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瓷枕又高又硬,翻個身都很難,為何古人卻更喜歡睡瓷枕呢
大家逛博物館或者是一些道具考究的影視劇中,往往會發現古人通常使用又冷又硬的瓷枕、石枕、玉枕來作為枕頭。它們的造型頗為精緻,但比起現代人的棉花枕頭、蕎麥枕、茶枕、乳膠枕等,有著很大的差別。
現代枕頭的特點就是軟、舒服,然在古代,常用的枕頭並不是這樣軟和的,而是非常堅硬的硬枕。
「信期綉」香囊
西漢文學家司馬相如的《長門賦》中,便有這么一句:「摶芬若以枕兮,席荃蘭而麝香。」由此可見,將葯物裝進枕頭的習俗,曾經在西漢年間盛行一時。為了確保葯性能夠有效逸散,這種葯枕的外殼,往往不是冰冷堅硬的陶瓷。取而代之的,是布料、絲綢等柔軟的物質。
但除了這件馬王堆文物之外,我們很難從博物館中,見到古代的軟枕頭,其背後的原因不言而喻——包裹枕頭的絲綢,其主要成分為蛋白質。隨著時間流逝,外面的絲綢連同內層的草葯,有很大幾率被微生物漸漸分解,其材質將變得衰朽不堪。一旦其周圍的保存環境出現變化,這些東西便會煙消雲散,無法在被後人所看到。
而馬王堆良好的保存環境,無疑是特例中的特例。我們也得以通過辛追夫人的葯枕,洞悉歷史更不為人知的一面
② 磁州窯的代表作品
名稱:磁州窯白地黑花嬰戲紋枕
年代:宋代
尺寸:高10.4cm,長29.9cm,寬22.5cm。
描述:枕呈腰圓形,枕面前低後高。白釉,枕面及枕側以黑彩繪嬰戲紋。枕面外周以雙線勾勒如意形開光及雙弦紋,開光與弦紋間飾四組卷枝紋。枕側繪簡單的花草紋。枕面主題紋飾畫筆簡練,描寫兩個嬰孩玩耍,其中一孩兒頭上落一隻小鳥,孩兒驚愕不已,另一孩兒作興奮狀,欲上前捕捉小鳥。
在磁州窯器物當中,以嬰戲為題材的很多,如池塘趕鴨、打陀螺、蹴球、騎馬、釣魚、放炮竹等。瓷枕亦如此,不論是做游戲,玩蓮或趕鴨,均寥寥數筆,就把孩兒天真、可愛的童趣表現出來。即如此枕雖著墨不多,卻生動傳神。
③ 打聽下宋代瓷器大全都有哪些
宋代制瓷業的蓬勃發展,開創了陶瓷史上的一個輝煌時代,無論是在選料還是在工藝、紋飾等方面均有很大的提高與突破。宋瓷的款識比前代也開始增多,形式各種各樣,內容豐富多彩。款識的主要內容有作坊標記、工匠姓名、製作年份、吉祥語、宮殿名稱和宮廷用瓷專用款銘等。總的特點是款識文字簡明扼要,仍以刻劃款為主書寫款較之以往有所增多,模印款前期增加,字體精瘦有力,具有宋代風格。以下是景德鎮王掌櫃總結的宋代瓷器主要款識內容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越窯瓷器款識鑒別
宋代越窯瓷器款識以刻劃的紀年款為主,所見款識基本上是北宋的紀年有「太平戊寅」(公元978年)、「太平二年」、「端拱元年」(公元988年)、「熙寧四年」、「淳化二年」、「元豐三年」(公元1080年)、「大中祥符五年」等。還有款識是一個字的,如宋越窯青瓷款識「供」字。
2、定窯瓷器款識鑒別
