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掛在白宮的第一幅中國畫
《百鴿圖》
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美國的正式參戰,使總統羅斯福的聲譽與日俱增。為慶祝羅斯福第三次連任美國總統,同盟各國包括中國在內,都派出友好代表團赴美祝賀。由我國浦江籍著名花鳥畫家張書旗創作的《百鴿圖》,作為中國政府的一份厚禮贈送給美國政府。《百鴿圖》成為進入美國白宮的第一幅中國畫。
這幅3米長題為《世界和平的信使》的中國畫。由時任南京中央大學藝術系教授張書旗創作於1940年。它表達了中國人民的友好情意,是一幅不可易多得的名作。畫中百隻鴿子千恣百態,形象迥異,若鳴欲飛,栩栩如生。作為群鴿的背景,是一株枝幹蒼勁的橄欖樹,橄欖樹的綠陰下,是一片爛漫可愛的杜鵑花。透過花光樹影,我們可以看見空明的天際浮動著淡淡的彩霞,它預示著一個光明的日子冉冉而來。鴿子代表和平,以橄欖枝象徵光明、幸福、自由,表達世界愛好和平的人們無比歡欣的主題。
這幅呼喚和平、追求正義的《百鴿圖》,引起了世界上愛好和平人民的強烈共鳴和歡呼。張書旗亦因此而譽滿華夏,蜚聲海外。這幅畫原先掛在白宮,美國政府為了滿足各界要求,把它移掛至海德公園,供人們欣賞,前往欣賞的人紛至沓來,足見張書旗繪畫藝術的神奇魅力。《百鴿圖》如今珍藏在羅斯福紀念圖書館。
⑵ 美國白宮的設計圖
白宮共佔地7.3萬多平方米,由主樓和東、西兩翼三部分組成。主樓寬51.51米,進深25.75米,共有底層、一樓和二樓3層。
底層有外交接待大廳、圖書室、地圖室、瓷器室、金銀器室和白宮管理人員辦公室等。外交接待大廳呈橢圓形,是總統接待外國元首和使節的地方,鋪著天藍色底、橢圓形的花紋地毯,上綉象徵美國50個州的標志,牆上掛有描繪美國風景的巨幅環形油畫.
圖書室約60多平方米,室內的桌、椅、書櫥和燈具等,均為古典式。藏有圖書近3000冊,其中不乏美國各個時期著名作家的代表作。此外,這里還存有美國歷屆總統的有關資料。在藏書壁櫃旁的牆上掛著五幅印第安人的畫像,這是當年美國總統在白宮會見過的印第安部落代表團的成員。
地圖室珍藏有各種版本的現代地圖集和一幅名貴的18世紀繪制的地圖。二戰期間,這里曾是羅斯福總統研究戰爭形勢的密室。從1970年起,此處已改為接待室,室內掛著本傑明·富蘭克林的畫像和美國19世紀哈得遜河畫派的風景畫,如,哈特作於1858年的名畫《山間湖水》等。
金銀器陳列室藏有各種精緻的英、法式鍍金銀制餐具和鑲金銀器。瓷器室收藏有歷屆總統用過的瓷製餐具,其中有一套從中國進口的名瓷。
從白宮的正門進入是主樓,進門後是大理石結構的門廳。大理石的牆、大理石的地板和許多大理石的柱子,氣魄宏大,寬敞、明亮。四周牆上掛著20世紀美國總統的肖像。東大廳、綠廳、藍廳、紅廳和宴會廳依次相鄰。東大廳是白宮中最大、裝飾最富豪華氣派的廳堂,長約24米,寬約11米,高約2.5米,可容納200多人。這里有敞亮的落地長窗,光潔的橡木地板,巨型的水晶吊燈和燭台,桃木心木鋼琴的琴腿上雕飾著四隻金鷹,有18世紀名畫家吉爾伯特·斯圖亞特的傳世名作--巨幅油畫華盛頓及其夫人的全身像。這里曾是美國總統及其家屬舉行婚喪大事的會場,有4位總統的女兒在此舉行過婚禮,7位總統在這里舉辦過喪事。1945年,美國第三十二屆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逝世後就停靈於此。1974年,理查德·尼克松因「水門事件」離職前夕,也是在此與他的助手們揮淚告別的。現在,此廳供美國總統舉行宣誓就職儀式、記者招待會、酒會、聖誕舞會等使用。有時,逢節日和周末,也請文藝界和體育界的名流在此演出和表演。
綠廳是第3代總統傑斐遜就餐之地。因以綠色基調裝飾而得名,面積較東廳小得多。四壁有綠綢裝飾的水彩畫,地上是19世紀蘇格蘭畫家大衛·馬丁畫的富蘭克林肖像。現在,它是美國總統的客廳,總統常常在此舉行正式酒會。當年門羅總統常在這里打牌消遣。
藍廳因為肯尼迪總統夫人把白色牆壁改飾成藍色而得名。窗幃是藍色的,座椅靠背和座墊是藍色的,窗外的天空也是藍色的。廳內有一塊19世紀的中國地毯,7把法國鍍金椅子,一對19世紀路易十六時代的鍍金桌子等名貴之物。還陳列有幾幅美國早期總統及其夫人的畫像。
紅廳多用於總統夫人招待來賓。廳內四壁上的紅綢水彩畫同由斯圖亞特畫的麥迪遜總統夫人朵拉的紅色肖像相輝映。此處有一總統貴賓接待室,以19世紀初法國資產階級革命時期的風格加以裝飾,室內傢具十分名貴,其中有一架1805年的法國枝形吊燈和英國1850年製作的紅、米、藍、金四色地毯。
國宴廳是白宮第二大廳,以其華麗的裝飾和精緻的餐具著稱。桌椅傢具全為橡木所制,可同時宴請140位賓客,是舉行國
宴的地方。廚房在地下室,可用升降機將食品送到宴會廳。廳中的設計與裝飾均採取19世紀初葉英國攝政時期的風格。牆中間懸掛著林肯的肖像。壁爐上方刻有美國第二任總統約翰·亞當斯在遷居白宮後的第二個夜晚所寫的一封書信中的名句:"我祈禱上蒼賜福於這座宅邸以及所有來日居於此間的人。願白宮主宰者皆為誠實、明智之人。"
主樓二層,為總統全家居住的地方。主要有林肯卧室,皇後卧室,條約廳和總統夫人起居室,黃色橢圓形廳等。林肯卧室是林肯辦公和召開內閣會議的地方,著名的《解放黑人宣言》即在此簽字。以玫瑰色和白色為主調加以裝飾的皇後卧室,曾接待過英國伊麗莎白女王、荷蘭女王等貴賓。
