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高清圖片 » 篆刻藝術高清圖片
擴展閱讀
電腦千牛圖片載入慢 2024-04-18 13:49:17
張譯抖音搞笑圖片 2024-04-18 13:22:04

篆刻藝術高清圖片

發布時間: 2022-08-17 12:38:08

Ⅰ 篆刻印章上一般都刻上什麼

字體一般為篆書,形式有朱文和白文;內容一般有姓名印、表字印、號印、年號印、齋堂館閣類印、收藏鑒賞印、成語或吉語印。

另外還有用於書信的書柬印、書畫作品開頭的引首印、用於密押的押字印。現在的篆刻藝術文字內容已經非常寬泛,幾乎任何內容皆可入印。



(1)篆刻藝術高清圖片擴展閱讀:

在周代,印統稱為璽或璽節。秦代用印製度規定,唯天子才可稱璽。至此,璽印又成為地位高低、權力大小的象徵。漢承秦制,皇帝稱璽,一般臣下稱印、印章或章。

隋唐以後的官印,尺寸逐漸變大,多為九鼎文。武則天執政後,因惡「璽」音同死,下令改璽為寶,唐玄宗以後,「寶」作為皇帝之璽的專用名稱,一直沿襲到清代。

此外,印章還有一些別稱,如宋代的「記」、「朱記」、「合同」,元代盛行的「押」,明代的「關防」、「符」、「契」、「信」等等,清代以後逐漸淘汰,唯有「印」、「章」延續至今。

