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高清圖片 » 普朗克圖片高清彩色大圖
擴展閱讀
壁紙圖片緩存在哪個位置 2025-07-12 12:11:10
小黑人卡通圖片 2025-07-12 11:51:05
體育運動標志圖片大全 2025-07-12 11:49:49

普朗克圖片高清彩色大圖

發布時間: 2022-08-22 11:01:33

⑴ 誰有下面那張超帥的普朗克的高清大圖

600*910

⑵ 求 物理學歷史帝...照片上所有人的名字

第三排:皮卡爾德、Henriot、埃倫費斯特、Herzen、Donder、薛定諤、Verschaffelt、泡利、海森堡、福勒、布里淵,
第二排:德拜、努森、勞倫斯、Kramers、狄拉克、康普頓、德布羅意、波恩、玻爾,
第一排:朗繆爾、普朗克、居里夫人、洛侖茲、愛因斯坦、朗之萬、Guye、威爾遜、里查森
1.彼得.德拜美國物理化學家。1884年出生於荷蘭。1901年進入德國亞琛工業大學學習電氣工程, 1905年獲電子工程師學位,因他通過偶極矩研究及x射線衍射研究對分子結構學科所作貢獻而於1936年獲諾貝爾化學獎金。1966年逝世。
2.威廉.亨利.布喇格(w.h.bragg,1862-1942)是現代固體物理學的奠基人之一,他早年在劍橋三一學院學習數學,曾任利茲大學、倫敦大學教授,1940年出任皇家學會會長。由於在使用x射線衍射研究晶體原子和分子結構方面所作出的開創性貢獻,他與兒子w.l.布喇格分享了191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父子兩代同獲一個諾貝爾獎,這在歷史上恐怕是絕無人物。
3. 愛因斯坦是20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家,被公認為人類歷史上最具有創造性才智的人物之一。他的名字與相對論密不可分,其實,相對論包括兩種理論:其一是他1905年提出聲狹義相對論;其二是他1915年提出的廣義相對論。後者,我們最好稱之為愛因斯坦引力論。
4.埃倫費斯特 ( p. ehrenfest, 1880-1933) ——荷蘭物理學家
5.1930年,英國物理學家保羅.狄拉克(paul adrien maurice dirac,1902~1984)用數學方法描述電子運動規律時,發現電子的電荷可以是負電荷、也可以是正電荷的。狄拉克猜想,在自然界中可能存在一種「反常的」帶正電荷的電子
6.薛定諤(erwin schrodinger,1887-1961)奧地利理論物理學家,與愛因斯坦、玻爾、玻恩、海森伯等一起於20世紀20年代後期,發展了量子力學。因建立描述電子和其他亞原子粒子的運動的波動方程,獲得1933年諾貝爾物理獎。
7.1922—1923年間,康普敦(a.h.compton l892—1962)研究了x射線經金屬或石墨等物質散射後的光譜。
8.美籍奧地利科學家沃爾夫岡.泡利(wolfgang e.pauli,1900~1958),是迎著20世紀一同來到世界的,父親是維也納大學的物理化學教授,教父是奧地利的物理學家兼哲學家
9.海森伯,w.k.(werner karl heisenberg 1907~1976)德國理論物理學家,量子力學第一種有效形式(矩陣力學)的創建者
10.玻恩,m.(max born 1882~1970)德國理論物理學家,量子力學的奠基人之一。
11.尼爾斯.玻爾(bohr,niels)1885年10月7日生於丹麥首都哥本哈根,父親是哥本哈根大學的生理學教授.從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1903年進入哥本哈根大學學習物理,1909年獲科學碩士學位,1911年獲博士學位.大學二年級時研究水的表面張力問題,自製實驗器材,通過實驗取得了精確的數據,並在理論方面改進了物理學家瑞利的理論,研究論文獲得丹麥科學院的金獎章
12.普朗克,m.(max planck 1858~1947)近代偉大的德國物理學家,量子論的奠基人。
13.居里夫人(1867-1934〕是最著名的女物理學家。她曾兩次獲諾貝爾獎,1903年的物理獎,1911年的化學獎。她受教育較晚,於1893年獲物理學位,1894年獲數學學位,1903年獲博士學位。局裡夫人以放射性作為論文題目,她研究了很多物質,發現釷及其化合物的特性與鈾相同。研究瀝青鈾礦時,她發現了鐳和仆。1910年她成功的分離了純鐳。居里夫人對巴黎的局裡實驗室的建立作出很大貢獻。
14.洛侖茲(hendrik antoon lorentz1853~1928)與塞曼(pietr zeeman 1865~1943)因研究磁場對輻射現象的影響、發現塞曼效應,分享了1902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
15.朗之萬:1872年1月23日生於巴黎,法國著名的物理學家。

