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鑒別古玉、仿古玉和贗品玉
贈君一法決狐疑,不用鑽龜與祝蓍。
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
——白居易《放言》
古代玉器(簡稱古玉)藝術品市場目前的狀況:一方面是由於它稀少和珍貴,造成了不僅價高而且一器難求,進而又造成了仿冒古玉泛濫成災,使得人們「談古色變」;另一方面,由於目前鑒別古玉還沒有可靠的現代儀器,而眼學(感官經驗)鑒定方法又帶有一定的主觀性,不象用科學儀器鑒測出來的結果那樣有直觀的數據、圖譜和反應現象,即便是古玉鑒賞「名家」作出的鑒定結論,也會引起莫衷一是的爭論,傳媒又將此作為笑柄屢屢報導,加之有些對古玉僅知道一點皮毛便以行家或專家自居的人踴躍圍觀,以比專家還專家的口吻跟著進行瞽論聒噪,推波助瀾,進一步加重了人們對眼學的偏見,這樣勢必使人們對古玉處於既愛又怕的無限糾結之中。
傳統鑒別古玉靠的就是眼學(感官經驗)。眼學是長期理論學習和實踐經驗積累出來的能力,具有能夠應對千變萬化的作假手段,鑒定工作不受場地和環境的限制,實用性強且簡便的優點。試想誰會對身邊的親人經常認錯?而對於陌生人,即便有過幾次不經意地擦肩而過,久後再次相逢,未必馬上就能認得出來。這就是感官經驗積累得多寡不同造成的。所以用眼學鑒定得出的結論正確與否,只與感官經驗積累的多少有關,而與採用的方法無關。許多人正在探討如何與一些現代檢測儀器結合起來進行互相驗證,這應該是破除「不夠直觀、難以令人信服」比較好的方法。但是,即便是專門鑒定古玉的科學儀器出現了,如果不具備古玉器學基礎和眼學鑒別古玉的實踐經驗,以及識別儀器顯示偏差等經驗也是不行的;這就像聽珍器和醫生相比,醫生起到的作用更關鍵。
如果要使古玉鑒定的結論具有排他性,最好要具有三個以上的證據把結論限制在唯一的或極小范圍內;尤其是要努力抓住那些難以復制的幾個關鍵證據,就會使結論象「兩點定線、三點定面」的數學定律一樣確切無疑。目前,不論是儀器鑒定或是「眼學」鑒定都會出現錯誤的原因,就是所用下結論的依據不夠充足和確切,難以把它限制在排它性的范圍內。如古代器物放射性衰減和光譜改變等性質,常常是現代科學鑒定儀器確定其經歷時代的依據。我們說古玉的年代是指玉材變成玉器以後的年代,而有些儀器檢測到的是它的成礦年代。且不說它的精確性有多大,如果樣品有意或無意地經過放射源或其他因素干擾就會輕易地改變鑒定結果。
仿古玉,尤其是高仿的仿古玉,就是按照「鑒定家們」所常用的幾項鑒定依據進行仿製的,甚至是比照古玉製作後又進行作舊處理的,如果「專家」沒有能力找到更多方面的破綻,就會做出錯誤的結論。對於各種特徵都比較明顯(俗稱「開門」)的古玉,鑒賞力強者自然比較容易得出正確結論;關鍵是那些時代特徵不十分明顯的古代玉器,其判斷的難度很大,需要綜合多方面的因素進行分析類比,才能推斷出一個較模糊的結論。因此眼學鑒定古玉和其他工作一樣,稍有不慎便會出現錯誤(包括「偽判真」和「真判偽」),即便是採用「會診」式鑒定的「一票否決制」,只能是出現「偽判真」的錯誤機率少些,未必能達到絕無差錯。因此,即便是經驗豐富的鑒賞者偶爾出現鑒定錯誤也在情理之中,只要不是惡意的或出現極不應該的低級錯誤,就應該給予諒解。
古玉的形狀和紋飾與碾磨出來時的總體形態,即便是高古玉器也變化不大,但色澤有的已經變得面目全非了。尤其是高古玉,呈現出來的是由玉材本身固有的顏色或質地打磨出來的色澤,與古玉經受外界復雜環境的風化作用及浸染作用產生的包漿、沁色的綜合色澤外觀。這種外觀特徵,使得原來的使用者即便蘇醒過來也未必再認得出來了,對我們來說卻是分辨高古玉的最明顯特徵。