印章作為信物的特性,古今基本未變,但唐宋以後不斷出現的閑章,可以說明印章有逐步向藝術欣賞轉化的趨勢。

Ⅱ 篆刻的篆刻欣賞

篆刻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藝術,直溯文字淵源,旁通書、畫之理,與其姊妹藝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又兼涉鐫刻技藝,內含人品性格和文學修養,從里到外都散發著強烈的藝術感染力。關於「篆刻」的含義、「篆刻」與「印章」的關系,以及古代的璽印製度首都師范大學趙宏教授的《篆刻教程》有生動、詳細的介紹,此處不再枝蔓。「印宗秦漢」幾乎是所以篆刻學習者的座右銘,可見秦漢印是篆刻史上的一座豐碑!傳世的「作品」也不少,但需要注意的是,人們主動地去創造篆刻之美,是在宋元以後,文人篆刻,才漸漸拉開帷幕。在此之前,「篆」與「刻」通常是由文人和工匠合作進行的,到宋元以後,篆刻的材質也由原來的銅、玉等轉變為石料等,文人才有能力自篆自刻。這種由「被動」到「主動」變化,使得篆刻的藝術性、可視性得到提升。以致到了明清,提出的 「刀法者,所以傳筆法者也」(朱簡語)的刀法觀念,強調「印從書出」,這是篆刻藝術的一大突破!這一時期,也出現了大量的名家,譬如:明中期的文彭、何震等;清初的程邃、林皋等;清中期的西泠前四家(丁敬、蔣仁、黃易、奚岡)、後四家(陳豫鍾、陳鴻壽、趙之琛、錢松)、「皖派」代表鄧石如、巴慰祖;清晚期的有鄧的弟子吳讓之、融合皖浙兩派的趙之謙、吳昌碩、黃士陵等都是各具特色的大師級人物!
有關篆刻流派以及篆刻的發展史,請詳細閱讀沙孟海的《印學史》這是一本篆刻史上的經典之作。學習篆刻的第一步是學習篆書,學習篆書的第一步是識篆,《說文解字》就是我們識篆不可或缺的一本工具書。在古文人中,文字學屬於「小學」,是基礎的基礎,所以如民國的大學問家章太炎、羅振玉、王國維等,都熟記《說文解字》,對於學習篆刻和篆書者而言,這也是必修課。篆書由秦篆(泰山刻石、嶧山刻石等)入手還是清代篆書(鄧石如、吳讓之、趙之謙等)入手說法不一,從客觀講,清代篆書較易入手,比較適合出學,走這個路子的人也比較多;而秦篆對線條力度的要求極高,不允許一絲偏差,容易使初學者失去信心和興趣,故我們不支持由此入手,但日後不能不學。
篆刻與篆書的學習是分不開的,那些急功近利不學書法而直奔篆刻的人是不會有多大成就的。篆刻以刀法至上,而刀法種類繁多,我們主要使用沖刀法和切刀法,這些內容在西泠印社社員、西泠印社版副總編輯李早先生的《怎樣學篆刻》一書中有詳細介紹,該書圖文並茂,清晰直觀,可以幫助初學者解決許許多多的問題!要想提升自己對篆刻章法的認知和理解,可參考西泠印社社員谷松章先生的《篆刻章法百講》,內有大量篆刻經典作品,系統化、調理化地給篆刻章法處理技巧分了類別。在平常,我們還需大量觀摩印譜,從前人那裡汲取營養,我認為這個過程是充滿樂趣和享受的。 面對一件篆刻作品,有些人可能會無法解讀(無法從中獲取信息),就是所謂審美的「失語症」。那麼,我們應該如何著手去解讀呢?既然是審美,那麼,它除了具有一些主觀因素外,必然會有一些客觀的評判標准。我根據自己平時的一些經驗,借用平時用來評點菜餚的「色、香、味、意、養、形」六大方面,試著講講對如何進行篆刻作品解讀,或許對一些初涉篆刻的朋友有所啟發。
一、「色」。主要是指視覺效果、觀感。我們面對一件篆刻作品,首先要大處著眼。解讀作品時,要相信自己的第一感覺。章法要看分紅布白是否視覺平衡,是否醒目精神,是否安妥停勻,是否氣韻生動。字法要看配篆是否統一和諧,是否騰挪變形有度,是否生造誇張過度,是否相互關照呼應。刀法要看技法是否使用得當,是否自然,是否刀筆相融筆意傳達到位,是否輕重徐疾富於節奏。總之,在大的視覺效果上要首先把握一個基本的定位。
