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高清圖片 » 曬穀子高清圖片
擴展閱讀
下載什麼軟體可以畫圖片 2025-07-15 23:28:14
鳩摩智高清搞笑圖片 2025-07-15 23:21:00

曬穀子高清圖片

發布時間: 2022-08-13 01:41:41

① 請問這是狗尾巴草還是穀子,感謝大佬!

從你的圖片上看,這個是穀子。穀子和狗尾草區別還是很大的。

穀子 :屬禾本科的一種植物。古稱稷、粟,亦稱粱。一年生草本;稈粗壯、分櫱少,狹長披針形葉片,有明顯的中脈和小脈,具有細毛;穗狀圓錐花序;穗長20~30厘米;小穗成簇聚生在三級支梗上,小穗基本有刺毛。每穗結實數百至上千粒,子實極小,徑約0.1cm,谷穗一般成熟後金黃色,卵圓形籽實,粒小多為黃色。

去皮後俗稱小米。粟的稃殼有白、紅、黃、黑、橙、紫各種顏色,俗稱「粟有五彩」。廣泛栽培於歐亞大陸的溫帶和熱帶,中國黃河中上游為主要栽培區,其他地區也有少量栽種。

穀子如圖:

② 稻穀收回家以後在太陽下曬幾遍合適

農村收割回稻穀後,要根據收割時的天氣情況,如果收割時天氣陰雨天氣,這是農村群眾最頭疼的事,不收割又怕稻穀在田裡出芽,收吧,收回的穀子又瀝水,收回來又不方便涼曬,只能先曬,等到天晴了,趕緊拿出去曬,我下面就分析下正常晴天,稻穀收回後要曬幾遍合適呢?

總結稻穀收回來以後,除去稻穀的紋子,在天氣好晴天的日子,對稻穀晾曬三天三遍以後,基本上就幹了,可以進入倉庫,或者去碾米了.

③ 稻穀要曬多久才好

稻穀採收後太陽較大般曬三天水分即可降到13%以下就可以了。拿一小撮稻穀碾碎放在嘴裡咬咬就知道稻穀干不幹的。曬谷一般太陽猛烈的程度,夏天如果是全天大太陽,一般三天就可以了。

經過晾曬的穀子,能夠讓裡面的米飯更容易脫殼,並且粒粒分明,吃起來的口感會好很多,不過這個時間也不是一定的,受到每個地區的當年氣候和其他因素的影響,有些地區的晾曬時間會更久一些,而有些地方的時間則非常短,例如光照充足的雲貴高原地區,估計就2-3天就可以完成穀子的晾曬工作。

穀子保存的首要條件就是通風乾燥,潮濕的穀子很容易潰爛不說,也會非常的影響入口的口感,所以很多人都不喜歡陳米。要想穀子保存的時間更久,口感上更好,首先就是要找一個通風乾燥的地方,但是也不能直接太陽暴曬。

注意事項:

(1)儲存水稻的溫度一般不能超過20℃,目前較好的方法是低溫儲存。

(2)秋冬季節可利用風扇或其他機械將自然溫度通入米倉,即可使倉庫降溫至低溫狀態。

(3)夏秋高溫季節利用空調降低糧食的溫度,但費用比較高,不適合採用。

④ 廣州一幼兒園老師教小朋友曬穀子,這為何能引得網友稱贊

因為這種教學方式不僅能讓孩子明白糧食來之不易,同時還讓鍛煉了孩子的勞動力。廣州一幼兒園給孩子上了一堂非常有意義的課程,這堂課不是教孩子唱了跳舞,也不是教孩子讀書寫字,而是讓孩子去領悟“四體勤,五穀分”。現在有很多城市裡的孩子都是被家人捧在手心裡長大的,他們的生長環境里沒有稻田,沒有鄉間小道,所以即便是上小學了他們依舊區分不了麥苗和韭菜,區分不了麥子和高粱。而農村裡的孩子雖然知道怎麼區分糧食,但是他們卻不知道糧食來之不易,所以對於現代的孩子來說,農作物早已成了他們夢境里的東西。

其實站在家長的角度,我個人真的很支持這要的課程,因為現在的孩子確實有些“書獃子”,他們的知識大多來源於書本,而書本的知識是死板的,孩子們即便是善於天馬行空的想像,也悟不出它們本來的樣子,要是能把這些東西都在現實里呈現出來,讓孩子自己去看、去體會,那麼孩子學到的東西就遠遠大於書本里的知識,所以在我看來實踐有時候也很重要。

⑤ 曾經用牛屎塗地坪曬穀子(稻穀),您認為衛生嗎

一行服一行,牛屎洗禾堂。

撿干牛屎當柴燒紅薯吃,香得很,比柴火燒的還要好吃,而用牛屎來曬稻穀根本就無關緊要,此問題與用人糞屎澆過的菜敢不敢吃如出一轍!