白宮西翼由西奧多·羅斯福總統主持,於1902年建成;東翼由富蘭克林·羅斯福總統主持,於1941年建成。其中最主要的廳室是西翼內側的橢圓形總統辦公室。它寬敞、明亮,地上鋪著一塊巨大的藍色地毯,地毯正中織有美國總統的金徽圖案:50顆星排列成圓形,環繞著一隻鷹。辦公室後部兩側分別豎立著美國國旗和總統旗幟。正面牆上是身著戎裝威容凜然的華盛頓油畫像,兩邊擺著兩只雅緻的中國古瓷花瓶。辦公室左邊牆架上陳設的外國貴賓贈送的禮物中,有中國1979年贈送的"馬踏飛燕"仿古青銅器。總統的大辦公桌上放置著這樣一條座右銘:"這里要負最後責任。"
白宮的南面,是一個由粗大的乳白色石柱支撐的寬大門廊,正面4根,旁邊各2根。門廊的正前方就是有名的南草坪。總統的直升飛機座機可在此起落。由於白宮是坐南朝北,因此南草坪就成了白宮的後院,通稱為總統花園。園內,灌木如籬,綠樹成蔭,如垠草坪中有一水池,池中噴泉噴珠吐玉,高可數丈。池塘四周的花圃里,奼紫嫣紅。南門前兩側8棵枝繁葉茂、生機勃勃的木蘭樹,已有150年樹齡。國賓來訪時,都要在南草坪舉行正式歡迎儀式。每年春天的復活節時,總統和夫人都要在這里舉行傳統的游園會。
白宮現在供遊人參觀的部分主要是白宮的東翼,包括底層的外賓接待室、瓷器室、金銀器室和圖書室,一樓的宴會廳、紅廳、藍廳、綠廳和東大廳。它是世界上唯一定期向公眾開放的國家元首的官邸。
美國為了確保本國總統及高官們的安全,在白宮下面修築了一座堅固而隱蔽的地下掩體,這座掩體修築較為復雜,擁有美國自認為最為先進的生化武器,一旦戰爭爆發或有可能威脅處於白宮內人員的安全時,總統會義無反顧的率領美國高官們湧入該掩體,當然,其內部也是相當豪華的,有全自動淋浴系統,也有充滿營養的各種特色食品,都是美領導人們最喜歡的。FBI稱該掩體為「two-storyseptictank」。
⑶ 美國白宮是啥樣的
請問你問的是作為政府性質的白宮還是作為總統府建築的白宮呢?
白宮是美國總統府所在地,坐落在首都華盛頓市中心區的賓夕法尼亞大街1600號。北接拉斐特廣場,南鄰愛麗普斯公園,與高聳的華盛頓紀念碑相望。
白宮的基址是美國開國元勛、第一任總統喬治·華盛頓選定的,始建於1792年,1800年基本完工,有趣的是,第一位入主白宮的總統並不是第一任總統華盛頓,而是第二任總統約翰·亞當斯;從此,美國歷屆總統均以白宮為官邸,使白宮成了美國政府的代名詞。
白宮的設計者是著名的美籍愛爾蘭人建築師詹姆斯·霍本,他根據18世紀末英國鄉間別墅的風格,參照當時流行的義大利建築師柏拉迪的歐式造型設計而成,用弗吉尼亞州所產的一種白色石灰石建造。但當時並不稱白宮,「白宮」是1902年西奧多·羅斯福總統正式命名的。
1814年,英軍攻佔華盛頓時,將其付之一炬,後幾經修復和改建,才成目前的規模;其中最大的一次擴建和修繕是在1948-1953年間,加修了一座二層陽台,安裝了電視系統和空調設備,增建了雙層地下室和堅固的地下防空室;白宮內部原有的具有歷史意義的房間基本保持原貌,以作紀念。
白宮共佔地7.3萬多平方米,由主樓和東、西兩翼三部分組成;主樓寬51.51米,進深25.75米,共有底層、一樓和二樓3層。
底層有外交接待大廳、圖書室、地圖室、瓷器室、金銀器室和白宮管理人員辦公室等;外交接待大廳呈橢圓形,是總統接待外國元首和使節的地方,牆上掛有描繪美國風景的巨幅環形油畫;地上鋪有天藍色底、橢圓形的花紋地毯,上綉象徵美國50個州的標志。1940年羅斯福總統曾在此發表過著名的「爐邊談話」。
圖書室約60多平方米,按19世紀早期風格布置,室內的桌、椅、書櫥和燈具等,均為古典式,藏有圖書近3000冊,其中不乏美國各個時期著名作家的代表作;此外,這里還存有美國歷屆總統的有關資料;在藏書壁櫃旁的牆上掛著五幅印第安人的畫像,這是當年美國總統在白宮會見過的印第安部落代表團的成員。
地圖室珍藏有各種版本的現代地圖集和一幅名貴的18世紀繪制的地圖;二戰期間,這里曾是羅斯福總統研究戰爭形勢的密室,從1970年起,此處已改為接待室,室內掛著本傑明·富蘭克林的畫像和美國19世紀哈得遜河畫派的風景畫,如:哈特作於1858年的名畫《山間湖水》等。
金銀器陳列室藏有各種精緻的英、法式鍍金銀制餐具和鑲金銀器。
瓷器室收藏有歷屆總統用過的瓷製餐具,其中有一套從中國進口的名瓷。
主樓一層的北面是白宮的正門,進門後是大理石結構的門廳;大理石的牆、大理石的地板和許多大理石的柱子,氣魄宏大,寬敞、明亮。四周牆上掛著20世紀美國總統的肖像。東大廳、綠廳、藍廳、紅廳和宴會廳依次相鄰;東大廳是白宮中最大、裝飾最富豪華氣派的廳堂,長約24米,寬約11米,高約2.5米,可容納200多人;這里有敞亮的落地長窗,光潔的橡木地板,巨型的水晶吊燈和燭台,桃木心木鋼琴的琴腿上雕飾著四隻金鷹,有18世紀名畫家吉爾伯特·斯圖亞特的傳世名作—巨幅油畫華盛頓及其夫人的全身像,這里曾是美國總統及其家屬舉行婚喪大事的會場,有4位總統的女兒在此舉行過婚禮,7位總統在這里舉辦過喪事;1945年,美國第三十二屆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逝世後就停靈於此。1974年,理查德·尼克松因「水門事件」離職前夕,也是在此與他的助手們揮淚告別的。現在,此廳供美國總統舉行宣誓就職儀式、記者招待會、酒會、聖誕舞會等使用,有時,逢節日和周末,也請文藝界和體育界的名流在此演出和表演。
綠廳較東廳小得多,因以綠色基調裝飾而得名,四壁有綠綢裝飾的水彩畫,地上是19世紀蘇格蘭畫家大衛·馬丁畫的富蘭克林肖像;現在,它是美國總統的客廳,總統常常在此舉行正式酒會;而當年,傑弗遜總統曾將綠廳用做餐室,門羅總統常在這里打牌消遣。
