十餘
只普及型標准變焦鏡頭的末尾(見1999年第22期《人民攝影報》)。
聽不見尼康AF24~120mm/F3.5—5.6D那五、六米開外就清晰可聞的「吱、
吱……」聲,卻聽煩了佳能EF28~135mm/3.5—5.6 ISU靠近耳朵才略感受的輕微
震動聲,這是能感受超聲波震動的特異功能吧。不敢恭維佳能EF28~135mm/F3.5
—5.6 ISU那「軟」得色彩飽和,層次豐富,反差適中,分辯率極高的效果的眼
睛,卻把尼康AF24~120mm/F3.5—5.6D那並不怎麼樣的「硬」效果看得可以和
定焦鏡頭媲美了(尼康迷們別生氣)。偏見可危呀!
李文:「又如眼控調焦,我花了一個小時才算敢用了,可要是有一天喬丹從
我面前經過,我就是用手動調焦也不會用眼控——一句話:不放心。在低照度時,
佳能經常無法對焦,而與之技術規格相同的尼康則操作自如,讓人對佳能的技術
規格產生懷疑。」
評:你才花了一個小時就掌握了並能使用高技術的眼控調焦,可喜可賀呀!
要是喬丹從你面前經過,還有一群隨從跟著,而不是站在那兒的塑像,你最好還
是用AF吧,能用眼控調焦更好。要是我拍敏捷的喬丹,沒有眼控還真不行,要
不然有不少焦點落在隨從身上,而不是人叢中的喬丹臉上。
我用尼康F60時經常出現鏡頭來回轉動找不到焦點,而同檔次的EOS500N
一調就准,干凈利落。不忙說低照度,就是伸手不見五指,EOS也能調准,除
非你關了它的對焦照明燈。我想該作者在低照度時使用佳能經常無法對焦,多半
是設置在連續對焦模式,關了對焦照明燈的緣故。
「就是用手動調焦也不會用眼控」和當年的「就是憑經驗估計曝光也不會用
自動曝光」。聽起來多麼相似啊!
「四隻眼」的我五年來使用眼控的經歷得出:眼控是佳能最具實用性的技術。
有了眼控,自動調焦的成功率大大提高,尤其是拍新聞、人像,「指哪打哪」避
免了相機自動選擇焦點不準的遺憾。從理論上說最清晰的焦點只有一個,靠相機
的電腦是難以准確決定對焦點的。
看了不少影友用沒有眼控的F60、F70、F90X,EOS500N、EOS300等相機
遠行數百上千里拍出的神態、構圖都相當不錯的紀實人像,只是焦點落在人物的
肩上、帽子上,沒有落在臉上,面部清晰度不夠而成為一張廢片。離「大作」只
有這一點之遙。用眼控盯在她(他)的眼睛上不就解決了。
(四)
結論:撥開神話的光環和偏見的迷霧,平心而論,佳能和尼康的專業級機身
鏡頭都是35mm相機中的佼佼者。但嚴格說來尼康佳能的業余普及型鏡頭與專業
級鏡頭比較起來還有差距,其密封防塵性能、長期使用光學質量穩定性的差距就
更為明顯。而且它們兩家的普及型機身鏡頭與美能達、賓得的普及型機身鏡
頭並沒有一些人想像的較大差距,事實上它們的成像質量和耐用性基本上都在同
一水平。多年來流行的「誰硬誰軟」,「機械相機比電子相機耐用」,「AF自動調焦
相機比MF手動調焦相機的故障率高」都是經不起實踐檢驗的東西(有機會
另文探討)。
還是那句老話:「蘿卜青菜,各有所愛。」喜歡尼康的名氣,錢又多,當然選
尼康,講究實用方便性價比,選佳能、賓得、美能達、國產的「兩只鳥」也好。
尼康CP7900和索尼P200及佳能IXUS700定位基本相同,都針對普通大眾,都沒有全手動功能,但是細分一下,還是能看出三者的側重不同,佳能主打時尚年輕男女,這是毫無疑問的,SONY主攻對其品牌忠誠度比較高的用戶,因為P200在外觀上的競爭優勢遠不如IXUS700,專業性也略遜尼康CP7900,雖然P200在畫質上做的非常出色,但由於它一向以時尚產品的形象登場,部分稍微專業一些的用戶對SONY缺乏認同感。而尼康CP7900則針對比較傳統的膠片機用戶,這些用戶比較信任老牌的傳統光學相機製造商,「尼康」二字在這個領域是深得人心的。