⑶ 「普朗克」探測器繪出的宇宙微波背景圖(宇宙全景圖)為何是橢圓形的

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全景圖是在宇宙全景圖的基礎上繪成的,這幅全景圖,是由普朗克太空望遠鏡於太空中多重拍攝的合成圖片,所以圖片呈橢圓形

⑷ 這張圖片所有人的名字

1927 索爾維會議的合影,在座的都是當時的物理界大能:

——照片原來是黑白的,經過處理成彩色的

從左往右:

第三排:奧古斯特·皮卡爾德、亨里奧特、保羅·埃倫費斯特、愛德華·赫爾岑、頓德爾、埃爾溫·薛定諤、維夏菲爾特、沃爾夫岡·泡利、維爾納·海森堡、拉爾夫·福勒、里昂·布里淵,

第二排:彼得·德拜、馬丁·努森、威廉·勞倫斯·布拉格、亨德里克·安東尼·克雷默、保羅·狄拉克、阿瑟·康普頓、路易·德布羅意、馬克斯·玻恩、尼爾斯·玻爾,

第一排:歐文·朗繆爾、馬克斯·普朗克、瑪麗·居里、亨德里克·洛倫茲、阿爾伯特·愛因斯坦、保羅·朗之萬、查爾斯·歐仁·古耶、查爾斯·威耳遜、歐文·理查森

【1927年的第五屆索爾維會議在比利時布魯塞爾召開,因為發軔於這次會議的阿爾伯特·愛因斯坦與尼爾斯·玻爾兩人的大辯論,這次索爾維峰會被冠之以「最著名」的稱號。】

該屆索爾維會議上有三大陣營:

1、以玻爾為中心的便是哥本哈根學派,年輕、激情是他們的標簽,因而被稱為反叛的一群。其中有尼爾斯·玻爾、馬克斯·玻恩、海森伯、沃爾夫岡·泡利等。

2、第二派是哥本哈根派的反對派,愛因斯坦、薛定諤、德布羅意等人對哥本哈根派提出了質疑

3、還有另一派,那是只關心實驗結果的實驗派,包括布拉格和康普敦。

⑸ 普朗克天文望遠鏡怎麼拍攝宇宙

你可以到「牧夫天文論壇」看看,那裡高手雲集
拍攝星空首先要你的相機是全手動或者手動功能比較齊全
然後需要的望遠鏡的赤道儀與地球自轉同步,最好是電跟赤道儀
以及,相機的鏡頭應該和望遠鏡能夠很好的連接在一起
詳細說明可以參看http://hi..com/shumazhou/blog/category/%CC%EC%CE%C4中的《都市星空攝影》和《用好手中的廉價天文器材》

⑹ 求世界上最偉大的物理學家,越多越好,最好有圖片及代表作

1.彼得.德拜(Petrus Josephus Wilhelmus Debye) 美國物理化學家。1884年出生於荷蘭。1901年進入德國亞琛工業大學學習電氣工程,1905年獲電子工程師學位,因他通過偶極矩研究及x射線衍射研究對分子結構學科所作貢獻而於1936年獲諾貝爾化學獎金。1966年逝世。