二、「香」。指「香氣」,原本是指菜餚的嗅覺效果。用在篆刻方面,我們可以把它理解為篆刻作品的「氣」或者「氣息」,我們要看作品是否具有金石氣、書卷氣、山林氣、村野氣、江湖氣、廟堂氣、狂狷氣、奇氣,甚至是戾氣、俗氣、匠氣、習氣。它或濃或淡,或清或濁,或遠或近,或俗或雅。篆刻作品的氣息是作品氣質品位的體現,它往往是評判一件篆刻作品高下的重要標准。
三、「味」。就是口感,落到篆刻作品上,就是作品的風格定位,是醇古還是辛辣,是淡雅安寧還是生猛活脫,是寓巧於拙還是空靈淡定,是艱澀難咽還是味滯雜陳,是形同嚼蠟還是回味無窮,是清淡還是嗆鼻。雖說酸甜苦辣各有所愛,各人口味不同,把握好調味火候,都是能整出佳餚來的。我們在解讀作品時,可以有自己的口味偏好,但也要盡量做到就味論味,嘗盡百味才能成為一名美食家。
四、「意」。就是指意態、意韻、意境、用意、創意。「意」是判斷作品是否具有生命力、表現力、藝術感染力的重要因素。無論寫意或是工整,缺乏意態意趣的篆刻作品是不成功的創作。用意貴自然,忌做作或用意太顯。
五、「養」。是指營養。就篆刻作品而言,就是指作品的根源、基礎,要看是否取法有源、是否充分吸收前人經驗,是否根正苗紅,是否缺鈣軟骨缺鐵貧血,是否脂肪過剩導致痴肥,是否營養不良萎靡不振,是否內分泌失調導致滿臉豆豆,是否氣結虛火徒生浮躁,是否催生早熟,是否夾生囫圇,是否營養失衡。
六、「形」。是指形制、形式、樣式,一些可視的外部特點。篆刻中的三要素章法、字法、刀法都會通過一定的「形」表現出來。我們要看作品所採用的形制形式是否適當(比如,隨意形、加分欄是否應用得當),陰刻陽刻的使用是否得當,印文布局配篆是否合理,章法字法刀法是否配合協調到位,邊欄與印文是否和諧,等等。
以上六方面的發揮,直接影響作品的效果。另外,每一種藝術都具有自身特質,但是它們之間也會存在一些共性的東西,譬如,篆刻之於文學繪畫的意境,篆刻之於書法的筆情墨趣,篆刻之於音樂舞蹈的旋律節奏,篆刻之於建築雕塑的空間結構,等等,所有這些,都為我們在解讀篆刻作品時提供更廣闊的聯想空間,我們可以「印外讀印」,可以從作品中獲取到更多的信息。
總之,解讀篆刻作品的過程是復雜而有趣的。從某種意義上講,解讀是「二度創作」當我們掌握了一套解讀的路徑,可以對一件篆刻作品從外而內地層層分析理解,那麼,解讀的過程就成為我們不斷提高自身水平的一個很好的途徑了 。 先秦及秦、漢的璽印,是古代人們在交往時,做為權力和憑證的信物。此外,吉語印、肖形印、黃神越章等印,也反映了古代的社會生活習俗和人們的思想意識。
當時不分尊卑都稱為璽。璽文分朱文(文字凸起,亦稱陽文)和白文(文字凹入,亦稱陰文)兩種,古璽的形狀、大小不一,有長方形、方形、圓形和其他異形。內容有官職、姓名、吉語和肖形圖案等。古璽製作精工,或鑿或鑄;璽文精細,章法生動。朱文璽有的邊欄寬闊,白文璽多有界格,還有一種朱白文相間的古璽也很別致,可見當時璽的製作已趨成熟。在河南安陽殷墟曾發現過3枚類似古璽的實物,有人據此推斷古璽的起源當在商代,但尚須進一步探討。到了秦代,皇帝的印稱璽,一般人的則稱印。秦印文字是秦書八體之一的摹印篆,與秦代使用的小篆相近。秦印印文莊重秀麗,在方形的官印上加口字格和田字格,在長方形印上(又稱半通印)加日字格,這是秦印顯著的特點。秦印除官印、私印之外,還有以成語入印的,已開後世閑文印的先河。
現代的篆刻家在繼續開創篆刻流派藝術的發展道路,借鑒民族的優秀藝術傳統,突破秦、漢璽印和明、清流派篆刻的規范,勇於革新,不斷探索,揭開了現代篆刻藝術新的一頁。現代有成就的篆刻家有丁仁、王□、易熹、王大昕、喬曾劬、錢瘦鐵、趙叔孺、陳半丁、壽石工、來楚生、傅抱石、黃琦等,而以齊白石影響最大。他的篆刻初學丁敬和黃易,進而又追摹趙之謙和漢鑿印。他還把《祀三公山碑》、《天發神讖碑》等漢、魏碑刻書法,融化到他的篆刻中去。他以簡練的單刀法和漢代《急就章》的神韻,創造出奇恣跌宕、淋漓雄健的齊派風格。

