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高清圖片 » 什麼叫音尺圖片
擴展閱讀
天使圖片大全可愛 2025-07-20 10:25:01
查電腦圖片元素 2025-07-20 10:25:00
大眾凌渡圖片大全 2025-07-20 10:14:15

什麼叫音尺圖片

發布時間: 2022-08-08 08:33:09

㈠ 何謂「二字尺」「三字尺」

二字尺、三字尺實際上就是單音節、雙音節和多音節。

㈡ 死水的音尺劃分

二個字組成的音尺叫二字尺,三個字的叫三字尺,如《死水》的每一行都是由四個音 尺組成的,十分嚴格。

比如:這是/一溝/絕望的/死水,清風/吹不起/半點/漪淪。不如/多扔些/破銅/爛鐵,爽性/潑你的/剩菜/殘羹。

什麼叫新格律詩

所謂新格律詩中國現代新詩的一種形式。又稱現代格律詩。是五四以後出現的新詩中不同於自由詩、但又有別於傳統詩體、沒有固定格律的格律詩體。早在五四文學革命期間,劉半農就倡議破壞舊韻重造新韻和增多詩體。稍後,陸志韋又提出「節奏千萬不可少,押韻不是可怕的罪惡」的主張。1926年,聞一多在《詩的格律》一文中,系統地表述建立新格律詩的具體主張 ,要求「節的勻稱和句的均齊」,押韻 ,每行詩的「音尺」(又稱音步,英文feet的意譯)數要相等,由調和的音節產生整齊的詩句。經過這樣的倡導,格律詩成為新詩中的一種體裁。50年代,林庚提出一種節奏為上五下四的九言體的新詩建行設想。
新格律詩派是中國新詩史上活動時間長並在創作中取得了較高成就的詩派。新格律詩派提出了「理性節制情感」的美學原則,提倡格律詩,主張詩歌的色彩美和意境美,講究文辭修飾,追求煉字煉意,其鮮明的藝術綱領和系統理論對中國新詩的發展進程產生了較大的影響。在新格律詩派詩人中,徐志摩是最有代表性的傑出詩人。 新格律詩講究三美:建築美、繪畫美、音樂美。例如,徐志摩的《再別康橋》

㈣ 什麼叫新格律體詩

新格律體詩

中國現代新詩的一種形式。又稱現代格律詩。是五四以後出現的新詩中不同於自由詩、但又有別於傳統詩體、沒有固定格律的格律詩體。早在五四文學革命期間,劉半農就倡議破壞舊韻重造新韻和增多詩體。稍後,陸志韋又提出「節奏千萬不可少,押韻不是可怕的罪惡」的主張。1926年,聞一多在《詩的格律》一文中,系統地表述建立新格律詩的具體主張 ,要求「節的勻稱和句的均齊」,押韻 ,每行詩的「音尺」(又稱音步,英文feet的意譯)數要相等,由調和的音節產生整齊的詩句。經過這樣的倡導,格律詩成為新詩中的一種體裁。50年代,林庚提出一種節奏為上五下四的九言體的新詩建行設想。
何其芳在《關於寫詩和讀詩》等文中,提出建立「現代格律詩」的設想和具體要求。60年代初,臧克家把精練、大體整齊、押韻,作為新格律詩的基本條件。盡管各家的見解不完全一致,但都傾向於新格律詩應當押韻,詩行應相對整齊,應當有一定的格律形式;在這些前提下,格律形式可以多種多樣。

㈤ 什麼是音尺,平仄,韻腳

音尺
音尺也叫音頓,就是在讀詩的時候應該在哪個字或詞後略作停頓或轉調,現在叫音節,所謂的一字尺、二字尺、三字尺實際上就是單音節、雙音節和多音節,像聞先生的這首詩里就包涵了這幾種音節,如:也許(雙音節)你(單音節)真是(雙音節)哭得太累(多音節),也許(雙音節)你該(雙音節)睡一睡(多音節),在該停頓的地方就要停頓,不然詩的意思就變了。