藍廳以藍色調著稱,窗幃是藍色的,座椅靠背和座墊是藍色的,窗外的天空也是藍色的,廳內有一塊19世紀的中國地毯,7把法國鍍金椅子,一對19世紀路易十六時代的鍍金桌子等名貴之物;還陳列有幾幅美國早期總統及其夫人的畫像;紅廳多由總統夫人使用,廳內四壁上的紅綢水彩畫同由斯圖亞特畫的麥迪遜總統夫人朵拉的紅色肖像相輝映;此處有一總統貴賓接待室,以19世紀初法國資產階級革命時期的風格加以裝飾,室內傢具十分名貴,其中有一架1805年的法國枝形吊燈和英國1850年製作的紅、米、藍、金四色地毯。
國宴廳是白宮第二大廳,以其華麗的裝飾和精緻的餐具著稱;桌椅傢具全為橡木所制,可同時宴請140位賓客,是舉行國宴的地方;廚房在地下室,可用升降機將食品送到宴會廳,廳中的設計與裝飾均採取19世紀初葉英國攝政時期的風格;牆中間懸掛著林肯的肖像;壁爐上方刻有美國第二任總統約翰·亞當斯在遷居白宮後的第二個夜晚所寫的一封書信中的名句:
「我祈禱上蒼賜福於這座宅邸以及所有來日居於此間的人,願白宮主宰者皆為誠實、明智之人。」
主樓二層,為總統全家居住的地方。主要有林肯卧室,皇後卧室,條約廳和總統夫人起居室,黃色橢圓形廳等;林肯卧室是林肯辦公和召開內閣會議的地方,著名的《解放黑人宣言》即在此簽字,以玫瑰色和白色為主調加以裝飾的皇後卧室,曾接待過英國伊麗莎白女王、荷蘭女王等貴賓。
白宮西翼由西奧多·羅斯福總統主持,於1902年建成;東翼由富蘭克林·羅斯福總統主持,於1941年建成,其中最主要的廳室是西翼內側的橢圓形總統辦公室;它寬敞、明亮,地上鋪著一塊巨大的藍色地毯,地毯正中織有美國總統的金徽圖案:50顆星排列成圓形,環繞著一隻鷹;辦公室後部兩側分別豎立著美國國旗和總統旗幟,正面牆上是身著戎裝威容凜然的華盛頓油畫像,兩邊擺著兩只雅緻的中國古瓷花瓶;辦公室左邊牆架上陳設的外國貴賓贈送的禮物中,有中國1979年贈送的「馬踏飛燕」仿古青銅器,總統的大辦公桌上放置著這樣一條座右銘:
「這里要負最後責任。」
白宮的南面,是一個由粗大的乳白色石柱支撐的寬大門廊,正面4根,旁邊各2根;門廊的正前方就是有名的南草坪,總統的直升飛機座機可在此起落,由於白宮是坐南朝北,因此南草坪就成了白宮的後院,通稱為總統花園,園內,灌木如籬,綠樹成蔭,如垠草坪中有一水池,池中噴泉噴珠吐玉,高可數丈。池塘四周的花圃里,奼紫嫣紅,南門前兩側8棵枝繁葉茂、生機勃勃的木蘭樹,已有150年樹齡,國賓來訪時,都要在南草坪舉行正式歡迎儀式;每年春天的復活節時,總統和夫人都要在這里舉行傳統的游園會。
白宮每星期二到星期五對外開放,供遊人參觀的部分主要是白宮的東翼,包括底層的外賓接待室、瓷器室、金銀器室和圖書室,一樓的宴會廳、紅廳、藍廳、綠廳和東大廳;雖然在白宮130多個房間中,只有10餘個房間開放,但它畢竟是世界上唯一定期向公眾開放的國家元首的官邸,因而,吸引了大批的遊客,每年來此參觀的人數達200萬人。
⑷ 白宮里到底是啥樣的啊
白宮
基本資料
【建設地點】:美國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賓夕法尼亞西北大道
【開工時間】:1792年10月13日
【竣工時間】:1800年11月1日竣工
【佔地面積】:7.3萬平方米
【建築面積】:5100平方米
【建築高度】:主樓高26米,寬52米
【建築層數】:3層美國白宮衛星地圖
【結構形式】:白色的新古典風格砂岩
【建築造價】:二百四十萬美元
【投資單位】:美國政府
【建設用途】:官邸和辦公室
【英文名稱】:whitehouse
【設計人】:愛爾蘭人JamesHoban(詹姆斯·霍本)
【全稱】:美國總統的官邸和辦公室
[編輯本段]名字的由來
美國白宮是總統和政府辦公的場所。1812年英國和美國發生戰爭,英國軍隊佔領了華盛頓城後,放火燒了包括美國國會大廈和總統府之類的建築物。過後,為了掩蓋被大火燒過的痕跡,1814年總統住宅棕紅色的石頭牆被塗上了白色。從那以後,人們就把它稱為「白宮」。
[編輯本段]白宮的簡介
白宮位於華盛頓市區中心賓夕法尼亞大街1600號。地理坐標:38°53'51.33"N77°2'11.70"W,北接拉斐特廣場,南鄰愛麗普斯公園,與高聳的華盛頓紀念碑相望,是一座白色的二層樓房。
白宮從前並不是白色的,也不稱白宮,而被稱作「總統大廈」、「總統之宮」。1792年始建時是一棟灰色的沙石建築。從1800年起,它是美國總統在任期內辦公並和家人居住的地方。但是在1812年發生的第二次美英戰爭中,英國軍隊入侵華盛頓。1814年8月24日英軍焚毀了這座建築物,只留下了一付空架子。1817年重新修復時為了掩飾火燒過的痕跡,門羅總統下令在灰色沙石上漆上了一層白色的油漆。此後這棟總統官邸邊一直被稱為「白宮」。1901年美國總統西奧多·羅斯福正式把它命名為「白宮」,後成為美國政府的代名詞。
白宮是美國總統府所在地,對人們來說白宮總是充滿了神秘感。根據白宮支出由全體納稅人擔負的原則,白宮的一部分在規定時間內向全世界公民開放,因此成了遊人觀光的熱點。
[編輯本段]白宮的歷史
在200年歲月中,白宮風雲深深影響了整個世界的歷史,白宮建築群也成了歷史性建築。它帶有濃厚的英國建築風格,又在隨後的主人更替中一層層融入了美國建築的風格。樸素、典雅,構成白宮建築風格的基調。
白宮的基址是美國開國元勛、第一任總統喬治·華盛頓選定的,始建於1792年,1800年基本完工。有趣的是,第一位入主白宮的總統並不是第一任總統華盛頓,而是第二任總統約翰·亞當斯;從此,美國歷屆總統均以白宮為官邸,使白宮成了美國政府的代名詞。