Ⅲ 初學篆刻要注意哪些篆刻有哪些方法怎麼刻

新手玩篆刻首先是要注意自己的手,別被刻刀刻著嘍。除了自己的手需要特別注意外,還需要提防著某寶上的各種新手篆刻套裝和石料套裝。這些個新手套裝和石料套裝不是說不好,如果你要是僅僅想體驗一下這個篆刻的話,這些套裝是個好選擇,相對便宜,東西還全。但是想要認真玩下去的話,那這些套裝就太雞肋了。

在回答的最下面我推薦了一百多冊篆刻書籍你可以看一下,在最上面這張篆刻圖的右下角可獲得這些所有篆刻書籍

剛開始學篆刻,你得配一把好刀。刀分鎢鋼和白鋼。鎢鋼刀硬,不容易磨損,但是它也脆,一些磕碰就可能導致刀刃崩碎掉,刀刃壞了之後還不好磨,因為它太硬了。白鋼刀相對較軟,容易磨損,但它韌性好,磕碰大多也就是導致卷刃,而且白鋼刀因為它軟,所以好磨刀。還有就是白鋼刀一般比鎢鋼刀便宜。我接觸鎢鋼刀多一點,白鋼刀接觸少,不了解,所以我只能推薦鎢鋼刀。鎢鋼刀就選最普通的永字刀,不用那麼花里胡哨的,一般買個八毫米的或者六毫米的就行,也可以配個三毫米或者兩毫米的來清底或刻一些細朱文。一般永字刀兩把最多七十塊錢,不摔的話用幾年沒啥問題。

石頭的話買青田石或者紅石就行,我推薦青田石,因為青田石便宜好刻。店鋪去淘寶搜「青田金石坊」(我沒拿錢)。我經常在這個店買石頭,價格便宜,石頭質量也好。

然後就是印泥,印泥的話可以先買個便宜的,「雙維」就可以,便宜實惠(我也沒拿錢)。後期可以買點好的,比如上海西泠的印泥。

最後就是印譜,這是個重點,剛開始買個漢印印譜就行,淘寶上也就一二十塊錢就能買到了。漢印入門要多臨,後期深入學習也要臨,有名的浙派,海派,皖派,京派都跟漢印脫不了干係。

最後的最後,就是記得多寫篆字,畢竟「印從書出」,篆字寫多了對於印面布局和篆字使用作用很大。

最後的最後的最後,還有一些雜七雜八的小東西,比如連史紙(蓋印花用的),轉印紙(把印文轉到石頭上用的),鬃毛刷(拓邊款用的),小楷筆,墨汁啥的。

估計剛開始買工具大概需要一兩百塊錢,前期投入較多,但後期花費絕對很少,注意,千萬別買淘寶上的各種新手套裝,把所有工具分開買。(我沒有拿錢宣傳,也沒有拿錢當水軍)

以上是我的一些個人見解,希望能提供幫助。


注意看圖片中右下角,此所有篆刻書籍資料均出自於此處

推薦篆刻工具書目錄:

│山西博物院藏歷代璽印.pdf
│嶧山碑.pdf
│嶧山碑與篆書技法.pdf
│嶧山碑及其筆法.pdf
│張遴駿道德經.pdf
│影印古本篆刻學鄧散木.pdf
│徐正濂談刀法與線條.pdf
│戰國文字編.pdf
│戰國璽印字根研究.ZIP

│明清著名藏書家-藏書印.pdf
│明清著名藏書家[1].藏書印..pdf
│來一石先生篆刻.pdf
│來楚生自用印存 [原石精拓].pdf

│西泠印社藏印選 [第一冊].pdf
│西泠印社藏印選 [第二冊].pdf
│西泠四家印譜.pdf
│西泠秋拍陳巨來精品.pdf
│趙之謙印譜原印本.pdf
│邊款知識和鈐印法.pdf
│送給篆刻新手的禮物 臨摹教程.pdf
│逍遙-武陵老井近作十數方.pdf
│鄧散木原拓印稿.pdf
│金意庵篆刻.pdf

│漢玉印精選(正).jpg
│漢瓦當精品.doc
│漢私印.pdf
│汪關印譜.pdf
│沉陽古籍:百體千字文.pdf
│沙孟海印學史.pdf
│沙村印話-沙孟海.pdf
│河南駐馬店的新蔡地區出土的戰國封泥.pdf

│古璽匯編.pdf
│古璽鑒賞150例.pdf
│古肖形印臆釋.pdf
│古陶文匯編.pdf

│高清漢代私印印譜2.pdf

│方介堪精品鳥蟲篆印.pdf
│施曉峰篆刻網路展.pdf
│篆刻技法-如何用刀.pdf
│篆刻技法圖典.pdf
│篆刻愛好者最易進入的四個誤區.pdf
│篆刻病印評改200例_韓天衡.pdf
│篆刻病印評改摘要.pdf
│篆刻藝術中不可忽視的另一面 邊款.pdf
│篆刻針度.pdf
│羅福頤+漢印文字征補遺.pdf


