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高清圖片 » 古代小喬長什麼樣子真人圖片
擴展閱讀
搞笑紋身圖片大全 2025-07-09 16:16:47

古代小喬長什麼樣子真人圖片

發布時間: 2022-08-29 15:55:53

1. 古代的大喬小喬長什麼

大喬原名橋靚,小喬原名橋婉,相傳二人的父親是橋公,二人皆有沉魚落雁之貌,閉月羞花之容。而且歷史上對大喬小喬的美貌都是放在一起形容的,所以想要在大喬小喬的容貌上比出高下,那是很難的。唯一能參照的就是他們的丈夫,孫策和周瑜。

孫策是江東霸王,相傳孫策打獵遇刺受傷,大喬衣不解帶,不眠不休的照顧了孫策幾日,孫策去世後,大喬也不再過問世事,念經誦佛,了此餘生。由此可見,大喬的美更在氣質,內秀之美,才能有這種對愛情,對婚姻的忠貞。更何況作為一國之母,艷俗的美是駕馭不了的。

而小喬,嫁給了周瑜,周瑜英雄氣概,風流倜儻,可能無法理解大喬自在安然的素靜之美,更喜歡小喬的靈動,活潑。事實上,歷史上形容小喬的詩句比大喬來得多,而且關於小喬的描述也更多,可見相比較大喬的溫婉,小喬更可能是一眼就讓人驚艷的美人。

如果說大喬是鄰家大姐姐般親和的女子,那麼小喬一定鄰家小妹一樣鬼靈精怪的女子,兩人又都是天姿國色,也不用去比較誰更漂亮,她們的芳名已經流傳千古。

2. 古代的大喬小喬長什麼樣

正史沒有交代,但從正史記載來看,長得很漂亮,稱之國色。【時得橋公兩女,皆國色也。策自納大橋,瑜納小橋。】《三國志》

3. 歷史上的大喬和小喬到底誰更漂亮

一句「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使得二喬吸引了人們的注意力和好奇心,二喬的容貌當然不算傾國也當傾城,後來大喬會成為江東霸王孫策的妻子,小喬會成為周瑜的妻子,美人配英雄,才子佳人,天作之合。我們不僅好奇,能使得兩位英雄青睞的女子究竟是等姿色?或者說有其他過人之處?

4. 小喬究竟是周瑜的妾室,還是他的正妻

眾所周知,在三國紛爭之時,除了能人志士輩出之外,還有不少不為人知的事情,我們都知道戰亂紛爭帶給人民更多的是痛苦,尤其對於女子來說,在古代時候經常會當作戰利品,成為戰亂中最大的犧牲品。而一提起三國時期的女子,大家肯定會想起大小喬,其中小喬和周瑜郎才女貌可謂是備受後世稱贊的,但其實歷史上小喬是周瑜的妾室而不是正妻。

最後,對於周瑜的正妻是誰並沒有明確的記載,只是後人喜歡將事情按照自己喜歡的樣子來描述,才讓後人迷糊地以為小喬是周瑜的正妻。

5. 三國裡面的大喬和小喬長什麼樣子

大喬
姓名:喬瑩
籍貫
[揚州]廬江皖縣
[今安徽潛山]
容貌
國色流離
家族資料
父親
喬國老
配偶
孫策
兄弟姐妹
小喬
相關人物
孫策
小喬
周瑜
喬國老
曹操
曾效力過的勢力

大喬
-
簡明歷史傳記
大喬,廬江皖縣[今安徽潛山]人也。父喬國老德尊於時。大喬國色流離、資貌絕倫。建安三年,孫策攻皖,拔之。納大喬為妻。後人謂英雄美女,天作之合。
小喬
姓名:喬霜
籍貫:揚州廬江皖縣[今安徽潛山]
容貌:國色流離
父親:橋國老
(橋姓今簡化為喬,兩姓合一,後來都作喬國老。)
配偶:周瑜
兄弟姐妹:大喬
簡明歷史傳記
小喬廬江皖縣[今安徽潛山]人也。父橋國老德尊於時。小喬國色流離、資貌絕倫。建安三年,周瑜協策攻皖,拔之。納小喬為妻。後人謂英雄美女,天作之合。
這是網路上查到的,也可以自己去查查。
雖然在這里,大喬、小喬又名字,但是在歷史上並非如此。史籍中有關江東二喬的記載極少。陳壽的《三國志》中只有《吳書.周瑜傳》有這樣一句:
從攻皖,拔之。時得橋公兩女,皆國色也。(孫)策自納大喬,(周)瑜納小喬。
裴松之注此傳時引用了<江表傳>,也只有一句:(孫)策從容戲(周)瑜曰:"橋公二女雖流離(按:流離,光彩煥發貌),
得吾二人作婿,亦足為歡。"
這兩句話告訴我們:第一,二喬的姓本作"橋",至於她倆的芳名,史書失載,只好以"大喬"、"小喬"來區別。現代人對此會覺得奇怪,但在以男性為中心的封建社會里,這種現象卻是見慣不經的。歷史上許多皇後都沒有留下名字,就是孫權的母親吳夫人、妹妹孫夫人,也同樣不知其名.第二,二喬的籍貫是廬江郡皖縣(今安徽潛山)。第三,二喬長得很美
,有傾國之色,顧盼生姿,明艷照人,堪稱絕代佳麗。第四,孫策、周瑜得到二喬是在建安四年(199年)攻取皖縣之後,當時,孫、周二人都是25歲(周瑜比孫策小一個月),因此,估計二喬的年齡不過20上下。第五,孫策、周瑜對能娶二喬為妻感到非常滿意。
從二喬方面來說,一對姐妹花,同時嫁給兩個天下英傑,一個是雄略過人、威震江東的「孫郎」,一個是風流倜儻、文武雙全的「周郎」,按照傳統觀點,堪稱郎才女貌,美滿姻緣了。
作為艷名傾動一時的美女,江東二喬很自然地成了文學藝術的對象。最早而且最著名的作品當推唐代詩人杜牧那首膾炙人口的<赤壁>詩:
折戟沉沙鐵未消,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也有人說有「國公喬玄,生女有二,長曰朝容,次曰夕顏」一句.
總之,史書上關於二喬的記錄極少,所以我們對她們的了解也很少,雖然網路上查出兩人叫喬瑩、喬霜,但也未得歷史考證,有的地方也叫喬蘭、喬艾,一些網路游戲里也亂編其名。所以說:二喬的名字我們是無從得知了。

