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高清圖片 » 小麥秋天長什麼樣圖片
擴展閱讀
長的像丑橘的女人圖片 2025-07-09 06:09:17
紅參樹長什麼樣圖片 2025-07-09 05:40:31
初中教室布置圖片大全 2025-07-09 05:39:01

小麥秋天長什麼樣圖片

發布時間: 2022-08-30 15:22:54

⑴ 秋天有什麼農作物成熟是什麼顏色

秋天成熟的農作物有:玉米(黃色)、水稻(黃色)、大豆(黃色)、地瓜(紅色、白色和黃色)、高粱(紅色和白色)等等。

1、玉米

玉米是秋收的主要作物,收獲時間一般是在8到10月份,夏播一般是在9月的中下旬到10月的中旬成熟,春播一般是在9月初到9月的中旬成熟,一般都在苞葉變白或籽粒頂端變硬時即行收獲,完熟期的果穗苞葉變白乾枯,籽粒灌漿停止,「乳線」消失,基部變硬,其含水量在30%左右。

2、水稻

南方第一季水稻從陽歷4月中旬育苗,8月初就可成熟收割。南方以長江中下游平原為例,早稻4月中旬播種,5月初插秧,7月下旬收割,緊接著馬上晚稻插秧,一般必須在立秋前結束,10月下旬-11月晚稻收割。

3、大豆

大豆收獲時間的要求很嚴格,收獲過早,籽粒尚未充分成熟,蛋白質和油分含量均低,收獲太晚,會造成大量雜莢掉粒,因此要掌握大豆收獲時機,一般是在9月上旬至10月上旬開始收獲。

4、地瓜

地瓜也叫做紅薯,一般在5~6月種植的紅薯在10月中下旬收獲,稍晚一點種植的紅薯在11月上旬至枯霜前收獲完畢,有些地區栽種的紅薯也屬於秋收作物。

5、高粱

春季播種的高粱一般在立秋至處暑之間成熟,屬於秋收作物,高粱可以收獲的表現症狀為穗子頂端到中下部的籽粒已變硬,並呈現出固有的色澤;穗基部的籽粒已凝固呈蠟狀,雖尚未變硬,但劃破表皮用手擠壓時已無汁液流出,即可收獲。

⑵ 金黃色的麥子像什麼

1、麥子熟了,田野里一片金黃,金黃色的麥子像塊塊用黃金鋪成的黃地毯。

2、麥子熟了,金黃色的麥子像鋪了一地的金子。

3、金黃色的麥子黃得像金色原野,曠人胸懷。

4、麥子熟了,金黃色的麥子像黃色的顏料。

5、麥子熟了,金黃色的麥子像是碎金的海洋。

6、麥子熟了,金黃色的麥子,像串串金色的汗珠,又像無邊的金色的海

7、金黃色的麥子像金黃的波浪隨風起伏。

8、金黃的麥子象大片的沙漠又像黃色的綢緞。

9、麥子熟了,金黃色的麥子像一片金黃色的沙漠!

10、麥子熟了,金黃色的麥子像一片黃燦燦的金子。

11、麥子熟了,金黃色的麥子像閃閃發光的金子一樣。

12、麥子熟了,金黃色的麥子像一片滾動的金色海洋。

⑶ 小麥春夏秋冬的樣子 請配圖和文字說明一下

秋天,冬小麥先後在秋分、寒露播種,十天左右就會長出針似的麥苗。

⑷ 秋天的麥苗是什麼顏色的

黃色的,秋天的麥苗是成熟的禾稼,是收割麥子的時候。

按照播種季節的不同,可將小麥分為春小麥和冬小麥。春小麥是指春季播種,當年夏或秋兩季收割的小麥;冬、麥是指秋、冬兩季播種,第二年夏季收割的小麥。

各品種最適播期為10—12天,最佳播期為5—7天,就魯南地區而言,冬性品種的適宜播種溫度為20—16℃,在9月25日至10月10日左右,最佳播期溫度為16—18℃,在9月27日至10月5日左右。

