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世界十大圖書館在哪裡
世界十大圖書館及所在地
①美國國會圖書館(2600萬冊)華盛頓
美國國會圖書館建於1800年,距今已有二百餘年的歷史,是美國的四個官方國家圖書館之一,是全球最重要的圖書館之一。
②俄羅斯國立圖書館(1760萬冊)莫斯科
俄羅斯國立圖書館是歐洲第一大圖書館,藏書總量僅次於擁有2.1億冊/件藏書的美國國會圖書館,居世界第二位。
③中國國家圖書館(3119萬冊)北京
中國國家圖書館位於北京市海淀區白石橋南長河畔,紫竹院公園旁。坐落在中關村南大街33號。國家圖書館1987年落成,總館佔地7.24公頃,建築面積14萬平方米,國家圖書館的主樓為雙塔形高樓,通體以藍色為基調,取其用水慎火之意。
④俄羅斯國家圖書館(1362萬冊)聖彼得堡
俄羅斯國家圖書館原名為薩爾蒂科夫-謝德林國立公共圖書館,系前蘇聯俄羅斯聯邦共和國的國家館,蘇聯解體後1992年3月更名為俄羅斯國家圖書館。
⑤大英圖書館(1300萬冊)倫敦
大英圖書館,是世界上最大的學術圖書館之一。根據1972年頒布的《英國圖書館法》於1973年7月1日建立。它由前大英博物館圖書館、國立中央圖書館、國立外借科技圖書館以及英國全國書目出版社等單位所組成。
⑥哈佛大學圖書館(1100萬冊)馬薩諸塞
哈佛大學圖書館是美國最古老的圖書館,也是世界上藏書最多、規模最大的大學圖書館。有5位美國總統、30多位諾貝爾獎金獲得者曾在這里學習過。
⑦法國國家圖書館(1100萬冊)巴黎
法國國家圖書館是法國最大的圖書館,也是屈指可數的世界大型圖書館之一。它是由皇家圖書館發展起來的,其歷史可上溯至查理五世(1364-1380年)為收藏歷代王室藏書而建立的國王圖書館。後經弗朗索瓦一世(1515-1547年)在楓丹白露重建,稱皇家圖書館。
⑧萊比錫圖書館(屬於德意志國家圖書館)(900萬冊)萊比錫
德意志國家圖書館(Die Deutsche
Nationalbibliothek)是聯邦德國的國家圖書館之一。做為非借閱圖書館,德意志圖書館承擔著從1913年以來所有德語出版書籍的保藏工作,除此之外該圖書館還負責制定德國國家書目。萊比錫國家圖書館:主要負責珍貴圖書的保護與收藏。⑨日本國會圖書館(727萬冊)東京
日本國立國會圖書館有兩個源流。一是設立於1890年、隸屬於舊憲法下帝國議會的貴族院眾議院圖書館,另一則是設立於1872年、隸屬於文部省的帝國圖書館。
⑩法蘭克福圖書館(屬於德意志國家圖書館)(700萬冊)法蘭克福
德意志國家圖書館(Die Deutsche Nationalbibliothek)是聯邦德國的國家圖書館之一。做為非借閱圖書館,德意志圖書館承擔著從1913年以來所有德語出版書籍的保藏工作,除此之外該圖書館還負責制定德國國家書目。
Ⅱ 世界上有哪些著名的圖書館
1、美國國會圖書館。美國國會圖書館位於華盛頓,建於1800年。該圖書館以1億2800萬冊的館藏量成為圖書館歷史上的巨無霸,其中超過三分之二的書籍是以多媒體形式存放的。
2、俄羅斯國立圖書館。俄羅斯國立圖書館是歐洲第一大圖書館,藏書總量僅次於美國國會圖書館,居世界第二位。俄羅斯國立圖書館的前身是莫斯科公共和魯米采夫博物館。
3、法國國家圖書館。法國國家圖書館是法國最大的圖書館,其歷史可上溯至查理五世為收藏歷代王室藏書而建立的國王圖書館,後經弗朗索瓦一世在楓丹白露重建,稱皇家圖書館。
4、大英圖書館。圖書館於1973年7月1日建立,位於倫敦和西約克郡。它是由前大英博物館圖書館、國立中央圖書館、國立外借科技圖書館以及英國全國書目出版社等單位所組成。