從上海市場的價格上來說,IXUS700最高,要3630元,恐日後降價的可能性不小;P200次之,也要3550元;而尼康CP7900的性價比最高,只要3350元,編輯在銷售現場親眼看到CP7900上市當天,十幾台剛到的相機就被瘋搶一空,猶如超市限時特價購買一般。市場對CP7900的反響非常熱烈。市場就是最好的風向標,CP7900的熱門程度由此可見。而前兩款相機雖然沒有降價,但是各有所長,無論是外觀設計還是品牌都比較強勢,也是目前市場中最熱賣的型號。
綜觀目前眾多高檔相機,前面提到的這兩類在特點和功能上可謂各有千秋,優缺點分明。如果你是消費者你會選那一種?問我?我也不知道……真的,絕對不知道……。最重要的是要看你自己的需求。如果是普通用戶,如果沒有太高的專業拍攝需要,不妨購買價格相對便宜、攜帶更加輕便的800萬像素准專業數碼;如果涉及商業和工作的需要,就買普及型數碼單反,總之要根據經濟實力和實際需要來選擇,理智消費、量力而為。
比較 高端數碼vs低端單反
DC取代傳統相機的戰斗早已獲得了全面勝利,而數碼單反因價格和技術的限制,徹底擊敗傳統單反的時代還遠未到來。但普及型數碼單反的出現無疑讓人們重新燃起了數碼單反普及的希望,出於利益的考慮,將會有更多的廠商涉足這一領域,激烈的競爭會給普通消費者帶來更多實惠。
800萬像素高端准專業相機領域的爭斗同樣不會在短時間內偃旗息鼓,各大巨頭既要相互提防對手的威脅,還要共同防範普及型數碼單反的「反攻」,既要各自為戰,又要合縱連橫,競爭的激烈程度絕非一兩句話所能說清道明。
今年的數碼單鏡頭反光相機市場是由佳能與尼康引爆的。首先,佳能在高端市場強勢發布了,數碼單鏡頭反光相機歷史上最強的體育新聞專用機身佳能EOS 1D MARK II。接著,尼康眼看自己在高端由於缺乏技術無法斗得過佳能公司,便在中低端數碼單鏡頭反光市場展開戰線,推出了性能指標很不錯的D70,一舉殺進一直由佳能300D獨占的低端入門級數碼單鏡頭反光相機市場。
由於今年EOS 1D MARK II與尼康D70的發布,使得大家更加關心數碼單鏡頭反光相機市場。在這里,我們特意為大家獻上了佳能與尼康中高端數碼單反機身的畫質比較。尤其是讓大家看看,佳能與尼康在各自的光學感光元件領域中的發展情況。在光學感光元件上,佳能自發研究了大面積的CMOS感光元件,加上其獨有的DIGIC晶元去控制雜訊,使得佳能DSLR的成像質量一直比眾人稱贊。尼康公司在先依靠柯達,後依靠索尼的情況下,也推出了自己開發的LBCAST感光元件,在早前的尼康推廣會上,代表尼康方面的技術人員也在會場公開承認,在現在的三大感光元件中(CMOS,CCD,LBCAST),CMOS與CCD都比另外一者成像要好,不過尼康的LBCAST成本之中最低的,可因為某些原因,尼康不能對其大肆推廣。
㈡ 高州秋林醫院和高州第三人民醫院是同一醫院嗎請問精神分裂病通常要治療多長時間才完全康復
您好,
精神分裂症的愈後要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以及各方面的因素來決定, 精神分裂症病因復雜症狀多樣,治療方法也因人而異,切不可亂用葯。由於精神分裂症是一種病情反復,比較容易復發的疾病,因此採用傳統的西葯治療只能是控制,無法達到良好的治療效果。專家建議採用中醫對患者進行整體調節,並在此基礎上分型對症治療,會有很好的治療效果,有很大一部分患者是可以臨床治癒的!