2.威廉.亨利.布喇格(William Henry Bragg,1862-1942)英國物理學家。是現代固體物理學的奠基人之一,他早年在劍橋三一學院學習數學,曾任利茲大學、倫敦大學教授,1940年出任皇家學會會長。由於在使用x射線衍射研究晶體原子和分子結構方面所作出的開創性貢獻,他與兒子w.l.布喇格分享了191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父子兩代同獲一個諾貝爾獎,這在歷史上恐怕是絕無僅有的。同時,他還作為一名傑出的社會活動家,在二三十年代是英國公共事務中的風雲人物。

3. 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1879-1955),舉世聞名的德裔美國科學家,現代物理學的開創者和奠基人。是20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家,被公認為人類歷史上最具有創造性才智的人物之一。他的名字與相對論密不可分,其實,相對論包括兩種理論:其一是他1905年提出聲狹義相對論;其二是他1915年提出的廣義相對論。後者,我們最好稱之為愛因斯坦引力論。愛因斯坦1900年畢業於蘇黎士工業大學,1909年開始在大學任教,1914年任威廉皇家物理研究所所長兼柏林大學教授。後被迫移居美國,1940年入美國籍。十九世紀末期是物理學的變革時期,愛因斯坦從實驗事實出發,從新考查了物理學的基本概念,在理論上作出了根本性的突破。他的一些成就大大推動了天文學的發展。他的量子理論對天體物理學、特別是理論天體物理學都有很大的影響。理論天體物理學的第一個成熟的方面——恆星大氣理論,就是在量子理論和輻射理論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成功地揭示了能量與質量之間的關系,解決了長期存在的恆星能源來源的難題。近年來發現越來越多的高能物理現象,狹義相對論已成為解釋這種現象的一種最基本的理論工具。其廣義相對論也解決了一個天文學上多年的不解之謎,並推斷出後來被驗證了的光線彎曲現象,還成為後來許多天文概念的理論基礎。愛因斯坦對天文學最大的貢獻莫過於他的宇宙學理論。他創立了相對論宇宙學,建立了靜態有限無邊的自洽的動力學宇宙模型,並引進了宇宙學原理、彎曲空間等新概念,大大推動了現代天文學的發展。

4.埃倫費斯特 ( Paul Ehrenfest, 1880-1933) ——荷蘭物理學家。如果說,玻爾的對應原理是在經典物理學和量子力學之間架起的一座橋梁,那麼,埃倫費斯特的浸漸原理則是兩者之間的又一座橋梁。埃倫費斯特是奧地利人,在維也納大學聽過玻爾茲曼講授熱的分子運動論。1904年獲博士學位後從事統計物理學研究。鑒於他出色的理論素養,洛侖茲在1912年推薦他接任自己在荷蘭萊頓大學的教授職務。此後,埃倫費斯特一直在萊頓大學主持工作。1913年,埃倫費斯特提出一條原理:兩相互以浸漸變換聯系的體系A、B之間存在如下關系:無限緩慢變化的一個或幾個參量,可以使不同體系在它們之間相互導出。這些參量,埃倫費斯特稱為浸漸不變數。浸漸原理揭示了量子化條件的奧秘。因為玻爾在不久前提出的量子化條件(8.2)式:2W/ω=nh及由此推出的角動量量子化條件M=nh/2π都是埃倫費斯特的浸漸不變數。

5.1930年,英國物理學家保羅.狄拉克(paul adrien maurice dirac,1902~1984)用數學方法描述電子運動規律時,發現電子的電荷可以是負電荷、也可以是正電荷的。狄拉克猜想,在自然界中可能存在一種「反常的」帶正電荷的電子。

6.薛定諤(erwin schrodinger,1887-1961)奧地利理論物理學家,與愛因斯坦、玻爾、玻恩、海森伯等一起於20世紀20年代後期,發展了量子力學。因建立描述電子和其他亞原子粒子的運動的波動方程,獲得1933年諾貝爾物理獎。

