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高清圖片 » ak圖片長什麼樣
擴展閱讀
男人牌子有哪些圖片 2025-07-17 21:25:07
古風唯美圖片以紅色為主 2025-07-17 20:56:15
白底電腦圖片 2025-07-17 20:50:25

ak圖片長什麼樣

發布時間: 2022-08-09 09:17:52

A. AK47長啥樣

我看了一本書,介紹各種武器技術資料,我告訴你:
槍名:AK-47
類型:突擊步槍
設計人:蘇聯:米哈伊爾.季莫費耶維奇.卡拉什尼科夫
口徑:7.62mm
射程:400m
重量:4300g
彈容量:30發
長度:槍托展開:860mm 槍托折疊:830mm
特徵:槍管鐵質,較長,彈匣彎曲,上護板和下護板及槍托由木製,槍托分固定和折疊兩種。
優點:射程遠,威力大,在雨天和惡劣的環境下可以發揮出作用
不足:太重,200m外打不準,連發時命中率地,容易暴露火力,現在已經被其他武器替代,但當時世界上生產量有90000支
絕對手寫,謝謝

B. AK47長相是怎麼樣的

就長這個樣,出生點:蘇聯,出生日期:1947年

C. AK47是什麼樣子

AK-47突擊步槍規格數據 原產地:蘇聯 . 類型:突擊步槍、自動步槍 . 口徑:7.62mm . 彈葯:7.62×39mm М1943中間型威力槍彈 . 彈匣容量:30發 . 槍機:導氣式,回轉式閉鎖槍機. 空槍重:4.3 公斤 . 全長:870 毫米(固定槍托型);645毫米(折疊槍托型) . 瞄準基線:378 毫米 . 槍管長度:415 毫米 . 膛線:4條,右旋,纏距240mm . 射速:600發/分鍾 . 槍口動能:1980 J . 槍口初速:710/秒 表尺射程:800米 有效射程:300米 瞄準具:柱形準星準星,U形缺口照門. gzdc

D. AK47是什麼樣的槍啊

7.62mm突擊步槍AK―47式7.62mm突擊步槍是前蘇聯著名槍械設計師卡拉什尼科夫設計的,俗稱沖鋒槍,從研製到裝備部隊時間很短。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前蘇聯在與德國戰爭中深感托卡列夫CBT-----38半自動步槍火力不足,且有底緣的7.62mm槍彈無法保證可靠的全自動射擊。因此,研製新型彈葯和與之匹配的突擊步槍成為當時蘇聯迫在眉睫的事情。

二次大戰結束前,N?M?耶里薩羅夫和B?V?瑟明研製成一種名為M43式7.62mm中間型槍彈。為發射此彈,有許多槍械設計師設計了樣槍,其中有西蒙諾夫、蘇達耶夫、斯帕金、布爾金、捷格加廖夫等。西蒙諾夫的樣槍叫CKC45式,是第一支發射M43式7.62mm新槍彈的步槍。蘇達耶夫於1944年也研製出了他的樣槍。卡拉什尼科夫於1946年才研製出樣槍。經過多次評審試驗,卡氏樣槍擊敗了所有對手而被採納,並於1947年定型,1949年裝備部隊。前蘇軍摩托化步兵部隊、空軍和海軍的警衛、勤務人員使用木製或塑料制固定槍托型,傘兵、坦克乘員和特種分隊使用折疊金屬槍托型。

現在,AK47式突擊步槍是世界上最著名,裝備范圍最為廣泛的步槍,除前蘇外,也裝備前華約各國以及許多第三世界國家。目前世界上有30多個國家的軍隊裝備中都在使用,有的還進行了仿製或特許生產。以色列的加利爾7.62步槍、芬蘭的瓦爾梅特M60式、M62式、M82式的7.62mm步槍,就是參照AK--47式設計的;波蘭的PMK----DGM----60式和前南斯拉夫的M64式7.62mm步槍也是它的仿製品。中國也於1956年仿製AK47製造出名為56式7.62毫米沖鋒槍,在當時全軍范圍內裝備,這支仿製步槍是我軍裝備時間最長的武器,直到80年代初,才停止生產。

