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高清圖片 » 榕樹壯是什麼圖片
擴展閱讀
智慧去哪裡了圖片 2025-07-20 11:32:46
淡藍色唯美意境圖片 2025-07-20 11:28:25
前程花似錦唯美圖片 2025-07-20 11:12:33

榕樹壯是什麼圖片

發布時間: 2022-08-07 17:55:15

⑴ 楊樹高,榕樹壯,梧桐樹葉像手掌怎麼照樣子寫一寫

可以寫太陽大,地球小,彎彎的月兒像小船。

還可以寫成牡丹肥,菊花瘦,蒲公英花朵像絨毛。杜鵑紅,玫瑰香,蒲公英發像雪飄。利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把梧桐樹葉比作手掌,觀察樹木的形狀,描寫了楊樹的高大,榕樹的茁壯及梧桐專樹葉像手掌的特徵屬。

採用打比方,借一事物來說明另一事物的一種修辭手法。一般有本體、喻體和比喻詞構成。本體是梧桐樹葉,喻體是手掌。把梧桐樹葉形象化,能給人豐富的想像。這樣的小學題目,在三四年級很常見。

什麼樹四季披綠裝

松柏四季披綠裝,可以根據原文得知:

楊樹高,榕樹壯,梧桐樹葉像手掌。

楓樹秋天葉兒紅,松柏四季披綠裝。

木棉喜暖在南方,樺樹耐寒守北疆。

銀杏水杉活化石,金桂開花滿院香。

該文以「樹」為主題的小韻文,主題單純,內容淺顯,重在識字。還讓學生能夠了解樹木的種類和特點等自然知識,感受大自然的豐富多彩、美麗神奇,激發小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

(2)榕樹壯是什麼圖片擴展閱讀:

課文每句話的觀察角度各不相同。第一句觀察樹木的形狀,描寫了楊樹的高大,榕樹的茁壯及梧桐樹葉像手掌的特徵。第二句觀察樹葉的顏色,描寫了楓葉的火紅和松樹、柏樹的翠綠。第三句觀察樹木的習性,寫出了木棉喜暖和樺樹耐寒的不同習性。最後一句介紹了兩種被譽為「活化石」的樹以及香溢滿園的桂花樹。

兒歌篇幅短小,讀來朗朗上口。除第一行外,每行由7個字組成,是一首多句式的兒歌,押「ɑng」韻。這首兒歌常識性較強,卻洋溢著濃濃的情趣,語言平實,修辭恰當,所選樹木具有代表性,貼近兒童生活。

如「梧桐樹葉像手掌」「松柏四季披綠裝」,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將樹木特徵與兒童生活相聯系,寫得通俗易懂。「木棉喜暖在南方,樺樹耐寒守北疆」一句對仗工整,「喜暖」和「耐寒」,「南方」和「北疆」,通過兩組詞語的對比,高度概括了木棉和樺樹的習性。

⑶ 為什麼榕樹會很壯

因為榕樹一般生長的環境溫度是二十多度,夏天的高溫對它的影響可能不大。

但冬天的低溫,影響就大了。當環境溫度低於五度的時候,並且低溫持續的時間較長,加上盆土的水分不足,葉子便會表現出發黃、脫落的跡象。

對於環境溫度的變化,首先要做的就是盡量提高環境的溫度,最為直接的辦法就是將盆景放在陽光下,有陽光的地方,其溫度自然會比較暖和。

到了晚上可以用袋子將榕樹套起來,這是針對在露天養護的榕樹,要是養護在室內,晚上是不用套袋子的。要是在一些有暖氣的地方,那就盡量不要讓榕樹處於暖氣口就好了。

榕樹是喜歡呆在酸性土壤中的植株,而栽種久的盆土其性質是會變的,如果盆土長期鹼性的話,榕樹也會出現黃葉、落葉的情況。而盆土性質的改變不是一次性的,需要定時讓土壤吸收一下酸性的物質,一般可以通過一些液體肥來改善。

⑷ 榕樹壯是什麼意思

榕樹壯指的是榕樹長得比較茂盛高大。榕樹是大喬木,高達15-25米,胸徑達50厘米,冠幅廣展;老樹常有銹褐色氣根。樹皮深灰色。葉薄革質,狹橢圓形,長4-8厘米,寬3-4厘米,先端鈍尖,基部楔形,表面深綠色,干後深褐色,有光澤,全緣,基生葉脈延長,側脈3-10對;葉柄長5-10毫米,無毛;托葉小,披針形,長約8毫米。

⑸ 楊樹和榕樹的樣子是

楊樹的樣子



楊樹在各地都有,比較普通,屬於速生樹種,在北方比較普遍,葉子圓圓的,冬天落葉;

榕樹屬於南方樹種,熱帶地區生長,一年四季常青,可以從枝幹生根繁殖,一棵樹可以成林,南方比較常見。

(5)榕樹壯是什麼圖片擴展閱讀

楊樹筆直挺拔,葉片寬大更黑桃A似的,榕樹有很多根須從枝條上落下來知道花生不,花生開花後根須伸進土裡有花生,榕樹就像放大版的花生,根須特別多伸進土裡就長跟露出來的部分會越長越粗跟樹干似的。

楊樹是散生在北半球溫帶和寒溫帶的森林樹種。在我國分布於北緯25度~53 度,東經80度~134度之間,即分布於華中、華北、西北、東北等廣闊地區。世界其他地區一般分布於北緯30度~72度的范圍。

⑹ 什麼樹高,什麼樹壯.梧桐樹像手掌訪寫

採用比喻修辭手法,借一事物來說明另一事物。一般有本體、喻體和比喻詞構成。本體是梧桐樹葉,喻體是手掌。把梧桐樹葉形象化,能給人豐富的想像。

榆樹高,槐樹壯,梧桐樹葉像手掌。

楊樹高、榕樹壯、梧桐樹葉像手掌。

松樹高、白楊壯、梧桐樹葉像手掌。

(6)榕樹壯是什麼圖片擴展閱讀:

1、比喻是一種常用的修辭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點的乙事物來描寫或說明甲事物,是修辭學的辭格之一。也叫「譬喻」、「打比方」,中國古代稱為「比」、或者「譬(辟)。

2、著名文學理論家喬納森·卡勒為比喻下的定義:比喻是認知的一種基本方式,通過把一種事物看成另一種事物而認識了它。也就是說找到甲事物和乙事物的共同點,發現甲事物暗含在乙事物身上不為人所熟知的特徵,而對甲事物有一個不同於往常的重新的認識。依據描寫或說明的方式比喻可分為明喻、暗喻、借喻、博喻、倒喻、反喻、縮喻、擴喻、較喻、回喻、互喻、曲喻十二種。

⑺ 楊樹高榕樹壯仿寫什麼樹什麼

仿寫如下:

桉樹高,楓樹紅,柏樹葉子像針頭。

榕樹長得高又壯,棕樹樹葉像蒲扇。

銀杏秋天葉兒黃,樟樹四季披綠裝。

棷樹喜暖在南方,梅樹耐寒遠飄香。

《樹之歌》。

課文的全文如下:

楊樹高,榕樹壯,梧桐樹葉像手掌。

楓樹秋天葉兒紅,松柏四季披綠裝。

木棉喜暖在南方,樺樹耐寒守北疆。

銀杏水杉活化石,金桂開花滿院香。

這是一則以「樹」為主題的小韻文,主題單純,內容淺顯,重在識字。還讓學生能夠了解樹木的種類和特點等自然知識,感受大自然的豐富多彩、美麗神奇,激發小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