定窯瓷器是進奉皇帝的,所以,瓷器款識多與宮廷有關。其中數量最多的是帶「官」字款的。「官「字款白瓷在晚唐及五代都曾出土,宋代更為多見。大多是盤、碗、瓶、壺和罐。其中有'官」字款刻花蓮瓣碗、「官」字款凈瓶、「官」字款蓋盒等,還有「新官」字樣的,如「新官」字款蓮瓣口碗等。這些出土器物均為精工製作,是為上層人物製作的。另外,遼寧博物館也藏有「官」字款碗、「官」字款鎏金口劃花鳳紋洗以及「官」字款葵口碗等。在出土及傳世定窯瓷器中有刻「尚食局」、「尚葯局」款識的。帶「尚食局」款識的多為大型盤類器物,字體有粗細兩種,河北曲陽出土一件白瓷印花雲龍紋盤,上面刻有「尚食局」三字。
宋定窯白釉瓷碗,刻有」食局官區正七字」款識。宋定窯白釉瓷碗,其外壁由右向左橫刻「尚葯局」款識。據記載,宋代宣徽院下設六局,其中尚食局掌管膳食之事,尚葯局掌管和劑診候之事。故刻這些款識的器物是宮廷內食用及葯用之器。另外,定窯瓷中還有底刻「五王府」三字,這是某五王府定燒的器物。在博物館收藏的定窯瓷器中有一些銘文是宮廷玉工鐫刻的。這類款識多為宮殿建築的名稱,有「奉華」、「風華」、「慈福」、「聚秀」、「禁苑」、「德壽」。如一件宋定窯白釉折腰盤及白釉碗,其底足內均刻「奉華」款識。
定窯瓷器款識除刻劃以外,還有模印和書寫款識。如一件宋定窯白瓷盤,盤心印陰文:「定州公用」。這是專門為定州府衙燒制的瓷器。
3、汝窯瓷器款識鑒別
汝窯青瓷為宋代青瓷之冠,傳世品很少,全世界僅有幾十件。汝窯瓷器僅見三種款識。
一為「奉華」字樣,為宮廷玉工製作。奉華堂是南宋高宗時德壽宮的配殿,如汝窯出戟樽、汝窯瓜棱注碗及汝窯紙槌瓶,這三件器物的底部均刻有「奉華」二字。又如汝窯粉青釉樽,仿銅器樽等,底部都刻「奉華」二字。
另一種款識是於器底刻一「蔡」字,刻「蔡」字款的無疑是物主的姓氏。如宋代汝窯青瓷碟和青瓷盤均刻有「蔡」字。這可能系蔡京父子所用。蔡京是宋徽宗時的宰相,居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其子蔡修貴為當朝附馬,徽宗曾七次到其府第,贈予無數珍寶,其中有汝瓷是理所當然的事。還有一種刻「甲」、「乙」、「丙」、「丁」字樣,以劃分器物的等級。
4、鈞窯瓷器款識鑒別
宋代鈞窯瓷器帶款識的很少,主要以數字為主。即在器物底部刻一至十的數據。數目字的確切用意是,即數目字越小,器物越大,就是說刻「一」字是同類器物中最高或口徑最大的,刻「一十一」字是最低或口徑最小的。
其款識常見於洗、盤、碗、爐蹲等器物底部。這種數碼款識在宋瓷中獨具特色。刻數字款的器物有一件宋鈞窯葵式三足洗,葵口折沿,腹分六瓣,底支撐三個如意形足,外壁玫瑰紫釉,色彩絢麗,底芝麻醬釉,底刻有「六」字。鈞窯器還有底刻「奉華」、「重華宮芝蘭室用」、「重華宮漱芳齋用」等款識。如博物館藏宋鈞窯天青葵花式盆托,刻「重華宮芝蘭室用」款字。宋鈞窯天藍海棠式水仙盆,器底刻「重華宮漱芳齋用」款字。這些瓷器專供宋內府使用。
5、磁州窯瓷器款識鑒別
