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高清圖片 » 寶寶粘液便是什麼樣子的圖片
擴展閱讀
師德演講背景圖片無字 2025-07-09 13:49:18
專業圖片查詢軟體 2025-07-09 13:37:02
手機拍照摸頭圖片 2025-07-09 13:31:42

寶寶粘液便是什麼樣子的圖片

發布時間: 2022-08-30 04:18:55

㈠ 嬰兒什麼樣的便便是異常的啊

生娃後的媽媽們,除了是「飼養員」,更是「鑒屎大師」。

寶寶拉的每一坨便便,都承載著媽媽們的苦樂哀愁。

一眼就能從便便的形態、顏色、氣味等來判斷寶寶健康狀態,更是媽媽初入門必備技能之一。

▲圖片來源:Pexels

好了,今天對於便便的介紹暫時就到這里啦!有用的話記得點擊關注查看更多育兒知識並分享讓更多媽媽知道哦!

㈡ 寶寶大便硬有點粘粘液是怎麼回事

寶寶大便有粘液怎麼回事?寶寶大便有粘液這個問題好煩人。嬰幼兒糞便的次數和性質反映著寶寶胃腸道的生理和病理狀態。有時候媽媽們發現寶寶大便有粘液,都很擔心寶寶的健康狀況,這到底是什麼情況呢? 針對寶寶大便有粘液這個問題,一定要得到重視。 吃母乳的孩子大便呈黃色或金黃色,均勻如軟膏樣,但無臭味,便次較多,一般每天2—4次,有的多達7—8次,這叫做生理性腹瀉。父母不必擔心,這都屬於正常現象,到小孩長到一定時期這種腹瀉會自動消失。用牛奶喂養的孩子大便較少,每天便次在1—2次,稍有臭味。 剛剛生下來的小孩,即使沒有吃進一點東西,一般在生後10—12小時之後會拉黑綠色胎便。在餵奶3—4天後,大便呈黃綠色,這叫做過渡期的大便,之後是逐漸呈黃色糞便。如果嬰兒生後24小時內沒有胎便排泄,或4—5天左右仍無正常大便排出,應及時請醫生檢查。 有的嬰幼兒大便次數多而量較少,又多呈綠色粘液狀。其中奶瓣較少,說明孩子食量過大,應逐漸減少奶量。也有的減少奶量後仍腹瀉,這可能就是飢餓性腹瀉,應適當增加奶量。 用牛奶喂養的小孩如果出現大便過硬、臭味大時,表明牛奶喂量過多,糖分少,應在奶中加些糖;如糖分過量,則嬰兒大便帶泡沫,便較稀呈黃色,酸味重,則應適當減少糖量,增加奶量。

㈢ 為什麼嬰兒大便有果凍狀粘液

1、生理性因素:由於嬰兒的腸道功能尚未健全,所以,有些嬰兒會出現大便果凍狀粘液。

2、病理性因素:

(1)非感染因素:

喂養不當:爸媽給嬰兒餵食的奶粉過濃、奶粉不適合、奶粉中加糖、奶液過涼或過早添加米糊等澱粉類食物,都會容易導致寶寶積食,從而引起大便果凍狀粘液。

對奶粉過敏:100名嬰兒中有2-7名會對奶粉蛋白質過敏,有遺傳性過敏體質的嬰兒更容易產生對奶粉蛋白質的過敏症狀。

(2)、病毒或細菌感染:

患感冒:嬰兒在患感冒時,會經常伴有大便果凍狀粘液症狀。

病毒或細菌感染:嬰兒免疫功能差尤其是腸道的免疫能力就更低,當腸道感染時,沒有能力去減弱和中和細菌的毒力。

最嚴重的要算嬰兒流行性腹瀉了。腸道外感染主要是由於病原體毒素的影響或神經系統發育不健全,致使消化系統功能紊亂、腸蠕動增加而引起大便果凍狀粘液。

㈣ 一個月寶寶正常便便圖

嬰兒大便是什麼性狀呢?有多少種嬰兒大便?哪些性狀的大便是正常的?對於很多剛成為父母的家長來說,辨別嬰兒大便是否正常,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情。其實,嬰兒大便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反映嬰兒身體狀況和健康情況。只要嬰兒父母具備一定的知識基礎,並且勤加觀察,嬰兒大便也能成為了解寶寶健康狀況的好幫手。