白宮的設計者是著名的美籍愛爾蘭人建築師詹姆斯·霍本,他根據18世紀末英國鄉間別墅的風格,參照當時流行的義大利建築師柏拉迪的歐式造型設計而成,用弗吉尼亞州所產的一種白色石灰石建造。但當時並不稱白宮,「白宮」是1902年西奧多·羅斯福總統正式命名的。
美國總統華盛頓的三點要求:寬敞、堅固、典雅
方案出台之前,華盛頓對未來的美國總統官邸就早有定見:它決不能是一座宮殿,決不能豪華,因為在這里工作的主人是國家僕人。他提出了建造總統官邸的三點要求:寬敞、堅固、典雅,給人一種超越時代的感覺。他相信自己的國家會很快富強起來,擴展疆域,在世界上佔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建造總統官邸含糊不得。對於即將開始設計和建造的白宮的第一位主人:約翰·亞當斯總統官邸,華盛頓執意認為無須高大,有三層高就足夠了。
英國鄉村建築風格的方案中選
從各地來的設計方案不少,選擇餘地相當大。一位名叫霍本的年輕人前來費城拜會了華盛頓,告訴總統說,他准備親自到首都看過地形後再作設計。果然,霍本趕到喬治鎮住下,用20天時間畫出了設計圖,實際上他一定是早有腹稿了。7月16日,華盛頓也來到喬治鎮,於次日召集傑弗遜等人選定設計方案。霍本的設計脫穎而出,成為首選。
愛爾蘭出生的建築師詹姆斯·霍本設計的總統官邸方案是從18世紀英國鄉村建築風格中發展出來的。
大規模的施工從1793年開始,霍本親自擔任施工建築師。首先是在今天白宮北面的草坪一帶壘造了三個磚窯,燒制磚塊,供國會大廈和白宮建築的需要。
建築師對施工質量要求極高,建築材料有許多來自美國各著名產地,所以施工期拖得較長,以致首任總統華盛頓並沒有在這里住過。在他離任的時候,官邸剛剛完成了建築輪廓。
從1800年起允許公眾參觀
第三任總統傑弗遜吩咐每天早晨打開總統官邸房門,公民可以在不影響總統辦公的前提下參觀官邸。這是傑弗遜民主思想的一個具體體現。在歐洲的經歷告訴了他,社會公眾對政府首腦的辦公室都很感興趣。
那時,前來參觀的人不少,傑弗遜本人也會在某一休息時刻走出辦公室,與素不相識的客人握握手,表示歡迎。消息傳開,有更多的人遠道趕來,就是為了見見傑弗遜。傑弗遜有時僅憑一封友人的介紹信就會請陌生的來客共進下午茶。
爭議之後定名「白宮」
英美戰爭後大火破壞了官邸,1815年,官邸在原設計師和總監工霍本主持下重修。為了消除大火後的煙痕,霍本吩咐工匠把整座官邸粉飾成白色。從此,總統官邸被人們稱做「白宮」(TheWhiteHouse)。「白宮」是中文的雅譯,如果按照英文直譯的話,應該譯作「白房子」。
從19世紀中葉始,白宮的名稱混亂了起來,有人稱「總統官邸」、有人叫「總統府」。1901年,西奧多·羅斯福總統正式地定名為「白宮」。隨即,白宮進行了始建後的第一次大修,工程於當年即告竣工。
[編輯本段]白宮的建築
白宮共佔地7.3萬多平方米,由主樓和東、西兩翼三部分組成。主樓寬51.51米,進深25.75米,共有底層、一樓和二樓3層。白宮是美國總統辦公和居住之地,因而成為美國政府的代稱。
底層有外交接待大廳、圖書室、地圖室、瓷器室、金銀器室和白宮管理人員辦公室等。外交接待大廳呈橢圓形,是總統接待外國元首和使節的地方,鋪著天藍色底、橢圓形的花紋地毯,上綉象徵美國50個州的標志,牆上掛有描繪美國風景的巨幅環形油畫。
圖書室約60多平方米,室內的桌、椅、書櫥和燈具等,均為古典式。藏有圖書近3000冊,其中不乏美國各個時期著名作家的代表作。此外,這里還存有美國歷屆總統的有關資料。在藏書壁櫃旁的牆上掛著五幅印第安人的畫像,這是當年美國總統在白宮會見過的印第安部落代表團的成員。
地圖室珍藏有各種版本的現代地圖集和一幅名貴的18世紀繪制的地圖。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這里曾是羅斯福總統研究戰爭形勢的密室。從1970年起,此處已改為接待室,室內掛著本傑明·富蘭克林的畫像和美國19世紀哈得遜河畫派的風景畫,如哈特作於1858年的名畫《山間湖水》等。
金銀器陳列室藏有各種精緻的英、法式鍍金銀制餐具和鑲金銀器。
瓷器室收藏有歷屆總統用過的瓷製餐具,其中有一套從中國進口的名瓷。
白宮是美國政要名流的舞台,也是全世界最好客的元首官邸,兩個世紀以來四十多位白宮主人在這里工作與生活。它的每個房間都有說不完的故事。新的主人為了顯示其統治權總喜歡改變原有的裝潢或擺飾,以表明新主人的不同品味,白宮總是以新的面貌迎接它的主人。
從正門進入的國家樓層(StateFloor)共有五個主要房間,由西至東依序是:國宴室、紅室、藍室、綠室和東室。東室是白宮最大的一個房間可容納三百位賓客,主要用作大型招待會、舞會和各種紀念性儀式的慶典。歷史上許多重要事件在此發生:這里曾經停放過七位總統遺體,這里也曾舉行過許多位總統女兒們的婚禮,羅斯福在此觀賞過日本相撲表演,肯尼迪則在此欣賞優美演奏……
總統辦公的橢圓辦公室最讓人好奇,可能是因為國家最高領導人在那裡治理國家大事而感使人到神秘吧!橢圓辦公室位於西廂的旁邊位置,對面是總統專屬的玫瑰花園,相傳肯尼迪的子女常在花園和辦公室之間跑來跑去的遊玩,年輕的總統常在辦公的閑暇時與他們玩耍,留下許多溫馨的畫面。在肯尼迪時代,他曾邀請過各種音樂大師、詩人作家、演員歌者等到白宮來表演,白宮又成了這些人展示藝術的舞台。