半冬性品種適宜播期溫度為18--16℃,在9月27日至10月12日,最佳播期溫度為16--17℃,偏春性品種適宜播期溫度為16--14℃,在10月8日至20日,最佳播期溫度為16--15℃,在10月10日至15日左右。

(4)小麥秋天長什麼樣圖片擴展閱讀

形態特徵:

果皮表皮細胞類長方形或長多角形,長64~216μm,直徑16~42μm,壁念珠狀增厚。果皮中層細胞細長條形或不規則形,壁念珠狀增厚。非腺毛單細胞,長43~950μm,直徑11~29μm,壁厚5~11μm。

稈直立,叢生,具6-7節,高60-100厘米,徑5-7毫米。葉鞘鬆弛包莖,下部者長於上部者短於節間;葉舌膜質,長約1毫米;葉片長披針形。

穗狀花序直立,長5-10厘米(芒除外),寬1-1.5厘米;小穗含3-9小花,上部者不發育;穎卵圓形,長6-8毫米,主脈於背面上部具脊,於頂端延伸為長約1毫米的齒,側脈的背脊及頂齒均不明顯;外稃長圓狀披針形,長8-10毫米,頂端具芒或無芒;內稃與外稃幾等長。

⑸ 小麥什麼時候成熟不是秋天吧

按照播種季節的不同,可將小麥分為春小麥和冬小麥。春小麥是指春季播種,當年夏或秋兩季收割的小麥;冬、麥是指秋、冬兩季播種,第二年夏季收割的小麥。

春小麥是冬季很冷的地方種的,因為冬季太冷,不能播種,所以在開春後才種,稱為春小麥,春播秋收;春小麥三月下旬四月上旬播種,7月中下旬收獲 。 春小麥的抗旱能力極強,株矮穗大,生長期短,適於春天播種,但不如冬小麥粉好吃。

春小麥區,主要分布在長城以北。該區氣溫普遍較低,生產季節短,故以一年一熟為主,主產區有黑龍江、河北、天津、新疆、甘肅和內蒙古。主要地形區有東北平原地區。

(5)小麥秋天長什麼樣圖片擴展閱讀:

營養價值

小麥富含澱粉、蛋白質、脂肪、礦物質、鈣、鐵、硫胺素、核黃素、煙酸及維生素A等。因品種和環境條件不同,營養成分的差別較大。

從蛋白質的含量看,生長在大陸性乾旱氣候區的麥粒質硬而透明,含蛋白質較高,達14~20%,麵筋強而有彈性,適宜烤麵包;生於潮濕條件下的麥粒含蛋白質8~10%,麥粒軟,麵筋差,可見地理氣候對產物形成過程的影響是十分重要的。

麵粉除供人類食用外,僅少量用來生產澱粉、酒精、麵筋等,加工後副產品均為牲畜的優質飼料。進食全麥可以降低血液循環中的雌激素的含量,從而達到防治乳腺癌的目的;對於更年期婦女,食用未精製的小麥還能緩解更年期綜合症。

營養成分

小麥的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粗纖維、鈣、磷、鉀、維生素B1、維生素B2及煙酸等成分,還有一種尿囊素的成分。此外,小麥胚芽里還富含食物纖維和維生素E,心臟少量的精氨酸、澱粉酶、谷甾醇、卵磷脂和蛋白分解酶。

網路-春小麥



⑹ 秋天的小麥是什麼樣子的

秋天的小麥金黃色的。

春小麥,3月播種,4月出苗,5到8月生長,9月成熟,剛好適合收割,所以秋天的小麥是金黃色的。如果是冬小麥品種的話,秋天都還沒有開始播種,所以看不到樣子。

小麥

小麥是小麥系植物的統稱,是單子葉植物,是一種在世界各地廣泛種植的禾本科植物,小麥的穎果是人類的主食之一,磨成麵粉後可製作麵包、饅頭、餅干、面條等食物;發酵後可製成啤酒、酒精、白酒(如伏特加),或生質燃料。小麥富含澱粉、蛋白質、脂肪、礦物質、鈣、鐵、硫胺素、核黃素、煙酸、維生素A及維生素C等。