平仄
古代漢語的聲調分平、上(shǎng)、去、入四聲。「平」指四聲中的平聲,包括陰平、陽平二聲;「仄」指四聲中的仄聲,包括上、去、入三聲。
按傳統的說法,平聲是平調,上聲是升調,去聲是降調,入聲是短調

韻腳
韻腳是韻文(詩、詞、歌、賦等)句末押韻的字。一篇(首)韻文的一些(或全部)句子的最後一個字,採用韻腹和韻尾相同的字,這就叫做押韻。因為押韻的字一般都放在一句的最後,故稱「韻腳」。引這些字的韻母要相似或相同。
例如:茂(Mao)、少(shao)、吵(chao)韻腳就是ao

㈥ 摩機是什麼意思

摩機」一詞來源於英文「Modify」,是指針對產品的某些薄弱環節和設計缺陷加以改進以較小的投資獲得更高的性能。對於PC音頻愛好者在業余條件下的摩機,一般有三種思路,既替換、減法和加法。

所謂替換,是指廠家在設計和生產產品時礙於成本和售價所限,往往使用一些廉價但低質的原材料而使產品的性能無法得到充分的發揮,或者廠家為了劃分產品檔次,刻意使用廉價低質的元件來拉開產品的檔次。因此,對有一定動手能力的音頻愛好者,只需以較小的代價通過更換一些高性能元器件或簡單改進一些設計,就能使產品提高性能來獲得更好的性能和性價比。從操作難度上,替換是業余條件下最簡單易行的摩機方法。

所謂減法,是指廠家為迎合市場的需求,往往為產品添加很多華而不實的功能或設計,對於廠家的銷售來說,這是正確和必須的,因為對產品不了解的用戶往往要佔到95%甚至99%以上。而對於追求本質的發燒友來說,去掉那些華而不實的功能或設計往往能進一步提升產品的性能,讓產品回歸理性,這就是減法。在操作難度上,減法要高於替換,其難度並不在於去除的過程,而在於需要弄清真正需要削減的是哪些部分。

所謂加法,是指廠家為控製成本,往往採用一些簡化的設計,使產品的性能無法徹底發揮。音頻發燒友可以根據產品特性自行增加一些電路組件,如精密穩壓電源等,來達到提升產品性能的目的。對於業余摩機來說,加法的實現難度是最大的,不僅需要愛好者有較強的理論知識,還要有一定的硬體條件,如專用的測試儀器、優質的發燒元件等,對於剛剛接觸摩機的發燒友,可以先從替換和減法入手,等有一定經驗後再採用加法摩機。總之在入門階段,學會正確地分析產品,找出產品的弱點和缺陷才是摩機的關鍵。

㈦ 一年級小學語文我是中國人民族圖片的對照答案

原圖及對照:

1,

我是中國人,我是支那人,

我是黃帝的神明血胤;

我是地球上最高處來的,

帕米爾便是我的原籍。

我的種族是一條大河,

我們流下了昆侖山坡,

我們流過了亞洲大陸,

我們流出了優美的風俗。

偉大的民族,偉大的民族!

五嶽一般的庄嚴正肅,

廣漠的太平洋底度量,

春雲的柔和,秋風的豪放。

我們的歷史可以歌唱,

他是堯時老人敲著木壤,

敲出來的太平的音樂,——

我們的歷史是一首民歌。

我們的歷史是一隻金礨

盛著帝王祀天的芳醴!

我們敬人,我們又順天,

我們是樂天安命的神仙。

我們的歷史是一掬清淚,

孔子哀掉死麒麟的淚;

我們的歷史是一陣狂笑,

莊周,淳於髡,東方朔的笑。

我是中國人,我是支那人,

我的心裡有堯舜的心,

我的血是荊軻聶政的血,

我是神農黃帝的遺孽。

我的智慧來得真離奇,

他是河馬獻來的饋禮

我這歌聲中的節奏,

原是九苞鳳凰的傳授。

我心頭充滿戈壁的沉默,

臉上有黃河波濤的顏色

泰山的石溜滴成我的忍耐,

崢嶸的劍閣撐出我的胸懷。

我沒有睡覺!我沒有睡覺

我心中的靈火還在燃燒;