磁州窯瓷器以燒制瓷枕最富特色。因此大部分款識出現在瓷枕上,其內容可分為瓷枕窯名、紀年款以及詩詞題句等。已發現的磁州窯枕書寫」張家造」、「趙家造」、「張家枕」、「張大家枕」、「張家記」、「李家造」、「王家枕」、「王氏壽明」、「王氏天明」等私人作坊姓名,其中以「張家造「最為著名。宋磁州窯白釉黑彩八角紋枕,枕底刻」張家造「三字。因磁州窯地區唐、宋時期稱相州,故有「古相」之稱。因而,磁州窯瓷枕上有古相」張家造「款識,如宋磁州窯山水紋枕,底面長主框內印「古相」、」張家造「字樣,框上下飾荷葉及蓮花。有一件宋磁州窯剔花珍珠地瓷枕,枕面刻」家國永安」四字,右書「趙家枕永記」等九字,左書「熙寧四年」。
磁州窯瓷器上題詩題句也非常盛行,如宋磁州白地黑彩瓷枕,枕面上題寫「常憶離家日,雙親托背言,有橋須下馬,有路莫行船,未晚先行宿,雞鳴再春天,古來冤枉者,盡在路途邊。」的詩句。有的用以提醒離家外出人,在枕面題寫「眾中少語,無事早歸」,「有客向浮世,無言指落花」以及題一「忍」字樣。同時,《滿庭芳》、《如夢令》、《阮郎歸》等宋詞詞牌也多見於瓷枕之上。如一件宋磁州窯白地黑花瓷枕,內有一長方框,兩邊分別書寫有「中呂調,滿庭芳」,中間詞為「綠水澄清,輕雲微暮,敗葉零亂,空階畫堂人靜。明白夜徘徊,又是重陽近也。聞幾處砧柞聲,催西窗外崗搖翠竹,疑是故人來。臨高空佇立,新愁未盡,住事難猜,問檻邊金菊,還為誰開。漫到愁來滯酒,酒未盡,愁已先回。憑欄以,金波漸遠,白露點青苔。」這些詩詞既作為一種題銘,與畫面相配,圖文並茂,詩文寓意深長,表露出當時工匠思念親人和想家的心情,是磁州窯瓷器獨特的裝飾風格。磁州窯器物上也常書寫「醉鄉海」、」清沽美酒「和」風吹野外十里香瓶」等字,多為裝酒的酒瓶。
6、官窯瓷器款識鑒別
北宋官窯專燒宮廷用瓷、產量低、傳世品極少。其款識特徵與汝窯相似,有「奉華」刻款及「甲」、「乙」、「丙」、「丁」瓷品等級刻銘。
北宋覆亡後,南宋沿襲北宋遺制,在杭州另立新窯,稱為南宋官窯,專燒宮廷用瓷,其款識與北宋基本相似。
望採納,謝謝
④ 請問這個宋代定窯孩兒枕現在值多少錢
這個枕不是宋代的,做工和設計上都不符合宋代的形制,是現代的仿製品
⑤ 瓷枕是哪個朝代的
瓷枕是中國古代漢族瓷器造型中較為流行的一種,枕上用彩釉繪成精美的圖畫或題上詩句。始燒於隋代,流行於唐代以後。據說開始時是作為陪葬的冥器,以後又作寢具和診脈之用。宋代,瓷枕的發展進入繁榮時期,不僅器形較前代有所增大,而且裝飾技法也突飛猛進,刻、劃、剔、印、堆塑等技法紛紛採用,極大地豐富了瓷枕的表現力和藝術性。南宋女詞人李清照有一首很著名的詞作《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這里提到的玉枕就是青白釉瓷枕。
在瓷枕的發展史上,以宋代(公元960~1279年)北方磁州窯系所燒的瓷枕最具有代表性。這一時期生產的瓷枕種類繁多,造型優美,包括幾何形枕、獸型枕、建築形枕、人物形枕等。瓷枕的裝飾紋樣也多彩多姿。較為普遍應用的紋飾有動植物紋、人物紋、山水紋、文字紋等。瓷枕的造型與紋飾直接或間接地反映了當時社會生活中文化、習俗、時尚、追求等方面。這一點尤其以帶有文字紋飾的瓷枕所表達出的最為明顯。