│ 篆刻編 先秦璽印.pdf
│ 《古璽匯編》

│ 《古鉨文編》羅福頤.pdf
│ 《古籀匯編》.pdf
│ 篆書的辨識與寫法.pdf
│ 篆字印匯.pdf
│ 篆字匯.pdf
│ 集古印篆增補六書通.pdf
│ 鳥蟲書通考.pdf

│戰國璽印文字考釋七篇.pdf
│戰國鉩印分域編.pdf
│掌上金石大字典.CHM
│故宮博物院藏古璽印選.pdf
│故宮博物院藏肖形印選.pdf
│方介堪《心經》原列印譜.pdf
│方介堪篆《心經》.pdf


│大千印留.pdf
│天津博物館藏印.pdf
│安持精舍印冣.djvu
│寶子碑.pdf
│封泥匯編-福庵.pdf
│將軍印100方.rar
│履盦三代朱跡.pdf

│篆刻印史編年.txt
│篆刻四大家印譜.pdf
│玉印集存.pdf
│玉印(反).jpg
│玉印(正).jpg
│王福庵.pdf
│王福庵印存.pdf
│王福庵原印拓片.rar
│王福庵篆書千字文.pdf
│王福庵篆書說文部目.pdf

│古璽文編.pdf
│古璽匯編 釋文訂補及分類修訂.pdf

│羅福頤印選.pdf
│虢季子白盤清末朱拓.pdf
│西夏官印匯考.pdf
│西泠印社百年社藏精品.pdf
│西泠印社社員袁道厚作品欣賞.pdf
│西泠印社藏-西泠八家篆刻.pdf

│百扇齋主手拓悲鴻用印.pdf
│福庵印綴.pdf
│秦印文字匯編.pdf
│秦漢鳥蟲篆印選.pdf
│簡明中國文字學 [修訂版].pdf
│篆書技法百日通.pdf
│篆書的辨識與寫法.pdf

│王綿之方劑學講稿.pdf
│甘氏集古印正.pdf
│印面.pdf
│歷代千字文真跡比較·篆書卷.pdf
│歷代印風系列 漢印.pdf
│歷代篆刻作品精選 .doc
│古圖形璽印匯.pdf

│吳昌碩臨石鼓文.pdf
│吳頤人篆刻作品展示.pdf
│圖釋古漢字.pdf
│基礎漢字形義釋源.pdf
│增補徐三庚印譜.pdf
│壬辰年迎春篆刻展.pdf

│金文大字典.pdf
│金文編(四版).pdf
│陳巨來治印墨稿選.pdf
│青泥遺真-新出秦漢封泥特集.pdf


│篆書章法.pdf
│篆刻.doc
│篆刻五十講_吳頤人.pdf
│篆刻入門.pdf
│篆刻刀法常識.pdf

│魯迅美術學院藏《嶧山碑》.pdf
│鳥蟲印精選(反).jpg
│齊白石印存 [原石精拓].pdf

Ⅳ 有哪些適合新手的篆刻字體

小篆這個比較常見挺適合新手的。

篆刻藝術,乃於金屬、象牙、犀角、玉、石等質材之上雕刻以篆體文字之藝術。

篆刻藝術作為國粹之一,經歷了漫長的發展過程,形成了一以貫之、厚重的悠久傳統,其融萬千氣象於方寸之間,向為歷代文人墨客所鍾愛,或自篆自用,或饋贈文友,鈐記落款,觀賞把玩,可從中獲得無盡的審美愉悅和藝術享受。

介紹:

所謂「篆刻藝術」,不是簡單地用「篆書」這一載體去刻印就是篆刻藝術,歷數歷史上有建樹的篆刻家,他們首先是有風格、有個性的篆書家,亦即「以我書入我印」,如:鄧石如、吳攘之、趙之謙、黃士凌、吳昌碩、齊白石、劉一聞、林旭等。