7.1922—1923年間,康普敦(Arthur Holly Compton 1892—1962)研究了x射線經金屬或石墨等物質散射後的光譜。1921年在實驗中證明了X射線的粒子性。1923年他發表了X射線被電子散射所引起的頻率變小現象,即康普頓效應,這是近代物理學的一大發現。按經典波動理論,靜止物體對波的散射不會改變頻率。而按愛因斯坦光量子說這是兩個「粒子」碰撞的結果。光量子在碰撞時不僅將能量傳遞而且也將動量傳遞給了電子,它進一步證實了愛因斯坦的光子理論,揭示出光的二象性。

8.美籍奧地利科學家沃爾夫岡.泡利(wolfgang pauli,1900~1958),是迎著20世紀一同來到世界的,父親是維也納大學的物理化學教授,教父是奧地利的物理學家兼哲學家。其提出了不相容原理,為周期表奠定了理論基礎。其發表了「不相容原理」:原子中不可能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電子處於同一量子態.這一原理使當時許多有關原子結構的問題得以圓滿解決,對所有實體物質的基本粒子(通常稱之為費米子,如質子、中子、誇克等)都適用,構成了量子統計力學——費米統計的基點。

9.海森伯(werner karl heisenberg 1907~1976)德國理論物理學家,量子力學第一種有效形式(矩陣力學)的創建者。海森伯鑒於玻爾原子模型所存在的問題,拋棄了所有的原子模型,而著眼於觀察發射光譜線的頻率、強度和極化,利用矩陣數學,將這三者從數學上聯系起來,從而提出微觀粒子的不可觀察的力學量,如位置、動量應由其所發光譜的可觀察的頻率、強度經過一定運算(矩陣法則)來表示。他和玻爾等合作,建立了量子理論第一個數學描述——矩陣力學。1927年,他闡述了著名的不確定關系,即亞原子粒子的位置和動量不可能同時准確測量,成為量子力學的一個基本原理。

10.玻恩,(max born 1882~1970)德國理論物理學家,量子力學的奠基人之一。1915年起任洪堡大學理論物理學教授。由於在相對論和量子力學方面的突出貢獻與德國的另一位科學家瓦爾特·波西於1954年同獲諾貝爾獎。