治療精神分裂症應該到正規專業醫療機構。
祝早日康復。
㈢ 幻想嘉年華里的兩個人物沒有見過
你指的是圖片里前兩個女的吧,那是fate hollow ataraxia出場的兩個女角色,白頭發的叫卡蓮.奧爾黛西亞,西裝的叫巴澤特·弗拉加·馬克雷密斯
卡蓮.奧爾黛西亞
カレン オルテンシア(Caren Ortensia)
年齡:官方未給出 (不過其母亡故之時卡蓮滿一周歲,而當時是第四次聖杯戰爭的三年前。第四次聖杯戰爭離第五次為10年。所以推算F/HA中出場的年齡為14到15歲。)
身高:156cm
體重:40kg
三圍:B75 W54 H77
血型:不明 生日:不明
簡介
著名AVG游戲Fate/Hollow ataraxia的女主角,把握再現的聖杯戰爭的關鍵的人物。 代替前作中死亡的幕後黑手言峰綺禮被教會派遣到冬木市,成為Lancer跟基爾加美什的Master。
經歷
出生在歐洲南部的共和國,母親生病虛弱,在產下她後的第二年死亡。在記錄里是被強盜所殺,但實際上是自殺。オルテンシア在其母親的母語(法語和西班牙語是 Hortensia,義大利語是Ortensia)中的意思為紫陽花。カレン是取自父親的母語,可能是「可憐」的意思。父親在游戲中沒有明言,但從種種跡象來看言峰綺禮的可能性很高。 因其母親的自殺違背了教會的教義,所以她的誕生被認定是罪孽而沒有給予應有的洗禮。 其後被一位嚴格的神父收養,一同生活了八年。養育費雖然由神父保管但是一為省錢二不讓她太聰明沒有讓她上學,而是讓她作為教會的助手。神父說過在迎來幼年期的洗禮之前是不能給予神的祝福的。 在她九歲的時候身體出現了聖痕,承認了自身的失敗的神父將她移送到建於深林之中既像城堡又像監獄的西多修道院。因為聖痕顯示出她的體質,認識到她的價值的聖堂教會將她當作兵器交給西多修道院保管。但即便是擁有如此稀有價值的她,教會仍然拒絕讓她分享神的祝福,到頭來還是沒有給予她洗禮。 現在的身份為一名修道女,聖堂教會為了對參加聖杯戰爭的魔術師們進行調查&監督而派遣她來冬木市。主要的目的是查明在冬木市再現的聖杯的波動。作為冬木教會的後任代理, 本來她還不夠資格,於是教會以附帶期限 (最長兩年左右)為條件委任她為冬木教會的司祭代理。 雖說是代行者但並沒有相應的實力跟許可權,只是調查的話見習生也能勝任,也不擅長魔術。原本只是作為驅除悪魔的助手,並沒有被授予驅除惡魔的式典跟秘跡,只是跟隨著驅魔師而已。主要任務是憑借身體出現的靈障來判斷對象是否隱藏有惡魔。 接近惡魔的話就會自動再現靈障,亦即被虐靈媒體質,也可以稱作慢性惡魔附體吧。因為她的這種體質,就如同受傷一樣全部承受。
其它
戰斗的時候是使用マグダラ的聖骸布。被虐靈媒體質的緣故,根據周圍惡魔的不同會變成相應的攻擊水平。不過本人並不擅長戰斗,主要任務是擔任驅除惡魔的雷達。如果跟認真的遠坂凜戰斗的話沒有勝算,不過動用權力跟毫不留情的精神攻擊的話說不定戰斗在開打之前就被取消。 夜間所穿的衣服是驅除惡魔用的戰斗服。本來就沒有裙子,是她從祭祀的儀式用衣服中選出並加以改進,本來的用途是誘惑男性,以此來引誘魔並接受侵犯。據本人所述她是被魔而不是被人侵犯,所以被附身的人沒有罪。