5、中國國家圖書館。中國國家圖書館1987年落成,佔地7、24公頃,建築面積14萬平方米,位於北京市海淀區白石橋南長河畔,紫竹院公園旁。
Ⅲ 德累斯頓工業大學的圖書館
德國薩克森州-德累斯頓工業大學圖書館SLUB,始建於1556年,並於1788年正式向公眾開放, 2002年遷往位於Zellesche大街的圖書館新館,將所有藏書匯聚一處,現藏書近900萬冊(894萬冊,2012年),位列德國384所高校第一位,同時也是德國及歐洲最大的科技圖書館和最重要的知識創新、交流中心之一。
圖書館設有圖書博物館,最著名的藏品是2012瑪雅預言古籍,世界現存三個版本之一,另外兩冊分別在法國巴黎和西班牙馬德里。
Ⅳ 誰可以給我德國國家圖書館的圖片
柏林國立圖書館http://images.google.com/images?hl=zh-CN&q=%E6%9F%8F%E6%9E%97%E5%9B%BD%E5%AE%B6%E5%9B%BE%E4%B9%A6%E9%A6%86&btnG=%E6%90%9C%E7%B4%A2%E5%9B%BE%E7%89%87&gbv=2
德意志圖書館
http://images.google.com/images?gbv=2&hl=zh-CN&newwindow=1&q=%E5%BE%B7%E6%84%8F%E5%BF%97%E5%9B%BE%E4%B9%A6%E9%A6%86
想要哪張自己選吧!
Ⅳ 世界那麼大,你見過的最棒的圖書館是什麼樣子的
德國斯圖加特市立圖書館。這是我見過最漂亮、最棒的圖書館。
這個圖書館是由德國的韓裔設計師Yi Eun-young設計的,圖書館的設計靈感來源於古羅馬的萬神殿。整體是直線型結構,方便自然光完全地照射進來。裡面非常漂亮。
Ⅵ 德國國家圖書館的介紹
德意志國家圖書館(Die Deutsche Nationalbibliothek)是聯邦德國的國家圖書館之一。做為非借閱圖書館,德意志圖書館承擔著從1913年以來所有德語出版書籍的保藏工作,除此之外該圖書館還負責制定德國國家書目。
Ⅶ 德國國家圖書館的基本情況
在德國,由於歷史和體制的原因,從來沒有存在過真正意義上的獨立的國家圖書館。兩德在統一前和統一後,國家圖書館的職能都分別由幾個圖書館共同承擔。統一前,東德有兩個國家圖書館,它們是:設在萊比錫的德意志圖書館和設在東柏林的德國國家圖書館。在西德有3個國家圖書館,它們是:設在法蘭克福的德意志圖書館;設在西柏林的國立普魯士文化遺產圖書館和設在慕尼黑的巴伐利亞州圖書館。
兩德的統一,使新的行政與政治機構取代了前東德各個領域的這些機構,政府管理體制的改變,直接影響到國家、地區及地方各級文化教育機構和圖書館管理體制的改變。國家圖書館也不例外,在這一特殊歷史時期經歷了深刻的變革,首先面臨的便是機構的改制。
為此,在統一前5個月成立了由兩德政治家和圖書館專家組成的圖書館工作組,商討有關統一後的圖書館事務。它作為立法咨詢機構,為《聯邦統一法令》中有關圖書館業的條款提出建議,作出了統一後德國圖書館聯合計劃。根據協議,統一後的德意志圖書館由以下3部分組成:萊比錫的德意志圖書館、法蘭克福的德意志圖書館以及柏林德國音樂檔案館合並而成,性質為參考圖書館。於是根據1990年10月3日的統一法令,1912在萊比錫成立的德意志圖書館、1947在法蘭克福成立的德國圖書館與1970年成立的柏林德國音樂檔案館部合並為新的德國國家圖書館,館長為克勞斯-迪特爾·萊曼教授,從此結束了長期以來前兩館作為德國兩個書目中心並存的局面。