我的火焰他越燒越燃,

我為我的祖國燒得發顫。

我的記憶還是一根麻繩,

繩上束滿了無數的結梗;

一個結子是一樁史事——

我便是五千年的歷史。

我是過去五千年的歷史,

我是將來五千年的歷史。

我要修葺這歷史的舞台,

預備排演歷史的將來。

我們將來的歷史是首歌:

還歌著海晏河清的音樂。

我們將來的歷史是杯酒,

又在金礨里給皇天獻壽。

我們將來的歷史是滴淚,

我的淚洗盡人類的悲哀。

我們將來的歷史是聲笑,

我的笑驅盡宇宙的煩惱。

我們是一條河,一條天河,

一派渾渾噩噩的光波!——

我們是四萬萬不滅的明星;

我們的位置永遠註定。

偉大的民族!偉大的民族!

我是東方文化的鼻祖;

我的生命是世界的生命。

我是中國人,我是支那人!

(7)什麼叫音尺圖片擴展閱讀:

1,《我是中國人》是我國現代偉大的愛國主義者,堅定的民主戰士,中國民主同盟早期領導人,中國共產黨的摯友,新月派代表詩人和學者,聞一多先生的作品。字里行間彰顯其對偉大祖國的歌頌和熱愛。

2,聞一多(1899年11月24日-1946年7月15日),本名聞家驊,字友三,生於湖北省黃岡市浠水縣,中國現代偉大的愛國主義者,堅定的民主戰士,中國民主同盟早期領導人,中國共產黨的摯友,新月派代表詩人和學者。

3,1912年考入清華大學留美預備學校。1916年開始在《清華周刊》上發表系列讀書筆記。1925年3月在美國留學期間創作《七子之歌》。 1928年1月出版第二部詩集《死水》。1932年聞一多離開青島,回到母校清華大學任中文系教授。1946年7月15日在雲南昆明被國民黨特務暗殺。

4,在創建格律體時,聞一多提出了具體的主張,就是三美:詩的實力不獨包括著音樂的美,繪畫的美,並且還有建築的美。音樂美是指詩歌從聽覺方面來說表現的美,包括節奏、平仄、重音、押韻、停頓等各方面的美,要求和諧,符合詩人的情緒,流暢而不拗口——這一點不包括為特殊效果而運用聲音。

5,繪畫美是指詩歌的詞彙應該盡力去表現顏色,表現一幅幅色彩濃郁的畫面。建築美是指針對自由體提出來的,指詩歌每節之間應該勻稱,各行詩句應該一樣長——這一樣長不是指字數完全相等,而是指音尺數應一樣多,這樣格律詩就有一種外形的勻稱均齊。

㈧ 求高中語文《死水》公開課教學實錄和課件

死水》教學實錄
【課前准備】

1.學生參觀聞一多紀念館。第二天早自習時,自讀聞一多簡介、作品簡介等資料。

2.准備《死水》錄音帶。

3.多媒體精選幾幅圖片:

①《紅燭》序曲聞一多頭像;

②《最後一次講演》圖片。

【課堂實錄】

同學們,昨天我們參觀了聞一多紀念館,相信大家對聞一多先生已經有了深入的了解。今天,我們來學習他詩歌的代表作《死水》(高中《語文》第一冊第2課)。下面同學們聽一遍錄音,然後自己誦讀一遍,看我們同學有沒有善於發現問題的眼睛。

(聽一遍錄音)

(學生自讀,有的學生模仿錄音,有的學生默默體會。)

師:看到有的同學認真體會的樣子,老師真是高興,相信同學們一定能提出有研究價值的問題,下面請同學們自己把問題寫在紙條上,由小組長收集、整理並陳述問題。

(學生思考後,很快地交出紙條。)

師:好!現在開始陳述。

生1:我們二組認為,《死水》文中有一些意象很「惡心」,聞一多先生寫出這些意象的作用是什麼?

生2:我們五組對課文最後一句話「不如讓給丑惡來開墾,看它造出個什麼世界」,不太理解。

生3:六組同學都不知道死水象徵什麼?

