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找一張張曼玉的照片,她穿淺藍色碎花的背心,笑的很甜露著牙齒,正對鏡頭的寫真,找了好多年,大家幫幫我
還是不看為好,如今
的張曼玉已不比當年,
老的不像樣子了。
② 張曼玉25年前戛納舊照曝光,那時的她是有多迷人
最近張曼玉25年戛納舊照曝光,那是的她溫柔美麗,散發著神秘的光芒,絕對稱得上女神級別的人物。
張曼玉堪稱人間絕色,在當時的年代,張曼玉便十分懂得時尚,穿搭也被許多人推崇。雖然張曼玉並不是我們傳統意義上的濃眉大眼,但卻有著自己獨一無二的風韻,眼睛細長,憑空增加了嫵媚之姿態,風情萬種,她對時尚對生活的感覺也曾經吸引了無數的觀眾粉絲為她痴狂,一提起美女,我腦海中第一個浮現的便是張曼玉。
③ 張曼玉穿一身紅裙瘦到皮包骨,你覺得她的穿搭如何呢
無論什麼年齡,對更好身材的期待總是離不開苗條。不管是真的因為身體很著急,還是只是喊口號,瘦下來感覺更美。不過回過頭來看那些驚艷的女神級身材,纖細的身姿在年輕的時候還是很曼妙的,但是長大了可能會有很大的變化,誇張的瘦張曼玉就是這種情況。其實身材和美是一樣的。隨著年齡的增長,美感逐漸衰減。只要不整容自然變老,大家都會經歷。而身材看似更好的瘦身感,也會讓衰老變差一點。像張曼玉這樣的美,還是輸給了歲月,穿紅裙子顯瘦瘦得讓人心疼的主要原因是她太瘦了。
衣服的面料比較厚實,對於身材較瘦的人來說也是不錯的選擇。具有獨特質感的面料,比如粗花呢,是很多性感身材的雷區,但對於瘦小的人來說,它們可以展現身材,讓身材變得豐滿。張曼玉這是比賽,抹胸厚實不幹,磨掉了肩膀和手臂的挺拔氣場,下身以寬松的款式疊放。很多帶有硬挺感、線條利落的單品,也能讓干癟的身材更勻稱。比如西裝就是提升氣場的款式,適合瘦瘦的身材。只要避免超重,就可以修飾太瘦沒有存在感的肩膀。下身搭配高腰闊腿褲,顯出高挑氣場的效果會更好,非常適合成熟女性。
④ 東邪西毒張曼玉圖片
呃……圖被縮過了。
感謝擁有版權的網路博客的大人。
⑤ 56歲的張曼玉瘦到脫相,年輕時候的她究竟有多美
張曼玉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她是很多人心中的女神,出演的電影也很好看。要說起中國電影史上的女神,張曼玉是無論如何都繞不開的,一身旗袍,迷醉了無數人,選美出身卻成為了一代影後,相比而言,現在很多的女神都不能與她相比較。張曼玉是選美出身,17歲逛街的時候被星探發現,之後就成了一名模特,後來18歲的時候參加香港小姐選美大賽,一舉拿下最上鏡小姐稱號和港姐亞軍,真的是是天生麗質啊。雖然如今56歲的她瘦到脫相,但是也忘不了她年輕時的盛世美顏。這么美麗的張曼玉,是真的讓人羨慕她的容貌和才華。
⑥ 張曼玉55歲生日照曝光,娛樂圈卻無一人送祝福,為何粉絲稱正常
上周,是張曼玉55歲生日,夏永康導獨家幕後照一張驚艷時光的美人,照片中的張曼玉,身著花旗袍,手拿一朵明黃色的嬌花,媚眼如絲,鮮花嬌嫩而花後的那一張明艷的臉更是嬌艷。瞬間把人帶回到她過去的作品中。但網友也表示為什麼在這一天她沒有收到娛樂圈藝人的祝福?