萊比錫的德意志圖書館建於1912年10月3日。它是在德國書業聯合會的倡導和推動下,由德國書業聯合會、萊比錫市和薩克森州三方簽定協議而成立的。最初經費由書商負擔,1921年因財政危機,國家開始給予援助,1923年正式由國家接管。1933至1945年希特勒政權統治時期使該館對外關系幾乎中斷,在1944年甚至停止閱覽,1945年11月重新開放。二次大戰後德國分裂,使位於當時蘇軍佔領區的萊比錫館失去了德國藏書中心的地位,變成原東德的國家圖書館。
法蘭克福的德意志圖書館是在著名圖書史學家和圖書館學家H.W.艾潑海姆和出版家G.K.肖艾爾的倡議和努力下,經美軍佔領區軍事當局、法蘭克福市政府及德國書商協會同意,於1946年12月建立的。1969年3月,原西德政府頒布法令,確定該館為聯邦政府直轄的獨立法定機構,隸屬聯邦政府內政部。而在此之前,它由黑森州政府、德國專業協會和法蘭克福市共同領導。1970年在柏林建立了德國音樂檔案館,作為法蘭克福館的一個分館開展工作。
由於德國是一個鬆散的聯邦制國家,在圖書館事業管理體制上,根據德國基本法,各州在文化上享有高度的自治權,聯邦政府對圖書館事業沒有很大的管轄權。聯邦文化與傳媒部中的有關部門對德國圖書館業起著總的協調和咨詢作用。
就國家立法而言,德國至今沒有一部全聯邦性的圖書館法。在兩德統一之前,東德政府曾在1968年由部長會議發布民主德國圖書館法,1971年又重新頒布經過修訂的《圖書館法》。該法規定了國家圖書館的職責、行政組織及有關業務等。1960年和1970年兩次立法使萊比錫的德意志圖書館獲得繳送本權。1969年3月,西德政府通過了《關於德意志圖書館的法令》,給予法蘭克福的德意志圖書館以國家圖書館法律地位,成為聯邦實體。根據1970年12月的《呈繳本法》,該館正式依法接受聯邦德國出版物繳送本。總之,根據1969年3月31日《關於德意志圖書館的法令》及1990年10月3日的《聯邦統一法令》:德國所有的出版物,無論商業性或非商業性的都必須呈繳2冊,除了傳統的書本形式的出版物外,縮微品、視聽資料、以及物理形式的電子出版物也包括在內。這些法律的頒布,為國家圖書館提供了法律依據,使東德萊比錫德意志圖書館和西德法蘭克福德意志圖書館成為國家法定繳送本圖書館和國家書目中心。兩德統一之後,盡管兩館進行合並,但法律所賦予的國家圖書館地位仍然保留著,並共同繼續履行其職責。
作為藏書中心和書目信息中心,德國國家圖書館的主要任務是完整地收藏自1913年以來在德國國內出版的各種圖書、音像資料和電子出版物、國外出版的德語文獻、德文著作的外文譯本、有關德國的外文出版物及1933至1945年間被法西斯驅逐的德國流亡者的作品並編輯文獻目錄。為此,萊比錫館和法蘭克福館合並後,兩館均繼續作為國家法定繳送本收藏單位,但各有所側重。法蘭克福館重點收藏1945年以來的出版物,萊比錫館負責收藏1913年以來的所有出版物。按照法律,德國的各出版商將首次發行的出版物在一周內需繳送兩本給德國國家圖書館。該館同時也接受瑞士和奧地利出版商自願贈送的德語出版物。
資料的使用和管理有一定之規;出版物加工嚴格遵照萊比錫及法蘭克福的工作系統以保證館藏完整及服務適度。此外,德意志圖書與文獻博物館、流亡文獻博物館和安妮-弗蘭克-肖圖書館坐落在傳統資料豐富的萊比錫圖書館內;緬因河畔的法蘭克福負責開發信息與通訊基礎設施,這包括管理中央資料庫。法蘭克福中心還負責生產、銷售和征訂國家書目。2000年6月1日德國圖書館研究院將編目代碼領域的標准規范工作轉移給德國國家圖書館,新的圖書館標准辦公室成為該館的一個部門。