古玉中變化不大的部分,遺存有古代的許多時代信息。一是紋飾和器型受當時所用工具加工性能和鑒玉工藝技巧局限制約產生的痕跡;長期使用中產生的磨損、損壞及火燒痕跡;所處環境中的水土及其他物質對其產生的浸染使玉質出現變化痕跡;歲月形成的陳舊痕跡;以及是否有人為作舊痕跡等。二是受當時審美時尚局限產生的器型、紋飾樣式。三是古玉玉材所處礦層的玉質特徵,及其成器後所處的環境狀況和經歷使用時間的長短而對包漿、沁色產生的因素。這些有形和無形的痕跡,便是我們今天識別古代玉器,給它斷代的依據。雖然有許多痕跡都可以用現代的工藝技術復制出來,但很難每一項都能在同一件玉器上同時呈現出來。那些不可復制的痕跡,是我們下結論的最好依據,一定要把它確認准確。
要准確地了解古玉,必須盡可能多地系統地了解古代各個歷史時期的政治、經濟、文化、生產力等方面的發展進程,掌握住每個歷史時期玉器的內在文化內涵、造型神韻,外在的玉器造型,常用的玉材特徵,工具和工藝產生的痕跡特徵,玉質老舊的面貌,善於從出土標准玉器中總結出各種玉器的造型、工藝在各個時期的時代特徵,多上手研究古代玉器,才能獲得對古玉的理解悟性,別無捷徑可走。
再說仿古玉。確切地講,按照傳統紋飾和造型樣式製作出來的玉器形狀,不論它與以前器物是否完全一致都不能稱作仿品,而是器型品種的延續和發展。如老三代至現代的素玉璧,你能說它是紅山文化或良渚文化素玉璧的仿品嗎?如果對於已經消失了的玉器品種進行模擬製作的話,根據製作目的可分兩種類型:一是為了再現歷史上某一玉器品種的面貌。不但要在造型、紋飾、各部尺寸、次生的顏色、包漿等外觀面貌上要達到基本相似,甚至在慣用玉材品種、玉質檔次、製作工藝水平上還要達到有過之而無不及的水平,這才是純粹意義上的「仿品」,嚴格地說應稱其為「復製品」,這種仿品多見於清代宮廷。
另一種雖然也是極力模擬古玉器的各種外觀面貌,但採用的玉材品質及工藝製作水平都很低,其仿冒古代玉器的目的是牟取暴利,這一類才是真正意義上的贗品。所以說仿品與贗品是截然不同的概念。古代贗品玉器雖然經歷百年以上歲月的修煉能達到真品古玉的正果,但其價值仍不能與同時期的古玉器相比。玉器的造型和紋飾風格具有時代性,所以古玉常見的造型、紋飾是給真品玉器斷代的依據之一,但不是判斷真偽的證據。這就象正常的人群從發飾、衣飾、行走姿態等方面就可以判斷出他的性別,由於非正常人群的存在,這絕對不能作為判斷人性別的依據。因此除了低級仿品能從玉器造型、沁色、紋飾樣式判斷出真偽外,一般具備了某一時期玉器造型、沁色、紋飾樣式規律的玉器,未必就是這一時期的玉器。我國歷史上的琢玉工具進步雖然緩慢,但總是在由笨拙向精細方向不斷地改進,加上工藝技法的相應改進,留下的雕琢痕跡總會有所不同。所以高仿的難度不在紋飾的俏與不俏,而在於與雕琢紋飾對應的工藝技法。除了大型流水線作業,就不會出現完全相同雕琢痕跡的作品,古代更不可能。因此就可明白,市場上重復出現的「寶物」一般是假的,基本沒有例外。玉器都是雕琢碾磨而成的,必有雕琢痕跡。所以認真研究玉器的加工痕跡,准確掌握玉材質地的時代特徵及沁色、包漿的真偽,是進行鑒賞古玉的關鍵。
❷ 要真假玉的對比圖
如何鑒別玉的真假
玉文化是中國一種深奧的特殊文化,它充溢了中國各個歷史時期。從「玉」字的漢字有約500個,人們對美好事物的描述,許多都加了個「玉」字,如玉女、玉手、玉容、玉照、玉體……即便是為正義作出犧牲,也以「玉碎」來形容。