因此跟多位男性交合過,自己也感覺到自己做的事情跟娼婦接近的事實。 看似沉默寡言其實是個毒舌女,她的發問往往伴隨著嚴厲的嘲弄語調,就連前作中某位目中無人的暴君也不敢正面招惹而是避之大吉。興趣是鍛煉自己的長處,擅長彈奏風琴,特技為祈禱跟驅除惡魔。不喜歡野蠻的男子。喜歡吃加了很多調味料的菜。 全身因包裹綳帶而附有消毒葯水的氣味,所以白天一般待在冬木教會里,能不出去就不出去。雖然從外表上看身體沒有什麼不過裡面的一些機能已經失去。例如,右眼的視力其實沒有,味覺也逐漸稀薄。因此對她來說能嘗到味道的話,即使辣到能讓人身處地獄也會覺得如同置身於天國一般。 到現在為止似乎是無所事事的活著,來到冬木市後喜歡看到幸福的人們轉為失望的表情,特別喜歡往有傷心往事的人的心口撒一把鹽,懷疑是受她父親的遺傳影響。 冬木協會赴任之後看似將遠坂凜跟間桐櫻當作前輩般仰慕,其實是戲弄她們找樂子。
游戲中
將自己的存在帶入不存在於四日循環中的言峰綺禮(在Fate/Hollow ataraxia里不管那個時間段都沒有他生存的世界)。在故事裡的並非她本人,而是名為カレン?オルテンシア的「情報」。這個カレン不需要retry就可以存在於四日間,四日結束後就會消失,外邊的她不會繼承這個記憶。數次跟士郎見面,說了很多意味深長的話。 在Fate/Hollow ataraxia的最後,陪伴「衛宮士郎(Avenger)」前往「天之逆月」,微笑著告別。 四日循環結束後,以教會裝修的理由搬進衛宮家。
巴澤特·弗拉加·馬克雷密斯
(バゼット·フラガ·マクレミッツ,Bazetto·Flaga·Makuremitts)
身高:172CM
體重:58KG
三圍:B87 W55 H83
Servant:Lancer
赤枝騎士團——也就是庫·秋林生前所屬的騎士團的後裔。一月二十三日以與庫·秋林相同的RUNE石耳環為觸媒召喚出Servent----Lancer。
魔術協會派遣來的外來魔術師。第五次聖杯戰爭Lancer原來的Master,魔術協會的ミスティック(Mystic,神秘主義者)。使用Rune戰斗。男裝麗人,穿著西裝的大姐姐。作為魔術師的技量達到A+。為人剛強,有時又會顯示出笨拙的真實一面。第五次聖杯戰爭開始時為23歲。出身於可以追溯到神代的古老魔術師家系。擁有[傳承帶菌者(Gods Holder)]的別名,同時也是其家族的魔術特性。當成人時冠以フラガ的名字。
特技為訓練。喜歡賭博、棋盤游戲(指跳棋、國際象棋等)和硬紙板游戲(如大富翁,risk等),討厭突然而來的休假。意外地不喜歡新年初詣等各式各樣的傳統儀式,逃避的原因是以前拿到凶簽後做什麼事都失敗,以至對參拜之事感到不安。天敵為言峰綺禮跟カレン·オルテンシア(卡蓮·奧爾黛西亞)。
小時候居住在港市。幼年時候因害怕失去什麼東西而無法好好地享受童年快樂。對書房裡的庫·丘林的傳說很熱衷,就連做夢也想著他的事跡。15歲步入社會,不顧雙親的反對加入魔術協會,受到熱烈的歡迎。不過那隻是形式上的禮貌,實際上她並沒有居住的地方。盡管如此仍然不斷去完成任務,完成的任務越多就越會受到人們的注意,總有一天會出人頭地,接受了封印指定的執行者這一麻煩的職務。曾經奉命消滅由愛因茲貝倫製作,預定作為失敗品廢棄但逃了出去來到人居住的城市的homumculus。當時由於巴澤特自身不成熟的緣故陷入苦戰。