師:打斷一下,你怎麼知道本詩的藝術手法是象徵?

生3:課文練習中有。

師:請下一位組長!

生4:我們四組要問本詩是怎樣體現聞一多先生新格律詩創作「三美」主張的。

生5:一組的問題和二組基本一樣。

生6:三組問題和四組一致。

師:從同學們所提出的問題來看,是真的下了一番功夫,而且也正好說明昨天的參觀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下面根據活動規則「交叉請命」!

(每小組學生自由討論,時間:10分鍾。)

杜旭:我們組選擇的是「三美主張」這道題,認為本詩音樂美體現在每節都押韻,節節換韻,讀起來很和諧;建築美,這首詩從第二行起,都用3+2+2+2這種音節模式,而且每行字數都一樣;繪畫美,最容易看出來,比如文中有翡翠、桃花、雲霞等詞語,很華麗。

(台下一片掌聲)

師:掌聲告訴我杜旭這個組的討論非常成功,有需要補充的嗎?

生:沒有!(齊答)

張亮:我們組討論的是詩中「惡心」詞語的作用,小組內大多數同學認為,那些「惡心」的詞語是聞一多先生有意創設的,原因是三歲小孩都知道綠色臭水溝里生長的是什麼樣的東西。很顯然,他是在有意引起讀者的反感,從而進行反思所表達的真實感情,我個人認為他是對舊社會的憎惡。

師:為什麼是你個人認為?

張亮:有其他同學認為是失望的情緒。

呂紳:我們組討論的是死水的象徵意義。我們認為死水象徵的是黑暗的中國。背景資料中說,他在美國留學時期寫的《太陽吟》《洗衣歌》等名篇,表現的是他對異國帝國主義「文明」的鄙視以及對祖國的深切思念,正當他滿懷熱情回到中國時,他才發現,祖國已破碎不堪,昔日美麗的家鄉,已經改變了模樣,軍閥混戰,列強入侵,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這個時候,他的《死水》詩集出版了,說明死水象徵的應該是軍閥統治下的中國。

師:同學們認為三組回答得好嗎?

生:好!(齊答)

師:為什麼要吝惜掌聲呢?

生:(鼓掌)

樂又龍:我們組探討的是最後一句話的表達效果。最後一節從內容上看是全詩的總結,那麼請允許我把前幾節的感情作一個概括。第一節,總寫死水,折射出讓人失望的情緒,如「不如」「爽性」等詞語;接著第二、三、四節作者用諷刺的語調,細致地寫了「惡心」的現象,到了最後一節,就是對前文的進一步概括「這里斷不是美的所在」,這時作者的感情達到最高潮,於是來個乾脆「讓給丑惡來開墾,看它造出個什麼世界」,正如雪萊說的:「冬天如果來了,春天還會遠嗎?」的意思差不多。這就是我們組討論的結果。

(全班響起熱烈的掌聲)

師:講得非常好!我想把課文的感情脈絡再理一遍,第一冊總結死水的「死」不可救葯,失望;第二節從靜態描寫死水的骯臟和污濁;第三節從動態上寫死水的腐爛變質;第四節以動襯靜寫出心中的激憤,感情慢慢積累,達到最高潮「不如讓給丑惡來開墾,看它造出個什麼世界」,因為詩人看透中國毫無希望,惟有腐爛一個舊世界,才能創造一個新世界,找到「美的所在」。同學們應該可以體驗到詩人把對祖國的深沉的愛同對反動統治者的恨交織在一起,真正地體現了詩人高尚的愛國情操。他的呼聲宛如黑夜裡一聲疾呼「黑暗世界,你才早點去吧,還我一個美麗的中國」。聞一多先生的愛國思想,不僅僅是在這首詩中有所體現,比如,《回來了》《七子之歌》等。1949年8月毛澤東在《別了,司徒雷登》一文中說:「我們中國人是有骨氣的。許多曾經是自由主義者或民主個人主義者的人們,在美國帝國主義者及其走狗國民黨反動派面前站起來了。聞一多拍案而起,橫眉怒對國民黨的手槍,寧可倒下去,不願屈服……表現了我們民族的英雄氣概。」