在業務方面,合並後的兩館有所分工。法蘭克福館負責開發信息與通訊基礎設施,包括管理中央資料庫,進行數據加工、書目生產、標准化工作和現代信息技術應用。此外,1933-1945年德國流亡檔案由法蘭克福館收藏。萊比錫館重點發展圖書保護技術並且是圖書印刷史研究中心,那裡設有德意志圖書與文獻博物館、1933-1945年流亡文獻博物館和安妮-弗蘭克-肖-圖書館,安妮-弗蘭克-肖-圖書館1992年正式對外開放。德國柏林音樂圖書館則負責對印刷型和錄制的音樂作品進行加工和編制書目,1991年該館兼並了德國作曲家與音樂研究家協會的音樂信息中心。
在合並前,萊比錫館和法蘭克福館各自編制國家書目。萊比錫館自1931年起出版《德國國家書目》,法蘭克福館在1947年創刊《德國圖書館書目》,1953年更名為《德國書目》。合並後,萊比錫館的《德國國家書目》停刊,兩館的國家書目編制工作合二為一,1991年起由法蘭克福館統一出版聯邦德國國家書目,稱《德意志國家書目及德語國家出版物書目》。書目分為:
A輯-正式出版發行的圖書、期刊、錄音磁帶、視聽媒體,周刊及月刊。
B輯-非正式出版發行的各種印刷品及其它媒體資料,周刊。
C輯-地圖目錄,季刊。
D輯-A和B輯累積半年刊。
E輯-德國圖書書目索引,5年累積本。
F輯-新刊及更名連續性出版物目錄。
G輯-德文書譯本及論述德國的著作目錄。
H輯-德國高校學位論文及考級論文目錄。
M輯-音樂書目,周刊。
N輯-新書預告目錄。
T輯-音樂錄音媒體索引,月刊。
BB輯-各類書目總索引,年刊。
德國國家圖書館代表聯邦德國參與國際圖書館行業的活動。該館具有國家圖書館的兩項基本職能,依法接受國家出版物的繳送本和編制國家書目。在編目上,德國國家圖書館是全國的書目中心,負責編制國家書目,並積極參與國家情報系統的建設,發展自動化網路和國際聯機服務。
德國經濟影響了經費來源,為使經費來源多樣化,政府已要求一些專業性圖書館通過科技咨詢創收,用於補充圖書館日常開支。書商業已通過網路向讀者提供文獻服務與圖書館展開競爭,如LINK系統在網上提供檢索,對購買網路版許可權者聯機提供全文。該系統還有網路信息化服務的多項功能,對圖書館的信息服務構成有力的挑戰。
Ⅷ 德國國家圖書館的館舍
館舍建築方面,萊比錫館的館舍建於1916年,二次大戰中未遭破壞。1949年原東德成立後,曾建造過館舍,設有4個閱覽室和3個專門研究室,共有520個座位。兩德統一與法蘭克福館合並後,1992年起對館舍進行了改建並採取了保護措施,計劃2005年全面竣工。
法蘭克福館的第一座館舍建於1959年,館內有閱覽座位190個。以後館舍幾經擴建仍不能滿足需要。自1992年起,該館在法蘭克福北部開始建設新館,使用面積為4.8萬平方米,地下書庫面積3萬平方米,設有350個閱覽座位。新館1997年5月14日正式開館。
館舍面積:萊比錫館16,850平方米,法蘭克福館48,000平方米,總計64850平方米(不含柏林館)。
Ⅸ 德國國家圖書館的基本概況
德國國家圖書館 Deutsche Nationalbibliothek = German National Library
由於德國一直以來的聯邦制和歷史問題,在其歷史上從來沒有過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國家性圖書館, 倒是德國境內幾個大政治區域性圖書館扮演了國家圖書館的角色。這些圖書館分別是:
●巴伐利亞洲的巴伐利亞國家圖書館
●普魯士時期的普魯士國家圖書館,現在的柏林國家圖書館(全稱:德國柏林國立普魯士文化遺產圖書館)
●德意志圖書館(由萊比錫國家圖書館、法蘭克福國家圖書館和在柏林的德國國家音樂檔案館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