受命捕捉被列為封印指定的魔術師,使用バリバリ武鬥派的格鬥技巧。魔術、格鬥兩方面的技量都很優秀。主要是使用體術戰斗,戰斗時用刻有Rune的皮手套負責保護。拳跟腳,膝蓋,抓的前面都刻有硬化的Rune。反過來說,對開鎖這種瑣碎小事很頭疼,要是按鈕操作的話不管是觸摸屏還是其它什麼的都會壞掉對戰斗以外的事情沒有什麼太多的感情。對男人不大感冒,因工作的需要有屏蔽干涉的經驗。
裝フラガラック(Flagalac,逆光劍)的袋子是隨身攜帶著的,以球形收納。 フラガラック是巴澤特將自己的血滴在寶石里,以秘法製作並放置在地下室一個月。一年能做的數量是十個。 六年前,言峰綺禮作為教會的代行者奉命去封印企圖利用屍體再現靈魂的魔術師,這對冤家對頭的初次見面就是在那時。其後雖然兩人發生了幾次沖突不過綺禮一直協助她,並沒有把兩人間私下的競爭上報給組織。綺禮一次也沒有依靠巴澤特幫助。第五次聖杯戰爭身為監督的綺禮向上級推薦她參加。聖杯戰爭開始前八天到達冬木市,居住在幽靈洋館(雙子館)里。曾命令Lancer去進行偵察活動。其後綺禮以「有事商量」來訪。相信言峰的巴澤特掩藏喜悅歡迎他,結果卻被欺騙。打倒巴澤特的綺禮趁著Lancer外出偵察之時斬下了刻有令咒的左腕,奪取令咒。綺禮並沒有殺她而是任其自生自滅。
在瀕臨死亡之際其「不想死」的願望得到了Avenger回應而與Avenger結下契約,在FATE/HA的「夢與現實的四日間」活躍著。 隨著經歷的積累,終於察覺自身處境的異樣,並回憶起自己遭襲以及和Avenger契約的真相。但出於對現世的絕望,拒絕終止無限的四日,而寧可在虛假的世界裡活下去。在故事最後,其徘徊在聖杯里的靈魂被Avenger說服,重拾向未來邁進的勇氣並終止了四日循環。 現世中的巴澤特在假死半年後,事實上是被卡蓮發現和救助,最終蘇醒過來。 出身於被稱為傳承保菌者的魔術師家系,攜帶以後發先至、一擊必殺為概念的迎擊寶具——斬擊戰神之劍,加上本身出色的體術和魔術,具有同英靈正面對決的實力。有「人間凶器」的稱號。 雖然外在強悍但內心非常軟弱。與言峰綺禮在某次任務中相識,並很快對後者產生信任和傾慕的感情。對於來到遠東參加聖杯戰爭抱有很大期待也是因為言峰的緣故。
㈣ 我的銀戒指鑽掉了,想在哈爾濱找一家首飾維修店,秋林遠大那邊找了半天找不到,求高人指點
貴金屬價格不是可以隨意揣測的,貴金屬投資銀行就有,不建議盲目投資白銀,投資有風險從業需謹慎,各大銀行都有咨詢,不建議被騙。鄙視金融廣告
2014年11月9日交易價開盤到3.10元左右,首飾白銀5元左右;
投資有風險從業需謹慎,鄙視廣告,鄙視某些助紂為虐的知道管理員
謹防類似「興邦」案和黃金佳非法集資廣告
如需圖片核實,請追問
㈤ 哈爾濱秋林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發展歷史
1、百年秋林「會計憑證」裝訂今變臉了
