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春節為什麼要吃餃子,餃子的來歷和傳說
什麼要吃餃子,原因有3個:
一是按照古代的習俗,餃子是過年祭祀後食用的食品。過年時,講究守歲時包,辭歲時吃,即到子時吃,此時為兩年之交、迎新辭舊的時刻,具有特殊意義,取「更歲交子」之意,「子」為「子時」,交與「餃」諧音,有喜慶團圓和吉祥如意的意思,預示新的一年裡交上好運。
二是餃子形如元寶。人們在春節吃餃子取「招財進寶」之音。 是餃子有餡,便於人們把各種吉祥、喜氣的東西包到餡里,以寄託人們對新的一年的美好期盼。
三是餃子本身就好吃,民間有「舒服不如躺著,好吃不如餃子」的俗話
餃子的來歷和傳說
據三國魏人張揖著的《廣雅》記載那時已有形 如月牙稱為「餛飩」的食品,和現在的餃子形狀基 本類似。到南北朝時,餛飩「形如偃月,天下通 食」。據推測,那時的餃子煮熟以後,不是撈出來 單獨吃,而是和湯一起盛在碗里混著吃,所以當 時的人們把餃子叫「餛飩」。這種吃法在我國的一 些地區仍然流行,如河南、陝西等地的人吃餃 子,要在湯里放些香菜、蔥花、蝦皮、韭菜等小 料。
大約到了唐代,餃子已經變得和現在的餃子一 模一樣,而且是撈出來放在盤子里單獨吃。
宋代稱餃子為「角兒」,它是後世「餃子」一詞的詞 源。這種寫法,在其後的元、明、清及民國間仍 可見到。
元朝稱餃子為「扁食」。明朝萬曆年間沈榜的《宛 署雜記》記載:「元旦拜年……作匾食」。劉若愚 的《酌中志》載:「初一日正旦節……吃水果點 心,即匾食也。」元明朝「匾食」的「匾」,如今已通 作「扁」。「扁食」一名,可能出自蒙古語。
清朝時,出現了諸如「餃兒」、「水點心」、「煮餑 餑」等有關餃子的新的稱謂。餃子名稱的增多,說 明其流傳的地域在不斷擴大。
民間春節吃餃子的習俗在明清時已有相當盛 行。餃子一般要在年三十晚上12點以前包好,待 到半夜子時吃,這時正是農歷正月初一的伊始, 吃餃子取「更歲交子」之意,「子」為「子時」,交 與「餃」諧音,有「喜慶團圓」和「吉祥如意」的意思。
過年吃餃子有很多傳說,一說是為了紀念盤古 氏開天闢地,結束了混狀態,二是取其與「渾 囤」的諧音,意為「糧食滿囤」。另外,民間還流傳 吃餃子的民俗語與女媧造人有關。女媧摶土造成 人時,由於天寒地凍,黃土人的耳朵很容易凍 掉,為了使耳朵能固定不掉,女媧在人的耳朵上 扎一個小眼,用細線把耳朵拴住,線的另一端放 在黃土人的嘴裡咬著,這樣才算把耳朵做好。老 百姓為了紀念女媧的功績,就包起餃子來,用面 捏成人耳朵的形狀,內包有餡(線),用嘴咬 吃。
餃子成為春節不可缺少的節目食品,究其原 因:一是餃子形如元寶。人們在春節吃餃子取「招 財進寶」之音,二是餃子有餡,便於人們把各種吉 祥的東西包到餡里,以寄託人們對新的一年的祈 望。
在包餃子時,人們常常將金如意、糖、花生、棗 和栗子等包進餡里。吃到如意、吃到糖的人,來 年的日子更甜美,吃到花生的人將健康長壽,吃 到棗和栗子的人將早生貴子。
有些地區的人家在吃餃子的同時,還要配些副 食以示吉利。如吃豆腐,象徵全家幸福;吃柿 餅,象徵事事如意;吃三鮮菜。象徵三陽開泰。 台灣人吃魚團、肉團和發菜,象徵團圓發財。
餃子因所包的餡和製作方法不同而種類繁多。 即使同是一種水餃,亦有不同的吃法:內蒙古和 黑龍江的達斡爾人要把餃子放在粉絲肉湯中煮。 然後連湯帶餃子一起吃;河南的一些地區將餃子 和面條放在一起煮,名日"金線穿元寶"。
餃子這一節目佳餚在給人們帶來年節歡樂的同 時,已成為中國飲食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餃子是一種歷史悠久的民間吃食,吃餃子也是中國人在春節時特有的民俗傳統。因為取「更歲交子」之意,所以深受老百姓的歡迎。