東廂前花園是賈桂琳花園,賈桂琳是對白宮最有貢獻的第一夫人了。她為了將白宮變成一座極有價值的博物館,開始有系統的收集白宮歷史和文物,四處搜尋古董真跡。在白宮歷史學會成立後,她請來史密松寧博物館的專家將白宮所有收藏重新審視整理編目,賦予了白宮歷史的內涵。現在許多房間里陳設的精緻古董,大半是門羅總統(JamesMonroe)時期的收藏,尤其是藍室充滿法國皇家氣派:室內以藍色為主飾以金邊花紋的牆壁,襯托出藍室豪華的風格,因此這個房間經常用來招待貴賓:其中包括1878年到訪的第一位清朝中國使節。克利夫蘭總統的婚禮就是在藍室舉行的,每年白宮聖誕樹也固定在這里閃耀。藍室之下是外交使節接待室,是專供各國大使呈遞到任國書之處。
藍室的陽檯面對南院草坪,是總統與貴賓經常向民眾揮手露面的地方。南草坪上許多樹木也是總統或夫人親手種植,這可能是名垂青史的一種方法吧。當年傑克遜為紀念亡妻而種的一棵木蘭花,至今已成枝葉茂盛的百年老樹,它和這個國家一起成長茁壯。南草坪正位於整棟大樓中央位置,與上下樓層共三個房間同屬橢圓型。藍室之上的橢圓房間,曾經是總統辦公室還做過內閣室和簽約室,現在則屬於家庭樓層不對外開放,林肯曾在這個房間簽署了著名的《解放黑人奴隸宣言》,因而爆發分裂國家的南北戰爭,也埋下日後遭到暗殺的導火線。
藍室左右兩旁的紅室和綠室都是小型接待室,以不同色調裝飾各有不同用途:綠室在傑弗遜時期是他的私人餐室,門羅則用來玩牌,內戰時林肯愛子在綠室病死,這里成為林肯夫人的傷心之地,從此再不肯踏入一步。
紅室是第一夫人們最喜愛的房間,紅室布置成1830年早期型式,擺設在大理石壁爐上的一座十八世紀法制音樂鍾,是法國總統在1952年所贈送。從桃莉的時代起,每周三晚在這里的盛會。紅室之旁的國宴室(StateDiningRoom),擺放一張門羅時期的十三尺長桌,其上鏤刻精緻的紋飾是令人贊嘆的傑作是白宮的精品之一。國宴室可容納130位賓客用餐,在大理石壁爐上方銘刻著第一位白宮主人亞當斯在1800年11月2日寫給夫人信中的一段話:「我祈求上蒼賜予最大福份給這所房屋和所有此後居住的人,但願只有誠實和智慧的人住在此屋檐下。」
主樓二層,為總統全家居住的地方。主要有林肯卧室、皇後卧室、條約廳和總統夫人起居室、黃色橢圓形廳等。林肯卧室是林肯辦公和召開內閣會議的地方,著名的《解放黑人宣言》即在此簽字。以玫瑰色和白色為主調加以裝飾的皇後卧室,曾接待過英國伊麗莎白女王、荷蘭女王等貴賓。
白宮西翼由西奧多·羅斯福總統主持,於1902年建成;東翼由富蘭克林·羅斯福總統主持,於1941年建成。其中最主要的廳室是西翼內側的橢圓形總統辦公室。它寬敞、明亮,地上鋪著一塊巨大的藍色地毯,地毯正中織有美國總統的金徽圖案:50顆星排列成圓形,環繞著一隻鷹。辦公室後部兩側分別豎立著美國國旗和總統旗幟。正面牆上是身著戎裝威容凜然的華盛頓油畫像,兩邊擺著兩只雅緻的中國古瓷花瓶。辦公室左邊牆架上陳設的外國貴賓贈送的禮物中,有中國1979年贈送的「馬踏飛燕」仿古青銅器。總統的大辦公桌上放置著這樣一條座右銘:「這里要負最後責任。」
白宮的後方
白宮的南面,是一個由粗大的乳白色石柱支撐的寬大門廊,正面4根,旁邊各2根。門廊的正前方就是有名的南草坪。總統的直升飛機座機可在此起落。由於白宮是坐南朝北,因此南草坪就成了白宮的後院,通稱為總統花園。園內,灌木如籬,綠樹成蔭,如垠草坪中有一水池,池中噴泉噴珠吐玉,高可數丈。池塘四周的花圃里,奼紫嫣紅。南門前兩側8棵枝繁葉茂、生機勃勃的木蘭樹,已有150年樹齡。國賓來訪時,都要在南草坪舉行正式歡迎儀式。每年春天的復活節時,總統和夫人都要在這里舉行傳統的游園會。
白宮現在供遊人參觀的部分主要是白宮的東翼,包括底層的外賓接待室、瓷器室、金銀器室和圖書室,一樓的宴會廳、紅廳、藍廳、綠廳和東大廳。它是世界上唯一定期向公眾開放的國家元首的官邸。
國家樓層之上是總統和家人居住休息的地方,也用來招待重要貴賓,世界各國領袖或王公貴族都以住過白宮為榮,1943年中國蔣介石總統夫人宋美齡訪問白宮時,曾是富蘭克林·羅斯福總統的座上嘉賓,並在此住宿過,蔣夫人的許多中國式的規矩也讓美國人大開了眼界。
從海斯夫人開始,在各個房間懸掛總統及夫人畫像成為白宮新舊主人的共同愛好。目前在藍室掛有四位早期總統畫像:亞當斯、傑弗遜、門羅和泰勒,國宴室則懸掛林肯畫像,東室有華盛頓畫像——這是喜愛社交的麥迪遜夫人多莉對白宮唯一的功績。兩百多年時光彈指流逝,只有華盛頓的畫像屹立在這里,注視著由他一手創立的國家。
註:白宮1902年拆花房改建行政辦公室大樓,後稱西廂;1909年擴建西廂,設總統橢圓辦公室。1934年西廂擴建橢圓辦公室移至玫瑰花園前。預計未來的20年,將花費國庫3億美元修築新的地下設施,其中包括停車場等。
[編輯本段]白宮的故事
1792年6月,一位名叫詹姆斯·赫本的年輕人到費城拜見美國第一任總統喬治·華盛頓,希望能參與總統官邸的設計工作。20天後,赫本拿出了設計草圖。10月,總統官邸動工修建,1800年交付使用。但在當時,這座建築並不叫「白宮」。
1799年12月14日,華盛頓溘然辭世,成為惟一一位沒在白宮辦公的總統。
1800年5月15日,第二任總統約翰·亞當斯下令各部從臨時首都費城遷往新首都華盛頓。
落成伊始的白宮,生活條件顯然不能與今天同日而語,以至於到現在還流傳著一個笑話:由於當年辦公建築,「連最起碼的柵欄、院落或者其他可以使用的東西都沒有」,亞當斯夫人只好在東大廳里拉起晾衣繩,將洗好的衣服晾在那裡陰干。對於搬進這座「光禿禿的、巨大而醜陋的建築」,亞當斯夫人心有不快,在寫給女兒的信中,她牢騷滿腹地說:「這座房子經過修整,看上去是可以住人了……但在這座巨大的建築中,居然連一個召喚僕人的鈴鐺都找不到。」由於沒有足夠的人手去砍伐和搬運木材,在這座剛剛落成、尚有潮氣的宮殿里,取暖成了大問題。直到1853年安裝了水暖器材後,白宮才告別寒冷的冬天。