在秋林無論財務部還是檔案室,你都會發現秋林傳統的「會計憑證」裝訂方法變樣了。過去卷宗裡面報銷憑證分上下兩排,從2006年起,根據市裡統一要求改裝訂成單排。要說原來的裝訂方法有它鮮為人知的歷史。
1908年9月,秋林大樓竣工投入使用。公司辦公用具木材等都是由俄國海參崴的秋林公司運來的,這些材料用量較大,主要用於書櫃、桌椅、鏡櫃、地鍾等辦公設備。秋林公司所有辦公傢具都有徽標俄文代號,由俄羅斯工匠精心製作。例如:老秋林「會計憑證裝訂機」由深栗色木製、鐵制 、銅制結構組成,工藝考究,設計富有專業實用性。它身高117厘米,體寬48厘米,長度36厘米,正面有8個抽屜。機身檯面酷似工字型螺旋漿,扶手由兩個銅球組成,中間夾層自帶壓板,起到積壓「憑證」作用,至今其保存仍完好無損。
國營秋林公司成立後,因分公司遍布全國各地,各種財務統計報表、憑證全部需要匯總到總公司——哈爾濱,工作量非常大,公司設專人將全年會計憑證、報表等,就用這台「老古董裝訂機」來裝訂,其它部門有厚卷宗時也用這台機器來裝訂。那時,財會科記慧卿專門負責裝訂,她裝訂得非常精細,卷宗四邊有稜有角,靠書立的一側用紙殼墊平,然後再用裝訂板積壓,平整之後再進行裝訂。
這種傳統的「會計憑證」裝訂方法雖然在今天已隨著時代的變化而改變,但這台裝訂機卻留下了時代的印記,見證了秋林的發展。
記憶,透過秋林櫥窗… …
不知有多少人知道秋林的名字,更不知道有多少人了解秋林的櫥窗藝術,說起秋林的櫥窗至少應追溯到十九世紀初,其演化過程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秋林櫥窗有過最輝煌的年代…….
秋林櫥窗的早期雛形
十九世紀初的秋林洋行是一幢了不起的宏偉建築,雖在眾多建築藝術經典中她略顯微不足道,但整體藝術造型具有典型的「巴羅克」風格,古樸優美,受到各界矚目;店面的櫥窗像一串璀璨的珍珠閃爍著它獨有的風彩。日俄戰爭之後,隨著清政府應准開放哈爾濱商埠,歐美列國資本家,銀行家和宗教文化人氏紛至沓來。一個資本主義殖民地社會的高消費階層日益膨脹,於是秋林洋行突出了高檔商品的經營,與歐美市場結成姻緣,風潮流行商品成為秋林洋行的主流,櫥窗展示有:英國與波蘭的呢絨毛料、美國的食品和裘皮大衣、法國的白蘭地酒、香水化妝品等舉世馳名國際市場的名貴百貨搜羅備至,十足洋味,顯現一斑。
2、秋林櫥窗風格的衍生與發展
1953年10月中國國營秋林公司建立後,廣告裝潢技師陳鏡清和工藝美術師韓宗禮成為秋林第一代廣告美工。講述秋林櫥窗我們自然會想到櫥窗的設計者們:韓宗禮從六十年代起設計製作了百餘面櫥窗,其代表作有:「小喇叭開始廣播啦」等。這在當時都是較高水平的櫥窗設計。1965年全市櫥窗總結大會上,市領導對秋林公司櫥窗的評語是「豐滿藝術」。
七十年代末,櫥窗廣告設計工作量日益增加,公司陸續選聘了一些年輕美工,筆者也曾因酷愛寫畫榮幸地加入了這一工作行列。記得那時廣告室主任是宋鴻濱,是他一點一滴傳授了我們很多美工技藝。我雖然在廣告室短短工作了幾個月,但對那段記憶卻久久難以忘懷。秋林櫥窗輝煌的歷史激發我提筆抒懷。