11.尼爾斯.玻爾(bohr niels)1885年10月7日生於丹麥首都哥本哈根,父親是哥本哈根大學的生理學教授.從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1903年進入哥本哈根大學學習物理,1909年獲科學碩士學位,1911年獲博士學位.大學二年級時研究水的表面張力問題,自製實驗器材,通過實驗取得了精確的數據,並在理論方面改進了物理學家瑞利的理論,研究論文獲得丹麥科學院的金獎章。玻爾早在大學作碩士論文和博士論文時,就考察了金屬中的電子運動,並明確意識到經典理論在闡明微觀現象方面的嚴重缺陷,贊賞普朗克和愛因斯坦在電磁理論方面引入的量子學說.在他研究原子結構問題時,就創造性地把普朗克的量子說和盧瑟福的原子核概念結合了起來.在玻爾離開曼徹斯特大學以前,曾向盧瑟福呈交了一份論文提綱,引入了定態的概念,給出了定態應滿足的量子條件.回到哥本哈根後,1913年初,有朋友建議他研究原子結構,應很好地聯系和應用當時已有的豐富而精確的光譜學資料,這使他思路大開.通過對光譜學資料的考察,玻爾的思維和理論有了巨大的飛躍,使他寫出了「論原子構造和分子構造」的長篇論著,提出了量子不連續性,成功地解釋了氫原子和類氫原子的結構和性質.1921年,玻爾發表了「各元素的原子結構及其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的長篇演講,闡述了光譜和原子結構理論的新發展,詮釋了元素周期表的形成,對周期表中從氫開始的各種元素的原子結構作了說明,同時對周期表上的第72號元素的性質作了預言。1922年,發現了這種元素鉿,證實了玻爾預言的正確.1922年玻爾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12.普朗克,(Max Karl Ernst Ludwig Planck 1858~1947)近代偉大的德國物理學家,量子論的奠基人。普朗克1858年4月23日出生在德國的沿海城市基爾。對宇宙和大自然的廣泛興趣以及探求其奧秘的好奇心驅使他走上了研究物理學的道路。讀完大學後,他先後任基爾大學、慕尼黑大學、柏林大學的教授,長期從事熱力學的研究工作。從1894年起,他把注意力轉向當時物理學界正熱烈探究的黑體輻射問題。黑體輻射問題是指1860年,德國物理學家基爾霍夫首先提出,如果一個物體能全部吸收投射在它的上面的輻射而全無反射,那麼這一物體就稱為絕對黑體。此後包括普朗在內的有關科學家對之進行了一系列的深入研究。在開拓精神的驅動下,普朗克終於在黑體輻射問題上有了革命性的重大突破。他在悉心研究後發現,在某些放射作用的過程中,原有的經典物理學已無法作出透徹的解釋。這就意味著要對之有所突破。對於一位科學工作者來說,這需要極大的勇氣。1900年12月,普朗克終於在德國物理學會上發表了他那影響現代文明的著名論文:《關於正常光譜的能量分布定律的理論》,宣告了量子論的誕生,是現代物理學上的一場革命性突破。根據普朗克的量子論,能量並非以連續的形式而存在,而是以個別「小包」的形式存在,這些不連續的「小包」被稱為能量子或量子。量子是大小不一的,它們隨著各量子的放射頻率的不同而變化。量子的大小與頻率之間的比例常數可以用一個常數來代表,這個常數就是當今物理學上的普朗克常數。h是普朗克常數,v是頻率。然而,作為一名開拓者,普朗克的新發現在開始時沒有得到什麼響應。由於他的理論打破了經典物理學的舊體系,許多物理學家起初都拒絕接受它。直到1913年,丹麥物理學權威尼爾斯·波爾用量子論第一次成功地計算出光譜的特殊譜線的位置時,普朗克理論的偉大意義才被人們所公認。普朗克的量子概念破壞了經典物理學的龐大體系,成了當今科學的重要基礎。根據經典物理學,能量與其他物理量一樣,可以連續取值。而能量不能連續的思想引入物理學後,經典物理學所碰到的許多疑難問題很快就得到了解答。在量子化概念的引導下,微觀物理學迅速發展為20世紀物理學的主流,並為後來的愛因斯坦在這一理論上的推進和突破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憑借敢於創新的精神和所取得的開拓性成果,普朗克得到了極大的榮譽。1918年,他得到了物理學的最高榮譽獎——諾貝爾物理學獎。1926年,他被推舉為英國皇家學會的最高級名譽會員。美國也選他為物理學會的名譽會長。1930年,他又被德國科學研究的最高機構威廉皇家促進科學協會選為會長。

13.居里夫人(Marie Curie 1867-1934〕是最著名的女物理學家。她曾兩次獲諾貝爾獎,1903年的物理獎,1911年的化學獎。她受教育較晚,於1893年獲物理學位,1894年獲數學學位,1903年獲博士學位。局裡夫人以放射性作為論文題目,她研究了很多物質,發現釷及其化合物的特性與鈾相同。研究瀝青鈾礦時,她發現了鐳和仆。1910年她成功的分離了純鐳。居里夫人對巴黎的局裡實驗室的建立作出很大貢獻。

14.洛侖茲(hendrik antoon lorentz 1853~1928)荷蘭物理學家、數學家.1853年7月18日生於阿納姆.1870年入萊頓大學學習數學、物理學,1875年獲博士學位.25歲起任萊頓大學理論物理學教授,達35年。洛倫茲是經典電子論的創立者。他認為電具有「原子性」,電的本身是由微小的實體組成的.後來這些微小實體被稱為電子.洛倫茲以電子概念為基礎來解釋物質的電性質.從電子論推導出運動電荷在磁場中要受到力的作用,即洛倫茲力.他把物體的發光解釋為原子內部電子的振動產生的.這樣當光源放在磁場中時,光源的原子內電子的振動將發生改變,使電子的振動頻率增大或減小,導致光譜線的增寬或分裂.1896年10月,洛倫茲的學生塞曼發現,在強磁場中鈉光譜的D線有明顯的增寬,即產生塞曼效應,證實了洛倫茲的預言.塞曼和洛倫茲共同獲得190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1904年,洛倫茲證明,當把麥克斯韋的電磁場方程組用伽利略變換從一個參考系變換到另一個參考系時,真空中的光速將不是一個不變的量,從而導致對不同慣性系的觀察者來說,麥克斯韋方程及各種電磁效應可能是不同的.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洛倫茲提出了另一種變換公式,即洛倫茲變換.用洛倫茲變換,將使麥克斯韋方程從一個慣性系變換到另一個慣性系時保持不變.後來,愛因斯坦把洛倫茲變換用於力學關系式,創立了狹義相對論。