方法

綠黑色,粘性的嬰兒大便,又名胎糞:通常類似柏油狀。胎糞是嬰兒出生後最初的大便,是由羊水中帶來的殘渣形成的。它看上去黑中帶綠,是正常現象,因為其中含有膽紅素,這是紅細胞的降解產物。嬰兒在剛出生的3天內排出這樣的大便是正常現象,媽媽不用擔心。

㈤ 新生兒大便有粘液什麼原因造成的家長該如何應對

新生兒大便有粘液可能是生理原因,也可能是和急性腸胃炎消化不良等原因有關,最常見的是新生兒腸道感染得了輕微腸炎,有炎症了,一般是細菌感染引起的,這種情況發生時,最好及早帶寶寶就診,哺乳媽媽平時也要注意不要食用過多油膩的食物,最好不要吃寒涼食物,如果是消化不良導致的,就要注意飲食,注意保暖,不要受涼。

溫馨小提醒:

綜上所述,當新生兒大便有粘液的情況下,可能和多種原因有關系,家長要冷靜處理,如果一直沒有緩解,及時去醫院檢查

㈥ 寶寶拉的大便怎麼是無色透明的看上去像晶體,軟軟的!請知情的指點!

因為具體看不到你家寶貝的糞便樣子所以我不能輕易的下結論所以為你提供以下的資料下面為您提供嬰幼兒大便異常的情況: (1)蛋花湯樣大便:嬰兒大便次數增多,大便象蛋花湯一樣,糞便和水分散在尿布中,並帶少量黏液,但不是很腥臭。多數嬰兒同時伴有發熱、咳嗽、流涕等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狀。這是由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 ...(2)水樣便:大便次數每天可達5~10次,重者10餘次。黃色水樣大便,還有酸臭味,這是腸炎所致。 (3)黏液便即果凍樣便:糞便中混有鼻涕樣黏液,這多為結腸炎或慢性細菌性痢疾。 (4)泡沫樣大大便:呈泡沫狀,有較強烈的酸臭味,這是嬰兒攝入過多的澱粉類食物,如乳兒糕、米糊等,使腸內的細菌過度發酵,腸蠕動增強,造成大便次數增多。 一旦發現嬰兒出現異常大便,就要立即就醫 :「凡病必觀其下」。意思是說根據大小便的情況可以觀察人體的健康狀況。小兒有病常可以從其糞便變化中顯示出來,通過觀察孩子糞便的性狀和次數常常可以為發現某種疾病提供重要的線索。 新生兒出生後三四天內所排出的大便稱為胎糞,呈墨綠色粘糊狀。以後隨著小兒主食不同,大便性質也有所不同。生後即採用母乳喂養的小兒,大便漸漸轉為金黃色軟膏狀,略帶酸性。每天排便2-4次。 人工喂養兒(以牛、羊奶為主食)的糞便,一般呈黃色或土灰色,質地比母奶喂養兒糞便稍硬,略帶腐臭氣,每天排便1-2次。 混合喂養兒(母奶不足,加用其他乳類或代乳品)的糞便比人工喂養兒多,一般呈黃色或褐色,質地軟且臭氣較大,每天排便1-2次。