20世紀之前,白宮是完全向公眾開放的,這是第三任總統托馬斯·傑斐遜民主思想的具體體現。當時,前來參觀的人絡繹不絕,傑斐遜本人也會在某一時刻走出辦公室,與素不相識的客人握手,甚至與其共飲下午茶。
第四任總統詹姆斯·麥迪遜和夫人多莉沿用了傑斐遜的做法。入住白宮期間,他們每周都要為外交使團中的高級代表舉辦一次國宴,使白宮成為上流社會的娛樂場所。麥迪遜執政時期,英美兩國爆發戰爭。1814年8月,總統夫婦在英軍進入華盛頓的最後一刻才撤離。臨走時,機智的多莉還不忘從牆上摘下了華盛頓的肖像,帶走了《獨立宣言》的原件和一批歷史檔案。在發出最後通牒後,英軍縱火焚燒了白宮。大火將官邸的牆壁熏得黝黑,只是由於暴雨突至,白宮才沒有化為灰燼。
戰爭之後,麥迪遜請來當年的設計者赫本,重修白宮。為掩蓋被大火燒過的痕跡,赫本用白色油漆將官邸粉飾一新。後來再次重修總統府時,人們乾脆用白色的大理石來裝飾它,使它成了真正的「白宮」。1901年,總統西奧多·羅斯福決定用「WHITEHOUSE」(白宮)一詞正式命名這座建築。
曾有人說:「白宮是一幅不完整的畫。」白宮的二樓和三樓各有幾間房屋是供第一家庭使用的。每位總統和他的家庭都按自己的喜好和審美品位布置白宮,使這座古老的房子隨著光陰的流逝和主人的更換而呈現出千姿百態。
麥迪遜夫人喜歡用鮮黃色的帷幕和裝飾品來布置總統住處,表現了活潑可愛的個性;海斯夫人將卧室的牆壁粉刷成淺藍色,體現出其穩重大方的特點。
目睹一個又一個家庭搬進搬出,白宮使訪客們一踏入便能親身感受到不同主人的鮮明特色:律師出身的塔夫脫帶來了大批法律書籍;礦山工程師出身的胡佛帶來了他翻譯的礦業著作;喜好音樂的杜魯門帶來了三架鋼琴和女兒收藏白宮的現任主人:巴拉克·奧巴馬的大量唱片;行伍出身的艾森豪威爾在書房裡擺滿了軍功章……肯尼迪時代,第一夫人傑奎琳·肯尼迪制訂了一項計劃:使白宮成為美國的博物館。為此,她任命了一個委員會,在全美各地搜羅各式傢具和工藝品。
1834年,泉水引入白宮,結束了白宮外出拉水的歷史;1848年,煤油燈進入白宮;1877年海斯總統入住白宮後,建立了圖書館;1882年,第一架電梯在白宮內使用,不久,人們在白宮里架設了電線,白宮的夜晚從此燈火通明。
傑斐遜總統之後的一段時期,所有希望見總統的人,哪怕只想握一下總統的手,都可以大搖大擺地踱進白宮。據記載,林肯曾在一次晚會上與6000人握手。1901年9月,麥金利總統在紐約出席一個盛大的音樂會,在與客人握手時遇刺身亡。從此,白宮停止了總統與常人的見面。1902年,西奧多·羅斯福總統下令修建白宮西翼,將辦公區與生活區分開。據說,胡佛夫婦曾在1923年大發懷舊情結,在新年第一天打開白宮大門,邀請所有願意進入白宮的民眾參加新年聯歡會,但第二年他們再也不敢標新立異,雙雙躲到城外享清福去了。
伍德羅·威爾遜這位常人看來冷若冰霜的學者總統,為白宮留下了一段佳話。他在第一任妻子愛倫去世後,難以擺脫喪妻之痛,一度沉淪,終日待在白宮內深居簡出。沒想到,在電梯里,他結識了第二位妻子伊迪斯,二人隨即陷入熱戀中,並於1915年完婚。一戰期間,威爾遜夫婦帶頭節衣縮食,用實際行動支持前方。威爾遜夫人在白宮內架起了縫紉機,為前線將士趕制救護用品。她還在白宮的草坪上養起了一群成天「咩咩」叫的小羊,這一來可以節省修剪草坪的開支,二來可以剪羊毛增加收入。羊群在白宮周圍草坪上悠閑地走來走去,使白宮看上去更像一座鄉間別墅。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為保護富蘭克林·羅斯福總統的安全,白宮東翼修建了空襲庇護所。白宮在羅斯福執政時期添建的設施還有游泳池、健身房、地下車庫、影劇院和專供第一家庭使用的南陽台。
1948年夏,杜魯門的女兒瑪格麗特發現鋼琴下的地板開始下沉。於是,美國國會成立了修繕委員會。為便於施工,杜魯門一家搬到了白宮對面的布萊爾大廈,其他機構也遷移至此。修繕工程前後共進行了兩年多,直到1952年3月,杜魯門一家才喜氣洋洋地搬回到白宮。
白宮的主人們雖然彼此出身不同,有著各式各樣的愛好,但同普通家庭一樣,在這座房子里體會著為人子女、愛人和父母的各種感受。惟一不同的是,由於一個偶然的機會,他們的名字與美利堅合眾國的歷史連到了一起,成為這個國家受人景仰的人物。
生活在這里的家庭,在享有極度榮耀的同時,也失去了一般家庭所擁有的輕松和自由,以至於被稱作「白宮的囚徒」。尼克松因在女兒訂婚當晚抽不出時間參加儀式,心中充滿了愧疚之情。加菲爾德的兒子哈里回憶說:他17歲時愛上了一位姑娘,很想和父親說說心裡話,但父親公務纏身,他足足等了一個月。富蘭克林·羅斯福夫人在回憶錄中寫道:孩子們想見父親竟然要預約。有一次,羅斯福正在埋頭批閱一份文件,兒子進來向父親訴說一件私事。說了許久,才發現父親根本沒有注意自己,轉身悻悻地走了。這個渴望父愛的兒子不禁感嘆道:「我們親密無間的家庭生活受到了多麼大的影響!」
盡管如此,白宮的一些主人仍忙裡偷閑,與家人分享天倫之樂。林肯入住白宮時帶來了三個孩子。他在百忙之中經常同孩子們進行體育比賽,還鼓勵他們飼養小動物。他經常疼愛有加地說:「讓孩子們快快樂樂地玩吧。」於是,孩子們經常在白宮無拘無束地奔跑。兒子塔德還攔住前來拜見總統的客人,要他們在自己的義賣攤上買零食,為戰火中的慈善事業捐款。還有一次,內閣正在開會,塔德用玩具火炮轟開了會議室的大門,但總統對此一笑了之。
林登·約翰遜一家搬來後,第一夫人為自己劃出了一塊舒適的工作區。孩子們的小天地設在大廳的另一端,那裡曾是肯尼迪家孩子們居住的地方。後來尼克松和卡特的孩子也住在這間屋子裡。埃米是卡特最小的孩子,她在白宮南草坪那棵彎彎曲曲的老松樹上搭起了鳥窩,還秉承林肯家和老羅斯福家孩子的特點,在白宮養起了小動物。