椐不完全統計,AK47突擊步槍以及由它發展或仿製的系列步槍在全世界的用量近9000千萬支,後來該槍於50年代末期由其改進型AKM7。62mm突擊步槍取代。

AK47突擊步槍的結構原理極其性能特點

1、AK--47的槍械結構和發射原理

該槍槍管與機匣螺接在一起,其膛線部分長369mm槍管鍍鉻。無論是在高溫還是低溫條件下,射擊性能都很好。機匣為鍛件機加工而成。彈匣用鋼或輕金屬製成,不管在什麼氣候條件下都可以互換。

擊發機構為擊錘回轉式,發射機構直接控制擊錘。

快慢機位於槍的右側。當快慢機裝定於自動位置時,單發阻鐵的後突出部被快慢機下突出部壓住,不能轉動,故扣不住擊錘。此時,擊發阻鐵扣住擊錘而成待擊狀態。扣壓扳機後,阻鐵解脫擊錘,擊錘回轉擊發。此後,只要扣住扳機不放,擊發阻鐵和單發阻鐵都扣不住擊錘,只有不到位保險阻鐵卡筍能抵住擊錘卡槽。當機框復進到位壓下不到位保險阻鐵傳動桿時,卡筍即脫離擊錘卡槽,擊錘回轉擊發。以後則重復上述動作,實現連發射擊。

當快慢機裝定於半自動位置時,首發彈擊發前,阻鐵扣住擊錘而成待擊狀態。扣壓扳機後,阻鐵解脫擊錘,單發阻鐵也一同向前回轉。若扣住扳機不放,則擊發後擊錘被機框壓倒的同時即被單發阻鐵扣住。此時,由於機框未復進到位,不到位保險阻鐵傳動桿向上抬起,卡筍和擊錘卡槽之間有少許間隙。當機框復進到位,再次解脫不到位保險阻鐵時,擊錘被單發阻鐵扣住,若再次發射,必須先松開扳機,使單發阻鐵解脫擊錘,擊錘隨之被擊發阻鐵扣住再次成待擊狀態。

如果機框復進不到位,槍機閉鎖就不確實。此時,機框的解脫突筍沒有壓下不到位保險,故保險阻鐵卡筍不能脫離擊錘卡槽。因此,即使扣壓扳機,擊錘仍不能向前回轉,於是形成不到位保險。

快慢機柄在最上方位置時,其下突出部頂住單發阻鐵後突出部和扳機後端突出部的右側,故扣不動扳機,實現保險。若此時擊錘在待擊位置,彈膛內有槍彈,因扣不動扳機,擊錘不能解脫,所以形成後方保險。若此時擊錘在擊發位置,因扣不動扳機,阻鐵不能向前回轉,擊錘後倒時即被阻鐵擋住,機框只能後坐一很短的距離,不能將彈匣內的槍彈推進彈膛,故形成前方保險

2、AK--47的特點和主要的性能參數

AK47式突擊步槍動作可靠,勤務性好;堅實耐用,故障率低,尤其在風沙泥水中使用,性能可靠;結構簡單,分解容易。但是連發射擊時槍口上跳嚴重,影響精度;與小口徑步槍相比,系統質量較大,攜行不便。該槍採用導氣式自動原理,槍機回轉閉鎖機構,其突出特點是動作可靠,故障小,能在各種惡劣的條件下使用,而且武器操作簡便,連發時火力猛。在這里我舉一個小小的例子,美國越戰期間,有許多美國士兵仍掉M16步槍改用繳獲的AK47突擊步槍來對付敵人,由此可見,AK47在實戰中的威力以及好用之處。

下面我在列出AK47突擊步槍的一些主要參數以供參考

口徑----7.62mm

初速----710m/s

有效射程----300m

槍口動能----1980J

理論射速----600發/min

自動方式----導氣式

閉鎖方式----槍機回轉式

發射方式----單發、連發

供彈方式----彈匣

容彈量----30發

全槍長----699mm

固定式槍托----870mm

折疊式槍托----860mm

槍托打開----870mm

槍托折疊----645mm

槍管長----415mm

膛線----4條,右旋,纏距240mm

全槍質量(不含彈匣)----4.3kg

準星----柱形

照門----U形缺口式

E. AK的資料

AK47突擊步槍的起源以及發展史

7.62mm突擊步槍AK—47式7.62mm突擊步槍是前蘇聯著名槍械設計師卡拉什尼科夫設計的,俗稱沖鋒槍,從研製到裝備部隊時間很短。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前蘇聯在與德國戰爭中深感托卡列夫 CBT-----38 半自動步槍火力不足,且有底緣的7.62mm槍彈無法保證可靠的全自動射擊。因此,研製新型彈葯和與之匹配的突擊步槍成為當時蘇聯迫在眉睫的事情。