(多媒體展示《紅燭》序曲聞一多頭像)

(多媒體展示《最後一次講演》圖片)

死水課件
【課 型】
【作 者】聞一多
【備課時間】【上課時間】
【教學目的】
1、 了解時代背景,體會作者的愛國熱情。
2、 理解兩首詩的意象及其象徵意義。
3、 理解聞一多反諷手法和音律美。
【教學重點】意象的把握
【課時安排】一教時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播放《七子之歌·澳門》;歌詞作者
聞一多(1899——1946),原名聞家驊,湖北浠水人,是現代著名詩人、學者、民主戰士。幼年愛好古典詩詞和美術。1913年考入清華學校,1922年畢業後赴美留學,研習繪畫、文學。1923年出版他的第一本詩集是《紅燭》,代表詩作有《太陽吟》、《一句話》、《洗衣歌》等。1925年回國,歷任北京藝術專科學校、武漢大學、青島大學、清華大學等校教授。1928年出版第二部詩集《死水》。1946年7月15日被國民黨特務殺害,用自己的鮮血譜寫了愛國主義的不朽詩篇。聞一多的詩歌表現了對帝國主義和反動軍閥的痛恨,抒寫了對祖國和人民命運的深切關注,洋溢著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在藝術上,聞一多的詩歌想像奇特,結構整飭,形式整齊,音節和諧,具有較高的藝術成就。
他在新詩格律化方面提出了「三美」主張,即音樂美、繪畫美、建築美。
二、新詩的鑒賞與閱讀◎
新詩是1919年「五四」新文學運動前後創始和發展起來的一種白話詩,是現代詩歌的主流。公木先生說:「把『五四』以後的詩歌作為中國詩歌的一個獨立階段和特殊部分,稱之為新詩,不僅因為它在時間上屬於現代,更因為它反映了中國詩歌現代化的進程,是現代意義上的詩歌,這也就是新詩之所以新的所在。」這是公木先生對新詩特徵的調試概括。在西方,美國詩人惠特曼是自由詩的創始人。中國的新詩誕生後,不斷接受外來影響,並融合消化在自己的民族風格中,涌現了眾多的藝術流派。以郭沫若、聞一多、艾青為代表。
「詩言志」,詩中必有「我」,抒情主人公往往就是詩人自己。新詩則表現新的思想感情,反過來看,讀詩當然不是純理性的活動。而是讀者的情感因素滲透其中,既要深入體會詩中的思想感情,又應力求把自己的感情和詩所蘊含的感情溝通。新詩的思想感情融於詩的藝術形象,融於詩情畫意的意境。換言之,融有詩人情感的物象,即詩之意象。詩人的主觀情感與客觀生活景象相融合,形成一種情景交融、虛實相生的境界或氛圍,就是意境。意境是意象的升華,其內涵則遠遠超過了個別意象的總和,其境界是整體的,給人以巨大美感。所以,體味鑒賞詩的美是要去感受詩的意象美和境界美。
詩歌的閱讀鑒賞有兩個層次:
首先,是對詩歌字面意思的理解,進而對詩歌表層意思作出概括;
其次,是對詩歌的表現手法作出評價,進而對詩歌的意象美和意境美進行欣賞評價,體會詩歌美的情感。
3.新詩鑒賞三步曲
(1)品讀節奏美
新詩雖無固定格式(詩無定章、章無定句、句無定字),但有內在的旋律與和諧的節奏。
(2)領悟意境美
意境是指作品中描寫某種事物的達到的藝術境界,它是作家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圖景和諧統一的結果。
把情感化為可以古籍的形象符號、情感客觀的對應物就是意象。
(3)欣賞主題美
三、朗讀課文
四、課文欣賞
骯臟、污濁的死水(第2節)
(色彩、光澤上靜態描寫)
凝滯的死水 腐爛變質的死水(第3節) 毫無希望的死水
總起(第1節) (動態描寫) 總結(第5節)
沉寂的死水(第4節)
(以動襯靜)