自食的幼兒的糞便與成人的糞便相似,一般為黃色成形便,但臭氣較。每天排便1-2次。 父母應當了解嬰兒正常糞便的變化,就可以從小孩糞便的變化中發現異樣,以便及時進行保健和預防。 [飢餓便] 量少,色深綠,有粘液,見於母乳不足的小兒。哺乳時或哺乳後常見小兒啼哭。有的家長看見粘液誤認為是腹瀉,於是就減少奶量,結果,腹瀉反而加重。其實,只要適當增加奶量,腹瀉即會好轉。 [顆粒便] 又可分為以下兩種: (1)糞便呈顆粒狀棕黃色,多為飲水過少,或在熱天衣著過厚,嬰幼兒出汗失水過多所引起。也有的是由食物中的纖維素含量太少所引起。 (2)糞便似乳汁凝固的小塊,有灰白或白色光澤,這是消化不良的先兆,要求餵乳要定時、定量。 [粘液便] 大便像鼻涕樣,有的無色透明,有的顏色污穢,這是腸道粘膜發炎,要及時治療。 [血樣便] (1)膿血便:主要見於小兒痢疾,大使呈血樣狀,可混有粘液,排便時哭鬧不安,有里急後重現象,便後常不願意離開便盆,可伴有腹痛、發熱等症狀。輕症每日排便數次,重症可有數十次。發現這些情況,應及時到醫院診治。 (2)鮮血便:大便表面有鮮血,或便後滴血,可能為直腸息肉或肛裂。 (3)果醬樣便:為血和粘液混合的紅色粘腖樣糞便,像紅果醬樣,有時為深紅色的血水,並伴有陣發性哭吵,頻繁嘔吐,面色蒼白等症狀,這常見於腸套疊92歲以下小兒最多見)。此外,果醬樣大便,也可見於阿米巴痢疾。 (4)柏油樣便:又稱黑便,提示胃或小腸大量出血,應尋找出血部位和病因。 當發現小兒血性糞便時,除了考慮胃腸道疾病外,還應當想到以下幾種可能,應給予鑒別: (1)首先要檢查乳母的乳頭有無皸裂出血,臨床發現,嬰兒排黑糞有很多是由乳母的乳頭裂開出血引起的。 (2)父母應檢查孩子口腔有無破損出血。因為這些血液被孩子吮吸入消化道後,就會排出黑糞。 (3)進食豬肝、動物血之後,糞便也會變黑。 (4)服鐵劑補血葯,糞便亦可變成黑色服利福平,糞便可染成紅色。 以上這些情況均不是胃腸道出血,應仔細鑒別。 [泡沫便] 糞便量多、泡沫多、糞質粗糙且含有多量食物殘渣或完全未消化的食物,大多是由於進食多或食物中糖量過高所造成。這時應少吃糖,控制米面攝入,可喂些米湯、藕粉糊等容易消化的食物,多飲水,以減輕腸道負擔。經飲食調整後,一般在1-2天內即可恢復。如果家中備有酵母片,可讓孩子每天吃一粒,有助消化作用。 [水樣便] (1)蛋花樣便:出現這種糞便為孩子消化不良。排便次數增多,每日可排5-10次,且均為黃綠色水樣帶白色小塊(系消化的脂肪等)和粘液樣糞便。調整的方法應控制食量,適當加喂含糖鹽水或少量普通茶水。 (2)綠色絮狀水樣糞便:常在著涼或食了難以消化的食物後發生。如果大便次數每日達10次以上,一般表示中毒消化不良,須及早醫治。