二次大戰結束前,N·M·耶里薩羅夫和B·V·瑟明研製成一種名為M43式7.62mm中間型槍彈。為發射此彈,有許多槍械設計師設計了樣槍,其中有西蒙諾夫、蘇達耶夫、斯帕金、布爾金、捷格加廖夫等。西蒙諾夫的樣槍叫CKC 45式,是第一支發射M43式7.62mm新槍彈的步槍。蘇達耶夫於1944年也研製出了他的樣槍。卡拉什尼科夫於1946年才研製出樣槍。經過多次評審試驗,卡氏樣槍擊敗了所有對手而被採納,並於1947年定型,1949年裝備部隊。前蘇軍摩托化步兵部隊、空軍和海軍的警衛、勤務人員使用木製或塑料制固定槍托型,傘兵、坦克乘員和特種分隊使用折疊金屬槍托型。

現在,AK47式突擊步槍是世界上最著名,裝備范圍最為廣泛的步槍,除前蘇外,也裝備前華約各國以及許多第三世界國家。目前世界上有30多個國家的軍隊裝備中都在使用,有的還進行了仿製或特許生產。以色列的加利爾7.62步槍、芬蘭的瓦爾梅特M 60式、M 62式、M 82式的7.62mm步槍,就是參照AK--47式設計的;波蘭的 PMK----DGM----60式和前南斯拉夫的M 64式7.62mm步槍也是它的仿製品。中國也於1956年仿製AK47製造出名為56式7.62毫米沖鋒槍,在當時全軍范圍內裝備,這支仿製步槍是我軍裝備時間最長的武器,直到80年代初,才停止生產。

椐不完全統計,AK47突擊步槍以及由它發展或仿製的系列步槍在全世界的用量近9000千萬支,後來該槍於50年代末期由其改進型AKM7.62mm突擊步槍取代。

AK47突擊步槍的結構原理極其性能特點

1、AK--47的槍械結構和發射原理

該槍槍管與機匣螺接在一起,其膛線部分長369mm槍管鍍鉻。無論是在高溫還是低溫條件下,射擊性能都很好。機匣為鍛件機加工而成。彈匣用鋼或輕金屬製成,不管在什麼氣候條件下都可以互換。

擊發機構為擊錘回轉式,發射機構直接控制擊錘。
快慢機位於槍的右側。當快慢機裝定於自動位置時,單發阻鐵的後突出部被快慢機下突出部壓住,不能轉動,故扣不住擊錘。此時,擊發阻鐵扣住擊錘而成待擊狀態。扣壓扳機後,阻鐵解脫擊錘,擊錘回轉擊發。此後,只要扣住扳機不放,擊發阻鐵和單發阻鐵都扣不住擊錘,只有不到位保險阻鐵卡筍能抵住擊錘卡槽。當機框復進到位壓下不到位保險阻鐵傳動桿時,卡筍即脫離擊錘卡槽,擊錘回轉擊發。以後則重復上述動作,實現連發射擊。

當快慢機裝定於半自動位置時,首發彈擊發前,阻鐵扣住擊錘而成待擊狀態。扣壓扳機後,阻鐵解脫擊錘,單發阻鐵也一同向前回轉。若扣住扳機不放,則擊發後擊錘被機框壓倒的同時即被單發阻鐵扣住。此時,由於機框未復進到位,不到位保險阻鐵傳動桿向上抬起,卡筍和擊錘卡槽之間有少許間隙。當機框復進到位,再次解脫不到位保險阻鐵時,擊錘被單發阻鐵扣住,若再次發射,必須先松開扳機,使單發阻鐵解脫擊錘,擊錘隨之被擊發阻鐵扣住再次成待擊狀態。