小麥是三大穀物之一,幾乎全作食用,僅約有六分之一作為飼料使用。兩河流域是世界上最早栽培小麥的地區,中國是世界最早種植小麥的國家之一。2010年小麥是世界上總產量位居第二的糧食作物(6.51億噸),僅次於玉米(8.44億噸)。

植物學史

小麥是新石器時代的人類對其野生祖先進行馴化的產物,栽培歷史已有1萬年以上。中亞的廣大地區,曾在史前原始社會居民點上發掘出許多殘留的實物,其中包括野生和栽培的小麥小穗、籽粒,炭化麥粒、麥穗和麥粒在硬泥上的印痕。其後,從西亞、近東一帶傳入歐洲和非洲,並東向印度、阿富汗、中國傳播。早在公元前7000-前6000年,在土耳其、伊朗、巴勒斯坦、伊拉克、敘利亞、以色列就已廣泛種植。


栽培小麥

公元前6000年在巴基斯坦,公元前6000-前5000年在歐洲的希臘和西班牙,公元前5000-前4000年在前蘇聯的外高加索和土庫曼,公元前4000年在非洲的埃及,公元前3000年在印度,公元前2000年在中國,都已先後種植小麥。中國的小麥是由黃河中游逐漸擴展到長江以南各地,並傳入朝鮮、日本。公元15世紀至17世紀間,歐洲殖民者將小麥傳播至南、北美洲;18世紀,小麥傳播到大洋洲。

⑺ 秋季有麥子嗎

一、麥子

以播種期分為冬小麥和春小麥兩種。我國以冬小麥為主。

冬小麥在生長過程中抗寒的能力極強,其幼苗能夠過冬,在春天來臨時,幼苗分孽很快,扎蹲長大,冬小麥磨出的粉很好吃。

春小麥的抗旱能力極強,株矮穗大,生長期短,適於春天播種,但不如冬小麥粉好吃。

春小麥是冬季很冷的地方種的,因為冬季太冷,不能播種,所以在開春後才種,稱為春小麥;冬小麥是稍暖的地方種的,冬季播種夏季收,比如我國東北就是春小麥,華北及其以南是冬小麥。

冬小麥應是秋播春末收獲的。在我國一般以長城為界,以北大體為春小麥,以南則為冬小麥。

二、收成時間

冬小麥區:一般是秋季播種(大約在9末10月初左右),次年的6月下旬——7上旬成熟並完成收獲。

春小麥區:一般在清明開始至5月中旬由南向北依次播種,7月中旬至8月下旬成熟並收獲。最北部的大興安嶺地區,小麥最早在8月中旬成熟,最晚在9九月初成熟。

⑻ 小麥長什麼樣

小麥是小麥系植物的統稱,是一種在世界各地廣泛種植的禾本科植物,起源於中東新月沃土(Levant)地區,是世界上最早栽培的農作物之一。

一年或二年生草本植物,莖直立,中空,葉子寬條形,子實橢圓形,腹面有溝。子實供製麵粉,是主要糧食作物之一。由於播種時期的不同有春小麥、冬小麥等。小麥是禾本科小麥屬的重要栽培穀物。一年生或越年生草本;莖具4~7節,有效分櫱多少與土肥環境相關。葉片長線形;穗狀花序直立,穗軸延續而不折斷;小穗單生,含3~5(~9)花,上部花不育;自花授粉;穎革質,卵圓形至長圓形,具5~9脈;背部具脊;外稃船形,基部不具基盤,其形狀、色澤、毛茸和芒的長短隨品種而異。穎果大,長圓形,頂端有毛,腹面具深縱溝,不與稃片粘合而易脫落 。

小麥小麥是我國的主要糧食之一,它含有澱粉、蛋白質、糖類、脂肪、維生家B、卵磷脂、精氨酸及多種酶類。不但有極高的營養價值,而且小麥苗、麥芽、麥麩、麥籽均可入葯.早在1700年前,我國醫聖張仲景就創立了「甘草小麥大棗湯」這一著名葯方。由此可見小麥用於治病的悠久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