玉的涵義廣,一般來說,自然生成的、加工後成為細膩勻潤、色彩鮮艷、質地堅韌、化學性能穩定的美石,都可歸入玉類。人們平時說的玉,其實是以軟玉和硬玉為主。軟玉是指透閃石——陽起石礦物組成的玉石,即白玉、清玉、碧玉、黃玉等;硬玉是指與軟玉性狀接近的源自緬甸的翡翠。而鑽石、紅藍寶石、瑪瑙、珊瑚、煤晶、龜甲之類,則屬於「有機質寶石」。人們對於軟硬玉的要求比較一致,即質地堅硬緻密、色澤晶瑩鮮麗為佳。
中國新石器時代的玉器,最早的資料見於距今1.2萬年的遼寧海城仙人洞遺址,它是一件蛇紋石質地的石器。後來隨著磨製技術的發明,人們終於規律性地發現了石材中還有一批經磨製後顯露出特別細潔、美艷的材料。雖然人們尚不知其為玉,但已有意選出,專門用於人體的裝飾。
中國的玉分為軟玉和硬玉兩類
硬玉,我國俗稱「翡翠」,是我國傳統玉石中的後起之秀,又是近代所有玉石中的上品。常見的翡翠顏色有白、灰、粉、淡褐、綠、翠綠、黃綠、紫紅等,多數不透明,個別半透明,有玻璃光澤。按顏色和質地分,有寶石綠、艷綠、黃陽綠、陽俏綠、玻璃綠、鸚哥綠、菠菜綠、淺水綠、淺陽綠、蛙綠、瓜皮綠、梅花綠、藍綠、灰綠、油綠,以及紫羅蘭和藕粉地等二十多個品種。
軟玉稱真玉,如白玉、青玉、清白玉、碧玉和墨玉等,它們均具有蠟狀光澤,純潔乳白,從歷代玉器看,我國用玉以軟玉為主,古軟玉在我國被稱為傳統玉石。軟玉常見顏色有白、灰白、綠、暗綠、黃、黑等色,多數不透明,個別半透明,有玻璃光澤,軟玉的品種主要是按顏色不同來劃分的。白玉中最佳者白如羊脂,稱羊脂玉。青玉呈灰白至青白色,目前有人將灰白色的青玉稱為青白玉。碧玉呈綠或暗綠色,有時可見黑色臟點,是含雜質如鉻尖晶石礦物等所致。當含雜質多而呈黑色時,即為珍貴的墨玉。黃玉也是一種較珍貴的品種。青玉中有糖水黃色皮殼,現有人稱其為「糖玉」,白色略帶粉色者有人稱之為「粉玉」,虎皮色的則稱為「虎皮玉」等。
初玩玉的人由於不懂玉,最怕遇到贗品。目前市場上玻璃仿玉製品的辨識,恐怕是贗品中最普遍、最簡單的一種。常見的是被稱為「翡翠」的光溜溜的小圓環、小雞心、玉牌片等。這種玻璃製品因為是澆模而成,合范時高溫的玻璃液在器物的邊沿多少會溢出一點,冷卻後成為隱隱凸起的范線。用手摸、眼看都會有所發現。如果拿放大鏡映光觀察,其中定有大大小小的氣泡。
如果不請專家,初玩玉者要自己鑒定玉的真假,可從三方面觀察:
一、由於玻璃質地十分脆硬,結構排列疏通,缺乏玉的緻密和堅韌性,經不起強烈的高速旋刻,因此在玻璃上一般加工不出高浮雕和圓雕。
二、用放大鏡查找氣泡,哪怕只能見到一個,也能確認不是玉。
三、玻璃加入氧化鉻,色近紅寶石;加入氧化鈷,色近藍寶石;加入氧化鉻和氧化銅,色近祖母綠……如此等等,還有好多種假玉。但它們的色調總顯得單薄,缺乏天然玉色之油潤、渾厚的感覺。
新玉和舊玉的鑒定不同。新玉的鑒定側重於真假品種、質地優劣與雕工的精粗。而舊玉的鑒定相對復雜,除了對新玉的幾個基本要求之外,還要識別玉器的製作及其歷史價值。
對玉器歷史價值的考證,是以明確時代為基礎的。要熟悉各時代玉器的常見造型、特色工藝、色質,可以經常參閱有關玉器方面的書籍和資料,這樣就會在潛移默化中對玉器的斷代水平產生一種理性的提高。而盡可能多地接觸實物,可以校正書中的圖片與實物之間的視差。
❸ 玉怎麼鑒定真假有什麼方法
鑒定玉的竅門是用放大鏡查找氣泡,哪怕只能見到一個,也能確認不是玉。中國的玉分為軟玉和硬玉兩類, 如果不請專家,初玩玉者要自己鑒定玉的真假,可從三方面觀察。由於玻璃質地十分脆硬,結構排列疏通,缺乏玉的緻密和堅韌性,經不起強烈的高速旋刻,因此在玻璃上一般加工不出高浮雕和圓雕。玻璃加入氧化鉻,色近紅寶石;加入氧化鈷,色近藍寶石,如此等等,還有好多種假玉。但它們的色調總顯得單薄,缺乏天然玉色之油潤、渾厚的感覺。