古代瓷枕的裝飾手法按照不同朝代、不同產地也各有差別。唐和五代(公元7~10世紀)以前的瓷枕多以模印、細劃絞胎等為主;宋金時代(公元10~13世紀)則以繪畫為主,同時出現了更為復雜的裝飾手法。隨著制瓷業在工藝技術、造型裝飾手法等方面的不斷改進,瓷枕所展現出的工藝、藝術成就也越來越輝煌。
除了宋代的磁州窯系之外,中國南北各地的許多著名瓷窯都曾燒制過精美的瓷枕,各地所產的瓷枕在工藝造型、胎釉紋飾等方面也各有特色,其總體風格與相應的時代和瓷窯特色相一致。
⑥ 磁州窯的歷史意義
磁州窯以生產白釉黑彩瓷器著稱於世,黑白對比,強烈鮮明,圖案十分醒目,刻、劃、剔、填彩兼用,並且創造性地將中國繪畫的技法,以圖案的構成形式,巧妙而生動地繪制在瓷器上,具有引人入勝的藝術魅力。它開創了我國瓷器繪畫裝飾的新途徑,同時也為宋以後景德鎮青花及彩繪瓷器的大發展奠定了基礎。
磁州窯的釉色較為豐富,有白釉,黑釉,醬釉;和綠釉等。尤以白釉最為出名。
在裝飾上主要採用黑白對比的方法,其中以畫花,剔花及珍珠地最為盛行.畫花系以當地所產的花斑石為繪料,在白色的釉地上畫出黑色的花紋,其紋飾多以枝葉並茂的折枝花和生動多姿的魚間窯以獨特的創造性,一改宋代以前我國南青北白的單色裝飾方式,開創白地黑花釉下彩繪陶瓷製品的裝飾先河。
並創造一系列的裝飾紋式的格律。在色釉基礎上,又創造了在已燒制的白瓷表面加彩,二次燒烤成色的世界上最早的釉上彩繪宋紅綠彩。單以上兩項技術成果與藝術成就,已確立了在世界陶瓷史上的重要地位。
賦予創造性的磁州窯匠,在宋、金、元時代共創造了三十多種裝飾陶瓷技法,如:白地刻劃、鐵銹花、珍珠地、白地褐彩、白剔花、黑釉剔花、芘紋刻劃等等。
簡直可以說集陶瓷裝飾方法之大成,影響著後世。特別是黑繪白地黑花寥寥數筆寫出個圖形,生動無比。形成了獨特的有規無束剛勁豪放,瀟灑自如的藝術風格。在表現題材上,世俗所見、花鳥魚蟲、龍鳳鹿馬、市儈景物、童叟仕宦、詩歌詞賦、兒歌詞曲無所不繪,真可謂是一部歷史民俗圖象。
磁州窯在中國陶瓷發展史上的獨特貢獻有兩點:其一是白地黑褐彩繪,把傳統的書畫藝術與制瓷工藝結合在一起;其二是把詩詞、諺語、警句和文學作品作為紋飾,這是很有歷史價值的文化遺產。現藏於廣州博物館的北宋磁州窯「枕賦」銘長方形枕,現藏於廣東省博物館的元磁州窯白地赫彩西遊記方型枕就是這方面的代表作。
磁州窯的製品構圖嚴謹,典雅古樸,形象生動活潑,情趣盎然,展現了宋元時期的社會風俗,為研究這個時期的民間繪畫等藝術提供了豐富的資料。
⑦ 大宋逐漸走向衰落的瓷枕,有著什麼樣的歷史故事
宋代的陶瓷枕具主要有十一個種類,分別為絞胎器、綠釉、白釉、牙色釉、黃釉、青釉、白褐釉、黑釉、多彩釉、三彩和素胚。這十一個種類之下也分別具有不同形制的枕具,例如,綠釉根據造型可以分為六種:簸箕形、獸形、如意頭形等,白釉中分為扇形、方形等。這些陶瓷枕具不僅顏色豐富多樣,上面雕刻的花紋也非常精緻,在枕面、枕的兩側描有花卉、鳥獸、人物等,有的甚至描述了一些歷史故事,例如磁縣城西觀台鎮出土的磁州窯「陳橋兵變」圖陶瓷枕具。