如果機框復進不到位,槍機閉鎖就不確實。此時,機框的解脫突筍沒有壓下不到位保險,故保險阻鐵卡筍不能脫離擊錘卡槽。因此,即使扣壓扳機,擊錘仍不能向前回轉,於是形成不到位保險。

快慢機柄在最上方位置時,其下突出部頂住單發阻鐵後突出部和扳機後端突出部的右側,故扣不動扳機,實現保險。若此時擊錘在待擊位置,彈膛內有槍彈,因扣不動扳機,擊錘不能解脫,所以形成後方保險。若此時擊錘在擊發位置,因扣不動扳機,阻鐵不能向前回轉,擊錘後倒時即被阻鐵擋住,機框只能後坐一很短的距離,不能將彈匣內的槍彈推進彈膛,故形成前方保險

2、AK--47的特點和主要的性能參數

AK47式突擊步槍動作可靠,勤務性好;堅實耐用,故障率低,尤其在風沙泥水中使用,性能可靠;結構簡單,分解容易。但是連發射擊時槍口上跳嚴重,影響精度;與小口徑步槍相比,系統質量較大,攜行不便。該槍採用導氣式自動原理,槍機回轉閉鎖機構,其突出特點是動作可靠,故障小,能在各種惡劣的條件下使用,而且武器操作簡便,連發時火力猛。在這里我舉一個小小的例子,美國越戰期間,有許多美國士兵仍掉M16步槍改用繳獲的AK47突擊步槍來對付敵人,由此可見,AK47在實戰中的威力以及好用之處。

下面我在列出AK47突擊步槍的一些主要參數以供參考

口 徑----7.62mm
初 速----710m/s
有效射程----300m
槍口動能----1980J
理論射速----600發/min
自動方式----導氣式
閉鎖方式----槍機回轉式
發射方式----單發、連發
供彈方式----彈匣
容 彈 量----30發
全 槍 長----699mm
固定式槍托----870mm
折疊式槍托----860mm
槍托打開----870mm
槍托折疊----645mm
槍 管 長----415mm
膛 線----4條,右旋,纏距240mm
全槍質量(不含彈匣)----4.3kg
准 星----柱形
照 門----U形缺口式

後來製造了改進版的ak74 重量減輕
AK-74於70年代初裝備蘇聯軍隊,逐步取代AKM,首次露面是在1974年11月7日的莫斯科紅場閱兵式上。由於M16的成功,1960-1970年代許多國家都紛紛研製小口徑步槍,小口徑槍彈的綜合性能高於7.62mm中間威力型彈,於是蘇聯也開始研製新型的小口徑步槍彈及武器。1960年代,蘇聯兩位子彈設計家維克多·薩巴尼科夫與利迪亞·布拉夫斯科亞研製了一種5.6×42mm口徑的步槍彈,最後發展成現在被稱為M74型的5.45×39mm步槍彈。同時卡拉斯尼柯夫也在1960年代開始對AKM進行改進,縮小口徑以發射小口徑步槍彈,研製了一些發射5.45mm彈的試驗槍。

同時,在伊孜瑪什公司的兩位設計師也設計了兩種在AKM基礎上改進的突擊步槍——AL-4和AL-7,這兩種槍採用一種獨特的後座系統,可以有效地提高命中精度。但經過對比,蘇軍最終決定採用卡拉斯尼柯夫研製的突擊步槍,因為這種新槍的零件中有53%延用了AKM的零件,從生產和換裝訓練的角度說這是最經濟實惠的。新槍定型後的型號為AK-74,同時由於5.45×39mm步槍彈也是在1974年開始大批量生產,因此也被稱為1974型步槍彈。整個AK-74槍族包括有突擊步槍、短突擊步槍和輕機槍。AK-74的使用已經接近30年,經受了阿富汗和車臣戰爭的實戰考驗。AK-74於東歐一些國家也裝備有此槍並作了某些改進,阿聯酋、約旦和敘利亞軍隊中也裝備有AK-74

