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什麼叫平訂,什麼又叫騎馬訂
1、平訂,指的是平裝書的裝訂方式。
平訂,是將印好的書頁經折頁、配帖成冊後,將配好的書貼相疊後在訂口一側離邊沿5毫米處用線或鐵絲訂牢,釘口在內白邊上。平訂須佔用一定寬度的訂口,使書頁只能呈「不完全打開」形態,書冊太厚則不容易翻頁,一般適用於頁數偏少的書刊裝訂。
2、騎馬訂,又稱騎馬釘,英文為Saddle stitches,saddle 是馬鞍的意思,取其於裝訂之時,將摺好的頁子如同為馬匹上鞍一般的動作,配至裝訂機走動的鏈條之上。
裝訂以後釘子就訂在馬背的位置上。因此,打開書來看最中間的部份,可以發覺整本書以中間釘子為中心,全書的第一頁與最後一頁對稱相連接,最中間兩頁也以其為中心對稱且相連。
特性與局限
由於騎馬訂此種以中心為對稱的特性,製版時拼版就與一般的平訂、膠裝、穿線平裝或精裝的拼法不同,因此,在設計一本書,原欲平訂的,若是要在製版後改騎馬訂,拼版方式,就完全是兩回事了,更改就等於重做。
騎馬訂另一個特性是 : 因為完成的書冊有厚度,最後裁修翻頁的這一邊(即翻口)時,因為馬鞍的兩側靠齊合攏,平的壓著裁修邊,最外頁與最中間頁修切之後,外表看是一樣尺寸,但是,因為中間頁被書冊一半的厚度向外擠伸,而多修切掉,而丈量左右的尺寸時,會發現它比封面的為小。有此特性,於製作黑白完稿時,即應注意。
頁碼必須要被4整除,一般為8頁、16頁、最多不要超過64頁。頁碼超過32頁要注意爬移量。
❷ 這種釘子叫什麼名字
這種釘子叫「扒釘(bā dīng)」。它是一種很古老的緊固件,因此各地叫法不同,如:騎馬釘、馬釘、螞蟥釘、馬王釘。
❸ 人類為什麼要給馬釘馬掌,鐵釘牢牢釘在馬蹄上,馬不疼嗎
在古代有一種職業叫做:釘馬掌,在上個世紀時該職業還非常常見,然而隨著機械化的發展,馬逐漸退出了運輸舞台,由各種車子替代。
現如今,只有一些賽馬場以及牧馬人才會接觸到釘馬掌,釘馬掌這個職業也逐漸要消失在歷史的舞台上。在釘馬掌即將退出歷史舞台之前,我們先了解一下,人們為什麼要為釘馬掌,馬兒被釘了馬掌之後不疼嗎?
❹ 為什麼要給馬釘馬掌,鐵釘牢牢釘在馬蹄上,馬不疼嗎
在過去,有一種信息傳遞的速度叫做馬速,也就是馬的速度有多快,信息傳遞的速度就有多快。之所以會如此,就是因為馬經常被當做運輸工具,要麼托運人,要麼托運貨物,將人或者貨物從這里運輸到目的地。
其實釘馬掌並不會給馬兒增加痛苦,這是因為人們為馬兒釘馬蹄的地方,就相當於是人類的指甲。
馬兒的馬蹄是由角質層構成的,沒有痛覺神經,而且厚度較厚,不會讓它們感到疼痛。
在釘馬蹄時,熟練的釘馬掌師傅會將它們固定在一個地方,防止馬兒踢人。之後用刀具將馬蹄修剪干凈,以防馬蹄感染腐爛,之後再用馬蹄鐵釘在馬蹄上。
❺ 騎馬裝訂什麼意思
騎馬裝訂:裝訂之時,第一帖頁子置於裝訂機的最前方,第一個落到鏈條上; 其它帖依次序疊在其上,封面最後落在上面,然後釘釘子; 再送到裝訂機尾端裁刀部份,將訂好的書冊裁修三邊成書,以輸送帶送出裝訂機尾,包裝交貨。
騎馬訂,又稱騎馬釘,是馬鞍的意思,取其於裝訂之時,將摺好的頁子如同為馬匹上鞍一般的動作,配至裝訂機走動的鏈條之上。
裝訂以後釘子就訂在馬背的位置上。因此,打開書來看最中間的部份,可以發覺整本書以中間釘子為中心,全書的第一頁與最後一頁對稱相連接,最中間兩頁也以其為中心對稱且相連。
❻ 「扎馬釘」到底是諸葛亮發明的嗎他發明的目的是什麼
扎馬釘,一種暗器。扎馬釘,在古代的戰爭中,屬於一種暗器。扎馬釘看上去像是一種植物,荊刺,於是又叫扎馬釘為蒺藜。扎馬釘通常由兩種材料製作而成,分別是銅和鐵。扎馬釘有四個角,這四個角其實是四個尖爪,這四個尖爪十分鋒利。當把扎馬釘隨意扔在地上的時候,總會有其中三個尖爪撐著地面,然後就剩下最後一個尖爪直直指著天空。不管把這個扎馬釘怎樣推來推去,總會有一個尖爪會指著天空,這樣就可以讓人無法輕易的躲避暗器。
扎馬釘的效果。當把扎馬釘扔在地上,馬跑動的時候踩了上去,就會被刺進馬蹄裡面,那個時候馬匹就會因為受痛而摔倒在地無法繼續前進。特別是在退守這類戰爭中,能夠起到十分重大的作用,甚至成了殺手鐧,也是形成了三國時期那種局面的重要原因。因為有了這個,劉備才能對付得了曹操的騎兵,才能不被輕易滅掉。
❼ 騎馬釘是什麼
騎馬釘,又稱騎馬訂,指的是書本裝訂的一種方法,動作如跨上馬背,即薄本書(含封面6帖以下)套好後,跨放在鐵架上,以穿壓鐵線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