玉的種類有很多,玉分為翡翠、和田玉、岫岩玉、獨山玉、纏絲玉、藍田玉等很多種,不同的玉有不同的鑒別方法。如果您不是專業人士,很難對這些玉種有全面的認識,更不用說進行真假鑒定了,現在市面上賣的很多玉是假的,假玉是用化學葯水泡出來的,戴假玉對身體不好,嚴重的還會致癌的。如果自己不懂鑒別玉,可能會把假玉當做真玉戴,戴假玉對身體不但沒有好處,還會致癌。
❹ 假的玉石有什麼危害,一般是什麼材料做的
一、危害:
1、假玉石含有強致癌物質,對佩戴者身體不好。
2、假玉石禍亂玉石市場。
二、假玉石材料:
1、常見的有玻璃材質的,有玉石粉壓制而成的,有樹脂造成的。
2、真品玉石強酸腐蝕後注膠染色做成的。
(4)哪個是仿玉的圖片擴展閱讀:
玉石鑒別優劣方法:
看,主要看晶體透明度,真玉透明度較強,油脂光澤;聽,真玉聲音清脆,反之聲音悶啞;測試,真玉從玻璃上劃過,玻璃上留下劃痕,而玉石本身則絲毫無損。
常見的假玉有塑膠、著色玻璃、雲石(大理石)、電色假玉、以玉粉和水晶加鹽水製成的合成玉以及用硝子仿製的玉器等不同的做假方法,其鑒別的手段也有所不同。
塑膠的質地比玉石輕,硬度差,一般還容易辨認。著色下班也容易區別。只要拿到燈光或陽光下檢查,就會看見玻璃裡面有不少氣泡。
比較難辨的是電色假玉,這旨經過電鍍,給劣質玉鍍上一層美麗的翠綠色外表,很容易誤以為是真玉。這時就需要仔細觀察,如果上面有一些綠中帶藍的小裂紋,就是假玉。
因為電鍍時會留下裂紋,行家稱為「蜘蛛爪」。也有人說,將電色假玉放置熱油中,電鍍色就會消退,還其本來面目。
以玉粉、水晶加鹽水製成的合成玉是仿深色老坑玉。鑒定方法很簡單,即它們的比重不同。天然玉比重3.3-3.4,而人造合成玉比重僅2.8。用手掂掂輕重,或用天平稱量即可辨別真假。
用硝子仿製的玉器,看去比玉還潔白瑩潤。古人說:「玉賽硝,必定高。」就是,白玉要象硝子那樣,才算是高級的。可見,硝子和玉難以分辨。
然而真假終究是不同的。就顏色來說,白玉的白色中常常泛青,純白者極少,硝子則是勻凈潔白的純白色。就玉性來說,玉溫潤細膩,如脂如膏,硝子雖也溫潤,瑩潤之中卻難免有賊光。
白玉是天然產物,體質很難全部均勻一致,內中玉筋、玉花等。硝子為人工所制,則無上述表象。白玉質地堅實,無氣泡可尋。
硝子加工再好,常有氣泡、氣眼外露。弄清這幾條,就不會把硝子製品當成玉器了。
識別玉的好壞,要根據玉色、玉質、玉性等。不論是白玉、黃玉、青玉還是碧玉,其玉色一定鮮明,不邪不灰而無雜色者為最佳。
就玉性和玉質而言,要求細而白潤,純而無雜。無論是什麼顏色的寶玉,質越細潤越好,越細也就越顯滋潤。
玉製成首飾,適合於各種性格和年齡的人佩戴。無論是秀麗的青春女郎,還是豐韻飄逸的翩翩少婦,戴上一串閃閃發光的鑽石項鏈,再配戴一個純潔晶瑩的寶玉耳墜或手鐲,都會顯得光彩照人。識別玉石,主要防止以硝子充當白玉。
識別時可以從顏色、玉性、斷口、雜質、比重和聲音等方面來進行。
(1)顏色
白玉的白色之中常微泛青色,極為潔白純白色者少,而硝子都為一種勻凈的潔白純白色。燈下照後硝子還微有桔黃色光。
(2)玉性
玉性之一就是溫潤勻膩,如膏似脂,而硝子雖也覺瑩潤,但卻感覺精光外露,於瑩潤之中卻感覺有賊光閃爍。
(3)斷口
這是明顯分別的特徵,白玉的斷口為石性特點,暗碴無光,參差狀或鋸齒狀,而硝子的斷口為料性特點,亮碴有光,貝殼狀。雖然珠寶鑒定不能作破壞性檢驗,但是卻可以通過一些偶然的碰碴,不上光的磨面及邊邊角角等處來加以觀察。
(4)雜質
玉內不會有氣泡氣眼,但是硝子體內卻有氣泡氣眼。有時因半透明的色而不易被觀察到,有時因硝子質量好而氣眼極少。但作為鑒別來說,不找到證明是不能罷休的。