Ⅳ 目前我們所能見到的明朝時期的篆刻印譜是

《集古印譜》。

我國的印譜起源於宋代,但是所能見到的最早的印譜,是明代隆慶時期的顧從德於1572年編輯的《集古印譜》,這套印譜一共六冊,內容包括作者本人的收藏及他人所藏的印章,其中收錄的玉印150餘枚,銅印1600枚。

《集古印譜》出版後的第三年,也就是明萬曆三年,公元1575年,這套印譜再次增補,玉印增加到220餘枚,銅印增加到3200餘枚。

(5)篆刻藝術高清圖片擴展閱讀

《集古印譜》本印譜與《顧氏集古印譜》密切相關。成書於明隆慶六年(1572年)的《顧氏集古印譜》由羅王常輯成,以顧從德家藏祖孫三代收集的古印及部分好友的收藏為主。《集古印譜》是顧從德在《顧氏集古印譜》的基礎上擴充後以木板翻摹而成的。

此印譜集印1800方,其中玉印160餘方,銅印1600餘方,均為先秦和漢代的官、私印。其印量大,質佳,分類精細。

官印以官職為次,私印以四聲韻為序,復姓類附於後,將不識的先秦古印、吉語印和肖形印等列於最後。每印皆附簡單的考釋並標示紐式和印材。此印譜為現存最早的依原印鐫刻的銅玉印譜,保存了古印的面貌,開創了依秦漢原印刻印成譜的先河。

Ⅵ 篆刻是什麼

篆刻藝術,是書法(主要是篆書)和鐫刻(包括鑿、鑄)結合,來製作印章的藝術,是漢字特有的藝術形式。篆刻興起於先秦,盛於漢,衰於晉,敗於唐、宋,復興於明,中興於清。已有三千七百多年的歷史。

Ⅶ 傳統的篆刻與現在的篆刻有什麼不同傳統篆刻有哪些講究

傳統的篆刻一般都為手工篆刻,篆刻出來的字體很有韻律感,線條古樸自然,而現在的篆刻一般都是機器篆刻,刻出來的文字相對死板,沒有藝術價值,傳統篆刻有著獨特的魅力,蘊含著獨有的藝術價值。

Ⅷ 當代中國的篆刻大師都有誰

王志強、白發、劉興、王翰之、鍾國康等。

1、王志強

王志強,山西靈石人 ,字逍君,號逍遙樓主 ,別號懶鬼,畢業於山西師范大學政法學院,自幼好翰墨 ,喜篆刻 ,躬耕金石三十餘載 。

現任董壽平書畫藝術研究會理事,難老印社理事 ,山西省民建書畫院副院長,中都書畫院秘書長,靈石印社社長。

篆刻作品入展西泠印社建社110年社慶「百年西泠 · 金石華章」大型系列活動之印匯天下 · 國際印社聯展,參展作品被編入《印匯天下 · 國際印社聯展圖錄》;

篆刻作品「般若波羅密多心經」被佛教聖地五台山顯通寺、殊像寺、十方堂,廣州南華寺,大同華嚴寺,太原崇善寺、蒙山等著名佛寺(廟)以及中央電視台「感動中國」欄目組收藏。

2、白發

白發,廣東著名的篆刻大師,出生於1984年,廣東連成,創立了廣州白發印社,白發的篆刻是無師自通,集百家之長而獨創一格,尤其受黃牧甫的風格影響最深。

他曾經對黃牧甫的篆刻藝術進行極其深入的研究,致使黃牧甫之清新婉麗的印風根深蒂固地融於自己的篆刻藝術中。

不拘泥於表面形式上的擬古,而是還古以本來面目,直追古印光潔研美之姿,是白發篆刻藝術表現形式上的重要特徵。

他將印文線條變化降低到最低限度,以不為人留意的巧妙變化展示了生命的律動,表現出他平和的心境與安穩的情緒。

他力避浮誇與躁動,在平實方正中以明快爽潔的沖刀,自然而然地創作奇趣,寄神奇於平正之中。他恬靜寧雅的印風,彷彿與古人息息相通,給人以幽雅清新、潔麗安詳的感覺。

印面力求完整、精到,是白發印風的明顯標志。他既不在篆刻線條上作過分的裝飾,也不在印章的邊欄上做人為的處理,而是任其自然而然,表現的是一種順應自然、外柔內剛、內動外靜的和諧之美。