這是最早一型的AK-74,是為機械化步兵研製的,在1974年定型。AK-74是以AKM為基礎,兩者的原理、閉鎖機構、供彈方式、擊發發射機構等完全一樣。但為了發射小口徑的5.45mm M74彈,對機槍、槍機、導氣箍等都作了相應的改進。其中槍管膛線纏距縮短,使彈頭轉速高,飛行穩定。另外槍機體的直徑相應減小,使槍機框與槍的重量比上升到6∶1(AK-47為5∶1),這種比例變化的優點是使步槍自動機射擊時更為可靠,但缺點是對拉殼組件強度要求更高,因此又對槍機、拉殼鉤等強度要求高的零件進行了重新設計。此外,AK-74還對槍膛進行鍍鉻,另外就是增加了一個高效的槍口裝置,這個槍口裝置是AK-74與AKM在外形上的最大的區別。

新的槍口裝置外表為圓柱形,完全是整體機加工出來的,長81mm,直徑25.8mm,內部為雙室結構;前室的兩側各銑有一個大的方形開口,開口的後斷面切割出鋸齒形槽;後室開有3個直徑2.5mm的泄氣孔,分布於上面和右側面。根據氣體動力學原理,從膛口噴出的火葯燃氣在這個槍口裝置中進行兩次沖擊、兩次膨脹。氣體在通過後室時,有部分氣體從後室的3個泄氣孔噴出,以達到制退和減震的綜合作用;在通過前室時,大開口後端面的槽會使氣體偏流25度,讓足夠多的氣體反沖在開口的前端面,進一步降低後座力。另外向右上方噴出氣體可以減輕槍口射擊時的上跳,也有利於提高射擊精度。由於小口徑彈葯後座力低,加上這個槍口裝置的效果,AK-74的連發散布精度大大提高了。不過這種制退器雖然制退效果明顯,但卻有另一個缺點,槍口焰會比較明顯,尤其在黑暗中射擊

這種槍口制退器的效率有多高呢?我們看一下這個對比數據:AK-74射擊時槍托所受的後座力為1.42m/kg,而M16A2為2.97m/kg,AKM則為4.31m/kg。效果非常明顯,即使是未經過訓練的人都能很輕松地進行全自動射擊,而且散布精度比其他同類槍械要高,而經過訓練的士兵都提高了殺敵能力。不過要注意的是,AK-74的單發精度仍然是比較低,這與AK系統的先天性不足有關。

彈匣材料為模壓成型的玻璃纖維塑料,重量輕,生產簡單,成本低也低。這種彈匣強度高,堅固耐用,曲度減小,側面無突筋和凹槽,外表平滑,但質量不小。最初的彈匣是橙色的,後來又生產了黑色和深棕色的彈匣。

AK-74的槍托為木製固定槍托,底板上有黑色橡膠墊,使抵肩射擊時更穩定,而且有緩沖作用的效果,木托兩側加工有長約100mm、寬19mm的槽,以作為識別標志。AKS-74的槍托是骨架形折疊槍托,由鋼板沖壓點焊而成,向左折疊。AK-74的小握把用模塑製成,護木用層壓木板製成。

AK-74的照門仍為缺口式,卡拉斯尼柯夫認為缺口式照門的優點是瞄準速度快,不過比較起西方流行的覘孔式照門射擊精度還是差了點,而且槍機撞擊機匣的問題也沒有解決,射擊精度仍然是低於西方槍械。但與AK-47和AKM相比,AK-74的精度已經是大大提高了。根據前東德的試驗,在300米距離上,AK-47和AKM的命中率為29%,而AK-74為40%。一個在阿富汗戰爭中獲得紅星勛章的俄羅斯老兵說,他經常在450米甚至600米距離上使用AK-74,看來實用射擊精度是顯著增加了。

武器分解、擦拭的工具裝在一個管形金屬附品盒內,對AK-74和RPK-74,附品盒通常放在槍托內,但AKS-74、AKS-74U則只能單獨放的。盒內裝有一個刷子,一個帶環桿,一個沖子,一個準星調整器/螺絲起子(同管形盒相配合)。除AKS-74U外,所有槍的槍管下方都掛有通條,AKS-74U的通條只能另外攜帶。

小口徑的優勢之一是在不增加士兵戰斗攜重情況下可以攜帶更多的彈葯。120發M43彈重4.35磅,而120發M74彈重僅2.79磅,在重量一點不變的情況下,士兵可額外多帶67發彈。身背10磅重的彈葯對M43彈是274發,而對M74彈是430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