1893年,克利夫蘭攜妻帶子,開始了第二個任期。出於對總統家3個學齡前小女兒的喜愛,人們從全國各地寄來許多禮物,還紛紛寫信告訴總統夫婦如何教育孩子。有一次,兩歲的露茜和保姆在院子里活動,被一群好奇者圍住。一位婦女抱起露茜,在眾人手中傳來傳去。每一個路人都趕過來拍拍她、抱抱她,親親這個「小公主」。這讓克利夫蘭夫人十分不安。從此以後,通向南草坪的大門就不再向公眾開放。
卡特總統酷愛跑步。如果天氣不好,他就在白宮里上上下下地跑樓梯。每到這時,他都要求把白宮內所有的大門打開,以便可以從頂樓毫無障礙地跑到一樓,甚至直接跑入草坪和花園。
演員出身的里根總統看重情調和娛樂。在里根時代,人們經常可以在白宮舞會上見到這對老夫老妻翩翩起舞的情景。里根夫人還經常舉辦社交宴會和其他社會活動,來推行自己的計劃,如解決青少年吸毒問題。
一般說來,第一夫人的裝扮常常領導潮流。肯尼迪夫人為自己設計的裙裝和發型成了全世界婦女爭相效仿的對象;尼克松夫人喜好的長裙也風靡一時。富蘭克林·羅斯福夫人埃麗諾就曾抱怨自己不是在穿衣服,「而是在裝飾某件公共文物」。
200多年來,白宮一直是美國最高行政長官的官邸,也是美國所有家庭和住宅的代表。正因為如此,入住白宮的男主人都充滿了責任感和使命感。正如富蘭克林·羅斯福在一次講話中提到的:「我從未忘記,我住在一幢屬於全體美國人的房子里,我受到他們的信任。」
⑸ 美國白宮圖片怎麼有些有圓頂有些沒有
有圓頂的建築不是白宮,是美國國會大廈。白宮沒有圓頂。白宮指的是美國總統的官邸,是他辦公和決策的地方, 也是他的家 。
美國國會大廈是美國國會所在地,位於美國首都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Washington.D.C)。美國人把國會大廈稱為Capitol,把它看做是民有、民治、民享政權的最高象徵。國會大廈1793年9月18日由華盛頓總統親自奠基,1800年投入使用。1814年第二次美英戰爭期間被英國人焚燒,部分建築被毀。後來增建了參眾兩院會議室、圓形屋頂和圓形大廳,並多次改建和擴建。
(5)白宮的圖片是什麼畫的擴展閱讀
白宮(英語:The White House)也稱為白屋,是美國總統的官邸和辦公室。1902年被西奧多·羅斯福總統正式命名為「白宮」。白宮由美國國家公園管理局擁有,是「總統公園」的一部分。
白宮是一幢白色的新古典風格砂岩建築物,位於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西北賓夕法尼亞大道1600號。白宮共佔地7.3萬多平方米,由主樓和東、西兩翼三部分組成。因為白宮是美國總統的居住和辦公的地點,「白宮」一詞常代指美國政府。
美國的白宮由1800年建立,1812年英國和美國發生戰爭,英國軍隊佔領了華盛頓城後,放火燒了包括美國國會大廈和總統府之類的建築物。過後,為了掩蓋被大火燒過的痕跡,1814年總統住宅棕紅色的石頭牆被塗上了白色。1902年西奧多·羅斯福總統正式命名為「白宮」。
白宮在很久以前也不稱白宮,而被稱作「總統大廈」、「總統之宮」。1790年7月16日,美國國會通過立法,決定在波托馬克河岸建立美國永久性首都。它授權美國當時總統喬治·華盛頓選擇首都地址。地點選定以後,法國工程師皮埃爾·蘭方特受命規劃城市藍圖。美國當時國務卿傑佛遜向總統和哥倫比亞區專員提議,為這兩項設計,在全國范圍內舉行建築設計競賽。
方案出台之前,華盛頓對未來的美國總統官邸就早有定見:它決不能是一座宮殿,決不能豪華,因為在這里工作的主人是國家僕人。他提出了建造總統官邸的三點要求:寬敞、堅固、典雅,給人一種超越時代的感覺。
他相信自己的國家會很快富強起來,擴展疆域,在世界上佔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建造總統官邸含糊不得。對於即將開始設計和建造的總統官邸,華盛頓執意認為無須高大,有三層高就足夠了。
佔地
白宮共佔地7.3萬多平方米。由主樓和東、西兩翼三部分組成。主樓寬51.51米,進深25.75米,共有底層、一樓、二樓、三樓共四層。白宮是美國總統辦公和居住之地,因而成為美國政府的代稱。底層有外交接待大廳、圖書室、地圖室、瓷器室、金銀器室和白宮管理人員辦公室等。
外交接待大廳
外交接待大廳呈橢圓形,是總統接待外國元首和使節的地方,鋪著天藍色底、橢圓形的花紋地毯,上綉象徵美國50個州的標志,牆上掛有描繪美國風景的巨幅環形油畫。
圖書室
圖書室約60多平方米。室內的桌、椅、書櫥和燈具等,均為古典式。藏有圖書近3000冊,其中不乏美國各個時期著名作家的代表作。此外,這里還存有美國歷屆總統的有關資料。在藏書壁櫃旁的牆上掛著五幅印第安人的畫像,這是當年美國總統在白宮會見過的印第安部落代表團的成員。
地圖室
有各種版本的現代地圖集和一幅名貴的18世紀繪制的地圖。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這里曾是羅斯福總統研究戰爭形勢的密室。從1970年起,此處已改為接待室,室內掛著本傑明·富蘭克林的畫像和美國19世紀哈得遜河畫派的風景畫,如哈特作於1858年的名畫《山間湖水》等。
金銀器陳列室
藏有各種精緻的英、法式鍍金銀制餐具和鑲金銀器。瓷器室收藏有歷屆總統用過的瓷製餐具,其中有一套從中國進口的名瓷。
⑹ 驚天危機里一幅白宮被英軍燒的壁畫
就是這幅畫?