15.朗之萬(Paul Langevin,1872~1946),1872年1月23日生於巴黎,法國著名的物理學家。於1905年發表順磁性的經典理論。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朗之萬用壓電效應激發的石英板,在水下成功地發射了聲波,並接收到了海底的回聲,研製出第一台水聲設備——測深儀。以後,根據這種原理製造出譯名叫「聲吶」(sonar)的設備,可用來發現海面下的潛水艇、礁石及其他水下目標。現在,利用近代的信息理論,結合電子技術,研究聲波在海水中的發射、傳播和接收的問題,已形成一門內容十分豐富的近代聲學科學——水聲學。以上這些人物,是二十世紀物理科學的最傑出代表,他們在量子論和相對論兩個方向上所做的貢獻,不僅徹底改變了人們的物質生活,而且改變了人類的思維方式和時空觀念。在知識界可以這樣說,不懂得這些思想的人,基本上可以視為落後於這個時代。他們都先後獲得過諾貝爾物理獎。諾貝爾獎金之所以被公認為科學界的最高榮譽,實際上正是因為在二十世紀前期,年年都授予這些人,從而確立了這項獎金的威信。

⑺ 求普朗克這張照片的高清大圖

⑻ 普朗克衛星的最新天文圖片


之前最好的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圖片(左)和最新的普朗克圖片(右)
2014年3月初,科學家創造了目前為止有關早期宇宙最具細節的地圖。歐洲太空局普朗克衛星拍攝的圖片顯示了宇宙大爆炸後瞬間的情景,並暗示了宇宙的年齡比之前科學家預想的還要老8000萬年。普朗克衛星的描繪圖展示了宇宙最古老的光在宇宙只有38萬歲的時候印在天空時的情景。
這張圖片是基於耗資5.15億英鎊的普朗克太空望遠鏡最初15.5個月搜集的數據。「普朗克繪制的嬰兒宇宙圖片的超高質量使得我們能夠層層撕開宇宙直達根本處,一窺宇宙最初的模樣,它表明我們繪制宇宙藍圖遠遠不夠完整。」 歐洲航天局局長讓-雅克?多丹(Jean-Jacques Dordain)這樣說道。
普朗克的數據同時也提供了目前宇宙膨脹速率的最新值,暗示著宇宙的年齡其實是138.2億年――比之前預想的要老8000萬年。這項發現支持了一個名為膨脹的關鍵理論,該理論稱宇宙在瞬間從亞原子大小爆發膨脹到如今觀測到的巨大體積。
宣布普朗克衛星描繪地圖的天體物理學家喬治(George Esfthathiou)表示這項發現也提供了有關宇宙組成成分的新特性。「對於一名宇宙學家來說,這張地圖就像一個信息金礦。」喬治說道。他表示宇宙是由略微更多的正常物質以及較少的神秘暗物質和暗能量組成。
「自從2010年發布首張普朗克全天圖像後,我們更加小心的提取和分析我們現在和宇宙發出的第一束光之間的前景輻射,它以超高細節揭示了宇宙微波背景輻射。」英國劍橋大學的喬治這樣說道。
這張圖片是基於普朗克15.5個月收集的數據,它是該任務第一張有關宇宙最古老的光的全天圖片,當時宇宙只有38萬年歷史。在那個時候,年輕的宇宙充滿了由相互發生作用的質子、電子和光子組成的炙熱密集湯,溫度高達2700攝氏度。當質子和電子結合形成氫原子時,光子就獲得自由形成了光。