3、劉興

劉興,男,1980年6月出生於山東省禹城市,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書法家協會篆刻委員會委員;現為北京花鳥畫院藝術顧問、國家一級美術師。

2010年至2012年,先後共撰寫《中國篆刻入門》、《劉興印譚》、《劉興藝譚》。應邀為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治印,作為國禮贈送。

出版《蒿齋漢玉印選》、《蒿齋畫集》等畫冊十餘本。

4、王翰之

王翰之,字一舟,號匯川居士,1950年生。自幼酷愛書畫,早年勤習古人書卷,後就讀於南京藝術學院美術系,得劉海粟、林散之、尉天池、陳大羽、宋文治、郭公達等著名畫家傳教,潛心研究中國傳統技法、精書畫、篆刻,後拜書畫界泰斗兩院院士楊仁愷大師為師,從事古字畫鑒定。

王翰之先生的書法由唐宋入手,六體皆能,書法精妙。風神瀟灑:篆刻淵橫秀潤,古趣盎然,運刀似筆,行草邊款尤為絕佳。

畫宗四王,自出新意,筆墨交融,雅逸天成,形成自己焦墨重彩的獨特風格。其書法作品多出於左筆,堪稱一絕,楊仁愷大師特題字命名為:華夏左筆書法家。

王翰之先生的作品入編《世界現代美術家詞典》、《中國當代藝術界名人錄》、《中國美術家》、《世界當代書畫作品選》、《世界名人錄》、《北京國際藝術精品博覽》等。

現為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國畫家協會理事、中國國畫家協會培訓中心教授、中國書協、美協會員。任中國黃山書畫篆刻藝術院院長、新加 坡書畫篆刻會會長、新加坡美術院院長、並榮獲世界藝術名人稱號。

5、鍾國康

1957年7月出生於中國雷州半島雷州市,是中國的著名篆刻大師。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深圳市書畫家協會副會長、深圳市青年書法協會家名譽會長、深圳市設計委員會委員、深圳市專家工作委員會委員。《羊城晚報》聯名得意專欄作者。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王志強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白發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劉興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王翰之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鍾國康

Ⅸ 篆刻印章作品欣賞怎麼欣賞

印章的藝術美:

1、欣賞印章可以從印文來賞鑒:

鑒賞印章文字,先要把握藝術表現手法的特徵,如書法、章法、刀法,再要體會印文內容中蘊含的情趣、意味,綜合起來細細品鑒、慢慢欣賞。

2、欣賞印章可以從邊款來賞鑒:

邊款,就是銘刻在印章面或周面的姓名、年月等文字記錄。按照鍾鼎等銘文的稱法,「款是陰字凹入者,識是陽字挺出者」,但是在印章領域,不論陰陽,通常統稱為邊款或款識,很少有把印章陽文款識稱為「邊識」的。

上古印章極少署款,文彭以雙刀行書款開了風氣,此後的印家各顯身手,使印章邊款迅速上升為印章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起到了像繪畫題跋一樣的作用。在款識的刻制上,也同樣顯示出印家們精彩的刀法和高超美妙的書法境界,值得我們細加品鑒和賞析。

(9)篆刻藝術高清圖片擴展閱讀:

印章除了可作書法碑帖藝術品來鑒賞外,有些款識還具有很高的文學性。它可以或記事或抒情,或談藝或品味,讀之令人神往,發思古之幽情。所謂「方寸之間,氣象萬千」,不單是指印文,而且也適合款識,兩者都具有金鑄玉琢的微 妙感覺,同樣引人入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