㈦ 如何快速辨別寶寶的異常便便呢

㈧ 寶寶大便有果凍樣粘液

問題分析: 你好,寶貝大便有粘液味道難聞,多見於小兒消化不良。 意見建議: 建議你讓寶寶口服媽咪愛或乳酸菌素片和健脾散

㈨ 寶寶腹瀉帶粘液血便

血便。血便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如果嬰兒腸道出血,首先應該看看是否給孩子服用過鐵劑或大量含鐵的食物,如動物肝、血所引起的假性便血。如果大便呈赤豆湯樣,顏色為暗紅色並伴有惡臭,可能為出血性壞死性腸炎;如果大便呈果醬色可能為腸套迭;如果大便呈柏油樣黑,可能是上消化道出血;如果是鮮紅色血便,大多表明血液來源於直腸或*門。以上狀況均需要立即到醫院診治。 從嬰兒大便顏色、乾燥程度、大便次數等可以了解到寶寶的健康程度,下面帶各位初為人母人父迷茫人了解下。 一般母乳喂養的寶寶,大便呈黃色或金黃色;人工喂養的寶寶,大便為淡黃色或土灰色;混合喂養的寶寶,大便略為黑褐色。如果寶寶的大便顏色為其它,或者呈水樣、油樣等,就應該去看醫生了。 如果大便臭味很重,這是對蛋白質消化不好;如果大便中有奶瓣,是由於未消化完全的脂肪與鈣或鎂化合而成的皂塊;如果大便發散,不成形,就要考慮是否輔食量加多了或輔食不夠軟爛,影響了消化吸收。如果發現糞便呈灰色、質硬、有臭味,多表示牛奶過多,糖分過少,需改變奶和糖的比例。 而人工喂養的嬰兒,如果發現糞便呈深綠色黏液狀,表示供奶不足,嬰兒處於半飢餓狀態,須加喂糖、米湯、牛奶、代乳品。當嬰兒有病時,也要酌情少加或不加輔食。如果大便很乾,可以適當再加些菜泥,或者多喂一些蔬菜水或水果汁。此外,要注意大便的顏色,如果給嬰兒吃了綠葉蔬菜,大便可能有些發綠;如果給嬰兒吃了西紅柿,大便有可能有些發紅。這些都是正常的代謝反應,爸爸媽媽不必過於擔心。但是,當大便中出現黏液、膿血,大便的次數增多,大便稀薄如水,說明嬰兒可能吃了不衛生或變質的食物,有可能患了腸炎、痢疾等腸道疾病。 此外,父母還要注意寶寶大便的變化,如次數的變化、形狀的變化,如果與平時相比有比較大的變化,應該向醫生咨詢。 1、糞便量少,次數多,呈綠色粘液狀。這種情況往往是因為喂養不足引起的,這種大便也稱「飢餓性大便」。只要給予足量喂養後,大便就可以轉為正常。 2、大便中有大量泡沫,呈深棕色水樣,帶有明顯酸味。這可能是由於嬰兒攝入過多的澱粉類食物,如米糊、乳兒糕等,對食物中的糖類不消化所引起的,如果排除孩子腸道感染的可能性,那麼父母就應該調整孩子的飲食結構。 3、糞便中水分增多,呈湯樣,水與糞便分離,而且排便的次數和量有所增多。這是病態的表現,多見於腸炎、秋季腹瀉等病。丟失大量的水分和電解質會引起孩子脫水或電解質紊亂,應該立即帶孩子到醫院就診。 4、大便稀,呈黃綠色且帶有粘液,有時呈豆腐渣樣。這可能是黴菌性腸炎,患有黴菌性腸炎的寶寶同時還會患有鵝口瘡,如果孩子有上述的症狀,需到醫院就診。 5、大便惡臭如臭雞蛋味。這是提示孩子蛋白質攝入過量,或蛋白質消化不良。應注意配奶濃度是否過高,進食是否過量,可適當稀釋奶液或限制奶量1—2天。如果已經給孩子添加蛋黃、魚肉等輔食,可以考慮暫時停止添加此類輔食,等到孩子大便恢復正常後再逐步添加輔食。還可以給孩子用點多種維生素制劑,以幫助孩子消化。 6、大便變稀,含較多粘液或混有血液,且排便時嬰兒哭鬧不安,應該考慮是不是因為細菌性痢疾或其他病原菌而引起的感染性腹瀉,應該及時到醫院就診。 7、大便為淘米水樣,排便無腹痛,嬰兒快速出現脫水、抽搐、休克等症狀。孩子患霍亂病的可能性比較大,必須立即到醫院就診,以免延誤病情。 8、大便呈白色或陶土色,且伴有黃疸、瘙癢等症狀。首先考慮是膽道梗阻,應該及時到醫院做進一步檢查和治療。延誤診斷和治療會導致永久性肝臟損傷。 9、血便。血便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如果嬰兒腸道出血,首先應該看看是否給孩子服用過鐵劑或大量含鐵的食物,如動物肝、血所引起的假性便血。如果大便呈赤豆湯樣,顏色為暗紅色並伴有惡臭,可能為出血性壞死性腸炎;如果大便呈果醬色可能為腸套迭;如果大便呈柏油樣黑,可能是上消化道出血;如果是鮮紅色血便,大多表明血液來源於直腸或*門。以上狀況均需要立即到醫院診治。 小寶寶便便的顏色及原因大致如下 便便臭難聞: 蛋白質吃得太多,消化不良。***剛從母奶 換牛奶時會有這種現象 便便多泡沫: 糖發酵旺盛,不是毛病 便便呈油狀: 脂肪不消化 便便有凝塊: 奶未完全消化 便便呈綠色: 胃腸蠕動太快,不是毛病 便便色太淡或淡黃近於白色,同時寶寶的眼睛與皮膚可能有點黃: 黃膽,盡快請醫生會診 便便呈黑色/紅色: 胃腸道上部/下部分出血,去看醫生 便便呈紅色水果凍狀: 可能是腸套疊,應立即送往醫院

㈩ 粘液便是什麼樣的

您好,正常糞便中的少量粘液,困與糞便均勻混合不易察崢,若有肉眼可見的粘液,說明其量增多。小腸炎時增多的粘液均勻地混於糞便之中;如為大腸炎,由於糞便已逐漸成形,粘液不易與糞便渴勻;來自直腸的粘液則附著於糞便的表面。單純粘液便析粘液無透明、稍粘稠,膿性粘液則呈黃白色不透明。祝您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