有時我們可以從表面進行檢驗,如有沙眼者即氣泡在表面的表現,也可以證明是硝子,因為白玉是沒有這種特點的,對於內部的氣泡亦可在強光下檢查而得出究竟。
(5)比重
玉的比重在2.9~3.1之間,硝子在2.5左右,相比之下硝子要輕飄一些。
(6)聲音
玉聲凝重,而硝子聲清脆,在有些情況下可以通過輕輕的碰擊,從玉和硝子所發出的聲音不同來給以識別。
❺ 怎麼分辨玉的真假
工具/原料
一滴水,一根頭發絲,打火機,玻璃
方法/步驟
1、滴水鑒別法。將一滴水滴在玉上,如果水像露珠一樣很久不散的是真玉;水滴很快消失的是假玉。
❻ 如何鑒別真玉和仿玉啊
1、看拋光
古人的拋光方法和現代的完全不一樣,以常見玉牌為例,現代做的玉器拋光平滑,玉面上看得見劃痕,屬現代打磨拋光手法。而真古玉拋光處理的表面往往有波浪塊狀紋,滋潤光亮且耐看,並且表面各部位包漿均勻。
2、看雕刻
古人雕刻古玉的線條、鑽孔、人物的細部刻畫特徵與真古玉有明顯的不同。現代仿作的玉器雕刻人物面部特徵表情呆滯,無古代人物風格特徵。古玉鑽孔一般是兩頭一邊大一邊小,或者兩頭大中間小。而且圓形鑽孔一般呈不規則狀。現代的鑽孔洞口兩頭一樣大,洞口一般比較圓,孔內較光滑。
3、看鏤空
看玉片的鏤空處會發現,現代玉器的鏤空處往往圓鈍,與真古玉拉絲切割片截然不同。須多留意雕刻進刀凹處的包漿及細微的不同之處。
4、多跑市場
留意玉器的行情。如果拍賣行、文物商店裡有自己的朋友,你的信息就更靈通,視野就更開闊了。
5、要多做「作業」,練好眼力
就是經常將真假玉器混在一起,再從中把真玉器揀出來。當然,這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辦到的,但有志者事竟成。
6、買一把21倍的放大鏡
用它去看古玉的雕工、刀法和歷史痕跡。再高明的造假者,都不可能造到21倍的放大鏡都看不出來的程度。同時,造假造得越真,其成本就越大,他總不可能賠本去造假吧!
❼ 怎麼區分玉的真假
1、滴水鑒別法。將一滴水滴在玉上,如果水像露珠一樣很久不散的是真玉;水滴很快消失的是假玉。
(7)哪個是仿玉的圖片擴展閱讀:
玉的鑒別,最簡單的方法:
1、對著陽光看,玉里有些雲霧狀的東西,一團一團的,顏色剔透,像棉絮一樣。
2、玉的硬度很高,象金剛石一樣,所以可以在玻璃上劃出一道道的痕來。
3、玉是涼的,放一根頭發在玉石上,用打火機燒,貼著玉的頭發燒不斷。(有待考證,事實上把頭發放玻璃或瓷片上(硅酸鹽混合物)燃燒,將發生熱傳遞,燃點未達到,因此不發生燃燒)
4、水鑒別法,將一滴水滴在玉上,如成露珠狀久不散開者真玉;水滴很快消失的是偽劣貨。
5、舌舐法,舌尖舐真玉有澀的感覺;而假玉則無澀的感覺。
玉的保養
1.避免與硬物碰撞。玉件受碰撞後很容易裂紋,有時雖然肉眼看不出裂紋,其實玉表層內有暗裂紋,這就大大損害其完美度和經濟價值。
2.玉器要避免陽光的暴曬。防止影響到玉的質地和色澤。
3.忌化學劑,化學劑會給玉石帶來一定的損傷,例如各樣洗潔劑、肥皂、殺蟲劑、化妝品、香水、美發劑等。如若不小心沾上,應及時抹除後清洗,不要讓它對玉石造成損傷。
4.盡可能避免灰塵、油污。若有污垢或油漬等附於玉面,應以淡肥皂水刷洗,再用清水沖凈,切忌使用化學除油污劑。
5.新購玉件一般也應在清水中浸泡幾小時後,用軟毛刷(牙刷)清潔,然後用干凈的棉布擦乾再佩戴。
6.佩掛件最好用清潔、柔軟的白布抹拭,不宜用染色布、纖維質硬的布料,這樣有助保養和維持原質。
7.定期清洗。玉件一般隔一段時間要進行一次清洗。
8.玉佩等懸吊飾物,應經常檢查系繩,防止丟失或損傷心愛的寶物。