3、牛糞可以用來當食材。

刺楸估計好些人聽到這會難以相信,可牛屎就是有如此作用,例如貴州有道叫牛屎火鍋的美食就要用到特殊的牛屎,還有人用牛糞做成烹飪調料。

4、曬稻穀中途突然下雨,此時所沒及時收稻穀,可能會裹上一層牛屎。即便如此,稻穀有殼包裹著,去掉米糠才是大米呢。

⑥ 農村曬穀子的席子叫什麼

農村曬穀子的席子叫曬笤。

用來曬稻穀,小麥,玉米等東西的,以前沒有蓋樓房都是曬在地上,地上有泥,就用這個墊著,曬在曬笤上面,曬得東西干凈沒有泥沙,收起來也方便,現在有樓房了,種水稻的也少了,曬笤也就沒有用了。

農村曬穀子還會用到風車,這個農具對於家裡有種田的朋友應該都不陌生,用來車稻穀的,把秕的稻穀用它一車,就全跑出來了,還有灰,葉子也一起車出來了,稻穀就變得很乾凈了。


團篩:這個農具在湖南新化這里叫做團篩(音譯)。

這個以前用來團米,黃豆等,把米,黃豆等倒進來,雙手抱著團篩搖擺,米裡面的稻穀全跑中間來了。另外還有一個作用是用它來曬東西,比如綠豆,乾菜等。

⑦ 農民曬稻穀,麥子的工具叫什麼

篾匠,在以前是個很吃香的手藝,農戶們幾乎每年都要請一次,到家裡來對曬墊、竹筐等農具進行修補,當然,很多人也會新做一些。而製作這個的材料基本都是毛竹。

竹子曬墊曬稻穀,七八十年代出生的霞浦農村人估計都用過,苦也好,累也罷,滿滿的都是回憶。

在小麥、稻穀收獲的季節,我們經常見到在柏油馬路上,一些農民揮動木掀清除谷殼和灰塵的場景,經過的車輛和行人都會放慢車速掩面捂鼻通過,雖然這樣的現象很不受待見,但是農民也是無奈之舉。



(7)曬穀子高清圖片擴展閱讀:

曬稻穀是秋收後農村一項重要勞動,剛秋收的稻穀都是生的,帶有水分,必須經過晾曬干水分後才能方便存儲和脫殼,獲得飽滿圓潤的大米。

水稻種植於水田中,需水量多,產量高,品質較好;陸稻則種植於旱地,耐旱性強,成熟早,產量低,谷殼及糠層較厚,米粒組織疏鬆,硬度低,出米率低,大米的色澤和口味也較差,因此播種面積一直較少。

稻穀的儲藏具有三種明顯的特性:容易陳化,不耐高溫;容易發熱、霉變、生芽;容易黃變。因此,稻穀保管的原則是「乾燥、低溫、密閉」。按照這個原則保管稻穀,能夠實現安全儲藏,較長期地保持稻穀品質和新鮮度。

⑧ 俗語「曬谷不曬米,曬米虧不起」,究竟為何大米不能曬

大米在脫殼之後,就已經失去了外面的保護層。如果直接將大米放在太陽下暴曬,那麼就會出現一種叫做“爆腰”的情況。有專家專門做過測試,把大米放在太陽下暴曬8個小時,百分之百的大米都會出現“爆腰”現象。

大米一旦“爆腰”之後,就會大量出現斷裂、破碎,等到再把大米收集起來的時候,就會有很多碎米。這樣的大米如果拿去賣,基本上就沒有人要了。如果是留著自己吃,那麼口感和營養價值也都會下降。所以才說是“虧不起”啊!

但是稻穀的晾曬也有講究,一般剛剛收割回來的時候,水分是保持在20-30度左右。將稻穀晾曬之後,水分降到14度左右就可以了,就是安全水分,就不必再繼續晾曬了。

我們聽起來可能會覺得有寫懵,怎麼判斷安全水分呢?農民伯伯都很有經驗,只要稍微看一下,用手感受一下就能知道了。

⑨ 農村以前,曬穀子的時候,墊在稻穀底下的是什麼

小時候割完稻子,運回家必須打開晾曬、曬干。而其中要用到的工具就是谷笪。在農村,幾乎家家戶戶都有谷笪幾番(條),甚至更多。不乏其中個別已經非常破舊,用了至少四五十年,甚至上百年,但仍然發揮著它應有的作用。這谷笪是上杭客家農民常用的生產生活工具,主要用於曬穀子、豆子等農產品, 方便干凈,實用性強,哪怕是斜坡也能用,下雨的時候,兩邊翻回來蓋住即可,即防雨防風,還干凈衛生。
谷笪的規格一般是寬5.5尺,長8尺。據傳承人張師傅介紹,編制谷笪的工序 是:
1.備料。准備好1.3丈長的竹篾200片。
2、起頭
3、做直花。大、小直花2個。
4、做索欄子2條。
5、編角。編做4個大角。
6、收尾包邊。
(9)曬穀子高清圖片擴展閱讀:
穀子保藏:
1、確保進庫水稻品質:水份大、殘渣多、不健全粒多的水稻,非常容易發熱發霉,而不耐久度藏。因而,提升進庫水稻品質,是水稻安全性貯藏的關鍵。水稻的安全性水份標准,應依據種類、時節、地域、氣候條件考慮到決策。一般秈稻穀在13%下列,秈稻穀在14%下列。殘渣和不健全粒越低就越好。如進庫水稻水份大,殘渣多,需分等存儲,立即晾乾或風干,並開展篩粉或風選機消除殘渣。
2、適度自然通風:新水稻因為吸氣充沛、糧柔和水份較高,應適度自然通風,減溫降雨。非常一到秋涼,糧堆內外溫度差大,這時候更應提升自然通風,融合深松糧面,釋放糧堆寒濕,防止冷凝水。有標准能夠選用機械設備自然通風。
3、超低溫密閉式:靈活運用冬天嚴寒乾躁的氣溫,開展自然通風,使糧溫減少到10℃下列,水份減少到檢測標准之內,在春天平均氣溫升高前開展旋蓋密閉式,便於安全性渡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