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 ]深樹鳴。
滁州西澗
唐·韋應物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答案是:黃鸝。
Ⅱ 獨憐幽草澗邊生的上一句是什麼
滁州西澗
[ 唐 ] 韋應物
原文 譯文對照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
最是喜愛澗邊生長的幽幽野草,還有那樹叢深處婉轉啼唱的黃鸝。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春潮不斷上漲,還夾帶著密密細雨。荒野渡口無人,只有一隻小船悠閑地橫在水面。
譯文
最是喜愛澗邊生長的幽幽野草,還有那樹叢深處婉轉啼唱的黃鸝。
春潮不斷上漲,還夾帶著密密細雨。荒野渡口無人,只有一隻小船悠閑地橫在水面。
Ⅲ 唐詩獨憐幽草i澗邊生有挿圖嗎
沒有插圖 我自己隨便做了一個 看的上就拿去吧
Ⅳ 獨憐幽草澗邊生的幽草是什麼意思
獨憐:獨愛。
原文:滁州西澗
獨憐幽草澗邊生,
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
野渡無人舟自橫。
譯文:我非常喜愛這河邊生長的野草,是那樣幽靜而富有生趣;河岸上茂密樹林的深處,不斷傳來黃鸝鳥的叫聲,是那樣婉轉動聽。因傍晚下了春雨,河面像潮水一樣流得更急了;在那暮色蒼茫的荒野渡口,已沒有人渡河,只有小船獨自橫漂在河邊上。
賞析:這是一首寫景的小詩,描寫春遊滁州西澗賞景和晚潮帶雨的野渡所見。首二句寫春景、愛幽草而輕黃鸝,以喻樂守節,而嫉高媚;後二句寫帶雨春潮之急,和水急舟橫的景象,蘊含一種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無可奈何之憂傷。全詩表露了恬淡的胸襟和憂傷之情懷。詩寫暮春景物。
作者簡介:韋應物(737~792年),唐代詩人。漢族,長安(今陝西西安)人。十五歲起以三衛郎為唐玄宗近侍,出入宮闈,跟隨唐玄宗出遊。早年豪縱不羈,橫行鄉里,同鄉認為他是禍行而苦。安史之亂起,唐玄宗出逃,流落失職,開始立志讀書,常「焚香掃地而坐」。唐代宗廣德至唐德宗貞元年間,先後擔任洛陽丞、京兆府功曹參軍、鄂縣令、比部員外郎 、滁州和江州刺史、左司郎中 、蘇州刺史。貞元七年退職。世稱韋江州、韋左司或韋蘇州。韋應物是山水田園派詩人,後人每以「王孟韋柳」並稱。詩風恬淡高遠,以善於寫景和描寫隱逸生活著稱。韋應物的詩歌創作成就最大。其詩多寫山水田園,清麗閑淡,和平之中時露幽憤之情。反映民間疾苦的詩,頗富於同情心。是中唐藝術成就較高的詩人。今傳有10卷本《韋江州集》、兩卷本《韋蘇州詩集》、10卷本《韋蘇州集》。散文僅存一篇。
Ⅳ 滁州西澗中幽草的寓意是什麼
滁州西澗
韋應物
獨憐幽草澗邊生, 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 野渡無人舟自橫。
這是一首山水詩的名篇,也是韋應物的代表作之一。詩寫於唐德宗建中二年(781)詩人出任滁州刺史期間。唐滁州治所即今安徽滁縣,西澗在滁州城西郊野。這詩寫春遊西澗賞景和晚雨野渡所見。詩人以情寫景,借景述意,寫自己喜愛與不喜愛的景物,說自己合意與不合意的情事,而其胸襟恬淡,情懷憂傷,便自然流露出來。但是詩中有無寄託,寄託何意,歷來爭論不休。有人認為它通首比興,是刺「君子在下,小人在上」;有人認為「此偶賦西澗之景,不必有所託意」。實則各有偏頗。
詩的前二句,在春天繁榮景物中,詩人獨愛自甘寂寞的澗邊幽草,而對深樹上鳴聲誘人的黃鶯兒卻表示無意,置之陪襯,以相比照。幽草安貧守節,黃鸝居高媚時,其喻仕宦世態,寓意顯然,清楚表露出詩人恬淡的胸襟。後二句,晚潮加上春雨,水勢更急。而郊野渡口,本來行人無多,此刻更其無人。因此,連船夫也不在了,只見空空的渡船自在浮泊,悠然漠然。水急舟橫,由於渡口在郊野,無人問津。倘使在要津,則傍晚雨中潮漲,正是渡船大用之時,不能悠然空泊了。因此,在這水急舟橫的悠閑景象里,蘊含著一種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無奈而憂傷的情懷。在前、後二句中,詩人都用了對比手法,並用「獨憐」、「急」、「橫」這樣醒目的字眼加以強調,應當說是有引人思索的用意的。
由此看來,這詩是有寄託的。但是,詩人為什麼有這樣的寄託呢?