❽ 怎樣判斷玉的真假求幫忙看看,有圖片
你好玉的種類和品質等級繁多,初步了解玉的種類及簡單的鑒別方法,是玩玉入門的基礎。玉可分軟玉和硬玉兩大類。
在軟玉當中,能做穿戴飾品的僅和田玉、俄羅斯玉和青海玉少數幾種,其中尤以和田玉最為名貴。而遼寧岫玉、河南玉、陝西藍田玉都只能做形狀大一些的工藝品。單在和田玉當中,根據質地不同又分為子玉、山流水、山料玉這3類,3類的價格相差好大。那麼,它們之間如何區別呢?且聽行家介紹。
軟玉的鑒別
試硬度。玻璃的硬度為5度,而軟玉的硬度有5.5-6.5度,因此,即使玉通體光滑沒有稜角,在玻璃上劃過都有一條明顯的痕線,而玉飾卻毫發無損。
看形狀。從外表上看,和田玉富有油脂光澤,對著強光微透明,比較穩重,用放大鏡看結構細密。藍田玉透明度好得多,硬度也低一些。阿富汗玉比較輕,屬於白色石英岩,質地比較鬆散,光澤較亮屬玻璃光澤,一般為純白色。玻璃仿玉用放大鏡看有氣泡。
在和田玉當中,子玉表面很溫潤,有一層天然形成的皮,有毛孔。山流水和山料玉沒有皮,一般有稜角,不如子玉圓滑,兩者價格相差較大。如果山流水和山料玉經過人工方法仿子玉,表面雖然有皮,但在放大鏡底下看時無毛孔。
看產地。子玉是從河裡撈上來的。山流水從山上滾到泥里或滾到河裡時間不長。山料玉是直接上山開採的。
硬玉的鑒別
硬玉目前主要是緬甸玉,
即翡翠,其硬度為6.5-7度,顏色大多為綠色、黃色、白色,也有紅色、紫色。
翡翠飾品當中又分A貨、B貨、C貨,A貨是天然的翡翠原石直接加工出來的玉件;B貨是天然的翡翠雜石,經高溫高壓再酸洗後加工出來的;C貨是B貨加入色素仿冒的。
要區別翡翠的真假優劣,可用以下3種簡便方法。
試硬度。用表面光滑無稜角的翡翠劃玻璃,玻璃有劃痕而翡翠毫發無損。但是,馬來玉和人造玻璃仿冒的飾品硬度小於等於玻璃,劃玻璃時要麼都無痕,要麼兩敗俱傷。
聽聲音。翡翠A貨用細繩吊起來敲,會發出清脆的「當當」聲;而B貨和C貨發出的是混濁的「咚咚」聲。
看結構。用放大鏡看A貨結構細密,B貨和C貨結構疏鬆有裂痕。
普通市民要一下子學會識別方法比較困難,選購白玉、翡翠首飾可用以下「傻瓜」訣竅。
不貪便宜。白玉和翡翠都很少、很名貴,此外,打磨工錢也很昂貴,如果價格低廉,那很可能是贗品。
索要證書。和田玉與俄羅斯玉、青海玉盡管僅從外表看,普通市民很難區別,但是,一般賣家有產地證明書,翡翠也有國家權威機構鑒定書。如果賣家連產地證明書和鑒定書都不肯拿出來,很有可能是冒牌貨。
向正規大店買。流動商販手中的貨多為贗品,真要買的話,最好到正規大店。
中國的玉分為軟玉和硬玉兩類。
硬玉,我國俗稱「翡翠」,是我國傳統玉石中的後起之秀,又是近代所有玉石中的上品。常見的翡翠顏色有白、灰、粉、淡褐、綠、翠綠、黃綠、紫紅等,多數不透明,個別半透明,有玻璃光澤。按顏色和質地分,有寶石綠、艷綠、黃陽綠、陽俏綠、玻璃綠、鸚哥綠、菠菜綠、淺水綠、淺陽綠、蛙綠、瓜皮綠、梅花綠、藍綠、灰綠、油綠,以及紫羅蘭和藕粉地等二十多個品種。
軟玉稱真玉,如白玉、青玉、清白玉、碧玉和墨玉等,它們均具有蠟狀光澤,純潔乳白,從歷代玉器看,我國用玉以軟玉為主,古軟玉在我國被稱為傳統玉石。軟玉常見顏色有白、灰白、綠、暗綠、黃、黑等色,多數不透明,個別半透明,有玻璃光澤,軟玉的品種主要是按顏色不同來劃分的。白玉中最佳者白如羊脂,稱羊脂玉。青玉呈灰白至青白色,目前有人將灰白色的青玉稱為青白玉。碧玉呈綠或暗綠色,有時可見黑色臟點,是含雜質如鉻尖晶石礦物等所致。當含雜質多而呈黑色時,即為珍貴的墨玉。黃玉也是一種較珍貴的品種。青玉中有糖水黃色皮殼,現有人稱其為「糖玉」,白色略帶粉色者有人稱之為「粉玉」,虎皮色的則稱為「虎皮玉」等。