Z總體來說,元朝是中國歷史上首次由少數民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國家進一步得到鞏固。商品經濟和海外貿易也較為繁榮,文化的發展更加親民,向世俗化方向推進。但由於蒙古國好戰,蒙古軍隊大量發動戰爭,社會整體穩定性受到沖擊,瓷器的發展也沒有原先那麼好的環境。社會上內亂頻發,人要承受各種各樣的稅負,民族壓迫十分嚴重。這些都直接或間接地,對藝術發展產生了很大的阻力。故而從元代開始,陶瓷枕具的發展基本上快要走到衰落期。
⑧ 為何瓷枕最初只是陪葬品,後來卻有了其他的功能
貞觀末期,御史向李世民提到一件事情,當時有一個小偷被抓住了,按理說小偷多得是,沒什麼好提的,但是這個小偷比較特別,因為他在辯機和尚的住處偷了一個金寶神枕。金寶神枕是皇家的東西,自然小偷偷來沒法處理,很快就被抓住了。
正是這個金寶神枕將高陽公主和辯機和尚的一段情給暴露了,原來金寶神枕正是高陽公主贈給自己這個情人的,這個故事真假難辨,不過在《新唐書》中是有記載的。無獨有偶,唐初還有一個關於枕頭的故事,《太平廣記》中記載大唐駙馬柴紹有一個弟弟輕功了得,能飛檐走壁,外號“壁龍”。李世民覺得很神奇,就讓壁龍在晚上將丹陽公主的摟金函枕給取出來。壁龍在晚上偷偷進了丹陽公主的房間,將一小把土灑在了丹陽公主的臉上,她感覺有異物,遂抬起了頭,就在這一瞬間,壁龍將摟金函枕換了出來,而丹陽公主繼續睡覺,絲毫不知道自己枕的枕頭已經不是原來的了。
但隨著瓷枕工藝的發展,瓷枕逐漸在生活中出現,不一定真的睡覺的時候就枕的,也算是一種工藝品,可以用來觀賞。不過夏天的時候,瓷枕倒真的有清涼的作用,所以也可以真的用來睡覺。那麼在當時,瓷枕就有多了兩個作用,一個就是作為觀賞品,一個就是睡眠工具。
當然無論是作為觀賞品還是睡眠工具,這都是非富即貴之家甚至皇室才能擁有的。普通的人家的枕頭就是一般的枕頭,這樣的瓷枕是很貴的,到了宋朝時期,瓷枕的技藝更加成熟,頂峰時期到來。各種各樣的瓷枕都被製作出來,現在很多的博物館中都有宋朝的瓷枕。
比如北京故宮博物院中有一個宋朝的定窯孩兒枕,造型獨特,技藝精湛,看起來,非常好看;雲南博物館還有一個宋朝的三彩雙獅花卉瓷枕,陝西歷史博物館中有一個宋朝磁州窯白釉黑花荷蓮紋瓷枕等等。
隨著瓷枕的大量出現,逐漸融入日常生活中,也因此,瓷枕上有很多生活的氣息,比如很多瓷枕上會有文字裝飾,就比如唐朝時期上面會有詩文,而宋朝時期則會有詞曲等等。瓷枕上的文字因為成為生活中的一部分,而人在睡覺的時候看一看枕上的文字,也算是睡前的一個小功課,提醒自己為人處事的態度等等。
不過到了明清時期,瓷枕就逐漸退出歷史舞台了,畢竟瓷枕真的是太太太高了,說實話睡時間長了真的對身體不好,就不說硬硬的瓷枕,即便現在我們這種硬度不大的枕頭,高了都難受,時間長了都損害身體,更不用說是瓷枕了,瓷枕更多的時候就是一個觀賞品,真用在了生活中,就是華而不實,甚至還有害處。