《死水》是聞一多的重要代表作之一。1925年詩人回國後,目睹了國內軍閥混戰、民不聊生的慘狀,產生了怒其不爭的憤激情緒。本詩通過對「死水」這一具有象徵意義的意象的多角度、多層面的譜寫,揭露和諷刺了腐敗不堪的舊社會,表達了詩人對丑惡現實的絕望、憤慨和深沉的愛國主義感情。詩中的「一溝絕望的死水」是半封建半殖民地舊中國的象徵。詩人抓住死水之「死」,先寫死寂、次寫色彩,再寫泡沫,突出了死水的污臭、腐敗,把「絕望」的感情表現得淋漓盡致。聞一多是新詩格律的倡導者和開拓者,《死水》則是他對新詩格律的「最滿意的試驗」。他強調要具備「三美」:音樂美、繪畫美、建築美。全詩5節20行,每一行都是9個字,且每節第二行和第四行押韻,節奏感強,富有音樂美。詩中運用了許多富有色彩的語詞和物象,並以詞藻的絢麗多彩反襯了內容之丑,使「死水」的面目越顯可憎可厭。全詩5節,每節都是4行,每行都是9個字,既有外形的整齊感,又有內在的韻律感。《死水》為建立新詩的格律和形形作了嚴肅的卓有成效的探索。
五、研究探討
1.揣摩《死水》中運用「不如」「也許」所表達的感情。
探究學習:詩文首尾兩節運用的「不如」均表達了一種憤激之情,既然是這樣「一溝絕望的死水」,那就讓它丑惡到極點。「也許」統領第二、第三節,承首節「不如」的推測,想像添加「破銅爛鐵」「剩菜殘羹」在—絕望的死水」中可能出現的更為腐爛、污濁的變化,從中可看出詩人對「死水」徹底的厭惡、嘲諷之情。
2.抒寫「一溝絕望的死水」的意義何在?由此可以聯想到一種什麼樣的社會現實?
探究學習:漠視「死水」的存在,無異於麻木不仁、渾渾噩噩。而揭開「死水」的面紗,撩撥起污濁不堪、臭氣熏天、令人作嘔的「死水」,更能喚醒那些被「死水」的表面現象所蒙蔽的人們,使之看清死水那腐敗、丑惡之極的事實,從而奮起而消滅之,重建「美的所在」。這就是抒寫「死水」的意義。
由此讀者也可聯想到像「死水」一樣缺乏活力、粉飾太平、滋生腐敗的丑惡之極的社會現實。
六、象徵手法
死水,表面艷麗無比,實質上卻腐爛之極;看似一溝「死水」,實為黑暗腐朽社會的寫照。《死水》構思的匠心獨運,語言的生動立體,給人以震撼,對那個特定社會的表象及其本質有如此深刻的揭露是本詩的特質。詩人鮮明的立場,決絕的態度激起浪千層,和著《死水》的節拍一浪高過一浪,拍打著愛心未泯的眾生。積壓在詩人心頭的悲憤化作了一腔似火的激情,鞭撻那醜陋不堪、粉飾太平的社會現實,建造新世界的強烈願望在詩文的字里行間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七、反諷手法
即從反面或用反語來諷刺事物。詩中加速「死水」的腐爛後出現了一些「奇怪」景象,銅銹成了「翡翠」,鐵銹除了「幾瓣桃花」,「油膩」織出「羅綺」,「黴菌」蒸出「雲霞」,「死水」釀出「綠酒」,「白沫」成了「珍珠」,「青蛙」叫出了「歌聲」……這些怪異的現象,正是作者對死水一樣的現實社會的無情嘲笑和諷刺。好像小丑卻戴上美麗的花,三仙姑的臉上塗滿了粉,還要扭捏作態,嗲聲嗲氣,人不像人,鬼不像軌,不如死了做個真正的「鬼」還有機會再生。同時暗含了作者對反動統治者粉飾太平種種伎倆的揭露。

具體的範文模板
鏈接:https://pan..com/s/1Q4Gy04Q9-QuCa3kVwylibg

?pwd=2m6u 提取碼: 2m6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