初玩玉的人由於不懂玉,最怕遇到贗品。目前市場上玻璃仿玉製品的辨識,恐怕是贗品中最普遍、最簡單的一種。常見的是被稱為「翡翠」的光溜溜的小圓環、小雞心、玉牌片等。這種玻璃製品因為是澆模而成,合范時高溫的玻璃液在器物的邊沿多少會溢出一點,冷卻後成為隱隱凸起的范線。用手摸、眼看都會有所發現。如果拿放大鏡映光觀察,其中定有大大小小的氣泡。
如果不請專家,初玩玉者要自己鑒定玉的真假,可從三方面觀察:
一、由於玻璃質地十分脆硬,結構排列疏通,缺乏玉的緻密和堅韌性,經不起強烈的高速旋刻,因此在玻璃上一般加工不出高浮雕和圓雕。
二、用放大鏡查找氣泡,哪怕只能見到一個,也能確認不是玉。
三、玻璃加入氧化鉻,色近紅寶石;加入氧化鈷,色近藍寶石;加入氧化鉻和氧化銅,色近祖母綠……如此等等,還有好多種假玉。但它們的色調總顯得單薄,缺乏天然玉色之油潤、渾厚的感覺。
新玉和舊玉的鑒定不同。新玉的鑒定側重於真假品種、質地優劣與雕工的精粗。而舊玉的鑒定相對復雜,除了對新玉的幾個基本要求之外,還要識別玉器的製作及其歷史價值。
古玉器鑒定
對玉制出土文物及傳世文物質地、時代、名稱、功能、等級、真偽等進行的考辨、識別和判定。
玉器質地的鑒定 依憑視覺觀察,並藉助礦物學、寶石學的檢測手段,確定各種玉的礦物種屬以及化學成分、結晶構造和物理特性。通常在不可破壞原件的前提下,可進行硬度、比重和折射率的測定。如古玉原有傷殘,允許少量近似無損的取樣分析,可藉助紅外光譜,X光粉晶和掃描電子顯微鏡等儀器,觀察被鑒定的玉材光學性質與結構,並測量其晶系。按國際上寶石學及礦物學通用概念,玉僅只包括鹼性單斜輝石的硬玉及鈣角閃石的軟玉,兩者均為鏈狀硅酸鹽礦物,通稱真玉。不屬於上述范圍,即為假玉或半玉。中國古代的真玉是軟玉。遼寧阜新查海遺址,共出土8件玉器,經測定全是真玉;馬家浜文化的河姆渡遺址,所出玉器全是假玉;上海青浦崧澤遺址,所出玉器主要是真玉,雜有假玉;晚期的良渚文化,餘杭反山、瑤山遺址所出玉器,幾乎全是真玉。對玉器質地的鑒定,還要研究其產地,探索古代玉器來源,研究各個地區的交往和各種文化之間的影響與交流。
玉器時代的鑒定 除考古發掘品,運用地質地層學和考古類型學的方法,以及參照有紀年的器物年代,確定出土玉器的年代序列,認識其演化過程外,凡是失去了出土地點,無法辨認伴出的器物和原生環境,以及傳世的古玉器都需要鑒定和斷代。
中國有一些早年出土的玉器,由於幾經輾轉流傳,已經和傳世品等同了,近年學者依據考古新發現的資料,選擇出土地點和時代明確的標准器為尺度,找出一些傳世古玉器與上述標准器在形制、花紋上的相似性,從而歸納出某些古玉的地域性,重新找出正確的時空地點,這種鑒定斷代方法已為研究者所採用。各級博物館和文物收藏單位,對玉器藏品都要進行斷代、辨偽、建檔和定級。考古學界、文博部門鑒別真偽古玉器並確定其年代歸屬,大致通過以下途徑:
①掌握時代風尚和作品風格。選擇考古發掘品作為標准器,有助於解決傳世品斷代。在無發掘品可以對比時,就需長期累積目鑒經驗,掌握玉器各個時代的風格和發展演變脈絡。辨明某種器物產生的上限和被取代的下限,鑒定家鑒定年代時才會胸有成竹。例如商代動物形玉雕,能夠運用寫實和誇張等造型手法,並受到當時特定的意識形態制約,製造出很多傑出的作品,一般商墓出土佩玉多為扁平狀的平浮雕,但發展到婦好墓,出土的是造型比較復雜的圓雕。西周動物形佩玉,多雕出動物的外輪廓,宛如剪影。春秋戰國時期,扁平狀動物佩玉大為減少,代之而興的是成組佩玉。佩玉不但相互連屬,有一定組合,而且講究形象和色澤的對稱。戰國時期佩玉的紋飾日趨繁縟,線條多捲曲相連,與商周前期紋飾迥然不同。到了漢代,使用玉材經過嚴格挑選,質地溫潤,潔白無瑕。另外,封建統治者對傳統的禮器重視程度減低,而以生前擁有的貴重的生活實用品和死後葬玉的多寡,來衡量他們社會地位的尊卑高下。戰國兩漢盛行的谷紋、蒲紋,在漢以後全部消失,到北宋後期仿古之風興起時才重新出現。上述例證說明,隨著時代風尚的變化,玉器製作都留下了時代的烙印。