6. 歷史上有大喬小喬這人物么

有。

三國時的大喬和小喬合稱「二喬」,是中國古代歷史上著名的大美女,分別是三國東吳霸主孫策和大將周瑜的妻子。唐代著名詩人杜牧《赤壁》中的詩句「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更是讓這二喬家喻戶曉。

一對國色流離的姐妹花,同時嫁給兩個天下熊傑,一個是雄才過人、威震江東的孫郎,一個是風氣度超凡、文武雙全的周郎,堪稱驚世姻緣了。

(6)古代小喬長什麼樣子真人圖片擴展閱讀

關於描寫二喬的古詩

1、赤壁

唐代:杜牧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譯文:一支折斷了的鐵戟(古代兵器)沉沒在水底的沙中還沒有銷蝕掉,經過自己又磨又洗發現這是當年赤壁之戰的遺留之物。假如東風不給周瑜以方便,結局恐怕是曹操取勝,二喬被關進銅雀台了。

2、念奴嬌·赤壁懷古

宋代:蘇軾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

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譯文:大江之水滾滾不斷向東流去,淘盡了那些千古風流的人物。千古英雄人物。那舊營壘的西邊,人們說是,三國周瑜破曹軍的赤壁。陡峭的石壁直聳雲天,如雷的驚濤拍擊著江岸,激起的浪花好似捲起千萬堆白雪。雄壯的江山奇麗如圖畫,一時間涌現出多少英雄豪傑。

遙想當年的周瑜春風得意,絕代佳人小喬剛嫁給他,他英姿奮發豪氣滿懷。手搖羽扇頭戴綸巾,從容瀟灑地在說笑閑談之間,八十萬曹軍如灰飛煙滅一樣。我今日神遊當年的戰地,可笑我多情善感,過早地生出滿頭白發。人生猶如一場夢,舉起酒杯奠祭這萬古的明月

7. 三國中的小喬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模糊之美】

東漢建安四年,孫策從袁術那裡得到三千兵馬,回江東恢復祖業,在同窗好友周瑜的扶持下,一舉攻克皖城。皖城東郊,溪流環繞,松竹掩映著一個村莊——喬公寓所,後人稱之為喬公故宅。喬公有二女國色天香,又聰慧過人,遠近聞名。因遣人禮聘,得邀喬公允許,送入一對姊妹花。於是,便有了孫策納大喬、周瑜娶小喬的韻事。

在喬公故宅的後院有一口古井,水清且深。相傳二喬姐妹常在此梳妝打扮,可謂「修眉細細寫春山,松竹簫佩環」。每次妝罷,她倆便將殘脂剩粉丟棄井中,長年累月,井水泛起了胭脂色,水味也做胭脂香了。於是,這井便有了胭脂井的雅稱。有詩曰:「喬公二女秀色鍾,秋水並蒂開芙蓉。」