隨著宇宙的不斷膨脹,光被拉伸成微波波長,溫度相當於絕對零度以上2.7攝氏度。「宇宙微波背景輻射」,也即CMB,展示了在宇宙早期密度略微不同導致的溫度的細微起伏,體現了所有未來結構的種子:也即今日的恆星和星系。
根據宇宙學標准模型,這些起伏在宇宙大爆炸發生後瞬間產生,並且在加速膨脹的簡短時期,也被稱為膨脹期,被拉伸成宇宙學意義上的大規模。普朗克衛星的目標是以前所未有的高解析度和敏感度繪制整個天空的起伏。
通過分析普朗克CMB圖片里種子的本質和分布,科學家能夠確定宇宙從出生到如今的成分和進化。總體來說,從普朗克的最新地圖里抽取的信息以無與倫比的精確性提供了對宇宙學標准模型的最佳證明。
由於普朗克地圖的精確性如此之高,它甚至展示了某些特殊的無法解釋的新特徵,可能需要新的物理學來對之進行解釋。其中一個令人驚訝的發現便是天空相反半球的平均溫度所呈現的不對稱性。這與標准模型所做的預測背道而馳,後者稱無論從任何方向觀測宇宙大體上都是相似的。
結果顯示冷點遠比預想的要更大,它的存在挑戰了宇宙對稱性理論。
此外,一個延伸了一部分天空的冷點也比預想的要更大。普朗克衛星的先驅,美國宇航局威爾金森微波各向異性探測器(WMAP)任務,已經發現了這種不對稱性和冷點,但因對它們宇宙起源的不確定性而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它們的存在。
「普朗克監測到了這些異常現象已經消除了對後者存在的懷疑;它們不再被認為是測量導致的失誤。它們真實存在,我們必須尋找可信的解釋。」義大利菲拉拉大學的保羅?納托利(Paolo Natoli)這樣說道。
「想像一下我們正在調查一棟房子的根基,但發現其中某些部分非常脆弱。你可能不知道這些部分是否最終導致這棟房屋的倒塌,但你肯定會立即採取措施加固這些薄弱環節,」法國巴黎天體物理學研究所的弗朗索瓦?布謝(FranoisBouchet)這樣補充說道。
這些異常情況的解釋之一便是:如果從大規模範圍觀測宇宙,每個方向所看到的宇宙並非都是一樣的,歐洲太空局這樣說道。這種情況下,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發出的光線可能會經過一個遠比之前理解的更加復雜的路線,從而導致觀測到的某些罕見的特徵。
「我們的終極目標是建構一個新模型以預測各種異常情況,並將它們聯系在一起。這只是初期階段;到目前為止我們並不知道這是否可行,以及需要什麼類型的新物理學――但這仍讓人興奮不已。」喬治教授說道。
宇宙自大爆炸起到今日的進化歷史
除了這些異常情況,普朗克的數據非常符合一個相對簡單的宇宙模型的預測,這使得科學家能夠提取其中最精華的部分。組成星系和恆星的正常物質只佔了整個宇宙質量/能量密度的4.9%。暗物質,一種目前只通過它的引力影響而間接探測到的神秘物質,組成了整個宇宙的26.8%,比之前預估計的要更多。
相反,暗能量,一種被認為是導致宇宙加速的神秘力量,所佔據的比率比之前預想的要少。「普朗克提供了目前為止最精確最細節的微波太空地圖,它正在描繪宇宙的一副新圖像,不斷推動我們對當前宇宙理論的理解的極限。我們看到了對宇宙學標准理論近乎完美的匹配,但是其中某些令人困惑的特徵也促使我們重新思考某些基本的猜想。這只是新旅程的開始,我們期望對普朗克數據的持續分析將提供對這一謎題的新見解。」