②從工藝上著眼。因雕工與工具及工匠的師承習慣有關,最易於無意中透露出時代風格。如:新石器時代玉璧、玉琮,孔為兩面鑽,對接處微有偏移,形成台痕,這時期玉器上的鑽孔,孔外徑大,越往裡邊直徑越小。同時,器表面留下繩鋸加工時在兩邊下垂的弧線痕;商代則為金屬直鋸加工留下的直線痕。紅山文化玉器表面喜用磨薄邊緣,中心打窪的加工手法。商代多用雙鉤隱起的陽線裝飾細部,線條順隨造形的曲度彎轉。西周玉雕形成一面坡的獨特作法。戰國玉器琢玉工具有較大改進,玉器表面磨出玻璃光澤,而且顯得鋒芒畢露。漢玉紋飾中有細如發絲的陰刻線,習稱「游絲刻」,並在玉獸,玉鳥某些部位上飾有細陰刻短平線,這是漢玉中極有時代特徵的製作技巧。宋、遼、金之玉雕中常見一種深層立體鏤雕手法,用此類手法製作的玉器有玉佩、爐鼎等。到了明代,改深層立體鏤雕為上下不同圖案的雙層鏤雕,如玉帶飾。明代雕琢立形器物,對側面、內膛、底足不甚注意。清代則平整規矩,作工考究,一絲不苟。
③與同時代其他工藝品對比。時代風格貫穿到同時期各個工藝部門,相互之間存在借鑒、交流、吸收、融合的地方很多。商代玉器多有象徵性和裝飾性的圖案,與青銅器工藝基本一致。西周玉器上的鳥紋,往往高冠、喙嘴,長尾上卷,與青銅器上的鳥紋如出一轍。春秋時期黃君孟夫婦墓出土的獸面紋玉飾,上邊所飾近似竊曲紋,與同墓所出蟠螭紋壺上的竊曲紋雷同。淅川下寺一號墓出土的春秋時代的玉牌飾,周身滿蟠虺紋,與同出的薦鬲器身上的紋飾幾乎沒有差別。漢代游絲刻在同時期線刻畫像石中可以找到相同之處。唐代玉器被人們稱之為形神兼備,雕塑感增強,在一定程度上是唐代繪畫、雕塑影響所致。這時期玉器造形、紋飾與同時期的金銀器也有密切關系。宋代玉器有著濃厚的生活氣息,本身形體又趨向圖案化,與當時畫院畫風不無關系。元、明、清玉器除了受文人畫影響之外,其中明代的分層鏤雕,又與織錦、雕漆的風格近似。
④從文獻中求得補證。例如研究漢代從葬玉衣,從其淵源,春秋戰國時代的綴玉面幕,發展到兩漢的金鏤玉衣,銀鏤玉衣,銅鏤玉衣,直至玉衣的消亡,魏文帝禁止「珠襦玉匣」從葬,都找到了文獻依據,從而對玉衣的斷代得出令人信服的結論。漢代的玉具劍、玉剛卯亦見諸文獻,唐代始流行玉帶板,史載唐高祖曾將於闐新進貢的十三銙玉帶賜李靖,因此對上述的玉飾品出現的年代有了界定。遼、金時代「春水玉」、「秋山玉」研究和斷代,都從文獻上得到了確鑿的印證。「春水玉」所指為鶻(海東青)捉鵝(天鵝)圖案的玉器。「秋山玉」所指為山林虎鹿題材的玉器,前者與遼史記載的遼帝行至「春捺缽」「鴨子河濼」進行狩獵活動情景相吻合,後者與遼史記載「秋捺缽」活動相一致。金人依契丹舊制,金史上稱前述題材的玉器為「其從春水之服,則多鶻捕鵝,雜花卉之飾」和「秋山之飾」。
⑤微觀細部特徵和變化。老一輩鑒定家在這方面都有許多過人之處,他們對各個玉器品類細部的變化都了如指掌,如對龍紋、螭紋的造形和紋飾,對玉璧、玉劍飾、玉人物形象等都做過深入細致的研究,能夠逐一指出時代變遷的軌跡,再結合其他方面的認識,所做判斷往往十分准確。
⑥留心甄別仿古做假。這有賴於掌握各時代真器的特徵,認真分析比較,找出疑點。偽器必然在某些方面露出破綻,尤其是後人仿製古玉,是可以鑒別出來的