畢竟在微博送祝福已經成為了一種常態,幾乎每一個明星生日都會是一場祝福之間的狂歡。而作為圈子裡面頂尖的女演員,張曼玉的生日卻顯得有些落寞。但是粉絲卻不甚在意,直言只很正常,畢竟她是張曼玉,她有自己的生活方式,而她有一種獨特的魅力,即便是在一片落寞中也能綻放光彩。
張曼玉有一顆真正自由的靈魂,就像不羈的風,一如既往的瀟灑、隨性、叛逆,未來,能夠懂她並且活出這種瀟灑自由的人,很少她一直在順從自己的內心。
⑦ 張曼玉25年前舊照曝光,在沒有美顏的時代,都有哪些美女
張曼玉是早年的美女代表之一。25年前,沒有PS沒有整容的年代裡,那個時候的美女真的是各有各的美,不像現在的網紅美的千篇一律,初看時很漂亮,再一回想完全不記得長什麼樣子了!今天我們來聊一下那個沒有美顏的時代的美女。
張曼玉1983年的張曼玉獲得港姐亞軍出道,之後進軍演藝圈。憑借清純可愛的外表收獲了無數少男的心。那個時候的張曼玉滿臉的膠原蛋白,張曼玉的美在於她看的清醒,她用不同的角色成就了自己。她出道以來,各種角色她都願意去嘗試,是的就是這樣一個願意用角色說話的美麗在吸引著我們。
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美女,但是有一點是一樣的,就是我們對美女的喜歡和評價都是一樣的。都知道哪個是美女。
⑧ 張曼玉圖片
http://image..com/i?tn=image&ct=201326592&cl=2&lm=-1&fr=&sf=1&fmq=&pv=&ic=0&z=&se=1&showtab=0&fb=0&width=&height=&face=0&istype=2&word=%D5%C5%C2%FC%D3%F1%C4%EA%C7%E1%CA%B1&s=0
自己看吧,其實張曼玉挺好看的。
⑨ 求張曼玉《花樣年華》劇照!自己截圖質量好差……
有個傻辦法,呵呵,在網路圖片輸入 花樣年華 有幾張 不知道你滿不滿意
⑩ 張曼玉
英文名字 Maggie Cheung
出生日期或生日 1964-09-20
出生地點 香港
國家或地區 中國(香港)
血型 O型
身高 169 公分
家人 父母、一姊
宗教信仰 天主教
興趣愛好 游泳、運動
星座 處女座
職業 演員
畢業院校 中學畢業
[張曼玉簡介] [張曼玉照片/寫真(共95張)]簡介:
個人喜好
喜歡的運動/健身方式: 藝術體操
喜歡的食品:魚蒸排骨牛排,義大利面,魚香茄子,番茄炒蛋
榮譽成績
電影類獎項
頒獎禮:
香港電影金像獎
所獲榮譽名稱:最佳女主角
獲獎時間:1990年(9屆)
獲獎作品:不脫襪的人
頒獎禮:
香港電影金像獎
所獲榮譽名稱:最佳女主角
獲獎時間:1993年(12屆)
獲獎作品:阮玲玉
2007年
第10屆 上海電影節 華語電影傑出貢獻獎
2004年
第57屆 戛納電影節 最佳女演員獎
2001年
第20屆 香港電影金像獎 最佳女主角
2000年
第37屆 金馬獎 最佳女主角
1998年
第17屆 香港電影金像獎 最佳女主角
1997年
第16屆 香港電影金像獎 最佳女主角
第34屆 金馬獎 最佳女主角
1993年
第12屆 香港電影金像獎 最佳女主角
1991年
第28屆 金馬獎 最佳女主角
1990年
第27屆 金馬獎 最佳女配角
1989年
第26屆 金馬獎 最佳女主角
星路歷程