從二喬方面來說,一對姐妹花,同時嫁給兩個天下英傑,一個是雄略過人、威震江東的孫郎,一個是風流倜儻、文武雙全的周郎,堪稱美滿姻緣了。郎才女貌,諧成伉儷,當然兩情相愜,恩愛纏綿。然而,二喬是否真的很幸福呢?其實大喬的命是很苦的。孫策娶大喬的那年是二十歲,大喬是十八歲,可惜天妒良緣,兩年後正當曹操與袁紹大戰官渡,孫策正准備陰襲許昌以迎漢獻帝,從曹操手中接過「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權柄時,孫策被許貢的家客所刺殺,死時年僅二十六歲。大喬和孫策僅過了三年的夫妻生活。當時,大喬充其量二十齣頭,青春守寡,身邊只有襁褓中的兒子孫紹,真是何其凄惶!從此以後,她只有朝朝啼痕,夜夜孤衾,含辛茹苦,撫育遺孤。歲月悠悠,紅顏暗消,一代佳人,竟不知何時凋零!小喬的處境比姐姐好一些,她與周瑜琴瑟相諧,恩愛相處了十二年。周瑜容貌俊秀,精於音律,至今還流傳著「曲有誤,周郎顧」的民諺。小喬和周瑜情深恩愛,生活在一起,隨軍東征西戰,並參加過歷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戰。戰後二年,「瑜還江陵,為行裝,而道於巴丘,病卒,時年三十六歲」。在這十二年中,周瑜作為東吳的統兵大將,江夏擊黃祖,赤壁破曹操,功勛赫赫,名揚天下;可惜年壽不永,在准備攻取益州時病死於巴丘,年僅三十六歲。這時,小喬也不過三十歲左右,乍失佳偶,其悲苦也可以想見。美人命薄,二喬在如詩如畫的江南,過著寂寞生活。吳黃武二年小喬病逝,終年四十七歲。明人曾有詩曰:「凄凄兩冢依城廓,一為周郎一小喬。」小喬墓有封無表,平地起墳,漢磚砌成。到1914年,岳陽小喬墓上還有墓廬。現在尚有刻著隸書「小喬墓廬」的石碑。

二喬究竟有多美?《三國志》沒有寫,杜牧沒有寫,羅貫中也沒有寫,這種美實在太模糊了。可是,千百年來,這「模糊美」一直動人心魄。上海博物館藏清代吳之fán竹雕《二喬並讀圖筆筒》、王世襄《竹刻鑒賞》一書有照片及拓本,說刻的是「兩婦高髻,一持扇坐榻上,一坐杌子,手指幾上書卷,似在對語。榻上陳置古尊,插牡丹一枝,旁有籠、篋、壚、硯、水盂、印盒等文房用具」。筆筒背刻陽文七絕一首:「雀台賦好重江東,車載才人拜下風。更有金閨雙俊眼,齊稱子建是英雄。」作為艷名傾動一時的美女,江東二喬很自然地成了文學藝術的對象。古代女人美不美全靠歷代筆墨渲染而定,未必可靠。明代高啟的《過二喬宅》雲:「孫郎武略周郎智,相逢便結君臣義。奇姿聯璧煩江東,都與喬家做佳婿。喬公雖在流離中,門楣喜溢雙乘龍。大喬娉婷小喬媚,秋水並蒂開芙蓉。二喬雖嫁猶知節,日共詩書自怡悅。不學分香歌舞兒,銅台夜泣西陵月。」可嘆曹操有生之年未能取江東,不然二喬或許就在銅雀台里度過餘生了。
【才子佳人】

漢代橋、喬本為兩姓。小喬姓橋而非喬,後世橋姓的橋被簡化為喬。晉·陳壽《三國志·吳書九·周瑜傳》中,有關小喬的記載極其簡單。只在建安三年(198年)內,有「(孫)策欲取荊州,以瑜為中護軍,領江夏太守,從攻皖(西漢置縣,即潛山縣梅城鎮),拔之。時得橋公兩女,皆國色也。策自納大橋,瑜納小橋。」這里的「小橋」即「小喬」。周瑜納小喬為建安三年(198年),瑜時年二十四歲。瑜逝世為三十六歲,是為建安十四年(209年)。如此推算,瑜與小喬在一起生活只有十二年。瑜與小喬生兩男一女。「女配太子登(孫權長子)。男循尚公主(娶孫權女),拜騎都尉,有瑜風,早卒。循弟胤,初拜興業都尉,妻以宗女,授兵千人,屯公安。」如憑藉以上簡單的記載,後世似乎很難將以上瑜、喬的身世,在民間當作傳聞傳流開來。當然,也就不易會有以後小喬多墓的出現。

周瑜、小喬故事的傳流,除其兩人具有本身的因素而外,還與明·羅貫中在《三國演義》里,圍繞銅雀台故事對他倆的精心編排與渲染有關。《演義》第三十四回敘曹操平定遼東後,心情大暢,欲建銅雀台以娛晚年。少子曹植進言:「若建層台,必立三座。」中間名銅雀,左為玉龍,右為金鳳。「更作兩條飛橋,橫空而上,乃為壯觀。」操喜,留曹植、曹丕在鄴郡建台。這是建台之緣起,與周瑜、小喬一字無關。第四十二回敘曹操得荊州後,欲領兵百萬南下,約孫權「共擒」劉備。一時孫吳主戰、主和,沸沸揚揚,難以主張。第四十三回敘:經魯肅與劉備、諸葛亮的合謀,孔明願隨魯肅赴柴桑(故城在江西九江縣西南二十里)親見孫權,以陳利害,堅定孫權聯合抗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