1987年,在全國首屆金櫥窗評比中秋林公司一家奪得三塊獎牌。同年,由秋林集團發起並組織了東北4城市首屆櫥窗裝潢陳列評比活動。劉新良設計的「化妝品」櫥窗獲得了唯一的一等獎,李維、李中田、韓宗禮和趙冬明分別榮獲二、三等獎。特別是由全國金櫥窗評選委員會主編,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的《中國商業櫥窗藝術》一書收錄了我公司8件櫥窗作品,李維的作品還被選作封面圖片。
到了九十年代,秋林櫥窗藝術水平達到了鼎盛時期,是獎項獲得最多的年代。1990年6月秋林5面櫥窗在全市同行業的176面櫥窗評選中全部獲獎。專家認為這些櫥窗設計作品如同一幅幅立體的畫,形成都市裡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其水平可與國內外一流櫥窗嫓美。8月31日秋林公司受省政府委託進軍京城,承擔了亞運會購物中心黑龍江館的設計任務。孫陸、李維帶領廣告室美工人員全力以赴投入設計工作。在被中外賓客譽為「東方樂園」的亞運會購物中心,黑龍江參銷團精美而獨特的場館裝潢設計象磁石吸引著無數雙眼睛;馳名中外的哈爾濱冰燈、冬泳、狩獵等在皚皚白雪映照下多姿多彩,給人們增添了無盡的遐想;羅馬式圓拱迴廊、哥特式造型建築,雄渾而古雅,使人彷彿步入異國他鄉:「真是一首凝固的詩啊!」我省是在全國38個參銷團中唯一一個由基層企業承擔全部統籌性工作的省份,最終我省獲得了最佳場館設計獎。
1995年,我公司參加了全國第四屆優秀廣告作品評選活動,選送作品10件,獲獎作品5件,約占商業櫥窗類獲獎總數的五分之二。李維等分別獲得優秀獎和地區發展獎。這是繼1987年全國金櫥窗評選活動以來,第五次獲得的全國性大獎,與會同行及專家們不斷投來贊嘆的目光,在他們的眼裡,秋林櫥窗如同美麗的太陽島一樣美妙動人。《中國廣告》總編陳梁和哈工大教授吳士元一致贊揚秋林的作品說:「格調如此獨特,真不容易」!
1996年,在國際羊毛局舉辦的櫥窗創作大賽中,趙東明一舉奪得了大陸唯一的銀獎。這在中國以及東南亞地區設計界引起凡響。同年,「秋林花車」又在《新晚報》組織的慶哈夏花車游活動中榮獲「市民最喜愛花車獎」。
國內許多媒體及刊物曾相繼多次對秋林的櫥窗設計做了專題性報道。哈爾濱大學等一些藝術院校還聘請我們的設計人員去講課,同時,學生們又到秋林來上實踐課。這些互動性社會活動也促使我們自身的設計理念得以迅速提升。
3、秋林現代櫥窗「景深」的不斷延伸
商品櫥窗是體現店鋪形象的重要部分,是消費者的顧問和向導,它通過設計者的布置與陳列使商品的性能、特點、種類、風格等充分展現給顧客。櫥窗是一種特殊的廣告,而好的廣告其創意是最為關鍵的。秋林櫥窗在創意上有它獨特的意境。立意非凡,設計唯美,具有相當的審美與實用價值。
秋林的櫥窗藝術耐人尋味,從它有櫥窗起歷經百年。回顧整個櫥窗藝術的發展,它無不以大氣、古樸高雅、超凡脫俗而著稱。櫥窗的風格與秋林建築形式、歷史底蘊以及它的異國風情相得益彰,相互輝映。恩格斯的至理名言是「一切事務都要納入一定的歷史范疇」,我們重溫秋林成長的歷史,正是為了開拓秋林更加璀璨輝煌的未來。現今的秋林公司店堂格局更加寬敞明亮,室內裝飾設計更具有視覺吸引力,「記憶、變化、成長」歷史畫廊,共享空間令人神怡的抽象裝點,處處體現了企業的文化底蘊和藝術感染力。顧客到秋林不僅僅是為了購物,同時也是在欣賞和咀嚼商業文化的歷史洗禮與積淀。