2004年5月,第57屆電影節上,最佳女演員得主上台致謝:「這是我一生中最難忘的時刻」,她帶著東方的素靜神韻和西方的明艷光彩,征服了世界各地的影迷,「謀殺」了現場記者無數的膠卷。她,就是張曼玉。
一個在銀幕上有著千種面貌,萬種風情的女人。一個從花瓶到影後,在歲月與鏡頭里不斷修練著的女人。一個氣定神閑,雍容華貴,平淡自然,從生命深處散發出獨特魅力的女人……
有人說張曼玉是貓,她的眼睛任何時候都熠熠閃光;有人說張曼玉是薄荷,她的笑容隨時隨地讓你透心清涼,有人說張曼玉是小品文,輕靈含蓄言簡意賅。她潛入無數人心底,不老地笑著,不老地美麗著,她是你的摯愛至親,卻和你一年又一年地捉迷藏……青澀年代
在《阮玲玉》里,她的身姿與30年代的衣香鬢影重迭,從此便是復古風中的翹楚;在《滾滾紅塵》中,她一派輕狂嬌痴,又開了快樂新美人的先河。
靜靜地審視張曼玉,你會發現在她身上有一股難以拒的魅力。不是漂亮,不是修長,乎也不是嬌憨,當你貼近她,感受她時,你便會真切地感受到,真正的美是從生命內部射出的光芒,偶爾驚鴻一現,浪漫旖旎不可方物。起始是花叢中的一朵嫣紅,最後變成最精粹的一滴金黃色的花蜜——這樣的美女,正是一句西諺的注腳:所謂美女,是時光雕刻成的。
曾有人說:如果我有女兒,我願意她成為鍾楚紅,用盡一個美麗女子的天分,嫁入豪門;也願意她成為劉嘉玲,縱然心無城府,但也可以開開心心地活色生香;我只是不願意她成為張曼玉,如此高貴,卻始終寂寞。她說她從不花男人的錢。她喜歡自己買的衣服,自己剪頭發、自己化妝….「這個世界上,沒有誰會比她更加懂得自愛。也正是因為如此,不管她演過多少爛片,對感情失落幾回,到了最後,也能夠擁有「金身」一座。這樣一個崇尚「獨立精神」的時代里,惟有如此,一個女人或許才能獲得一種不染塵埃的熱愛。」
由黃毛丫頭變成選美皇後,由柴娃娃的花瓶明星變成中外專業認同的影後,由英雲未嫁的少女變成離婚女人,張曼玉不再18、19,走過了20多年,拍了75部電影,捧回家的國際性影後大獎一大堆,輝煌的成就屬香港影壇所出之少見,前無古人是肯定的了,後有沒有來者,我看不容易,慧根固然難覓,客觀條件因素,可以孕育成就這樣的一位演員的機會也難再出現。
60年代出生的張曼玉8歲時她便隨家人到了倫敦。在天色陰沉的英倫島上伴著沒有愛情的父母爭吵直到長大,然後去一間書店做店員。那時她想她將來能做一個模特就很了不起了。僅僅一年後,她隻身回到故鄉香港參加1982年港姐比賽,雖然只得到亞軍,卻足以讓她一夜成名。 但是在影視劇中,花瓶一當就是10年,讓她再也天真不起來。那個時候她惟一要做的就是證明自己會演戲。
1984年到1988年,張曼玉演出了近30部電影。曾同時在5個劇組里趕場子,尤其是1988年,她完成了12部電影,因此獲贈綽號「張一打」。當時甚至與她合作了《新札師兄》的梁朝偉也不看好她:「那時沒想到她後來能靠演戲出頭。」那時候喜歡她的人甚至只知道她是個港姐,出現在那種打打殺殺的早期江湖片或喜劇片里的一個漂亮符號,產量奇高而印記不深。
那年王家衛拍《旺角卡門》,找她演女主角,雖然還只是懂得做一些表情和動作,但是王家衛獨特的拍片風格令張曼玉對電影的認識完全改觀。她說那一次她開始真正懂得演戲。《阮玲玉》
1989年,張曼王憑《人在紐約》奪得台灣金馬獎最佳女主角獎,她平生的第一個影後。26歲時,又以《阮玲玉》獲當年金馬獎最佳女主角。 張曼玉常說自己的毛病是心太急。