⑼ 中外著名的物理學家,生物學家,化學家的高清照片,一定要是照片,越多越好

你自己可以到網路圖片上去搜索,給你幾個人名字:生物學家:中國生物學家童第周,水生生物學家王家楫、生物學家貝時璋、植物學家吳征鎰、生物學家陳閱增、動物生理學家趙以炳、植物生理學家潘瑞熾、生物化學家鄒承魯、遺傳學家劉祖洞、鳥類學家鄭光美、醫學家陳志南、醫學家裘法祖、植物學教授周雲龍、古生物學家殷鴻福、早期生命研究學者舒德干、水稻雜交專家袁隆平、復旦大學微生物學教授衛揚保、法國微生物學家巴斯德,瑞典植物學家、生物分類學標准創始人林奈、最早用特徵分類生物的古希臘博物學家、物理學家、哲學家亞里士多德、博物學家、進化論創造者達爾文、美國植物生理學家卡爾文、美國分子生物學家麥金農和阿格雷、美國生理學家坎農、蘇聯植物雜交育種學家米丘林、俄國生理學家巴甫洛夫、俄國生物學家梅契尼科、英國生理學家謝靈頓、義大利生理學家高爾基(Golgi)、德國植物學家施萊登、德國動物學家施旺、華裔美籍生物學家、熒光蛋白的發現者錢永健……

物理學家:中國物理學家:航空動力學家錢學森、原子物理學家錢三強、何澤慧,「兩彈之父」鄧稼先、光學家錢偉長,火箭力學家郭永懷、航空動力學家、南開大學校長龔克、原子物理學家王淦昌、中國物理學家、萬噸水壓機設計者之一、中國科學院原院長路甬祥……
外國物理學家:美國發明家、電器學家愛迪生、法國物理學家安培、英國物理學家牛頓、俄國無線電學家波波夫、德國物理學家赫茲、德國物理學家歐姆、德國物理學家海森伯、德裔美籍猶太物理學家、相對論奠基人阿爾伯特-愛因斯坦、英國物理學家宇宙專家霍金、英國物理學家麥克斯韋、義大利無線電發明家馬可尼、古希臘物理學家、數學家阿基米德、英國物理學家盧瑟福、英國物理學家湯姆生、德國物理學家普朗克、波蘭裔法國物理學家瑪麗-居里夫人,放射物理學家貝克勒爾、華裔美籍物理學家李政道、楊振寧、丁肇中、吳健雄、高錕……
化學家:英國物理學家、化學家道爾頓、德國化學家李比希、美國物理化學家、酸鹼理論提出人之一路易斯、美國化學家鮑林、美國化學家、有機合成奠基人伊萊亞斯-科里、德國化學家畢希納、英國物理學家、化學家波義爾、瑞典化學家舍勒、英國化學家、氧氣發現者普利斯特里、有機合成先驅、德國化學家武勒(首先合成尿素)、德國化學家、合成氨工業先驅費恩-哈伯、法國化學家、化學平衡理論提出者勒夏特列、俄國化學家赫斯(Hess,中學課本譯為蓋斯)
中國化學家、化學教育家唐敖慶、中國化學家、北京大學化學系主任張青蓮、中國化學家、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中國化學家、聯合制鹼法創始人侯德榜、華裔化學家李遠哲,中國化學家盧嘉錫,黃鳴龍,江元生,邢其毅,傅鷹,曾昭掄,庄長恭 ……
這么多你自己選吧,因為我選擇的並不一定使你滿意的。

⑽ 圖片里有哪些物理學家

第一排:歐文·朗繆爾、馬克斯·普朗克、瑪麗·居里、亨得里克·洛侖茲、阿爾伯特·愛因斯坦、保羅·朗之萬、Ch.E.Guye、C.T.R.威爾遜、O.W.里查森

第二排:彼得·德拜、馬丁·努森、威廉·勞倫斯·布拉格、Hendrik Anthony Kramers、保羅·狄拉克、亞瑟·康普頓、路易·德布羅意、馬克斯·波恩、尼爾斯·玻爾

第三排:奧古斯特·皮卡爾德、E.Henriot、保羅·埃倫費斯特、Ed.Herzen、Théophile de Donder、歐文·薛定諤、E.Verschaffelt、沃爾夫岡·泡利、沃納·海森堡、R.H.福勒、里昂·布里淵

 全是著名的物理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