餃子的由來:餃子起源於張仲景的時代,「餃子」又名「交子」或者「嬌耳」,是新舊交替之意,也是秉承上蒼之意,是必須要吃的一道大宴美食,否則,上蒼會在陰陽界中除去你的名字,死後會變成不在冊的孤魂野鬼。遠方的人們都會跋山涉水回鄉和家人過冬節吃餃子,以示有個圓滿的歸宿。
B. 春節你家年夜飯c位是什麼
占據廣東人年夜飯C位的,絕對是一盆盆菜。話說,廣東人在吃喝上面,有自己的一套玄學理論:吃什麼都上火、喝什麼湯都補。
那過年的菜,自然是不能放過的,尤其是年夜飯。
如果說廣東人過年的餐桌你能吃出一本《喜慶成語大全》,那麼廣東盆菜,你能吃出個宇宙星河。
在凡人看來,只是雞、鴨、魚、肉簡單地堆砌;而在廣東人眼中則是風、林、火、山,太極陰陽、八卦五行的神秘力量。
炸得金黃色的燒肉,被稱為「紅皮赤壯」;
煎蝦碌,被稱為「哈哈大笑」;
發菜豬手,被稱為「發菜就手」;
蚝豉發菜,被稱為「好事發財」
有錢的鮑魚,沒錢的蒸魚,也要弄個「年年有餘」
......
盆菜的核心就是「和」,讓所有材料、所有味道,經過煎炒燜燉焗之後,達到完滿的境界。一家人吃著這個盆滿缽滿的盆菜,寓意一家人團團圓圓、完完滿滿、十全十美。
這就是盆菜玄學的中心思想,廣東人每年都會謹慎地遵奉從長輩口傳下來的《盆菜玄學指南》購買食材,有錢的買貴點,沒錢的買個便宜的,但必須要「有意頭」。
對每個食材都事先料理一翻,然後再放入盆子中,這就是區別於打邊爐的重要標志。
C. 過年為什麼總「上火」是缺什麼營養素嗎
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從過年比較經典的餐桌美食,皮蛋,說起。不知道大家所在的地方,過年是否經常吃皮蛋?在我們老家山東這兒,皮蛋幾乎是家家戶戶的備選,非常的常見的一道冷盤。
皮蛋一般是用鴨蛋做的,也有用雞蛋做的。鴨蛋相對涼性較大一些,脾胃虛寒的朋友也是不建議常吃的。
【不葯博士】簡介此博士哥哥葯學出身,卻也立志做一名優秀的營養師,人帥不帥不知道,但內容一定很帥!
D. 假如沒有了央視春晚,你會覺得過年缺少點什麼嗎,為什麼
說起春節,聽到越來越多的話就是——
「現在的春節越來越沒意思了」
春節的傳統就是一定要吃餃子
可能是大傢伙吃土吃習慣了
竟然連過年吃餃子都說不夠特別!
然而春晚再難看看
每年還是搬張小板凳,備好花生瓜子
坐在電視機前等待春晚倒計時
大紅色再俗氣
每次七大姑八大姨給你紅包時
還是一邊假裝客氣推脫說不要
一邊卻很誠實地把紅包放進口袋
餃子再怎麼不特別
當父母從廚房端出第一盤餃子時
還是像幾百年沒吃過餃子一樣一口一個
還念叨著要吃到包了硬幣的餃子
那我們為什麼每年還要回家過年?
因為正是這些讓我們「嫌棄」的習俗,
才會有過年的感覺。
想像一下,如果這些繁瑣的習俗都沒有了
春節又會怎樣?
如果除夕沒有春晚
當大家都在吐槽春晚的時候怎麼搭話
又怎麼當父母的面為自己「老公」的打call
而且
還能去哪裡找一天能夠讓我們《難忘今宵》?
如果沒有俗氣的紅色
哪有大家都喜歡的「俗氣」的紅包
沒有紅包大人還怎麼「騙走」小孩的壓歲錢
如果大人不騙走自家小孩子的壓歲錢
又拿什麼去給別人家小孩送壓歲錢?
雖然小編很多年沒收到紅包了...
如果除夕不吃餃子
哪有機會讓全家老少都坐在一起聊隔壁八卦
又怎麼有機會體會吃到包硬幣餃子的喜悅?
更嚴重的是
如果除夕不吃餃子
那全家初一初二初三的早上吃什麼?!!
所以,別再吐槽過年沒意思了
你並不是不喜歡過年了
可能你不喜歡的只是
「被敷衍」的春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