然而又過了10年,人們在大銀幕上再看到她,已非同日而語。巨星的身段已經逐漸展露,當她斜睨著梁家輝的丹鳳眼說:秘道在我身上。或穿著高領口的旗袍與梁朝偉一起用力切著牛排,說:其實我很能吃辣的。這是同一個張曼玉,然而這一轉身又那麼的不露痕跡。從《新龍門客棧》的金鑲玉變成有上海背景的港式蘇麗珍,從招招用力的演技派變成了渾然天成的藏技派。但是《花樣年華》的蘇麗珍那一年在戛納輸給了比約克,因為後者在黑暗中歌舞,受盡人世的苦難與恥辱。
90年代末,張曼玉再次遠離了香港,因為被記者偷拍到心灰意冷。她在巴黎以一部《女飛賊再現江湖》開場新人生。這部戲中戲格局的電影,觀眾反應不那麼熱烈,卻是她拍過的最邊緣化的作品。
八歲時隨家人赴倫敦並加入英國籍。在英國肯特郡寄宿學校讀書,16歲當書店售貨員。
【1991年】,《阮玲玉》飾:阮玲玉 ——在舊式旗袍的映襯下,張曼玉與阮玲玉的衣香鬢影重疊,已成復古風中的翹楚,一抹親密的疏離,溫潤的憂傷貫穿始終。任憑美術做得何等懷舊精緻,鏡頭多麼別具匠心,台詞怎樣言簡意賅,結構多能引人入勝,用意如何耐人尋味,均抵不過一個女人的低眉顧盼,娉婷風姿,後人膜拜的禮贊展示了圖騰式的重現,香港電影從此舊貌換新顏。由男性主宰下的暴利美學向吾本痴情,奈何薄命的紅顏過渡,盡管後來證明這個渡口太遙遠,僅靠翠翠的一葉獨木舟不過是杯水車薪,然而它畢竟打破了固有的電影格局,讓女人從此不再只是躲在一個角落裡的花瓶,如此說來阮玲玉以卑微的姿態,高貴的死亡總算是物超所值了。猶是春閨夢里人,這種穿越時空觀念,友好協商電影與真實關系的懷舊電影,即將成為大香港飯店的一道華美大餐。從此,香港人要在穿越密密麻麻的人行道時,不忘抬起頭,蘊育一下惆悵憂傷了。 一曲支離破碎式完美的狐步舞,抽離出電影史中的一段精彩截片,傳遞美人吟的前塵往事,到了我們這里,除去斑斕紛呈的慶功宴和光彩奪目的小金人,也完成了張曼玉最驚鴻一瞥的一次轉身,而她的背後承載的是另一個女人依稀可聞的嘆息聲。莫驚醒,春閨夢里人。
【1992年】,出演《新龍門客棧》,這是一個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武俠時代,可惜故事發生在大漠里,在朔風的洗滌下,荒蕪大漠只剩下了一個至情至性風騷入骨的老闆娘,游刃有餘地行走於各個勢力之間,在浩浩黃沙間怡然打出一片天地,其中的獨具匠心,與江湖已經相當接近了2005年,美國亞裔國際電影節。。
繼《滾滾紅塵》後,與林青霞的二次對決,張曼玉在這里讓人刮目相看,跟同時間《阮玲玉》里的驚鴻一瞥截然相反。青霞受角色之限,已失韶華的精緻,雖好看,卻韻味全無,相比之下,金鑲玉我行我素的潑辣性格實為曼玉增色不少,一個女人的狂妄在此一覽無疑,風情萬種也好,放浪不羈也罷,都難以隱藏其卓爾不群的鋒芒必露。信手拈來的演技為這場血雨腥風的武林浩劫平添了幾分濃艷和從容,原來風騷也是種極致的,而她則是沙漠里傲然獨立的一株仙人掌,渾身是刺,這刺則是她生存的通行證,金鑲玉拒絕墓誌銘。 一個開黑店的老闆娘,憑借堅強意念撐起柔弱身軀,非黑非白,百無禁忌,洋溢著一個女人的寂寞追逐,她成就一次脫胎換骨的涅磐重生,猶如火中飛出的鳳凰,原因是她義無反顧地愛上了一個人,天涯海角任平生。女人的傲氣和執著,拿得起便永不放下,承接起另一個女人的光輝使命,英雄在夕陽深處,一把火燒了自己心血無數,腰仗三尺正義劍,胸懷柔情千萬千,那叫一個盪氣回腸。