這幅畫沒名字。。。就是Tom Freeman's 描繪白宮在1814年8月24日被英軍焚燒的油畫。是油畫不是壁畫。。如果你非要知道名字,那就用白宮歷史委員會給的標題(Tom Freeman's painting of the August 24, 1814 burning of the White House by British troops ring the War of 1812.)
大火一直燃到了第二天早上,因為之後颶風印發暴雨的原因才使白宮主體沒玩完全坍塌。。。那次順便被燒得還有國會大廈,財政部、戰爭部,華盛頓海軍造船廠。。。基本所有公家建築全被燒了。。。當然英軍命令禁止損毀民用建築。。。
⑺ 他是"金陵三傑"之一,他有一副作品是進入白宮的第一幅中國畫,請問這幅
歷史上首幅進入美國白宮的大型中國畫——《世界和平的信使》(世稱《百鴿圖》)
張書旂1900年生於浙江省浦江,1957年病逝於美國洛杉磯,是我國現代美術史上著名的花鳥畫家,與徐悲鴻、柳子谷並稱為「金陵三傑」。
⑻ 白宮草坪上的「麥田圈」是誰畫的
美國高層人士透露出一個絕頂秘密:當美國與伊拉克戰爭正酣時,曾有外星人光顧了美國本土,並且去了美國最高政府機構——白宮。此事在美國政府高層中引起了不小的恐慌。此事正好發生在與伊拉克戰爭之際,這就成為一項絕頂秘密,當局一直秘而不宣。到底是一個什麼秘密呢?那就是在世界上警衛力量最密集的地方——美國總統的白宮,不斷出現神秘的「麥田圈」,而且就在白宮的草坪上。這次事件讓包括美國總統布希在內的上層人士吃了一驚。美國中央情報局(CIA)的特工們如雲而至,立即封鎖現場,不讓媒體知道,同時在政府內部下了嚴令不許走漏消息。雖然CIA極力想掩藏這個秘密,但隨著伊拉克戰爭的結束,秘密守得已不再像戰時那樣嚴,政府高層人士中還是有人泄露出來。於是在政府內部越傳越厲害,知道的人也越來越多。
專家確定這是外星人手筆
「這種『麥田圈』第一次出現在白宮草坪上是在2003年3月中旬,正是在我們開始進攻伊拉克之時,」一個內部消息靈通人士說,「開頭,政府緊張極了,他們怕這是薩達姆的反擊報復。」開始,CIA的專家以為這是薩達姆反對美國的恐怖秘密戰,懷疑伊拉克使用了生化武器。於是CIA嚴密隔離現場,用了最先進的儀器檢測草坪上被剪圖案可能包含的物質。可在檢驗後,他們發現這里沒有任何生化物質,對人體與環境沒有任何損害。可白宮是政府與外部經常聯絡的地方,這樣大的圖案不可能不被人看到。於是特工們將整個白宮草坪用雨布完全蓋了起來,對外宣稱是白宮草坪起了蟲子,在大規模用葯消滅害蟲。在確定不是薩達姆的恐怖武器後,美國有關部門繼續做深入研究調查。這次由三個部門聯合起來研究,包括CIA、美國聯邦調查局(FBI)與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三方面的技術調查人員。他們共同研究白宮草坪上出現的奇怪圖案與符號,試著去搞清這些圖案符號的意義及來龍去脈。「最後大家的意見是,這些奇怪的圖案符號是出自外星人之手,」內部人士透露說,「因為要想突破白宮中世界上最嚴密的防衛,肯定不是任何組織與個人能夠做得到的。任何人要進入白宮搞這樣大的舉動,都不會逃過白宮警衛的眼睛,早就會被逮住的。」專家們說,草坪上那些圖案的精巧程度也說明它們應該是外星人的手筆。「修剪出的圓都是完美的弧形,線條都筆直無誤,不像是剪修工人用手或者剪草機做的,就像醫生用外科手術刀切過的一樣整齊,」內部人士進一步透露說,「用一隊專業修整草坪的人員來做的話,他們得用上兩星期時間才能完成,而這些草坪圖案的完成只需用分或秒來計算。」
總統與專家為此困擾
一旦確定了這些「麥田圈」是外星人所為,專家下一步的研究就是確定那些符號究竟是什麼意思。這讓那些專家們傷透了腦筋,因為幾百年裡有很多人去研究「麥田圈」,最終也沒搞清楚它到底包含了什麼意義。這些人要在短期內搞明白如此復雜的外星人問題,的確有些太難為他們了。更讓專家們頭疼的是,這些圖案幾乎都有新的變化,這讓研究人員無所適從。「每天都有新的符號在草坪上出現,」據CIA掌握此消息的人士透露,「我們每一次用新草將草坪上的圖案覆蓋好,那些『麥田圈』總是又冒了出來,這讓布希總統尤其頭疼。他有時會拋下自己手頭的工作,與一些語言學家研究每天早上出現的新標記。我們很多人都相信總統是從這些每日出現的符號中得到啟示,用靈感在指揮戰爭。」這種神秘符號正在慢慢減少,自從巴格達被美軍拿下後,這種神秘符號便不再出現在白宮草坪里了。「我相信,我們這樣快贏了這場戰爭是因為我們從這些符號里收集到了情報,」還有內部人士這樣說,「它們包含的意義與如何改變了戰爭的進程,仍然是極度的軍事秘密。」拋開這次事件中虛假的成分,人們不相信神秘圖案的出現會與伊拉克戰爭進程有什麼關系,更不相信布希總統是從這些白宮草坪上的「麥田圈」圖案里得到了戰爭靈感。但有一件事讓人們感興趣並產生迷惑,那就是白宮草坪上的奇怪圖案也許真的是外星人造訪地球的又一次力證。人類最後終究要與高智商的外星人打交道,這是好事還是災禍現在還真是沒法說准。
⑼ 白宮這么畫
把白宮的圖片放到PS上就可以變成各種畫面效果,比如油畫,素描,水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