在中唐前期,韋應物是個潔身自好的詩人,也是個關心民生疾苦的好官。在仕宦生涯中,他「身多疾病思田裡,邑有流亡愧俸錢」(《寄李儋元錫》),常處於進仕退隱的矛盾。他為中唐政治弊敗而憂慮,為百姓生活貧困而內疚,有志改革而無力,思欲歸隱而不能,進退兩為難,只好不進不退,任其自然。莊子說:「巧者勞而知者憂;無能者無所求,飽食而遨遊。泛若不系之舟,虛而遨遊者也。」(《莊子·列禦寇》)韋應物對此深有體會,曾明確說自己是「扁舟不系與心同」(《自鞏洛舟行入黃河即事寄府縣僚友》),表示自己雖懷知者之憂,但自愧無能,因而仕宦如同遨遊,悠然無所作為。其實,《滁州西澗》就是抒發這樣的矛盾無奈的處境和心情。思欲歸隱,故獨憐幽草;無所作為,恰同水急舟橫。所以詩中表露著恬淡的胸襟和憂傷的情懷。
說有興寄,誠然不錯,但歸結為譏刺「君子在下,小人在上」,也失於死板;說偶然賦景,毫無寄託,則割裂詩、人,流於膚淺,都與詩人本意未洽。因此,賞奇析疑,以知人為好。
Ⅵ 小學生必背古詩八十首
一、錦城絲管日紛紛,半入江風半入雲。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唐·杜甫《贈花卿》
譯文:錦官城每日弦樂管樂雜紛紛,一半隨著江風飄去,一半飄入了雲端。這樣的樂曲只應該天上有,人世間芸芸眾生能得幾回聞?
二、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唐·杜牧《江南春》
譯文:遼闊的江南到處鶯歌燕舞綠樹紅花相映,水邊村寨山麓城郭處處酒旗飄動。南朝遺留下的許多座古寺,如今有多少籠罩在這蒙蒙的煙雨之中。
三、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唐·杜牧《山行》
譯文:沿著彎彎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生出白雲的地方居然還有幾戶人家。停下馬車是因為喜愛深秋楓林的晚景,楓葉秋霜染過,艷比二月春花。
四、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唐·韓翃《寒食》
譯文:暮春長安城處處柳絮飛舞、落紅無數,寒食節東風吹拂著皇城中的柳樹。傍晚漢宮傳送蠟燭賞賜王侯近臣,裊裊的輕煙飄散到天子寵臣的家中。
五、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唐·賀知章《回鄉偶書二首·其一》
譯文:年少時離鄉老年才歸家,我的鄉音雖未改變,但鬢角的毛發卻已經疏落。家鄉的兒童們看見我,沒有一個認識我。他們笑著詢問我:這客人是從哪裡來的呀?
Ⅶ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這詩嗎意思
詩的大概意思是:
詩人獨獨喜愛澗邊生長的幽草,上有黃鶯在樹陰深處啼鳴。這是清麗的色彩與動聽的音樂交織成的幽雅景緻.傍晚下雨潮水漲得更急,郊野的渡口沒有行人,一隻渡船橫泊河裡。這雨中渡口扁舟閑橫的畫面,蘊含著詩人對自己無所作為的憂傷,引人思索。
Ⅷ 滁州西澗 幽草的寓意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寫春景、愛幽草而輕黃鸝,以喻樂守節,而嫉高媚
幽草應該是指高潔的志向
Ⅸ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的翻譯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這是韋應物的詩中的兩句。他的意思是:在幽靜處和水邊生長的小草真的是惹人憐愛,旁邊一排排樹的深處傳來了黃鸝悅耳的鳴叫聲。
Ⅹ 獨憐幽草澗邊生的第一句是什麼景什麼視
滁州西澗
唐朝·韋應物
獨憐幽草澗邊生, 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 野渡無人舟自橫。
這首寫景詩,描寫了春遊滁州西澗賞景和晚潮帶雨的野渡所見。首二句寫春景、俯視喜愛幽草而輕黃鸝,以喻樂守節,而嫉高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