同樣,秋林櫥窗的藝術魅力會不斷溶入現代設計元素與理念得以升華。這是我們所期待和為之奮斗的目標,富有生機的秋林文化將再度成為這個城市的亮點,重振雄風,共穰奭尊。
4、史話:秋林公司商辦工業
秋林公司的商辦工業具有悠久歷史,早在上世紀初秋林建立伊始,即開辦了茶葉加工廠,隨後又開辦了卷煙廠、葡萄酒廠、灌腸廠、油漆顏料廠、肥皂化妝品廠、服裝加工廠等許多生產生活資料的工廠。進入20年代後,隨著城市經濟的發展,秋林公司又開辦了機械工廠和各種維修配件安裝公司,生產發動機、農機具以及肥料等生產資料。解放前,雖稱以百貨店為主營的秋林公司,從其交易額上來看,工業生產長期以來佔有主要地位。
秋林洋行的經營,商業與工業並重。前店後廠所生產的食品是沿用歐洲的傳統技術工藝,使用中國地產原料製造的,產品質量堪與歐洲媲美,曾多次獲倫敦、羅馬、伯力、中東鐵路出口展覽會的優質產品金質獎牌。因產品久負盛名,秋林贏得了廣闊市場,攫取了可觀利潤。
1953年國營秋林公司建立後,總公司仍設在哈爾濱。哈爾濱有南崗和道里兩家百貨店,開設有麵包點心糖果廠、葡萄酒、伏特加酒廠和服裝工廠;在沈陽、大連、滿州里設有分公司,經營百貨店和附屬工廠。總公司對分公司和在哈爾濱的企業進行垂直領導。當時根據國民經濟行業歸口的原則,秋林以經營百貨店為主,同時經營必要的商辦工業,這樣就繼承並保持了原秋林公司具有歐洲傳統風味的工業產品。在國營秋林公司建立的1955年,其產值大幅度提高,占商店同年銷售總額的24.2%,是商店經營的重要組成部分。秋林自產食品,均按定額標准配料,經過一定的工藝流程生產,保持了歐洲傳統風味,每批產品出廠前均經化驗員進行化驗簽證合格,報交經理簽字,否則不準出廠。秋林公司酒廠生產的「珍珠牌」伏特加酒,曾是1960年以前國務院接待外賓所常年需要的品種。做為前店後廠的生產供應,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其生產指標獲得很大發展。
秋林公司的商辦工業不僅是商店的經營特點,更是保持哈爾濱市風味傳統產品的為數不多的廠家。現今秋林公司的食品無不與早期秋林的傳統產品工藝有著淵源。秋林仍然保持前店後廠的優勢,我們希望在充分利用秋林商譽優勢的同時,能夠促進秋林「老字型大小」特色產品和服務,進一步強化名店名品的經營特色,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實現共贏。
1867年 俄國人伊萬·雅闊列維奇·秋林在前蘇聯伊爾庫斯克創建秋林公司,時為「托拉斯」企業。
1900年 在哈爾濱設立了分公司,命名為「秋林洋行」,是中國東北地區早期經濟實力雄厚的外國工
商聯合企業。
㈥ 如何拍照才能拍出深秋浪漫法式風
秋意人像照,就要學會跟秋天「互動」
可以和掛滿秋葉的樹枝「合影」,也可以撿一片秋葉做點綴,還可以把玩一下滿地的「秋色」,甚至你可以用秋葉擺出各種造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