【1993年】,張曼玉在《青蛇》中的表現深入人心,誰能抵擋住情天恨海中的嫵媚誘惑,流水浮燈的星光點點,照亮了遲到千年的愛戀,冒著被顛覆的危險,成就西子湖畔最後一次纏綿,從此,相濡以沫,不若相忘於江湖的謊言被牢牢揭穿。一次對白蛇傳脫胎換骨的解構演繹,了了青蛇的夙願,結下一段孽緣。 是柳腰細裙兒盪的翩翩,還是此恨無絕期的綿綿,肆意鋪灑的流光溢彩,讓人眼花繚亂, 如夢似幻。流光飛舞的繁華瞬間,點綴了荒蕪的命運軌跡,歲月痕跡。白蛇一如既往地行走於自己選擇的生命輪回之上,青蛇的游移,則始終如一個不甘寂寞的孩子,一次不經意的轉身,頓時光怪陸離,風生水起。
看那荷花,嬌嫩如伊,一樣的痴情女子,兩種別樣的風情,白蛇的傾美絕媚,永遠是荷花池的主人,青蛇是那擦身而過的流連,游離於她的邊緣,生命註定被姐姐籠罩大半。當西子湖畔姐妹倆於鶯歌燕舞間的扭腰擺尾已成過眼雲煙,小青對許仙暗潮湧動的媚惑不過是對白蛇淡忘姐妹情義的懲戒,一種張揚的示威,換取五百年盤錯的理會。真正的受害者是許仙,他不可避免地在姐妹前暴露其意志不堅。而白蛇踏上的不歸路促使她一往無前,水漫金山,小青的搖旗吶喊,讓她們冰釋前嫌,芳心永伴。在這個層面上,法海幫了兩姐妹的忙,化了怨,結了緣。 李碧華的小說初看上去,令人嘖嘖稱贊,久而久之,不覺望而生厭。她最擅長將紅塵間的俗世情真蹂躪撕爛,再讓它結疤重現。徐老怪則抱著對女性親情、友情、愛情世界幽微探秘的復雜心理,發誓要揭穿女人間盤根交錯的愛恨纏綿,於是釀造出青蛇與法海的孽緣,白蛇與許仙的纏綿,在莫呼洛珈的咒語中,一段奢靡的千年神話,華美地誕生。 塵埃落定,原知紫竹林中,年年是為情生。誰還能有拈花微笑的從容?人生如此,浮生如斯,緣生緣死,誰知,誰知?
【1994年】,《東邪西毒》時間的灰燼沖刷著黃沙的掩埋,流年鐫刻、風描雨繪的隔世輕煙,陪伴著白駝山上的絕美雕塑。在夜裡,我掩面哭泣,青春的花火若即若離。很少有人了解一花一沙漠,一劍一江湖的真義,而懂得的人又難免狷介輕狂。一年又一年,我總是一襲紅衫佇立在白駝山上,向西眺望,很遠的地方有我要等一生的人。有人說,我一個背影就能傾國傾城,而我希望說這句話的人卻始終沒有開口,人生最美好的時候,心愛的人不在你身邊,縱然長生不死,又有什麼意義。懂得愛的人和懂得恨的人一樣都是蒼涼、寂寞的,他們不會忘卻妒忌,不會忘卻孤獨。 張曼玉最清楚如何演繹女人的孤單寂寞。兩個驕傲的戀人,都想知道對方愛自己更多一點,於是,對於愛情的傷,總是那麼慷慨淋漓,不絕饋贈。直到,知道回不去了,曾經。一場沒有輸贏的戰爭。把自己丟棄在愛的陰影里,讓自己釀造的愛情的傷,先刺穿自己,再刺痛他,為之為在愛人面前撐起高傲虛無的自尊。我們深知用摧殘自己的方式來懲戒對方是多麼的奏效,到頭來,你的心意他未盡知,等他悉數皆知,一切都晚了,兩個心愛的人,最害怕心的距離, 笑厴如花,淚如玫的曾經,已然如夢初醒,俯於窗前,波影漣漣,看心之碎片,凄婉纏綿,我寄情於他在沙漠里的自我放逐,傾聽漫漫黃沙上,隔夜的駝鈴,那些個無望的期待和未曾絕望的等待,如雨中飛花,暗自妖嬈。殘陽,朔風,一種等待,一種寂寞,錯過了,一個凝望的眼神,遺失了,一次桃花盛開的周期,誰還能明知做錯了事又不後悔,那種蒼白,不值一提。又是大漠風起,殘旗揮舞,苦澀妒忌。 在隱忍江湖和孤獨荒漠里,時間的灰燼能否融化一盤愛情殘局?