⑨ 北宋定窯孩兒枕的國寶欣賞
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在我國台北「故宮」中也收藏了兩件北宋時期的定窯孩兒枕,與北京故宮的孩兒枕如出一轍。
北宋定窯燒造的孩兒枕,高18.3厘米,長30厘米,寬11.8厘米。質地潔白,通體施釉,釉層均勻,僅在衣褶等凹處有積釉現象,但絕無掛釉的缺陷,釉色白潤如玉,光亮可鑒,釉層較厚處,色澤白中透青。
瓷枕造型為一兒童俯卧於枕座之上,只見他抱攏雙臂,右手在下,左手在上,將頭枕於手臂上,並轉向左側,目光正視前方,右手中還執著一條絲絛狀織物,其上綴有一個綉球,綉球上的花紋清晰可見,絲絛在綉球的兩邊各打了一個蝴蝶結,十分可愛。
兒童的兩只小腿向後舉起,並交疊在一起,頑皮逗人。再看他的面部表情:腦門寬闊,兩耳肥大,眉毛高高挑起,眉下是一雙天真無邪的大眼睛,眼神中透出靈氣,帶著幼稚。胖胖的兩個腮幫之下是肥肥的下巴,在兩頰與下巴之間兩邊各有一道凹溝,愈發襯托出臉頰與下巴的豐腴。鼻子小巧挺直,嘴唇略厚。頭頂梳理的是「鵓角兒」發式,即在頭頂兩側各扎一髻,這是我國古代最常見的一種兒童發型,樣式與成年人的發型迥然不同,風格十分活潑。
如果完整地來欣賞一下這個兒童的形體動作和面部表情,人們將會留下一個神態稚朴、天真有趣的印象。特別是他收攏的手臂和彎曲的雙腿,似乎表明這個瓷枕的枕座太短了;而他頭枕雙臂,側面前望的姿態,又彷彿在提醒人們注意,盡管這是一個瓷枕,但他自己卻只能頭枕雙臂,真是意趣無窮,匠心獨運。
另一方面,通過兒童形象,我們還可以了解到當時人們質朴的審美情趣和向上的生活信念。兒童的面部天庭飽滿,地角方圓,雙耳肥大,是屬於傳統觀念上的「富貴」之象。但他的表情天真無邪,反映了工匠們健康的精神狀態和對生活的無限熱愛。兒童的服飾比較簡單,上衣有兩層,內衣為長衫,從臀部的紋飾,可以看出它是有紋綉的,外衣是無袖的坎肩,後裾較長,下身穿的是長褲,比較肥大,腳上的鞋子不太清楚,估計是軟底布鞋。這套服飾形象是研究宋代服飾特別是兒童服飾不可多得的資料,它比平面繪畫的形象,更具有立體直觀的長處。這件孩兒枕的枕座是一個平面呈橢圓形的扁圓體,約占整個器高的三分之一。四周有一圈浮雕圖案。在擾座的兩頭和前後中部,共有四個用橢圓形或菱花曲線圈起來的圖案,如同陶瓷裝飾藝術中的「錦地開光」,只不過前者是立體雕塑的,後者是平面繪畫的。圈中的圖案為卷草紋,圈外間隔有雲頭紋,兩者都是雕刻而成的,但圈內的紋飾要比圈外的紋飾低一個層次。這些圖案簡潔拙樸,富有裝飾意味。
總之,這件定窯孩兒瓷枕是一件不可多得的藝術珍品,它不僅具有很高的欣賞價值,而且保存了民俗史、服飾史等方面的珍貴材料。此外,它也反映了定窯的工匠們對生活情景的真實捕捉和高超的藝術再現技能,特別是刻畫衣紋皺褶,使用不同的刀法,表現出軟硬不同的質感,一絲一布,使人一目瞭然,令人嘆為觀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