【1996年】,沒有李翹和黎小軍,香港電影該損失多少痴男怨女的影迷,張曼玉和黎明,痛並幸福著的愛和情從來都是攫取人視線的尚方寶劍,特別是揉合進時代背景變遷的愛情,悲歡離合,皆在人心。或許要印證那句真金不怕火煉的老話了。《甜蜜蜜》掏出了沉甸甸的愛情,或許壓得人有些喘不過氣,可沒有人會否認導演超水平發揮的程度。只是,歸宿一直都不是最後的歸宿。這就是無根狀。人類的無根反映在愛情上莫過於游弋不定,遇見,錯過,再遇見,物事人非。香港人的97心理淋漓盡致在陳可辛的鏡頭下游移不定地呈現。 人們從心理上傾向於一成不變的純粹愛戀,但是在現實中很難如願,過多的牽拌,讓愛情在野草叢生的雜質中成長,像李翹與黎小軍,像孫納與林見東,總要轉到物事人非,才幡然悔悟,原來驀然回首,愛若永恆,什麼無恆?不會忘記,她無助地趴在方向盤上看著逐漸遠去的男友,看著那白襯衫上飄搖的三個字——「鄧麗君」,那是愛情的符號。
【1997年】,在曼玉《宋家皇朝》出演,誰能沒能想到一個香港小姐能把國母的博大胸懷和堅強信念詮釋得如此淋漓盡致,張曼玉這次沉穩的轉身,讓她真正成了電影界的「大青衣」,駕馭任何角色皆不在話下。國母的本色是莊重,可並不是生來就註定肩負國家重任的,國母也有自己的童年樂趣,少年心事,有青年的浪漫和中年的凝重。這需要一個過程,張曼玉就是用心把握這個過程的人,將一段大起大落的人生傳奇演繹的跌宕起伏又平穩過度,沒有波瀾不驚更沒有嘩眾取寵。
這是一部劇情片,而非歷史記錄片,也是張曼玉短暫休整後復出的第一部片子,正好趕在她耐心體驗了明星與普通人的不同感受下接拍,相對抵消了自己與偉人間的距離感,她能夠真實地展現宋慶齡在遭遇挫折時的沮喪和無奈,更全新演繹了民族責任感背後一個女人的純真溫情。 宋慶齡流動的溫婉大氣,鏡頭一次次閃回的記憶,病危的宋慶齡渴望見到遠在重洋的宋美齡,這個世上唯一的親人,姐妹間的親密疏離,大半個世紀的黨同伐異,顛沛流離,滄桑面孔如何掩飾那一抹企盼親情回歸的柔軟感動,說什麼宋氏三姐妹,一個愛錢,一個愛國,一個愛權,只有她們自己才明白那不用言說的感情真諦。 門上的雕花玻璃窗格中透過來隔壁一個緊張的女人臉,她在和另一窗格中不甚清晰的軍裝男人商談著,這邊另外兩個女人在張望,等待,昏暗的燈光下,一個風雲變幻的年代正在千鈞一發地籌備中,故事又回到從前……
【2000年】,是張曼玉事業又一次起飛,良辰美景奈何天,想來想去還是這句最能傳遞《花樣年華》的神韻,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奼紫嫣紅開遍,都付於斷井殘垣,張曼玉式的顧盼流連,銘刻出女子的全部風情,到頭來只剩下那高高的衣領硬撐起孤傲的自尊,雪雕般的晶瑩剔透,玉琢似的玲瓏無瑕,糾結成一張船票的兩難選擇,她轉過身,低著頭,流走。一直難堪的相對,看似離幸福只有咫尺之遙,總要有個人開口,似乎他鼓起勇氣時,說的又不是時候,換來了曖昧的拒絕,非也,他們斷不會像那兩個逍遙的人一樣的,靈魂的譴責,道德的鞭撻,他們誰也受不了,一場郁悶的精緻暗戀,句號劃得倉促又漫長。一場孤獨的謹慎狂歡,精神的探戈沉韻悠長,王家衛孕育的懷舊情愫,在光影流轉中,消磨的有點鋪張。悲,苦,歡,樂,皆在張曼玉不喜形於色的臉上停滯,欲語還休,也在梁朝偉淺嘗輒止的眼神中沉淪。沒有那麼的決絕,也沒有那麼堅強,一切來得風平浪靜,去的雲淡風輕,只在斑駁靜寂的吳哥窟里,低訴不為人知的秘密,古老的高棉會帶著它高深莫測的神秘微笑,默默替他守護曾經有過的情事。 燕來晚,飛入西城,似說春事遲暮,搖曳的窗簾邊,也總會有一個美麗的側影,久久佇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